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中學
簡介:北京市大興區禮賢民族中學位於有著近2300年歷史的京南古鎮--禮版賢鎮,前身禮賢中學,創權建於1956年,八十年代末更名為禮賢一中,之後在2005年與禮賢二中合並成禮賢中學,同年12月與宣武區回民中學聯合辦學,成為回民中學禮賢分校,並正式更名為「大興區禮賢民族中學」,現今已有52年的辦學歷史。是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校。
注冊資本:2455萬人民幣
B. 青島一類高中排名
1、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簡稱「青島一中」,創建於1924年,前身是私立膠澳中學。學校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首批省重點公立中學,青島市局具有直升錄取資格的四校之一。
山東省青島第一中學管理嚴格,學風嚴謹,師資力量雄厚,在家長中口碑甚好,高考一本上線率在青島市名列前茅,彰顯實力。尤其是學藝術,想走藝考路線的學生,在山東青島第一中學很有優勢。
每年高考,青島一中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央音樂學院等重點院校的學生人數較多。建校近百年來,青島一中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和知名校友。
2、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山東省重點學校,學校在教學成績、師資力量、學校硬體等方面在山東省都位居前列。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除主要面向市南、市北、李滄、嶗山,下同普招之外,每年的自主招生中,青島市最優秀的初中畢業生也有很多都選擇了青島二中。
山東省青島第二中學,在青島市乃至山東省都是赫赫有名,歷年文理科高分考生、清北復交等名校錄取率居全省最高水平,獲得國內外各學科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數量、自主招生人數、國外頂尖名校考取人數在山東省高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3、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名重齊魯學界」,是全國百所百年名校之一。1900年建校,原校名「禮賢書院」,山東省規范化學校、省屬重點中學、省級規范化學校,青島外語特色教學學校。
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是青島近代史上第一所中學,開創了島城新式教育先河,培養了大批精英人才,各界知名校友薈萃,有兩院資深院士、共和國「兩彈一星」元勛王大珩。
中國科學院院士曲欽岳、解思深、朱兆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秉聰、高從堦、戚穎敏、謝立信,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趙玉琪等學術領軍人物,還有國學大師王獻唐等,在社會上享有「學在九中,院士搖籃」的美譽。
4、山東省青島第十九中學
山東省青島第十九中學始建於1956年,是山東省教育廳重點聯系學校、山東省級規范化學校、青島市重點高中。
5、山東省青島第五十八中學
青島第五十八中學,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規范化學校,是一所久負盛名的寄宿制高中,因為是全寄宿制,所以學校氛圍很好,學生成績比較靠前。
近幾年,學校每年高考升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重點院校的人數不斷上升,2019年達到97%。
山東省青島第五十八中學一直走在山東省高中教育的前沿,為兄弟學校分享了很多成功經驗。山東省青島第五十八中學高新區校區已動工建設,預計2021年開始招生,屆時可以讓更多的青島高中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學校名師薈萃,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教師近50,175人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齊魯名師及山東省、市級勞動模範等。
C. 香港黃大仙區有哪些中學
聖本德中學,彩虹村天主教英文中學,聖言中學,德望中學,聖若瑟中學,佛教志蓮中學,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救世軍卜威廉中學,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保良局何蔭棠中學,聖母書院,聖文德書院,基協中學。大約有這么多吧
D. 香港粉嶺禮賢會中學是Band幾阿
好像band two也!自己上網看看吧!啊哈哈
E. 跪求青島九中歷史
青島市第九中學
簡介
青島市第九中學是一所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省屬重點中學、市級規范化學校。始建於1900年,原名禮賢書院,是由當時居住在青島的德國傳教士魏禮賢創辦的。
魏禮賢先生與梁啟超、徐志摩等文化名人交往甚深,曾任德國駐中國大使館大使。他一生致力於傳教佈道和文化教育事業,在青島居住時創辦來青島最早的現代式學校——禮賢中學(即青島九中),教授物理學、生物學、神學等等。
學校建校百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兩院資深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王大珩等五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先後畢業於我校,涌現出了以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原航空航天部部長林宗棠、北京軍區副司令兼北京軍區空軍司令李永金、國家田徑管理中心總教練闞福林、青島市副市長楊軍、著名書法家高小岩、著名詩人紀宇、著名電影演員崔嵬為代表的一大批黨政各級領導、理論家、軍事家、運動專家和藝術家。我國最年輕的國際象棋大師卜祥志正在我校就讀。
學校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辦學理念,堅持規范與和諧結合的管理原則,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全面與特長相結合的育人原則;以名校百年傳統、深厚文化積淀,敬業求精精神,刻苦學習氛圍,和諧向上集體享譽社會;特別是近幾年在職業道德建設,青島教師培訓,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效果落實等方面成績卓著而名揚島城。在連續保持「青島市精神文明標兵單位」榮譽的同時,2002年學校又被評為「青島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和「全市十佳職業道德先進單位」;「市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全部為優秀等級,使青島九中這塊教育名牌更具活力,更加璀璨。
多年來,學校一直把向高等院校輸送大量的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每年95%以上的畢業生升入各級各類高校學習,大學本科錄取率一直躋身於全市前茅。九中突出的教學質量吸引了全國不少名牌院校如清華、北大、中科大、北外、南大、上海交大等院校來學校招收保送生或推薦生。學校在1999、2000、2001三年向上述院校輸送保送生近50人。2002年學校保送生又占保送生總數的20%。
在整體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基礎上,青島九中在參加各個學科競賽中也獲得可喜成績。近三年在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奧賽中學校共有30餘人獲一等獎,20餘人獲二等獎。除學科競賽外,別有多人獲全國級音樂、美術比賽一、二等獎。
學校在外語教學上有著優良傳統,常年聘請英、日籍外教上課。2002年,成為北京師范大學在山東省內唯一的外語教學實驗基地。自1992年起,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等一批外語院校陸續把該校作為招收保送生或提前招生的基地,其中北外還把他們在山東的考點定在九中。2002年高三畢業生中有5人被北外提前錄取,4人被北二外提前錄取,在全市名列前茅。學校還與日本關西語言學院開設日語班,由日籍教師授課,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加學日語。日語班學生畢業後可由學校推薦去日本留學,目前已先後有近80名畢業生去日留學。在日完成日語強化訓練的100%考入日本的大學
F. 青島九中校史
青島市第九中學是一所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省屬重點中學、市級規范化學校。始建於1900年,原名禮賢書院,是由當時居住在青島的德國傳教士魏禮賢創辦的。
魏禮賢先生與梁啟超、徐志摩等文化名人交往甚深,曾任德國駐中國大使館大使。他一生致力於傳教佈道和文化教育事業,在青島居住時創辦來青島最早的現代式學校——禮賢中學(即青島九中),教授物理學、生物學、神學等等。
學校建校百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兩院資深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王大珩等五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先後畢業於我校,涌現出了以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逄先知、原航空航天部部長林宗棠、北京軍區副司令兼北京軍區空軍司令李永金、國家田徑管理中心總教練闞福林、青島市副市長楊軍、著名書法家高小岩、著名詩人紀宇、著名電影演員崔嵬為代表的一大批黨政各級領導、理論家、軍事家、運動專家和藝術家。我國最年輕的國際象棋大師卜祥志正在我校就讀。
學校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為本」的現代辦學理念,堅持規范與和諧結合的管理原則,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全面與特長相結合的育人原則;以名校百年傳統、深厚文化積淀,敬業求精精神,刻苦學習氛圍,和諧向上集體享譽社會;特別是近幾年在職業道德建設,青島教師培訓,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效果落實等方面成績卓著而名揚島城。在連續保持「青島市精神文明標兵單位」榮譽的同時,2002年學校又被評為「青島市師德建設先進單位」和「全市十佳職業道德先進單位」;「市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全部為優秀等級,使青島九中這塊教育名牌更具活力,更加璀璨。
多年來,學校一直把向高等院校輸送大量的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每年95%以上的畢業生升入各級各類高校學習,大學本科錄取率一直躋身於全市前茅。九中突出的教學質量吸引了全國不少名牌院校如清華、北大、中科大、北外、南大、上海交大等院校來學校招收保送生或推薦生。學校在1999、2000、2001三年向上述院校輸送保送生近50人。2002年學校保送生又占保送生總數的20%。
在整體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基礎上,青島九中在參加各個學科競賽中也獲得可喜成績。近三年在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奧賽中學校共有30餘人獲一等獎,20餘人獲二等獎。除學科競賽外,別有多人獲全國級音樂、美術比賽一、二等獎。
學校在外語教學上有著優良傳統,常年聘請英、日籍外教上課。2002年,成為北京師范大學在山東省內唯一的外語教學實驗基地。自1992年起,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等一批外語院校陸續把該校作為招收保送生或提前招生的基地,其中北外還把他們在山東的考點定在九中。2002年高三畢業生中有5人被北外提前錄取,4人被北二外提前錄取,在全市名列前茅。學校還與日本關西語言學院開設日語班,由日籍教師授課,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加學日語。日語班學生畢業後可由學校推薦去日本留學,目前已先後有近80名畢業生去日留學。在日完成日語強化訓練的100%考入日本的大學
G. 禮賢中學
長椅x條,九年級畢業生共有y人
y=4x+22
y+3=5x
解得x=25,y=122
九年級畢業生共有122人,長椅25條
H. 著名建築大師劉銓法的兒子是叫劉漢耀嗎他可有後人
青島禮賢中學與同濟校友劉氏家族(劉銓法、劉漢耀、劉慶川)
(2013-12-21 19:20:26)
轉載▼
標簽:
青島禮賢中學
劉銓法
劉漢耀
劉慶川
分類: 同濟大學史
今天下午,離開辦公室趕到浦東嶗山路的時候,大概是5點左右。因為等人,就開通了微博,就發現了劉銓法嫡孫劉慶川的私信,當真是欣喜萬分。終於和又一著名校友的後人聯繫上了。電話打過去,劉慶川也非常高興。原來他是從記者那裡得知我們去青島的事情的。電話中,他還告訴我,劉銓法之子劉漢耀,也就是他的父親是同濟昆明時期的畢業生,可惜在1995年已經逝世。這是多麼重要的線索。趕緊上網查詢,就發現了下文,作者徐學清,特轉載於此。希望相關研究者和收藏者能夠與我聯系。
相關鏈接:http://blog.ban.cn/archive/134743/
坐落在上海路7號的山東省青島第九中學,是山東省重點中學。提起九中,青島人有口皆碑。誰家的孩子如果能考上九中,可以說是一大榮耀。當家長的在單位和街頭碰上熟人,說自己的孩子考上九中了,人們定會對他刮目相看。青島九中的前身是禮賢中學,禮賢中學最初叫禮賢書院,可以說是青島市最早籌建的一所學校。這所書院是由德國和瑞士同善會的傳教士花之安所創建,之後又由德國的傳教士尉禮賢主持開辦,故冠名禮賢書院。
禮賢書院始建於1900年,最初選址在膠州路和易州路路口處,因當時嫌校舍太小又過於簡陋,後來就遷到了小鮑島山(即現在的上海路7號)做為新建校舍。新校舍院落寬敞,可以容納200多學生,比原址有了很大改觀。
尉禮賢是德國人,他早年來中國傳教,精通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字,是德國殖民者最先侵華的派遣者之一。尉禮賢還創辦了一個「尊孔文社」,他時常以孔子比擬耶穌,大力宣揚孔孟之道,他還經常親赴曲阜拜謁孔廟和孔子墓,邀請在青島的清朝遺老遺少主持「尊孔文化」,廣泛結交當時中國社會上的上流人士。1914年,尉禮賢又在「尊孔文祀」內建起藏書樓,這座藏書樓自然就成了青島的第一座圖書館,後改為魯迅禮堂,現已被拆除。尉禮賢不僅尊孔,宣傳孔孟之道,極力推崇尊孔文化,他還與嶗山的僧人道士交往甚密,為此嶗山下清宮的道士還曾經敬送他一幅「化雨東陲」的綉匾。
在這里我想著重提一下,青島著名建築設計師劉銓法,他與青島九中的淵源。他1904年考入青島禮賢書院,1915年他又以優異成績考入同濟大學,從同濟大學畢業後,1923年聘請他擔任了禮賢書院的校長,在這個職務上一干就是30年,而且從不拿一分錢奉祿,實在難能可貴。他的生活來源主要靠建築設計養家糊口。1914年,日本軍國主義不顧世界人民的反對,對中國的國土垂涎已久,強行派兵侵佔了青島,青島相繼淪陷於德、日、美侵略者的魔爪之中。由於當時德國人在青島創辦的德華大學等學校已經停辦,又因禮賢書院是由瑞士參加的同善教會所主辦,才得以繼續開辦,並於1934年改名為禮賢中學。1923年,劉銓法擔任禮賢書院校長一職時,尉禮賢已回到德國,當時在青的很多德國人想讓禮賢書院改成一個醫葯學的專科學校,劉銓法堅決反對,他力排眾議,堅持將禮賢書院做為建築工程專業的學校直到青島解放。劉銓法在青島留下了不少設計精妙的建築作品,像魚山路上的萬字會(市圖書館前身),現中山路上的中國銀行等都是在他主持下參與設計的。1953年,劉銓法從校長的位置上退下來。同時,在20年代他為中國建築業的改革做出過巨大貢獻,他改革了木製梁作為建築支撐體的老辦法,特別是過去宮廷建築上的飛檐,都必須用木料完成。在青島,他率先將鋼筋、水泥和沙子作為結合體用於萬字會建築中,開創了這一專利技術的先河,為國家和後代節省了大量木材,可謂功德無量!
1942年,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英美兩國在青島開辦的學校,通通被日本帝國主義收繳,私立的學校中,只有禮賢中學是一所唯一沒有被收繳的學校。經過八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的勝利,日本和德國都成為戰敗國。禮賢中學因有瑞士人投資主辦,始終沒有被收繳,得以繼續保留,直到青島解放。解放後,青島市教育局對青島的中學統一進行編制,禮賢中學就被定名為青島九中至今。
劉銓法在禮賢中學任職期間,我國著名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蔡元培先生曾多次來青視察,毛澤東稱他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1929年6月,蔡元培為了籌建山東大學,多次來青督辦建校事宜。1932年,山東大學在青島建立(即現在魚山路上的海洋大學)。1958年,山東大學遷址濟南。蔡元培來青期間,曾多次到禮賢中學視察教務工作,曾與劉銓法在禮賢中學的花壇前合過影,因歷史原因,這張珍貴的照片在文革中被毀。
禮賢中學創辦至今100年間,培養出一大批建築方面的專家,這些人已成為青島市建築、規劃方面的專家和頂樑柱,有的去了海外,多有建樹。同時,也培育出許多文化名人,活躍在當代文壇,還有的走上重要領導崗位。近幾年,上海的同濟大學又與青島九中聯姻,增設德語專業,又成為一大特色。非常有趣的是,劉銓法一家四代人都是從禮賢中學畢業並走上工作崗位的。劉銓法之子劉漢耀,1933年考入禮賢中學,後考入同濟大學,直到1939年因上海淪陷,同濟大學遷至昆明。1943年,劉漢耀學成歸來,成為山東省工務局的工程科長,負責全省的鐵路、公路建設。解放前夕,任青島市第一任自來水廠廠長。解放後,歷任青島市建築總工程師,青島的月子口水庫和人民會堂的設計,均由他主持完成,系山東省政協委員。劉漢耀長子劉慶川是1955年考入青島九中並於1961年畢業,其女也是考入九中,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的。如今,青島九中已擁有2000多學生,其規模與創辦之初已不能同日而語。滄海巨變,青島九中正在彰顯著外語特色的教育之路上煥發出新的青春。
網路資料:
劉漢耀(1917—1995),山東省文登縣宋庄鎮台上村人,高級工程師。
劉漢耀1942年畢業於國立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留校任教。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濟南津浦區鐵路局工程師。1947年任濟南市公務局長時,按計劃節支完成了濟歷路、濟洛路、濟長路工程。1948年返青島任第44兵工廠工程師兼營繕科長。後遷至台灣省台北市郊松山鎮。1949年返回青島,帶領水廠工人開展護廠斗爭,保證了城市供水。解放後首任青島自來水廠廠長。1954年援助煙台市新建自來水廠的設計和施工建設。1955年承擔修建月子口水庫的任務,這是我國水利建設史上劃時代的工程,是北京密雲水庫的實驗工程,施工設計方案准確、合理,得到了蘇聯專家的稱贊。1959年底調回城建局設計室(現建築設計院前身),主持了青島市人民會堂工程的設計任務和施工指導。1961年負責設計煙台市華僑新村首批工程。1978年創造了混凝土輸水管帶水帶壓(不停水)修復漏水的施工方法。1980年將此法推廣全國。1981年在青島市水源應急工程指揮部工作,評為高級工程師。1987年12月離休。離休前任青島市基本建設委員會工程師兼青島市重點工程指揮部總工程師。社會兼職為山東省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建築熱工技術規程審定委員特邀委員。曾獲從事建築科科技工作50年榮譽證書和從事科協工作25年以上榮譽證書,為發展我國的工程技術事業和青島市的自來水事業做出突出貢獻。1994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1995年病逝於德平路58號。
I. 香港粉領禮賢會中學是Ben幾的
"Band 2"
北區中學Banding:
http://www.pupil.com.hk/pls/school_forum_listing?p_district=12
J. 求香港北區所有band2的中學
很多的
Band 2頭: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 (上年會考6科專14分佔47.2%)
Band 2中:
鳳溪廖萬屬石堂中學 (推算今年會考6科14分佔30%以上)
粉嶺禮賢會中學 (推算今年會考6科14分佔30%以上)
Band 2尾:
香海正覺蓮社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推算今年會考6科14分佔25%)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心誠中學 (推算今年會考6科14分佔24%)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推算今年會考6科14分佔24%)
粉嶺救恩書院 (推算今年會考6科14分佔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