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中學
A. 固原市回民中學和固原五中那個比較好
答: 固原市回民中學比較好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B. 固原市第三中學怎麼樣
簡介:固原市原州區逸揮基金中學始建於1979年,1997年成為香港逸揮教育基金會項專目學校,2010被自屬治區授予「文明單位」,2013年成為自治區第三批「百標」學校。學校佔地130畝,目前設有60個教學班,教職工211名,在校學生3800名。其中高級教師46名,自治區級骨幹教師6名,市縣級骨幹教師35名,本科學歷達170名。
注冊資本:560萬人民幣
C. 固原市第四中學怎麼樣
簡介:原州區第四中學始建於1985年,原址位於固原市南三里鋪,是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
注冊資本:124萬人民幣
D. 固原市回民中學
市回民
E. 寧夏固原市重點中學有幾個
固原一中位於寧夏南部山區六盤山下的清水河畔,是固原市唯一的一所自治區重點學校。固原二中是固原市重點中學,雖被評為自治區示範型高中,但軟硬體設施較差。2006年8月中旬,田家炳先生在香港接見了固原市政府趙滿禮副市長和固原二中校長韓宏,詳細了解了學校的情況後,於今年1月來函,決定分4次資助固原二中200萬港幣,用於學校基礎設施建設
F. 固原市第一中學的固原一中清華北大榜
夏小娣 1982年 北大 李居民 1984年 清華 寧少敏 任雪梅 1985年 北大 趙德功 安衛東 1986年 清華 劉曉英 李建鈞 1986年 北大 胡興元 楊建文 1987年 清華 方冠玉 趙
勇 1988年 北大 劉
萍 1990年 清華 殷文成 楊建鑫 1991年 清華 王
治 馬正勇 1991年 北大 田
豐 王繼春 1992年 北大 段富宏 張貽翔 1992年 清華 高
岳 李
靖 1992年 北大 高
岳 戴曉微 1992年 北大 薛衛華 張宏楓 1993年 清華 鄭豐仁 梁勝利 1995年 北大 李萬鵬 楊海清 1997年 清華 劉登科 任
慧 1998年 北大 司光建 殷麗敏 1999年 北大 楊學勇 劉
飛 1999年 清華 李虎珍 杜佳麗 2000年 清華 李萬鵬 張
磊 2001年 清華 邱奇權 田風軍 2001年 清華 馬
莉 劉
蕊 2001年 北大 姚志軍 楊春霞 2002年 清華 張
平 蔡亞慶 2002年 北大 何成江 安曉欣 2003年 清華 王成林 何向濤 2003年 清華 王成林 王銘浩 2003年 清華 盧存軍 張維晨 2005年 清華 劉曉英 郭鵬宇 2005年 清華 楊
林 趙
鵬 2006年 清華 李萬鵬 雍
容 2006年 清華 趙普傑 杜
鑫 2006年 北大 王成林
G. 固原市回民中學的回中介紹
一、 基本情況
學校佔地338畝,建築面積6.2萬平方米。該校有教職工302名,教師來自本區院校及全國重點師范大學。現有85個教學班,學生5700名。回族學生佔53%多,自建校以來,先後培養出高中畢業生16000餘人。曾於1987年培養出固原地區文科狀元,為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蘭州大學、武漢大學、湖南大學、陝西師范大學等重點大學輸送人才數百人,大專以上人才數千人。曾獲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自治區教研先進單位,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學校以及各級各類獎項上百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二、辦學優勢
1、環境優美:學校位於固原市新區,東依景色秀美的古雁嶺,西傍蜿蜒迤邐的秦長城,南望巍峨高聳的六盤山,北臨悠悠遠古的清水河,居城而無城池之喧鬧,在山則呈山嶽之靈氣。與寧夏師范學院為鄰,借蕙蘭之芬芳,添鴻儒之豪氣。外景優美,內景別致。2、規模龐大:該校是按照自治區一級示範性高級中學標准建設,總投資1.2億元。學校有15幢樓的龐大建築群,整體布局為「二二一」式,即兩個教學區,兩個運動區和一個生活區。教學區包括行政辦公樓一幢,教學樓五幢,實驗樓兩幢,圖書館一幢。有物理實驗室8個、化學實驗室8個、生物實驗室6個、 計算機教室6個、有美術教室2個、音樂教室2個、地理教室1個、天文台1個,並配有校園寬頻網和閉路電視系統,各類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均按自治區一級一類標准配置。運動區包括400米全塑膠標准田徑運動場、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生活區包括餐廳兩幢、學生公寓五幢和沐浴樓一幢。校園可容120個教學班,6000名學生學習和生活。是目前寧南山區投資金額最多、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標准化學校。 3、師資結構優:
固原回中在二十多年的發展中招攬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培養了一批區、市級骨幹教師和拔尖人才。有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陝西師大和東北師大五大重點師范類院校畢業的教師;在區市黨委政府關懷下,該校從中國人大、陝西師大、西安外國語學院、華中師大、蘭州大學等重點大學一次性招聘了26名優秀大學生;在市委、政府的政策傾斜支持下,該校從各縣區招調了一些區市級骨幹教師,教師隊伍中,一次性本科佔70%以上,碩士畢業生5名,現有特級教師1名,市級骨幹教師10名,區級骨幹教師6名,市級拔尖人才6名,歷史等學科教師參與編寫統編教材,各學科教師都參與編寫校本教材。因此,該校是目前寧南山區中學中重點師范大學畢業生從教人數最多、教師學歷結構最優、師資力量雄厚的團隊。
4、優惠政策多:
為「做大、做強、做優」固原市回民中學,從自治區到市委、政府給該校的師生都給予了特殊的優惠政策,青年教師都住進單身公寓樓,市政府給幾名外地來該校工作的教師分配了廉租房;在自治區特惠政策的傾斜下,該校所有初中學生享受「三免一補」政策,2009級開始高一學生享受六盤山高級中學待遇的60%。市委政府在該校高中設立了宏志班,市總工會在該校高中設立了工會愛心班,另外,寧夏福彩中心在該校設立福彩班,高中部有589名回族學生還享受自治區民委的生活補貼。
5、校際交往廣:該校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附屬中學結成姊妹校,今年暑假,該校5名教師參加了該校的校本培訓;該校是陝西師范大學、寧夏師范學院實驗基地,陝西師范大學為該校培訓教師,提供智力支持,該校與寧夏師范學院共享外教資源。並與美國康涅底各州大學、麻薩諸塞州大學建立友好關系,二所美國的大學為該校提供英語教學、智力支持。
三、辦學理念
學校辦學理念:兼容並包,厚德載愛。
學校辦學目標:使學校躋身自治區二級示範性高中,2020年前把學校建成自治區一級示範性高中,使學校成 為寧南山區民族教育的示範窗口,成為具有民族人文特色的名校!
學校校風:文雅風,書卷氣。
學校校訓:不動搖,不敷衍,不懈怠,不放棄
校園文化的主題:書香校園、文雅校園、花園校園。
四、學校管理
學校正是靠這種辦學理念武裝全體師生頭腦,指導全體師生行為,為此,我們在管理上努力打造出一個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教育環境。
管理層各盡其職。為落實管理目標和教學常規,該校提出的「七個一」的管理目標,即「校級領導管好一個條塊,中層領導管好一個部門,年級組長帶好一個年級,教研組長帶活一個學科,班主任管好一個班級,教師上好一門課程,教輔人員做實一個崗位」。
班主任愛生愛業。學校選拔並培養了一支師德高尚,為人師表,事業心強,責任心高的班主任隊伍。在班級管理上,班主任注重在一日活動中抓好學生的常規教育,重視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從學生入學第一天起,根據《中學生守則》及學校相關制度,堅持對學生一日活動中的行為與生活學習進行規范一致地教育,如:坐姿、舉手答問、進餐、睡姿、衣物、學具的擺放、收拾整理等應養成怎樣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大方大膽的與人交往,養成文明禮貌、活潑開朗的個性,建立團結友愛、積極進取的班級。
教師寬厚敬業。師德是一所學校發展的靈魂。在課堂上,教師努力營造自由寬松課堂氛圍;在課外,教師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從學困生抓起,讓每個學生在愉快中進步,讓每一位學生都享受教育,營造「祥和、快樂、溫馨」的學習工作氛圍,使整個校園彰顯「文雅風,書卷氣」的靈光。
學習導學制——以學生為根本,因材施教,量身定製學生學習方案;實行「以優導差,以進導退」,並實行「周測、月賽(考)、期考」的質量監測。
生活教導制——為給孩子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學校設立生活指導科,配有專職生活教師,幫助學生的生活起居,讓學生在學校里感受到家的溫暖。
活動多樣化——學校在周末開設足球、籃球、田徑、舞蹈、音樂、美術等興趣小組活動,並開放閱覽室,讓學生自主發展。
五、做法與思考
1、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
走進固原回中,學校的建築、布局、色彩本身就給我們一種美的享受。但由於該校工程建設剛剛完工,在綠化、美化、文化建設上還滯後。在常規建設上,該校堅持每天升國旗,每當國歌響起時,整個校園一片肅穆,此時,打掃衛生的學生,上班來的教師立即駐足面向國旗肅立;堅持早、中、晚三次的「校園之聲」廣播,用優美、健康向上的樂曲陶冶學生情操;用適時播放的好人好事弘揚正氣;用《校園新聞》培養學生關注時事、熱愛學校的情感,樹立主人翁意識。並加強對文化長廊、宣傳欄、以及教室、實驗室、樓道牆壁、校園各處懸掛張貼的名偉人畫像、名言警句、標語牌、條幅,學校的報刊欄每周換一次,各教學班的板報、讀書角兩周一換,校園櫥窗的展示內容一月一更新。
2、培育回中至上的校園精神,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一所學校的精神品質是這所學校的靈魂所在。借校園文化建設之機,我們把該校的價值觀念、辦學思想、辦學理念、歷史沿革、辦學特色、辦學目標、校訓、校歌、校徽、校旗進行了詳細認真的解讀,使全校師生熟知該校校園精神,並作為共同的座右銘內化為自覺行動。從新生入校開始,讓全體學生樹立「到具有濃郁文雅風書卷氣的中學享受教育,是人生幸福的選擇」的觀念,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學生找到家的感覺,進而培養其愛校如家的品質。初中畢業後願意繼續留在回中,為回中的發展增光添彩。秋季招生中,該校宏志生超過半數是該校初中畢業生。學校的校刊《清水河》進一步優化內容、提高質量,又著手校報的創刊,同時有改進校園網頁建設,是它們成為全校師生喜聞樂見的校園文化精品。
3、造優美潔凈的校園環境
在堅持校園衛生責任區實行包片管理,確保校園衛生的基礎上,對校園的草坪等綠化帶也明確專人負責,定期澆灌、修剪、養護。為提升學生的欣賞水平及環保意識,各班自行承包花園,自主設計,自主管理,從而出現了今天「樹木蔥蘢、鮮花競放」的宜人之景。3月9日至4月12日該校開展了以「新回中、新面貌、新精神、新氣象」為主題的「文明禮貌月 」活動。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全校師生積極參與,集中整治「臟亂差」的問題,通過這次活動,校園文明之風逐步形成,學生行為習慣明顯好轉。
為進一步扮靚校園,初三學生提出他們每個班為學校留一顆紀念樹的想法,這一想法也引起高三學生的共鳴。
4、豐富第二課堂,煥發校園生機。
校團委、學生會加大了對開展各種活動的組織力度,堅持升國旗、唱國歌、國旗下講話活動,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了出操比賽和籃球友誼賽,增強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每年定期開展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活躍學校文化氛圍,開啟了「講文明、樹新風」的校園新風尚;每年在清明節舉辦了以「緬懷烈士,創造未來」為主題掃墓活動,弘揚了長征精神;每周一下午各班級組織內容豐富的主題班會,活躍班級風氣;組織全校師生為汶川地震災區捐款,培養師生的博愛精神。
5 、開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
以市教育局開展的「師德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對照《固原市市教育局師德規范》發動教師進行自查自糾,加強對教職工的廉政教育,用法律法規促使廣大教師廉潔從教。開學收費工作,嚴格執行政策規定的收費項目、標准,並於9月1日在校宣傳欄處張貼向社會公示,為方便學生,學校分班設立收費窗口,學生、家長對此非常滿意。由於在開學前財務室組織班主任學習收費制度,培訓收費票據填寫,所以各班票據填寫均規范。因此收費票據齊全,無亂收費,超收費,搭車收費或其他無規定收費情況出現。教輔用書、作業本、保險等項目學生自願購買,均按規定和要求辦理,無私訂濫購統配統發現象,無書販在學校或通過教師銷售教輔用書等問題。
6、積極開發校本教材。
為激發教師教書育人、鑽研探究的積極性和責任感,樹立教師建功立業的成就感,學校有針對性地成立小本教材開發小組,發動廣大教師開發適合學生實際的校本課程,英語教材以投入使用,其他學科的校本課程也由寧夏出版社相繼出版,使學校呈現出濃厚學術文化氣息。
H. 固原市第一中學怎麼樣
簡介:固原市第一中學位於寧夏南部山區六盤山下的清水河畔,是固原市回唯一的一所自答治區重點學校。固原一中始建於1891年,時稱「五原書院」。1941年創設為初級中學,1956年增設高中部,1963年被確立為自治區重點中學。 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注冊資本:473萬人民幣
I. 固原一中
固原市第一中學位於寧夏南部山區六盤山下的清水河畔,是固原市唯一的一所自治區重點學校。固原一中始建於1891年,時稱「五原書院」。1941年創設為初級中學,1956年增設高中部,1963年被確立為自治區重點中學。半個多世紀以來,先後為國家培養了53屆高中畢業生和74屆初中畢業生,為固原地區的教育事業和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文名:固原市第一中學
簡稱:固原一中
創辦時間:光緒17年(1891)
類別:高級中學
所屬地區:中國寧夏固原市
分享
概況
固原一中
始建於1891年(清朝光緒十七年),初稱「五原書院」,1906年隨著新學堂在全國興起,書院改為「固原中學堂」,民國時期又改為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1935年更名為固原提署街小學,1941年8月創設初級中學,隸屬甘肅省固原縣。新中國成立以後,1956年增設高中部,1958年10月劃歸寧夏,更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中學」。1963年被首次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1980年重新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中學,更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一中」。2003年8月與固原民族師范合並,成立新固原一中,2005年學校被確立為自治區首批一級示範性高中,2006年形成固原一中教育集團。學校為自治區一級示範性高中、全國文明單位、區市兩級「模範集體」。
固原一中教育集團由固原一中與民辦性質的五原中學構成一校四部的格局。固原一中由高中部與特長部組成,現有6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410名,教職工299人,其中一線教師199人,學歷合格率100%,研究生學歷8人,管理職員工勤人員100人。高級教師93人,一級教師67人,二級教師39人。特級教師3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中組部「西部之光」訪問學者1人,英語教師出國留學5人,自治區級骨幹教師16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0人,骨幹教師群體比例在30%以上。五原中學由初中部與補習部組成,現有4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60名,教職工103人,其中一線教師88人,高級教師29人,一級教師28人,二級教師31人。
在從「書院—學堂—初級中學—重點高中—示範性高中—教育集團」的發展歷程中,歷代「一中人」自強不息,艱苦創業,主動發展,使學校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為固原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地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本土化教師隊伍,在寧南山區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用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為國家和人民培育出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截止2010年,學校為國家培養出41屆高中畢業生,62屆初中畢業生,共計29000多人。
J. 固原市有多少個高中
有二所高中,固原一中和固原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