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軟文化

校園軟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6-21 19:41:48

1. 如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是傳承和發展文化的重要場所,尤其是學校的師生,更是校園文化的活載體。因此,學校將不僅僅要求每一門課程而是整個學校生活的每一項活動,都應滲透、彌漫著文化氣息,都應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特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活動中,加強農村小學校園文化建設,使學校課改工作能在一種濃厚的文化氛圍里進行,這將無疑是推動課程改革科學有序健康向前發展的內在動力。
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課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並且向外延伸的一種群體性的文化。它對學生的知情意行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對我們完成育人的任務發揮著積極作用。因此,創設一個良好、和諧、規范的校園文化氛圍,應該成為課程改革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它將直接影響到課程改革是否能向縱深發展的關鍵。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到來,做為農村小學的我校在重建學校新文化上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創建生命化的校園環境氛圍
1、校園文化環境的重建
具有生命力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人的發展的重要影響是不可低估的。歷史上孟母三遷的典故,正說明了在一種文化環境熏陶下對人才成長的作用。長期處在某一校園文化環境中的師生,在這獨特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下,會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如學校環境的美化、凈化、綠化,不僅反映了師生良好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學校的校風,很難設想一個環境骯臟,秩序混亂的地方,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在重建學校文化的今天,做為一個管理者,要善於創設一種寬松與高潔、明麗與清新的校園環境文化,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這就需要講求環境建設的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規范性,精心創設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場所,烘托一種濃厚的育人氛圍。為此,我校在校門口左右兩邊建造兩個花壇,配合極具個性化的學校大門,給人第一印象是良好,感覺到學校的文化氣息濃厚,校園優美。學校兩個宣傳欄書寫了課改的語絲,向社會、家長宣傳課改。教學樓從左到右設置有祖國版圖、世界地圖、學校規范圖,意在讓學生天天看到三幅圖,使學生放眼世界,胸懷祖國,心中裝有自己的學校,再依次是教風、班風、學風及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小學生守則等規章制度。教室的黑板上方正中是國旗,國旗兩旁寫著熱愛祖國,勤奮好學八個大字,寓示著中華兒女應胸懷祖國,長大為祖國作貢獻。教師辦公室《教師職責》、《班主任職責》等一一上牆,旁邊配有梅蘭竹菊四幅圖畫,不僅明確規定了教師的職責,並要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應具有梅蘭竹菊的品格,把校規、校訓放在最顯著的地方,黑板報內容定期更換,裝貼名人畫像及名言,建設校園文化長廊等,使師生無時無刻都接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真正努力實現讓學校的每塊牆壁都會說話。同時,學校上下操場栽種芒果樹,開辟了一條綠化帶,創設了兩個園型的花壇,栽種塔柏樹,真正做到了陽春蔥籠滴翠,盛夏鮮花似錦、涼秋紅楓似火,寒冬松柏長青。置身其中,給人以秀麗清雅、生機勃勃、意起盎然、四季皆春之感。優美、恬靜、整潔的校園,不僅給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而且給人以藝術的感染和美的享受,發揮了育人的作用。
2、師生精神文化的營造
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在學校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的氛圍,無疑會對師生心靈熏陶,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為此,作為學校管理者,要善於運用學校的種種設施,活用教學資源,以增多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大自然機會,讓學生暢游知識的海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知識就是力量。這些前瞻性名言、古訓,均為我們揭示出讀書文化的重要性。為此,我校開展的作文、數學美術、音樂、書法、舞蹈、乒乓球、象棋等興趣小組活動,開放圖書館的圖書資料,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並定期舉行一些讀書比賽,學生創作手抄報,開展美術、書法、作文課外活動等。把學生的作品定期展示在學校開辟的二個欄目:《才藝大比拼》,《放飛想像》,《遨遊蒼穹》,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同時,利用每周一升旗儀式進行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行為規范教育、安全衛生教育、品德思想教育以及革命傳統教育等,起到良好的效果。學生講文明、懂禮貌;助人為樂、團結協作;勤奮好學、不斷進取。一股正氣尉然成風,學校面貌煥然一新。在教師中成立學科教研組,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開辟問題中心,充分利用一切閑暇時間,進行研討。通過這些群眾性組織的構建,既能做到把師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健康活動上來,又可以增強學校的凝聚力,加強校園文化設施建設。再者,開展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內容豐富形式活潑的少先隊活動是主要育人載體,這種育人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興趣點擴散和滲透在寓教於樂的過程之中,促使學生將知識轉化能力,較易為學生接受。鑒於此,學校與集新的果林場進行定期掛鉤,充分利用這個實踐基地,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了解果樹栽培種植的技術,懂得管理果樹,同時也受到勞動思想教育,不僅豐富了校園課餘生活,而且對於穩定同學情緒,陶治情操,培養健康心理,開闊眼界等起到了積極作用,對於形成祥和寬松的校園氛圍,對於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創設和諧的校園心理氛圍
和諧的心理氛圍是指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心理融通。師生間的心理融通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校要求每位教師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被理解、被關注、被接納、被支持的寬松環境,讓每一個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老師的愛,用愛心澆灌花朵。近幾年來,我校利用業務學習時間,學習師德師規,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以名人為表率,開展敬業愛崗,無私奉獻、依法執教等系列活動,並開展了如何處理偶發事件,如何實施減負的大討論,創造性地總結出本校的工作方法。特別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的教師應有了正確的育人觀,學會了欣賞學生,懂得尊重學生,能夠善待學困生,甚至要偏愛學困生。對於學困生,我們的教師是採用傾斜政策的辦法,即:增加一點感情投資,優先一點學習指導,多給一點鍛煉機會,放寬一點表揚獎勵。使他們感到教師的關注和期望,增強了學習的信心,鼓起了上進的勇氣,減少他們的心理負擔與壓力,讓他們同樣享受到做為人的尊嚴與待遇,這也正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三、形成規范的校園生活氛圍
規范的生活氛圍指學生生活的規范化,包括文明得體的行為舉止,合理的作息制度、良好的生活秩序。規范的生活氛圍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和法律修養;有助於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提高學習效率;有助於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指導,制約行為的正確思想的形成;有益於學生的身體健康。規范的生活氛圍來源於嚴格而科學的管理。我們制定了《集新小學生一日常規》、《集新小學日常行為規范》、《優秀中隊評比細則》、《班主任考核細則》、《五有五無評比細則》、《文明班級評比細則》等規章。有了制度,必須嚴格執行,否則,規章就只是一紙空文,對學生缺乏規范作用。我們利用少先隊值日員檢查落實。每周一公布,還開展規范教室、文明班級評比活動。對於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我們每學期規定開學初的第一個月為日常行為規范強化月。通過看、練、比的方法,使他們在短時間內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
21世紀的學校是開放的學校,它將不再是閉關自守的,而是存在於社會大文化背景下,它與社會上的各種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充分利用各種德育陣地,加強與社區的交流與互動,採用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努力營造一種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氛圍。例如請老協、關工委來學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開座談會、講座、心理輔導課,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共建活動。讓學生深入社區、農村、工廠,進行實習、考察,調查研究。做好家校聯系,辦好家長學校,及時向家長宣傳課程改革的重要性。能與家長緊密聯系,接受群眾的監督,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好下一代的良策。許多家長能夠為了改善學校辦學環境,支持學校課改工作出力。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校園文化的建設,既包括軟體的、精神方面的內容,同時也含有硬體的、環境建設的因素。在深化課程改革的活動中,我們要力求突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校園是一塊凈土,在這里只有書聲,只有快樂。為此,我們要營造一種充滿生命氣息的文化,使學校成為師生舒展心靈、放飛想像的處所。使教師在充滿人情味校園文化中,懷著快樂的心情為學校工作,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學生能夠拓寬發展空間,胸懷遠大理想,讓師生用智慧啟迪智慧,用人格塑造人格,用自己的生命之光與被點燃的火種交相輝映,從而使校園成為師生不斷學習、交流和提高的場所。使師生時時處處都感受到知識殿堂的神聖,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作用。

2. 校園文化生活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之前我幫我女朋友收集了這一類的資料。不知道對你有沒有用。這是引用南審的院長的一席話。
校園文化 建設

校園文化是指大學的校園人在大學教育理念導向下,在特定的大學教育活動中所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校園文化。建設好大學校園文化應從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等幾方面入手。
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入,大學教育的興起,新型的適應大學的大學校園文化急需建設。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加強和改進大學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是提升高校辦學水平和層次、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辦法。那麼,究竟什麼是大學校園文化?我們又該如何建設大學校園文化呢?
一、大學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是伴隨著學校的出現而產生的。換言之,校園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實在,無論人們是否意識到它的存在,在學校出現時,它便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形態產生並且存在於「文化世界」中了。從理論上講,校園文化產生的基本條件決定了不同類型的學校可以用不同的校園文化。一般說來,校園文化的產生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群體、共同的文化意識和物質載體。
現大學教育的各項職能而開展的各種活動以及這些活動所創造的所有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集合。
二、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大學校園文化不僅能豐富大學生的業余文化生活,而且具有導向、激勵、陶冶和凝聚的德育功能,有利於大學生正確的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
(一)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作為一種學校所擁有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文化產品、道德准則等精神形態的文化氛圍,是學校的靈魂,是校園文化的核心要素。加強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三風」建設
所謂「三風」就是指校風、學風和教風。首先,要加強校風建設。校風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良好的校風是校園精神文化的最好體現。校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我們要注意校風養成的特點,從一點一滴培養起,持之以恆,反復強化。首先正確認識校風對學校和校園文化發展的作用,通過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高尚的世界觀、人生觀的確立,用精神力量來為實現學校育人目標服務,更好地體現出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徵;其次,要加強學風建設。學風建設的根本目的在於為樹立良好學習風氣進行有計劃和有系統的實踐活動並有針對性地通過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外在行為方式達到端正學習動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學習動力教育。最後,要加強教風建設。加強教風建設時我們應注意首先建立民主性教學關系。在課堂上教師應尊重學生,重視集體作用,關注個體特點,用民主方式討論和解決問題,教師不應該以權威自居,不應濫施懲罰而應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其次,必須強調樹立教師的職業道德。這是「教風」建設的重要內容。
2.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加強社團文化建設首先要明確社團的重要地位。大學院校應從素質教育的高度認識學生社團存在的積極意義,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保障社團運作和發展的專項經費,社團發展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確保社團在學校黨委領導和團委指導下,健康成長發展。其次要引導社團發展方向。應引導社團堅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之路,要強調社團活動的思想性、突出時代性、注重層次性、倡導主體開明、內涵深刻、格調高雅的活動。
3.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校園文化正常進行的基本要求和關鍵所在。校園文化建設旨在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求學與做人的環境,而在求學與做人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最大,是學生的主要模仿對象。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文明修養、治學態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觀、價值觀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是終身的影響。
(二)加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作為生源情況復雜的大學院校,制度文化更顯得尤其重要。在制度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一要建立健全制度,在建立健全制度的過程中要堅持科學性、可操作性和相對的穩定性,同時強化激勵機制。二是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制度出台前,可根據師生的實際思想情況進行有目的的、有意識的輿論引導制度出台後,則要大力宣傳建立制度的目的和意義等,組織師生學習制度規定的具體內容,甚至還要詳細解釋。通過輿論宣傳,擴大教育效果,有意識地進行正面引導,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並最終成為制度的執行者和傳播者。三是要認真組織實施,規章制度一經建立,就要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應力求做到「從嚴」、「求細」和「與人為善」。
(三)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物質文化是一種顯性的校園文化,它往往會發揮規范與制約的育人作用。在校園物質環境的營造中大學院校應注意在「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原則指導下,做到校園建築的使用和審美的有機結合,力求教學與生活設施相對完善,兼顧校園環境中軟、硬體工程的共同發展,以實現學校的各種建築和設施布局合理,融實用性、藝術性和教育性於一體,使人從中獲得方便,受到感染和熏陶,得到啟迪,為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發揮奠定基礎。大學院校在繼承和發揚各高校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經驗的同時,需注意在校園的設計和布局中應將象徵學院特有的價值觀、審美情趣、行為導向的文化內涵融入其中,在色調、造型和組合的交融中,讓人油然感悟到一種理念、一種特質和一種精神。

3. 什麼是校園文化有什麼類型我們又要怎樣學習,繼承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由引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校園文化對於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校風,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校沒有了千萬個朝氣蓬勃的學生,無論多麼英明的領導團體多麼扎實的硬體設施多麼雄厚的師資隊伍都不可能使得一個學校的校園擁有強大的生命力。而特定到校園文化特別是大學校園文化,同樣的思路,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其本質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在這種由大學生自己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學生參與的報刊、講座、社團及其他科學文化體育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會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徵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大學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校園文化活動是自發的,也是自覺的,是受社會生活影響也受自我心靈主宰的,是無處不在的,是充滿現代意識的,也是反映大學生復雜心態的;是心靈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滿創造力的;是受著時代文化潮流影響的,也是苦樂兼備的。人生與社會、理想與追求、情與愛,都會在校園文化中表現出來。擾人心懷,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誘人墮落。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當代校園文化建設進入了網路環境,應運而生的各種網路社團,校園文化宣傳站從軟體上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內涵。
http://www.xdxx.com.cn/show.aspx?id=2980校園文化的類型 計國勇總校長說:文化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是一個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十五中學校文化是在自己的歷史發展中,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所有十五中人,包括教職員工和學生創造並共同遵循的辦學思想、價值觀念、學校作風與傳統、行為習慣和規章制度以及體現出來的行為方式,是十五中光榮歷史的繼承、完善和創新。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我們具體從三個層面入手,第一層面是學校的精神特徵和校園文明建設,包括管理理念、價值理念、心理氣氛、精神面貌等;第二層面是學校行為規范及運作系統建設,包括學校的校紀校規、崗位責任制、學校在各項活動中的文化交往方式、禮儀和行為准則等;第三層面是學校現象外部感官系統建設,包括校園建築、圖書館、校園的美化和綠化等。通過課堂文化、班級文化、社團文化和庭院文化等四個具體的文化實踐達成我校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對於計校長的報告輕松愉悅,淺入深出,讓學員們在淺顯的實例中、在具體的操作層面領悟到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近幾年來,我校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教育教學質量日益提高,這完全得益於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台的科研引領。會後,參加培訓的學員們還向計校長提出了有關教育管理方面的問題,如德育工作如何創新;校園周邊的安全問題等等,計校長饒有興致地真誠地作了科學地回答,令所有學員受益匪淺,打開了學員們的眼界,開拓了學員們教育教學的思路,提升了自身的理論素養。

4. 校園文化有哪些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它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它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較深的影響。

5. 什麼是校園文化

校園抄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襲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操,你相信這是小學生說的么?

網路上一人一說法,你自己挑一個吧...

(復制全部字元到地址框)

http://www..com/s?ie=gb2312&bs=%C1%AB%BB%A8+%CF%D6%B4%FA%CA%AB&sr=&z=&wd=%D0%A3%D4%B0%CE%C4%BB%AF%D6%B8&ct=0&cl=3&f=8

6. 校園文化

1.別讓堅強的生命,成為足下陰魂。 草坪
2.以濫用水為恥,以節約水為榮。 水資源
3.道路的拐彎處,人生的轉折點。
4.放飛你的青春,奔灑你的熱情。
5.珍惜每一滴水,讓地球媽媽不在哭泣。
6.綠色的生命需要我們的共同呵護。
7.健康的體魄,來自運動。
8.微笑是我們的語言,文明是我們的信念。
9.好少年=文明+價值+愛心+力量
10.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事情,但她卻是最珍貴的事情。
11.禮貌和文明是我們共處的金鑰匙。
12.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校園因文明而將更加進步。
13.文明是快樂的源泉。
14.讓我們的心靈像花一樣美麗。
15.關心學校,我們的職責;愛護學校,我們的義務;熱愛學校,我們的心聲。
16.學校是學習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17.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集體,愛護公物,保護環境!
18.讓我們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19.文明是彼此溝通的橋梁。
20.手邊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
21.天空是溫暖的搖籃,不要再向天空吐煙,讓地球心酸;草地是美麗的地毯,不要再亂扔雜物,讓地球難堪!
22.綠色、文明是希望,讓我們一起來播種希望吧!
23.讓我們的素質及文明展現在一言一行中!
24.文明是成功之花的蕊,是理想之舟的帆。
25.星空為我們貢獻燦爛,天空為我們貢獻蔚藍,森林為我們貢獻綠色,鮮花為我們貢獻絢麗,大自然為我們貢獻了自己,而我們該為大自然貢獻點什麼呢?
26.向老師說聲好,不困難;困難的是,要堅持向老師真心地說聲好。
27.讓文明的氣息洋溢在學校的每個角落。
28.花兒用美麗裝扮世界,我們用行動美化校園!
29.給我一片潔凈的天空,我才能翱翔;給我一片蔚藍的海洋,我才能遨遊;給我一個美麗、文明、寧靜的校園,我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起航!
30.順手撿起是的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塊污漬,凈化的是自己的靈魂。
31.「播種文明、收獲溫馨」、
32.「美是文明、美是智慧、美是奉獻」、
33.「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4.「.禮貌是人類文明共處的金鑰匙」、
35.「今天,你微笑了嗎?你問候了嗎?你禮讓了嗎?你幫助別人了嗎?」
只有在校園里學習文化才是快樂的源泉

7. 什麼是學校軟實力

一個機構的實力有「硬實力」和「軟實力」兩種,所謂學校的軟實力就是指該學校的文化底蘊,社會影響力以及價值觀念等等,是一種潛在的實力。重視德育地位、整合德育資源、發展德育內涵、創造德育智慧,把學校建設成道德殿堂,才能培實育強學校綜合軟實力之人文根本。
1、打造成系統的學科德育整體;
2、打造有智慧的通才教師群體;
書香的氣息,好學習;
哲思的氣韻,勤反思,邊實踐、邊反思、邊提高。

8. 校園文化內涵應該包括哪些

  • 校園文化內涵包括三部分,即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屬學專校物質文化的有:教學樓屬、實驗樓、圖書館、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以及優美綠化的環境等;

    2.屬學校制度文化的有:校訓、校紀、校規、班規、學生守則、入隊入團條件、勞動制度、清潔衛生制度,以及考試規則、休息制度等;

    3.屬於學校精神文化的有:校風、教風、學風、班風,師生員工的價值觀念、精神狀態、群體心理、人際關系,以及英雄雕塑、升旗儀式、文娛體育科技活動等。


  • 拓展資料:

    校園文化滲透著社會文化和民族優秀文化。學生有旺盛的精力和強烈的求知慾,在校園里有意識地開展一些健康的文化活動,可以使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人生,認識改革開放帶來的新氣象,了解和學習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和勤勞勇敢善良的美德,了解、認識中國國情。開展校園文化是使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有利於學生提高素質、豐富閱歷,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加強和建設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校園文化能規范學校成員的思想行為,賦予學校以活力機制,進而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的發展。

9. 什麼是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是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分。校園文化一般取自該學校的精神文化的含義。
校園文化的特性為互動性、滲透性和傳承性。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其本質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在這種由大學生自己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學生參與的報刊、講座、社團及其他科學文化體育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會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徵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大學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
校園文化活動是自發的,也是自覺的,是受社會生活影響也受自我心靈主宰的,是無處不在的,是充滿現代意識的,也是反映大學生復雜心態的;是心靈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滿創造力的;是受著時代文化潮流影響的,也是苦樂兼備的。人生與社會、理想與追求、情與愛,都會在校園文化中表現出來。擾人心懷,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誘人墮落。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當代校園文化建設進入了網路環境,應運而生的各種網路社團,校園文化宣傳站從軟體上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內涵。

10. 結合文化軟實力概念討論如何提高校園文化品位

高校作為傳承文明、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場所,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擔當著重要角色。校園文化作為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和創新思路的載體,是現代大學建設的重要內涵,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立足於「文化軟實力」的視野下來審視高校校園文化。高校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不能沒有相應的校園文化,對高校而言,提升文化軟實力的根本在於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是時代的迫切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升國際影響力,既要有強大的硬實力,也要有雄厚的軟實力。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使用「文化軟實力」的概念,並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戰略舉措。隨著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國際影響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們見證了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強大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說,高校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動力與源泉。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是提高高校綜合實力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高校承載著知識生產、發展科技、服務社會的神聖使命,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高校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打造和提升文化軟實力是當前高校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文化軟實力反映出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發展水平及其社會影響力,可以產生巨大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是提升其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制勝之道與必然選擇。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提倡大學精神,繁榮校園文化生活,提高校園文化品位,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和重點。通過構建和諧校園,形成科學與民主、互助與友愛、創新與活力相統一的文化氛圍,以此推動學校發展,構建並服務整個和諧社會。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必須保證校園文化的科學性和時代性,注重校園文化的豐富性和漸進性,遵循教育教學發展規律並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同步。

(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校園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大學與時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息息相關,校園文化建設擔負著引領和主導社會文化發展方向的重要責任。要高舉先進文化旗幟,唱響主旋律,用先進文化統領校園文化建設。堅持以主流文化為主導,用優秀、和諧、充滿活力的校園文化凝聚人心、構建和諧校園,同時重視和發揮非主流文化的積極作用。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校園文化中的主導力量。

(二)彰顯大學精神,突出精神文化建設,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精神是大學的一面旗幟,是—所大學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大學精神是大學理念與大學文化的統一體,大學精神力的基本范疇包括自由精神、獨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批判精神等。③P210內蘊豐厚、彰顯特色的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需有大師的觀照與引領,大師是校園文化的傳承、創造者和引領者;同時培育大學精神,需要堅持與本校傳統、與地方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因校制宜,充分挖掘校園現有潛力,彰顯大學精神,形成有特色的校園文化。

(三)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和圖書館的教育功能,建設高品位的校園文化

哲學社會科學和圖書館作為人文教育的肥沃土壤,是提高人文素養和培養人文性格的重要場所。圖書館建設應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提倡精品意識和大氣意識,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容及功能。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的教師要有深厚廣博的知識體系與創新意識、端正的教學態度和高度的責任心。不斷將最新、最精的學術研究成果及時、准確、正確地轉化為教學內容,同時加強各學科知識的交叉滲透。有意識地培養和發展學生自身的能力素養、問題意識以及批判思維習慣,突出創造性,用民族精神強化育人意識,努力增強活動的學術性和社會實踐性。

(四)以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優化校園文化環境

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增加學校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發揚人文精神,營造人文氛圍,形成校園亮麗的風景線。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思想教育活動,學風建設活動,學術交流活動、文化創新實踐活動、辯論會、主題班會等一系列以學風建設為主線的校園文化活動,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自覺地把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社會、服務祖國統一起來;通過文化藝術節、外語節、電腦節的舉辦,對報刊、沙龍、以及演講、書法和攝影等社團協會等校內藝術團體的扶持建設,陶冶大學生的思想情操,擴大他們的視野,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新世紀合格人才,從而為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注重激勵機制的導向作用,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力

管理學中把員工的「心理報酬」定義為員工個人對企業及其工作本身在心理上的一種感受。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激勵機制的導向作用,關注教師與學生的心理報酬,發揮其潛能和主觀能動性。通過先進模範的榜樣作用,搞好師生道德建設,鼓舞士氣,凝聚人心。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讓他們廣泛地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增強校園文化的凝聚力。

(六)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運行體制,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層次和水平

大學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溝通與交融以及人才的培養與交流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科學有效的校園文化制度、先進的校園文化設施不僅可以使校園文化組織有力,有利於學術自由和發展、也可以營造有益於人才成長的軟環境,從而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高校黨委和行政以及各級組織要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引進和吸收先進的制度理念,以人為本,同時注重加強與國內外高校間的深度交流合作,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隊伍。在制度創設過程中,要注重向全方位、深層次、多角度方向發展,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層次和水平。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高校文化軟實力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也是事關國家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根本大業。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高校所擔當的重要角色和承載的重要使命,增強高校的精神感召力與文化凝聚力,使校園文化建設真正融入到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

熱點內容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