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鈴鐺閣中學
位於天津縣城外西北角,初名稽古寺,建自唐代,寺內存有《大藏經》全卷。明萬曆七年,(回1579年)建藏經閣答,重檐四齣,甚為壯觀。閣角裝有風鈴,鈴聲可遠聞數里,鄉人因呼為鈴鐺閣。康熙三十八年,住持含光和尚又重修一次,清代文學大師朱彝尊曾為文以記其事,並描述其登臨時的感懷:"夕陽在衣,風鈴錚然;翔鳥上下,為之目曠神儀。光緒十八年,不慎於火,延燒及藏經閣,房子及所儲存的大藏經都化為灰燼。1901年,嚴范孫、高凌文、王世蘭等倡議以稽古書院舊址改辦新式中學,名為天津普通中學,但由於習慣大家叫它為"鈴鐺閣中學"。在其校旗校徽上,鈴鐺作為其主要標志
具體位置在 紅橋區 介圓西道上
⑵ 天津市鈴鐺閣中學怎麼樣
挺有名的中學 天津有三寶 鼓樓炮台鈴鐺閣 所以這所中學還是不錯的 而且死重點中學
⑶ 天津市鈴鐺閣外國語中學2016年年分數線
天津市鈴鐺閣外國語中學2016年年分數線
對於北京的學高中教育來說,將會有很大的變化專。北京的學校為了保證升屬學率,勢必會在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選擇後者,學生為了能夠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考上好學校也勢必會承受更大的壓力。
現在,高中教育的趨勢是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進行轉變。可是,如果推行全國統一分數線,這種積極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將會逆轉,對於整個教育來說是不利的。
其實,全國分數線差異化並不是從高考開始的,在明朝時期,全國將科舉的錄取分為幾個區域,每個區域取一定數量的考生,因為當時如果全國分數統一的話,所有排在前面的學生都會是中原地區的考生。為了照顧邊遠地區的學生,當時的明朝開始採取了分數差異化政策。
⑷ 鈴鐺閣中學怎麼樣外中呢
鈴鐺閣只是一個區重點,外中是市直屬重點中學,和南開、耀華等學校是平級的學校,外語全市第一,文科很不錯,每年高三有一百多人報送名牌大學。外中和鈴鐺閣不是一個級別的學校啦!!
⑸ 紅橋區有哪些重點初中
紅橋區三中、五中最好,其次是民族中學,八十中學,五十一中學,復興中學,鈴鐺閣中學。
以下是各個學校的資料:
1、天津市第三中學
地址:天津市紅橋區一號路向東道1號
學習簡介:天津市第三中學簡稱天津三中,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的第一所公立中學。始建於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初名官立中學堂,後稱河北省立第一中學等。1949年定名為天津市第三中學。
學校原址建在天津城西北角鈴鐺閣。1960年遷至丁字沽1982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助。1984年定為天津市市級重點校。1994年列入「中國名校」,現為天津市「三A」學校,是全市首批錄取的九所重點校之一。
⑹ 天津鈴鐺閣在哪
鈴鐺閣位於紅橋區南部,在西北城角,鈴鐺閣大街東端南側,其原址現為鈴鐺閣中學
。鈴鐺閣始建於明萬曆七年(1579),是稽古寺的藏經閣。主體建築兩層,磚木結構,雕梁
畫棟,庄嚴古樸。閣樓頂部屋脊房椽頂端系掛銅鈴百餘個,清風吹拂,鈴聲悅耳,距離閣
樓二三里的人們都可聆聽。天津民間流傳俗語:「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台、鈴鐺閣(g
ǎo)。」在普通市民的口語中,「鈴鐺閣」大有名氣,而「藏經閣」這個正式名稱卻無人
知曉了,民俗甚至把稽古寺及其藏經閣一律統稱「鈴鐺閣」了。清光緒十三年(1887),天
津知府在稽古寺內設立稽古書院。光緒二十年,附近木料場失火,殃及鈴鐺閣,建築及藏
書遭焚毀。光緒二十七年,在鈴鐺閣舊址創建了天津最早的官立中學———普通中學堂,
其沿革為今天津三中,現址為鈴鐺閣中學。
鈴鐺閣早已焚毀了100多年,但這個名字卻長久流傳下去,因為由它派生出諸如鈴鐺閣
大街、鈴鐺閣北胡同、鈴鐺閣大胡同、鈴鐺閣西胡同、鈴鐺閣中學、鈴鐺閣小學、鈴鐺閣
街道辦事處等一系列地名。另外,在紅橋區南部如意庵大街和小西關大街之間,原有一條
閣(gǎo)外大街,這個「閣」是指供奉觀音的過街樓閣。這條街約形成於清道光年間,19
95年拆除,建成芥園道。
⑺ 天津鈴鐺閣中學
這是天津人多年的習慣形成的,好像不是口音
⑻ 去天津鈴鐺閣中學坐地鐵在哪個站下
紅橋區復興路西側,紅橋區芥園道13號
422米外,
1號線西北角車站c口出
⑼ 誰知道天津市鈴鐺閣中學趙孟媛老師
趙慧琴嗎?你去校內問問那裡的同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