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的特徵
『壹』 小學校園文化特點
小學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情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豐富多彩的學校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二胡,在我國民族樂器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衡水市珍寶街小學開展二胡社團充實學生的精神生活,真正發揮了「小社團,大舞台」的作用。
一、小學社團的概念和特徵
學生社團是指學生在自願基礎上形成的各種群眾性文化、藝術、學術團體。不分年級、由興趣愛好相近的同學組成。在保證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和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開展各種活動。目的是活躍學校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自治能力,豐富課餘生活;交流思想,切磋技藝,互相啟迪,增進友誼。
小學生社團的組織、開展、評價等各個過程都離不開小學生社團活動輔導教師的幫助和指導,所以小學生社團不是獨立的學生社團。此外小學生社團以活動性和趣味性為主,主要注重孩子們的實踐和體驗,注重孩子們直接經驗的獲得,注重孩子們的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二胡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意義
一是可以提高學校影響力。學校二胡社團的大力發展,有利於打造出特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二胡社團獨具民族魅力,通過學生的學習展演,能夠展現學生風采,同時讓學校里的同學在具有特殊的精神文化滋養下成長,全面提高了校園文化水平,繼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促進自己成長。
二是可以提升校園文化水準。學校的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受到了音樂的影響,在二胡社團建立時,學生通過選拔競爭進入社團,他們渴望表現出自我提高,表現出自我意識、獨立性和自信品質。這些品質的存在都得益於二胡社團活動的開展,這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學習機會,也是二胡社團教育的功勞之一。
三是能幫助學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二胡作為一種文化能夠對時代的意識形態進行反映,以舞台的表現形式進行傳播,在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感觀沖擊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宣揚積極的愛國主義正能量的文化思想。
四是可以豐富校園人文精神。二胡作為中國民族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人文精神、審美情趣、歷史知識等,體現了一種文化精神,將二胡在學校進行傳播能夠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發展,豐富學校的人文精神,構建精神文化,實現和諧校園的環境。
三、二胡社團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的路徑分析
(一)樹立正確的二胡教學理念。
作為小學二胡社團的教師,我們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二胡教學理念。那怎樣的二胡教學理念才是正確的或是真正適合小學二胡社團的教學模式呢?我認為,學校老師要明確一點,小學二胡社團教學的目標不是培養傑出的演奏家,而是要通過在學校里集體的訓練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音樂,增強對音樂的領悟力和審美力。學習二胡應該是一件非常開心快樂的事情,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練習能夠演奏出動聽美妙的旋律,他們會覺得很自豪與驕傲,但是我們老師不能做為了出成績而逼迫學生重復機械動作的監工,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我們應該秉承著以學生快樂學二胡為前提,教學中求准確、求嚴格,倡導學生理解音樂、感受音樂情緒。在我的教學中,正是這一教學理念指引著我,實踐證明,它是適合我們小學二胡社團教學的,學生的表現也讓我更加堅定這一教學理念的成效。
(二)將二胡社團和學生活動相結合。
學校活動是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過二胡社團學生的表演與學校組織的各種課外活動相結合。比如在今年端午節來臨之際,我校老師帶領二胡社團的幾名同學去學校附近的如家養老院進行慰問演出,得到了老人們的一致喜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得到更多展示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藝術文化素養,同時也讓學生懂得了中華孝道,尊老愛幼。
(三)提供專業演出平台,舉辦二胡文化講座。
第一,學校需要通過各種資源為二胡學生在學校或者社會的傳播創造平台,積極聯系各種文藝演出,將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經典二胡劇目,以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給他們,向學生宣揚一種正確的文化價值取向,在學校內營造一種積極的校園氛圍,在交流學習中培養學生對二胡學習的興趣愛好。第二,學校以授課或者講座方式,定期為全校學生講授民族樂器二胡的文化知識,通過二胡專業的言傳身教以及教師的解讀,引導更多的學生加強對民族樂器樂二胡的了解,實現在學校對二胡文化的傳播。第三,在校園的公眾號平台上有計劃地安排欣賞二胡曲目,增強廣大師生對民族樂器二胡文化的了解。
(四)完善社團組織管理制度提高二胡社團成員素質
一方面,在二胡社團組織建設中,要建立科學合理、規范完善的考核機制,對准時上課,認真練琴,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教師要進行嘉獎,要重視社團成員綜合素質的培養,發揮社團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二胡社團選舉團長,每學期評選出優秀團長、優秀琴童等。另一方面,每個學期都要進行考核,每個學生像期末考試一樣完成本學期教授的兩首曲目,完成較好的學生予以鼓勵。為打造一支高水平、嚴要求的二胡社團隊伍,每學期進入二胡社團的學生要進行公開選拔競爭,表現突出者有資格成為二胡社團一員,同時,社團的成員多是校園活躍分子,要充分利用學生社團榜樣人物的示範效應,通過對榜樣的正面宣傳,傳播校園正能量,創造和諧健康的校園氛圍,從而實現潛移默化影響他人。
四、結語
二胡社團是具有豐富而深厚文化底蘊的,是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發展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二胡社團在校園里的傳播強有力的做到了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校的學生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體現了二胡社團是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斷強化的重要發展道路之一。因此,需要學校相關領導能夠加強對二胡社團在校園文化傳播的重視,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各種積極措施在學校文化中傳播二胡文化知識,充分展現校園文化管理豐富多彩的育人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揮積極作用。
『貳』 學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徵
你心目中來的特色學校具有哪些特徵?源
特色學校是根植於特定社會自然和文化環境之中,符合國家辦學
標准,遵循教育規律,具有鮮明的個性化革新精神,對兒童產生了積
極教育影響,
受到歷史檢驗和人們普遍贊譽的學校。
我心目中的特色
學校應該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
、校長有獨特的辦學理念,有一定的辦學自主權,不因校長換
屆而改變。
2
、有必要的課程開發。
3
、兒童喜歡多方面發展,給兒童留下美好回憶。
4
、社區支持、教師支持、家長認可。
5
、符合人才培養規律,顯現周期長。
另外,特色學校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校園環境
;科學的管理制
度
;先進的教師隊伍
;優秀的學生群體
;優質的資源配置。
『叄』 校園文化都包括什麼
校園復文化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制、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
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
(3)校園文化的特徵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的作用:
1、首先它能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2、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3、它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肆』 學校文化有哪些特性
大學不僅僅是客觀物質的存在,更是一種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學的物質存在很簡單,儀器、設備、大樓等等。然而,大學之所以稱之為大學,關鍵在於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大學文化是追求真理的文化,是嚴謹求實的文化,是追求理想和人生抱負的文化,是崇尚學術自由的文化,是提倡理論聯系實際的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是大度包容的文化,是具有強烈批判精神的文化。大學文化體現的是一種共性,其核心與靈魂則體現於大學的精神。
大學文化是追求真理、嚴謹求實的文化
大學文化是崇尚學術自由的文化
大學文化是提倡理論聯系實際的文化
大學文化是崇尚道德的文化
大學文化是崇尚愛國主義的文化
詳情看下面的參考資料
『伍』 什麼是校園文化主要通過哪些要素表現出來
《解讀「校園文化」》一文認為:「校園文化既是一種文化現象,又是一種新的學校管理模式。它涵蓋了學校的方方面面,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建設是一種外在的、外顯的文化。也即硬環境的建設,如校園建築,布局,校舍內部的陳設布置,校園的綠化、美化等等。倡導發揮全體師生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人人動手,讓環境來潛移默化的熏陶人,影響人。 制度文化是指在學校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具體體現出來的學校管理的獨特風格,是學校全體成員共同認可並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制度文化是一種管理文化,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塑造良好的校園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校園制度文化主要表現為學校規章制度。規章制度是否科學合理,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程度高低的標志。它規范著學校的辦學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以及學生的從學行為。文化約束人,文化造就人,常規管理既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又要切合學校的實際,具有校本化的特徵。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從奠定「人和」思想,到上下一心擰成一股繩,從確立「三風」內容,到具體落實外化為行動;從開展校園活動,到深入人心內化為品格。努力培育校園文化精神,用精神文化來凝聚師生的人心,用精神來鼓舞人,用精神來教育人,用精神來提升人。校園特色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亮點。學校特色建設的最終落腳點是將學校特色內化為學生的素質。特色活校、特色興校,致力於學校的內涵發展。抓特色、創品牌,積底蘊,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更高追求。吳江市教育局沈正元副局長在《校園文化,特色學校的名片》一文中曾說:營建與辦學特色相匹配的校園文化應該成為特色學校建設的重要內容。總之,良好的校園文化離不開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硬環境建設與軟環境建設;常規活動與凸顯特色的相輔相成。網上「知識人」《什麼是校園文化?》一文認為:「廣義的校園文化是指大學生活的存在方式的總和,其主體包括生活在校園內的大學生、教師和行政人員三大群體,它是在物質財富、精神產品和氛圍以及活動方式上具有一定獨特性的文化類型。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指大學精神文化,是在大學發展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反映著人們在生活方式、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上有別於其他社會群體的一種團體意識和精神氛圍。 廣義上的校園文化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子系統,其系統內又可分為若干個層次:精神文化,即由校園文化創設的思想與心理氛圍;制度文化,即由校園文化的組織、機構及其規章制度確定的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即由校園文化的物質條件構造的各種教學、科研、生活的設備、設施、房屋等。也有論者將校園文化分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環境文化四個層次,而所謂環境文化是指以環境為載體,是校園文化的外部表現形式、包括硬體和軟體。具體表述有差異,但其內涵都是基本相同的。 上述幾個層次的校園文化並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賴於一定物質文化的保證。正如物質文化的建立有賴於一定觀念體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樣。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內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導與開掘則是制度和規則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層次。我們常講的學校的校風、風氣、風貌等等,都正是校園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體現,而且是更加重要的表現。網上《什麼是校園文化?》一文認為:「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由引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網上《什麼是校園文化?》一文認為:「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孫全玉在《現代校長》2007年第7期上《加快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學校育人功能》一文中認為:「校園文化是指特定在學校當中,人為創造的所有有形與無形的客觀存在的總和,是長期形成的,可深層反映學校特點的上層建築與意識形態。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其組織精神,而其組織精神的核心是其教育價值觀。它是通過一系列組織活動而形成的,由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精神層面和行為層面等多種層面構成,最終落實在學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之上。一是學校教學、科研、生產、生活設施及校園環境、典章制度、組織結構等都是學校文化的外在標志及文化載體,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學校文化主體的各種行為方式是學校文化活動的表現形式,是校園文化的動態成分;二是優美的校園、整潔的環境、典雅的建築物、恰到好處的宣傳欄、精美的雕塑、繁茂清馨的花草樹木、規范整潔的教室、美觀整齊的實驗室和實習場所、富有朝氣和生活氣息的宿舍園區等等都體現著它特有的人文風格;校園內人員整潔的儀容儀表、謙和得體的言談舉止、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及特有的待人接物的習慣等等則反映出人員的精神面貌;這些有形的可感受到的東西都折射著校園群體小社會的文化底蘊,是校園文化的物化形式;三是學校群體的組織結構、典章制度無不體現著、折射著其思想意識層面的內涵,體現著其觀念。群體的文化理論素養、專業技術水準和專業水平、群體的價值觀、群體成員對群體的認同感、歸屬感、義務感、責任感等等,都是校園文化無形的存在形式,它影響、同化著群體中的每個個體,這是校園文化真正的力量所在。」
『陸』 校園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這個參考: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柒』 什麼是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並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回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答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捌』 校園文化內涵應該包括哪些
校園文化內涵包括三部分,即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屬學專校物質文化的有:教學樓屬、實驗樓、圖書館、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綠化的環境等;
2.屬學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
3.屬於學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拓展資料:
校園文化滲透著社會文化和民族優秀文化。學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求知慾,在校園里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認識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了解、認識中國國情。開展校園文化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學生提高素質、豐富閱歷,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加強和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校園文化能規范學校成員的思想行為,賦予學校以活力機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
『玖』 校園文化是什麼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回主要答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