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送法進校園心得體會

送法進校園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 2021-06-21 00:30:14

『壹』 《法制教育心得體會》 作文

本周星期一上午,同學們在市政府的安排下,聆聽了市政府和各個學校校長的「送法進校園」法制宣傳講座。時間雖只有短短的兩個小時,但我的感想卻頗多。
在我們身邊,一些同學老是犯錯誤,法律紀律觀念淡薄,屢教不改。認為:只要自己不去殺人放火就行了,犯點小錯誤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呢?俗話說得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小時偷油,大時偷牛。」這就告訴了我們: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良好的法律紀律意識,隨意做損壞公物,打人,罵人,甚至偷竊等壞事,不僅僅是給你個人的形象抹黑,而且會漸漸腐蝕你的心靈。漸漸地,就會使你經常情不自禁地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如果你不能夠痛改前非,繼續發展下去,那些惡習就會在你心理根深蒂固,而且會越變越嚴重。到時,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終等待你的,就只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監獄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便是證明。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才乾的時期,可塑性很強。但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強,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一步步走上不軌之路。這樣的事例在我們身邊是經常發生的:某市一個成績本來很優秀的學生,受了一幫壞朋友的引誘,經不住誘-惑,在街上玩了一個通宵:泡酒吧、喝酒、抽煙……,從此就漸漸地沉淪下去,不能自拔。後來竟發展到結伙搶劫!最後被公安機關抓獲,受到了應有的制裁。這不是又給我們敲了一記警鍾嗎?我們正處在花樣的年華,詩樣的年齡,誰願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過本該非常美好的日子呢?
雖然我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但也時常受到侵害。現在盡管有老師、家長的保護,但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呵護著我們,況且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護也就成了我們中學生防止自身受到傷害的必要措施了。中學生大多時間都在學校,所以往往我們受到傷害都是因為同學之間的沖突造成的。為了避免同學之間產生矛盾,應該嚴於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導致別人對你的不滿,輕則吵架,重則就會出現結伙斗毆,事故也會隨之而發生。到時,不僅會給自己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會使你受到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的折磨,後悔也來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學們都尊重別人,互相謙讓,真誠待人,這樣一定會樹立起一個文明的集體,你也會因尊重別人而受到別人的尊重,怎麼還會受到他人傷害呢?我認為同學們,女生應該追求「淑女」形象,男生應該學做「紳士」。何為「淑女」?又何為「紳士」?「淑女」應是一個說話語言得體,不說臟話,不與同學嬉戲打鬧的形象;而「紳士」則應體現出:舉止文明,做事說話沉穩,動作不粗魯,尊重他人等。這樣,同學之間不僅會建立起真摯的友誼,我們的校園也會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文明景象。哪裡還會出現打架斗毆,漫罵別人等不文明的事呢
這次法制教育講座給同學們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課,使同學們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規校紀的重要性。同學們,為了我們能夠健康成長,為了我們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嚴於律己,改掉不良習慣,做一個合格的當代中學生吧!

『貳』 法制進校園觀後感400字

在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一些法律知識以及正確使用網路的方法,這不僅使我增長了知識,還是我獲得了許多感觸和體會,這些感觸一直回盪在我的腦海中。
我覺得法律是公平、公正的體現,是勞動人民利益的保障,是提醒我們不要去點燃犯罪之火的警鍾。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這時我們就應該採取法律手段去維護我們的合法權利。今天中午我們聽到了幾例案件,正是因為他們沒有採取法律的手段去解決,感性多於理性,一時沖動觸犯了法律,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當然,在這次演講中,我也了解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各個年齡階段應當受到了相應處罰,以及需要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

構建和諧校園,需要建立好的學風,好的校風。需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倡導一種蓬勃向上的團隊作風,一種腳踏實地的學習精神。作為高中生的我們,不僅要學法懂法,更要善於運用法律。我們在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制觀念的同時,也要注重道德、勇氣和社交能力的培養,做一個真正的四有青年,為實現我國的素質教育作出貢獻。

許多案例表明,校園犯罪事件的發生有一定條件,越是思想薄弱,學習紀律差的學校,發生的事件越多。如果我們讓陽光普照校園,那麼參與犯罪者就不敢現。陽光是什麼?陽光就是學校的正氣,全校同學的正氣,我們學習法律的意識。

法治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得以建立的手段和途徑,和諧校園建立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依據國家的法律規定,制定並有效實行管理規則,實現學生管理法治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基本途徑。

對於網路的使用,我們一定要分清網路與現實的區別,不要沉溺於網路,理性要多於感性,不能成為網路的束縛著,要成為網路的主導者,讓網路服務於我們,讓我們感受網路帶給我們的方便。
最後讓我們行走在法律的道路上,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學生!讓我們盪漾在法律的小院里,感受它帶來的方便。學會警惕,讓我們做一個知道法律兩面性以及網路這把雙刃劍,經得起誘惑的學生。讓法律陪伴我們度過無怨無悔的一生。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叄』 做法治相關的小事的感受

寫作思路及要點:先給出一定的實際相關的案例,最後做出一定的總結。

對於普法的實效,陳振煒有了親身體會,「我看到了普法工作對家鄉的改變,尊法守法的人越來越多,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人也越來越多」。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普法工作既要求法律工作者對法律知識有準確深入地理解,也要求他們具備把法律專業知識轉化為群眾語言的能力。

「我曾經以為法治離我很遠,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經過這次調研,我看到了家鄉的法治舉措,也體會到了即使是再宏大的概念也會在平凡的生活里落腳。在不大的街道辦事處、在老式的小區里,都能看到法律工作者的身影,也能感受到普法帶來的改變。」2018級本科生周冬青說。

少年強則中國強——在看完學生們的調研報告後,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林嘉教授發出這樣的感慨。

「同學們從微觀視角,深入了解和調研我國各地法治現狀,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的溝通能力、研究能力與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同時,走進『社會大課堂』的同學們從群眾口吻中剖析法治精神,用腳步丈量大地,親身感悟了法治建設的力量與希望,更有利於法律人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自己的法治初心。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必定會是中國法治建設的棟梁。」



(3)送法進校園心得體會擴展閱讀:

「在點滴小事中感受法治建設力量」

西部某貧困縣的一位村支書介紹說,這幾年日子富裕起來了,村裡的路修好了,但超載駕駛毀壞馬路、晾曬穀物占路等做法,讓原本修好的路變壞、原本就不寬的路變窄。現在實行了路長制,加強了管理和教育,村民的法治意識提高了,車都能開到門口了。

「你問我啥是法治,我說不清楚,我覺得現在能把車開到自家門口來,這就是法治!」村支書說。

一位機長師傅說,以前人們被辭退的時候,從來不敢跟單位主張什麼,大多把委屈咽到肚子里。但是現在,會有人站出來跟單位「叫板」,有的還會去告單位,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敢跟單位主張自己的權利,這就是法治。」機長師傅說。

有的同學發現,以前人們之間發生糾紛,有的忍氣吞聲,有的仗著家裡的勢力自己解決。現在再發生糾紛,大多數願意找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來解決。調解、普法工作正在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獨具中國特色的鄉村糾紛預防和解決機制正在形成。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