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文化元素

校園文化元素

發布時間: 2021-06-20 17:35:23

❶ 南開大學的校園文化

校名 1904年8月,嚴修、張伯苓東渡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即將嚴氏家館和王益孫家館合並,招收新生,並於1904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學。校舍在嚴宅偏院,規模狹小,當時校名初稱「私立中學堂」,不久先後易名「敬業中學堂」、「私立第一中學堂」。此後得邑紳鄭菊如捐城西南「南開窪」地10畝,幾經周折,起建校舍。這片地位於天津城西南的開窪地帶,向有「南開窪」之稱,簡稱「南開」。「南開」地名由此而來。 經過這一番周折後,學校在此起建校舍。 1907年秋,由嚴宅遷入新校舍,學校因所在地名改稱「南開中學堂」,後改稱「私立南開學校」,這是學校稱「南開」之始。
在南開大學的校門上鐫刻著四個大字「南開大學」,金光閃閃、蒼勁有力、飄逸揮灑。每一個南開人都知道,這是毛澤東主席題寫的校名。這幾個大字已經成為南開的重要標識。 校徽 為紀念南開系列學校百年校慶,2004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啟用了新的校徽。
南開大學標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圖形標志和字體標志兩部分構成。其中,圖形標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實際應用中也稱為「校標」。
南開大學校標的核心圖像為八角形,它既是南開大學校標的原始形態,也是其核心形態。八角星行由兩個正方行疊加、結合而成,八個角皆為直角,分別指向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一是體現「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體現南開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懷博大,廣納新知,銳意進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圓互動,融合東西,體現了南開大學「智圓行方」的入世哲學、「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學和「允公允能」的濟世哲學。
校標中的「南開」二字凝練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簡約明快,表徵了南開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面向世界的東方學府,圖標下部以「1919」 具體說明南開大學的創建時間。
由來
1917年9月22日,天津南運河決口。當日夜裡,洪水涌進天津南開中學。10月,在張彭春親自指揮下,全校遷入河北政法學校。為同其他學校學生區別開來,每名學生胸前都佩戴著一枚紙制的紫白色臨時校徽。紫白是南開校色(紫色意取「紫氣東來」),正是這枚紫白校徽,使學生們念念不忘自己是南開人。以後,每年的9月23日晚上,學校都要在飯廳里舉行一次「水災紀念會」。全體學生坐在飯桌前喝粥紀念,而且胸前都佩戴印有「南開」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當年那個一樣,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民國六年水災紀念」。
變化
後南開大學校徽由盾徽改為圓形校徽,與新校徽不同之處在於底部的字樣為南開大學的所在地天津的拼音「TIANJIN」。原「TIANJIN「標志又改為了"1919",標志著南開大學的建校時間,校徽顏色為南開校色青蓮紫。 校訓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是南開辦學理念的凝結,治校傳統的升華,體現了南開人特殊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品質,正如喻傳鑒先生所說:「『公,能』二字,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學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南開大學的校訓始創於1934年,在南開學校創辦三十周年的校慶紀念會上,校長張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為南開校訓。
「允公允能」這種話語形式,語本《詩經·魯頌·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語首助詞。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備。張伯苓本意是,要使南開學生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與夫服務社會之能力」。「日新月異」,語本《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有新的變化,形容進步迅速。
張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過是本位主義而已,算不得什麼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遠矚,正己教人,發揚集體的愛國思想,消滅自私的本位主義。」「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設現代化國家,要有現代化的科學才能,而南開學校的教育目的,就在於培養有現代化才能的學生,不僅要求具備現代化的理論才能,而且要具有實際工作的能力。」「所謂日新月異,不但每個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為新事物的創始者;不但要能趕上新時代,而且要能走在時代的前列。」
校訓中文標准字體源自1962年4月吳玉如為張伯苓校長夫婦合葬墓碑撰寫的碑文拓片,後加以標准化處理。 校歌 由來
為鞏固團體精神,南開在五四運動前就創制了校歌,編校歌的動議,是1917年5月16日在東京南開同學會歡迎當時赴日本參加遠東運動會的張伯苓老校長和南開運動員茶話會上,由留日南開學生張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張伯苓老校長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回校後,即請音樂教員孫潤生審定一歌,為「於聚會之時,千人合唱,以期神會而鑄就南開真精神」,曲子採用的是西方的聖誕之歌——《on Christmas Tree》。
歌詞
渤海之濱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汲汲駸駸 月異日新 發煌我前途無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純 以鑄以陶 文質彬彬
渤海之濱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開精神 南開鏡箴,又稱四十字鏡箴、容止格言,是流傳於南開體系的大中學校,僅次於「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開體系創建人張伯苓訂立的。南開體系的各所學校在重要通道處都設有大鏡子,提醒過往的師生隨時注意儀容儀表,這些鏡子上都鐫刻有這段鏡箴。鏡箴要求南開學子擁有整潔合適、積極向上的儀容儀表以及平和、寬仁的處世態度,提醒學生注意修身養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開學時節,新生們都會被要求背誦鏡箴,不忘張伯苓老校長的諄諄教誨。
原文
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
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
氣象:勿傲、勿暴、勿怠。
顏色:宜和、宜靜、宜庄。
來歷
張伯苓信奉這樣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為了培養學生的合適的著裝習慣和文明行為,張伯苓特意在天津南開中學東樓中的過道左側(一說校門入口處一側)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鏡子,上面鐫刻著張伯苓請嚴范孫書寫的四十字:「面必凈,發必理,衣必整,紐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庄。」(《南開四十年校慶紀念特刊》)使學生出入校門有所儆戒,後得名「鏡箴」,一直流傳下來。 在南開主樓後廣場上,懸掛著南開精神的象徵——校鍾。兩邊銅鑄支架也呈鍾型,支架上架一橫梁,校鍾懸掛其上。此鍾體積巨大,重達3000多公斤,古香古色,給人一種滄桑感。每年新生入學,必到此鍾處舉行儀式。南開校鍾靜靜地懸在主樓的後廣場,學校每逢新生入學和畢業生離校都會鳴鍾紀念。
當年的校鍾系德國克虜伯工廠製造,原是為慶祝李鴻章壽辰而製作的紀念鍾,銅鍾鍾面鑄有整部《金剛經》,重達一萬三千餘斤。1904年,八國聯軍侵入天津,英軍曾將該鍾取走作日常用鍾,八國聯軍向天津交還政權後,大鍾移至海光寺,後海光寺贈與南開大學作為校鍾。銅鍾置於思源堂西側,以4根弓形樑柱做支架,並懸掛於約2米高的台基之上。翻看南開舊時的照片,當時那口銅鍾頗為壯觀,是當時南開的一景。九一八事變1周年時,南開師生為銘記國恥,每日連敲校鍾9響,次敲1響,再敲8響,用以象徵南開人將銘記九一八國恥,鍾聲轟鳴,聲震方圓數里。
1937年7月28日,日軍進攻天津,而駐扎在海光寺的日軍則將炮口直接對准八里台的南開大學。南開罹難,建築被毀,圖書設備遭到野蠻劫掠,而萬斤大鍾亦不知所終。戰後學校多方查索校鍾,張伯苓校長曾致函中國駐日代表團團長商震將軍在日本幾個掠奪物品集中地搜尋,但都杳無無音,校鍾終難逃被毀的厄運。1997年7月,為銘記南開園被侵華日軍炸毀60周年的慘痛歷史,學校決定重鑄校鍾。新鑄校鍾是由南京金陵古藝術青銅研究所所長、南京靜海寺警世鍾設計者王鍾泉設計,江蘇冶金機械廠鑄造的。大鍾的鍾槌與南京警世鍾的鍾槌共同出自一棵有著80年樹齡的檀木,一南一北兩棵鍾槌堪稱一對孿生姐妹。
新的南開校鍾重達3000公斤,鍾高1.937米,寓意要師生員工牢記1937年日軍炸毀南開。鍾的周邊雕刻著60枚校徽圖案,意寓60周年,鍾的正面是「南開」兩個大字。鍾上文字由著名書法家康殷先生書寫,左面是校歌,中間是校訓。
南開大學校鍾銘文:
河海泱泱,立學啟庠;
英彥蔚起,山高水長;
翔宇負笈,邦國之光;
七七事變,倭寇似狂;
毀我校園,景鍾雲亡;
今茲重鑄,宮生喤喤;
莘莘學子,濟濟堂堂;
允公允能,蹈勵發揚;
日新月異,科教騰驤;
猗歟南開,宏業無疆。

❷ 校園文化內涵應該包括哪些

  • 校園文化內涵包括三部分,即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屬學專校物質文化的有:教學樓屬、實驗樓、圖書館、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綠化的環境等;

    2.屬學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

    3.屬於學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 拓展資料:

    校園文化滲透著社會文化和民族優秀文化。學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求知慾,在校園里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認識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了解、認識中國國情。開展校園文化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學生提高素質、豐富閱歷,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加強和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校園文化能規范學校成員的思想行為,賦予學校以活力機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

❸ 大學校園通過哪些元素體現校園文化

大學校園文化的內涵太豐富了,簡單說,凡是有利於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元素都可體現校園文化。例如,學生培養計劃、課余文體活動、第二課堂活動等等

❹ 校園文化中老師與學生可以用什麼元素來表現

首當其沖的是《中華元素》。
——,我泱泱華夏5000年的文化積淀,精神文明,品德教育,在全球首屈一指。更是建國不到300年的美國佬不可比擬的,不能同日而語的。

❺ 校園文化產品設計

如果是教具、辦公及學校統一的文具,那應該是學校文化建設 中VI系統中的工作了!

❻ 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的校園文化

廣州市番禺執信中學有獨立、優美的校園,教育教學環境優雅安靜,設備設施全國一流,是民辦學校中少有
的超廣東省義務教育規范化學校標準的高端學校之一。校園佔地面積8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9萬多平方米,硬體設施按超省一級學校標准投資建設並配齊。有400米國際標准環形塑膠跑道田徑運動場、室內體育館、50×25米國際標准游泳池、9個籃球場、7個羽毛球場、78間多媒體課室、8間信息技術教室、6間音樂室、30間鋼琴室、4間美術室、7間多媒體階梯教室、大型陶藝製作室等。有全國不可多見的現代科學素養的高端科普基地、學生烹飪實踐基地、3D電影院、射擊俱樂部、健身房、撞球房、有ktv房和水果店的校園俱樂部等。還有永遠不需要打傘的校道、生物園、愛心動物園甚至小型鯊魚。每間教室都配有投影、電腦等教育教學設備。是一間設施完善規模較大的現代化學校。由於環境和條件好,管理水平高,2010年被定為廣州亞運會訓練場館。 優美優越的校園環境,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番禺執信中學秉承了歷史名校廣州執信中學深厚的文化傳統,將「崇德瀹智」的校訓等文化元素作為鍛造學校文化的靈魂,營造出和諧的人文生態環境,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更好地自我發展。學校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精心營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環境,融合了自然、科技、藝術、文化元素,呈現出知識性、藝術性、教育性有機結合和以人為本、處處育人、潤物細無聲的執信文化氣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環境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的熏陶。實現了讓每一個校園文化景點都會說話的理念,把校園構建成一本內涵豐富,讓師生們百看不厭的「網路全書」。

❼ 山東大學的校園文化

為天下儲人才 為國家圖富強
源自1901年山東大學創辦時的《山東大學堂章程》第三章第八節:「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庶幾所志者閎,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獨可與各國學堂媲美,且駸駸乎復古學校之舊矣。」這段話充分體現了山東大學的「天下觀」和「國強觀」,體現了山大人的胸襟和氣魄,體現了山東大學自創辦以來就具有的爭創世界一流水平、擔負民族復興使命的追求。110年來,山東大學正是以此為辦學理念,把學校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設計者:劉樂一等設計時間:1985年2月(1)圖案核心以漢字「山」、「大」為設計基本元素,運用現代變形手法進行變化,具有易於識別的特徵。標志簡潔、明快,便於製作和傳播。校徽圖形線條曲直結合,剛柔相濟、穩中有動,向上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富有現代感和節奏感,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和豐富的想像空間。(2)整個圖案對稱、穩定、平衡,富有大家風范、名校風采。圖案上部「山」字是中國象形文字「山」的變形,富有中國文化特色。「山」字變形具有上升態勢,寓意山東大學不斷發展,努力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底部是「大」字變形,像浩瀚大海,寓意學海無涯。「山」、「海」一體,極易使人聯想到「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表現山東大學師生勤奮求知,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同時又強調「山之魂,海之韻」的大學文化。(3)「山」代表泰山,「海」代表黃海,寓意山大地理位置:東臨黃海,南望泰山。(4)圖案中心部分又像大海中的燈塔,寓意在知識的海洋中,山東大學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引領莘莘學子學海泛舟,為莘莘學子指明人生旅途的方向。也可理解為山東大學「引領文明進步」的歷史使命。(5)「1901」表明山東大學創建時間;「山東大學」四個字采自毛澤東同志給高亨教授的信;外環中「shandonguniversity」是「山東大學」的英文翻譯。(6)山東大學校徽的色彩用山東大學主色調——山大紅。 崇實求新
「崇實」是山東大學一貫的追求和山大人的基本特徵。山東大學是近代中國最早按章程辦學的高等學校,在創辦時就注重實際、務求實效。1901年的《山東大學堂章程》第一章第一節明確提出:「實事求是,力戒虛浮」;第一章第七節明確提出:「大學堂首貴崇實」。「求新」出自《禮記·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求新就是要與時俱進,發展社會文明,引領時代潮流,從而體現大學的本質特徵。
「崇實求新」作為校風,集中體現了山大人「朴實、扎實、務實」等品格和不斷追求創新的風貌。 學無止境 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參考清方東樹《昭昧詹言·通論五古》:「學無止境,道無終極。」此處的「學」,不僅僅是指知識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氣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孫丑》:「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大義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氣,體現了孟子所指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校訓「學無止境,氣有浩然」,是以永不滿足的執著精神激勵廣大師生在學術和人生的歷程中勇於登攀,不斷追求文化知識、技術能力、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的完美境界。
成仿吾詞(集體修改),鄭律成曲
東臨黃海,南望泰山,
這里是我們追求真理的樂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薪火傳,學子要與前賢比肩。
為天下儲人才,放眼五洲;
為國家圖富強,求索萬年。
志向遠大,氣養浩然;
學無止境,不畏登攀。
奮斗啊,奮斗啊,為了中華民族崛起;
奮斗啊,奮斗啊,為了人類美好明天。
我們是崇實與求新的朝氣勃發的青年!
「山大紅」色值為:C26、M100、Y100、K28,色彩元素取自孔廟紅磚色調,穩重、敦厚、大氣,體現了山東大學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中國傳統文化研究與傳承最有代表性大學」的文化特色。

❽ 鄭州74中的校園文化內涵詮釋

從古至今,樓台、亭閣、書房命名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一個學校的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核心和靈魂。我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以「理解教育」為背景,以「中的精神」為核心,體現「理解、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努力營造富有學院氣息的寧靜清雅的理解型校園文化。
我們嘗試將「中的精神」化解為九個關鍵四字詞,即「中的精神」內涵闡釋系列化,即:「閎約深美、中正平和、忍耐精進、慎獨自修、忠恕寬容、平淡天真、虛懷若谷、至誠盡性、上善若水」九個篇章。其中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為「中的精神」的三個主要行動原則,這九個篇章分別以校園九座建築物的樓名來進行命名。
群雕作品:《對話》
此群雕作品的題目設計叫做《對話》,由純青銅製作,群雕由四個人物和兩個空著的蒲團組成。這四位人物分別是:師尊孔子、弟子顏回、弟子子路、弟子曾參,分別代表了立德、立功和立言,兩個空著的蒲團意即虛位以待、中和化育,通過心靈對話、增進理解,和而不同。《對話》是我校「理解教育」辦學思想的精神象徵,也是「中的精神」總的統領和體現。
1、辦公樓:閎美樓(閎約深美)
閎約深美源於清張惠言的《詞選序》中「唐之詞人,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1918年蔡元培先生書「閎約深美」贈上海美專,對「閎約深美」詮釋曰:「『閎』就是知識要廣闊;『約』就是在博採的基礎上加以慎重的選擇,吸收對自己有用的東西,人生有限、知識無窮,不能把攤子鋪得太大,以便學有專長;『深』就是鑽研精神,要入虎穴,得虎子,百折不回;『美』就是最後達到完美之境」。
此四字,一是要求為學者要有寬闊的心胸和眼界,要博學多識,有廣博的知識,堅定的目標,崇高的藝術理想,百折不回的求學精神,向著知識高峰永無止境地跋涉攀登,永不停育的歷史責任,以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為己任,志存高遠,心系眾生,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2、科技樓:中和樓(中正平和)
「中正平和」系中庸之道的主要內涵。儒家認為能「致中和」,則天地萬物均能各得其所,達到和諧境界。《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中正平和,《荀子·王制》:公平者職之衡也,中和者所之繩也。道教語,中正平和指的是正氣。《太平經,含三氣興帝王法》:「元氣有三名,太陽、太陰、中和。」北周瘦信道士步虛詞之曰:「中和煉九氣,申子謝三元。」「中正平和」,此後引申為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種原則。儒家認為人們的道德修養能達到致中的境界,那麼天地萬物均能各得其所,達到和諧的境界了。現代漢語詞典釋:中正是指公正、公平的意思,平和泛指性情和言行溫和,氣氛平靜,紛爭停息的意思。

3、實驗樓:精進樓(忍耐精進)
關於忍耐。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另一半還是耐心。學會忍耐了,心胸才會寬廣,心胸寬廣了,才能裝下知識和財富。有人說,人的心胸是冤枉撐大的,不無道理。就我們常人而言,忍耐是很難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我們堅決地和自己的慾望做斗爭,更需要一種異乎常人的遠見卓識與堅定意志。特別是在確定了一件事情,並堅持到一定程度將要突破之前,會出現一種難以忍受的難過,人一般在這個時候出現分化,忍耐到位的人,巨大的幸福感會不速而來,突然出現在你面前的是一種從未意料到的歡喜,歡喜在拐角的地方!沒有忍耐到位,就將前功盡棄,一事無成。馮侖說,偉大是熬出來的,很形象很准確。
關於精進。我們之中的絕大多數人不能忍受超過半小時以上的孤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原因。精進是分階梯的,階梯是人內在精神生長的基本過程,也是基本規律,就像王國維所說的人生三階,第一階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階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依消得人憔悴;第三階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精進之道,在於修煉自身的氣息與氣場以及狀態,不斷的精進,將不斷提高自身內心世界豐富程度,在我看來,精進的途徑無非是,內省與感悟,內省是擴胸運動,使人有智慧,而感悟是益智運動,感悟後的東西才能算是自己的東西,與我們74中師生的核心習慣:「在錯誤中反思自己」也相輔相成相呼應。
4、北教樓:修德樓(慎獨自修)
中的精神主要行動原則之一:慎獨自修,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在自我修養的過程中,堅持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約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這一原則。其文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人們必須嚴格地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尤其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更應該謹慎地進行自我反省、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5、南教樓:忠容樓(忠恕寬容)
中的精神主要行動原則二:忠恕寬容,這一原則要求人們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忠恕寬容、體仁而行、並行而不相悖。這一原則分別見一《中庸》十三章、三十章。「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雲:伐柯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6、北餐廳:真味樓(平淡天真)
中國文化的審美,「平淡天真」是一個核心元素,也就是說,「平淡天真」是中國文化傳統思想的核心之一,意味著真、善、美的品學之境,也隱含了審美的文化理想,溫柔而天真,敦厚而平淡。其實是「中的精神」的意境最美詮釋。
在生活上,洪應明在《菜根譚》中所說:麥飯豆羹淡滋味,放箸處齒頰猶香。意思是:用粗糙的麥子大豆作為飯食羹湯,滋味清淡卻悠遠,放下筷子時嘴邊處猶有餘香。認真吃飯,真誠面對每一粒飯、每一口菜,然後在它的營養下努力,平淡天真是為真正的生活之中道精神。
7、南二樓報告廳:虛谷樓(虛懷若谷)
《老子》:「古時候善於行道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不能認識他,所以只能勉強地形容他說: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踩著水過河;他警覺戒備啊,好像防備著鄰國的進攻;他恭敬鄭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過加工的原料;他曠遠豁達啊,好像深幽的山谷。
所謂「大盈若缺,大智若愚。」最大的聲音反而聽不見,最白的東西反而有污點。整天穿金戴銀的人恐怕不一定真有錢;柔弱的人不一定膽小;糊塗的人不一定真傻。聖人的胸懷空虛得好像天地間的風箱,又好似山間的低谷,無邊無際。所以他對自己從沒有過自滿。因為低谷不容易充滿,而高嶺也不容易失去。只有匯小溪、納百川才能成為江海湖泊。這才是《道德經》中「虛懷若谷」的真締!
虛懷若谷,典自《道德經》「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釋,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8、男寢:至誠樓(至誠盡性)
中的精神主要行動原則三:至誠盡性。至誠盡性的原則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則。「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只有堅持至誠原則,才能充分發揮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發揮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夠發揮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良天性;能夠充分發揮萬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參與天地化育萬物。便達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達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並列為三了。這就堅持至誠盡性原則所達到的理想境界,達到了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間的真正位置。
9、女寢:上善樓(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意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這里喻指與世無爭的聖人。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就和聖人差不多。這句話可以理解為: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老子的《道德經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❾ 學校文化主要包括什麼內容

以下是整理的回答:
首先,要知道學校文化,就要先了解校園文化。
校園專文化它包括校屬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
而學校文化包含於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其中個體,綜上我們可以知道校園文化大部分在於文化之呈現,是校園對文化的不同表達方式,其中包括物質硬體和人文的精神文明
但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精神追溯、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由此形成了學校文化。但這其中還包含了學校專屬的特色文化歷史溯源,大到地區,小到個人。
由此可以從地區到個人追溯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到環境建設,最終達到個人成長(師生)
希望能幫到。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