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中學生
很多人之所以認為外國的中學生看起來比較成熟,大多是因為在熒幕上看到的。那麼我們不得不懷疑這個問題的真實性,畢竟在熒幕上看到的並不是全部。也就是說有一部分外國的中學生看起來比較成熟,但並不是全部。
相對於中國的中學生來說,外國的中學生還是比較成熟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問題原因有多種,首先就是教育問題。
中國是傳統的應試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應試思維,應對考試的能力,所以中國的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考試。像美國、英國還有一些西方國家,他們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不過分強調應試能力,所以他們的中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社會實踐,甚至有的直接脫離校園去追求自己嚮往的世界。不同的教育方式註定了在教育下學生的狀態。應試思維下的學生自然是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對社會尚不了解,表現出來就是一臉的稚嫩和不經世事。開放式思想的學生因為有了一定的社會積累,算是有了一定的閱歷,表現出了自然要成熟一些。
再一個就是家庭的影響。我國傳統的家庭思維都是撫養兒女是天經地義的。所以在撫養期間不會讓兒女經歷太多的社會現實,這必然導致了孩子對社會的認識缺失,很多事情都會想當然的認為,情理之中的判斷,沒有過多的社會熏陶,自然就顯得稚嫩。而很多西方國家家庭則是鼓勵孩子去社會上體驗生活、創造價值,這樣一來有了足夠的社會經歷之後,自然會有一些自己對社會的感悟和看法,人也就會變得成熟,與中國的學生對比也就更加的明顯。
B. 國外中學生的生活
我聽說,在美國男女生可以拉著手上學,頭發各式各樣的,學校給學生發避孕套(為了保護學生,在特殊時候使用的聽他們解釋時挺有道理的)
C. 國外中學生的課程表和作息時間表,美國的,英國的都可以!
41
美國高中的。作息是早上7:45上課,9.20有10分鍾的早餐時間,中間一天總共8節課,放學是2.52
課程表是因人而異的,也就是說你可以選擇你
D. 外國中學生指的年鑒Yearbook是什麼樣的
在國內就叫做畢業紀念冊。因為文化差異,所以呈現出來的是不一樣的形式。國內的畢業紀念冊主要是畢業班級學生自己拍攝、資料的集合,主要是展示班級回憶和個人風采;而國外或者說是國際學校有專門Yearbook的實踐課程,學生的作業就是整理這一年當中有關於學校、學生、家長委員會等參與的活動資料,然後通過N8資料管理系統自動收集照片和信息資料,編製成一本紀念畫冊。最關鍵的不同地方是:國內的畢業紀念冊是學生自己付費定製;國外的yearbokk一般是學校出錢或者家長和其他機構贊助的。
E. 外國初中生評價中國初中生
每所中學所安排的課程不盡相同,但是一般九年級到十二年級的核心課程如下:
英文 四年 (寫/作文、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等)
歷史 三年 (世界歷史、美國歷史、歐洲歷史)
第二外語 三年
數學 三年 (幾何學、代數 I、代數 II)
音樂/藝術 因校而異
科學 三年 (地球/環境科學、生物、化學)
學年:
?? 依學校而異,學校可能八月中或八月底開學,也有學校九月中才開學。
?? 五月中或六月底學年結束。
?? 有些私立中學采學期制 (semester system):秋季九月至十二月、春季一月至六月,十二月、一月期間有三至四周的假期。
?? 有些中學則采三學期制 (trimester system):秋季八月至九月、冬季十一月至三月、春季四月至六月,每學期間有一個禮拜的假期,但十二月、一月的假期較短,僅一至兩周的假期。
考試、成績、報告:
每所中學所舉辦的考試都不太一樣、且亦會因課程不同而有不同的方試。但一般而言,不同於亞洲和歐洲學校,美國中學老師打成績不會只依據一場考試或測驗,老師通常會依據學生整個學期的報告、作業、課堂表現、隨堂小測驗、期中期末考來打成績。在美國,學生的義務教育是到十六歲,通常學生必須pass 所有的必修課程才能畢業。學生會在每學期結束後得知每堂課的成績,老師給學生成績評量的方法如下:
A = Excellent (優)
B = Above Average (平均以上)
C = Average (普通)
D = Below Average (平均以下)
F = Failure (當掉:必修科目如果當掉,學生必須重修。) 至於到2015年的留學人數...抱歉...我沒法估計...官方數據也難找
F. 外國中學生怎樣上課,和中國有什麼區別
我只知道我們學校有個
中加班
。。。。貌似經常在玩,無考試,無壓力還有燒烤和
曲棍球
-
-
不過據說他們的課本就是厚厚的一本全英書
G. 外國的中學生真的作業很少嗎
課外作業量偏大的國家主要有中國、新加坡、伊朗、菲律賓、日本。這些國家小學生作業時間更長,每天作業量在1小時以上。
與上述情況相反,在美國、英國、西班牙、土耳其、法國等歐美國家,小學生平均每天作業時間量在1個小時以下。從「國際兒童調查」的統計數據來看,美國兒童每天在家做作業的時間平均為52分鍾,11%的兒童作業時間為1小時以上,作業時間達2小時及2小時以上的兒童僅佔14%。在英國,雖然有一部分私立寄宿制學校的小學生在校做作業,但從總體看,英國小學生課外作業量仍低於或不超過美國。這就與中國、新加坡等作業量偏大的國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英美大部分兒童集中在小作業量的時間區,而我國、新加坡等國家大部分兒童集中於大作業量的時間區。
此外,歐洲的一些國家甚至於不給小學生留作業。比如,1984年西班牙政府宣布廢除給小學生留課外作業的制度,違反這一禁令者,無論教師、家長或學生都將受到指控。1985年,土耳其政府也宣布禁止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並要求家長揭發違反此項規定的教師。
小學的作業量少,但高中的作業就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美國大部分學校都這樣。
H. 如何外國中學生交往(交往過國外朋友的進來~
你好!
注意要握手錶示友好,他們比較喜歡握手,然後注意用禮貌詞,別的沒什麼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I. 外國中學生要學習什麼科目的
我同學要出來國了,他是高中源的.初中的我就不知道了
每個國家有小的差別.
我講講英國吧
首先,英語和數學是必考的.英語有要求的,托福或者雅思要達到一定的標准
數學的難度只有國內初中水平,沒問題的
自然科學也是要考的,科目可以自選.
難度也很低的.
有些學校還會要求一些特別的科目,我另外的一個同學就必須學習基督教的教義.也作為考試科目.
J. 外國的中學生都上什麼課
美國實行選課制
美國學校的課本內容淺顯而廣泛,課程設置特別多,一家普通高中,僅外語一科就會設置了包括漢語在內的5、6門課程,學生可根據興趣選課。
日本考試也敢睡覺
日本同學在考試時敢睡覺,這一點在中國學生眼裡顯得不可思議,日本的考試很簡單,中國學生甚至在日語中也能考第一。日本的試題十分簡單,如三角函數考試,7題只要做對4題就算合格,不合格者還可再考7題,直到合格為止(不限次數)。這也許是他們在考場上敢呼呼大睡的原因。
法國數學競賽像開茶話會
在法國上數學課,中國學生總是顯得無從發揮,好不容易等來一次數學競賽,可考場的情形回驚得你目瞪口呆,這哪是什麼競賽,分明就是一個茶話會,只見法國學生三五成群,把桌子拼在一起,上面堆滿可樂和巧克力之類,邊說邊做邊笑,還不時互相對對答案,吃吃零嘴。
美國老師的師表不敢恭維
美國的英語老師居然盤腿打坐在講台上上課,你不信也沒有辦法。老師提出一個問題,讓同學們爭論不休,老師自己一會兒大呼小叫,一會兒捧腹大笑。當中國學生最後問他這個問題到底應該怎樣理解時,他竟一推手說「我不知道」。美國人理解為老師的「師表」如此獨特不是不負責任,而是毫不掩飾的率直。
美國學生的幾何課簡單得像「弱智」,如果你就這些「弱智」的問題問老師,老師會極其認真地一題一題地詳細解答,並告訴你,如果你不會下課還可以找他。
注重實習,實踐當中鑄人才
留洋中學生們對外國學校重視教學實踐深有感慨,他們在比較後認為:中國教育重視的是知識的積累,西方則重視探索的能力;西方社會各界都把善待學生當成自己的天職,中國則往往認為教育只是教育界的事。
教學實驗不是驗證是探索
國內學生上理化課總是先講解公式定律再做實驗,而法國老師在上新課前不讓看書,上課後不講課,上來就做實驗,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來發現定律或推出化學方程式。
比如在美國,有一次實驗摩爾定律,實驗之前,根本不知道這堂課學什麼,當實驗得出一個結果後,老師才說「這就是摩爾定律」。學生要填寫實驗目的,不知該怎樣談去問老師,老師卻反問:「實驗目的是什麼?」學生說「是驗證摩爾定律呀!」老師說:「錯,不是驗證,而是探索!」
到聯邦議會大廈上政治課
留德的學生剛到德國時,正趕上政府換屆選舉,在政治課上,課堂成了模擬競選處,每個同學都像候選人那樣在講台上侃侃而談。學校還組織學生走進波恩的聯邦議會大廈,學生坐在了施羅德總理和聯邦議員們經常坐的地方,正兒八經地組成一個「臨時議會」,大家都模仿或模擬國家領導人進行施政演說,這樣的政治課真是讓人激動。
實習比什麼都重要
西方教育很注重實習。德國學校只上半天課,而實習卻是全天的,高中二年級就會安排與今後選擇職業或上大學選擇專業具有導向作用的實習,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社會,了解自己今後想從事的職業的特點。實習學生可以向任何一個自己想工作的單位申請,可以是企事業單位,也可以是科研機構,甚至是市政府。各單位對實習學生的實習都有精心安排,極其善待。實習結束還要出具實習鑒定,實習鑒定是上大學和就業的必備材料,由於他們上大學是寬進嚴出,所以實習鑒定往往比高考分數還重要,關繫到學生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