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拍攝技巧
Ⅰ 校園短劇拍攝方法
首先你要確定你們核心人員 每個人負責什麼 比如誰負責導演 誰負責拍攝 誰負責場記 誰負責燈光誰負責道具場地等等 然後租個機器(當然要負責拍攝那個哥們會用才行)然後根據劇本所寫分析拍攝的分鏡開始拍攝 (說白了導演就是大腦 攝影師就是眼睛 導演把自己根據劇本想像出來的畫面告訴攝影 攝影再根據情況拍攝出來)你可以不根據劇本的發展來拍 你可以跳著拍 比如這個場地要用好幾次 那你就把那好幾次的鏡頭都拍完 或者這個演員要出現好幾次 那你就先把這個演員的鏡頭都拍完 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金錢 當然這就必須讓場記把拍的鏡頭都記清楚 省得後期剪輯的時候亂 導演的腦子里必須有宏觀的拍攝感念 要知道拍了什麼 沒拍什麼 可以拍什麼 什麼不需要拍
拍完了以後你就要做後期 首先把拍攝的帶子轉成文件(如果是硬碟的就不用了) 如果預算多點的話我建議你直接找個專門做影視後期的幫你剪輯出來 關於軟體的話 你要是自己剪就用premier 如果你拿給別人剪你就不用擔心軟體問題 他們就直接給你辦了 他剪的時候你就在旁邊看著 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 讓他根據你的想法去剪輯(就像導演和攝影師的關系一樣) 剪輯完了就看你是想要DVD盤還是視頻文件 然後讓給你剪輯的那個哥們生成你想要的文件就OK了
Ⅱ 關於校園主題的攝影技巧的問題
有的東西不是用眼去看的。請用心去發現。有的大家都忽視過去的東西,版平凡無奇的東西也許權都是好的攝影題材。好的照片重在內在,如何體現出片片蘊涵的寓意,是用一部普通的卡片機能做到的最好攝影。想法大家都有,突出
Ⅲ 你有哪些拍攝校園小清新照片的方法和技巧
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採取仰拍的角度,否則很難拍出模特和天空結合的效果。
Ⅳ 在校園攝影採用什麼主題好
一、校園攝影攝影的主題選擇其實也是有很多,看你想拍一個什麼樣的,可以以人為主體劃回分,比如老師答啊,學生啊,或表現師生的,也可以以活動為主體劃分,比如上課學習,運動會,表演節目等等,但其實二者很多情況都是想通的,所以這就需要你去取捨。
二、確定主題之後就要進行前期的准備啊,以及之後的拍攝,那麼拍攝的時候最好進行抓拍,抓拍是最寫實和具有感染力的,最容易與讀者產生共鳴的。
三、還要與學生老師進行溝通,讓他們做出你想要表達的感情的題材,活潑的校園文化或者嚴肅校園紀實的。
服裝搭配是可以讓你一把回到學生時期的最快方式,拍攝「校園風」的服裝最好簡單點,春天了看起來也要更清爽,「校服班服」當然是最經典,襯衫,短裙都可以!
在道具上也不能馬虎,如果想要校園風更加深入主題,那必須得藉助道具來營造氛圍。黃色小背包、復古圓框眼睛,白色耳機…【妹紙們切忌:嚴重提醒淡妝淡妝淡妝,不然誰上學期間是頂個大濃妝就出門的?】
教室沒有人,也可以狂放一點。兩個人的話,可以來點小互動,比如前桌後桌遞個小紙條,借塊小橡皮。據我所知,很多故事就是從頻繁借橡皮開始,如今都記得前桌對我深情的回眸
Ⅳ 大學校園攝影
有幾個角度
一
建築
學校的特殊的氣氛
二
景色
怡人的
三
人
學生的青春活力
一些抓拍
四
紀念物
學校的歷史
五
細節
近距離的
花草
題材很多的
看你眼睛的發現
撲捉給你感覺的畫面
可以去各大攝影論壇搜索
如
蜂鳥
色影無忌
下面是我的拙作
是哈工程建築方面的
http://bbs.fengniao.com/forum/818711.html
http://bbs.fengniao.com/forum/forum_166.html這是蜂鳥的高校版塊
http://sywei111.blogcn.com/index.shtml這個博客里的校園照片
值得參考
Ⅵ 攝影學校:靜物拍攝技巧和方法如何拍攝靜物
廣告攝影中經常會遇到拍攝靜物的產品,靜物包含了很多很多東西,比如一些飾品、家居等等,拍攝這些產品會被廣泛的應用到平面廣告中。相對於人像攝影來說,靜物攝影就相對簡單了,因為對於靜物我們可以嘗試不同角度乃至反復拍攝,但是人像攝影很難把握住人物最精彩的那一瞬間。不過即使簡單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攝影學校就講解幾點靜物拍攝需要注意的地方。 靜物拍攝與人像攝影或者風光攝影最大的不同就是場景的變換,靜物拍攝時我們可以將光線、場景、主體等等控制在手中,而人像和風光不行。這樣就很利於我們做出創意的拍攝方式,從而最大限度的挖掘靜物展現出的美感。第一步: 找到自己最想拍的物品,練習的時候最好先找自己最想拍的物品拍攝,因為拍攝靜物很枯燥首先要把興趣調動起來。最好不要找一些光面的物品,因為光線不好控制,等手法成熟後在嘗試拍攝吧。如果你已經掌握了其中的竅門,那麼就可以嘗試把多種物品結合起來拍攝。第二步: 控制光線,光線的掌握是攝影師的必修課。如果能夠把光線運用自如,那麼好的作品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這時我們可以運用一些燈具輔助拍攝,要把干擾拍攝的光源全部清除。如果條件不夠,你可以用台燈試試也有不錯的效果哦。然後就多嘗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法拍攝了,當然利用自然光也許也會是一種好的方式。第三步: 靜物攝影對焦比較重要,所以用較慢的快門來讓曝光充足,這時可以用三腳架來輔助拍攝,從而避免手抖對對焦產生影響。拍攝時背景對主體的影響比較大,所以最好選用簡單明了的背景,這樣可以突出光線和色彩。第四步: 構圖,構圖的重要性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無論是何種攝影都離不開構圖,對於靜物攝影來說攝影構圖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可以用到曾經學過的各種構圖法則來構圖,比如可以選擇三分法則等等。第五步: 反復拍攝,如果你能一次就拍出滿意的作品那也太不實際了,很厲害的攝影師也不會就拍一次就能夠滿足,所以反復拍攝練習也非常重要,即使枯燥無味也一定要堅持,只有堅持才能掌握其中的要訣。
Ⅶ 校園攝影當中最新的攝影技術有哪些
1.校園攝影技巧之場景篇。既然是校園攝影,首要場景必然是校園:必不可少的教室,期待發生偶遇的樓梯走廊,能夠遠遠望一眼的操場,有很多秘密的天台,充滿青春期回憶的籃球場,都是可以拍攝的場景。
2. 校園攝影技巧之讓模特融入拍攝氛圍。拍攝校園題材的人像作品,要穿符合校園的服裝,可以讓模特穿的很校園風,還要充分利用校園生活的情景,引導模特置身其中,才能更加凸顯環境人像的特質。黑板擦、粉筆等這些充滿校園情懷的元素,能夠充分調動起讀者的共鳴。
Ⅷ 用數碼相機如何拍出白天而晴朗漂亮的一個校園風景從參數啊,技巧上,教教我吧!
我總結出9種常見的數碼相機場景模式及其拍攝技巧,供大家參考。
1、人像模式
用途:此模式主要用來拍攝人物相片,如證件照。數碼相機會把光圈調到最大,做出淺景深的效果。而有些相機還會使用能夠表現更強膚色效果的色調、對比度或柔化效果進行拍攝,以突出人像主體。
技巧:在這種拍攝環境下,大家只需注意取景和構圖等問題。如果在室內拍攝並使用閃光燈,應打開數碼相機的防紅眼功能。另外相機與目標之間應保持一段距離,最好在遠處再用變焦(Zoom)放大功能拉近目標拍攝。
2、風景模式
用途:拍攝風景名勝時,數碼相機會把光圈調到最小以增加景深,另外對焦也變成無限遠,使相片獲得最清晰的效果。
技巧:注意的地方不多,大家只需注意環境光線,例如不要讓陽光直射鏡頭。而在日落等環境下可能要自己手動調節白平衡。
3、全景模式
用途:拍攝超寬幅度的畫面(如山脈、大海)時,數碼相機會在每張相片後留出多餘位置,幫助攝影者連續拍攝多張風景相片,再組成一張超寬的風景照。
技巧:拍攝時需用一些較明顯的地方(如建築物)作為銜接標記,使拍攝下一張相片時更容易結合。建議大家使用三腳架拍攝,以保證畫面穩定和對位準確。
4、夜景模式
用途:夜景模式一般有兩種,前者使用1/10秒左右的快門進行拍攝,從而有可能導致曝光不足。而後者則使用數秒長的快門曝光時間,以保證相片充分曝光,相片畫面也會比較亮。上述兩種都使用較小的光圈進行拍攝,同時閃光燈也會關閉。
技巧:首先,拍攝夜景時應使用三腳架;另外,最好採用Timer延時模式觸發快門,因如果用手按可能會移動到相機。
5、夜景人像模式
用途:在夜景中拍攝人物(如逛燈會),數碼相機通常會使用數秒至1/10秒左右的快門拍攝遠處的風景,並使用閃光燈照亮前景的人物主體,閃光燈通常會在快閃關閉前被觸發。
技巧:大家最好使用三腳架,另外注意一下目標和閃光燈之間的距離,避免前景目標過亮的問題出現。
6、燈光模式
用途:此模式與夜景模式相似,快門會在數秒後關閉以獲得足夠曝光(就像膠卷相機的B門一樣)。
技巧:拍攝技巧和夜間模式相同。
7、逆光模式
用途:在一些背光的環境下使用,即主體的背後有較強的光線。相機會採用重點測光以增強曝光的准確性、並增加EV值以避免主體過暗,有些相機還會使用閃光燈進行補光。
技巧:應先把焦點放在主體上並半按快門不放,再移動相機向其他地方構圖。同時拍攝者要注意光源,如果遇到太強的光線,應換個位置拍攝。
8、動態模式
用途:用來拍攝高速移動的物體,數碼相機會把快門速度調到較快(1/500秒),或提高ISO感光值。
技巧:拍攝時如果光源不足,可能無法鎖定高速移動的圖像,所以最好在陽光下使用此模式。
9、微距模式
用途:用來拍攝細微的目標如花卉、昆蟲等等,數碼相機會使用「微距」焦距,並關閉閃光燈。
技巧:在微距拍攝模式下,要注意目標和數碼相機之間的距離最少應為相機說明書中標明的微距拍攝距離(如4cm),否則會出現無法對焦的問題。而且大家還應注意光源,不能使目標太暗,最好使用三腳架拍攝。
Ⅸ 校園攝影技巧
好照片的評價標准
偶爾看到這篇文章,覺得有意思,轉載過來與大家分享。
好照片的評價標准
最近有幾位同學發郵件我問評價一幅好照片的標準是什麼,其實這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尼康公司有一句非常好的廣告詞叫「影像從心」,我想「從心」這一內心感受正是好照片的終極標准,如果把「從心」這種意會的感受生硬地用文字表述出來,效果可能不太好。
事實也的確如此,攝影藝術創作中的「直覺」理論告訴我們,攝影家在按下快門的時候往往是因為內心的觸動而不是理性的思維,攝影評論家對一幅照片進行的誇誇其談的褒揚或貶低,裡面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攝影評論家本人的主觀臆斷,評論者和拍攝者畢竟是不能心心相印。因此,今天的評價標准只能被謹慎地限定在技術、技巧、技藝的層面,以防打了自己的嘴巴。
評價標准之一:清晰度
清晰度是一幅好照片的基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了清晰度,什麼技術、技巧、主題之類的都無從談起。數字照相機像素的不斷提升,就是出於提高清晰度的需要。但是,對於清晰度的高要求,應該排除這樣兩種情況:其一,出於製造特殊的視覺效果而採用了模糊拍攝技巧,其二,由於拍攝環境的特殊性,照片是模糊的,但是所表現的內容卻是異常重要的。
評價標准之二:特殊的技術技法
技術技法是攝影藝術創作的「質」,藉助這些技法,攝影藝術可以呈現出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門類所無法實現的魅力。這些技術技法包括閃光燈的造型、動靜結合、質感表現、特殊構圖、光影表現等。這些技術技法可以將現實生活中的平常事物進行藝術化的轉型,給予欣賞者獨特的視覺感受。
評價標准之三:視覺延伸
人類眼睛的諸多缺陷都可以通過攝影得到彌補,比如,照相機可以凝固人肉眼看不到的瞬間變化;可以對微小物體進行超強放大,讓人看清楚物體的內部結構;可以將人的眼球延伸到太空,讓人不用登天就目睹地球的全貌(其實是半貌)等等。這種視覺延伸可以拓展人類的視覺世界,滿足他們不斷膨脹的視覺慾望。
評價標准之四:好的內容
某些情況下,即使拍攝者沒有運用特殊的技術技巧,只要通過作品表現出了具有特殊意義和價值的內容,也可以被視作優秀的攝影作品。這在新聞攝影史上有豐富的案例。另外,一些內容不算重大,但能夠引發幽默、同情等情感的照片,也算是好照片。
寫今天的這份簡單的評價標准,希望大家不要用以上幾個標准去生搬硬套,一定要記住:只要能夠引發你內心感受的照片就是好照片!
附:
1.善意的批評,對攝影人會有很大的幫助。
2.評論片子的時候不要提到人對別人的尊敬也是對自己的尊敬。
3.片子的好壞是品評一名攝影師技術的最低標准,素質是衡量一個人的價值,一個好的攝影師是從內心到技術達到合一的最高境界。
4.單純的技術只是技術.德才兼備才是。。。。。。。
5.如果看到不足之處,直接指出來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惡語傷人。
6.你對別人的作品不睬不理高高在上,又想別人對你的作品關注——這是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