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6-13 19:45:29

①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怎麼樣的

首先 生理上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青春期 第二性徵發育 女孩子和男孩子之間開始互相產生性觀念上的好奇 這樣就產生了 一個直接的後果 就是性沖動 這個時候的孩子很注重身體上的變化 尤其是男孩子
其次 心理上 心理上的很多原因就是源於這樣的生理的變化 孩子在生理上的變化導致了心理上出現很多新的問題 比如
第一這個時候孩子開始關心自己的外表 這個時期心理學上叫生殖器期 孩子開始愛照鏡子 關注外表 但很少又注重內心的 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極容易走上歧途 這就需要老師和家長同心協力幫助孩子度過人生的難關
第二 孩子開始出現逆反心理 由於孩子自以為獨立了 長大了 這種心理導致母親與孩子之間出現比較大的裂痕和摩擦 一定要妥善處理否則 會產生嚴重後果
第三 孩子 出現崇拜者 這個時期的孩子往往低級崇拜 喜歡外表艷麗的人或者事物 對事物缺乏很好的判斷力和選擇力 所以這個時候的孩子很愛犯錯
其實這是人生的關鍵時期 是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最主要時期 所以要嚴加註意
我也是老師 課堂紀律 很是問題 其實你要記住一點 就是進入班級 盡量少用喊啊 或者敲桌子之類的方法來管學生 主要不要給他們好臉 特別在一開始的時候 如果讓學生探出你的底兒來 那學生 不會怕你了就 之後不管用什麼方法都沒用了
還要主要就是恩威並用 在單個學生時候要相對給予小恩惠 由於初中生心理並未脫離孩子氣 所以你要注意的就是可以用小恩惠收買他們 這樣他們敬你 畏你 你會做的很好 加油

② 中學生心理特點是什麼

您好!希望下面的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中學生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有五種:
一,學校適應不良型的心理問題;
二,強迫型的心理問題;
三,抑鬱型的心理問題;四,焦慮型的心理問題;五,恐怖型的心理問題。

一,學習適應不良型 學習適應不良型是中學生中常見的一種適應型障礙。中學生往往由於學校適應不良嚴重影響學習,更不上班級,甚至造成中途休學或輟學。主要表現在情緒、行為、生理功能三個方面。
(1)情緒方面。抑鬱、焦慮、強迫、恐怖、厭煩、退縮等是常見的表現,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但又想把學習搞上去,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有些同學有矛盾觀念和憤怒反應,易激惹,依賴性增強。
(2)行為方面。學習適應不良的同學均有行為問題,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學習能力良好,成績不錯,適應不良後學習能力受到抑制,產生學習困難,上課無法做筆記,記憶力下降,作文寫不出,稍復雜的題目無法解決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續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終止作業或看書,無目的地擺弄小物件或發獃等。第二,社會性退縮。與同學交往減少,學習、生活活動也減少,不願發言,不想運動,體育課也提不起勁,成為同學活動的旁觀者,游離於同輩群體之外。第三,品行絮亂。行為違反與年齡相符的社會規范和准則,如逃學、斗毆、說謊、偷竊、抽煙、離家出走等現象均有可能出現。還有些學生活動過度,尋求快樂和刺激,如沉溺於電子游戲機、不遵守紀律、襲擾他人。第四,行為倒退。行為像兒童,學習無目標,活動無計劃,喜歡兒童游戲,不合群但不是因為退縮,而是和同學玩不到一塊,談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現在上課頭昏、腦脹,入睡困難,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體檢查則沒有特定的軀體問題。

二,強迫型 這是一種以強迫觀念、強迫沖動或強迫動作為主要表現的心理問題。自己能意識到這些表現不合理、不必要,但不能控制和擺脫,深為焦慮和不安。它對同學的學習、生活和在校適應有很大的不良影響,應及時接受輔導。具體表現為:

(1)強迫觀念。如腦內反復迴旋某歌曲的旋律、別人對自己說的話;作業或考試後總覺得寫錯了字或做錯了題,上學路上總疑惑忘帶書或文具;總是擔心考試失敗、挨老師批評,擔心自己會發胖;看到小刀就會想到會割破手;腦中總是出現一些如「1+2為什麼等於3」、「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等無實際意義的想法。

(2)強迫沖動和強迫動作。如在考試時,總覺得想要大小便,但並不去上廁所;看到老師或父母總是想辱罵、吵鬧或打架,但表面上卻順從平靜;反復檢查自己任何一次作業或試卷;總是在路上數石塊數或步數。

三,抑鬱型 這是有社會、心理因素引起的一種以持久的情緒低落狀態為特徵的心理問題,常伴有焦慮、沮喪、壓抑、苦悶、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礙。有這類心理問題的同學一般能基本適應學校生活,但心理壓抑、情緒苦悶,而且持續時間較長。對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危害較大。具體表現為:

(1)興趣衰退。這類同學對生活的興趣明顯減退,不僅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不感興趣,而且對自己以前的興趣愛好也基本丟失。
(2)缺乏自信。自我評價過低、妄自菲薄,並有內疚後悔等自責傾向,多為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和對自己的失敗估計。如學習成績較好,但堅持認為自己學習很差,以後肯定不能畢業。
(3)精力衰退。自感疲憊無力,不能進行復雜思考和較強運動。這類同學往往感到聽課、做作業時,頭腦無法興奮起來,但一般無雜念而是一片空白,體育課甚至日常生活無力或不想去承受,有力不從心之感。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且封閉,不訴說也不寫日記。這類同學通常能維持和其他同學、老師和一般性交往,但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不作稍深的情感交流他們的退縮往往出於自卑和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軀體不適。伴有軀體症狀,如頭疼、背痛、肢體酸痛等,還有失眠等睡眠障礙,有些同學有食慾不振和消化不良之感。
(6)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一切都沒什麼意義,感到前途渺茫;想前進、想成功,但看不到光明和目標;有時下決心改變自己,但沒有付諸行動的勇氣;無望、無助感強烈。

四,焦慮型 個體處於一定的應激狀態便會感到焦慮,這是正常的。焦慮型的心理問題是指一種無明確對象、無法擺脫的焦慮狀態,可分為急性焦慮和慢性焦慮兩種形式。

(1)急性焦慮,又稱驚恐發作。以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為典型特徵,有「大禍臨頭」之感,並伴有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頭暈目眩等,還可能有出汗、發抖、腹痛等。急性焦慮的發作急劇,很難預料,但持續時間不長,一般1~20分鍾,長達數小時。發作後虛弱無力,但焦慮體驗不明顯,數日後恢復。

(2)慢性焦慮,又稱廣泛性焦慮。在焦慮型中較為常見。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和不安;學習、活動時心煩意亂,記憶和思維受阻;交往中緊張、易激惹;遇事時驚慌失措,往壞處想等。明知客觀上並不存在威脅、危險和失敗結局,是主觀上過濾,但無法控制,惶惶不可終日。同時出現心悸、口乾、出汗、臉色蒼白以及震顫、發抖、肉跳、緊張性疼痛和睡眠障礙、夢驚等現象。

五,恐怖型 這種心理問題指對某些特定的事物、情境,或在人際交往時產生異常恐懼並主動迴避以消除不安。中學生中較常見的為社交恐怖和特異性恐怖,而且前者有增長的趨勢。

(1)社交恐怖。主要特點是在人際交往中自感害羞、局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的恥笑對象,而不敢在公開場合講話、做作業、吃飯等,以至不能正常交往;看著對方即自感面紅耳赤、表情異樣,而且怕被對方覺察,從而迴避目光相遇,嚴重者會發展到足不出戶。

(2)特異性恐怖。指各種和個體自身活動的特異性有關的恐怖,如飛行恐怖、注射恐怖等。一些中學生對學校產生恐怖,如害怕看校門、害怕見到老師和同學、迴避學校生活,又稱學校恐怖。 以上對五種常見心理問題類型的介紹,目的是使大家對它們有一個初步了解。在青少年階段出現上述的心理問題是比較普遍的,是可以理解的,大家不要害怕它,要敢於面對它,正確解決它。

③ 初中生的心理特徵

相信走過青春期的你,一定非常明確青春期的心理特徵。現如今,或許你已經為人父母,眼瞅著自己的小孩也即將進入青春叛逆期,青春期是孩子們的人生分水嶺,那麼作為家長,我們應該如何了解孩子們這個時期的心理特徵呢?
產生成人感
表現為自我意識向獨立成熟方面發展。他們在對人、對事的態度、情緒情感的表達方式以及行為的內容和方向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同時也渴望社會、學校和家長能 給予他們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由於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並存,所以,表現出種種心理沖突和矛盾,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
獨立性和依賴性
表現為增加了對同伴關系的依賴,與父母在情感上、行為上、觀點上日益脫離,父母的榜樣作用在削弱。在對教師的態度上增多了保留和批評、懷疑的成分。他們對父 母的依賴則表現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護。比如他們有時反抗是在向別人表明自己是獨立的,或者需要掩飾自己的軟弱。
自我評價能力提高
他們不僅體驗到自己和家人、老師以及他人各種關系的存在,而且能進一步體驗到自己內心世界和心理活動的存在,進入到一個「自我發現」的新時期。
自尊心增強
渴望得到理解寬容,追求浪漫輕松、自尊、好勝、求知和參與是中學生的典型特徵。他們害怕教師指責嘲笑他們的幼稚和沖動,反感教師居高臨下的訓斥與批評。
片面性和表面性
由於初中生在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上,還存在著偏執性的特點,容易對問題的認識產生偏差,繼而引發孤獨、抑鬱等心理障礙,因而帶來了情緒上的固執性。
每一個孩子處在青春期,都會有叛逆心理。這時候,家長們不要一味地指責孩子,你越是指責,孩子們就越是抵觸。試著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內心,要多跟孩子做心靈溝通,聽聽孩子內心的渴望,並且尊重他們

④ 中學生的各階段心理特徵

中學生各階段的心理特徵是

1、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的速度相對緩慢,心理水平尚處於從幼稚向成熟發展的過渡時期。身心處在一種非平衡狀態,呈現半成熟、半幼稚性,引起種種心理發展上的矛盾。

2、反抗性與依賴性產生的心理矛盾主要表現為逆反心理,中學生有了強烈的成人感,進而產生強烈的獨立意識,對父母採取一種對抗的態度,盲目反對。另一方面,在初中生的內心中並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在面對困難,遇到挫折時,又很容易退縮到家庭里。

3、閉鎖性與開放性。進入青春期的中學生,心理生活豐富,但表露於外的東西卻少了,加之對外界的不信任和不滿意,增加了這種閉鎖性的程度。

3、勇敢和怯懦性。在某些情況下,中學生們似乎能表現出很強的勇敢精神,但這時的勇敢帶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具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特點。問題主要表現形式為爭強好勝,在學校會有暴力行為。但在另外一些情況下,中學生也常常表現得比較怯懦。

4、高傲和自卑。由於初中生尚不能確切地評價和認識自己的智力潛能和性格特徵,很難對自己做出一個全面而恰當的估價,而是憑借一時的感覺對自己輕下結論。這樣就導致他們對自己的自信程度把握不當,表現為盲目的沾沾自喜和極度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戀童年。進入青春期後,隨著身體的發育成熟,成人的意識越發明顯。認為自己的一切行為都應該與幼小兒童的表現區分開來,力圖從各個方面對自己的童年加以否定。但在否定童年的同時,在初中生的內心中又留有幾分對自己童年的眷戀。

(4)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擴展閱讀:

中學生心理的預防輔導對策

1、加強心理教育。這是提高中學生心理素質的基本形式,其最終目的是保護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不僅是要普及心理衛生知識,還要矯正學生心理困惑的認識結構。

2、加強心理咨詢。這是幫助受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礙,使他們能適應社會生活,處理好人際關系,順利完成社會角色轉移。心理咨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在於咨詢員對來訪者要給予信任,給予理解,給予換位(即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3、加強心理治療。心理醫生有意識地和困於心理問題的患者建立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並依他那問題的需要,使用適當的心理矯治方法,減輕或消除個案的不適應的心理現象及行為,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健全成熟的人格發展。

⑤ 初中生的普遍心理特點

學生進入初中後,便同時進入了人生的青春期,他們面臨著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誕生」,錯綜交織的矛盾和激烈振盪的內心世界,使他們產生了諸多不同於以往的顯著特點。
1、 已開始佔主導地位的抽象邏輯思維逐步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觀察、記憶、想像、諸種能力迅速發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設和進行推理論證,但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感性經驗的支持。
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不滿足於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但由於還不成熟,所以容易固執和偏激。
2、 隨著思維的日漸成熟和自我意識的覺醒,初中生情感的指向日益廣泛,既有社會性情感,也有自我認知的態度體驗。
由於處在身心劇變時期,各種需要日益增長,加之此時還缺乏較強的文飾情緒的能力,所以他們容易動感情,且這種感情強烈而不穩定,具有兩極性(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特點。
開始經常地、較明顯的出現一些持續性的情感狀態如焦慮、憧憬、性愛傾向等,代表性地表現為孤獨、苦悶的閉鎖心理。
3、 行動的依賴性逐漸減少,根據目的而作出決定的水平不斷提高,但仍較多地體現出服從傾向,在行 動自決方面的輕率或優柔寡斷都時表現。
克服困難的毅力有所增強。
仍有較強的受暗示性,喜歡並善於模仿。
4、 性格開始朝著穩定與成熟的方向發展,但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氣質的本能表現漸少,開始打上社會影響的烙印。
5、 因為有了較深刻的內心體驗,所以社會性的、精神的需要范圍擴大了,對需要的質量要求也提高了。
因各種需要互相交織,所以滿足需要和需要得到滿足的體驗都較過去強烈和豐富。
6、 行為選擇方面的無意識和習慣性逐漸減少,開始較多地體現出主觀能動作用。隨著實踐的增加和思維的發展。各種動機開始出現間接性(不直接表現為某種行為)、穩定性(較長久地保持某一動機)、遲效性(動機的行為表現不立即顯現效果)的特點。
7、 知識面和社會接觸面的擴大,以及需要的不斷豐富,使初中學生的興趣廣度大為增加。
對探求事物的認識傾向表現出更大的堅持力,即有了較為長久穩定的興趣。
參與感和表現欲的產生,致使興趣明顯出現了「趕時髦」的特點。
8、 社會經歷的匱缺,對新知識的渴求和情緒的易於波動,導致他們的態度較少定勢。但從小便習得的、已定型的態度仍具有持續性。、
態度的認識因素與情感因素易於產生不協調性,即理智上認為應該(或不應該)而情感上卻不然。這是由此階段學生情感特點所決定的。
9、 由於身體急劇變化,他們感到已長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並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不少情況下開始對師長表現出不馴服,要來成人尊重他們的意志和人格。但因為處在轉折時期,思想和行動還未脫稚氣,所以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常常充滿矛盾,很容易自以為是。
由於發現了不同於外部現實的內心世界,所以初中時期便產生了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慾望和能力。他們開始較為強烈地關注自己的相貌、成就、地位等,並據此確定自己的行動目標和方式。
10、 為了補償由閉鎖心理而帶來的孤獨感和苦悶感,友誼便成了青年期最主要的人際關系,他們渴望得到安慰理解和以此充實精神生活。
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價值觀逐步定向,導致他們開始以地位對等、態度一致、情趣相投等原則來選擇交往對象和朋友。
一旦根據上述擇友原則加入或組成某一非正式群體,便會對該群體的規范產生極大的認同,從而該群體便會成為影響個人品質的重要因素。
11、性意識的普遍萌生,致使異性同學間的交往發生了較大變化,而且交往方式帶有很強的個性特徵。如有的仍然格守「男女界線」,有的喜歡與異性同學(往往並非特指)一起參加活動,有個別的已開始思慕起某個特定的異性。
由於這個時期比較缺乏青春期知識、自製能力和社會道德意識,所以相對高中時期來說,男女同學的交往中「出格」的較多。
12、 開始將個人的主動適應替代了原先對外界要求的被動迎合,即在社會適應方面的自覺性和選擇性得到飛躍性的發展。

⑥ 初中生的心理特徵,

初中生的心理特徵:
①處於青春期的男女,已經意識到性差異,常常會發生一種擺脫父回母的答監督而獨立行動的想法,行為開始活躍而且勇敢;
②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會產生害羞、好奇的心理和情緒不穩定等一系列的心理改變;
③青春期青少年精力充沛,性格活潑而勇敢,情感更為復雜和熱烈,思維能力不斷發展,容易吸收新事物、富於理想。但他們出存在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容易自高、自大、莽撞、冒失等缺點。

⑦ "初中生心理發展特點"是什麼

1、 極強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父母,如果還像小學那樣,出了問題,對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聽到你披頭蓋臉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沒有面子,今後怎麼還能在同學們面前抬起頭來,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錯了或錯在哪裡

2 、強烈的獨立意識;

到了初中以後,很多孩子不再願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單獨來做。這時候,父母要自願充當孩子的參謀,爭當綠葉。雖然,孩子年齡還小,缺乏處理問題的經驗。但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盡可能的提供給孩子自我展現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親,總是怕孩子做不好,處處代勞。這樣,一方面會使孩子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對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長也是極為不利的。

3、 容易受到壞的影響

13歲—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事實上,我們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中學的實驗班,經過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點高中的實驗班,以致將來考入名牌大學。不僅僅是為了使孩子接受最優秀老師的指導,也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競爭環境。

⑧ 現代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什麼

傲嬌,叛逆的佔多數,早戀的也有,不過也有正常的。愛比啊,什麼的

熱點內容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
淺談師德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03:09:46 瀏覽:807
怎麼瀏覽谷歌 發布:2025-07-18 02:29:49 瀏覽:51
之女教師 發布:2025-07-18 01:03:04 瀏覽: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