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用途
1、對於學校師生:有助於師生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提高師生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使其 在今後的個人和家庭生活中更加重視環境問題。
2、對於學校管理:促進學校環境管理體系和相關檔案資料的建立,提高環境教育教學和管理水平。
3、對於環境:減少學校對環境的不良影響,回收再生資源,營造優美環境,校園環境更利於師生身心健康。
4、對於學校與社區的聯系: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社區、政府、企事業和民間團體在學校環境教育和管理上的合作。
5、對於教學:學校可以獲得實現「綠色學校」的課程所需要的教育思想、教材和輔導資料,強化素質教育。
6、社會影響:學校能提高自己在本地區的聲譽和形象,有利於學校自身的發展。學校有機會獲得極高的榮譽獎勵,並能向當地、全國和國際宣傳和交流自己的經驗。
(1)校園的用途擴展閱讀
學校在實現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礎上,將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導向,在全面的日常工作中將可持續發展思想納入管理中,通過制訂環境管理制度,開展有效的環境教育活動,創設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促進師生、家長和專家參與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實際行動,全面提高師生的環境素養,共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綠色校園不僅僅是「綠化校園」,更主張環境教育從課堂滲透擴展到全校整體性的教育和管理,鼓勵師生的民主公平地共同參與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加強學校與社區的合作和聯系,在實踐參與的過程中發展面向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知識、技能、態度、情感、價值觀和道德行為,即提高全體教職員工和學生的環境素養,落實環保行動。
「綠色校園」是我國「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基本戰略的具體體現,是21世紀學校環境教育的新方法。
學校首先是一個傳播文化的特定的學習場所,是學生獲得知識、價值觀,行為養成的重要場所,承擔著正規環境教育的基本功能。
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活約占學生每天生活的1/3,校園環境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通過校園的環境、生活和管理體系傳遞可持續發展思想尤顯重要。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學校也被看作是一個環境問題的製造者,它隨時隨刻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學校進行環境管理和規劃,以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學校環境管理活動本身也是師生參與環境保護實踐機會和進行環境教育的資源,有著特定的教育意義。
學生可以通過了解校園環境問題的產生和改善,學習環境和社會的知識,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參與校園環境的改善,提高環境素養。
❷ 工銀e校園它的作用是什麼只有誰可以用呢
作用:
1、「獨立平台」:專屬定製APP,主打業內首個金融消費服務概念,開內放注冊體系,容專注互聯網傳播。
2、「培植財商」:高效現金管理,定製保險產品,優化投資體驗。
3、「便利生活」:合作知名商戶提供特惠購物,新增健康管理。
4、「精英培養」:學習金融知識,參與社會實踐。
適用對象:
涵蓋我國從幼兒園至全日制高等院校學歷層次為大專以上(含大專、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在校學生。
(2)校園的用途擴展閱讀:
功能
1、二維碼支付:包括掃碼付、付款碼和支付明細查詢。
2、線上開戶:支持線上開立II類賬戶,可綁定工行和其他五大行卡,實現登錄內綁卡完成實名認證開戶。
3、智慧校園卡:支持校園繳費、校園消費支付、校園信息化管理、投資理財等功能,集合基礎金融服務、校園金融服務、校園非金融服務、資產增值服務於一體。
❸ 學校的作用和意義!
你好
首先,學校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成果的一種方式和途徑。因此,學校的重要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他們應當掌握的知識。對知識掌握的效果如何,要通過考試來檢驗。盡管今天的考試方式還很不完備,但它不可缺少。然而,學校教育的作用並非僅此而已。學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學會更好地融入群體與社會當中;要使青少年獲得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的動力、熱情和必備的基礎;要使青少年在紛雜的事物中學會選擇,具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要為青少年多樣化的發展提供可能和條件,使他們具有獨立健全的人格和鮮明健康的個性;要使青少年擁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內心和優雅的舉止;要使青少年學會清醒而客觀地認識自身的價值和在社會上恰當的位置,並養成時時自我反省的習慣,學會自我調整,使自身不斷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漸懂得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包括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人類和對後代的責任。總之,學校教育要有助於不斷提高人的生命質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來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學、更加幸福、更加美滿。學校教育絕不意味著只是讓學生將幾本教科書爛熟於心。
作為本書作者的幾十個孩子,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高考的結果各有不同,去向各不相同,用社會流行的尺度評判,他們有些是成功的,有些可能不算很成功。但是,他們的共同點是在三年的學習中,充分地體味了生活,認識了自我,這是他們走向未來生活的重要准備。還有一點,就是從他們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內心是充實的,充滿著陽光,充滿著希望,充滿著信心。他們已經有能力、有準備面對未來的生活。
這些孩子從各個方面談經驗,談體會,頗有些百家爭鳴的感覺。他們在各自鍾愛或專攻的領域內娓娓道來,展現出較為豐富的閱歷和較為深入的思考。一些孩子談學習方法,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們學習上的積極自主,這表明他們已經具備了
滿意請採納
❹ 校園綠化的作用
(1)、為師生創造一個防暑、防寒、防風、防塵、防噪、安靜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環境。
(2)、通過綠化、美化,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習熱情。
(4)、通過美麗的花壇、花架、花池、草坪、喬灌木等復層綠化,為師生提供休息、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場所。
(5)、通過校園內大量的植物材料,可以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學生認識自然的能力。
(6)、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❺ 學校的作用是什麼
個人簡介 常生龍 上海市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虹口區教育局副局長、虹口區政協常委、物理特級教師。著有《高中物理課題研究》等書,並任高三拓展型教材 《歷史與科學的對話》主編。 前一段時間讀黃武雄的《童年與解放》一書,對他關於「原始創造特質」的提法深表贊同,非常欽佩他對教育問題入木三分的分析。每個人生下來時,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原始創造特質,有著一種生存的自然能力,這種特質正是人創造力的源泉。隨著人逐漸融入社會,人的原始創造特質迅速衰退,同時又逐漸發展出掌握文明的能力,以適應這個社會。 在《學校在窗外》這本書中,黃武雄先生將關注的焦點從人的原始特質轉移到屬於文明的抽象能力,通過對「受教育與不受教育有什麼差別?」、「知識是什麼?」、「學校要不要存在?」、「抽象與想像相互矛盾嗎?」、「為什麼要學語文與數學?」、「教改發生了什麼事?」等一連串根本問題的追問,引發讀者深思人存在於世界的原始趣向,引發讀者重新審視知識的價值、重新看待學校教育、看待當前社會。 在人的三個原始趣向中,「維生」不需要學校教,這是人的天性,再加上家庭和社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下來問題是不大的。學校能夠做的,不外乎給他們多學習一點維生的技能,以便他們走向社會的時候,挑選工作的餘地會大些。「創造」也是學校不能教的。就如黃武雄在《童年與解放》一書中所說,創造力與人的「原始創造特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學校教育的一大特點是讓人的原始創造特質(即自然能力)逐漸消失,而讓人的文明能力逐漸增強,以便學生能夠適應這個世界。以工業化大生產為背景的學校教育,注重的是批量生產,非常不利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孩子到學校,最主要的事便是學會與人「互動」、與自然「互動」,學會與世界真正聯結。人生下來,離開母體,發展智慧,當他開始意識到自我,意識到自己成為獨立的個體,被迫孤獨地面對生活時,心中會因疏離而產生焦慮,想返回母親的子宮已經不可能,融入社會成了他唯一的選擇。社會猶似母體,一個人融入社會這個母體的信物是工作和關愛,工作和關愛都是人與社會的一種互動,一種聯結。 學校的作用就是要設法促進孩子與他人、自然、社會,即與世界的聯結。而聯結的方法主要是下面這三件事: 1.打開經驗世界 一個人必須把自己的經驗,拿來不斷與他人的經驗相互印證,視野才能廣闊,判斷才能周延,思路才會清晰,人的內在世界才能充分發展。學校的作用就是要為孩子打開經驗的世界,讓孩子的經驗與別人的經驗相聯結,從中了解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由此來反觀自己,了解自己。 但今日的學校教給孩子的,不是聯結於人的內在世界的「經驗知識」,而是一整套的經過標准化、抽象化的「套裝知識」。所謂「套裝知識」,就是把人所認識的世界的整體形態,經大幅篩選,抽掉個人的特殊經驗,留下那些較被公認的基礎材料,再經分門化、客觀化、抽象化、系統化,甚至標准化的細密處理,編制而成的知識體系。 套裝知識對於人的創造力會加以壓抑。不過它卻有助於學習者在短短數十年之間,窺知人類文明知識的粗略框架,尤其方便於把人訓練成專業知識的操作者。 套裝知識的學習就像人上了高速公路一樣,途中的一個個城鎮對他來說就等同於一塊塊路標。以文學為例,學校教育只教語文,即使涉及文學,也以語文教學為主要內容。語文教材中,偶爾羅列的小說或散文皆屬短篇,不易使人深度融入作者的經驗及其所刻畫的世界。學生對荷馬、屈原、莎士比亞、曹雪芹、歌德、托爾斯泰、雨果、昆德拉等一長串的人名都耳熟能詳,但有多少人深入他們內心經驗的世界,去印證並延伸自己的主題經驗? 2.發展抽象能力 所謂抽象指的是把事物的部分性質抽離出來,賦予這性質以一種「概念」。概念是摸不到、看不到的東西。 抽象能力還不僅僅如此。除了抽象出一個個概念外,還要建立起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系。人只能通過抽象才能把世界繽紛凌亂的各種現象、各種經驗,加以梳理,從中洞悉世界的普遍性,而與世界真正聯結。而要發展人的抽象能力,就必須通過學校進行系統的學習。人若不系統的學習,抽象能力便不易深入發展,而抽象卻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特徵。 一個人被認為「聰明」,通常是因為他能在紛雜的現象中,一眼看到那關鍵性的東西,這正是抽象能力的表現。學生學習數學的困難,常因他的抽象能力尚未達到他要學的數學知識所相應的抽象水平。理解了這些,有利於我們准確了解學生,把握教育的起點。 3.給學生揮灑的空間 如果說學校教育還有第三件事該做,那麼這三件事就是留白,留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去創造、去互動、去冥思、去幻想、去嘗試錯誤、去表達自己、去做各種創作。
❻ 學校的作用
學校(英文:school;ecational institution)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名稱起源於民國。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為直接目標的社會活動。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❼ 學校的作用
學校的一個重要作用是:「為每一個未踏入社會謀生的人類個體提供與將來即將會接觸生活的同類相互了解接觸的重要機會。」 一個未成年人的人,無論地域國籍家庭背景,他都需要和人交流。這也是人類存活的一個必經之路——交流融合並共同成長。從現實的方面講,未成年人在生存能力上是非常弱的。而學校作為一個具有良好的育智環境,可以強制分配一部分(主要是地域上的)未成年人的活動時間。這里主要是白天的時間。在這時間段中,未成年人在成年人身體以及權力的控制下和同齡人融合,了解各自的特性。這是增長經驗的好方式:繞開一切利益障礙,只了解在雛形階段還未偏折並且沒有傷害性的同類。這已經在學校的一個集體的成立初期就已經有了體現。有的學生從來的那天開始就保持中庸,還有的呈現出非常優秀出眾的能力和其他同類難以接近,甚至還有一些過分活潑的學生被不公平的冠以「差生」的頭銜。 這時,每一個學生接觸每一類學生的機會是均等公平的,因為自己就在局中。而且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其他個體以及自己或優秀或落後的行為以及成績會影響左右一個學生成長的潛意識和將來的動作。在這種互動式的相互了解中因為各自的認識程度以及思想水平不同會也會左右一個大集合的發展動向。需要指出的是,這種差異是先天性且不可逆轉,因為參考一些醫學書籍你就會知道從成年的那一刻開始你一生的各方面能力就會固定下來。 學校是一個特殊的場所,放置了許多種類的人,教他們各自需要的技能。這些種類的人相互接觸融合,以愛憎喜惡來鍛煉一個人最基本的社會能力。從各種資料評估以及各種預算結果可以看出,社會能力對與一個學生來說最重要。而學校就已經擁有了鍛煉這種能力的條件:聚合的集體,共同的目標在長期的時間中引領學生,綜合的人種以及容易體現社會現象的環境。 所以,我們全社會都應該注意這一點,讓學校這個場所發揮最大的效力為我們自己創造效益
❽ 校園文化的作用和意義
校園文化是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可以讓同學們更好的了解文化,增加知識,能夠促進他們的學習與成長,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