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醫葯進校園

中醫葯進校園

發布時間: 2020-11-23 00:41:03

㈠ 不信基督教,為什麼要過聖誕節

抵制聖誕不是愛國,尊重歷史才是
作者:溪水旁
來源:墒道(shang2019)

聖誕節之前,微信群朋友圈又襲來一股「抵制」風,就是打著各種幌子抵制聖誕節。
一種說辭是「聖誕節」是洋鬼子的節日,他們的祖先「八國聯軍」曾經百般凌辱糟蹋了中華民族,怎麼能還能過這個洋節呢?照此邏輯,接下來就該抵制元旦了,公歷元旦也是從西方傳來的,外國人都過,咱怎麼能過呢?
還有五一、六一、護士節、感恩節、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都是「八國聯軍」過的節日,統統都該抵制,都不要過了。公歷可以廢了,雙休可以取消了,醫院的牌子可以撤了,過完2017年,明年就是1817年了,閉關鎖國才是真愛國啊!
還有慌編造謠的,說「平安夜的由來——1898年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打到遼寧省丹東市!這天晚上是外國人所謂的狂歡夜!」造謠前,麻煩查好資料再來煽動民心,八國聯軍1900年才來的,而且根本沒有到過丹東!
有人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後人可以隨意評說。」

非也,歷史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歷史事件本身」和「對歷史事件的解釋」。說這話的人有些片面,因為他僅僅只看到「對歷史事件的解釋」,而沒有看到「歷史事件本身」其實是客觀,不容任何人去隨意歪曲。

比如,我們也曾聽說:西方傳教士都是帶著「精神鴉片」,來對我們進行「文化侵略」和「思想毒害」的。今天,我們用的獨立思考,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歷史事件本身」,來看看事實是不是這樣。

Douw . D. M.
破除巫醫對婦女、兒童的傷害

1863年,一個叫Douw . D. M.的美國傳教士來到北京,看見一個產婦難產,一個老式接生婆在孩子剛露出來的腳上穿上一隻鞋,認為這樣孩子就可以自己走出來,結果因此母子二人都失去了生命。

目睹了這種「巫術般」的老式接產方法,以及它給婦女、嬰兒帶來的嚴重災難。Douw . D. M.回到家裡大哭一場!

她立刻返回美國,向教會募集財物,准備了整整8年的時間,募捐籌備資金到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女子醫院,這就是後來的道濟醫院(1949年更名為北京市第六醫院)。醫院建立後,她積極推廣新法接生、預防接種,同時培養中國醫務護理人員。

1885年,美國基督婦女傳道服務團,在上海西門外創辦婦孺醫院。

1901年,美國基督聖公會在上海創辦廣仁醫院,專門收治女病人。

因為,Douw . D. M.堅持不懈的努力,中國婦女生孩子的痛苦大大減少,成活率大大提高,這都受益於這位女傳教士的新接生方法,不但如此她還引進其它西醫,隨後又在全國發展了500多家教會醫院。

柏格理(Samuel Pollard)
對麻風病人:不拋棄,不放棄

麻風病人在過去的中國,一直是被厭棄的群體。

但是,1914年,有一個叫柏格理的英國宣教士,他聽到廣西都督誘殺活埋麻風患者的消息後,在報刊上憤怒地譴責這位都督,很快與英國一個麻防組織取得聯系,並籌集來一筆錢。

柏格理用這筆錢買了糧食和布,定期發放給附近的患者。柏格理去世後,他的教會對麻風病患者的救助一直延續,沒有間斷。

4年以後,繼任者張道惠向傳教團體申請到了資金,購得附近一片有水源的荒地。這個滇東北、黔西北最早的麻風病院,很快就接收了昭通、威寧、彝良一帶的幾十名麻風病患者。很多病人拖著潰爛的身體過來,在接受治療以後,就在這里過著集體生活。至今這個麻風村還在。當地苗族人親切的稱柏格理是他們的「父親」。

胡美(Edward Hicks Hume)
為窮苦百姓治病的耶魯高材生

1906年,一個叫胡美(Edward Hicks Hume)的耶魯高材生,穿著白大褂傻乎乎的來到湖南長沙,開啟了一個叫雅禮的醫院。當地一位女士看到他的白大褂,大驚失色,以為他是在為自己送終。
在中醫盛行的晚清,中醫看病掛號費從幾元到幾十元不等;但是雅禮醫院的掛號費是50文(只相當於美國的2分錢)。因為,來雅禮醫院就醫的,大多是試過各種中醫葯方無效的病人,或者是收入較低的民眾。

這家雅禮醫院,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湘雅醫學院」的前身,他們在當時醫療條件極其落後的中國,拯救了千千萬萬的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命。

他們是來救人的

哎,不對啊!

我們記得書上好像寫著:資本主義都是「無利不起早」。 「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派過來的傳教士都是帶著「精神鴉片」,來對我們進行「文化侵略」+「思想毒害」的……

真是這樣嗎?

我們再來看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看看在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國時,西方傳教士是怎麼幫助苦難深重的中國百姓。

我不能在這個時候拋開中國

魏特琳(Minnie Vautri),美國傳教士,26歲來在中國。

1912年,初到中國安徽,見女子多不識字,便矢志推動中國女子教育,創辦了合肥三青女子中學

1919年,魏特琳在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女大)任教育系主任兼教務主任。她鼓勵學生獻身社會,為窮苦四鄰服務,發揚光大了金陵女大校訓。

在日軍攻打南京前夕,她曾4次拒絕美國大使館要她離開南京的要求,毅然決然的在大使館出示的「無論如何也不離寧」的證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姓名。

1937年日本侵略軍攻陷南京後,野蠻地大肆燒殺奸掠。魏特琳聯合留在南京市內的二十幾位歐美人士,挺身而出組成"南京安全國際委員會",在城裡劃分出一個3.86平方公里轄地,以美國大使館、金陵大學、"金女大"等地為中心的安全區,並要求中日雙方承認"安全區"的中立性質。

1937年12月8日開始收容第一批難民,16日就有4000人逃進校園。魏特琳盡力保護他們。盡力幫助女難民尋找失散的親人。

後來,"安全區"國際委員會正式改名為"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成為單純的難民救濟機構。

她為了在南京大屠殺中拯救和保護難民,數度遭日軍威脅,毆打。據不完全統計,南京大屠殺中約有300,000萬+人被日軍屠殺。但是,以魏特琳為代表的二十幾位歐美傳教士們,在危急時刻沒有拋開中國,他們在南京大屠殺中,大約挽救了50,000-250,000萬中國平民的性命。

深受傳教士影響的林巧稚

最後,再說一個深受西方醫學傳教士影響的中國人,看看信了基督教的人,到底是不是吸了人家的「精神鴉片」,被「文化侵略」、「思想毒害」了。

如果非要評選:誰是20世紀中國最受人尊重的醫學界人士。林巧稚絕對是唯一,不是之一。

初心即顯愛心

林巧稚出生於廈門鼓浪嶼的一個基督教家庭。1921年夏,20歲的林巧稚從鼓浪嶼動身,赴上海報考協和的醫預科,那屆只招25名學生。

最後一場英語筆試時,一位女生突然中暑被抬出考場。林巧稚放下試卷就跑過去急救,結果她原本最有把握考好的英語卻沒有考完,以為自己這回必定落榜了。

可是一個月後,她卻收到了協和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原來,監考老師給協和醫學院寫了一份報告,稱她樂於助人,處理問題沉著,表現出了優秀的品行。協和校方看了報告,認真研究了她的考試成績,認為她的其它各科成績都不錯,於是決定錄取她。

只看病,不看人

林巧稚是北京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科主任,首屆中國科學院唯一的女院士。

但是,她並不只看專家號。她只要在門診,總是要看完當天掛號的所有病人才算下班。如果她看到掛普通門診的哪個人表情痛苦,就會丟下手裡的所有事情,直奔這個病人而去。本來,這樣的病人除非下級醫生請示,林巧稚完全可以不必過問。

有時候,護士會提醒她,待診室里有早已約定等候的特殊病人(這些特殊病人,往往是某位要員的太太,某外國使領館的夫人);林巧稚總是頭也不回地說:「病情重才是真正的特殊。」

有一天,林巧稚的診室進來了兩位候診的婦人。她們都穿著樸素的灰布列寧服,掛的卻是專家號。

「以後別掛這種號了,這要多花許多錢。我也看普通門診,都是一樣的,只不過多等一會兒。」林巧稚對她們說。(專家號要比普通號貴10倍)

中年女人很客氣地點頭應道:「好的。」這時,林巧稚開始問診。

送走了病人,有人問林巧稚:「您知道剛才找您看病的是誰嗎?」 林巧稚不在意地搖了搖頭。每天看過的病人太多,她從不關心來歷,更記不住她們的姓名。

「她是周恩來總理的夫人!」 ,別人告訴她。

「是嗎?總理夫人?」林巧稚趕緊去看病歷——鄧穎超。

朱德夫人康克清在一篇回憶林巧稚的文章中寫道:林巧稚看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論病人是高級幹部還是貧苦農民,她都同樣認真,同樣負責。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沒有孩子,卻是「萬嬰之母」

當年協和醫院的管理者堅信一個女人不可能同時扮演賢妻良母與職業女性兩種角色。因此,當年協和醫院給林巧稚的聘書這樣寫道:「茲聘請林巧稚女士任協和醫院婦產科助理住院醫師……聘任期間凡因結婚、懷孕、生育者,作自動解除聘約論。」

林巧稚接下了這張光榮的聘書。她一生沒有結婚,卻親自接生了50,000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

她是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她在胎兒宮內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2009年9月14日,她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生活在鐵幕與高牆下,因為信息的極度不對稱,我們有時候很容易被欺騙和利用。但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鐵一般的「歷史事件本身」,是歪曲不了的。

中國幾乎所有知名醫院,其前身均為教會所辦醫院,現列舉一部分如下:

1、1835年廣州眼科醫局後改為廣州博濟醫院

(現為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是中國第一間西醫醫院)

2、1844年上海仁濟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

3、1866年上海同仁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

4、1877年蘇州公濟醫院
(現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

5、1883年蘇州博習醫院
(中國最早使用X光機醫院,
現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6、1883年濟南共和醫學校
(現為齊魯大學醫學院又稱齊魯大學醫科)

7、1885年北京道濟醫院

(現為北京市第六醫院)

8、1890年,濟南華美醫院與醫校
(現山東大學附屬醫院)

9、1898年,廣州花地精神病醫院

(中國第一所西式療法精神病醫院,
現為廣州市腦科醫院)

10、1903年上海震旦大學醫學院
(現為上海第二醫學院)

11、1905年成都華西協和大學醫學院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12、1906年,協和醫學堂

(北京協和醫院,協和醫學院前身,
由5個教會合作開辦,
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收購,
解放軍301醫院前身)

13、1907年傳教士組織的中國紅十字會救助中心
(上海華山醫院)

14、1907年上海聖馬利亞醫院
(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15、1900年普仁醫院
(現為北京市普仁醫院、無錫市普仁醫院)

16、1913年瀘州福音醫院

(現川南醫院,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

17、1914年湘雅醫學校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18、1919年山西川至醫學校
(現為山西醫科大學)

19、1926年宏恩醫院

(現為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

20、1928年漢口協和醫學堂
(現為武漢協和醫院,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漢口協和醫院)

被羞辱的與被傷害的

在晚清、民國那個時代,中國是極度貧窮與落後的。當年來華的那些醫學傳教士們,並不欠咱們什麼。但他們放棄了舒適安逸的生活,背井離鄉來到偏遠、落後、貧窮的中國。默默無聞地把自己的青春、熱血、才華……無怨無悔的獻給了中國。很多宣教士離開他們的祖國之後,就再也沒有回到過自己的祖國,長眠異國他鄉。

其實,那個時期國外的宣教機構他們本身也沒那麼富裕,但是他們一鎊一鎊、一美元一美元的從他們拮據的生活費里省出錢,來給我們建醫院、治病,在那個血與火的歲月里,他們拯救了、幫助了很多中國人。

他們當年是為了信仰,他們並不想在咱們這里陞官發財,青史留名。他們不需要我們回報他們什麼,也從來沒要求過我們回報他們什麼。

但是,我們不能心安理得的對救命恩人忘恩負義。更不能心安理得看著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性,處心積慮的、持續不斷的抹黑他們,把咱們的救命恩人變成「被羞辱的與被傷害的」。

人需要有信仰,我們需要知道真相。我們需要真誠地、深情地向他們說聲:「謝謝!」更應該對差遣他們的上帝,也就是他們所服侍的主,獻上我們應有的感恩和感激。

㈡ 為什麼要讓學生理解和認同中醫葯文化

讓學生理解和認同中醫葯文化

——中醫葯文化振興發展的新使命新課題

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會長劉彭芝是這次「中醫文化進校園校長研討會」的發起者,她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理應在學生心中植入中醫葯這樣的文化基因,激發、喚醒他們的民族文化自覺與自信。」就在今年1月份,劉彭芝在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提交了一份議案,建議在北京市中小學校、幼兒園普及推廣中醫葯基礎知識,並提議推拿等中醫養生保健技術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

劉彭芝表示,讓中醫葯進校園,主要目標不是培養出多少個中醫葯名家,而是發揮中醫葯文化在教書育人中的獨特作用。

福建中醫葯大學學生在校內中醫館調配中葯。新華社發

「中醫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深度契合,反映出中華文化在把握人與自然關繫上的智慧,也讓中醫超越一般的經驗科學,具有人文關懷的文化屬性和多元價值,是一種與文化緊密相融的醫學科學體系。」原衛生部部長張文康認為,開展中醫葯文化進校園活動,不僅是應用中醫葯養生保健的現實需要,更是傳承、發展、創新中醫科學的戰略性需求。「讓中醫葯文化進校園,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黃璐琦院士說。

「在孩子們心中埋一顆信任中醫的種子」

中醫葯文化傳承是一個由來已久的話題,但讓中醫葯文化進校園還是一件新事。

2012年,北京全面啟動了「中醫文化進校園」活動,是最早推進中醫葯文化進校園的城市之一。

「我們提出,要把北京打造成全國中醫葯的文化中心,這可不光是我們有多少中醫專家,有多少中醫院,有多少博物館,關鍵是得有文化,尤其是讓孩子們具備這種文化。」在多年的工作中,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黨委委員、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局長屠志濤深有感觸。

北京市中醫研究所副所長李萍希望:「在孩子們心中埋一顆信任中醫的種子。」從史家學校的中葯體驗課程、育才學校的神農本草課程、北京小學的四季課程中……李萍認識到,中醫葯文化要與教學體系緊密相連,它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是跨學科的,需要由語文數學生物、勞動等多門課程綜合形成。

西南大學附中學生在實驗室開展中醫葯專項《薏苡種質資源材料組培快繁研究》。資料圖片

比如育才學校開設的「敬先農,愛本草」系列課程,分年級進行內容遞進的授課:二年級由「京葯」開始,種植常用中葯,建立校園「盆栽百草園」;三年級在種植「京葯」的同時,記錄本草的生長過程,四年級學習代茶飲功效、配方及製作工藝,五年級通過參觀學習,掌握桑的生長規律、葯用價值及桑蠶文化。

北京中醫葯大學校長徐安龍認為,倡導中醫葯文化進校園,也不能盲目躍進,必須要遵守嚴謹、科學的精神,不能把中醫講成一個玄之又玄的東西,它是一門實踐科學,不能誇大中醫葯治癒疾病的療效,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切勿把成功個案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經驗。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認為,「可以在學生當中開展中醫葯知識大賽,如《黃帝內經》知識大賽、《本草綱目》知識大賽等,既可以學習先賢對疾病和健康的認識,又能體會其中的哲學思維、古漢語知識。」

與此同時,大學與中學的合作在加深、加強。在「中醫文化進校園校長研討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聯合學校總校與北京中醫葯大學、東北育才教育集團與遼寧中醫葯大學分別簽署了合作協議。東北育才教育集團校長高琛表示,將圍繞中醫葯文化核心價值觀豐富拓展國家課程,把中醫葯知識滲透其中;同時,將開設選修課程,把中醫葯文化中的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治療觀、養生觀等內容編制為校本課程。「中醫葯大學、高校醫學院要加強對中醫葯文化進校園的支持,並在培養師資力量、合作編寫教材、共同舉辦活動等方面提供好服務。我希望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小學生能夠自覺認同和熱愛中醫葯文化。」徐安龍這樣暢想。

㈢ 對中醫葯進校園的看法500字左右

待著一眼就守約的開發屋的製作。待著意義。The小也得開房物質之最。而

㈣ 浙江第一批學習中醫的五年級小學生,現在怎麼樣了

早在日前,浙江省就推進“中醫學習”課程,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其主要學習內容涉及中醫每一個方面,輔修課程,不會進行考試、考核,家長朋友也不用擔心,會增大孩子學習壓力問題;學習中醫的基礎內容有保健、針灸、推拿等各種特色中醫健康療法,其授課內容深入淺出,以理論加實踐的方法,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讀得懂,能夠理解!


其實准確的來講,應該各有各的用處,不同的症狀採用不同的方法,應該更好。

或者說在治療與治癒的過程當中,兩者兼濟,可能療效更好,能夠使人更加健康。

對於學生而言,這不加重負擔的情況下,多了解,多學習一些知識,肯定是比較好的。

㈤ 中醫葯進校園 任務驅動型作文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於無奈,更出於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查實後,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並將這起舉報發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友點贊,也引發一些質疑,經媒體報道後,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於以上事情,你怎麼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明確收信人,統一以「明華」為寫信人,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有一種愛或許無需別人理解
(中國青年報曹林)
小陳:
你好,我叫明華,看到有關你的新聞後深有感觸。很慚愧,像你父親一樣,我以前開車時也有接聽和撥打電話的陋習,受你愛父之心和此舉的感動,以後一定會改掉。想起前幾天,我的孩子批評我吃飯時還在刷手機,內心也無比溫暖。謹以此信向你表達支持與敬意。
你的行為贏得了多數人的支持,也有少數人質疑和反對——你要寬容這種七嘴八舌的雜音,這就是輿論,當有關你的新聞變成一個大眾傳播事件後,很多評論就跟你、跟事件本身無關了,你不要被這些爭議所干擾,不要被「舉報父親」這個渲染性標簽壓得喘不過氣來,堅信自己是以這種父親能接受的方式表達對父親的愛。我知道,你這樣做,絕不是「吾愛吾父,吾更愛原則」——而就是純粹的愛父親,以這種讓父親記憶深刻的方式改掉陋習。這種愛,只要父親能夠理解就足夠了,無須別人的理解。
之所以有一些爭議和質疑,是因為他們沒有站在一個愛父親的女兒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沒有將心比心,沒有同情的理解,而是一個湊熱鬧的看客和冰冷的旁觀者。當這件事成為一個大眾話題時,你已經成為一個被消費的熱點。大眾傳媒工業從這條新聞中各取所需:網友需要的是倫理沖突和情法爭議,媒體需要的是勁爆新聞和反常故事,評論員需要的是噱頭和談資,交警需要的是普法案例,律師需要的是以案說法,道學家需要的是道德高地,微博需要的是能增加點擊的熱點,微信圈需要的是能刷屏的溫暖雞湯。
而這一切,與你的需要沒有關系。作為一個曾一直努力想讓父親改掉抽煙習慣的我知道,作為女兒的你,要的只是父親能改掉這個開車陋習,要的是父親免於被這種陋習所傷害,要的是開車的父親平平安安回到家中和你一起吃晚餐。從新聞看,你的目的已經達到,父親老陳後來領悟到「覺得女兒確實說的很有道理,她是在對家人的生命負責,也是對家人愛的一種體現」。——父親理解了你的良苦用心,讀到了你的愛,那就足夠了。
這個世界上,說服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尤其是想說服每個人,讓每個人都點贊,那根本不可能——我想跟你分享一幅漫畫,你永遠都無法滿足所有人。很多時候,你只須介意你愛的人的感受,只要說服那個你想說服的人,你愛的人理解,你介意的人接受,就可以了。這是你跟父親兩個人的事,是為了影響和拯救父親,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所以不必介意那些雜音。你這樣做,只是想讓父親改掉陋習,你成功地讓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理解了你的愛,真的非常棒。
不要被「親親相隱」之類的偽倫理討論所誤導,那是鍵盤俠牽強附會的亂闡釋,這不是會讓父親受到嚴懲的告密,而是一種提起注意的警示方式。也不要被「大義滅親」之類的高調贊美所迷惑,這是把你和父親對立起來的高級黑。這不是什麼「大義」,就是純粹而可愛的愛父之心,你「滅」掉的也不是親情,而是父親的陋習。能意識到開車打手機的交通陋習,是原則;能在一再勸說無效後堅持用其他方式去影響,是韌性;能在窮盡各種方式後想到報警,是可愛和智慧;最終贏得了你父親的理解,是完美的佳話。
小陳,這一次事件你可能已經感受到了輿論的多元與復雜,當你走向社會,會更多接觸到這種輿論生態,請堅守自己強大的內心,堅守自己內心崇高的愛與原則。
祝好!

㈥ 廣州大學城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聽說那裡面的女生很好玩,我建議去爬一下聖女峰,兄弟可願意帶上小弟一起呀

㈦ 中醫葯進校園有什麼看到作文

參考如下:
同學們,四月是個春暖花開的季節,現在的你一定在盼望春遊吧!可是,你還知道今年的四月
是個什麼月嗎?今年的四月是全國第十九個愛國衛生月。而這次愛國衛生月國家號召全體師生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保障身體健康。要求全體師生健康生活,因為健康
生活是愛國衛生的重要內容,是打造「生活品質之城」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健康生活,是生命之本,是愛國衛生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要身體力行,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迎接第十九個愛國衛生月
的確,健康與生命是最可貴的。因為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才能有能力去實現金錢帶來的物質生活,如果沒有健康這一切將空談。
有人做了一個比喻:健康是數字1,而一切名譽、地位、金錢等都是數字0。如果沒有前面的數字一,後面再多的0也是空的。如果把健康比作工業用的原材料,而一切名譽、地位、金錢都是上等的加工材料。那麼沒有原材料,這些加工材料都是廢的,怎樣也做不出一件好產品出來。

春天是個美好的季節,但是也是容易發生傳染病的季節,所以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做好個人衛生,平時要做到,勤洗澡,勤換衣服,勤剪指甲,勤理發,飯
前便後洗手,防止病從口入。不和別人共用一個瓶子喝水,自己的課桌抽屜要干凈整潔,另外還要多學習健康知識,增強自我保健能力。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應注意飲食健康。要做到不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補充每日所需營養,這樣才能使身體更加的健康。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還要營造整潔衛生的環境。做到發現紙屑主動撿,遇到垃圾主動掃,碰上亂扔主動管。」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應該多鍛煉,多運動。運動心理學研究證明,各項體育活動都需要較高的自我控制力、堅定的信心,勇敢果斷和堅韌剛毅的意志等心理品
質。由此可見,體育運動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能有效的幫助我們提高心理素質,使身心健康。特別是我們小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體素質很重要。我們應該
每天堅持鍛練身體;多參加各種有益身心的體育活動,使我們的身心得以發展。
同學們,美麗的環境需要我們共同營造,健康的生活習慣靠我們平時一點一滴地養成。讓我們行動起來,借「第十九個愛國衛生月」這個契機,身體力行,為打造生活品質之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㈧ 山東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詳細下謝謝

不怎麼好,去了沒人管,而且裡面什麼人都有,我同學就在那,上了一年就退學了

㈨ 對中醫葯進校園有什麼看法 作文

今天,我們去了中醫葯大學,非常有意義,受益匪淺。知道了許多葯物知識,也了解了古人行醫的用具。
我們先去了百草園,中間有一個噴泉,噴出水花,十分漂亮。旁邊就是一大堆葯草,有白芷,可以散風除濕,通竅止同痛。郭天委陵草,名字像我的同學。還有一些有毒的草呢,用來殺蟲,比如,白花菜,垂序商陸,白英。這些草還長得挺可愛。這時,發生了一件趣事。我們發現了一種有果子的草,果子上有刺。有人好奇地摸了一下,可一看介紹,有毒!他嚇死了,跑到噴泉邊狂洗,那狼狽樣,令我們捧腹大笑。我們後來又進了中醫葯博物館,我們先參觀了葯物展覽,有許多葯,有些是名貴葯品,還有一種是野豬糞,真搞不懂,這也算葯?忽然聽到有人喊:「有巨型蜈蚣!」我連忙跑去看,一條長約12厘米的蜈蚣被浸在酒里,我不禁想起來小時候,去黃山時見到的一條蜈蚣,和這條差不多,也是紅蜈蚣。這算什麼巨型蜈蚣!我不禁有些不屑到了二樓,我們看到了古人的行醫用具。有銀針,艾葉卷,還有裝葯的葫蘆。針之所以用貴金屬做,是因為這樣更刺激穴位,療效更好。據說,葫蘆就代表中醫,所以裝葯都用葫蘆,但我卻認為只是葫蘆便於攜帶而已。接著我們來到了「仙丹」展櫃前,這些「仙丹」都是重金屬,有的紅,有的黑,還有會致命的水銀!古人認為吃了這些,可以永生,但這可以馬上使他們死去。我們還了解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直達他最後死於嘗了「雷公草」這種烈性毒葯。
今天真有意義,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當然受益匪淺。

㈩ 對於中醫葯文化進入校園,你支持嗎

現在很多的教育部門正在大力地開展中醫葯文化進入校園的工作,這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因為中醫葯文化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對醫學的發展也有著突出的貢獻。中醫葯文化有很重要地學習和傳承的價值,進入校園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學習它,更能為人類造福。


在中西文化強烈碰撞的當下,要懂得文化的包容性,讓醫學更好地發展下去,就要取百家所長,中醫葯文化歷經傳承,留下了更多的精髓,如果能不斷地發展,不斷地融入新思想,必將變得更加的完善,更有利於造福人類。所以中醫學文化要和西醫文化一樣,走進校園,讓更多的學子去探討學習。

熱點內容
學前數學啟蒙 發布:2025-08-13 16:24:04 瀏覽:823
師德先進教師事跡 發布:2025-08-13 15:33:01 瀏覽:770
孕婦上火吃什麼好 發布:2025-08-13 12:59:00 瀏覽:219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發布:2025-08-13 12:04:12 瀏覽:258
中考語文古文 發布:2025-08-13 11:50:19 瀏覽:929
絲襪教師視頻 發布:2025-08-13 11:19:31 瀏覽:803
初三語文教材 發布:2025-08-13 08:38:25 瀏覽:734
輔導小學一年級英語 發布:2025-08-13 07:42:18 瀏覽:242
教育局膠州 發布:2025-08-13 07:00:46 瀏覽:297
懷孕多久有胎心胎芽 發布:2025-08-13 02:14:32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