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縣高級職業中學
❶ 涇縣哪有學電腦
自己買本書回去研究。專心,沒有什麼學不會。學校還是不要去了吧~悲哀。
❷ 涇縣的教育
涇縣幼兒教育約始於民國10年。最早為縣城涇縣高等小學內附設幼稚園,有專職幼兒教師和幼兒教學活動設施,初為1個班,後開2個班。抗戰發生後停辦。
民國18年,茂林鎮吳氏私立養正小學內附設幼稚班,不久停辦。民國29年,茂林福群小學(教會辦)附設幼稚園1所,入園幼兒18名。民國34年,豐樂鄉(今黃村鄉)大康、王府兩保聯立國民學校(初小),附設幼稚班1個,招收幼兒21名。民國37年,溪頭鄉中心國民學校(完小)附辦1所幼稚園,入園幼兒20名。上述各幼稚班(園)均時辦時停。至解放前夕,涇縣幼兒教育事業幾成空白。
1952年春,涇縣城廂小學開始附設1個幼兒班,招生40名,配教師1名。同年秋又增設1個班。同時馬頭、茂林2所完小各附設1個幼兒班。是年全縣共有4個幼兒班,入學幼兒136名。
1958年,在「大躍進」形勢下,多數小學均附設幼兒班,部分機關單位亦相繼開辦。有的農村生產大隊、生產小隊亦開設民辦幼兒園。是年,全縣幼兒班(園)增加到214個,入園幼兒增至5031人,專職教師增至210人。園舍設備大多簡陋。後來多數農村幼兒班停辦。
1959年,城廂小學附設的幼兒班劃出,單獨建立「涇縣城關幼兒園」,分大班、中班、小班,共設8個班,入園幼兒200餘人,幼兒教師7人。「三年困難」期間,除城關幼兒園外,農村公、民辦幼兒班(園)全部停辦。1966年,城關幼兒園改為「涇縣城關第三小學」,全縣幼兒教育復成空白。1975年撤並城關三小,恢復城關幼兒園,開設8個班,當年入園幼兒361人。
70年代末,較大集鎮小學陸續恢復開辦幼兒班,繼後各鄉及較大工廠都先後開辦幼兒園(班)。1987年,全縣有幼兒園6所,幼兒班140個(包括幼兒園設班),入園幼兒4028人,入園率為47.15%;有幼兒教師161人,其中民辦教師106人。
1984年8月,縣教育局和縣婦聯聯合舉辦培訓班,培訓幼師100人。教學方面,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針,開設衛生、體育、思想品德、語言、常識、計數、音樂、美術等8項課程,通過游戲、體育活動、觀察、勞動、娛樂和日常生活等方法來完成教育任務。 普通小學清末廢科舉後,各地興辦學堂。光緒三十一年(1905)一月,涇縣改建涇川書院「考棚」為校舍,設公辦「涇縣高等小學堂」1所。同年,在南鄉鳳村又設公辦初等小學堂1所。翌年在城內楊樹灣設公辦初等小學堂1所。光緒三十三年(1907)增設公辦小學堂2所:一在西鄉大成都馬村(今章渡鄉),一在西鄉十一都包村(今包合鄉)。光緒三十四年(1908)增設公辦小學堂3所:一在茂林潘村,一在上坊,一在北鄉王村(今孤峰鄉)。
民國建立後,學堂改稱學校。初期,全縣小學教育發展緩慢,新辦小學以私立居多,時辦時停。民國3年城關南門鄭姓宗祠開辦「私立鄭氏小學校」,1年後停辦。民國4年,全縣公私立高初等小學校約10所,城關有涇川高等小學、「私立三隅初等小學」,茂林地區有潘村小學,鳳村初等小學,厚岸有「柳溪初等小學」等。而城鄉私塾數量仍較多,大部分學齡兒童入私塾接受啟蒙教育。民國9年,縣城沈姓一族創辦「涇縣北隅沈氏私立初級小學」,設1~4年級,開復式班2個,民國16年停辦。
民國10年春,東鄉黃田村朱俠骨鑒於家鄉子弟失學者甚眾,多方奔走募集基金,創辦「涇縣私立培風小學」。民國17年改辦為培風初級中學,小學附設其內。民國7年,茂林吳氏宗族吳民鄉改為「育英學校」10年改為「私立養正小學」。民國12年,水東翟氏開辦「涇縣西三區第一高初級小學校」。民國13年,泉北都(今昌橋鄉)汪店村汪姓氏族開辦「涇縣北二區第一小學」(後改名「汪氏小學」)。民國17年,溪頭都胡氏宗族開辦「私立龍坦小學」。其中「涇縣北二區第一小學」創辦人汪彩成於民國14年曾獲北洋政府教育部頒發金質獎章。龍坦小學於民國28年曾獲皖南行政公署嘉獎令。
此外,民國13年,涇縣基督教中華聖公會借用城關金斗廬和會館為校址,創辦初級小學1所,名為「私立培德初級小學」,設1個教學班,校長由傳教士兼任。民國16年底停辦。民國18年全縣共有小學33所。其中縣立完小1所,私立完小14所,公立初小1所,私立初小17所,在校學生1332人,教職員工128人。是年新辦「涇縣三隅女子初級小學」,為涇縣第一所女子小學。
民國21年,全縣小學發展至62所。翌年減至55所,在校學生4335人。民國23年特大旱災,私立小學基金無著,停辦32所,全縣僅存23所,共6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29人。民國24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通令全國:要求各縣在農村開辦初級一、二年級的義務小學,稱「短期小學」,普及農村學齡兒童兩年制義務教育。涇縣當年即開辦「短期小學」15所,至民國26年發展至35所。抗日戰爭初期按照《安徽省各縣鄉(鎮)保小學暫行規程》規定:涇縣小學實行「四·二」制,初小四年修業期滿,即作為義務教育終了。並按規定初級小學免收學生學雜費。民國29年1月,安徽省教育廳通令全省,實行「政、教、衛合一」制度,將小學一律改稱國民學校,完小稱鄉中心國民學校,初小為保國民學校。並規定由鄉、保長兼任校長。國民學校內設小學部和民教部。全縣隨即將各鄉(鎮)公、私立小學統一改名。短期小學並入保國民學校,有少數小學開辦民教部。教會所辦兩所私立小學未改校名。一是茂林福群小學,系基督教聖公會所辦,校長由其會長兼任,全校1~6年級,共設6個教學班,教徒和非教徒子女均可入學。
另一所是民國29年前後由天主教所辦,校址設城關天主堂,校長由「神甫」兼任,實行男、女分班上課,全校有男、女生各1班。學生大都為教徒子女,學生上課前先作祈禱,並開設「讀經」課,不久停辦。
抗日戰爭期間(1937—1945)由於人口增加,全縣城鄉小學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學校由75所增至143所,入學兒童由4706人增至10439人。抗戰勝利後,小學漸有減少。民國37年底,全縣小學共129所,學生8260人。翌年春除增加1所私立小學外,公立小學銳減,全縣僅存66所,(鄉中心國民學校22所,保國民學校44所),學生僅4084人(包括3所私立小學學生數);私塾仍有287所,學生3732人,塾師約300人。
解放後,縣人民政府接管全縣小學。1949年暑期舉辦全縣小學教師講習會,經審定,繼續任用為教師270人。後經調整,保留原完小28所(含私立2所),新辦初小47所,總計在校學生5210人,教職員208人。至1965年,全縣小學442所,在校學生25348人,入學率為76.6%;公、民辦教師共1193人。
「文化大革命」期間,廣大師生紛紛參加「造反」組織,停課「鬧革命」,教學設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教學受到嚴重影響。1967年下半年,復課鬧革命,教材不穩定,不統一。同時實行「開門辦學」,縣城由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農村由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受到嚴重干擾,教學質量明顯下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開始恢復正常教學秩序,辦學走向正軌。1983年,根據中央《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全縣普及規劃。規定在1985年以前全縣普及初等教育。1984年4月至1985年6月,涇縣人民政府先後分5批對全縣36個鄉、鎮全面檢查。1984~1985學年度,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為96.65%;在校學生「年鞏固率」為98.1%;「畢業率」為91.1%;12~15周歲少年兒童中的普及率為96.1%。1985~1986學年度,「四率」百分點均有增長。其中入學率為97.89%,普及率為96.44%,實現了普及初等教育規劃。
1987年,全縣小學普及「四率」又有所增長,兒童入學率為98.9%,年鞏固率為99.7%,普及率為95.2%,畢業率為94.9%,升學率為75.8%。全縣平均每萬人中有在校小學生1098人。 普通中學民國17年(1928年),黃田培風小學朱俠骨校長募集基金,經省教育廳批准創建「安徽省私立培風初級中學」,為涇縣創辦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學。民國19年增設女子職業染織專科班。民國29年增辦高中部。
民國27年,鳳村鳳熙甫等為解決抗日戰爭發生後本地區小學畢業生外出升學困難,在本村懷候公祠創辦「涇縣邰陽培風學社」,招生34人,免收學費,補習初中課程。是年,原設宣城的「安徽省寧屬聯立中學」部分班級遷涇縣茂林潘村辦學,稱「安徽省寧屬聯立中學涇縣分校」。民國31年3月,由縣財政支付經費,委託寧中涇分校代招初中、簡師新生各1班附設該校,作為開辦涇縣公立中學之第一步。翌年2月單獨建校,稱「涇縣縣立初級中學」,校址設紀村,旋遷黃村。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入縣城南門外鄭氏宗祠。民國31年秋,厚岸鄉老潭舒家創辦「涇縣私立震山初級中學」,為時2年停辦,同年「涇縣私立龍坦初級中學」亦在溪頭都創立。該校系涇縣籍人廣東中山大學教授胡耐安與上海《文匯報》主編胡惠生抗日戰爭發生後回故鄉(溪頭都)期間倡辦,以胡氏宗祠2000餘畝田租收入為基金,以「溪上書屋」為校址。民國33年一度改為初級農業職業學校,35年夏停辦。翌年春恢復,仍為普通中學。1950年春龍坦初中並入培風中學,8月,培風中學停辦。
解放後,涇縣人民政府接管涇縣中學。1949年8月,涇縣中學並入涇縣簡易師范學校作為附設的初中部。1950年8月改簡師為「涇縣縣立初級中學」,簡師學生並入宣城師范。是年在校學生302人,設6個教學班,教職員工31人。1956年在校學生達389人,工農子女佔57%,分設8個班。1958年增辦高中,改名「安徽省涇縣中學」。同年在茂林潘村創辦涇縣茂林初級中學,後增設高中部,改名「涇縣茂林中學」。1959年創辦雲嶺初級中學和蘇紅初級中學。1961年,教育戰線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停辦雲嶺、蘇紅初中。1962年將涇縣農校改為潘村初級中學;涇縣工校改為包合初級中學,涇縣師范學校(校址黃田)改為榔橋初級中學,1973年改名「黃田初級中學」。1966年春,全縣共有4所中學,在校學生989人。其中初中897人,高中92人,教職員工139人,其中有公辦教師71人,民辦教師11人,職工57人。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各中學陷於癱瘓。「武鬥」中,涇縣中學一度成為武鬥據點,校舍遭破壞,圖書儀器損失嚴重。
1969年,蕪湖市第十中學下遷來涇縣,分別安排在章渡、雲嶺、中村、太園、昌橋、孤峰、童疃7個公社初級中學任教,實行「開門辦學」。同時,其餘各公社有的自辦「五七初級中學」。至1970年,全縣有初級中學28所,完全中學2所(涇縣中學和茂林中學)。在要求「讀中學不出公社」的口號下,1975年,全縣各中心完小普遍「戴帽子」開辦初中班,不少生產大隊還開辦民辦初級中學,或幾個大隊「聯辦」初中。其時,安吳、琴溪、水東3個公社初級中學又「戴帽子」增辦高中班。至1976年,全縣除「戴帽子」高、初中班外,已有初中30所(每個公社1所),完中7所。師資多數從小學教師中提拔,或增加民辦教師充任。高中生教高中、初中生教初中的現象較為普遍,教學設施也都十分簡陋。
1978年,城關公社初中增設高中,改名「安徽省涇縣第二中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縣中等學校調整、壓縮。1980年撤銷昌橋中學和潘村中學高中部,增辦涇縣第三中學。1983年又改第三中學為「安徽省涇縣高級農業職業中學」。
1982年停辦章渡、黃田2所中學高中部;停辦全部聯辦初中和各校附設的初、高中班。
1987年,全縣有初級中學31所,在校學生13786人,畢業生2983人。教職工1023人。有完全中學3所,在校高中學生1536人,畢業生233人,高中教職工98人。廠、礦有初中2所,在校學生192人。是年,全縣平均每萬人有在校初中生400人,在校高中生44人。城關鎮達到普及9年制義務教育。
民國期間,涇縣青年學生入高等院校者約300餘人。其中有的還出國留學繼續升造。
建國後,全縣升入大專院校就讀人數逐漸增多,1960年前約100餘人。1958年涇縣中學增辦高中。
1961年至1965年共5屆高中畢業生156人,升入高等院校70人。「文革」期間,上大學實行推薦「工農兵學員」制度,其數不詳。
1978年春恢復高考制度後,每年均有高中畢業生和社會青年考入高等院校。
自1982年至1987年,全縣考入大專院校420人。
❸ 我是寧國人,我想報考會計專業的函授本科,請問最近的函授點在哪啊謝了~
2009年上半年安徽省成人高等教育函授站(教學點)年審結果
一、合格函授站(點)
序號 站 點 名 稱 主 辦 學 校 設 站 單 位 所在地 年 審 結 果
1 安徽財經大學合肥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合肥職工科技大學 合肥市 合格
2 北方工業大學合肥函授站 北方工業大學 合肥職工科技大學 合肥市 合格
3 北京交通大學合肥函授站 北京交通大學 中鐵四局教育培訓中心 合肥市 合格
4 北京工商大學合肥函授站 北京工商大學 安徽工商職業學院 合肥市 合格
5 中國傳媒大學安徽函授站 中國傳媒大學 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安徽函授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安徽省委黨校經濟管理教研室 合肥市 合格
7 北京理工大學合肥函授站 北京理工大學 合肥市職工大學 合肥市 合格
8 北京體育大學安徽函授站 北京體育大學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9 長安大學安徽函授站 長安大學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10 中南大學合肥函授站 中南大學 中鐵四局教育培訓中心 合肥市 合格
11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合肥函授站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合肥職工科技大學 合肥市 合格
12 河海大學安徽函授站 河海大學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13 華北電力大學安徽函授站 華北電力大學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14 華中科技大學安徽函授站 華中科技大學 安徽廣播電視大學 合肥市 合格
15 蘭州大學合肥函授站 蘭州大學 合肥職工科技大學 合肥市 合格
16 南京大學合肥函授站 南京大學 合肥市人才培訓中心 合肥市 合格
17 南京工業大學合肥函授站 南京工業大學 合肥建設學校 合肥市 合格
18 南京林業大學合肥函授站 南京林業大學 安徽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19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安徽函授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安徽省信息工程學校 合肥市 合格
20 南京審計學院合肥函授站 南京審計學院 合肥職工科技大學 合肥市 合格
21 南京郵電大學安徽函授站 南京郵電大學 安徽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22 山東科技大學合肥函授站 山東科技大學 核工業四零四工業學校 合肥市 合格
23 上海電力學院安徽函授站 上海電力學院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24 上海理工大學安徽函授站 上海理工大學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合肥市 合格
25 上海海洋大學安徽函授站 上海海洋大學 安徽生物工程學校 合肥市 合格
26 上海體育學院安徽函授站 上海體育學院 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27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安徽函授站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安徽省團校 合肥市 合格
28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安徽函授站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安徽公安職業學院 合肥市 合格
29 中國葯科大學安徽函授站 中國葯科大學 安徽中醫學院成教院 合肥市 合格
30 中國政法大學安徽函授站 中國政法大學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合肥市 合格
31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安徽函授站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 安徽省信息工程學校 合肥市 合格
32 石家莊鐵道學院合肥函授站 石家莊鐵道學院 中鐵四局教育培訓中心 合肥市 合格
33 黑龍江工程學院安徽函授站 黑龍江工程學院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34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安徽函授站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安徽公安職業學院 合肥市 合格
35 長春稅務學院安徽函授站 長春稅務學院 安徽省稅務學校 合肥市 合格
36 浙江大學安徽函授站 浙江大學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合肥市 合格
37 中國地質大學安徽函授站 中國地質大學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38 華中師范大學合肥函授站 華中師范大學 合肥市職工大學 合肥市 合格
39 華東師范大學合肥函授站 華東師范大學 合肥職工科技大學 合肥市 合格
40 中國音樂學院安徽函授站 中國音樂學院 安徽藝術職業學院 合肥市 合格
41 華東交通大學安徽函授站 華東交通大學 合肥鐵路工程學校 合肥市 合格
42 安徽師范大學合肥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合肥學院成教院 合肥市 合格
43 武漢大學合肥函授站 武漢大學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合肥市 合格
44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合肥函授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 合肥市 合格
45 華東政法大學安徽函授站 華東政法大學 安徽警官職業學院 合肥市 合格
46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肥西函授站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肥西縣委黨校 合肥市 合格
47 安徽農業大學長豐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長豐縣委黨校 合肥市 合格
48 安徽工業大學蕪湖函授站 安徽工業大學 蕪湖市職教中心 蕪湖市 合格
49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蕪湖函授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夜大學 蕪湖市 合格
50 安徽財經大學蕪湖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蕪湖市技師學院 蕪湖市 合格
51 安徽農業大學南陵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南陵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蕪湖市 合格
52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蕪湖函授站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鐵路局南京職工培訓基地 蕪湖市 合格
53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南陵函授站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蕪湖創新職業學校 蕪湖市 合格
54 合肥工業大學蕪湖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蕪湖市 合格
55 合肥工業大學蚌埠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蚌埠坦克學院 蚌埠市 合格
56 陝西科技大學蚌埠函授站 陝西科技大學 安徽省第一輕工業學校 蚌埠市 合格
57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固鎮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固鎮縣委黨校 蚌埠市 合格
58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蚌埠函授站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省郵電職工培訓中心 蚌埠市 合格
59 安徽科技學院蚌埠教學點 安徽科技學院 安徽科技貿易學校 蚌埠市 合格
60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蚌埠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蚌埠市城鄉建設成人中專學校 蚌埠市 合格
61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蚌埠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蚌埠市中小學教師進修學校 蚌埠市 合格
62 阜陽師范學院懷遠函授站 阜陽師范學院 懷遠縣委黨校 蚌埠市 合格
63 安徽理工大學蚌埠函授站 安徽理工大學 蚌埠第三職業高級中學 蚌埠市 合格
64 淮南師范學院蚌埠函授站 淮南師范學院 蚌埠市幹部培訓中心 蚌埠市 合格
65 安徽工業大學淮南函授站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淮南市 合格
66 安徽師范大學淮南教學點 安徽師范大學 淮南工商經濟職業中專學校 淮南市 合格
67 合肥工業大學淮南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淮南市委黨校 淮南市 合格
68 淮南師范學院鳳台教學點 淮南師范學院 鳳台縣成教辦 淮南市 合格
69 安慶師范學院淮南函授站 安慶師范學院 淮南工商經濟職業中專學校 淮南市 合格
70 武漢體育學院淮南函授站 武漢體育學院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 淮南市 合格
71 安徽財經大學淮南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動力工程學校 淮南市 合格
72 安徽中醫學院淮南教學點 安徽中醫學院 安徽省醫葯技工學校 淮南市 合格
73 合肥師范學院馬鞍山函授站 合肥師范學院 馬鞍山市工人文化宮 馬鞍山市 合格
74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馬鞍山函授站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中國第十七冶金建築公司 馬鞍山市 合格
75 南京工程學院馬鞍山函授站 南京工程學院 馬鞍山發電廠培訓中心 馬鞍山市 合格
76 皖南醫學院馬鞍山教學點 皖南醫學院 馬鞍山市衛生學校 馬鞍山市 合格
77 安徽大學馬鞍山函授站 安徽大學 電大馬鞍山分校 馬鞍山市 合格
78 安徽財經大學馬鞍山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電大馬鞍山分校 馬鞍山市 合格
79 安徽農業大學當塗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當塗縣農機化學校 馬鞍山市 合格
8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馬鞍山函授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電大馬鞍山分校 馬鞍山市 合格
81 黃山學院馬鞍山函授站 黃山學院 馬鞍山技師學院 馬鞍山市 合格
82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馬鞍山函授站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馬鞍山市民盟行知學校 馬鞍山市 合格
83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馬鞍山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馬鞍山市建委職工教育中心 馬鞍山市 合格
84 安徽財經大學淮北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淮北市第二職業高中 淮北市 合格
85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淮北函授站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淮北市供銷幹部學校 淮北市 合格
86 合肥工業大學淮北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淮北工業學校 淮北市 合格
87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濉溪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濉溪縣函授學校 淮北市 合格
88 安徽理工大學淮北函授站 安徽理工大學 淮北礦業集團職教辦 淮北市 合格
89 安徽工業大學淮北函授站 安徽工業大學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淮北市 合格
90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淮北函授站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淮北工業學校 淮北市 合格
91 中國礦業大學淮北函授站 中國礦業大學 淮北煤炭管理幹部學校 淮北市 合格
92 黃山學院淮北函授站 黃山學院 淮北市供銷幹部學校 淮北市 合格
93 安徽醫科大學淮北教學點 安徽醫科大學 淮北衛生學校 淮北市 合格
94 蚌埠醫學院淮北教學點 蚌埠醫學院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 淮北市 合格
95 安徽工業大學銅陵函授站 安徽工業大學 銅陵學院 銅陵市 合格
96 中國地質大學銅陵函授站 中國地質大學 銅陵學院 銅陵市 合格
97 中南大學銅陵函授站 中南大學 安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銅陵市 合格
9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銅陵函授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電大銅陵分校 銅陵市 合格
99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銅陵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電大銅陵分校 銅陵市 合格
100 合肥師范學院安慶教學點 合肥師范學院 安徽省黃梅戲學校 安慶市 合格
101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桐城函授站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桐城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安慶市 合格
102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安慶函授站 安徽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 安慶市 合格
103 安徽中醫學院安慶教學點 安徽中醫學院 安慶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安慶市 合格
104 池州學院安慶函授站 池州學院 安徽化工學校 安慶市 合格
105 安徽財經大學安慶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安慶市交通技工學校 安慶市 合格
106 長沙理工大學池州函授站 長沙理工大學 安徽交通技術學校 池州市 合格
107 池州學院石台函授站 池州學院 石台縣成人教育中心 池州市 合格
108 合肥工業大學池州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池州學院成教院 池州市 合格
109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池州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池州職業技術學院 池州市 合格
110 安慶師范學院池州函授站 安慶師范學院 安徽交通技術學校 池州市 合格
111 安徽師范大學池州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池州學院 池州市 合格
112 安徽財經大學黃山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黃山市財政幹部學校 黃山市 合格
113 安徽農業大學黃山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黃山茶校 黃山市 合格
114 銅陵學院黃山函授站 銅陵學院 黃山市財政幹部學校 黃山市 合格
115 安徽農業大學歙縣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歙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黃山市 合格
116 安徽醫科大學黃山教學點 安徽醫科大學 黃山衛生學校 黃山市 合格
117 安徽大學阜陽函授站 安徽大學 阜陽行政管理幹部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18 安徽工業大學阜陽函授站 安徽工業大學 阜陽潁東區成人職業教育中心 阜陽市 合格
119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阜陽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阜陽市工商聯培訓中心 阜陽市 合格
120 阜陽師范學院太和函授站 阜陽師范學院 太和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阜陽市 合格
121 阜陽師范學院潁上教學點 阜陽師范學院 潁上工業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22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界首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界首師范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23 安徽理工大學阜陽函授站 安徽理工大學 阜陽市順昌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24 蘇州科技學院阜陽函授站 蘇州科技學院 阜陽建設環保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25 中央財經大學阜陽函授站 中央財經大學 阜陽財稅幹部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26 安徽財經大學阜陽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阜陽行政管理幹部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27 安慶師范學院阜陽函授站 安慶師范學院 阜陽機電工業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28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阜陽函授站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阜陽電力人才培訓中心 阜陽市 合格
129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阜陽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阜陽商業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30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阜南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阜南薛城成人高級中學 阜陽市 合格
131 安徽農業大學阜陽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阜陽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32 江西師范大學阜陽函授站 江西師范大學 阜陽商業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33 淮南師范學院阜陽函授站 淮南師范學院 阜陽市信息工程中等職業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34 中國石油大學阜陽函授站 中國石油大學 阜陽建設環保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35 安徽醫科大學阜陽教學點 安徽醫科大學 阜陽醫葯管理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36 安徽師范大學阜陽教學點 安徽師范大學 阜陽師范學校 阜陽市 合格
137 阜陽師范學院界首函授站 阜陽師范學院 電大界首工作站 阜陽市 合格
138 阜陽師范學院臨泉函授站 阜陽師范學院 臨泉縣靖波職業高級中學 阜陽市 合格
139 皖西學院阜陽函授站 皖西學院 阜陽市第四高級職業中學 阜陽市 合格
140 安徽農業大學宿州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 宿州市 合格
141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蕭縣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蕭縣函授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42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泗縣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泗縣教師進修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43 安徽師范大學宿州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 宿州市 合格
144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碭山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碭山縣教師進修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45 合肥工業大學宿州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宿州工業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46 天津商業大學宿州函授站 天津商業大學 宿州科技職業技術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47 安徽理工大學宿州函授站 安徽理工大學 宿州科技職業技術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48 宿州學院泗縣函授站 宿州學院 泗縣教師進修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49 宿州學院蕭縣函授站 宿州學院 蕭縣教師進修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50 宿州學院靈壁函授站 宿州學院 靈壁縣教師進修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51 宿州學院碭山函授站 宿州學院 碭山教師進修學校 宿州市 合格
15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宿州函授站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宿州職業技術學院 宿州市 合格
153 安徽科技學院定遠函授站 安徽科技學院 定遠縣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54 蚌埠學院滁州函授站 蚌埠學院 滁州市教師進修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55 蚌埠學院明光函授站 蚌埠學院 明光市教師進修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56 安徽理工大學滁州函授站 安徽理工大學 滁州市科技人才開發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57 安徽科技學院天長教學點 安徽科技學院 天長教師進修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58 安慶師范學院滁州函授站 安慶師范學院 滁州市科技人才開發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59 安徽科技學院明光教學點 安徽科技學院 明光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60 安徽科技學院滁州函授站 安徽科技學院 滁州市琅琊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61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滁州函授站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滁州市 合格
162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天長函授站 安徽經濟管理幹部學院 天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63 安徽財經大學滁州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滁州市 合格
164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滁州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滁州市 合格
165 安徽農業大學天長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天長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滁州市 合格
166 安徽財經大學六安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六安市財稅幹校 六安市 合格
167 皖西學院霍山教學點 皖西學院 霍山縣教師資源中心 六安市 合格
168 皖西學院壽縣函授站 皖西學院 壽縣師范學校 六安市 合格
169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霍山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霍山縣教師資源中心 六安市 合格
170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六安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皖西建設技工學校 六安市 合格
171 安慶師范學院霍邱函授站 安慶師范學院 霍邱師范學校 六安市 合格
172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舒城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舒城師范學校 六安市 合格
173 阜陽師范學院霍邱函授站 阜陽師范學院 霍邱縣供銷幹校 六安市 合格
174 安徽工業大學涇縣函授站 安徽工業大學 涇縣職教中心 宣城市 合格
175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宣城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宣城市人才交流中心 宣城市 合格
176 銅陵學院宣城函授站 銅陵學院 宣城市人才交流中心 宣城市 合格
177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宣城函授站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安徽文源職業技術學校 宣城市 合格
178 安徽師范大學宣城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宣城市考試服務中心 宣城市 合格
179 安徽財經大學宣城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宣城市考試服務中心 宣城市 合格
180 銅陵學院寧國函授站 銅陵學院 中華會計函授學校寧國函授站 宣城市 合格
181 黃山學院寧國函授站 黃山學院 中華會計函授學校寧國函授站 宣城市 合格
182 安徽農業大學寧國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寧國市農業廣播電視學校 宣城市 合格
183 安徽農業大學涇縣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涇縣高級職業中學 宣城市 合格
184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宣城函授站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文源職業技術學校 宣城市 合格
185 池州學院宣城函授站 池州學院 安徽文源職業技術學校 宣城市 合格
186 安徽理工大學寧國函授站 安徽理工大學 寧國市職業高級中學 宣城市 合格
187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寧國函授站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 寧國市職業高級中學 宣城市 合格
188 皖南醫學院宣城教學點 皖南醫學院 宣城市職業教育中心 宣城市 合格
189 合肥工業大學廣德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廣德橫山職業高中 宣城市 合格
190 安徽師范大學廣德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廣德橫山職業高中 宣城市 合格
191 安徽大學宣城函授站 安徽大學 宣城市職教中心 宣城市 合格
192 黃山學院廣德函授站 黃山學院 廣德縣成教中心 宣城市 合格
193 上海體育學院宣城函授站 上海體育學院 宣城市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宣城市 合格
194 安徽工業大學巢湖函授站 安徽工業大學 巢湖商業學校 巢湖市 合格
195 安徽財經大學巢湖函授站 安徽財經大學 巢湖市供銷幹部學校 巢湖市 合格
196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渦陽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渦陽縣職教辦 亳州市 合格
197 安徽師范大學利辛教學點 安徽師范大學 利辛縣職業高中 亳州市 合格
198 安徽師范大學亳州教學點 安徽師范大學 亳州市教師進修學校 亳州市 合格
199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亳州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亳州幼兒師范學校 亳州市 合格
200 蚌埠醫學院渦陽教學點 蚌埠醫學院 渦陽衛生學校 亳州市 合格
201 合肥學院亳州函授站 合肥學院 亳州市地稅幹部培訓中心 亳州市 合格
202 黃山學院亳州函授站 黃山學院 亳州市譙城區文化教育中心 亳州市 合格
203 安慶師范學院亳州函授站 安慶師范學院 亳州市譙城區文化教育中心 亳州市 合格
204 阜陽師范學院蒙城函授站 阜陽師范學院 蒙城縣教師進修學校 亳州市 合格
二、未參加年審及年審不合格函授站(點)
序號 站 點 名 稱 主 辦 學 校 設 站 單 位 所在地 年審結果 處理意見
1 中國石油大學蕪湖函授站 中國石油大學 電大蕪湖分校 蕪湖市 不合格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2 安徽中醫學院蕪湖教學點 安徽中醫學院 安徽中醫葯高等專科學校 蕪湖市 不合格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3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巢湖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巢湖市職教中心 巢湖市 未年審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4 淮南師范學院亳州函授站 淮南師范學院 亳州市東方職業技術學校 亳州市 未年審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5 蚌埠醫學院阜陽教學點 蚌埠醫學院 阜陽衛生職業技術學校 阜陽市 未年審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6 安徽師范大學臨泉教學點 安徽師范大學 臨泉田家炳師范學校 阜陽市 未年審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7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臨泉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臨泉成教中心 阜陽市 不合格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8 天津財經大學宿州函授站 天津財經大學 宿州科技職業技術學校 宿州市 未年審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9 蚌埠醫學院六安教學點 蚌埠醫學院 六安裕安區衛生進修學校 六安市 不合格 停止招生,限期整改
三、撤銷函授站(點)
序號 站 點 名 稱 主 辦 學 校 設 站 單 位 所在地 處 理 意 見
1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安慶函授站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電大安慶分校 安慶市 撤銷
2 合肥師范學院渦陽函授站 合肥師范學院 渦陽教師進修學校 亳州市 撤銷
3 山東交通學院合肥函授站 山東交通學院 安徽三聯學院 合肥市 撤銷
4 同濟大學安徽函授站 同濟大學 安徽建築工業學院 合肥市 撤銷
5 皖西學院金寨教學點 皖西學院 金寨師范學校 六安市 撤銷
6 安徽師范大學界首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界首市朝陽高級職業中學 阜陽市 主辦高校要求撤銷
7 安徽師范大學滁州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滁州職業技術學院 滁州市 主辦高校要求撤銷
8 合肥工業大學六安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六安電視中專學校 六安市 主辦高校要求撤銷
9 安徽師范大學祁門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祁門縣教師進修學校 黃山市 主辦高校要求撤銷
10 合肥工業大學阜陽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阜陽市人才培訓中心 阜陽市 主辦高校要求撤銷
四、新增備案函授站
序號 站 點 名 稱 主 辦 學 校 設 站 單 位 所在地 招生范圍
1 阜陽師范學院合肥教學點 阜陽師范學院 安徽工商行政管理學校 合肥市 合肥市
2 皖南醫學院池州教學點 皖南醫學院 安徽省計劃生育學校 池州市 池州市及周邊地區
3 蚌埠學院定遠函授站 蚌埠學院 定遠縣教師進修學校 滁州市 定遠縣及周邊地區
4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滁州函授站 淮北煤炭師范學院 滁州農機技工學校 滁州市 滁州市及周邊地區
5 阜陽師范學院鳳陽函授站 阜陽師范學院 鳳陽師范學校 滁州市 鳳陽縣及郊區
6 合肥工業大學滁州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滁州市人大法制培訓中心 滁州市 滁州市及周邊地區
7 安徽農業大學巢湖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農廣校巢湖分校 巢湖市 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
8 安徽農業大學濉溪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濉溪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淮北市 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
9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淮北函授站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淮北市委黨校 淮北市 淮北市及周邊地區
10 安徽師范大學蒙城函授站 安徽師范大學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亳州市 亳州市及周邊地區
11 安徽農業大學旌德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旌德縣農廣校 宣城市 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
12 安徽農業大學安慶函授站 安徽農業大學 安慶機械職業技術學校 安慶市 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
13 蚌埠學院桐城函授站 蚌埠學院 桐城師范學校 安慶市 安慶市及周邊地區
14 合肥工業大學安慶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農廣校安慶市宜秀區分校 安慶市 安慶市
15 安徽大學黃山函授站 安徽大學 黃山市求是職業學校 黃山市 黃山市及周邊地區
16 安慶師范學院黃山函授站 安慶師范學院 黃山區委黨校 黃山市 黃山區及周邊地區
17 合肥工業大學馬鞍山函授站 合肥工業大學 馬鞍山工業學校 馬鞍山市 馬鞍山市及周邊地區
18 安徽大學六安函授站 安徽大學 六安市裕安區教師進修學校 六安市 六安市
19 蚌埠學院太和函授站 蚌埠學院 太和縣教師進修學校 阜陽市 太和縣及周邊地區
20 安徽理工大學靈璧教學點 安徽理工大學 靈璧縣衛生進修學校 宿州市 靈璧縣及周邊地區
❹ 宣城有那些職高
安徽材料工程學校(普通中專,原寧國職高)、宣城市工業學校(普通中專,原涇縣職高)、宣城市信息工程學校(普通中專,原宣城市職教中心)、安徽省徽州學校(普通中專,原績溪縣職教中心)、郎溪縣職教中心、旌德縣職教中心、宣城江南職校(郎溪)、宣城市生物工程學校(原周王高級職業中學)、安徽文源職校、宣城市廣業職高。
❺ 宣城市工業學校怎麼樣
簡介:學校創辦於1958年,前身是涇縣農業中學、涇縣初級農林學校、涇縣五七大學、涇縣師范班、涇縣第三中學、涇縣農業技術學校、涇縣高級職業中學,學校與涇縣職業與成人教育中心、涇縣電大合署辦學,屬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安徽省首批合格職教中心。2010年轉型更名為宣城市工業學校,2012年6月被教育部、人社部、財政部列為國家中職改革發展示範校項目建設學校。
❻ 合肥有什麼技校
合肥技校有安徽省冶金技工學校、安徽藝鼎畫社美術高考培訓中心、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合肥金融學校、肥東縣農廣校、恆緣少林文武學校、涇縣高級職業中學等。
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Anhui Zhong-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教育部備案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並報教育部備案,在安徽省科技培訓中心(1984年創辦)和安徽省計算中心(1979年創辦)的基礎上成立安徽中澳科技職業學院。
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Instry and Economy,AHIEC)坐落於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院校,由安徽省國土資源廳和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共建;是安徽省示範性高職院校。
❼ 合肥都有哪些技校
技校比較多,看你主要想學習哪些專業,想學習哪些技能,你可以去職教城那邊看一下,那邊有好幾個技校有學廚師的也有血吸酸機,還有學汽修的。
❽ 合肥市有哪幾所職高
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名單
安徽省:
銅陵市第一高級職業中學
淮南市職業教育中心
安徽省霍邱陳埠高級職業中學
蕪湖市職業教育中心
合肥市職業教育中心
安徽省黃山市中華職業學校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安徽省宿州市第二職業高級中學
滁州市第一職業高級中學
安徽省馬鞍山職業教育中心
涇縣高級職業中學
安徽省寧國市職業高級中學
安徽省行知中學淮北市第二高級職業中學
阜陽市第一高級職業中學
安徽省蒙城縣高級職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