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貸代理

校園貸代理

發布時間: 2021-06-15 22:30:07

① 「校園貸」詐騙現新套路,騙子層出不窮的套路都有哪些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方式也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對於互聯網所給我們帶來的影響是翻天覆地的,但是他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比如說會出現一些網路詐騙的現象,相信大家在網上也是看到了校園貸詐騙現象新套路的這件事情。所以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騙子層出不窮的套路都有哪些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我們就可以了解到。比如說他會讓我們在網上買一個東西,綁定銀行卡,或者是說讓我們貸款沒有利息的這種套路,下面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

所以在我看來,我覺得對於這種網貸的現象,我們也應該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性。

② 名校貸校園代理有什麼責任追究制度

建議不要一個一個宿舍發,因為在這時學生們都在做自己的事,被人打擾(發單子)會感到很煩,所以基本上沒人會接,就算接了也只是看都不看就扔了,除非你的單子做的很有吸引力。
在學校里貼可以,學生們總會對平時什麼都沒有的牆上忽然就多了張單子表示好奇,會去看。
學校對面餐館桌子上貼要看情況,如果你的名片上有他們學校的名字(最好是醒目的),他們一定會看的;如果你的名片上沒什麼能吸引學生視線的東西,就沒什麼用了。

③ 校園貸,它的危害有多大

校園貸極易引發的常見危害
(一)「高息貸」或「高利貸」
根據相關調查,超%學生不懂高息貸或高利貸,最高法院規定:未超過年利率24%,應予支持;利率在24%-36%實為灰色地帶,年利率超36%為非法高利貸,不予支持。
以月息「0.99%」為噓頭的校園貸平台容易造成」低息「的假象,並誘導學生貸款,實際上,加上平台服務費、滯納金等,將成為超過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再繳納違約金,將超過36%變為非法高利貸!一旦「染上」高息貸或高利貸後,將如同賭博一樣容易引發各類危害。
(二)「不良校園貸」
不良校園貸主要是指那些採取虛假宣傳、降低貸款門檻、隱瞞實際資費標准、不文明催收手段等不合規手段誘導學生過度消費或給學生帶來惡意貸款的平台,大學生一旦使用,將極易引發過度借貸和負債。
不良校園貸多以零首付、低門檻、放款快等特點進行虛假宣傳,存在誘導學生過度消費或惡意貸款行為,針對那些存在盲目攀比、虛榮心、貪小便宜心理的大學生,極易導致涉世未深、缺乏風險防範知識的他們過度消費或惡意借貸,最終演化成「拆東牆補西牆」等不擇手段冒險做法,因此要對不良校園貸加以識別,防止不良事件的發生。
(三)「傳銷式詐騙貸
傳銷式詐騙貸是校園貸詐騙的常見類型,主要是指不法分子藉助校園貸款平台招募大學生作為校園代理,並要求發展學生下線進行逐級斂財。而判斷傳銷則有三個原則為:是否需要上交會費,是否存在誘導發展下線,是否進行逐級提成,應加以識別。
校園貸刷單兼職代理過程中,參與學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者,多數學生是在並不知情和利益驅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參與學生則利用校園貸平台進行刷單兼職並逐級發展下線,同時以代理名義騙取學生信息並進行貸款,每成功一筆貸款將獲得傭金,這實為一種逐級斂財式傳銷詐騙行為!殊不知,刷單公司大都以無力支付後續款項為由跑路,進而導致大學生陷入還款陷阱。
(四)「多頭借貸」
「多頭借貸」主要指從多個校園貸平台進行借貸,由於目前借貸市場主體間信息共享不足,在還款壓力的作用下,促使借款者從多個校園貸平台進行貸款,最終導致巨額借款。
目前校園貸大多屬於民間借貸,由於借貸市場發展不充分並缺乏有效監管,導致借貸平台對於借貸個人是否存在多方借貸、是否具有還款能力等情況審核不嚴,可知否?當無還款能力的大學生陷入多頭借貸後往往造成巨大還款壓力,輕則造成極大心理壓力,重則引發惡性或極端事件。在此尤其要注意的是:多頭借貸既包括「正規校園貸」也包括「不良校園貸」!因此建議盡量不使用校園貸或避免從多個校園貸平台進行貸款。
(五)套路貸
套路貸主要是指不法貸款平台或個人採用設套方式誘導大學生貸款,並迫使大學生陷入還款泥潭,其中包括「培訓貸」、「裸條貸」等常見類型,大學生一旦陷入套路貸,將極易走上巨額還款不歸路,致使借貸人不堪還款壓力而採取極端做法,因此要高度重視!
常見套路貸類型有:
以借款金額達到借貸合同上限為由,放貸人將借款人債務轉移到下一家放貸人,當向多個平台進行借款時,導致借款的年利率爆炸式上升並造成巨額還款「黑洞」;
以培訓名義要求學生通過貸款繳納培訓費,當一次性成功付費後跑路;以作為貸款憑證為由騙取裸照信息,一旦獲取成功後將以散發裸照而進行威脅或敲詐;
以「好處費」為誘餌,通過虛假製作貸款申請表等方式騙取學生身份信息進行個人貸款,然而一旦貸款成功後將人間蒸發;
網上發布放貸信息並偽造虛假合同,當誘騙學生繳納高額保證金後消失;
以謊稱「黑戶」漏洞為由,騙取學生進行注冊貸款,當獲取注冊費後失去聯系等等。

④ 想做大學校園貸貸款代理 怎麼開始

申請貸款時,貸款人需要准備資料分為以下幾類:
1、個人身份證明:身份證、居住證、戶口本、結婚證等信息;
2、提供穩定收入來源證明:銀行流水單,勞動合同等;
3、提供穩定的住址證明:比如房屋租賃合同,水電繳納單,物業管理等相關證明;
4、銀行規定的其他資料。

⑤ 感覺校園貸學生是傻子,代理是騙子,但是這些人屢教不改,還串通。。。那麼平台怎麼做風控

你的感抄覺很好。的確如此。沒襲有錢讀書不行。貸款讓自己高消費,真是不明智的舉措。把身體脫光任由他人擺布,簡直是不可理喻,為了錢,臉都可以不要,那麼丟臉拿來的錢買了蘋果7也是木面子的事情。如果哪一天,貸款公司說,你把你母親殺死,並錄下來,貸款可以不用還。我想,肯定有人

⑥ 校園貸是如何「套牢」大學生的

招學生幹部「地推」 最快3分鍾審核 推分期購物節 實際年利率超20%

不久前,河南鄭州某學院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因為無力償還共計幾十萬的各種網路貸款,最終跳樓自殺,這是校園網路貸款的一個極端案例。悲劇背後,瘋狂生長的校園「網貸」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自2014年起,專門針對大學生這一龐大群體的網路貸款開始了「跑馬圈地」,「XX貸」們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如今,校園網貸究竟風行到什麼程度?借來的錢學生們會怎麼花掉?千差萬別的貸款平台審核是否有疏漏?號稱「月息低到0.99%、最高可借50000,5秒可到賬」,真如商家所說的如此無門檻「低息」?對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現象

個別校園貸平台申請人已超75萬

申請者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方明(化名)是某著名工科院校的研三學生,平時比較迷電子產品。去年6月,他在某著名電商平台、兩家大學生網路貸款上都開通了個人貸款支付業務,所有額度加起來有25000元,臨近畢業,方明「血拚」了蘋果手機和一台筆記本後,他淪為「月光族」。「每月需要還款1370元,學校發的生活補貼1500元,基本上只夠還分期,都快畢業了找父母要也不合適,找點兼職做唄。」方明自嘲說,「再買必須要剁手!」

隨機采訪的多位在校生都坦言身邊有使用「網貸」的同學,「像是某個時候不知不覺地流行開來」。北青報記者搜索名校貸貸款平台的官網頁面,其平台的申請人數已超過75萬人,並滾動播報著某學校某同學已申請借款,借款額度從1000元至2萬元不等。北青報記者還留意到,滾動出現的院校以地方三本院校和高職居多。

高學歷人群、消費娛樂的旺盛需求、信用消費意願強,這些都成為眾多互聯網金融公司瞄上這塊高校市場「大蛋糕」的理由。大三學生譚偉(化名)也是「校園網貸」的常客,但與方明「電子產品達人」不同,「我找平台貸款,主要是為創業的資金周轉。一般男生都借錢來買數字產品、女生更喜歡買化妝品和旅遊。我們創業花的錢不是萬把幾千的,找銀行借肯定不可能,這些平台都應急用,我一次性借過1.9萬,還好,我們合夥人不太愁資金,這點錢小意思。」

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調查了全國252所高校的近5萬大學生,並撰寫了《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調查顯示,在彌補資金短缺時,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其中網路貸款幾佔一半。經北青報記者梳理,花樣繁多的學生網貸途徑大致有三類:一是單純的P2P貸款平台,比如名校貸、我來貸等;二是學生分期購物網站,如趣分期等;三是京東、淘寶等電商平台提供的信貸業務。

調查

對於愈發失控的校園貸款平台是如何運作並一步步套牢大學生的,北青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第一步

金融平台招聘學生幹部地推

拉同學裝機月入5000元

這些遍地開花的校園貸款又是如何推廣的呢?

「我的同學就是我的客戶。」北京某大學就讀的學生王安(化名)一直任學院學生會幹部,去年他成了互聯網金融公司借貸寶的校園代理,加入「二維碼」推銷大軍,「大致在去年下學期,公司為提升APP『裝機量』舉行校園地推,那段也是搞這種兼職最掙錢的時候。」

王安說,該公司要求用戶下載APP後,還需填入姓名、手機、身份證號,如用戶選擇綁定銀行卡的話每單可提成40元,如不綁卡而選擇留下照片的話,每單提成30元。「這些收入是可以日結的,我身邊有同學最高一天掙了5000元。為了多掙錢,我們還去宿舍『刷樓』,拉同學和朋友綁定,鼓動大家貸款,做成一筆借貸單子的提成,是裝機之外另算的。」

第二步

不用視頻網簽

部分網貸只需學生證即可辦理

據媒體此前報道,河南大學生曾編造借口獲得了班上近30位同學的個人信息和家庭信息,並順利從多個平台上獲得貸款。其中被負債最多的,達到了11萬元。死者室友表示,網路上和他有關的不少借款,其簽字和照片都不是本人,但最後都被成功受理。時至今日,校園網路平台上「最快3分鍾審核,隔天放款」、「只需提供學生證即可辦理」等博人眼球的廣告仍是鋪天蓋地。

某校園貸款平台的技術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不是本人借款都能通過,這平台審核風控不嚴。據我了解,有些技術不過關、實力不強的公司,不需要視頻網簽,也沒有人臉識別技術,這很容易導致審核問題,客戶的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了。」

北青報記者嘗試用另一款校園P2P平台的APP借款,在貸款資質填寫時,除了線上填寫包括個人學籍、家庭、朋友聯系電話、上傳身份證和學生證照片等信息之外,平台無需線下跟本人面對面或視頻審核便可走完放款流程。「有些公司為了拉客戶,也會主動放水。」該技術人員補充道,「去年市場急劇擴張的時候,有公司一個月的放貸量就破了二三十億。」魚龍混雜的同業競爭加劇,部分平台為了拓展業務降低申請門檻要求,存在審核不嚴的情況,以至於學生個人信息被冒用。

采訪過程中也有貸款平台主要依靠線上途徑完成授信,在填寫多項個人信息資料後,主要通過遠程視頻等途徑確認信息。即使如此,也曾出現過平台審核人員與借款人勾結,冒用他人信息騙取貸款。「純線上的業務不是特別好做,而且不安全。大公司通常會強調嚴格審核,勸大家量力而行,少貸些。這既對客戶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一位不具姓名的從業人士坦承。

第三步

鼓勵大學生借款超前消費

甚至推大學生分期購物節

那麼,大學生從這些平台借來的錢都會干什麼?北青報記者下載了某校園網貸平台的APP,在申請貸款時,系統自動顯示借款用途選項:消費購物、應急周轉、培訓助學、旅行、微創業,就業准備等。在其電腦端的官網上,公開了部分最新申請貸款成功的學生貸款金額和理由:「借款6800元,24期,給女朋友買iphone6」、「30000元,36期,畢業自主創業」。

因欠網貸而自殺的河南大學生後經媒體證實,之所以其欠下60多萬巨款,是該學生網貸去賭球。公開資料顯示,學生們五花八門的借貸需求平台都滿足,那麼,平台會不會追蹤借款之後的資金流向?北青報記者帶著疑問撥通了該平台客服的電話,該工作人員表示,「究竟錢花在什麼地方,我們沒有辦法監控和核查,系統選項你填了什麼,我們就默認是這個。」

隨訪的數位大學生表示,網貸用戶中,大多數人借貸是用作娛樂消費,比如花在旅遊,購買大件商品、化妝品衣服等。就在大學生們常用的分期付款網站「分期樂」,這家網站除了列出琳琅滿目的商品外,還打出了「全場免息、直降5億」的誘人字眼。網站介紹顯示,2015年9月1日上線活動營銷欄目,推出了「全國首屆大學生分期購物節」,21個小時內訂單金額突破1億元大關。此外,該網站專門開辟了熱門端游的游戲點券的分期付款,頁面顯示,限時搶購的滿減電子券當日被搶空。

內存

曾經火爆一時的大學生信用卡被「叫停」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⑦ 校園貸分哪幾種

校園貸的分類:
(1)電商背景的電商平台 放貸
(2)消費金融公司放貸
(3)P2P貸款平台(網貸平台),用於大學生助學和創業;
(4)線下私貸
(5)銀行機構放貸

⑧ 哪些貸款千萬不能碰

2015年以來,相關部門不斷加大對校園貸詐騙的打擊治理力度,但有些詐騙分子仍然在頂風作案。記者近日發現,打開網路瀏覽器輸入「學生貸款」進行搜索,「額度20萬,一分鍾申請」「快速申請,30分鍾放款」等廣告語和鏈接入口依然充斥網路。

記者隨機點擊「免費快速申請學生貸款,30分鍾放款」的鏈接,輸入手機號和驗證碼以後顯示注冊成功,隨後客服人員打來電話,稱在校學生只需出示身份證和任意一張四大銀行儲蓄卡便可當天放款,但問及具體每月還多少錢時,對方並沒有明確告知。

「青年學生要正確看待校園貸現象。對正規校園貸借款並非借後可以不還,在合理利率范圍內,仍需正常履行還款責任;對涉嫌校園貸的違法犯罪行為,要敢於揭發舉報,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朱嘉偉也告誡青年學生,「如遇資金困難,一定要同家長商量,通過銀行等正規渠道獲得金融支持,不要盲目信從,不要貪圖小便宜。提升自身網路金融安全意識、風險防範意識,發現不法苗頭要及時向家長、學校反映,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舉報,防止上當受騙。」

⑨ 校園貸可以代理嗎

可以的,但這個要一個條理清晰,對數字敏感的人來做,望採納

熱點內容
師德閱讀答案孫春平 發布:2025-07-12 17:44:03 瀏覽:999
老師被h 發布:2025-07-12 16:59:10 瀏覽:778
化學萬能夾 發布:2025-07-12 15:22:16 瀏覽:206
師德師風大討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13:36:50 瀏覽:887
教育功能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2:01:32 瀏覽:329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