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中學
A. 我記得中學有學過一個(一個人小時候很聰明 結果他爸帶他到處炫耀
傷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余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楊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
譯文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種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見過書寫工具,忽然哭著要這些東西。父親對此感到驚異,從鄰近人家借來給他,他當即寫了四句詩,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作為內容,傳送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寫詩,他能立刻完成,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對他感到驚奇,漸漸地請他的父親去作客,有人用錢財和禮物求仲永寫詩。他的父親認為那樣有利可圖,每天牽著方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說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叫他寫詩,已經不能與從前聽說的相稱了。再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又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說:「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樣了。」
B. 2014年永臨中學宿舍怎樣
女生宿舍還可以,有單獨的洗漱間。六人一個宿舍。男生就比較慘。建議還是住校外。。
C. 昭通市第一中學洪永生在干什麼
昭通市第一中學。在干什麼?他在干什麼?我也不清楚,你打個電話問一下他本人就知道。
D. 蕭山有沒有寄宿初中啊
語文是人類詩意的棲居地,四年級下冊的語文教材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效結合,變教材為學本,重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養的提升,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從兒童經驗出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學習,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學會認識並建構自己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發學生產生問題,學生通過對教科書的學習,從內心觸摸到語文,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得到方法,找到學習的規律,學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依託教材,循序漸進,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以本冊教材的第五單元內容為例,從如何教學的角度做以下簡要分析:
【單元解讀】
本組教學內容,專題是「熱愛生命」,安排了四篇與生命有關的課文,兩篇精讀課文《觸摸春天》、《生命生命》和兩篇略讀課文《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氣》,旨在引發一種詩意的感悟——生命是美好的。花叢中感受春天的盲姑娘,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氣息,觸摸春天的脈搏,捕捉春天的影蹤。我們也會隨作者觸摸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諦:誰都有把握春天的權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春天。一家人將逝去的人的眼睛捐獻給盲人,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傳承的不僅是美好,還有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用生命去感悟生命的過程,恰恰是我們在生活太平凡的抱怨中所缺失的東西,單元又將我們引入更深一層次的思考——如何對待生命,但課文並沒有給我們正面的回答,而是從飛蛾求生、磚縫中長出的瓜苗、傾聽心跳等幾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義: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激發我們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一定要珍惜生命,決不讓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而《花的勇氣》在愛花——尋花——盼花——看花的過程中,被小小的花兒傲風斗雨的精神所感染,閃現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氣!這是對人生又一深度的思考,人生中有陽光有風雨,有挫折有坦途,面對風雨、坎坷,我們應用勇氣綻放生命的花朵。就在無直白的語言,無教條式的教誨的一層深入一層的引領中,用生命的語言訴說——珍惜生命、熱愛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當然,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會有學生在詩意的語言中獨特的體驗,這是本組教材編寫的精良之處。
從知識點上看,認識22個生字,17個生字要求會寫,並且能正確讀出一些詞語。從能力上,學習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詞句的意思,發現並總結體會含義的方法,培養理解語言的能力,並引導學生不斷積累語言,增強語感,進一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建議】
一、整體把握單元教材
專題性是人教版教材的顯著特點,本冊教材同樣鮮明體現了這一特點,教材設計了8個專題。依次是:走遍千山萬水、以誠待人、大自然的啟示、戰爭與和平、熱愛生命、田園生活、執著的追求、故事長廊。本組教材以熱愛生命專題,從對自然萬物生命勃發的感悟,到對人的生命的尊重、救助,及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對學生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比前幾冊相關專題內容更深入,具有豐富的思考價值。對單元的整體性我們這幾方面進行把握:
1、重視單元內容與能力訓練的整體性:
看似獨立的課文有緊密的聯系:盲姑娘用手感悟生命的律動——幾代人把自己的眼睛獻給失去光明的人,將生命的意義明朗——生命短暫又如此脆弱,只有一種選擇,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實現無限的價值,這是對前兩課更深度的思考——面對坎坷,需要用勇氣去面對,這是生命的意味。一層深入一層,逐步引導學生去感悟,去思考。從能力上,本單元的重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整個單元都要圍繞這一專題展開,而且應層層推進。
2、重視導語導學,整合單元內容:
單元導語往往被我們忽視,而其恰恰提示了單元學習重點,本單元的導語同樣提示學習內容,點明專題,布置學習任務。在內容上,激發閱讀興趣,引導單元學習內容。
3、重視精讀與略讀課文的聯系和整合:
精讀與略讀課文有緊密的聯系性,我們應重視「連接語」,這段文字承上啟下,內容突出,過渡自然,明確地提示了略讀課文的學習要求和方法,體現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遷移,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之間的整體感更加突出。
4、單元學習活動的貫通和整合:
單元整合不僅體現在課文內容上,還體現在聽說讀寫的語文學習活動上。體現了學習活動的整合,力求設計的各項活動貫通、嚴密。課文後安排「詞語盤點」,就本組課文所學生詞進行歸納總結,圍繞專題內容,各項活動一以貫之:前面有布置,中間有鋪墊,後面有復習、拓展、交流,整組教材乃至全冊教材成為互相聯系的整體,有利於全面推進語文各項能力的訓練。
二、重視導語、課後練習與「我的發現」,領悟學習語文的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表現在語文學科中是什麼樣的呢?人教版教科書給出了很好的答案。每個單元前都有導語,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前都有鏈接語,精讀課文中的泡泡語,有的導入學習活動,有的指導學習活動,有的提出學習目標,有的提示學習方式,能引導學生自己閱讀,教師一定要重視其作用,利用泡泡語,引導學生深入閱讀,並通過泡泡語拓展閱讀方法,逐步實現其和風細雨的點撥目的。
如:「……讓我們隨課文學習,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有條件,搜集更多的熱愛生命的故事」(第五組導語)提示了學習目標——感受生命的美好;提示了本組課文的訓練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提示了學習的拓展方式——繼續搜集相關故事。
每一課後的練習文本更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如「我們來讀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帶點的詞語,再抄寫下來。」等等,這樣的課後練習,引導學生體會「詞語」「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通過體會詞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感受用詞用句的准確,領會表達方法,進而學習表達。
「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還有很多種,如聯系時代背景,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這是本單元中「我的發現」中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又發現了一種學習方法,教師將其引導,指導學生真正的去應用。
教師充分利用教材的表達方式,指引學生應逐步建構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整體感悟——理解內容——體會情感——欣賞語言——領悟表達。這個學習過程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讀課文和相互交流為基礎,欣賞語言對文章內容及表現形式進行評價。獲得審美體驗。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領悟表達。理解內容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學會表達是語文學習的目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產生問題,解決問題。
(本組課文中沒有泡泡語,這正是對前邊學生自我提問,自我思考的一個延伸,也就應引導學生自我提問,自我思考,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注意聯系生活實際
學生年齡小,對生命的意義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本組課文是通過一個個形象、具體的人物和事例來體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教學本組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把具體的人和事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道理結合起來,聯系讀過的和身邊發生的感人故事,體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下面就每篇課文應注重的問題做以一一說明:
《觸摸春天》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怎樣引導學生從盲童的角度,體會小女孩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語句所表達的情感,可以結合「思考練習題」重點來體會。在反復讀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背誦,積累優美語段。「閱讀鏈接」中海倫·凱勒的一段話,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進一步體會盲人是怎樣熱愛生命的,從而激發學生珍惜時間、熱愛生命。可以向學生介紹海倫凱勒,但不宜介紹過多。文後兩個泡泡中的學習要求,要給予一定的重視,這是為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做准備的,有的活動從現在開始就需要布置學生去做。搜集海倫凱勒的故事只是一個例子,可以搜集日常生活中有關熱愛生命的故事。
《永生的眼睛》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死後捐獻器官目前在中國,大多數人還不可能做到,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從小對死後捐獻器官有一個較為正確的認識。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找出有「驕傲」的句子,體會為什麼驕傲,再討論討論從中受到什麼啟示。
《生命生命》通過動、植物及人,三個生命躍動的事例,感悟生命的力量,提升對生命意義的認識。這篇課文對四年級學生來說有點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較多,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交流自己的體會、感受,能談多少就多少,不要拔高,重在積累、背誦。
《花的勇氣》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內心情感有什麼不同的變化,每一次變化反映出作者怎樣一種情感。
口語交際、習作:可以從《觸摸春天》後布置的活動入手,也可結合提供的閱讀材料,老師還可以准備更適合的材料,來啟發學生發現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以及身邊熱愛生命的人或事,充分調動學生生活的積累。
我的發現: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這是一個有關閱讀的重要的訓練點,通過對話,總結了體會句子含義的一些基本方法。
四、應關注的一個問題
「說出來」與「不說出來」:
我們在學課文時往往在蘊含豐富的地方要求學生在讀後說說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課堂方顯熱鬧,但我們深思,語文有時是否有一種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那「說出來」與「不說出來」到底怎麼把握,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問題。學生閱讀一篇課文,哪些要說出來,哪些不要說出來,我認為,形象性、情感性的東西,學生感悟了就不一定要說出來。本組課文恰恰就是這類課文。閱讀理解的表徵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把讀懂的意思用語言表達出來,你懂了就說出來與大家交流。在交流中大家分享個人學習的成果,彌補個人學習的不足,進入合作學習的階段。
第二層次是不用語言來表達,而是用情感、情緒反應出來。例如讀的情意濃濃,讀的眉開眼笑,讀的興高采烈,讀的熱淚盈眶。此時即使不說,我們也能明確的感受到學生閱讀的深入,學生已經入境入情,與文本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了。某種意義上說,此時讀後片刻的沉寂真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第三個層次,就是體態上的反映,課文讀到手舞足蹈、搖頭晃腦、旁若無人的地步,說明學生已經陶醉了。古代有「斗酒下漢書」的說法,陶淵明說「讀書都有興會,便欣然忘食」,所以說,閱讀理解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把理解的意思說出來只是其中的一種。本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對生命思考,對四年級孩子來講或許沉重,但就在身邊,讓其對這樣一個內容進行思考,實際上是學生對價值觀的一個模糊的確立,如此的必要,直至影響一生,這必要但略顯沉重的話題需模糊的感悟,更需在說出來與不說出來之間醞釀與升華。當然,選擇把讀懂的意思說出來也是有必要的,那就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先讓學生好好讀書思考,想好了再說,讀不完全為說,說也不完全為讀,聽說讀寫相互聯系相互促進。教師要把握好「度」,教學目的不是確定在課堂的熱熱鬧鬧,而是確定在對學生精神的陶冶之上,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層層升華,我們或許會感覺到最復雜的就是最簡單的。
以上是我對第五組教材的個人認識及自己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一些淺顯的體會,在此與各位老師交流,旨在相互交流中共同提高。
【本單元整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理念〗
本單元教學按照整組教學的思路來進行綜合設計:用綜合實踐活動貫穿整個單元的教學過程,把課文學習、語文園地的教學有機地排在活動的各個環節,使單元教學過程成為一次融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活動於一體、語文學習與熱愛生命教育為一體的系列化綜合活動過程。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從總體上感知、把握單元學習內容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單元學習主題進行探究的慾望。
單元整體感知(1~2課時)
本環節內容主要包括:引導學生把握單元的主題內容;對整組課文進行總體感知;布置安排綜合實踐活動。
本單元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是:「關於生命,我知道了……」,活動分為四個階段:我想知道(結合整體感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確定實踐探究的主題)、我去探究(通過閱讀和實踐探究活動,為自己想知道的問題去尋找資料和答案)、我做整理(對獲得的各種資料、實踐探究的經歷、體驗進行整理)、我很感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包括口語交際和表達、辦主題牆報)
〖教學流程〗
一、談話切入,引起學生對「熱愛生命」這一主題的關注
教師介紹「2004年11月11日,兩名14歲少年在昆明機場,偷偷爬上了一架客機起落架艙上,該飛機起飛時其中一名當場摔死,另一名隨飛機抵達重慶江北機場」的消息,引發出討論:讀了這個消息,你們想到了什麼?
在學生討論、發表自己對這則消息看法的基礎上,針對學生談到的「應該珍惜生命」的基礎上,引導歸納出「要熱愛生命」的主題,引出課文中的導語。
二、新舊知識銜接
引導學生回憶四年級上學期在《品德與社會》課上學過的「美麗的生命」,一起交流,在品德與社會課上,我們了解了哪些關於生命的知識?我們懂得了什麼?
三、瀏覽整組課文
思考:這一組課文,主要談了哪些關於生命的故事?哪些內容寫出了我們過去不曾知道的事情?你喜歡哪一篇,認真地看一看,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關於誰的生命故事?
四、布置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以後的課文學習和實踐活動。提示學生准備好主題學習卡片,做好資料積累工作
部分體驗一(6課時):
內容:
《觸摸春天》+閱讀鏈接+《永生的眼睛》+《語文園地》「日積月累」「習作參考資料(一)」。
專題意義的建立:
認識生命權利的意義、生命的美好,認識到盲人也在創造著繽紛美麗的生活,每個人都有義務為他人延續生命做出能做的一切。
一、《觸摸春天》
1、初讀課文,學習本課生字、不懂得詞語,讀過課文後,思考:本文講了一個誰的怎樣的故事?
2、從文中的盲童女孩引出《閱讀鏈接》的學習,了解在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看來,盲人是怎麼了解這個世界的?勾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讀了以後你有什麼感想?全班匯報交流。
3、再讀《觸摸春天》,想一想:本文的盲童女孩安靜與海倫·凱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書上是怎麼描寫的?勾畫出來,認真讀一讀。讀了這些內容,哪裡使你受到了感動?
4、再讀課文,看一看有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
學生提出自己讀不懂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實際展開討論。
結合討論,指導學生朗讀。
5、體會在文章中,作者表達了自己對小安靜怎樣的態度?指導朗讀課文。
6、《語文園地》「我的發現」部分內容的教學。回憶:在本課學習中,我們提出了哪些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我們是怎麼理解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的?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實踐來歸納總結一般性策略。
7、指導書寫生字詞。在詞語積累本上抄寫自己認為好的詞語。
8、勾畫出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背一背。
二、《永生的眼睛》
1、圍繞如下四個方面來展開本課學習:
⑴ 在解決了字詞問題的基礎上,自己讀這篇文章,把握這篇文章寫了怎樣的故事。弄懂與前面一篇文章有什麼聯系。
⑵ 這篇文章中父親母親的做法,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找出相關的語句。
⑶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可以採用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的方法,抓住這些語句,然後運用前面學習歸納出的方法來進行理解,深化對本文情感和思想的體會。
⑷ 找出課文中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勾畫出來,練習朗讀。
2、討論:
學了本文以後,你對熱愛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認識?寫在自己的主題學習卡上。
3、拓展閱讀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上《獻出愛心,延續生命》,閱讀後討論:這些白衣天使跟《永生的眼睛》有什麼相似點,有什麼不同點?
4、閱讀「日積月累」,用前面學到的內容來具體解釋一下這些名人哲言。要求課下進一步搜集積累更多類似的名人哲言。
5、小組檢查、匯報前段實踐探究進展。選代表匯報進展情況,提出遇到的問題。
6、勾畫、抄寫自己認為好的語句和詞語。
部分體驗二(4課時):
內容:
《生命生命》+《花的勇氣》+《語文園地》「手不釋卷」、「參考資料二」。
先布置預習《生命生命》和《花的勇氣》兩文,解決字詞,並想一想,這兩篇課文所寫的對象與前面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一、《生命生命》
1、檢查預習情況,重點檢查對字詞的學習情況,讀通課文。
2、讀書思考: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3、想一想,文中對「飛蛾、小瓜苗」的介紹中,哪些句子是你產生了關於生命的感悟?勾畫出來,想一想,他們使你產生了怎樣的感悟?為什麼?
討論理解後,練習朗讀,讀出對飛蛾、小瓜苗的敬佩。
4、讀「我」的思考,提出讀不懂的句子。結合以前學過的文章、聯繫上面的「飛蛾、小瓜苗」、自己的生命經驗想一想:作者說這些話主要想強調什麼?
E. 對於平凡的人類來講,死亡與永生相比,哪個更慘呢
對於平凡的人類來說,從不同的角度來講死亡或永生的,結果對人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說,從人類對生命的渴望以及對未知的恐懼,離散的恐懼。角度不同,得到的結果不同。
永生還帶來了另外一個離散的問題,因為地球不可能承受住無窮無盡的人,現在已經70億的人口了,地球到100億乃至更多一點兒,就已經到了他的名下了,人口越來越多,地球環境承受不了,人不會死,但地球消失了,人活著也沒有意義了,所以這也面臨著一個親人離散的問題,我們必須尋找新的家園才能讓人類的永生進入一個大規模的時代,雖然離的還很遙遠。
F. 邰永生15歲沒讀完初中,老師問他。回答問題,他就覺得很煩,是什麼回事
該生15歲未讀完初中,按以上文字意講,可能智商較低,不能接時完成學業,才未能畢業。
對於老師所提關於課程提問,該生不能面對回答,因他學式淺,智商弱,知識少,才造成回答不上來的場面。
對於這個問題,該生確實煩,一,煩他自己無能,別人能回答的為啥自己各不出,煩,真煩,也煩老師,明知四答不了,還要提問,這是為什麼?
遇到以上實情,老師要分別看待,分別引導,耐心講釋,以真心關注該生的學習,以後的生活給他比別的學生要多倍的關愛和溫暖的關懷,才能解決孩子與老師之間的煩惱和憂愁……。
G. 永生的眼睛 里為什麼琳達說父親的話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難句解析:
1、一個人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父親的話有兩層含義:一是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這樣的死才是有意義的。這句話體現琳達父母善於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
2、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溫迪的話讓我頓悟:父親留下的不僅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顆一心為他人幸福著想、為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的高尚品質已根植與後人心中,並將世代相傳。)
質疑解難:
1、課文為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因為文章以「永生的眼睛」為題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
2、課文中幾次出現帶有「驕傲」的句子,體會含義。
(1)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溫迪得知捐獻角膜後,不但沒有「痛苦難忍」,反倒為自己親人幫助他人而感到自豪。從溫迪的言語,表明她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認識,閃耀著她思想的光芒。)
(2)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再次使用「驕傲」,表達「我」對女兒溫迪美好心願的支持和認可。與前文14歲的「我」進行對照,形成對比,從而引發讀者的深刻思考。)
1.這篇短文採用了第幾人稱的寫法?
2.文中記敘捐贈眼睛角膜的人物有哪幾個?依次寫在橫線上:_______
3.從文中找出表明他們捐贈眼睛角膜時間的詞語,依次寫在橫線上:_______
4.在文中用橫線畫出琳達的父親給她以深刻啟發的兩句話。
5.下面是文章所用的材料,其中詳寫的有(),略寫的有()。將下列選項的字母分別填入括弧內:
A.母親被疾病奪去生命B.父親對我的教誨和影響
C.溫迪的驕傲和心願D.溫迪在交通事故中喪生
E.溫迪的眼睛角膜被成功移植
6.文章倒數第2段,引用了"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來信里的話,有哪些作用?選出正確答案,將它們的字母填入括弧內()
A.照應標題
B.表明眼睛角膜移植手術的高妙
C.貫穿全文
D.交代溫迪捐贈眼睛角膜的結果
E.表達兩位昔日盲人對琳達的謝意
F.照應開頭
7.恰當地歸納了文章中心思想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記敘琳達的親人捐贈眼睛角膜的事情,贊揚了琳達父母無私獻身的崇高精神。
B.本文通過記敘琳達的親人捐贈眼睛角膜的事情,表現了琳達思想感情的變化和認識的提高。
C.本文通過記敘琳達的親人捐贈眼睛角膜的事情,表現了溫迪年紀雖小,但品質非常純潔、高尚。
D.本文通過記敘琳達的親人捐贈眼睛角膜的事情,贊揚了他們為別人的健康。幸福而無私獻身的崇高精神。
(199年北京市統一中考試題)
答案:
[永生的眼睛》:l、.第一人稱2.母親父親溫迪3.1965年炎夏的一天1986年的一天兩周後4.你所能給予他人……自身一部分。如果我們的死亡…有意義的。5.B、C、A、D E 6.A、D D.D
第二次冒險
①退休教授安道特是個言語不多的人,然而談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會激動得滔滔不絕,我們也會聽得入迷。
②那是在大規模反攻的前夜。盟軍向德軍控制的法國諾曼底地區空投了傘個兵,安道將將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遠離預定地點好幾英里的地方著陸。那時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記熟了的標志,他一個也沒有找到,也見不到自己的夥伴。
③他懂得,必須馬上找地方隱蔽起來。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見不遠處有一棟小小的、紅色屋頂的農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邊的人是親盟國的呢,還是親德國的,但是總得碰碰運氣。他朝那住宅奔去,一邊溫習著出發前學會的幾句法語。
④聽到敲門聲,一個年約3O歲的法國女人--她長得並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鎮定--開了門。她的丈夫和三個幼小的孩子坐在飯桌旁邊,驚異地盯著他。
⑤"我是一個美國兵。"傘兵說__"你們願意把我藏起來嗎?"
⑥"趕快,你得趕快!"做丈夫的說著,把這個美國人推進壁爐邊的一個大碗櫥里,"砰"的一聲關上櫥門。
⑦幾分鍾後,六個德國沖鋒隊員闖了進來。他們已經看到這傘兵的降落。這是附近唯一的房子。他們搜查得很徹底,轉眼之間就把這個傘兵從碗櫥里抱了出來。
⑧無須履行手續,德國人依照慣例,把女主人的丈夫當場槍斃了。女主人和孩子放聲大哭起來。如何處置俘虜安道特,德國兵卻有一場爭議。由於誰也說服不了誰,只得暫時把他推進一間棚屋裡,把門閂了。
⑨這間棚屋,有一個小小的窗口,越過田野就是樹林。安道特quan身擠出窗口,向樹林奔去。
⑩從當時的情況看來,逃跑幾乎是沒有希望的.他剛跑進樹林,就聽到周圍追兵的叫嚷聲。他們有條不紊地搜索著。抓住他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11)但傘兵沒有失望。他一回頭又跑進田野,穿過院子。院子里還躺著那個被害者的屍體。這個美國兵再次敲響了他們家的門.
(12)女主人很快地出來。她臉色蒼白,淚流滿面,筆直地注視著這個美國青年的眼睛。他剛才的到來,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門失去了父親。
(13)"當然,快!"她毫不遲疑地把他送回壁爐邊的碗櫥里,
(14)德國沖鋒隊員再沒有來到這戶農家搜查.
1.根據第③段中的拼音寫漢字:
"安道特_(quan)身擠出窗口,向樹林奔去"
2.安道特的"那回遭遇"發生的時間是____,地點在___
3.寫出一個與第①段中"言語不多"近義的成語:
4.第①段中"那時候"是指_____ 的時侯。
5.在第⑤段中的"__』內填入恰當的標點符號:
"我是一個美國兵。"傘兵說__"你們願把我藏起來嗎?"
6.第(10)段"從當時的情況看來,逃跑幾乎是沒有希望的"一句中的"當時的情況"是指:(1)
(2)____;(3)_的作用是:()
A.概括文章內容
B.從一個側面表現女主人的崇高品質
C.過渡句,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D.直接點明文章中心
7.女主人主要的性格特點是:(1)_;(2)___
8."言語不多"的安道特談及他1944年春的"那回遭遇"就會激動得"滔滔不絕"的原因是:___。
9.從安道特和女主人兩個方面寫出題目"第二次冒險"的含義:
(1)_
(2)_
(1994年上海中考試題)
答案:
(第二次冒險):1.蜷2.1944年春(或大反攻的前夜)諾曼底一個法國農舍3.沉默寡言4安道特著落5.逗號6(1)德國兵有條不紊地搜索著(2)唯一的農舍外是一片田野天已經亮了B 7.(1)鎮定、堅強善良、勇敢8.法國人民的大無畏犧牲精神使他深受感動。9.安道特在女主人家被捕出逃後,又一次到女主人家避難女主人在因救助安道特而丈夫遭槍殺後,又一次將安道特藏起來。
一、5分鍾查字典練習。
1.角膜:「膜」字 部首是( ) 查音序( ) 全字共( )畫。
抄出這個字在字典中的解釋( )。
2.患病:「患」字 部首是( ) 除部首再查( )畫。
抄出這個字在字典中的解釋( )。
二、你能根據拼音把下邊的詞語寫得又正確又工整嗎?
juān zèng lǐng wù huī yìng wān zhěng yí yuàn
( ) ( ) ( ) ( ) ( )
yán zhòng máng tóng yōng bào sàng shēng fēn xiǎng
( ) ( ) ( ) ( ) ( )
三、你的詞語積累有進步嗎?試著補充下邊的詞語。
與( )長( ) ( )( )橫溢 重見( )( )
( )淚( )眶 ( )( )其來 ( )( )長辭
四、區別字形與讀音,分別組詞語。
取( ) 借( ) 增( ) 佛( )
敢( ) 錯( ) 贈( ) 拂( )
苦( ) 報( ) 嬌( ) 幸( )
若( ) 抱( ) 驕( ) 辛( )
難 nán( ) 重zhòng( )
nàn( ) chóng( )
五、請你准確地挑出下邊句子中的錯別字,並在括弧里改正過來。
1.為了取用母親的眼睛角模,警官爭求父親的意見。( )
2.當他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做用,他們將會多麼自毫!( )
六、在括弧里填上適當的詞語。
( )的心情 ( )地說
( )的話語 ( )地笑
( )的眼睛 ( )地唱
( )的願望 ( )地跑
( )的想法 ( )地看
七、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空。
不但……而且…… 寧可……也不……
因為……所以…… 雖然……可是……
1.《永生的眼睛》一課( )使我感動,( )引起我許多的想法。
2.父親( )死去了,( )他那話語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我們的捐獻給了別人快樂,( )這種做法是很高尚的。
4.( )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幫助別人,( )應當處處為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這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八、用帶點的詞語造句。
酷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修改下邊有毛病的句子。
1.他愉快而高興地告訴我,他去世後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的碧眼仍然閃耀著驕傲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結合課文回答問題。
「琳達,」父親平靜地摟著我,「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他說,他們早已決定死後捐贈器官了,父親的話語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回答問題:
1.結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詞語的意思。
莫過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親認為自己的死怎樣才是有意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什麼琳達說父親的話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讀了這段話你有什麼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兒子的高質量人生
兒子長大了。他一方面夜以繼日地學習,期望自己能夠考上一個理想的學校;一方面又童心依舊,抵擋不住電腦游戲的誘惑,時不時的在電腦游戲中大戰一番。
兒子剛上中學時,「望子成龍」的我們就抱回一台電腦,同時也請回了電腦家庭教師——學習軟體,還給孩子買了一些游戲軟體。當時兒子真是在班裡風光一時。
有人說,教育軟體都是家長買的,游戲軟體才是孩子要的。此話不假,孩子以學習電腦、做練習為名,卻以玩游戲告終的現象屢見不鮮。家長忍不了了,游戲戰場被迫從「地上」轉入「地下」,終於有一天,「地下」戰場被圍剿,全軍覆沒。
我的兒子平時努力學習,按時完成學校老師安排的任務,當然也在作業之後,念念不忘自己的游戲。作為父母,我們盡量少說,以便鍛煉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放假了,兒子的時間更充裕了。復習功課之餘,兒子的精力幾乎都放在電腦游戲上了。我們雖然擔心,但是仍然控制自己少說話,靜觀兒子的變化。有一天,兒子突發奇想:能不能用自己學習過的電腦知識編一個小游戲?半夜他偷偷爬起來研究,一晚上下來還真鼓搗出點名堂一一屏幕上兩個小人伸胳膊踢腿,你一拳他一腳,打得還挺熱鬧。壓根兒就沒想到玩游戲還能激發孩子的想像力,更沒想到這小子還真有兩下子。我們突然醒悟:應當好好鼓勵兒子,讓兒子干自己喜歡的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兒子看到一篇文章《能將游戲作為職業多好》。兒子手舞足蹈,大呼:「英雄所見略同,這真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口出狂言:「現在我玩的是別人的游戲,幾年之後,就得讓別人玩我的游戲!我要以游戲開發為職業,要拿玩游戲當飯吃,要享受高質量的人生!」
我們笑著看著兒子,心想:兒子長大了,有主意了。既然人家橫下一條心,自己打下百分之百的保票,做家長的怎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呢!
1.從「現在我玩的是別人的游戲,幾年之後,就得讓別人玩我的游戲!」這句話,你看出文章中的「兒子」是怎樣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題目參考答案
二、
juān zèng lǐng wù huī yìng wān zhěng yí yuàn
(捐贈) (領悟) (輝映) (完整) (遺願)
yán zhòng máng tóng yōng bào sàng shēng fēn xiǎng
(嚴重) (盲童) (擁抱) (喪生) (分享)
九、
1.他高興地告訴我,他去世後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
2.我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眼睛。
3.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十、
2.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H. 我想永生,我想永恆!
1.永生是不可能的,只有精神的永生
2.永恆是一種狀態
3.可以多做貢獻,就在歷史上就是永恆
I. 十年艱辛永生難忘的記憶
[十年艱辛永生難忘的記憶]十年艱辛永生難忘的記憶2010年10月12日星期二13:44華西都市報社曹笑1998年從某大學中文系辭職,進入媒體,十年艱辛永生難忘的記憶。從見習記者、記者、機動記者,做到首席記者,現為華西都市報地方新聞部主任。新聞作品代表作有《威遠冷漠運政》系列追蹤報道、《成都火車北站警匪勾結》系列報道、《成都中院一案陰陽兩判》、《樂山老宅在拆與不拆之間遊走》、《方碑村試驗》等。到2009年11月4日,我到全國第一張都市報--華西都市報,就整整11年了。短暫而漫長的歲月里,我從實習記者做起,然後轉正為記者、一級記者,一直到機動記者組組長、首席記者,一直堅守在新聞第一線,從一個職業新聞人的角度,體會了前所未有的艱辛、危險和情感的折磨,也感受到了罕見的激情、感動與感恩;更在"三項學習教育"活動中,見證了新聞職業道德的日漸堅定,見證了新聞改革的堅實進程。無意間闖進最危險境地有人說和平年代"礦工、警察、記者"三種職業最為危險,而我是無意間闖進新聞這個危險境地的。大學畢業後,我先在一個中學教書三年,後調到一所大學。1998年10月底,事先沒告訴任何人包括妻子,我斷然從那所大學辭職,懷揣著激情與夢想,隻身一人來到陌生成都。在成都一周,住在水碾河的那家小旅館,每天做的,就是買所有報紙、看招聘啟事,參加各種公司的筆試、面試。結果有兩家公司,樂意讓我去做公關部經理助理。可在回家的路上,我買了當天的華西都市報。一版,顯著位置,有則啟事:"在全國范圍內招聘15名一等一高手。"我血管里原始奔涌著的,是文學,我曾經那麼渴望著加入新聞團隊--看到啟事那一刻,我決定:去試試。在高速路中途下車,徒步跑了幾公里,攔下一輛計程車--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當我踏進川報大樓17樓的華西報總編室,一進門,就給了總編室里幾個年輕人深刻印象:這個人身上有股匪氣,長發、風衣、西服套裝;看了我填的表,又有新的印象:這人的鋼筆字,寫得好。1998年的11月4日,我第二次走進總編室:"席總要親自面試你。"--也是N年之後我才得知:全國第一張都市報的創始人、我們永遠的精神教父與偶像、華西都市報當時的總編輯席文舉先生,聽說有個匪氣很重的大學老師報名應聘,老爺子就好奇,要見見。見面不過兩分鍾,老爺子就問:"想去哪個部門?"就這樣,當天,我正式加入華西報團隊,在社會新聞部剛成立的熱線記者組做實習記者。就這樣,我無意中干起了和平年代最危險的職業。路見不平一聲吼第一次采訪,是跟隨記者趙曉夢,去采訪一個知青回城20周年的紀念活動。那稿子,我寫了整整6000字,但幾乎一個字沒用。那以後,我逐漸悟出來,新聞和作文、文學創作,有區別。找准了自己在新聞行業的定位,走上幾乎專業的輿論監督之路,具體過程已難以敘述,只知道我親手將很多執法敗類、貪官、強奸犯、社會渣子,丟進了監獄或拉下馬來。如果說記者是最危險的職業之一,那麼輿論監督就是危險中的最危險。我從中感受到的,除了酣暢淋漓和快意恩仇,就是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尤其是法制進程的堅實而穩健。2000年,發生了轟動全國的"威遠冷漠運政"事件,記事作文《十年艱辛永生難忘的記憶》。當年7月16日凌晨4時,威遠21歲的孕婦徐文英臨盆了,丈夫和堂兄一前一後抬著她,在山澗田埂上一路疾跑。早晨6時10分,跑到公路邊的一家汽配部門前時,孕婦已宮口大開,汽配部主人陶幫華,開著自己那輛白色麵包車,拉著孕婦向醫院狂奔。十分鍾後,在距醫院500米處,4名運政執法人員,將車攔下檢查,強行熄火、拔車鑰匙,反復尋找非法載客的證據。孕婦母親給執法者們下跪:"叔叔,我女兒是去生娃娃,不是其他事,我求求你們!"老母親的哭喊,沒能打動冷漠的執法者。要命的時間被耽誤了:7時15分,孕婦和嬰兒,雙雙慘死。那是一次長達九天九夜的新聞追蹤大戰,結局是4名"冷漠運政"全部被判刑。9年後的現在想來,那真是一次極其艱難、充滿懸念,甚至驚心動魄、鬥智斗勇的追蹤采訪,前方記者的憤怒、汗水和淚水,與後方報社領導的氣魄、膽識與智慧,讓人至今難忘那種關於生命的特殊體驗,那種感悟人性善惡美醜的另類洗禮。作為尖刀型的記者,之後的日子,我一直在拚命與社會敗類的搏殺中艱難前行。為了找到證據,可以通宵暗訪,也可以調查幾個月;為查出真相與內幕,化裝成公司老闆、律師助手、工地小工、大學教師,也曾假扮成賭徒、嫖客、同性戀人;為接近突發事件核心地帶,去過共和國的大江南北,冰天雪地或者赤日炎炎,也翻過圍牆、鑽過排水溝。鼻樑被打斷那次,是我和全國各地媒體20餘名特派記者,為進入審判大廳而與當地70餘名法警,發生了肢體接觸。采訪時激情澎湃、鬥志昂揚,寫稿時又冷靜理智、講究邏輯關聯。因此,即使做了那麼多的重大監督報道,卻沒惹來一件官司。2005年5月,成都火車北站《勾結小偷警察大偷》,如超級重磅炸彈,在全國引起強烈震盪。這是我和同事調查整整8個月之久的結果,有11名警察先後受審被判刑,另有數十名警察被監視居住、開除公安隊伍。這么多年的輿論監督,我沒有接受過任何公開或私下的紅包;而因此遭受的壓力,是無孔不入的。一直到2008年,我還在輿論監督的第一線堅守著,也一如既往拒絕著所有的威逼和利誘。只是,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和見證著中國政府職能大轉變、司法制度的逐漸透明與完善;只是,"三項學習教育活動",讓我更明白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我,已沒了年少時的癲狂,唯有職業新聞人的穩重與冷峻。大地震中的北線總指揮2008年年初,我走上地方新聞部負責人崗位。1月19日,當我以這個身份第一次出差時,在高速路上發生了車禍:一輛警車在高速路上違法掉頭,發生了兩車相撞嚴重事故,我受傷最重:頸椎五六節骨折。在醫院躺了幾個月後,我戴著頸托上班。上班一周後,汶川發生了8 0級特大地震。絕大部分地震極重災區,都在我的部門轄區,包括汶川、北川、青川、江油、平武、什邡、漢旺。災害如此慘烈!我第一時間申請上地震前線。因我當時傷情還未徹底痊癒,報社編委會全面考慮後,決定讓我在後方指揮。在十分強烈的餘震中,我立刻調配川南、川東記者,增援地震災區。我們部門因此創下三個第一:記者廖興友,5月13日徒步跋涉,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進入重災區綿竹清平鄉的媒體記者;記者青興海,在13日拿到通行證,冒雨前往,成為第一個到達北川的記者;駐守川東的記者汪仁洪、李罡、蘇定偉,連夜長途奔波500公里,於14日到達青川,發回了青川災情的稿件,讓華西報成為了第一家刊登青川災情的紙質媒體。作為地震災區的主要媒體,華西報制定了應急方案,抽調了包括專刊部等5個部門的幾十名記者,趕赴重災區支援,緊急成立了華西都市報北線報道指揮部,下設綿陽指揮部、德陽指揮部和青川報道組,由我統一指揮。那段時間,沒有白天黑夜之分,只有災情災情!救援救援!前線的記者兄弟冒險前行、拚死采訪,後方的我們也沒安穩。我的家,在地震中遭受重創,牆體開裂、陽台下沉,強餘震不斷,不能住了。白天,冒著餘震指揮前線、編輯稿件;晚上,抱床被子,隨便找個建築工地的空地,躺下就睡。住過露天壩,也去過寺廟避雨。一天之內數次跑餘震的驚恐,現在想來,乃是人生一筆難得的財富。雖然沒能在第一時間上前線,但在餘震最強烈的時期,也多次找借口,去慰問極重災區的兄弟姐妹。我所負責的地方新聞部,是華西都市報堅守地震災區時間最長、上前線人數最多、發稿最多的部門。在這次罕見的新聞遭遇戰中,展示出了地方新聞部記者能打仗、能打勝仗的實力,更彰顯了黨的新聞工作者優秀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捨生忘死的工作作風。後來,新聞報道的重點,轉向了災後重建。我先後四次到重災區安縣方碑村,寫出了深度調查報道《方碑村試驗》,向全社會展現了災後重建的感人事例。地震周年祭奠期間,我長時間駐扎災區,策劃了《尋找"微笑中寶貝"》等。大地震,是一次慘烈的災難,其間的人和事,感動與感恩,乃至點點滴滴,需要太多太多的文字才能表述。我多次以新聞工作者身份,重返地震極重災區汶川、青川、北川,看到那些拔地而起的嶄新學校、住宅,看到人們臉上的微笑,每當這時,我肯定:這是堅強的四川人民,給新中國成立60周年,最好的獻禮!(澳達化工-中國記協網)東莞市澳達化工有限公司,0769-22665686專業生產,並為你提供各行業的應用就解決方案.〔十年艱辛永生難忘的記憶〕【征服畏懼、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確實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獲得成功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