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讓孩子在玩中學

讓孩子在玩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6-20 02:04:49

怎麼樣讓孩子在玩中學

你好。我把自己培養兒子的親身體會和大家分享,與大家共同探討和交流。
孩子不僅是父母的寶貝,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作為父母,我們不光要給他們良好的經濟基礎,更重要的是給與他們精神上的關愛,真正教會他們如何做人,教會他們生存的技能是最重要。

1,啟發式教育,寓教於樂,生活化培養孩子的興趣很重要。
2,時刻讓孩子感受到你只要用心做,沒有你做不好的事情。
3,不管發生任何事情,我們父母都能幫助他解決。我們也是他最信任的好朋友。
4,多陪孩子玩,分享玩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好多知識。
5,和孩子共同成長,多看書學習。
6,經常和孩子分析日常看到的事情,我從不直接告訴他對錯,我會讓他回答。
7,多帶孩子走出去,開闊視野。
8,多鼓勵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愛好廣泛,知識面寬。
9,只要他自己不累,鼓勵他做班幹部。
10,適當的讓他有點小挫折。他會感受深刻,以後不會再犯同樣錯誤。
11,教會他孝順,學會愛父母。主動為父母做事情。
1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溺愛孩子。如沒做,我不會替他做,我會提醒他完成。
如:我兒子2歲半上幼兒園,回來自己洗手絹。那時是好奇,大人洗衣服,他會參與,那就讓他自己動手,其實他很有樂趣。一直到現在15歲了。每天自己洗襪子,內衣。每周自己洗校服。祝你開心。

❷ 怎樣能讓幼兒園的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

老師要清晰的教育目標,針對某個領域發展的要求,採用游戲的方式引導和組織幼兒學習。每一次孩子們游戲時,讓孩子們探索,學習,在游戲中學到更多!例如:益智區、科學區等,供幼兒自由選擇、自由尋找同伴、自由開展游戲。在「認識我自己」主題中,在益智區投放各種圖形。每一個盒子上面都有圖形的標記,亮亮把圖形寶寶都放回各自的盒子里。放完後又取出來,一張接著一張像火車一樣,嘴裡還一邊數著呢!在圖形寶寶回家的游戲中,孩子們一邊學習了歸類,一邊又認識了圖形。在圖形接龍中,學會了配對。在玩一張一張排序的過程中,學會了點數。在「秋葉飄果兒香」主題中,提供果汁機與水果,讓幼兒自製果汁,每一個孩子們都搶著去玩炸果汁的游戲,一個蘋果能有多少果汁,兩個又有多少呢!
在游戲的過程中,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進一步探索了果珍與水的關系。這樣玩游戲的過程中,讓孩子們一邊游戲一邊學習,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樣的游戲在小班孩子中不僅玩得開心,學得也快樂!

❸ 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規矩在玩中學知識

學生守則不用讀,主流怎麼你怎麼就不能違規。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討人嫌,少說話(尤其是惹人不高興的話),多微笑。為別人做事兒也不需要,因為過眼煙雲,記憶會很快消失。也就是,善待別人,就是保護自己。把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消極的說,中庸之道,應該是為人之道。學習,學習?

❹ 怎樣能讓孩子在玩中學到知識

通過各種玩法,從來表面上看,給孩自子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從實質上看,我們傳遞給了孩子各種關於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知識。我們可以在很多方面引導孩子,激發興趣,開發孩子的智力和潛能。對於這么小的孩子,要求其掌握技能或者知識是次要的,激發其廣泛的興趣應當是我們育兒的重點。我們要抓住每一個孩子最興奮的時機,及時給予合理的引導,向孩子輸送更多的信息。

❺ 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到東西

長久以來,我們抱著 玩會影響學習 的觀念來教育孩子,大多家長都這樣訓斥過孩子: 家長有這樣的想法似乎也可以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歷來崇尚頭懸梁錐刺股的學習方式,那些寒窗苦讀的楷模被我們頌揚和模仿。所以,玩在大家眼裡是不務正業 、學習態度不端正的表現。 其實,玩耍和學習不是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有益的玩就是學習,而科學的學習就是玩;玩可以促進學習,而游戲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習變得輕松愉悅。 首先,它教會孩子認知。孩子從誕生那一天起,就開始在玩耍中認識和感知世界,並在玩耍中學會語言交流,懂得人際交往。可以說,玩耍是孩子理解人生的開始。 還有,游戲能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模仿能力、創造能力、思維能力,甚至還可以開發智力,促進大腦發育,提高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協調能力等等。 新東方泡泡少兒早就注重了這些內容,他們讓孩子玩的最開心的時候學到東西,讓孩子通過游戲學到好多知識,增長能力,每天看見孩子回來學到那麼多東西我真的很開心。 讀《爰蓮說》有感 讀《爰蓮說》有感 原文: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十分喜愛牡丹。惟獨我喜愛蓮花。蓮花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條,也沒有旁邊長出的枝丫;香氣遠播,愈遠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它。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的人,蓮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對於牡丹的愛好,應該是有很多的了! 析文:《愛蓮說》是國學的精粹。解放前,是中小學語文課本基本篇目。我是讀初中一年級時讀到它,那位語文老師也十分喜愛這篇文章,所以無論范讀還是講解都十分好。文章讀過幾十年了,至今不僅能記得,而且還能朗朗上口地背誦下來。 反復詠誦多遍後,我也偏愛這篇文章了。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比喻生動形像,是一篇學習寫散文的絕好的範文。它極明確地揭示了作者的理想與追求。文章的中心思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多麼高尚的品格,多麼高潔的精神世界啊!它與沉迷吃喝玩樂,貪污盜竊,結黨營私,暗箭傷人,懷陰暗心理,耍卑劣手段者,真有天壤之別啊! 解放以後,大半個世紀來,中小學語文均不選這篇文章作教材,究其原因,大概這篇文章思想太不合潮流了。這篇文章立意在自我完善,獨善其身上面。它與現實社會提倡的斗爭哲學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的斗爭樂世界觀,太不相融了。

❻ 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1

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第一篇 紹興大學生家教原創 有非常多的家長經常為孩子不按自己的意思進行學習而感到頭痛。比如說希望教孩子計算或識字,而他卻偏偏要玩玩具,想要孩子搭積木,孩子卻偏偏要去玩掃帚、去玩水,就是不聽家長的安排、不愛學習,不聽話。所以,讓孩子按照家長意圖學習就成了一個極大的難題。 其實,根據紹興家教中心的經驗,這里存在著兩個問題:
孩子學習不僅僅是發生在「你教他學」的過程中,也不僅僅是發生在老師的課堂教育中,應答性教育只是教育中的一種方案,應該強調時時是學習的機會、處處是學習的場所、物物是學習的材料、樣樣是學習的內容、條條是學習的途徑、人人是學習的主體。
應答性教育是靈活教育,許多早期發展的目標,只要將孩子的興趣培養好,那麼這些目標是每個孩子都可以達到的。 家長應該要因時、因地、因物、因人進行的靈活性、隨機性的因人施教就成了培養興趣和愛好的本途徑。靈活教育就是促進孩子全面高質量的去發展,減少差異的形成。這時,教學的藝術就不再在於照本宣科,將一個即定的內容或者說一個目標當成一隻食品,家長、教師只要打開它餵食孩子即可,而是需要把這食品當成一個樣本,一個實例,一些要素,家長和教師要在此基礎上利用原理、了解目的,根據情境進行靈活的組合。 家長要清楚,孩子學習是隨時隨地可以發生在任何一種孩子的探索活動中,因此,孩子摸這碰那、玩小東西、到處跑,也都是一種學習,無論是探索、活動、游戲、交往、模仿,還是看書、看電視、聽故事、亂塗亂畫或者是坐下來你教他學,甚至是生活本身對於孩子而言,都是重要一個學習過程。只是孩子那些自發的學習經常是一種非系統的學習,一種沒有意識的學習,缺少有效的發展目標,更多是和當時的環境特徵對孩子的影響有關系,可以說成是環境中的一些要素引發了他的某種行為、某種關注、某種探究,比如電視里的聲響或動作,引起了孩子的模仿興趣;水的特徵引起了孩子的好奇心;球的滾動,引起了孩子對它的追逐;一切新穎的、孩子沒有見過的東西都會吸引他的注意。 這時,環境就是擔當著一個啟發者、一個引導者的身份,但我們必須要強調的是,我們的環境僅僅是為了生活中的環境,而不是為孩子大腦最佳發展而專門准備的,因此,它對於孩子的大腦發展而言缺少目標性、遞進性、系統性和科學性,通過自然學習方式孩子也會成長,但不會是相對於家長要求而言的最理想成長,摸這個、玩那個都是學習,但對於孩子來說不是最有效的學習。 紹興家教中心提示:未完待續。 其次,做為家長應該意識到: 所有事物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聯系。無論是言語表達能力、事物認知能力、還是體育運動能力之間都有著多種多樣廣泛而又密切的關聯。這種關聯,決定了我們能夠從任何一種活動中引發出有朝向目標的學習。這些關聯,成為從不同的活動、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情境中引申出目標活動、目標內容的基礎。 比如玩玩具,我們幫助他發展出手眼協調的能力、感知運動整合的能力、言語表達能力、數概念以及想像力、創造力,親子互動以及做事情的習慣等。
目標和環境特徵以及孩子狀態的靈活整合,將成為一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教育原則:即應答性教育的原則。指導孩子或教育教學很大程度上在於家長和教師是不是能夠有效地根據孩子的表現反饋性的進行應答,並對目標指向進行靈活的調整用以適應孩子當時的興趣、特點和狀態,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 這種應答性課程能表現出家長和教師對孩子階段性發展目標和任務的清晰,無論是認知,還是個性,無論是基本常識,還是生活的,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的需要。 家長和教師要做到三句話不離目標,無論孩子在什麼樣狀態中,都要學會利用「借力打力」,「順勢而行」,「隨機應變」,將孩子引導到理想的目標上來。
家長教學過程中,對於每一個詳細的發展目標的事先確定都是有必要的,但真正的教學過程不能機械地去重復那些為達到目標事先確定好了的計劃、方案以及內容,必須有很好的彈性與靈活。幾乎每天在家裡,教室里都可能會出現意外的事件,孩子會因為一個事情或因素突然轉移他的注意力,而去關注另外的一事件,打亂了家長事先的安排。這種情況經常讓家長和老師百般無耐,束手無策。但反饋性應答原則就是要求家長和教師要有效的利用這種注意力、好奇心,抓住意外事件創造性地將孩子引回到課程項目中,當機立斷地做出應有的應答反應。因此,因時因地、因情因趣,隨機應變地調整相應計劃、方案和教學內容並始終的朝向目標成為教育教學中最主要的藝術。 要做到家庭教育,心裡有目標,同時也要堅信「條條道路通羅馬」,不能僅是機械地執行預先確定好了的計劃、方案、內容而不顧當時的實際情況。就如同走進迷宮遇到死路還不回頭一樣,沒有了出路。孩子要玩汽車,你卻非要他停下來去學認字,孩子想搭積木,你卻硬要他去彈鋼琴。結果產生沖突,而無法達到促進孩子發展的目的。
要做到教育要萬變不離其宗,根據孩子的現實情況,進行彈性調整與應答。不是要離開目標,而是為了更快、更有效地達到預想目標。正所謂「曲線救國」,此路不通行它路。不是不講規律,而是利用孩子心理的規律「將計就計」,「順水推舟」、「誘其深入」。
所以,最重要的是,家庭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經常不是從計劃、方案以及選定的活動與內容開始,而是從孩子的活動、興趣、狀態開始,從創造教育時機開始!尤其是在孩子沒有形成固定的興趣和習慣以前。創造教育時機就是要隨機應變地處理問題,引導孩子的探究、興趣、關注、熱情,讓孩子變被動為主動、改好奇為興趣,逐步地將孩子的好奇心轉變成一種穩定的學習興趣與需要,更有效地促進發展。 要最有效地利用環境因素,了解成長的基本目標,並根據科學的方法,讓孩子得到最佳的發展。因此,如何讓孩子從對生活環境要素的關注和隨機的探索,轉到對系統教育內容的學習上就成了教育和藝術,常常聽人說在「玩中學」就是這樣一種藝術。對此,一再強調孩子每時每刻都在學習,但不是最高效的學習,父母要善於順水推舟、投其所好,但又要不失時機地將孩子引導到理想的發展目標上面來。 紹興家教網提示:家長要成為孩子的玩伴、探索的夥伴,並始終掌握著主動與控制權,在玩的過程中成為一個導演,先看戲再發言;邊看邊導、邊導邊看。最終將孩子的興趣引回到你的目標上來。如孩子在玩手槍,你卻想教數概念,你非要他放下手中的玩具,回到桌子邊來學習數學,那麼你從開始就己經失敗了,成功的教育者會利用孩子的玩及所玩的對象創造一個數學教學環境,所有的學習應當從孩子當時的活動進入,因勢利導、曲線迂迴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❼ 如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既然玩耍仍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內容,那就讓寶寶在游戲中學習,在玩耍中認識事物。如回果想答讓孩子靜下來學習某些知識,請記住:
●要在孩子興趣盎然的時候;
●要在孩子精力充沛的時候;
●要在孩子情緒高漲的時候;
●時間一定要短,不要等到孩子煩了才結束;
●找到讓孩子感興趣的方法;
●孩子表示拒絕時,不要使用父母的權力壓制;
●讓孩子多看、多聽、多說、多想、多問、多交流、多交往。

❽ 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數學

愉快教學能夠激發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要把實施愉快教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作為基本要求,使我們的數學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樂而忘返。那麼,如何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數學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並主動地獲取知識,進而體會數學的使用價值及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呢?
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數學,教師應注意: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主動、快樂地探索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予以評價,喚醒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
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蘊藏著大量的數學知識,我們只要善於讓學生發現這些知識,並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將品味到數學的妙趣橫生,其樂無窮,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例如,在教學認識物體時,我選取學生在生活中熟悉的許多物體,如:魔方、月餅盒、茶葉盒、乒乓球、積木、牙膏盒放在袋子里,扎緊袋口,然後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袋子裡面裝了些什麼? 面對老師的提問,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此時我要求學生先猜測袋子里可能有些什麼物體,再請個同學上來用手摸一摸,最後讓學生將袋子中的物體倒出來看看自己是否猜對了。這樣設計,是為了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當學生倒出袋子里的東西親眼目睹後,我又一次利用兒童好玩好動的天性,把給他們准備好的東西拿出來,讓他們小組之間進行活動,一個同學摸一摸物體,然後描述下這個物體的特徵,讓其他小朋友來猜。這樣進一步激起了學生參與操作的熱情,從而達到了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的目的,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二、動手操作,使學生主動、快樂地探索數學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單憑老師一張嘴,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光靠老師講的話,他們會提不起興趣,很難一堂課專心的聽下來,這樣課堂效果就會很不理想,所以上課時,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通過動手、動口等多種感官齊上陣來發揮學生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他們通過親自動手擺一擺、堆一堆、分一分、畫一畫等實踐活動,使知識建立在直觀感悟的基礎上,這樣學生既感興趣,又能激發他們的思維。例如在教學認識6-9時,我讓學生在6-9根中自主選擇小棒先擺擺圖形,想擺什麼就擺什麼,發現他們的興趣特別高,有擺小樹的、有擺房子的、有擺機器人的、還有擺成星星的等等。又如,在教學2-5的分與合時,我讓學生通過拿一拿、擺一擺的活動自己去研究、探索分法。這些活動他們都非常感興趣,積極性都非常高,體驗到了發現的喜悅和探索的快樂,同時也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慾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也是創新的重要動力,創新需要興趣來維持。由此可見,教師要使學生認為學習數學是一種享受,學習快樂的數學首先要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有興趣。對數學學科的興趣來自具體的課堂教學。例如在第一堂課教學數一數時,我提問:你們喜歡玩嗎?學生都興奮地說:喜歡!我再追問:你們都喜歡或者是希望都哪去玩呢?學生自由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接著我說: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們去兒童樂園玩一玩,好嗎?學生都興致很高地回答:好!然後我用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上都有些什麼,學生爭先恐後地來回答:有樹、有滑滑梯、木馬、蝴蝶、小鳥,氣球等等,繼而告訴學生這個美麗的兒童樂園里還藏著1-10十個數,學生都積極性很高地來尋找裡面的數,數的很仔細。這樣,不僅兒童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課學習中去了,而且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也得到訓練與培養。
四、及時予以評價,喚醒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關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的及時評價和鼓勵能讓學生更大膽,更自主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原動力。如:教學求未知加數時,小朋友們有的用分與合來思考,有的直接說是根據加法來想的,還有的根據減法來計算。對於學生不同的想法演算法,我都加以鼓勵,並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使學生之間能互相啟發,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只要發現學生有點滴進步,我都會予以肯定和表揚,並獎勵笑臉、五角星或者小紅花,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得到表揚後學習勁頭就更大了,從班上部分小朋友身上發現這樣做的效果還不錯。
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數學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任務,走進了新課程,給我們教師帶來許多新的挑戰。我們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調整和更新自己的觀念,才能讓我們的學生自由自在、快快樂樂地在數學大觀園里成長。
總之,要使學生學好數學,必須要使學生喜歡數學,那讓學生喜歡數學的方法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我們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在教學時適當採用游戲、操作活動,合作互動、競賽等形式,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學習與學生熟悉喜愛的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並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這樣,學生才會自覺主動地去學習數學,以達到好學,樂學的境界。
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道出了樂學的含義。如果我們能多為學生著想,多在引導學生樂學上下功夫,那麼我們的數學教學必將迎來一片新的天地。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數學將是我永遠的追求。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