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明有哪些
文明校園是為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學習教育,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實做好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按照中央文明委有關工作部署,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普遍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
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師德建設,重點圍繞領導班子建設、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陣地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整潔優美環境等方面開展工作。
(1)校園文明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明校園創建新模式
1、實施感恩工程
學校積極打造傳統節日——「感恩母親節」教育活動,大力宣揚知恩圖報,不忘父母之恩、師長之恩、知遇之恩、幫扶之恩,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加以踐行,為「仁義之城·最美碧江」增添新的精神內涵,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每年中秋節,學校對「特殊群體」進行慰問(特殊群體包括貧困生、留守兒童、三殘兒童、進城務工子女、孤兒等),讓孩子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2、實施書香校園工程
學校通過舉辦讀書節、書簽創作大賽、師生徵文比賽、班刊專輯、校刊小作文展示、藝術節等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並以「讀書節」為契機,有效利用樓層書吧和每周二的讀書課,開展大閱讀活動。在閱讀氛圍營造、閱讀活動設計、閱讀成果呈現等方面進行精心安排,積極營造「多讀書、讀好書」的氛圍。
❷ 校園文明行為有哪些
1、佩戴學生證;
2、不抄遲到、不早退、不曠課;自覺遵守請假制度;
3、不穿拖鞋、背心出宿舍樓;
4、不吸煙、不酗酒;不打架斗毆,正確處理同學關系;
5、尊重師長,尊重同學,語言文明,行為文雅,舉止大方;
6、不亂扔雜物,保持校園潔凈;
7、不折損花草樹木,不踐踏草坪綠地;愛護學校公用設施;
8、不準攜帶手機、小靈通、MP3、MP4、隨身聽、收音機等進入學校;
9、不談戀愛、沒有不文明男女同學關系;
10、不閱讀言情、武俠、網路等與學業無關的書籍;
11、不進網吧上網、打游戲,不進營業性歌廳舞廳;
12、不穿奇裝異服;不留長發、怪發;不佩帶耳環首飾。
❸ 校園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一、校園文明禮儀常識有以下4點
1)課堂禮儀。遵守課堂紀律是學生最基本的禮貌。
2)服飾儀表。基本要求是:合體,適時,整潔,大方,講究場合。
3)尊師禮儀 學生在校園內進出或是上下樓與老師相遇時,應主動向老師行禮問好,學生進老師辦公室或是宿舍時,應先敲門,經老師的允許後方可 進入。在老師的工作生活場所不能隨便翻老師的物品,學生對老師的相貌與衣著不能指指點點。品頭論足;要尊重老師的習慣和人格。
4)同學間的禮儀。同學之間的深厚友誼是生活中的一種團結友愛的力量。注意同學之間的禮儀禮貌,是獲得良好同學關系的基本要求。在有求於同學時,須用禮貌用語,對於同學遭遇的不幸、偶爾的失敗、學習上暫時的落後等,不應嘲笑、冷落和歧視,而應該給予熱情的幫助。對同學的相貌、體態、衣著不能品頭論足,絕對不能嘲笑同學的生理缺陷,在事關自尊的問題上一定要細心加尊重,同學忌諱的話題不要去談,不要隨便議論同學的不是。
❹ 校園文明有哪些
尊敬師長,愛護同學,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保持環境衛生。這是行動。
學習積極努力,態度樂觀向上。是精神。。。
❺ 關於校園文明禮儀的資料有哪些
關於校園文明禮儀就是愛護老師,和同學好好相處,要注意個人衛生,個人儀容儀表。
❻ 校園文明的內容有哪些
老師有:⒈辱罵學生
⒉體罰學生
⒊處事不公
⒋給學生分階級
⒌收紅包
⒍其他
學生有:⒈抽煙、喝酒
⒉進三室兩廳
⒊早戀
⒋打架斗毆
⒌克葯
⒍其他
❼ 校園生活文明包括哪些方面
個人儀容 行為舉止 衛生環境
❽ 校園文明禮儀規范有哪些
校園文明禮儀規范:
一、接訪禮儀
尊重來賓(領導、專家等),在校園公共場所遇見來賓應主動停下,微微鞠躬問好。如遇到來賓提問要彬彬有禮,認真回答。
來賓進入課室、會場等場所時,要起立鼓掌歡迎他們的到來,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遵守課室、會場紀律,不吸煙,不交頭接耳,並關閉通訊工具;結束時,要起立鼓掌歡送來賓,待領導(專家)離開後再離開。
遇有來賓召集訪談,應按約定的時間提前15分鍾到達指定地點,衣著整潔、樸素大方;舉止文明、行為得體;關閉通訊工具;要把握語言技巧,發言要有準備,不說不負責任的有損學院形象的話。
來賓進入辦公室、教室、學生宿舍時,學生應主動起立、問好和讓座,來賓離開時起身送行。
二、言行禮儀
語言文明,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請(進、坐)、歡迎您(光臨、參觀、指導)、謝謝、沒關系、對不起、再見、晚安等,音量適中,講普通話,不說粗話。
男女交往舉止得體,在公共場所的行為不超乎一般同學關系。
上下樓、過樓道靠右行;出入各功能室輕聲慢步;起身和落座時不發出聲響;抽屜、窗戶要輕輕拉推;不影響他人,保持安靜。
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不踐踏草坪;不在校園內亂寫、亂畫、亂張貼;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
三、餐廳禮儀
節約糧食,文明就餐。不相互餵食。
維護食堂秩序,排隊打飯,相互謙讓。
維護食堂衛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雜物。
尊重食堂工作人員的人格和勞動,不與食堂工作人員爭吵,更不得有辱罵、毆打和其它無理行為。
拓展內容:
禮儀:
是"禮"和"儀"兩個片語合起來的合成詞,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系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
禮儀是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的,符合禮的要求,維護禮的精神,指導、協調人際關系的行為方式和活動形式的總和。
禮儀的表現形式有:禮節、禮貌、儀表、儀式、器物、服飾、標志、象徵等。
禮儀教育的內容涵蓋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內容上看有儀容、舉止、表情、服飾、談吐、待人接物等;從對象上看有個人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待客與作客禮儀、餐桌禮儀、饋贈禮儀、文明交往等。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行為規范稱為禮節,禮儀在言語動作上的表現稱為禮貌。加強道德實踐應注意禮儀,使人們在"敬人、自律、適度、真誠"的原則上進行人際交往,告別不文明的言行。
❾ 大學校園的文明行為有哪些
看見垃圾主動撿起,看見老師主動問好,與同學和睦相處,主動幫助同學,建設文明班級和學校,這是校園應該有的文明行為
1、文明教室公約
提前就坐不遲到
服裝整潔重儀表
回答問題要起立
舉手提問勤思考
課間休息擦黑板
尊重教師懂禮貌
保持衛生不塗劃
自習時間不閑聊
2、文明寢室公約
衣被鞋襪床單
勤洗勤刷勤換
床上桌上地面
處處整潔不亂
美化寢室環境
健康得體雅觀
休息時間聊天
充實有益友善
思想學習互助
切磋琢磨共勉
樓道廁所衛生
人人維持一貫
自覺不用明火
更不違章用電
男女寢室有別
自重絕不互串
愛護公物有責
節水節電光榮
遵守文明公約
人人爭做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