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
1.幫助小區的清潔工叔叔阿姨檢小區內的垃圾。
2.幫助敬老院的老人打掃衛生,做家務,和他們聊天。
3.賣報,在車站可以等待的賣報和賣零食。
4.發傳單,送牛奶,做投遞。
不是有本綜合實踐活動的書嗎
你可以組織同學朋友一起
❷ 高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報告單怎麼寫
寫一點過程,再寫一點心理感受就行了。
有必要時加點工具什麼的
❸ 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登記表
那個還不簡單照著上面說的一個個填
我以前都是這樣
最後還要什麼居委會蓋章那個可以自己就要家長簽字就行學校其實只要你完成就OK了
如果你想得獎那恐怕也沒有時間了因為要去搜集資料考察總結什麼的
我曾經在初三時候寫過一個關於乞丐的研究可是學校根本就沒有要收後來
所以白白忙了一場
❹ 誰幫我寫一下!《普通高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記錄表》
這個隨便編就好。比如在xx小區製作黑板報,在養老院打掃衛生,到xx居委會幫忙整理材料,都可以,地點就填你家附近的街道辦之類的
❺ 高中生綜合實踐調查該調查些什麼啊
讓學生做一個完全的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突出「三個四」2009-03-08 11:06
分類:課題管理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圍繞「四條主線」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向領域涉及人與自然、人與文化、人與社會、人與自我等四個方面。依據這個認識,我校確定了「親近自然、感受人文、走進商城、認識自我」等四條活動主線。通過三年循序漸進、行之有效的活動實施,使學生情感、身心、能力等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做一個完全的人」的課程育人目標。具體實施主要體現如下四條線索:
1、人與自然——→親近自然——→關注家鄉和祖國自然環境;
2、人與文化——→感受人文——→領略稠州及中華千年文化;
3、人與社會——→走進商城——→認識身邊社會及現實世界;
4、人與自我——→認識自我——→開發塑造和完善自我人生。
二、做到「四個結合」
1、在主題確定上做到「教師申報與學生選擇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和學生都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同時主題確定是活動方案開發的重要一環,而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又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因此,我們在活動主題確定上嘗試「教師申報與學生選擇相結合」的做法。學校要求每個教師人人申報活動主題,每個學生自由選擇課題,師生全部參與課程開發。具體操作為:開學前,首先由每個教師自行申報自己的活動主題,供學生根據需要自主選擇,同時,學校充分利用社區資源滿足學生的其它需求。最後,學校統籌安排,確定每周四下午,打破原有的班級限制,根據學生的自主選擇,設班開課,集中組織實施綜合實踐活動。
2、在資源開發上做到「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要求學校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改變僅僅依靠教科書開展教學的做法,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從而落實課程計劃的相關要求。為此,我們努力創造條件開發多種課程資源,不斷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我們既合理開發學校內部的課程資源(包括校內的圖書館、運動場、實驗室、網路中心、廣播站、校園環境等各種教育場所,書報雜志、錄音錄象、光碟、網路、板報等各種教育材料以及師生關系、教職工素質、學校傳統、學習風氣、全程音控廣播操、食堂就餐等各種教育因素),又充分開發豐富多彩的校外課程資源(如社區的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物質設施、文化設施、風土人情、科學館、博物館、實驗基地以及學生的家庭環境、家長特長等因素)。
3、在內容整合上做到「綜合實踐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領域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二者既有其相對獨立性,又存在著緊密聯系。據此,我們在內容整合上力求做到「綜合實踐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即將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打通進行。具體主要採用兩種方法:一是課堂延伸法。讓學生課後自己去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實現自我教育,將學校課堂、家庭課堂、社會課堂有機結合,將學科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課有機結合,就有可能發揮最佳教育效果;二是專題活動法。我們認為,每學期將各學科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整合,舉辦2-4次大型專題活動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開展專題活動時期對學生來說,就像過年一樣,快樂無比,因為它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迫切需要。
4、在課時安排上做到「集中組織與分散活動相結合」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數為平均每周3課時。由於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與主動探究,因此,那種每周的某幾天固定安排內容的固定課時顯然已不適應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根據我校實際情況,我們因地制宜,在課時使用上採取「集中組織與分散活動相結合」的「彈性課時制」做法。「集中組織」即全校各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課時安排集中在每周周四下午,由各課程實施教師具體組織活動,學校在宏觀上做統一調控。「分散活動」指的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課余時間(包括節假日和寒暑假等),走出教室,走出學校,深入社區,深入社會,在教師指導或家長輔助下自主參與綜合實踐活動。
三、體現「四條原則」
1、由小到大原則(體現「大課程框架、小課程開發」的理念)
如果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一種綜合程度最高的大課程的話,那麼,我們目前正在實施的各項主題式活動就是一門門小課程,我們的宗旨在於通過「小課程開發」的方式實現「大課程框架」的構建。
2、由內到外原則(課程活動空間由校內向校外延伸)
在充分挖掘校園課程資源的同時,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空間應由極其有限的校園范疇逐漸向五彩繽紛的校外世界拓展、延伸。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個性發展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
3、由點到面原則(從典型示範到全面鋪開的實施步驟)
❻ 高中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社區服務》登記表 怎麼填
1、先寫班級,姓名,班主任,參加成員
2、然後寫明活動的主題,內容,時間,地點
3、接著詳細描述活動過程,最好圖文並茂
4、最後請工作人員寫評語並證明活動時間已滿多長時間
❼ 中學生暑假綜合實踐活動情況記載表。 格式為 時間 活動內容
活動主題:關注環境保護,美化我們的村莊
活動地點:大河村、小河村、邵營村專、賈村、曲寨
活動時屬間:7月12日---7月17日 活動內容:清潔村內小廣告及亂貼亂畫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清除牆上所有亂貼亂畫內容。我們將班級分組,實行包片到人的制度,並自帶了所有需要的工具。每個小組內又有不同分工,有人專門負責塗掉亂畫的痕跡,有的人帶來了小鏟子,水桶等,專門負責將亂貼的小廣告清除。
在服務過程中產生的體驗與感受: 天雖然很熱,但是,大家熱情很高,為了能清理的更加徹底,走遍了每一條大街小巷。通過本次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它使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 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 這幾天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看到得到改善的村容村貌我們都品嘗到了成果的喜悅.
我們想通過我們的行動,讓大家意識到美化我們的村莊,人人有責。
❽ 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報告 800左右
為了使這個漫長的暑假過得充實,為了對這兩年來所學的知識、所培養的能力作一個除期末考試以外的另一個側面的檢驗,所以作為一名師范院校的學生的我,在這個暑期中進行了一次家教實踐活動。現將該次實踐報告的具體情況作如下報告:
實踐對象:某某學校;
實踐目的:對該生一年級所學知識作全面復習、鞏固、提高,使其對即將學習的二年級的知識作初步了解;
實踐過程:
在整個過程的起初的兩三天里,我並未貿然進行實質性的教學活動。我首先翻閱了該生一學期的作業及考試試卷,又向其家長了解了一些情況,我對該生的基本情況有了初步掌握:由於該生一直住校,家長管理較少,造成學習上的長期鬆懈,基礎較差,具體表現有:20以內的加減法不能准確而迅速的算出;對拼音字母的識記和正確拼寫有困難;……
針對上述情況,我為該生制定了一個「夯實基礎—逐步提高—超前學習」分三步走的輔導計劃 :
第一階段「夯實基礎」:
20以內的加減運算我出了幾組專題訓練讓其練習: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2+3= 2+4= 2+18=
4+1= 3+3= …… 3+17=
3+2= 4+2= 4+16=
相同的差:(略)
加減並行:1+2= 8+7=
3-1= …… 15-7= ……
3-2= 15-8=
……
通過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兩小時。下同)的練習後,該生計算的速度和准確度都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我認為這一階段的教學沒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講究,關鍵在於熟練程度,即所謂「熟能生巧」。所以在這兩周時間里,我保證每天都有足量的書面習題讓其練習,並隨時以口算的方式進行考察來加深印象、鞏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對於「字母的識記」,據我觀察,該生屬於「場依存型」——借用心理學的一個術語。在課本所列出的聲母表、韻母表、整體音節表中,按照順序讓其認讀能夠基本正確,然而一旦將順序或單個提取,該生就很容易出現混淆和錯誤,甚至不能認讀。這種情況在識記復韻母時表現得猶為明顯。針對這種情況,我採取的方法是:
「逐漸縮小其所依存的『場』」和「變換依存的『場』」,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則對復韻母又作了劃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這種方式下反復認讀後,又對其進行聽寫,逐漸開始打亂順序和單個提取,出現混淆和錯誤的現象大大的減少了。
上述兩者同步進行,耗時看起來長了一些,但我認為「磨刀不誤砍柴功」,只有夯實基礎,才能將後面的教學順利的進行下去。
第二階段為「逐步提高」階段(耗時約三周):
由於第一階段的功夫下得扎實,在「計算」方面,20—100的運算在教其運算規則及少量練習後,50以內的加減法無論口算、筆算都顯得較為輕松;50—100的加減法口算略顯吃力,而筆算則沒有什麼問題。唯一容易出現的毛病就是在計算中由於粗心而忽略進位、退位。單純的計算題對於該生來說已經不存在什麼知識性的障礙了。
然而,該生卻在「實際應用題」方面存在極大的困難,對其應用題的輔導是整個過程中費時費力最多的一個環節。該生在解答應用題時的主要障礙是:
①對語言文字的表達理解不足;
②對數量關系分析不準確;
③遷移能力較差。
在解決這個問題時仍然本著「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在為其編寫應用題的開初階段:
語言敘述盡量直白,數量關系盡量簡單,涉及數值在20以內;等到這一關過了以後,我便逐漸加大難度,語言敘述,數量關系略顯復雜,涉及數值擴大至100以內。與此同時,為培養該生的遷移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將供其練習過的應用題變換主題後抽取「條件」或「問題」讓其補充完整再解答。經過這番輔導後,該生解答應用題的障礙基本得以掃除。
在「拼音的正確的拼寫和拼讀」這個問題上:我首先讓其明確了拼音拼寫拼讀的基本規則,然後在其課本生字表內找出易錯讀、易混淆的音節為其特別指出,幫其加以辨認、辨讀。接下來,我將生字表按「同韻、同音」的原則分類後,讓其注音;還將生詞的拼音寫出,讓其寫出漢字。以此來加深其對字形與讀音、拼寫方式的印象。這樣的練習完成一遍後,我又將在練習中出現錯誤的整理出來,先提供正確答案讓其辨認、朗讀,再為其聽寫。這樣反復幾遍,「逐漸縮小包圍圈」,掃除「死角」。最終,該生在做「為字注音」「看拼音,寫詞語」這類型習題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確率。
第三階段,「超前學習」階段(耗時二周):即對第三冊內容作一些預習。在這個階段,我並未對該生作過於嚴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壓力。
因為該生下二年級即將接觸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講解了乘法的意義與運算方法,並讓其背誦乘法口訣表。語文方面,主要讓他自己通過拼音來識記一些生字。
實踐結果:
最後讓該生做模擬考卷,語文、數學均能達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義,掌握了乘法的運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訣表的背誦;語文第三冊生字識記過半,新課文朗誦流利。基本達到了預想效果。
實踐體會:
第一,從事教學工作需要「專(鑽)心」:我為這次實踐的順利進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備。雖然說對於一年級的知識不在話下,但我還是找來了教材和教參等專心備課,力求做到在知識上准確無誤;除了在「教什麼」上下功夫,我在「怎樣教」也絲毫不敢馬虎,我翻閱了《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小學語文、數學教學法等專業書籍,上網查詢了有關經驗交流,在充分尊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開展教學活動。
第二,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耐心」:面對一個年僅7歲的一年級的學生,他對知識接受和記憶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點和限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從自身主觀出發「想當然之」。對學生在學習中所遇到的障礙要「耐心」的講解,一遍不行就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同時也應該反省自己的教學方式是否對路,切忌「簡單粗暴」。第三,從事教學工作需要與人「交心」:在教學中不能夠「閉門造車」、「一葉障目,不視泰山」,要多與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豐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與家長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學生的情況,有利於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時將教學進展及時反饋給家長,有利於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同時,我還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師請教,他們的經驗都給了我莫大的幫助。
我通過這次為時一個半月的實踐,從另一個側面檢驗了自己的學習情況,培養了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發現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後的學習中不斷的彌補和提高。可以說,這次實踐讓我是「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