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寫作指導
一、 學會摘抄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文的源頭活水自然是我們每天的生活,但別人的精彩文章其實也是我們作文的一個來頭。一篇文章有可能容納了作者的一段生活,一篇文章有可能包含了作者的一個見解,一篇文章有可能表達了作者的一些情感。學會了摘抄,就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積累生活。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主張:「博觀而取,厚積而薄發。」這說明積累素材是寫作的前提。立志攻克寫作難關的同學們,應該備有一本專門摘抄、點評的筆記本。可以摘抄的東西至少應該包括下面幾方面的內容:1、名言(詩、文),警句,諺語,格言,佳句(指含排比、誇張、對偶等多種修辭手法,內容健康的句子);2、 鮮活、生動的口語;3、典型的人和事;4、 精闢而獨到的見解;5、 精彩的描繪片斷;6、頗有特色的順口溜……在此基礎上,我們要對摘抄的材料進行細致的體會和玩味,以加深理解和記憶,這是在積累中比摘抄更進一步的環節。要想恰到好處地把積累的材料用於作文,體味程度深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摘抄不體味評點,那麼材料再多也只是「死水一潭」,很難得心應手,隨意驅遣,這也就失去了積累的意義。相反,如果在體味上下功夫,那麼這些材料將變成活生生的「士兵」,隨叫隨到,信手拈來,從而使自己的文章「活」起來。 二、 學會擬題 現在很多作文題目是半命題或話題作文,如何想一個不落俗套的標題,選一個讓自己有話可說的話題,是作文取得成功的重要環節。如寫秋天的作文,常見題目可能為「秋景」、「秋思」等,題目既大又空,很不好寫。若改為「我和秋天有個約會」,就會好寫一點,而且讀者見此題目定會為之心動,欲一讀而後快。對於這一類作文題的擬題,我們可以採用如下辦法:擴展法,就是在所給題目或關鍵詞前面或後面加上適當的詞語,使所給話題更加具體,從而降低寫作難度,比如「笑容」前加上「售貨員」,變成「售貨員的笑容」;修辭法:可以運用修辭手法,把你所想講的意思用比喻、擬人、誇張、對比等方法表達出來,比如「傳統與時尚」;想像法,給你的題目插上想像的翅膀,讓人耳目一新,比如「假如我是市長」、「文具盒裡的聚會」;懸念法:構築懸念,比如「石油埋藏在哪裡?」「18歲,在想什麼?」以此引起讀者閱讀文章的興趣。 三、 多做片段作文練習 片段作文練習是練習作文的好辦法。可以不拘形式,比如以接龍游戲方式每個人寫一段文字,最後連成一篇文章,比如以某個老師、同學為模特,用文字給他「畫像」,或者找其他同學的作文來修改,達到如葉聖陶老先生所講的「說明的話,要使它顯豁;如是抽象的話,要使它最妙省;意在刺激,則使它具有刺激力;意在描摹,則使它含有最好的生動態……」的效果。 這里列舉只是作文中常用的一些訓練方法,摘抄是基礎工作,擬題構思是總體設計,片段作文是實踐。大家多多練習,定會有所收獲。當然,更多的作文技巧,還要靠你自己在實踐中摸索掌握了。
2. 初中作文寫作技巧
立意出眾、結構安排合理、寫作手法多樣、緊扣主題、表達協調、選用材料合理
3. 如何教中學生寫作文技巧
習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可談文色變的學生大有人在,老師往往也會感到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我認為主要是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缺乏觀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沒有養成,習作素材有限,心裡有話倒不出。對此,我就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鍾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布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鍾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盪然無存。
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盡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准確華美的詞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足見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積累豐富的詞彙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為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學生的詞彙。反之學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詞彙有限,學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壺裡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不能盡情表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吸眾家之所長,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記、多用,豐富大腦,寫作時這些好詞佳句就能准確地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當然積累好詞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同時還要注意積累的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勾、背、寫好詞佳句,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詩句或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細節描寫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開頭和結尾或新穎的題目。平時有空時拿出來讀讀背背並默寫下來。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課開放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展示該星期積累的好詞佳句,表揚課外閱讀量多並做好讀書筆記的同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
四、指導學生審題,明確寫作要點
學生作文中離題、偏題,詳略不當的現象時有發生。可見,學生習作審題是關鍵。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體要求,習作的重點,教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否則學生一不留神,就會離題萬里,寫出的文章也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即使是所寫的文章妙語連珠也是白費功夫了。我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反復讀習作要求,讓學生說說寫作的范圍及要求,弄清是關於寫人、寫事、寫狀物的還是寫景的作文,明確寫作的要點,確立寫作的側重點,並要弄清作文還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寫作的類型,到底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屬於自己命題作文;是屬於想像、自由作文還是看圖作文。教會學生審題之後,教師還要適當指導學生掌握各類習作的要點。小學生作文主要有寫人、記事、狀物、寫景四大類。寫人的文章要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的個性,記敘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從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態,必須強調所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與地位。如果是敘事的文章,可以採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也可以運用首尾照應的寫法,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發生的過程是習作的重點,要把其來龍去脈具體生動地敘述出來。關於寫狀物的文章應具體描述物品的顏色、形狀,寫出物品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多用一些比喻、擬人等方面的修辭手法,賦予它情感,使所寫的物品躍然紙上,最好能夠做到動靜結合,這樣就會給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們可以寫它的獨特用途,從而突出了物品的特點,在字里行間還要滲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寫景的順序,可以按方位順序來進行描寫,也可以按游覽參觀的順序來記敘,還可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記敘。同時還要注意寄情與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互相交融,將讀者引進身臨其境的境界。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做到詳略得當,切記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談,應抓住一兩處自己喜愛的,覺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其他景物可一筆帶過。總之,只要學生明確了各類習作的要點,就猶如心中有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習作教學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動力,不懈的努力。廣大教師要勇於探索,精於思考,長期指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習作技巧的指導,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4. 如何指導中學生作文
作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書面語言反映客觀事物,表達主觀思想感情的一種教學活動,而作文教學一直是學生的一大難題。傳統的作文教學總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不前,教師怕教作文,面對學生東拼西湊的作文,教師束手無策,作文成了「歷史性」的問題。如何使學生活躍的思維系統化,在頭腦中形成影像,變成一句句通順完整的句子表達出來,使他們善於將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所見、所聞、所感、所悟抒發出來,對此,我進行了大膽嘗試,根據我個人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經驗,望與大家共同探討,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讓學生從範文中學「仿」作文,鼓勵學生的自信心,消除畏難情緒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學生的心理特點之一。模仿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模仿性很強,先仿寫範文對逐步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範文,讓學生從範文體會到各種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當然,「仿」不能機械的模仿,不能照範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練習對人物外貌進行寫作時,很多同學寫出人物的面部特徵都是「有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樑,櫻桃小嘴,彎彎的柳葉眉,紅紅的臉蛋……」難道這世界竟有這么多人長得如此相像?這就不是「仿」,而是「抄」。這是我們老師所不願看到的現象,但它確實存在。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仿寫,不是去約束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用一個固定模式來作文,而是劉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例如學習了《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一文後,可讓學生學習文章中巧妙運用過渡句的特點,仿寫《從教室到樹林》。學習了《春》一課後,讓學生學習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美景色的,讓他們仿寫《夏》。學生在進行模仿性寫作時訓練時,創造思維之光就在其中閃耀。他們的習作,正是張開的創造性思維的雙翅,慢慢的他們就能搏擊長空。二、從日記入手,培養寫作興趣,使學生有話可寫寫作材料,源於生活,反映生活。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書本中的命題,往往不是學生想要表達的內容。葉聖陶曾指出:「咱們平時作文,總是為了平時需要。」而教師出個題目讓學生作文時,學生並沒有作文的實際需要,只因為要他們練習作文,才出個題目讓他們作。因此學生寫作時總是抓頭搔耳,愁眉苦臉。但是,這種練習又確乎必不可少,它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命題作文是個不得已的辦法。教師要使日常的學習『生活和一些活動更符合作文訓練的需要,訓練學生寫觀察日記不失為一個良策。通過全班學生在參與過程中認識生活,練習表達,變被動作文為主動作文。我曾多次帶領學生觀察景色變化,讓自然美去創擊孩子們求知的慾望,寫作的興趣。有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收獲的季節來了,玉米長出老爺爺的胡須,天空又長高了許多,好像登梯子也摸不到,樹葉一片一片落在地上告訴我們它要迎接雪花飄飄的冬天了。我愛秋天,愛這豐收的季節。」另有學生寫的更為巧妙:「今天,我高興地和老師來看雪。我將一小片落葉舉在空中,只見雪寶寶們像小珍珠一樣一粒一粒跑到上面排隊。它們互相擠作取暖,不一會兒就融化了。漫天飛舞的小雪花淘氣的鑽進我的衣領中,真涼啊!我多想和它們交個朋友,可是,我還得回到學校上課。不過,小雪花,你別急,等我放假了,就可以和你們一起自由玩耍了。」這就是生活作文帶給孩子們的感受,感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日記中,活動、觀察、參與就是作文的源頭活水。三、讀寫結合,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寫作素養》一書中介紹過一個實驗,只讀不寫或只寫不讀,提高寫作能力的效果差不多,而又讀又寫則能使寫作能力的提高事半功倍。只是讀就大大有益於寫作能力的提高,那麼包括讀在內的多途徑的語文素養的培育,一定能使寫作能力的發展水漲船高。語文素養的培養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我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方面:1.語言積累有了豐富的語言積累,學生才能准確生動的表達情意,相反,語言積累貧乏,寫作時搜腸刮肚也無話語來表達。那麼,怎樣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呢?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有意識的積累,建立自己的心理詞典,聚沙成塔。積累中要善於學習課文的語言材料,富有表現力的字詞句段要積累。語文課本在書前「說明」中指出:「多數可謂後面介紹一則與課文有關的,有趣味的小知識等,以便擴大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習的興趣,學生隨便讀讀。」確實如此,許多的課文後面,都有一段被學生稱為「花邊文學」的文字,這些語言知識的積累,可供學生在記敘文中展開縱橫馳騁的聯想,可供學生作為議論文的依據。一篇篇課文組成的語文書,本身就是一本小小的網路全書,文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軼事,凡人瑣事等都有涉足,只要作一番整理歸類,不少內容都可作寫作的材料,真所謂「就地取材」。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積累,要賦予語言生活氣息,要能把語言還原於生活,發表一定的見解。在課外閱讀中,對自己喜歡的語言要能大致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來,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喜歡的段落敘述出來,並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理解了的語言在記憶倉庫中處於激活狀態,才能文思如泉湧。2.生活積累生活中處處有寫作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果僅限於課堂上的冥思苦想,那隻能是無源之水。我們除了要在課外積極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作文素材庫,有效解決「無米之炊」的問題外,還要指導學生去深入生活,並能通過生活的表面現象,看到深刻的本質。生活的一大內容是讀書,從讀書中汲取寫作的材料,是一條被事實證明正確的道路。不少的現代作家隨身帶著一個素材本,隨手記下自己的所見所聞,為日後寫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備。據說,。清代的蒲松齡在自家門前專門設置了一家茶亭,歡迎過往客人前來飲茶休息,聽他們講奇聞軼事,為寫作《聊齋志異》積累了大量的材料。因而對生活「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限」。這些生動的事例告訴我們,寫作必須深入生活,從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頭活水,日常飲食起居,鄰里親情,迎來送往,花鳥魚蟲,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另外,鄰里糾紛,市井吵鬧,街頭巷尾,商場一隅,都市風情,田園野趣,大院清晨,夕陽西下……都可以成為寫作材料。真是「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3.情感積累語文素養,不僅包括聽說讀寫能力,還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情者文之經。」情感是文章的經線,沒有情感的文章蒼白無力,也無法感動人。文章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寫作中除了要有豐富的材料,語言的積累外,還必須有情感的積累。唐代詩人元稹說:「每公私感憤,道義激揚,朋友切磋,古今成敗,日月遷逝,光景慘舒,山川盛世,風雲景色,當花對酒,樂罷衰余,悲歡合散,之預疾癢窮身,悼懷惜逝,凡所對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他通過自己的創作實踐,揭示了寫作的心理體驗:即在生活中每有情感「異於常者」,便抓住不放,便想寫詩。他在多種生活景象中,無不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積累多了,寫作時便能根據需要自然流淌,這樣的文字是浸透了感情的文字,也是有生命的文字。平時觀察的事物富於濃烈的情感,寫作時就能情真意切,字字動心。只要作者情感的積累豐富,寫作時自然情到筆至,妙筆生花。朱自清的《背影》寫得感人至深,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作者真實的反映了父親對兒子的真愛和兒子對父親的深情。試想:如果沒有這濃濃的深情真愛,只怕很難寫出如此優美動人的文字來。事實告訴我們,有了真正發自內心的真情實感,就能做到「寫山能情滿於山,寫海能意溢於海,」甚至讓作品富於永久的生命力。李清照「淡盪春光寒食天」一詞,雖不著一「情」字,然詞情彩畢出,情味無窮;辛棄疾「落日樓頭,斷鴻聲里」一詞,雖未言一「愁」字,然誰不知詞人滿腹的「愁」味呢?他們能取得如此藝術效果,其中之一就是情感的魅力所致。總之,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積累、感悟和融會貫通的過程。教師要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教會他們觀察生活,熱愛生活,深入生活,就能提高他們的寫作素質和寫作技能。每公私感憤,道義激揚,朋友切磋,古今成敗,日月遷逝,光景慘舒,山川盛世,風雲景色,當花對酒,樂罷衰余,悲歡合散,之預疾癢窮身,悼懷惜逝,凡所對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
5. 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指導
1、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擅長形象思維、會刻畫人物的同學可選擇記敘文,擅長抒情的同學可選擇散文。初中生一般不提倡寫議論文。
2、精寫前幾段,給評卷老師留下一個好印象
要精雕細刻,要出彩。比如,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可製造懸念,引人入勝;可提出問題,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勝,或巧用題記,揭示主旨,或巧用詩文顯詩意。寫好結尾和過渡段。閱卷老師一般是S型的掃描全文。結尾可畫龍點睛,發人深思;或總結全文,照應開頭;或虛筆拓展,擴大容量;或精闢議論,深化主旨。
3、要給自己充足的構思時間,不要急於動筆
』寧停三分,不爭一秒』,因為寫作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的,寫到一半,突然發現,呀,把題目理解錯了,或沒領會好命題的要求。最可怕的是文章寫到一半,又想另起爐灶。時間沒了,心情也壞了。干著急。建議打草稿,防止』三邊工程』(邊立項,邊設計,邊施工)。考場作文不宜見異思遷,邊寫邊改。要貫徹一種構思。一旦構思已定,就不要輕易改變。
4、要力避前松後緊、虎頭蛇尾
有些同學構思、提綱擬好後,開頭反復推敲,精雕細琢,後來發現時間不夠,於是草草收兵。此外,要謹慎對待修改。修改一般只著眼於字詞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後劃兩橫。結構方面不能修改。要保持卷面的整潔美觀,要努力做到改動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題或者離題,作文的主要分數就失去了
為防止跑題,可從如下幾點做出努力:一是將材料、引語和話題聯系起來思考,不可單看話題;二是看自己確立的觀點能否用話題所給材料來證明;三是想一想這則材料當初發在媒體上登載是要達到一個什麼效果的。萬一跑題了,要考慮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種欲揚先抑的結構形態。
6、一定要完篇
熟話說,好文章是鳳頭、豬肚、豹尾。沒有豹尾,老鼠尾巴也要有一個,絕不能寫半頭文。用半篇文章給你評分,怎麼會得高分?
7、特別要注意不能缺題
不是萬不得已,不要以話題做標題。擬題是顯示你才氣的一個好的平台,不能輕易放棄。缺題影響遠不止2分。正好給了評卷老師扣分的理由。
8、文章要有一至兩個亮點
老師建議:如果是記敘文,應該用抓人的情節和生動的描寫表現你的真情,記敘文不能沒有描寫。如果是議論文,就一定要有12個典型的論據,就應該有縱橫捭闔,很深刻的見解。如果是微型小說一定要有巧妙的構思。這個亮點還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警句,也可以是一個精彩的比喻,也可以是一個超常的搭配(釅釅的歌喉)。總之,要能使評卷老師精神為之一震。
9、行文中要多次扣題,要一路扣題一路歌
材料、引語和話題中的相關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現三次以上。開頭三句話內應點題一次,結尾應回扣標題,』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間至少扣題一次。幾次扣題事實上也是在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題。有球場上叫暫停的效果,可以調整思路和寫法。
10、思想要健康
思想健康不是說要你只說冠冕堂皇的話,不是要你刻意拔高,健康是針對病態、庸俗而言的,它的底線是不能欣賞違背法律法規和偏離社會道德的事。戀愛題材是考場作文的禁區,無論考生寫得如何纏綿悱惻,真摯動人,因其行為是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所不允許的,這類作文自然得不了高分。
11、觀點不可太絕對,要留有餘地
義正未必要辭嚴,理直未必就要氣壯。聯系現實生活時,涉及社會黑暗面時,要有分寸,不要一味指責。質問京山大冤案。批評家長、老師和社會要與人為善,抱著協商與治病救人的態度,要提建設性意見。不可尖刻、諷刺、挖苦,甚至惡意地進行人身攻擊。
12、臨場寫作時可以根據題意和你的表達需要想像一個或一類讀者就在你的面前
如以』溝通』為話題作文,寫與家長的溝通,可想像父母就在身邊;寫』溝通』之艱難和必要,就好像誤解過你的人正在聽你傾訴;寫國際間通過溝通走向合作,就設想自己參與了國與國的談判。即使所寫文章沒有明確的閱讀對象,你也可以想像此文是寫給你的語文老師的。你要知道,你的文章的惟一讀者是那位跟你的語文老師非常相似的人。寫記敘文,且最好將主人公設定為自己。想想閱卷老師的喜好,說他們想聽的話。盡可能贏得評卷老師的同情。
13、寫法上可以求新,要考慮,怎樣表現更智慧,更藝術,更有可讀性;但更要求穩
我的意見是大家一定要在一種比較穩的情況下,確有把握時才可寫小小說或者是寫戲劇,或者是寫別的,確有把握之後才寫這種文體,如果沒有把握的話,就選擇比較穩妥的老的文體,老的寫法。
14、不可按上年或前幾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
求新、求變是人們所追求的,中考作文也不例外。但若按上年或前幾年的中考作文思路行文,甚至拿來套用,機械模仿,不懂靈活應變,就會吃力不討好,這也是失分的點。因為閱卷者大都是相對固定的,對以前的中考作文非常熟悉。不主張寫詩歌、文言文。
15、苦於材料缺乏則可以突出自己的愛好
你如果喜歡體育,那你就像體育記者一樣,敘體育、議體育,只要切合題意就好。你如果喜歡聽××的歌、看××的書、愛好上網……你就可以將自己這一方面的經歷和感受與命題聯系起來。那樣就不愁內容貧乏、文思枯竭。不要瞎編亂造。靠編故事騙取老師的眼淚從而獲得高分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16、要美化自己,而不是醜化自己
要顯現自己的高境界、大抱負、多知識、同情心,要顯現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不要出於反襯別人等考慮而故意醜化自己,如果讓評卷老師以為你真就是那樣,那就麻煩了,因為中考是選拔性考試。從某個角度講,評卷老師評卷的過程就是一個選擇淘汰對象的過程。
17、字數以600-900字為宜
不能給人湊字數的感覺,但也不能拖得太長,不允許加紙條。喜歡寫長文的同學,開篇要注意不要放得太開,開口不要太大,能跳過去的就跳過去,要相信讀者的理解能力。要注意節省篇幅,要防止高潮來了沒地方寫了。切忌三段文。要突出的句子(扣題的、表現主旨的、文眼、點睛之筆、抒情議論、議論文的分論點等)最好單獨成段。
18、看到題目後,可先搜索一下自己以往所寫的優秀作文
看有沒有可以再利用的,須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不牽強。
6. 如何對初中生進行作文指導
如何指導中學生寫作文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的作文是衡量其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教學實踐中,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籠統,材料陳舊,改頭換面,東拼西湊……如何指導初中生寫作文?這確實是很多中學老師深感頭疼的事情。如何指導初中生,讓這些剛剛踏入中學校門的孩子們寫出一篇像模像樣的作文,確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在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重視積累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閱讀是作文的基礎,作文要在閱讀中吸取養分,"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閱讀、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對剛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說,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小練筆,任意選取一個小片段,由於內容短小、選材自由,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像力,所以比較受學生歡迎,同時也從多方面積累學生的素材。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對百草園景物的描寫有一特殊句式"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我讓同學們仿寫,由於同學們已學過且對課文理解的較深刻,所以多數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再如教材中有許多地方給學生流下了思考餘地,教師要充分把握好教材,把空白留給學生,讓學生的想像來補充空白。如《珍貴的教科書》一課在敘述敵機轟炸後寫道:"我兩耳一陣轟鳴,就什麼也不知道了……"省略號省略了我昏迷以後指導員護書的經過,我讓學生加以想像並寫下來,有同學這樣寫道:"炸彈在我身邊爆炸了,彈片紛飛,眼看就要落到那捆珍貴的教科書上,那捆毛主席從印文件的紙里節省出來並印刷的教科書上,說時遲那時快,指導員一個飛躍,趴在那捆書上,那捆珍貴的教科書保住了,而彈片卻穿透了指導員的胸膛,鮮血染紅了那捆珍貴的教科書。",通過補寫空白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表達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學生有興趣了,就可以循序漸進,進行"百字新事"訓練、"剪報作文"訓練等,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落實"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進而從多方面積累素材,達到"厚積而薄發"的目的。
二、創造情景、學會觀察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有意識的指導學生欣賞、體會作者在文章中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技巧,並以此作為範文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記得2009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也正趕上上作文課,學生被漫天的雪花所吸引,時不時的往外探頭,心思已不在教室內,這是一個"調皮"的同學詭異的說:"老師,我們不願意寫作文,咱們打雪仗好不好?"我靈機一動馬上說:"好"!教室內立刻沸騰了,各個摩拳擦掌准備往外沖。這是我說:同學們,我先來朗讀峻青《海濱仲夏夜》中的一段描寫,再去好不好?教室內立刻鴉雀無聲,各個激情昂揚非常專注的聽我朗誦:"夕陽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還燃燒著一片橘紅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這霞光染成了紅色……"。接著我分析作者抓住了海濱夏夜的特色,用"橘紅色"來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紅色"寫海水的色彩,用"燃燒"一詞生動的描繪了晚霞的情態。寫出了晚上海濱的獨特美景,使讀者如臨其境。為什麼峻青能把海濱夏夜的景色寫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為作者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才把這一景色寫活了。現在我們就走出教室去看、去玩、去感受,玩夠了,鬧夠了,再靜下來寫一篇關於"雪"的作文。這次的作文寫的非常成功,現摘錄於下:"積雪有一尺多後,站在教學樓上遙望操場,象面對一面鏡子,它照出了一串串快樂的腳印"。"龍爪槐靜靜地迎著雪花,像撐起一把厚厚的大傘,為鳥兒留下一片覓食的空地"。生活是色彩斑斕的,只要不斷的引導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法向生活投射自我的眼光,他們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獨特,就能產生有個性的思想和獨特的情感,就能用自己的話語大膽展示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就能寫出好文章。
三、貼近生活,親身體驗
馬克思文藝理論認為: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學生作文雖然不同於文學創作,但習作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生的生活越充實,作文內容就豐富,學生才能寫出耳目一新的作品來。例如:寫作文題目"記一次比賽活動",為了讓學生們有內容可寫,我舉辦了一次拔河比賽,當時的場面真令人激動,賽場上隊員們汗流滿面,一旁的啦啦隊員喊的聲音嘶啞,場下的觀眾心潮澎湃。賽後,同學們自動總結了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並主動寫成文字,這次作文成功了許多。他們抓住了細節,寫出了自己的感受,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像參賽的同學寫自己比賽時的感受,啦啦隊員寫到自己眼看繩子一點點挪向對方,卻無能為力,只得振臂呼喊,場下的觀眾則雙手緊握,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兒,為本班默默的加油……正是由於在活動中學生們細心體驗,寫作興趣才會濃厚,主動性也越來越強,促使他們去全面、細致、深入的觀察、體驗胸有成竹,寫什麼也就迎刃而解了。
"學無止境,教無定法"。在作文教學中,只要我們有意識的依據教材讓學生積累素材,有目的的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現實出發反映生活,就能解決寫作中的"無米之炊"問題;學生就會由討厭作文變為喜歡、熱愛寫作文,從而提高寫作能力。
7. 如何指導初中生寫作文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鍾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布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鍾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盪然無存。
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盡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准確華美的詞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足見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積累豐富的詞彙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為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學生的詞彙。反之學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詞彙有限,學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壺裡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不能盡情表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吸眾家之所長,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記、多用,豐富大腦,寫作時這些好詞佳句就能准確地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當然積累好詞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同時還要注意積累的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勾、背、寫好詞佳句,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詩句或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細節描寫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開頭和結尾或新穎的題目。平時有空時拿出來讀讀背背並默寫下來。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課開放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展示該星期積累的好詞佳句,表揚課外閱讀量多並做好讀書筆記的同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
四、指導學生審題,明確寫作要點
學生作文中離題、偏題,詳略不當的現象時有發生。可見,學生習作審題是關鍵。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體要求,習作的重點,教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否則學生一不留神,就會離題萬里,寫出的文章也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即使是所寫的文章妙語連珠也是白費功夫了。我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反復讀習作要求,讓學生說說寫作的范圍及要求,弄清是關於寫人、寫事、寫狀物的還是寫景的作文,明確寫作的要點,確立寫作的側重點,並要弄清作文還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寫作的類型,到底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屬於自己命題作文;是屬於想像、自由作文還是看圖作文。教會學生審題之後,教師還要適當指導學生掌握各類習作的要點。小學生作文主要有寫人、記事、狀物、寫景四大類。寫人的文章要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的個性,記敘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從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態,必須強調所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與地位。如果是敘事的文章,可以採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也可以運用首尾照應的寫法,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發生的過程是習作的重點,要把其來龍去脈具體生動地敘述出來。關於寫狀物的文章應具體描述物品的顏色、形狀,寫出物品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多用一些比喻、擬人等方面的修辭手法,賦予它情感,使所寫的物品躍然紙上,最好能夠做到動靜結合,這樣就會給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們可以寫它的獨特用途,從而突出了物品的特點,在字里行間還要滲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寫景的順序,可以按方位順序來進行描寫,也可以按游覽參觀的順序來記敘,還可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記敘。同時還要注意寄情與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互相交融,將讀者引進身臨其境的境界。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做到詳略得當,切記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談,應抓住一兩處自己喜愛的,覺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其他景物可一筆帶過。總之,只要學生明確了各類習作的要點,就猶如心中有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習作教學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動力,不懈的努力。廣大教師要勇於探索,精於思考,長期指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習作技巧的指導,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