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中學網
學校發展大事記2003-3-21區政府決定:原宜春一中初中部剝離,重新組建民公助的宜春一中實驗初級中學。2003-4-14市政府決定:原宜春中學初中部剝離,原地學,改名宜春實驗中學,由袁州區管理;宜春中學的校名和高中教育收歸市管,先在市教育園區興高中部,待城市發展後再興建初中和其他類型學校。2005-6-21市政府決定:宜春一中整體上劃市管,先經過一段時間獨立運行,再與宜春中學進行整合(保留宜春一中牌子),整合後的宜春中學實行「一校兩區」管理,擬定普通高中12000人的學規模。2006-7-25市政府決定:宜春中學成建制整體移交給宜春學院管理,並同意宜春學院整合原學院附中和實驗初中。2006-8-18區政府決定:宜春一中實驗初中恢復公性質並更名為宜春中學初中部。2006-9-8宜春學院附屬中學揭牌,原學院附中更名為宜春學院第二附屬中學(高士中學)。2007-4-11宜春市教育局決定:宜春中學2007年秋季停止招收初一新生。2007-7-11宜春中學和學院二附中組建宜春中學(學院附中)教育集團。2007-7-25學院二附中正式向集團移交手續。2007-9-30經宜春學院批准,宜春學院第二附屬中學從9月28日開始搬遷至宜春中學一中校區,9月30日基本搬遷完畢,從10月4日開始,正式在一中校區上課。2008-6-10市政府宣布:宜春中學收歸市直管(5月9日市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決定),交接工作全面。2008-6-18宜春中學校長公會明確兩校區稱謂:新校區稱為「宜春中學北校區」、一中校區稱為「宜春中學南校區」。2008-6-30宜春市教育局決定:宜春中學南校區2008年秋季恢復招收初一新生,開始安排高一新生(約占宜春中學新生招生計劃的40%)。2008-7新一輪中層幹部競聘上崗正式實施。從2008學年新學期起,北校區不設置電教處、招生處和基建處,其工作歸入相應處室。勤工處改為後勤處。增設資產處。南校區僅設置黨務兼信息中心、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工會和團委,其餘工作一律歸入相應處室。中層幹部職數由原來的42崗41人,減少到37崗36人。2009-1-15宜春學院二附中更換法人代表,標志著二附中正式由宜春學院收回自營,宜春中學教育集團正式解體。2009-5-12與美國BaytownChristianAcademy(貝敦克里斯汀學校)締結友好學校。2009-5-22我校北校區正大門啟用儀式隆重舉行。宜春市政府副市長舒建勛、市政府副主任丁香根、市教育局局長徐暉、書記易詠春、副局長袁志平等有關領導、我校全體校領導及中層幹部出席了此次儀式,儀式由校長、書記陳少平主持。2009-8-28我校與宜春五中聯合學啟動儀式在五中校園內舉行,宜春市副市長舒建勛攜市、區相關領導及中心城區各中小學校長一行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我校初中部全體教師在校長陳少平的帶領下出席了啟動儀式。2009-9-6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首批「名師、名校、名校長」表彰大會,我校教師黃磊、熊曉瓏、羅兵、楊文濤、徐安儉、張莉、歐陽紅7人被授予首批「宜春市名師」、宜春中學被授予「宜春市名校」、陳少平被授予「宜春市名校長」。2010-9-10我校教師胡永紅、甘洪斌、吳少華、李莉、林瑩被授予第二批「宜春市名師」稱號。2010-9-302010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江西賽區)頒獎大會在我校舉行。我校2011屆學生劉濤、周江、謝孟獲省一等獎,學校獲團體二等獎。2010-11-22在北京召開的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我校食堂被授予2010年度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食品安全示範單位稱號。2010-12我校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西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學科研先進學校評比」先進單位稱號。2010-12由學生社團編輯拍攝的校園文藝短片《墨起袁州》《青春·高三·「90後」》參加七屆全省中小學校園電視評選,榮獲校園電視節目金獎。其中《墨起袁州》參加2010年12月4日在浙江東陽橫店召開的二屆中國校園電視節暨七屆中國中小學校園電視獎頒獎大會,獲七屆中國中小學校園電視獎優秀節目金獎。2010-12我校被評為江西省中小學工會工作「四個一」活動先進單位。2011-6-29為擴充宜春中心城區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調整優化初中網點布局,市教育局決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宜春中學初中部停止招生。為此市教育局專門召開「宜春中學初中調整工作部署會」,會上市政府公室副主任丁香根宣讀了市政府「關於宜春中學南校區初中停止招生的批復(市府字【2011】35號)」,市教育局局長南青宣讀了《宜春中學南校區初中停止招生工作實施方案》,方案對此項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為了給在校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2011秋季在宜春中學初中部就讀的初二、初三學生按照「五不變」的原則,即學習環境不變、學籍不變、班級建制不變、教師基本不變、畢業證書不變,繼續留在宜春中學南校區完成初中教育,直至初中畢業。宜春中學初中部停止招生後,學區內初中學生劃歸宜春八中管理,並由宜春八中承接原宜春中學與宜春五中的聯合學。宜春中學校長陳少平、宜春八中校長胡永紅在會上作了表態性發言,最後宜春市政府副市長舒建勛發表了重要講話。市財政局、市人保局、市監察局、市編委、袁州區政府、袁州區教育局等相關單位的領導也出席了會議。2012-7為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提高兩校區的管理效率,經宜春市委、宜春市教育局批准,宜春中學南校區恢復其原來宜春一中的管理模式,由巫邵武出任其校長。宜春中學北校區(新校區)恢復合並前的管理模式,由陳少平擔任其校長。宜春文化積淀厚重,歷來為「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中學昌黎文化源遠流長,耕讀尊教蔚然成風。2012年10月6日,宜春中學成功舉110周年建校盛典,學校發展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❷ 宜春中學考200名在江西省能排多少名
宜春中考兩百米在江西省能排多少名?這個我也不太清楚,因為嗯就是你。
❸ 宜春中學高一前十名有誰
宜春中學不掛網公布此類信息,
建議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或你的班主任。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❹ 宜春中學買學區房要提前多久買才能上到學
你可以上網查一下,在宜春買宜春中學的學區房,要提前多久才能夠上學,每個地方的政策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地方至少落戶一年以上,所以你也可以問一問學校。
❺ 江西宜春一中網址有誰知道
http://www.jxyczx.com/ 找到啦~~去看吧
❻ 宜春中學的校史檔案
學校發展大事記
2003-3-21 區政府決定:原宜春一中初中部剝離,重新組建民辦公助的宜春一中實驗初級中學。
2003-4-14 市政府決定:原宜春中學初中部剝離,原地辦學,改名宜春實驗中學,由袁州區管理;宜春中學的校名和高中教育收歸市管,先在市教育園區興辦高中部,待城市發展後再興建初中和其他類型學校。
2005-6-21 市政府決定:宜春一中整體上劃市管,先經過一段時間獨立運行,再與宜春中學進行整合(保留宜春一中牌子),整合後的宜春中學實行「一校兩區」管理,擬定普通高中12000人的辦學規模。
2006-7-25市政府決定:宜春中學成建制整體移交給宜春學院管理,並同意宜春學院整合原學院附中和實驗初中。
2006-8-18 區政府決定:宜春一中實驗初中恢復公辦性質並更名為宜春中學初中部。
2006-9-8 宜春學院附屬中學揭牌,原學院附中更名為宜春學院第二附屬中學(高士中學)。
2007-4-11 宜春市教育局決定:宜春中學2007年秋季停止招收初一新生。
2007-7-11 宜春中學和學院二附中組建宜春中學(學院附中)教育集團。
2007-7-25 學院二附中正式向集團辦理移交手續。
2007-9-30 經宜春學院批准,宜春學院第二附屬中學從9月28日開始搬遷至宜春中學一中校區,9月30日基本搬遷完畢,從10月4日開始,正式在一中校區上課。
2008-6-10 市政府宣布:宜春中學收歸市直管(5月9日市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決定),交接工作全面展開。
2008-6-18 宜春中學校長辦公會明確兩校區稱謂:新校區稱為「宜春中學北校區」、一中校區稱為「宜春中學南校區」。
2008-6-30 宜春市教育局決定:宜春中學南校區2008年秋季恢復招收初一新生,開始安排高一新生(約占宜春中學新生招生計劃的40%)。
2008-7 新一輪中層幹部競聘上崗正式實施。從2008學年新學期起,北校區不設置電教處、招生處和基建處,其工作歸入相應處室。勤工處改為後勤處。增設資產處。南校區僅設置黨務辦兼信息中心、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工會和團委,其餘工作一律歸入相應處室。中層幹部職數由原來的42崗41人,減少到37崗36人。
2009-1-15 宜春學院二附中更換法人代表,標志著二附中正式由宜春學院收回自營,宜春中學教育集團正式解體。
2009-5-12 與美國Baytown Christian Academy(貝敦克里斯汀學校)締結友好學校。
2009-5-22我校北校區正大門啟用儀式隆重舉行。宜春市政府副市長舒建勛、市政府辦副主任丁香根、市教育局局長徐暉、書記易詠春、副局長袁志平等有關領導、我校全體校領導及中層幹部出席了此次儀式,儀式由校長、書記陳少平主持。
2009-8-28我校與宜春五中聯合辦學啟動儀式在五中校園內舉行,宜春市副市長舒建勛攜市、區相關領導及中心城區各中小學校長一行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我校初中部全體教師在校長陳少平的帶領下出席了啟動儀式。
2009-9-6 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首批「名師、名校、名校長」表彰大會,我校教師黃磊、熊曉瓏、羅兵、楊文濤、徐安儉、張莉、歐陽紅7人被授予首批「宜春市名師」、宜春中學被授予「宜春市名校」、陳少平被授予「宜春市名校長」。
2010-9-10 我校教師胡永紅、甘洪斌、吳少華、李莉、林瑩被授予第二批「宜春市名師」稱號。
2010-9-30 2010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江西賽區)頒獎大會在我校舉行。我校2011屆學生劉濤、周江、謝孟獲省一等獎,學校獲團體二等獎。
2010-11-22 在北京召開的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我校食堂被授予2010年度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食品安全示範單位稱號。
2010-12 我校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西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學科研先進學校評比」先進單位稱號。
2010-12 由學生社團編輯拍攝的校園文藝短片《墨起袁州》《青春·高三·「90後」》參加七屆全省中小學校園電視評選,榮獲校園電視節目金獎。其中《墨起袁州》參加2010年12月4日在浙江東陽橫店召開的二屆中國校園電視節暨七屆中國中小學校園電視獎頒獎大會,獲七屆中國中小學校園電視獎優秀節目金獎。
2010-12 我校被評為江西省中小學工會工作「四個一」活動先進單位。
2011-6-29 為擴充宜春中心城區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調整優化初中網點布局,市教育局決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宜春中學初中部停止招生。為此市教育局專門召開「宜春中學初中調整工作部署會」,會上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丁香根宣讀了市政府「關於宜春中學南校區初中停止招生的批復(市府字【2011】35號)」,市教育局局長南青宣讀了《宜春中學南校區初中停止招生工作實施方案》,方案對此項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為了給在校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2011秋季在宜春中學初中部就讀的初二、初三學生按照「五不變」的原則,即學習環境不變、學籍不變、班級建制不變、教師基本不變、畢業證書不變,繼續留在宜春中學南校區完成初中教育,直至初中畢業。宜春中學初中部停止招生後,學區內初中學生劃歸宜春八中管理,並由宜春八中承接原宜春中學與宜春五中的聯合辦學。宜春中學校長陳少平、宜春八中校長胡永紅在會上作了表態性發言,最後宜春市政府副市長舒建勛發表了重要講話。市財政局、市人保局、市監察局、市編委、袁州區政府、袁州區教育局等相關單位的領導也出席了會議。
2012-7 為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提高兩校區的管理效率,經宜春市委、宜春市教育局批准,宜春中學南校區恢復其原來宜春一中的管理模式,由巫邵武出任其校長。宜春中學北校區(新校區)恢復合並前的管理模式,由陳少平擔任其校長。
宜春文化積淀厚重,歷來為「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宜春中學昌黎文化源遠流長,耕讀尊教蔚然成風。2012年10月6日,宜春中學成功舉辦110周年建校盛典,學校發展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❼ 宜春中學09高考成績
宜春中學傳來喜訊,該校今年(2009年)有 6名同學分別被清華、北大錄取。今年該校高考再創佳績,奪取全市文科狀元,600分以上人數及文、理科個人總分進入全市前10名人數均居全市第一,文理科一本、二本上線 1483人。
❽ 江西省高安中學和宜春中學哪個好求知情人說一說哈,還有宜春在江西經濟怎麼樣啊
樓上都是些什麼人啊,根本就不懂。
我說說吧,我是高安中學畢業的,宜春中學也了解些,據我所知,如果是文科的話,當然是宜春中學占優勢,而理科的話相對來說是高安中學更好。高安中學也有2個校區,不過高中校區主要在東校區,環境很好,規模也很大,師資力量是很強的。這兩所學校都是很有名氣的。
個人建議,如果你是文科的,成績又比較冒尖,2所學校都可以,要是一般的話就選擇宜春中學;要是理科的話,成績中上的話,選擇高安中學,高安中學立刻很強,也很重視。
還有樓上的說什麼「宜春是江西的地級市,而高安是縣級市.級別都不一樣,硬體和軟體應該有差距的. 」那都是他自己空想的,高安雖然是縣級市,但是發展很好,高安中學的軟硬體不會比宜春中學差,只可能比宜春中學好~
口說無憑,建議樓主搜索 「大陸各省市重點中學」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11/1/49596.shtml。裡面有高安中學,好像沒有宜春中學吧。也希望樓主上2個學校的官網看看再決定,不要聽信一家之言。最後祝樓主選到滿意的學校,考上滿意的大學。
❾ 江西省宜春中學的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一覽表
職務姓名校長陳少平黨總支書記巫紹武黨總支副書記楊錦華副校長楊錦華、楊文濤、聶愛武、冷天寶(資料來源:江西省宜春中學官網,截至2011年)
❿ 李佳睿江西宜春中學個人照片
你可以到網頁上面來查找這個人,並且中學個人照片也一定會非常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