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暴力怎麼解決

校園暴力怎麼解決

發布時間: 2021-06-17 00:47:32

㈠ 我被校園暴力了,怎麼

一、好漢不吃眼前虧:其實學校就是一個江湖,特別是初中至高一這個期間,幫派林立。校園霸凌一般都具有突發性,可能一句看你不順眼。而大部分情況,你一個人要面對幾個甚至十幾個人,所以要保持冷靜,不要嘗試和對方將大道理,也不要去激怒對方,盡量滿足對方的條件,找時機呼救或想辦法溜掉。若被堵在偏僻的地方,實在沒招。那就保護好自己的關鍵部位,切記不要嘗試還手,除非你是李小龍。並不斷的認錯,道歉,直到對方停手。
二、總結並判定情況:一般校園霸凌事件都具有長期性、連續性等特點,特別是第一次得逞後。由於第一次為突發情況,所以第二次要做准備,不能讓其的手,否則就會沒完沒了。所以,要總結原因並判定情況,校園霸凌無非就是勒索錢財、女生或男生感情問題、為兄弟或姐妹出頭、純粹的看你不順眼以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找出原因並判定是否會有第二次。
三、別做傻事:千萬別以為報告老師或報警之類的能解決問題。老師那幾招已領教過無數次,無非三部曲,第一批評說教,道上的話叫講政治。而這些學生根本就是左耳進右耳出。第二,叫家長,以我自身經歷來說,無非就是跑到廁所去抽根煙,然後吊兒郎當的回去,說一句家裡沒人。第三,各種處分及威脅,什麼會影響你升學,學校要開除你之類的。這就更搞笑了,這些人根本就不想讀了,還怕你處分,再說了真的會開除嗎?即便開除了,又不是坐牢,你以後放學還能平安的回去嗎?至於報警嘛!警察對一群十一二歲的小孩又能做什麼,最後又踢到學校。總之,無論是找老師還是找條子,最後換回來的肯定是一頓暴打。
四、江湖事江湖了:上面我說過了,其實學校就是一個江湖。我並非鼓勵你們去以暴制暴,但要告訴那些人,我不欺誰,但我也不怕誰。可以找欺負你的人出來談判即吃講茶。這時候你就要花點小錢找些社會青年,實在不成告知父母,叫父母想辦法找些人。當然,不是讓他們去打架。就是嚇唬嚇唬他們。切記,千萬不要動手。見面,還得拿出誠意,把話講明白並在適當的時候道歉。以我真實經歷總結,許多時候校園霸凌事件都是出於面子的,那些人和你無冤無仇,大部分都是兄弟所託,不動手說不過去。同時讓他們又覺得你軟弱可欺。所以,你要讓他們知道,你也是有人罩著的,而且勢力比他大的去了,不是好惹的,只不過想好好學習不想參與江湖之事而已。並且,給足他們面子,讓他們有台階下(我讀書時,有些時候明知道打不過但大家還是會去打,為什麼呢?無非就是沒辦法向下面的兄弟交代,所謂的面子問題唄)而你行為,會讓他絕對特有面子,畢竟勢力比他強的人都向他道歉了。到這一步,基本以後就不會找你麻煩了,以前的事大部分也當粉筆字擦掉了。總之,你安全了

㈡ 校園暴力事件應當如何解決

應對校園暴力要依法綜合施策。

每一起校園暴力事件被曝光後,在引起眾怒的同時,也引發各方討論。有介紹國外在防治青少年暴力問題上的經驗,有呼籲在刑罰上對低齡重罪作出回應,有從社會教育角度進行建議等。可以說,基本上囊括了在應對類似事件上的可以期待的辦法,但卻並未阻止事件的繼續發生。

問題到底在哪?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這類事件中的絕大多數當事人,包括施暴者和受害者,都處於一種「隱身狀態」。他們要麼被描述為未成年的學生,要麼被強調已經不屬於在校生,要麼被回應稱已經接受心理治療或心理干預。

必須承認,當事人的「失聲」,與雙方的未成年人身份有重要關系。比如有可能是在家人的保護下拒絕接受采訪,也有可能是媒體從新聞倫理的角度而主動選擇迴避。

但從檢討事故發生機制,真正讓未成年雙方都能從「暴力陰影」中走出來,乃至讓社會更好地吸取教訓,聽取當事人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是必不可少的。

(2)校園暴力怎麼解決擴展閱讀:

沒有可以復制的青春,同樣沒有完全相同的校園暴力事件——盡管其中或許有著太多的共因可尋。因為,每一起事件中的「主角」,若總是面目模糊的「施暴者」與「受害者」,很可能意味著對他們的拯救與干預是隔靴搔癢式的。事件成因越復雜,在尋求解決辦法上,越需要耐心和見微知著,如此才能真正找出規律與破解良方。

在校園暴力中,最讓人擔心的地方還在於施暴者年齡的趨小化。社會分化的加劇、離婚率的上升與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人口流動導致的家庭碎片化、基於學校規模擴大而產生的陌生感、網路暴力與情色小說的渲染、食品營養水平的提升等。

一方面在精神層面移植了成人世界的男女關系,另外一方面還為身體的早熟准備了客觀載體。但心理的稚嫩,卻難以在思想領域駕馭身體的需求,也難以消解戀愛挫折帶來的情感壓力,更難以在困惑時得到家長的關懷。

㈢ 遭遇校園暴力怎麼辦

遭遇校園暴力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有勇有謀地保護自己,爭取有機會求救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當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懸殊時,要認識到自己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以及通過理智和有策略的談話或藉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

5、遇到自己和對方力量相距不是太遠時,可以考慮使用警示性的語言來擊退對方的企圖。但要避免使用恐嚇性的言語,以免反而激發攔截者的逆反心理。

(3)校園暴力怎麼解決擴展閱讀

孩子遭遇校園暴力家長的應對方法:

1、告訴孩子如果遭遇校園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不要在忍氣吞聲中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2、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後,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等情況,需要及時與專業人士交流,從心理層面給予幫助。

3、孩子遭受暴力後要穩定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時家長要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4、知道孩子遭遇校園暴力之後第一時間和學校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實情況,並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孩子。

㈣ 校園暴力怎麼辦

對於這類校園暴力絕對不能放縱,一方面找學校另外一方面報警,一定要讓那些校園欺凌的學生得到應有的懲罰,讓他們知道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同時要給孩子做好各種心理輔導,避免出現想不開的事情。

㈤ 遇到校園暴力怎麼辦

一告訴父母,二告訴班主任老師,三學會依靠法律保護自己。特別是《治安管理處罰法》和《民法典》。

㈥ 出現校園暴力怎麼辦

1、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保持鎮靜,不要驚慌。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有勇有謀地保護自己。爭取有機會求救。 2、必要時,向路人呼救求助,採用異常動作引起周圍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對方。 4、當自己和對方的力量懸殊時,要認識到自己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以及通過理智和有策略的談話或藉助環境來使自己擺脫困境。 5、遇到自己和對方力量相距不是太遠時,可以考慮使用警示性的語言來擊退對方的企圖。但要避免使用恐嚇性的言語,以免反而激發攔截者的逆反心理。 6、告訴孩子如果遭遇校園暴力事件一定要及時跟家長老師溝通情況,不要在忍氣吞聲中一個人默默承受身體和心理上的創傷。 7、如果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事件後,在心理上出現害怕上學、害怕出門、交友焦慮等情況,需要及時與專業人士交流,從心理層面給予幫助。 8、孩子遭受暴力後要穩定孩子的情緒,理解和同情孩子。同時家長要抽出時間多多陪伴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9、知道孩子遭遇校園暴力之後第一時間和學校溝通,了解孩子在校的真實情況,並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孩子。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㈦ 校園暴力,怎麼處理

方法一:班主任老師出面協調。一般來說,除班主任以外,其他任課老師都不會負責解決這些事。如果班主任有責任心,班裡同學遭遇校園暴力時會告知班主任,而後由班主任找到打人同學,如果打人孩子能認錯,老師給一番教育就完事了。但如果有皮外傷,班主任就得及時通知被打孩子家長,到學校去協調解決,當然打人孩子家長是脫不了干係的。
方法二:班主任協調無果後上交學校。如果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常常表現為被打孩子家長不饒人,想求一個令其滿意的說法,無非是得到打人孩子家長的道歉和賠償,要求校方給一個承諾,確保自己孩子不再遭遇此類事件發生。而針對打人孩子家長,要麼態度非常誠懇,積極配合,要麼就推脫責任,不承擔後果。面對這種情況,就要看校方怎樣去解決了。
方法三:發生在校園以外的暴力傷害校方會表現不同的態度。有些學校比較負責,常會認真教育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責令其寫出檢查、警告、要求家長道歉或者賠償,如果有多次傷害他人後果的,可以開除。但有些學校,弄的就不那麼陽光,因為如今是人際關系社會,如果家長蠻橫不講理,胡攪蠻纏之下,校方也拿肇事孩子家長沒有辦法,甚至還有些肇事孩子家長會找關系息事寧人,一味袒護自己的孩子,直至將孩子縱容的變本加厲,滑向深淵。
方法四:部分家長會選擇通過法律途徑協調解決。這是一種對校方解決不滿意。或者打人孩子家長不配合,不講理,採取避而不見等方式,讓受傷害孩子家長最後不得已而採取的辦法。或者被打孩子家長不信任學校處理問題的辦法而選擇的方式。一般來說,鬧到這種程度,事情結果各有不同。
方法五:部分家長會帶媒體去學校。這種方法一般來說都能使問題得到解決,因為一曝光後,學校的名譽會受到負面影響,學校自然會積極配合。但也有例外,有些校長根本不再乎學校的名譽,如果校方如此作為,肯定在校園管理方面非常糟糕。
方法六:部分家長在解決事情無果後採取以暴制暴策略。像這種情況,往往體現出被打孩子家長無奈的一面,說也說了,協調也協調了,但是事情仍得不到重視,最後沒辦法只能像前面所說的那個朋友,讓兒子當著父親的面以牙還牙,用震懾方式讓打人孩子不敢再動粗。但這里也事關法律後果,如果稍懂法律的人,可能會稍加思考,然後才考慮到去做。

熱點內容
活性炭化學式 發布:2025-07-10 16:30:45 瀏覽:437
怎麼雙眼皮 發布:2025-07-10 14:11:37 瀏覽:591
教師師德演講稿集錦 發布:2025-07-10 13:52:59 瀏覽:701
英語培訓翻譯 發布:2025-07-10 10:05:31 瀏覽:823
2014暑期實踐 發布:2025-07-10 09:19:41 瀏覽:982
老師批改作業的圖片 發布:2025-07-10 07:56:40 瀏覽:819
蘭州市教育 發布:2025-07-10 04:28:12 瀏覽:486
常州一女教師與男 發布:2025-07-10 04:08:29 瀏覽:752
生物質熱電廠 發布:2025-07-10 03:37:47 瀏覽:304
歷史民權 發布:2025-07-10 03:34:51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