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校徽

校園校徽

發布時間: 2021-06-20 07:12:11

A. 學校校標(LOGO)是什麼就是校徽嗎

是的,這個校徽以後會出現在你們學校的大門上.

B. 這是哪個學校的校徽啊

朋友,你好
我記得這個圖案不是學校的校

這是三中一個社團的標志

三中的社團,他們都非常牛,各自有各自的標志

C. 學校校徽設計

根據來學校的特點先確定校自徽主色,外形可根據地域環境、學校標志建築外貌及校史等確定,然後確定校名(中英文名)的字體,然後把學校名稱、外形輪廓圖形進行設計。建校年代可放到底部。

校徽也是學校徽章的簡稱,一個學校的標志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分辨人員、留存紀念和通過圖案、文字來介紹學校的性質和學科,同時在佩戴校徽的時候也給佩戴者在無形中增加了紀律的約束,規范學生的行為,提高學校的知名度。體現出學校的特徵,讓人容易記住。

(3)校園校徽擴展閱讀:

校徽意義重大,校徽含義往往蘊含了特殊的意義,特別像一些歷史悠久的名校校徽,著名大學校徽和一些國外校徽大多由名人結合學校特點而設計。 譬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蘭州大學等一批聞名中外高校的校徽標志。

在老一代知識分子心目中,佩戴校徽有一種自豪和榮耀感,也是對母校的歸屬之情。而如今的一代學子,對佩戴校徽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想佩戴,又覺得不好意思。另外校徽的質量不過關也有關系,胸針脫落造成徽章遺失。

D. 校徽的意義和作用

校徽意義重大,校徽含義往往蘊含了特殊的意義,特別像一些歷史悠 久的名校校徽,著名大學校徽和一些國外校徽大多由名人結合學校特點而設計。 譬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蘭州大學等一批聞名中外高校的校徽標志。

在老一代知識分子心目中,佩戴校徽有一種自豪和榮耀感,也是對母校的歸屬之情。而如今的一代學子,對佩戴校徽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想佩戴,又覺得不好意思。另外校徽的質量不過關也有關系,胸針脫落造成徽章遺失。

(4)校園校徽擴展閱讀

提起校徽,老一代知識分子大都懷有深情。過去,清華、北大的校徽都是三角形的,清華的「清」那三點水是三橫,字是藝術字體;北京大學校徽曾是蔡元培請魯迅先生設計的 1950年毛主席題寫校名 ,才改為橫條的。 老一代知識分子心目中,校徽帶給他們的是自豪、榮耀,也有對母校的歸屬之情。

在北大留學的一位馬來西亞女生說得比較實在:挺想戴,可別人不戴,自己也不好意思戴。當然,不戴校徽還有其他原因。來自大學學生工作部的信息說,有的校徽質量不過關,別針和前面的小牌往往會「分家」,造成遺失;冬季穿皮衣、呢衣,無法別校徽等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校徽

E. 這是什麼學校的校徽

好像是貴族學校的

F. 什麼學校校徽

並深圳家學校校徽而新改版(大概2007年)深圳學生校服上都有標志

G. 這是什麼學校的校徽啊

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

H. 求學校校徽含義

圓形,藍色基調,側面如花蕾,平面如綻放的花瓣,三層花瓣間環以漢、英文校名。整體如熾熱的火炬,又似東升的旭日,象徵南華大學團結奮進、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這是官方上的資料~還有,同學你也是南華的09級新生嗎?

I. 校園校徽和吉祥物。

「東風吹,戰鼓擂。」我校第一屆校園文化活動節拉開了帷幕,此次校園文化活動節在每個年級都設立了不同的項目,如:高一年級的有唱歌,跳舞,繪畫等許多文藝活動。高二年級有辯論,演講等活動。高三年級是競賽活動。這些活動中最惹人注目的是高二年級的辯論,每個班有4名同學參加,此次辯論的題目圍繞著「網路的利弊」來辯論,在初賽來臨的日子裡參加比賽的同學們很興奮也緊張。參賽的同學們不停查資料與班級的同學相互交流,老師與同學們在後面加油和鼓勵。 在高一年級比賽結束後,高二年級的初賽開始了,本著公平與公正學校領導特地設置了兩個評委團,由學生與老師組成,在緊張的3小時後淘汰了8個班後選出了4個班,在3天後進行決賽。到決賽的日子啦,學生代表和全體老師分別坐在兩側,一些學生偷偷的跑近會場,做在後面想看看過程,在所有人到齊後主持人宣布比賽開始。 比賽進行了2個小時,選手們發揮出了自己最佳的表現,比賽很激烈。用兵家的話來說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殺聲震天啊!當一選手說出自己的看法時,馬上有另外的選手來反駁他的意見。。。。。終於,比賽結束了。大家向成功者投以熱烈的掌聲,向失敗者投出勉勵的聲音。 比賽結束後,主持人向獲勝的選手發送了獎品與獎狀,同時請評委說一說自己對比賽的看法與評語,評委說的很不錯,同時又總結出一些失誤的地方,還希望下次的比賽能夠更加的完美。在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的同時,歷時10天的「校園文化活動節」也落下了帷幕。

J. 學校校徽

沒有顏色是不行的,但顏色盡量不要超過三種,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標識設計中的用色

色彩與眼睛的重要性就象我們的耳朵一定要欣賞音樂一樣,很難想像如果在一個沒有色彩世界裡,將會是什麼樣子?色彩能喚發出人們的情感,能描述人們的思想,因此在LOGO設計里,與所有的設計一樣,有見地的、適當地使用色彩是很倍受關注的。
在很多時候書中已介紹了有關色彩方面的文章,除了色彩的心理表現外,它必須要是易於識別的,作為背景色,被廣泛運用在一系列的圖形設計中,而且我們會看到一些在心理上能引起共鳴的著名的代表色,以及從該色彩所聯想到的東西。
藍色是最為流行的色彩——傳遞和平、寧靜、協調、信任和信心,現在的LOGO設計者能使用216種色彩是幸運的,這裡面有很多的藍色可供選擇。能創作出優秀的標志對一個設計師來說是快樂的,另一方面,如把藍色用於食物或烹飪領域,則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因為地球上很少有藍色的食物,它只會仰制人們的食慾。
把柔和色調和冷色調(比如綠色)放在一處,讓人會有抑鬱的感覺,把藍色和中性顏色(比如灰色或米色)會認為是很好的問候色,但是要謹慎橙色和藍色,因為這兩種顏色搭配會產生效應,給人不穩定感。
米色是中性色,暗示者實用、保守和獨立,它可能是讓人感到無聊和平淡,但是作為圖形背景色來說是朴實的,正如褐色與綠色,藍色和粉色一樣。米色作為背景色是很棒的,它有助於最大限度地讀懂設計內容。
黑色被廣泛地認為是悲哀、嚴肅和壓抑的顏色,但在積極方面它能認為是經歷豐富和神秘的色彩,把黑色作為主色調,通常要非常謹慎的——如果你准備設計兒童書店,黑色就是最壞的選擇,但如果是攝影棚或畫廊,黑色可能是最佳選擇,畢竟對藝術家來說,黑色是最有魅力的色彩。而且在高校或為表現神秘感地方,都喜歡用黑色。
褐色是另一種保守的顏色,表現穩定、樸素和舒適。和黑色一樣,如果不能正確地使用,將會令人非常討厭。成功的應用包括:褐色搭配的照片,在有些場合,褐色還能表達健康的理想和家庭的戶外活動。
綠色要非常謹慎地使用,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他都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情,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在某些情況下,它是一種友好的色彩,表示忠心和聰明。綠色通常用在財政金融領域,描述生產領域、衛生保健領域,但在很多人內心深處,它常被比作成嫉妒、卑鄙。
灰色在多數情況下,有保守意味,它代表實用,悲傷、安全和可靠性。它也許是一種令人厭煩的顏色,代錶行事古板、無生命力。把它作為背景是難以致信的,除非你想把暗淡和保守的思想傳達你的顧客,你最好選擇其它中性色做背景色,如淺褐色和白色。但是如果灰色適當地用一定冷色調和,如表現抑鬱、沮喪也許會是成功的。
對大多數人來說淡紫色是另一種能表達色彩情感的顏色,經常被運用在浪漫的故事裡,思鄉懷舊場合,以及講求優美的情況下,對於表現創造性、不平常性、與難忘性方面,它也是經常使用。
無論我們是否喜歡粉紅色、淺紫色。它都富於溫柔和嬌柔的涵義,要求我們在使用時一定要依您的具體情況而定。
紫色是一種神秘的色彩,象徵皇權和靈性,對於非傳統和創造性方面,它不僅是好的選擇,而且是唯一選擇。
橙色是暖色調,寓意熱心、動態和豪華。如果你要表現艷麗而引人注目,那麼請使用橙色!作為一種突出色調時,它可能刺激你的顧客情感,因此最好節約地使用,把它放在外表突出工作位置就行了。並且一定記住要謹慎地使用橙色和藍色搭配。
紅色是最熱烈的顏色,表達熱情和激情的意思。熱與火,速度與熱情,慷慨與激動,競爭與進攻都可用紅色體現。它也許是刺激的不安寧的顏色。但與褐色、藍色淺紫色一起使用,就不太妙了。紅色所表達的氣質象橙色、褐色、黃色一樣,你會很容易表達出你的情感。
陽光是黃色的(至少在我們內心是這樣認為),因此黃色表達樂觀、快樂、理想主義和充滿想像力,如果你下決心使用黃色,把它作為背景能形成明暗差別的效果,是不錯的選擇。
從心理學上得知,白色有清潔、純潔、樸素、直率和清白的意味,在設計中的白色作為背景是最通用的,因為它最容易識別,作為一種「無色」背景,我們可以任意使用顏色。
在設計中,我們有更多地色彩可以選用,但一定要選擇我們最合適的色彩。
至於學校,本人建議最好是用紅色,和藍色相互搭配,紅色活潑向上,藍色冷靜沉穩~!以上只是本人給你的參考意見,具體還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你可以去我博客看下標志設計的圖片做個參考~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