成都匯文中學
⑴ 匯文中學是公立還是私立的
北京匯文中學始建於1871年,是首都百年名校。學校2005年起恢復初中部,現為包括高中部、初中部以及國際部在內的完全中學。138年的辦學實踐中,匯文形成了深厚的人文積淀和歷史傳統,培養出以彭雪楓、張克俠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以王大珩、王忠誠、林同炎等二十多位院士為代表的著名科學家。在新中國建立後歷次市級重點中學的評審中,匯文均名列其中。2001年,匯文中學成為北京市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校。
學校辦學理念是「以人為本,重在發展」,強調學校教育要主動適應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需要,學校教育要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基礎上,匯文中學致力於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國際視野,具備融匯整合能力的國家棟梁之材。
學校擁有一支具備較高學歷層次、敬業精神和學術水平的教師隊伍,把教會學生做人放在第一位,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發展特長」為教學工作方針,歷年學科競賽獲獎人數,升入清華、北大人數和高考重點率均名列北京市前列。各項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形成了「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寬松開放育人」的辦學特色。
北京匯文中學站在教育面向世界的高度,積極推動中西文化交融,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是基礎教育界最早的對外交流窗口學校之一,是聯合國教科文俱樂部在中國的第一個基層單位,學校與法國、德國、丹麥、瑞典、韓國、日本、美國,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十餘所學校建立友好交流關系,每年有數百名師生參加互訪活動。
學校也是北京市首批可招收外籍學生學校之一,從1994年成立北京匯文語言文化學校至今,陸續接待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長期、短期學習者四千餘人,目前在讀外籍學生有二百多人,國際部高考成績長期穩居我國基礎教育對外辦學領域第一名。
匯文中學中國部設有初高中6個年級(初中部2005年起招生,現第一批初三學生已經畢業)共40個教學班。學校硬體完善,水平一流。校園面積53128平方米,建築面積58127.69平方米,體育場面積21123平方米,體育館使用面積8766.92平方米。是內四城區中佔地面積最大的中學。學校現有各種專用教室29個,普通教室62個,專用教室13個,實驗室14個。學校圖書館(室)藏書總量12萬冊,各類報紙37種,各種雜志232種。2006年,學校獲北京市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北京市基礎教育研究先進學校、北京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北京是綠化美化先進單位等榮譽。
從「八五」以來,匯文中學的幹部和教師積極參加國家、市、區各級科研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來,匯文中學學生在全國、市、區各級各類競賽中每年都有上百人次獲獎,全面展示了匯文人的素質與風采。
⑵ 匯文中學是私立的嗎
大連匯文中學,是大連市甘井子區政府於2002年8月興辦的一所公辦的初級中學,是區政府實施區域教育現代化工程中的窗口學校。現有教職工76人,在校學生1006人,有24班級,佔地面積37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實驗室配備齊全,學校的辦學特色:雙語教學。自建校伊始,學校按照「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有所長」的辦學理念,構建體現「人文關懷,各司其職,目標管理」的管理模式,堅持基礎加發展的辦學思路,夯實教育教學基礎,扎扎實實地辦學,逐漸使匯文中學成為區內一所提供優質教育教學成果的學校。
⑶ 匯文中學學生成績查詢入口
中學學生成績查詢入口匯文中學成為據查詢入口應該是老師或者是有網上查詢。
⑷ 匯文中學在哪附近有什麼公交車
鞍山道和甘肅路交口往甘肅路里走一點就到了
公共汽車我是不知道
坐842坐到離鞍山道最近的那站在走進去應該就行了
⑸ 文匯中學和匯文初中哪個更好
我是文匯的畢業生。可以說從文匯走出來以後你能夠明顯的感受專到自身素質高於別人。文屬匯不只是教學質量高,對於學生各方面人格的養成都有非常好的積極作用。文匯的老師對學生極其負責,可以說每一位老師都是千挑萬選的。選擇了文匯,只要能聽老師的話,跟著老師走,市重點高中沒問題。
⑹ 成都匯文學校與師大一中龍泉校區哪個好
師大一中龍泉校區好些,是成都公認的私立五花師大一中一校三區學校之一。成都匯文學校在成都知名度極低。不建議選擇。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⑺ 匯文中學和人大附中差距很大么
匯文歷史感比較濃厚
不過從學生發展角度來說,我感覺能上人大附還是人大附比較好
當然我作為一個人大附的畢業生,說的可能不是很客觀
⑻ 從90中學(和平區成都道144號)怎麼去匯文中學(和平區甘肅路42號)坐公交
沒有公交,騎車快些,你是上課嗎
⑼ 匯文學校好嗎
位於崇文門內大街以東,船板胡同和丁香胡同內。
匯文學校是北京最早的近代學校之一,由美國基督教美以美會創辦。清同治九年(1870年),美以美會建立北京衛理公會教堂,即亞斯立堂,並於第二年(1871年)附設一所蒙學館,名培元齋,隨後學生逐漸增多,館內加建宿舍,學生可以寄宿。光緒十年(1884年),在蒙學館的基礎上又成立「懷理書院」,設博學、備學、成美、蒙學諸館。並將英語及基本科學增入課程,重要課程皆為英語授課。光緒十四年(1888年),懷理書院更名為「匯文書院」,分設文、理、醫、農、神學等學科,光緒十九年(1893年),更名為「匯文大學」。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匯文書院被義和團燒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教會又在崇文門內船板胡同擴大校址,重修校舍,改名為「匯文大學堂」,學制為四年。民國十五年(1926年),匯文大學部與華北協和大學合並,定名為「燕京大學」,遷至海淀,原校址轉給匯文小學與匯文中學,1927年改名為「京師私立匯文中學」,1952年改為北京市立第二十六中學。上世紀60至80年代,因修建火車站及拓寬道路,大部分建築被拆除,現存建築分屬船板胡同內之一二六中學和丁香胡同內之丁香小學。
位於一二六中學南部的是匯文中學圖書館。建築物坐北朝南,但入口在北面中部,並向外凸出,由兩側台階進入。面闊十一間,東西通長28.5米,南北進深11米,清水灰磚牆身,雙坡硬山屋頂,正脊帶正吻、走獸,山牆鈴鐺排山,檁墊枋彩畫為近代彩畫作法。該建築於2002年擴建北京火車站時拆除。
位於丁香小學內的北樓與西樓,現在都是教學用房。北樓為二層帶地下室,平面為「 U」字形,南北向,在東北、西北角各有三開間45度的連接部分。東西總長約68.5米。中開間為入口,內有雙分式樓梯。建築中央主軸線上的樓梯頗為奇特,為工字形室外磚石大樓梯,北肢由東、西踏步進入一層,南肢由東、西踏步上至平台後,再轉到直跑樓梯進入二層。此梯向外突出約六米多,由此推測,該樓中央部分曾是一公共活動的大空間。在建築東、西側肢有外凸階梯可通至地下室。建築外形為灰清水磚牆,基座層開有地下室高窗,一、二層間以水平磚砌腰線劃分,屋頂檐下磚砌疊澀檐石,窄長窗上磚砌平拱過梁彼此間用磚線角連接。只在兩側入口作成半圓拱大門,其上罩以西式牛腿與小齒,二層上立一對愛奧尼式柱頭磚壁柱做裝飾。中部三開間微向南凸,兩側亦有同樣的壁柱,其餘牆面也皆以二開間為單位作壁柱裝飾。近年來改為抹灰面,原面貌已不可見,中央的室外樓梯也改為金屬梯。
西樓主立面朝向東部校園,地上一層半,磚木結構,灰清水磚牆。南北長約76米,中央七開間與南、北端三開間都向東凸出。底層局部為地下室,做成基座層,整體造型為古典主義手法。立面用磚砌凹線水平劃分,在底層拱形窗處呈折線,模擬石砌效果。中央入口為木樓梯,上至二層後,左右分上至夾層房間。南、北兩結束端三開間的中央部分,為半圓拱形大門洞,由券洞內石台階上至二層大門。原二層是中間通道式宿舍,現二層室內格局已改為教室。底層原劃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為學生食堂,北部為浴室、衛生間、盥洗室等用房。在建築物東西兩側有多個室外階梯可通往底層。此建築外觀基本保持原風貌,只在北部附建了些臨時性用房。
另外,在原一二七中學西部有一幢匯文學校的「恩德堂」建築,為帶半地下的二層建築,其底層為物理、化學等實驗室,上層為講堂、教室。外形為中西合璧的灰清水磚建築,造型很有特色,但在1996年前後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