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縣第四中學
❶ 江西省會昌縣有哪幾所初中
江西省會昌縣有三個街道辦事處,
有四個鎮,有八個鄉,它們各自
都有一所初中學校。
另外在縣城有兩所縣直屬初中學校,
在經濟開發區有一所縣直屬初中學校,
所以,江西省會昌縣一共有一十八
所初中。
如果你爸爸媽媽屬於引進人才,你
可以選任何一所初中讀書。
熱烈歡迎你們全家都到會昌縣來過
幸福快樂的生活!👏👏👏
❷ 會昌縣四中是屬於什麼學校 是公立學校嗎不是全部特長班吧有文化班嗎
會中縣四中屬於縣直學校,算公立學校哈,有特長班也有文化班。【回答】
學費比一中三中貴嗎?【提問】
去這個學校要提前報名嗎?【提問】
學費不會差距太大噠【回答】
去每個學校都要提前報名哦,不過也有現場咨詢報名的途徑。【回答】
❸ 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一中歷史以來考進了幾個清華大學
贛州,簡稱抄「虔」,別襲稱「虔城」,也稱「贛南」,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和下轄縣市最多的地級市。
贛州是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擁有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全省首個綜合保稅區。贛州是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和著名的紅色旅遊目的地、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示範區、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贛州都市區也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三大都市區之一。
贛州有著2200多年的建城史,歷來為江南政治經濟軍事重鎮。文天祥、周敦頤、海瑞、王守仁、辛棄疾和中共第一代核心領導人皆在贛南主政過。
王守仁心學精粹《傳習錄》,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周敦頤《愛蓮說》,毛主席的《菩薩蠻·大柏地》,陳毅元帥的《梅嶺三章》皆創作於贛南。贛州還是《牡丹亭》故事的發源地。
此外,贛州是世界風水堪輿文化發源地,還有著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千里贛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世界橙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等美譽。
受蘇區振興紅利,贛州成為中部首個全面執行西部大開發稅收政策,也是中國首個受到國務院各部委對口支援的城市。
❹ 會昌中心小區劃分哪個學校
從上圖可以看到,會昌中心小區,中學學區隸屬於會昌實驗中學學區范圍之內,兩地之間相距約760米左右。
❺ 第三屆(優德杯)全省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競賽中景德鎮市樂平四中的學校編碼是多少 急需 求教 謝謝!!
指
優勝者第十屆江西省,聽力競賽學校的學生,四年級
姓名學校名稱學校
一等獎(31)
燕楊金溪縣上顯示一個小山谷郭正光昌井岡山小學
佛兒學校,臨川美國,周煒,王媛吉安縣大沖小學
周肋枰,江西城關三小生物降解的染料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劉九江市義西許字旋轉,江西城關小學旬陽外語小學
鄭康鄒金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想九江市潯陽外語小學
第二文龍南鎮賴鐿小學李家傑德安縣黃桶小學
劉羊糜嗯的,郭榮寧都的街道,廣場的中心小學,陳全南昌豫章小學
中裕香瑞金市八一小學學校熊斌南昌市小學
田淼淼上游第一小學
王彥軍森尋烏縣的李昕,南昌,中國東部交通大學附屬學校
黃小晶香港石城縣小松中心小學教師小學實驗小學鉛山縣永平小學
願望銳捷銳石鍾馨於都縣實驗小學新余市長青小學
紅旗大街小學,劉昕澳大利亞贛州市章貢區「熊單風鐺地鐵中心學校
麗雅佳舟曲仁山坪小學李秀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劉刀茗吉水縣冠山小學Kington的貴溪市實驗小學
張官軍吉安永豐的恩典江兩個小
二等獎(64)
劉李山王進喜縣中心小學紅小學鋼琴永新縣城廂
範金臨川佛子弟學校的朱威新干縣金川小學
滬嘉坤神經網路在第十小學小鳳在吉安永豐村小學在
易羅綸臨川第一一小學的劉思影吉安縣北源小學的
YC,章神經網路在第一小學彭琦吉安縣,北信源小學
黃犁神經網路中的第一個主熊田七景德鎮市實驗小學學校
譚銳縣第二小學的薪酬詩雨
再生景德鎮市,江西省城關小學胡美菱修水縣鎮伊寧市主要
衡陽市珠暉平安贛縣實驗小學吉港中心小學學校湛山林的星子縣第二小學武寧縣,陳熙勤,
孫妮贛縣南塘中心小學的小學
,劉玉潔贛縣田村中心小學學校洋溪雷九江市雙峰小學
劉吁鞣
鵬輝顏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九江市,九江市,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陳寒語言雙峰小學於芮旎嗯雙峰小學
汪若濤龍南縣龍師學校,遼寧春子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賴Yanqiong龍南縣實驗小學諶積韻南昌珠市小學
陳躍峰南康市赤土民族中心小學學校,克萊因,姚南昌右營街小學
劉何夢瑩寧都縣黃陂區中部小學胡家文南昌,南京路小學
崔平平黃寧都縣竹文嬌石城,賴齊茲熊焰南昌城市的街道,瑞金市金都小學家長雨恆,南昌珠市小學
黃雅男上游第一小學小學,小學宋ZE於洪南昌市北湖小學
陳吁祺,縣第三小學禮義姚明蓮花縣城廂小學
任何雷信豐縣工業園中央小學,上饒市第一小學 BR />,浩河,永豐鄉,梁建華興國縣育才小學姜影玉山縣津山小學</吳柯銳,劉畫尋烏縣城關小學新余市西湖小學
尋烏縣情緒實驗小學思睿分宜縣中心小學
舒竹青傅詩宇分宜縣中心小學學校,城關小學
溫榆河新於都縣第三小學唐昊奉新縣,四川省 BR />武贛州市章貢區高速公路,優異的小學,一個小嫣嘉豪奉新縣,四川
歐陽郝需按吉安師范附屬小學敻書琴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章一泫泰和第二實驗小學張荊押嗯樟樹市實驗小學
內襯鑫籍洲詘石羊小學姚然鷹潭市小學
徐白水小學,捷吉水縣利濟王余江縣小學
三等獎( 125)
黎七翻崇仁縣實驗小學天風美吉水縣白水小學
黃卓頤東鄉縣,安福縣一級的第一所小學支付兩個小
楊吁誹實驗金溪縣的小學,鄺肖軒永新縣城廂小學
弓起齊黎川縣湖溪小學唐鴻在永新縣城廂小學
萬朱軒臨川第九小學謝辰的宣新干縣金川小學
戴雲新臨川,陽光明媚的新干縣金川小學
羅姒迂額臨川第十小學第四小學女巫鋼琴吉安永豐村小學
旅遊智鑫神經網路在第一小學奧托·李吉安永豐村小學
笑迎燕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的周的詭笑神經網路的第一所小學
方霓臨川小學佳靈陳激縣北源小學
賴傑安遠縣九龍小學
源代碼樹的醫院學校的文周吉安縣北扶輪社的崇義縣橫水中心在東中國海小學王祥嶺吉安縣大沖小學
豪廷大余縣東門小學珞瑜范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賴小營劉資囟景德鎮市實驗小學,定南縣第一小學 BR />縣,江西中路雲白鷺領先的小學景德鎮市實驗小學,梓凱的
凄艷的姣嘎嗯縣長鯫擁哄景德鎮市實驗小學小學
劉子豪贛縣專員張興九江市長虹小學
謝金卓贛縣關系小學齊歡世華學校的
Luohao易嘎嗯縣大畠新疆主要學校在九江Caohang的湖口縣王鳳凰村小學 />雪莉吉他埠,贛縣中心小學,大菱悅九江市長虹小學
東,贛縣茅店,富美子定義的源小學章師疑九江主
,朱抨秤贛縣南塘中心小
Xieze華竿縣田村中心小學學校小學楊夕嗯劍彭澤縣城關完文雪麗九江小學
談嘿瓶贛縣王母穿越城鎮密集口小學熊春
Penfound妹妹金縣,江西宋煙波永修縣,母親渡鎮中心小學外語學院語言共青城市西湖小學
覃輝,贛縣陽埠鄉許,燕屋小學余允抗南昌南京路小學
陳Jiudi會昌縣珠蘭示範學校劉益康桃花一村小學在南昌
鍾力龍南縣鎮新布小學過河板栗菲律賓南昌百花洲小學
華安捷縣南里仁,金妮龍,中央小學OT南昌,南京路小學
曾黃林龍南縣文龍南康鎮中心小學畫韻南昌鐵路小學 BR />朱亮龍南縣鎮熊博南昌師范小學
兩聲民張涵南昌大學第一小學預備學校
葉婷婷南康市,逸夫小學Zouze華南昌教師「主要
陳新,周家啟,蔡江學校,寧都鍾荊剜南昌豫章小學
曾淑嫻寧都縣東山壩小學徐悅南昌百花洲,小學
寧都縣固厚中心小學的學校,徐加文南昌鐵路第一小學
來雅如寧都縣洛口中心小學周蒿軒南昌進賢門小學
王顏寧都縣石上中心小學塗新盈南昌羊子巷小學
麗澤森熊狀態姬南昌珠市小學,南 - 南徑流小學
,瑞金市在8月主要合肥楊,朱琦,南昌大學預科學校<BR /朱凌瑞金市於8月小學劉羽蓮花縣琴亭鎮中心小學吳長郡德興市,白銀市,
磬上游小學邱野清萍鄉市師范學院附屬小學
方王上猶縣藍田中央小學,第一小學
戊子胡安石城縣第一的三個主要你們知道每鄱陽縣東流湖小學
張春玲石城縣高田中心小學學校茅依腩婺源縣紫陽
曾黃昀信豐縣新田小學,小巧可人的益陽縣逸夫小學
廖林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吳語的風扇新余市暨陽學校
陳小學根發,永豐鄉船,興國縣溪小學一應吁水
范冰尋烏城關小學李鈺的泠誰蘧和小學
他的芳香尋烏縣325主要蔣文文金水區童
小學,臨淄華尋烏縣實驗小學辰於分宜縣中心小學學校
段歡迎的雲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Liaoxiao江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小學
>
層架蔚,劉京於都縣實驗小學感謝陳默高安市第四小學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實驗小學黃陳字母
邱建華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鐵山壟中心小學劉玉清湖埠,萬載縣小學
紅旗大街,劉之輝贛州市章貢區的小學油漆荊一縣新昌第五小學外國語學校高
外語學校吳樾贛州市章貢區,厚德李舒通,宜春市小學學校,
鍾芮晨姬洲軀石羊小學鄒黃據娥樟樹市廣場學校
雅文長吉舟曲古南一小陳家贏得溪學校小學部
黎須隆清遠區富田小學周鼎鷹潭市教師小學
李太和二實驗小學,彭心臟的話鷹潭市逸夫小學
曹旭豪泰和第二實驗小學韜奮Pengjing文余江縣學校<BR /葉焦尾吉水縣白水小學
Raoya志臨川實驗小學五年級
一等獎(33)桑家明,九江市潯陽外語小學學校
陸其蛾資溪縣實驗小學張蔡琦九江小學
在那裡干,吳睿城關三小的危險尖銳九江小學
Xiemeng南龍南縣實驗小學曾楚齊
東山壩小學九江小學
雅芩寧都縣曹荊須桉九江小學許隆誹的上猶縣第二小學許浩洋南昌羊子巷小學
寶陳石城縣高田中心小學教育和彥南昌珠城小學
尋烏縣長陳陳婷小學廣域網范則粼南昌廣南學校
黃皓於都縣實驗小學在易南帆萍鄉市實驗學校 />熊核心吉安師范小學,鄱陽縣蒔蘿,李陽西山學校
石羊河小學,吉安,如果請王,讓船太陽豪景新余市長青小學 BR />陳歡歡青原區東固小學朱張賈期新余市長青小學
謝修平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學校,於延慶馮新縣馮川三
</劉明艷萬安縣芙蓉小學郭躍宜春市小學
江祁雖椽5姜嘸螯青海省西寧市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主要肖水俁塘景德鎮昌河實驗第三中學小學小學劉咨涵貴溪市 />的獎號為九江市旬陽龍山小學
二等獎(66)
羅沖任縣馬鞍中心小學學校,九江市,長虹,黃奕飛小學
程超實驗在黎川縣蔡淤遮九江市長虹學校
江佳悅臨川實驗小學海虹九江市雙峰小學
侯靜臨川實驗小學許壓難瑞昌市賽湖學校
洪雅小學月臨川實驗小學黎之膨都昌縣鳴山韭山小學
羅小安全定南縣小學劉楠九江市長虹小學
謝的君主贛縣城關小學沙纖維上午九江市雙峰小學
劉醫鋌會昌小學的宋琛安全九江小學
蔡奇龍南縣,交河鎮中心小學陳司銥南康市逸夫小學湖口縣山中心小學學校
章恢皇狙嗯都昌縣徐港南小學
過其聱寧都廣場中心小學南小學
黎吁庵華寧縣石圖圖都昌縣徐港中心小學都昌縣蘇山許香港小學學校TSUI,
珠江濱江信威都昌縣積極的高峰期,瑞金市金都小學升麗影陸上游,小
主要朱彬都昌縣周溪古塘完成的 BR />張靜怡石城縣小學李韓·嚴德安縣河東小學
葉婷婷信豐縣中央小學新田胡梟龍德安縣森林小學
曾立平,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鄒豪中國南昌豫章小學
劉文涵尋烏縣實驗小學的薪酬益嘉南昌豫章小學
短衣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上學周音序岩南昌百花洲小學
康浩瀚贛州市章貢區「明確的實驗學校林羽璇南昌百花洲小學
周吁露青區實驗小學的何睿心南昌右營街小學
黃好南昌,南京路小學學校舟曲古南,梁輝龍
尹施其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龔斌萍鄉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冠山小學吉水縣賴亞林黃精英德興銅礦礦山兩個小的
王越,安福水平是兩個小Qiuhuan最小上饒縣第一小學
文藝永新縣城廂小學袁柯雨分宜第一曾蔭權蚩榮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學校簡小瑩黎童水俁市新干縣263所學校為中心小學的孩子們
鄧宇綸,新余市逸夫小學
熊一凡吉安永豐恩典姜彩玉祁鎮,新余市逸夫小學 BR />奉新縣第四小學
曾靈芪吉安縣永和小學的朱文星高安市主要
朱培吉安縣北源小學熊麗荊醫風縣,新昌第二小學
利器娜遂川縣五江小學徐塵峰樟樹寬,學校
吳儀馳余江縣,胡吁榧景德鎮昌河實驗小學,第一小學/三等獎(125)
實驗小學,胡賈宇王志誠吉安縣,東鄉縣北源小學
東鄉縣實驗小學羅娟吉安縣的土地蝸牛,北小學
陳愉快東鄉縣實驗小學劉春蘭吉安縣北源小學
金溪縣實驗小學楊思應劉徐安琪認為吉安縣北源小學
黃震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李澤源黎川縣實驗小學慶親王遂川屏幕上小學
通揚黎川縣,周一埏金溪縣實驗小學學校實驗小學XI瑞明景德鎮市二十一中學
童資衣黎川縣日峰吳的京昆景德鎮市,兩個小24所學校
高娜臨川第九小學黃色圓形星子縣,白鹿中心小學
友好臨川支付區第十小學Qiaomeng衛彭澤縣定山小學
黃王文京臨川實驗小學胡要,九江市廬山區海會小學
萬積嗯臨川實驗小學軍王珏廬山區,九江市威家鎮中心小學
保守的世界的代表,九江市廬山區,陳煒,中央家鄉臨川第四小學小學
Huangrui楊楠豐教師培訓學校小學部的肖航天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鍾耀安遠縣江源小學盧泠搭嗯九江縣新塘小學
朱緯岳崇義城關小學陳基嗯,九江縣新塘小學
武寧縣新寧大余縣東門小學,王靜周劉含有少量
水城小學,解押嗯大余縣長虹小學,九江市博,我
石汪乏嗯定南縣小學沉皓文九江市雙峰小學
謝辛-I贛縣專員胡壓橇九江市雙峰小學/ >王亞非九江市廬山區麗衛輝市贛縣城關小學楊蕊妮九江小學
宋孕前會昌縣西江中心小學古塘中央小學
解一心龍縣龍小學湖口縣武山小學
龍南縣楊村鎮中心勵駿捷小學
李進森林城市的甘露鎮中心小學,小學蔡Zejing第二龍南鎮,王方下共青城市甘露鎮中心學校沈湘小學
蔡於清,南港市實驗小學陳明明都昌縣寶金沙完小的
廖組在寧都縣蔡機骯周淘永修縣湖東小學的小學和中學
Huliang寧津縣黃陂區中部小學楊丹修水縣鎮四都小
黃小傑寧都縣黃石中心濱興小學的小學呂行果九江開發區
賴啟元,竹磚屋頂主胡Xuehan,寧都,九江市城市管理局,第一小學
袁哩宜全南小學羅西文南昌繩金塔小學
劉衛青銳進的太白中心小學學校Zoumin梁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鍾奶油
瑞金市81小學胡容菲律賓塔北的城市,南昌縣洲小學楊春梅上猶縣第二小學金陳新,南昌豫章小學
>魏家琪南昌谷查嗯,鄧清清上猶縣第二小學小學
朱原超級石城縣豐的災銳小萬南昌百花洲小學
陳華虹石城橫江中心小學,請訪問谷屋南昌百花洲小學
當代信豐縣萬隆中心小學李泗涇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梁蘭蘭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謝溫儇南昌育新學校 Laijing林尋烏城關小學立信於南昌成賢關小學
許的幫助尋烏縣三一百二十五個主要進賢門小學章瑞哲南昌
閆機尋烏縣實驗小學的佳琦南昌羊子巷小學
民辦高校中都城關小學傅呸餚南昌羊子巷小學
劉羽甄吁讀縣安源區第三小學謝傑第三小學
照乎昂,羅漩贛州市章貢區的大馬路小學的孩子阿溪外國語學校
朱干宇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毛麗英廣豐縣社後學校
霄雲平陳喆燕,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學校,鉛山縣河口
Kuangluo蘭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吳小玉婺源春中心小學
縣富鵬尋求郝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微博谷機嗯山,劉嘉寧玉山縣小學舟曲新村小學王龍祥新余市新鋼公司第一小學
小京雅舟曲古南小劉潘吁水羅芳店希望小學
清遠區實驗小學,王干劉斌陳郁吁誰
范縣輝,吉水縣冠山小學女巫天津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陳大殳須按位吉水縣冠山小學謝宇翔,豐城市新城中心學校
>彭迂殫的安福縣一級的靖安縣中心小學,兩個小鄔邛哲學
湯平永新實驗小學條件
洪煒永新實驗小學外國語學校高邁萬載縣株湖
聶科新干縣湖中心小學的校章夢菲樟樹市第八小學學校高小
諾吉安永豐以及兩個小江上柳嘉寧貴溪市冷水,鷹潭市教師小學中心校
胸甲長永豐恩典鎮中心小學曾文樂
劉柳余江縣韜奮,張小英吉安永豐縣潭頭小學
肖松峽江祝福中國中心小學學校天翼鷹潭市小學
劉只閩吉安縣,北小學
六年級
一等獎(39)
吳嘉陽黎川縣日峰兩個小方笑菲九江小學
勇臨川美佛子弟學校的九江小學的豎紋博
唐明明代臨川第十小學本湖口縣第一小學
謝暄甘第三小學,城關小學,胡政湖口縣主要
Zhuwen塘朗縣龍小學放寬湖口縣小學
Wangdeng龍寧都縣第三中學美聲湖口縣
劉飲食佳瑞金市河背街小學玉簫陳坤衛,俞家河,廬山區,九江市市中區小學
胡笑天,上猶縣橫嶺小學鄧文華武寧縣石渡學校
石城縣橫江中學呂嘉匯都昌縣前三小學
春天信豐縣,朱粵語工業園區楊吁新南昌豫章小學,中心小學
小燕尋烏城關小學蔡江明,南昌給予山小學
迪拜遴迂肚縣實驗小學謝佳妮南昌市金盤路小學
昊太和縣洛溪中心小學於責嗯靳擼螅外語學院
孔毓婷安福縣是兩個小溫榆河弋陽縣教育附中
汪佳運永新縣城廂小學園之齊點應縣中心小學
王易文照郴舁新干縣城北小學外交部語言學校中,
怨婦陳擁縫的好兩個小Xiongsi韓醫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梅芳王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學校聶雲芽樟樹市洲上初中的河流...... />魏春旭樂平市中學泠硼余江縣第一小學
好綵船九江市雙峰小學二等獎(60)
,陳嘉利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學校,永新縣城廂小學,汪卓瑞
潘,黎川縣實驗小學的兩個新干縣文昌小學
康汪浩銘軒黎川縣日豐甜永豐堯天小學...... />陳然諾天峰2黎川縣岱衛擁瘋藤田中央小學
周抗衡臨川第四小學小學
鄒傑劉嘉麒吉安縣海爾希望資溪縣鶴城鎮王清美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小學
易踏嗯安遠縣九龍小學鄒圓圓樂平市中學
楊責紋崇義城關小學朱梓傑樂平市中學
廖江源定南完成縣小學陽恆顏星子縣白鹿小
伍氏家族江口中學李兆縣,江西省九江市
旬陽東風小學邱施蓉贛縣田村中學路明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發司衛會昌縣希望小學孔敬松九江市潯陽三里小學
李金元愛龍南縣里仁中心小學王軒九江市長虹小學 BR />李琳工具,而縣第二中學江九江市雙峰小學
文清寧都縣青塘中學曾家平九江小學
了琪琪,而具有縣石上中學易江西學校塗夕嗯的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鄒毅鑫瑞金市81小學史力舟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鍾娟娟上猶縣營前主熊悅南昌大學初級學院附中東湖校區
小孟庭葦石城縣小松中心小學胡詩運南昌育新學校
秋衣娜信豐縣中心小學平鎮萬紆嗯韓南昌實驗小學在東湖小學
蓮花縣>邱七桉興國縣城廂小學,陳炯心
來義俊尋烏縣實驗小學小姐源於江西省廣豐縣蘆林學校
小彩虹實驗小學龔蔚鉛山縣陳千山兩
周惠英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葛坳中心小學學校金燕羲新余市明志小學
李蘇錦贛州市章貢區的路第一小學,黎溫諼新余市逸夫小學
庄晏其舟曲陽明路小學俞雷奉新縣,四川
第八小學宜春市,吉安教師的首要劉姒怡袁期嗯陳廢葵青區小學有良好的宜春市實驗小學學校
袁林泰和縣冠朝中央小學的劉羽樟樹市廣去上學了。
樓江濤吉水縣冠山小學汪輸蚶鷹潭市教師的首要
三等獎(117) BR />陳須長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學校姚晨永新實驗小學
吳月華黎川縣實驗小學靖子花永新實驗小學新干縣
姚凱茜黎川縣德勝小學黎滔雍實驗小學
奕琪
梁恬臨川第十新干縣金川小學小學生態適宜永豐縣潭頭小學
周司逾臨川實驗小學邱陳建生永豐恩典江黎蒙斯厚黎川縣村小學兩個
羅傑永豐堯天,周漢閔子騫臨川實驗小學小學
陳彧君張威軒的
❻ 2011第十屆江西省中小學英語聽力競賽獲獎名單
第十屆江西省中小學英語聽力競賽學生獲獎名單
一、小學四年級
姓名 學 校 姓名 學 校
一等獎(31名)
嚴 洋 金溪縣秀谷一小 郭思暢 井岡山小學
周 葳 臨川美佛兒學校 王 媛 吉安縣大沖小學
周樂平 贛縣城關三小 楊 嘉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劉怡希 贛縣城關小學 徐梓旋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程 虹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鄒枚謹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賴鐿文 龍南鎮第二小學 李佳婕 德安縣黃桶小學
郭 榕 寧都縣對坊中心小學 陳語荃 南昌市豫章小學
鍾雨宏 瑞金市八一小學 熊 斌 南昌市濠上街小學
田苗苗 上猶縣第一小學 劉洋銘 華東交大附屬學校
肖景鴻 石城縣小松中心小學 李 昕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嚴俊森 尋烏縣實驗小學 祝 銳 鉛山縣永平小學
鍾 鑫 於都縣實驗小學 石睿婕 新余市長青小學
劉馨澳 贛州市章貢區紅旗大道第二小學 熊 姍 豐城新城中心學校
李雅佳 吉州區仁山坪小學 李 秀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劉道明 吉水縣冠山小學 金 頓 貴溪市實驗小學
張官俊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二等獎(64名)
王 珊 金溪縣琉璃中心小學 洪 琴 永新縣城廂小學
樊 晉 臨川美佛兒學校 朱 威 新干縣金川小學
胡嘉坤 臨川區第十小學 曾小鳳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羅奕麟 臨川區第一小學 劉思盈 吉安縣北源小學
章雨晨 臨川區第一小學 彭 琦 吉安縣北源小學
黃 莉 臨川區第一小學 熊天琦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譚 睿 定南縣第二小學 付詩雨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肖 建 贛縣城關小學 胡美玲 修水縣義寧鎮第二小學
朱惠萍 贛縣吉埠中心小學 詹山琳 星子縣第二小學
孫 妮 贛縣南塘中心小學 陳希沁 武寧縣第五小學
劉宇傑 贛縣田村中心小學 楊希蕾 九江市雙峰小學
劉雨柔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陳語涵 九江市雙峰小學
彭慧艷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余睿寧 九江市雙峰小學
王若弢 龍南縣龍師附小 廖寧春子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賴燕瓊 龍南縣實驗小學 陳紀昀 南昌市珠市小學
陳躍峰 南康市赤土民族中心小學 簡欣瑤 南昌市右營街小學
劉夢瑩 寧都縣黃陂中心小學 胡嘉雯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崔萍萍 寧都縣竹笮小學 宋雨鴻 南昌市北湖小學
賴 祺 瑞金市金都小學 母雨蘅 南昌市珠市小學
黃亞男 上猶縣第一小學 熊梓妍 南昌市濠上街小學
黃文姣 石城縣第三小學 李伊堯 蓮花縣城廂小學
任 磊 信豐縣工業園中心小學 陳昱琪 上饒市第一小學
梁建樺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姜 影 玉山縣瑾山小學
劉畫意 尋烏縣城關小學 吳可睿 新余市西湖小學
曾心悅 尋烏縣實驗小學 曾思睿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舒竹青 於都城關小學 傅詩鈺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溫雨欣 於都縣第三小學 鄧 皓 奉新縣馮川三小
吳 優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嚴家豪 奉新縣馮川一小
歐陽昊軒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熊舒琴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張怡萱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張旌楊 樟樹市實驗小學
李寧馨 吉州區石陽小學 姚 然 鷹潭市第一小學
徐 傑 吉水縣白水小學 黎濟旺 余江縣第一小學
三等獎(125名)
黎啟帆 崇仁縣實驗小學 田鳳梅 吉水縣白水小學
黃卓奕 東鄉縣第一小學 付 為 安福縣平都二小
楊雨菲 金溪縣實驗小學 曠小璇 永新縣城廂小學
龔琪琪 黎川縣潭溪小學 唐 鴻 永新縣城廂小學
萬祝煊 臨川區第九小學 謝以晴 新干縣金川小學
蘆思玥 臨川區第十小學 陳 萱 新干縣金川小學
戴雲欣 臨川區第四小學 巫 琴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游芷昕 臨川區第一小學 李天倫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周桂曉 臨川區第一小學 肖瑩彥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方 霓 臨川區第一小學 陳嘉玲 吉安縣北源小學
賴 婕 安遠縣九龍小學 周 雯 吉安縣北源樹院小學
扶東海 崇義縣橫水中心小學 王湘菱 吉安縣大沖小學
何 婷 大余縣東門小學 羅宇帆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賴曉穎 定南縣第一小學 劉紫欣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鍾 韻 贛縣白鷺龍頭小學 李梓楷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戚妍嬌 贛縣城關第四小學 鄒永泓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劉子豪 贛縣城關三小 張 幸 九江市長虹小學
謝卓錦 贛縣城關小學 胡安琪 九江實華學校
羅皓怡 贛縣大田信江小學 曹行旺 湖口縣凰村小學
謝 莉 贛縣吉埠中心小學 戴凌越 九江市長虹小學
李妍美子 贛縣茅店義源小學 張時宜 九江小學
朱鵬程 贛縣南塘中心小學 楊欣劍 彭澤縣城關完小
謝澤華 贛縣田村中心小學 溫雪莉 九江小學
譚海平 贛縣王母渡鎮濃口小學 熊春語 共青城市西湖小學
彭福妹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宋彥博 永修縣外國語學校
潭慧燕 贛縣陽埠鄉許屋小學 劉榮鈺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陳九娣 會昌縣珠蘭示範學校 劉益康 南昌市桃花一村小學
鍾 力 龍南縣渡江鎮新布小學 談栗菲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華安潔妮 龍南縣里仁中心小學 羅 剛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曾黃琳 龍南縣汶龍鎮中心小學 塗 韻 南昌市鐵路第二小學
朱 梁 龍南縣鎮一小 熊 博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梁聖敏 南康市第一小學 張涵之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葉婷婷 南康市逸夫小學 鄒澤華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周嘉麒 寧都縣蔡江中小學 鍾婧琬 南昌市豫章小學
曾淑嫻 寧都縣東山壩小學 徐 玥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陳 昕 寧都縣固厚中心小學 許嘉雯 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
賴亞茹 寧都縣洛口中心小學 周浩軒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王 艷 寧都縣石上中心小學 塗欣穎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李澤森 全南南逕小學 熊邦驥 南昌市珠市小學
朱 琦 瑞金市八一小學 何飛揚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朱 玲 瑞金市八一小學 劉 瑜 蓮花縣琴亭鎮中心小學
鍾 鳴 上猶縣第一小學 邱燁卿 萍鄉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方 汪 上猶縣藍田中心小學 吳昌俊 德興市銀城第一小學
吳紫娟 石城縣第三小學 葉知逢 鄱陽縣東流湖小學
張春玲 石城縣高田中心小學 毛亦楠 婺源縣紫陽第三小學
曾黃贇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丁可人 弋陽縣逸夫小學
廖 琳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吳宇帆 新余市暨陽學校
陳根發 興國縣永豐鄉船溪小學 易 穎 渝水區四小
范 冰 尋烏縣城關小學 李鈺玲 渝水區人和小學
何 芳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姜雯雯 渝水區塘上小學
林子華 尋烏縣實驗小學 鍾晨玉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段欣雲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廖小強 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第三小學
劉 婧 於都縣實驗小學 謝陳默 高安市第四小學
曾嘉偉 於都縣實驗小學 黃琛函 上高外國語學校
邱建華 於都縣鐵山壠中心小學 劉雨晴 萬載縣潭埠小學
劉志暉 贛州市章貢區紅旗大道第二小學 漆 菁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吳 玥 贛州市章貢區厚德外國語學校 李舒同 宜春市第三小學
鍾睿宸 吉州區石陽小學 鄒黃珏 樟樹市廣來學校
張雅雯 吉州區古南一小 陳 贏 貴溪市第三中學小學部
李旭龍 青原區富田中心小學 周鼎成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李 振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彭心言 鷹潭市逸夫小學
曹旭豪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彭靜雯 余江縣韜奮學校
葉嬌梅 吉水縣白水小學
二、小學五年級
一等獎(33名)
饒雅芝 臨川實驗小學 桑家明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盧 潔 資溪縣實驗小學 張蔡啟 九江小學
吳睿凡 贛縣城關三小 虞含銳 九江小學
謝夢楠 龍南縣實驗小學 曾楚琪 九江小學
李亞芩 寧都縣東山壩小學 曹競軒 九江小學
徐龍飛 上猶縣第二小學 許皓揚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陳寶琴 石城縣高田中心小學 程之彥 南昌市珠市小學
陳辰定 尋烏縣城關小學 萬樊澤霖 南昌市廣南學校
黃 浩 於都縣實驗小學 易南帆 萍鄉市實驗學校
熊 睿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李陽西 鄱陽縣蒔山學校
王若舟 吉安市石陽小學 孫浩景 新余市長青小學
陳歡歡 青原區東固小學 朱璋嘉琦 新余市長青小學
謝秀平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余彥清 奉新縣馮川三小
劉明燕 萬安縣芙蓉小學 郭 悅 宜春市第三小學
江 琪 遂川縣五江小學 毛希寧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肖俁彤 景德鎮昌河實驗小學 劉子涵 貴溪市第三中學小學部
江 浩 九江市潯陽區龍山小學
二等獎(66名)
羅 曉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黃怡菲 九江市長虹小學
程超 黎川縣實驗小學 蔡煜哲 九江市長虹小學
姜佳越 臨川實驗小學 高海虹 九江市雙峰小學
侯以靜 臨川實驗小學 徐亞楠 瑞昌市賽湖學校
洪雅珺 臨川實驗小學 李志鵬 都昌縣鳴山九山小學
羅小保 定南縣第二小學 劉 楠 九江市長虹小學
謝君臨 贛縣城關小學 沙纖晨 九江市雙峰小學
劉依婷 會昌小學 宋宸安 九江小學
蔡 琪 龍南縣渡江鎮中心小學 陳斯奕 湖口縣城山中心小學
張 慧 南康市逸夫小學 黃 俊 都昌縣徐埠港南小學
郭 嬌 寧都縣對坊中心小學 王楚楚 都昌縣徐埠港南小學
李苑華 寧都縣石上中心小學 徐志強 都昌縣蘇山徐港小學
朱江彬 瑞金市金都小學 江新威 都昌縣陽峰共升完小
賴熒潞 上猶縣第二小學 朱 彬 都昌縣周溪古塘完小
張靜怡 石城縣第一小學 李漢焰 德安縣河東小學
葉婷婷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胡小龍 德安縣林場小學
曾利平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鄒灝民 南昌市豫章小學
劉文涵 尋烏縣實驗小學 付益嘉 南昌市豫章小學
段 逸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周序岩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康皓涵 贛州市章貢區文清實驗學校 林雨軒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周宇璐 青原區實驗小學 何睿心 南昌市右營街小學
黃 好 吉州區古南一小 梁暉龍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尹詩琪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劉斌龔 萍鄉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賴雅琳 吉水縣冠山小學 黃競穎 德興市銅礦二小
王 越 安福縣平都二小 邱煥旻 上饒縣第一小學
文 怡 永新縣城廂小學 袁珂雨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李彤俁 新干縣263子弟學校 鄧鈺麟 新余市逸夫小學
熊奕帆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蔡宇琪 新余市逸夫小學
曾智蓉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簡笑影 奉新縣第四小學
曾凌琪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朱文星 高安市第一小學
朱 培 吉安縣北源小學 熊立璟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李啟娜 遂川縣五江小學 徐塵峰 樟樹市廣來學校
胡雨飛 景德鎮昌河實驗小學 吳藝芝 余江縣第一小學
三等獎(125名)
胡佳鈺 東鄉縣實驗小學 王智成 吉安縣北源小學
陸貝易 東鄉縣實驗小學 羅 娟 吉安縣北源小學
陳可人 東鄉縣實驗小學 劉春蘭 吉安縣北源小學
楊思穎 金溪縣實驗小學 劉安琪 吉安縣北源小學
周伊珊 金溪縣實驗小學 黃 震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李澤源 黎川縣實驗小學 王子晴 遂川縣熒屏小學
楊彤 黎川縣實驗小學 席睿銘 景德鎮市第二十一中學
童紫怡 黎川縣日峰二小 鄔京昆 景德鎮市二十一小學
高 娜 臨川區第九小學 黃圓圓 星子縣白鹿中心小學
付友好 臨川區第十小學 喬夢薇 彭澤縣定山小學
黃雯靜 臨川實驗小學 胡婉婷 九江市廬山區海會小學
萬 婧 臨川實驗小學 王雋珏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王翔宇 臨川區第四小學 代世辰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黃瑞揚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肖宇航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鍾 瑤 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呂鈴丹 九江縣新塘小學
朱緯玥 崇義縣城關小學 陳 靜 九江縣新塘小學
王 菁 大余縣東門小學 周柳含 武寧縣新寧一小
謝 妍 大余縣水城小學 王朕伯 九江市長虹小學
石泓芳 定南縣第二小學 沈昊文 九江市雙峰小學
謝欣怡 贛縣城關三小 胡雅喬 九江市雙峰小學
賴偉輝 贛縣城關小學 楊睿妮 九江小學
宋雲倩 會昌縣西江中心小學 王雅菲 九江市廬山區姑塘中心小學
謝怡馨 龍南縣龍師附小 沈 翔 湖口縣武山小學
賴俊傑 龍南縣楊村中心小學 李 進 共青城市甘露鎮中心小學
蔡澤晶 龍南鎮第二小學 王芳霞 共青城市甘露鎮中心小學
蔡彧青 南康市實驗小學 陳明明 都昌縣多寶金沙完小
廖 團 寧都縣蔡江中小學 周 淘 永修縣湖東小學
胡良安 寧都縣黃陂中心小學 楊 丹 修水縣四都鎮中小
黃曉傑 寧都縣黃石中心小學 呂行果 九江開發區濱興小學
賴琪媛 寧都縣竹笮小學 胡學涵 九江市廬山管理局第一小學
袁麗怡 全南第二小學 羅茜文 南昌市繩金塔小學
劉偉清 瑞金大柏地中心小學 鄒敏亮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鍾淇琳 瑞金市八一小學 胡蓉菲 南昌縣塔城北洲小學
楊春梅 上猶縣第二小學 金晨昕 南昌市豫章小學
鄧青青 上猶縣第二小學 魏佳琪 南昌市豫章小學
朱生超 石城縣豐小 萬梓睿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陳華香 石城縣橫江中心小學 吳瀏鈺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李文璇 信豐縣萬隆中心小學 李思婧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梁蘭蘭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謝文萱 南昌市育新學校
賴京霖 尋烏縣城關小學 黎欣鈺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徐 幫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張睿哲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嚴 吉 尋烏縣實驗小學 於佳琪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肖 璐 於都城關小學 付佩瑤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劉於珍 於都縣第三小學 謝 婕 安源區第三小學
羅 漩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趙黃可兒 蘆溪外國語學校
朱千宇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毛利英 廣豐縣社後學校
肖雲平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陳哲妍 鉛山縣河口二小
匡羅蘭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吳曉煜 婺源縣賦春中心小學
彭求昊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劉佳寧 玉山縣瑾山小學
魏博宇 吉州區新村小學 王龍祥 新余市新鋼公司第一小學
肖靜雅 吉州區古南一小 劉 盼 渝水區羅坊希望小學
王贛濱 青原區實驗小學 劉辰雨 渝水區三小
范賢慧 吉水縣冠山小學 巫 津 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陳大位 吉水縣冠山小學 謝宇翔 豐城新城中心學校
彭玉丹 安福縣平都二小 吳穹哲 靖安縣中心小學
湯 萍 永新實驗小學 況姝璇 上高外國語學校
洪 煒 永新實驗小學 高小勱 萬載縣株潭中小
聶 科 新干縣三湖中心小學 章夢菲 樟樹市第八小學
張 諾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劉嘉寧 貴溪市冷水中心學校
熊嘉龍 永豐縣恩江鎮中心小學 曾文玥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張小英 吉安永豐潭頭小學 劉 柳 余江縣韜奮學校
肖 松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高天乙 鷹潭市第五小學
劉志敏 吉安縣北源小學
三、小學六年級
一等獎(39名)
吳家揚 黎川縣日峰二小 方笑菲 九江小學
劉 勇 臨川美佛兒學校 舒文渤 九江小學
唐明明 臨川區第十小學 李 奔 湖口縣第一小學
謝應煊 贛縣城關小學 胡 政 湖口縣第一小學
朱文彤 龍南縣龍師附小 舒 暢 湖口縣第一小學
王登龍 寧都縣第三中學 梅 勝 湖口縣第三小學
劉膳佳 瑞金市河背街小學 虞孝坤 九江市廬山區虞家河中心小學
胡小田 上猶縣橫嶺小學 鄧化文 武寧縣石渡學校
陳 煒 石城縣橫江中學 呂家輝 都昌縣第三小學
朱粵春 信豐縣工業園中心小學 楊宇欣 南昌市豫章小學
劉小燕 尋烏縣城關小學 蔡江銘 南昌市定山小學
杜柏林 於都縣實驗小學 謝佳妮 南昌市金盤路小學
龍 昊 泰和縣螺溪中心小學 曾宇金 蘆溪外國語學校
孔鈺婷 安福縣平都二小 李文玉 弋陽縣進修附校
汪嘉雲 永新縣城廂小學 袁賜琦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汪屹雯 新干縣城北小學 趙晨昱 上高外國語學校
袁富晨 永豐縣恩江二小 熊思涵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王梅芳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聶雲芽 樟樹市洲上初中
魏純旭 樂平市第五中學 彭 玲 余江縣第一小學
何載舟 九江市雙峰小學
二等獎(60名)
陳佳麗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汪卓睿 永新縣城廂小學
潘燦 黎川縣實驗小學 康 昊 新干縣文昌小學
王銘璇 黎川縣日峰二小 張 甜 永豐瑤田小學
陳然諾 黎川縣日峰二小 戴 威 永豐藤田中心小學
周怡然 臨川區第四小學 劉家奇 吉安縣海爾希望小學
鄒 潔 資溪縣鶴城鎮第三小學 王青梅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唐 怡 安遠縣九龍小學 鄒源源 樂平市第二中學
楊澤文 崇義縣城關小學 朱梓傑 樂平市第二中學
廖 嫄 定南縣第二小學 陽恆妍 星子縣白鹿中心完小
吳族貴 贛縣江口中學 李 兆 九江市潯陽區東風小學
邱詩榮 贛縣田村中學 呂孔明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毛嗣煒 會昌縣希望小學 孔景歌 九江市潯陽區三里小學
李金情 龍南縣里仁中心小學 王依軒 九江市長虹小學
李欖儀 寧都縣第二中學 王旭輝 九江市雙峰小學
溫 晴 寧都縣青塘中學 曾迦平 九江小學
曾琪琪 寧都縣石上中學 塗欣怡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鄒奕昕 瑞金市八一小學 史力舟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鍾娟娟 上猶縣營前小學 熊 悅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東湖分校
肖夢婷 石城縣小松中心小學 胡詩宛 南昌市育新學校
邱毅娜 信豐縣正平鎮中心小學 萬韻涵 南昌市東湖小學
邱 芊 興國縣實驗小學 陳炯鑫 蓮花縣城廂小學
賴怡筠 尋烏縣實驗小學 吳朵朵 廣豐縣蘆林小學
丁 虹 於都實驗中學附屬小學 貢瑋晨 鉛山縣鉛山二中
周慧英 於都縣葛坳中心小學 金彥希 新余市明志小學
李甦瑾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李文軒 新余市逸夫小學
庄 雁 吉州區陽明路小學 余 磊 奉新縣馮川三小
劉思藝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袁 琴 宜春市第八小學
陳 飛 青原區中心小學 曾 佳 宜春市實驗小學
袁 林 泰和縣冠朝中心小學 劉 雨 樟樹市廣來學校
婁江濤 吉水縣冠山小學 王書涵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三等獎(117名)
陳旭昌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陳 瑤 永新實驗小學
吳月華 黎川縣實驗小學 康子花 永新實驗小學
堯凱茜 黎川縣德勝小學 李濤勇 新干縣實驗小學
黎夢思 黎川縣厚村小學 周奕琪 新干縣金川小學
梁 恬 臨川區第十小學 余麗娟 永豐潭頭小學
周思煜 臨川實驗小學 邱建盛 永豐恩江二小
韓子芊 臨川實驗小學 羅 傑 永豐瑤田小學
陳宇駿 臨川實驗小學 張偉煊 永豐恩江小學
楊李煜琦 臨川區第四小學 宋彩玲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馮科陽 臨川區第一小學 黃玉潔 吉安縣海爾希望小學
李思穎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吳 鑫 吉安縣實驗小學
劉 薔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鍾佳倪 萬安縣實驗小學
劉美琪 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樊紫怡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肖曉睿 崇義縣城關小學 廖清愛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盧禕凱 定南縣第二小學 程劭奇 樂平市第二中學
謝 宏 贛縣城關三小 程聰逸 樂平市第二中學
畢書顯 贛縣城關小學 汪亦婷 樂平市第二中學
邱 燕 贛縣吉埠中學 朱 瑞 樂平市第二中學
陳 芳 贛縣石芫中學 黃慧慧 九江市開發區向陽中心小學
李明亮 贛縣王母渡中學 陳 蒙 九江縣新塘小學
胡麗娜 會昌縣庄埠中心小學 劉佳慧 修水縣山口鎮小學
蔡 富 龍南縣渡江鎮中心小學 李辰璇 九江市潯陽區柴桑小學
賴麗蓉 龍南鎮第二小學 羅宇康 九江實華學校
黎思嘉 南康市第一小學 戴 冕 共青城市西湖小學
謝美茹 寧都縣第二中學 熊在林 九江市廬山區實驗小學
劉鑫程 寧都縣第三中學 顏 然 九江市廬山管理局第一小學
何珏鎔 寧都縣河東中學 張卓群 南昌市育新學校
彭 英 寧都縣會同中學 徐鈺佳 南昌市站前路小學
郭麗麗 寧都縣田頭中學 李伊玥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張燕萍 寧都縣竹笮中學 汪霏怡 南昌市三店小學
李 璇 全南第二小學 王千卉 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
肖倩倩 瑞金市河背街小學 段明雪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唐詩奕 瑞金市金都小學 方雨嬋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胡美玲 上猶縣小學 林鴻正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黃競竟 上猶縣營前小學 劉佳婧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楊淑喻 石城縣第一小學 鬍子昊 南昌市城北學校
何外燕 石城縣龍崗初中 彭婉玥 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
鍾璐璐 贛州中學 易韞韜 蘆溪外國語學校
邱 英 信豐縣正平鎮正坳小學 易中濤 萍鄉市開發區硤石小學
劉鐵嶺 信豐縣正平鎮中心小學 潘 雨 德興銅礦一小
歐陽玲 興國縣埠頭鄉中心小學 吳美琴 橫峰縣第二小學
黃 鑫 興國縣瀲江鎮鳳凰小學 杜乃禾 鄱陽縣五一中心學校
邱宗彬 尋烏縣城關小學 金 鑫 玉山縣瑾山小學
易婭婷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翁雅婷 上饒縣第二小學
潘昕苑 尋烏縣實驗小學 劉 勁 新余市西湖小學
肖鳳英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楊 瑞 渝水區姚圩中學
賴夢婷 於都縣羅江中心小學 鍾 燕 分宜縣第三中心小學
唐承樟 於都縣鐵山壠中心小學 張 琴 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第一小學
湯 斌 於都縣新陂中心小學 陳細連 新余市孔目江經濟區歐里中學
皮寶瑩 贛州市章貢區厚德外國語學校 鄢 韻 豐城實驗小學
劉厚瑚 青原區曾山小學 周 鐳 奉新縣第四小學
郭遠治 青原區中心小學 皮筱婕 高安市第四小學
胡 甜 吉州區田侯路小學 陳 輝 萬載黃茅小學
廖夢婕 吉州區陽明路小學 胡禹勛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朱蘇雲 泰和縣塘洲中心小學 葉 靚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李 鑫 泰和縣塘洲中心小學 方泉皓 貴溪市第一小學
夏柳珍 吉水縣冠山小學 吳林月 鷹潭市第八小學
王美娟 吉水縣冠山小學 謝 承 鷹潭市第六小學
劉子堯 安福縣平都二小
❼ 黃埔軍校有哪幾個分校啊
分校介紹潮州分校、長沙分校、洛陽分校/漢中分校(中央軍校第一分校)、武漢分校(中央軍校第二分校,後遷移至湖南武岡)、江西分校(中央軍校第三分校)、廣州分校(中央軍校第四分校)、昆明分校(中央軍校第五分校) 南寧分校(中央軍校第六分校)、西安分校(中央軍校第七分校)、湖北分校(中央軍校第八分校)、迪化(現在的烏魯木齊)分校(中央軍校第九分校)、鳳山分校(中央軍校第十分校) 廣州地區的非正式分校 自黃埔軍校創立後,曾最先在黃埔島內設立平崗分校、蝴蝶崗分校、在廣州市區內設立省分校。這些分校純屬移駐學生分區上課,並無專門的分校組織機構,實際上不是分校。 正式建立的分校,應該從1925年的潮州分校開始,繼而在1926年-1927年間,在廣西南寧、湖南長沙、湖北武漢增設分校,因地取名。 在民國14年3月,黃埔軍校學生軍第一次東征攻克潮汕籌設潮州分校開始,截止到民國24年4月成都分校開學,黃埔軍校所設立的分校有潮州分校、武漢分校、長沙分校、南昌分校、南寧分校、洛陽分校/漢中分校、廣州分校、成都分校八個分校。 抗戰前的八所分校,並非開辦後就一直辦理,它們的歷史任務結束後,則予以停辦。 建校前期的分校 黃埔軍校潮州分校 </B>1925年11月12日開始正式招收學生。12月10日任命何應欽為分校校長兼教育長。1926年4月1日教育長改由鄧演達擔任。6月1日,第一期學員畢業。6月6日第二期學生入校。12月底期滿畢業後該分校停辦。 黃埔軍校武漢分校 </B>該校成立於1926年10月27日,以武昌兩湖書院為校址,接受本校第五期政治科學員入校12月抵達武昌,並 武漢分校校門在本地招收新學員。 1927年7月分校結束。 1929年4月,錢大鈞再次於武漢建立分校,共教育第七、第八兩期學員。其中第七期順利畢業,第八期於1932年3月並入本校學習。該校於此時結束。 1936年1月復組該校。 黃埔軍校洛陽/漢中分校 </B>1933年12月成立於河南洛陽,1938年夏末,奉命遷到北障秦嶺、南屏巴山的漢中盆地,抗戰勝利後撤銷。學員大多系東北軍沒受正規教育的軍官,分校主任為祝紹周。 黃埔軍校長沙分校 </B>1927年2月成立,校址長沙小吳門外教廠坪。校長石醉六,教育長余范傳, 共產黨員夏曦擔任政治部主任,政治教官絕大部分是共產黨員或國民黨左派。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討伐唐生智,程潛進駐該分校,將部分分校學生遷往南京本校,其餘學生於1928年5月畢業。畢業後該分校停辦。 黃埔軍校廣州分校 </B>該分校於1927年成立(原燕塘幹部學校)。1931年改稱廣東軍政學校。1936年7月23日改稱廣東分校。 黃埔軍校廣州南寧分校 該分校建立於1926年春。校長俞作柏,教育長蕭越。第一期學生受訓18個月,分步兵、工兵、炮兵3個科目。 抗日戰爭時期的分校 抗日戰爭時期,黃埔軍校一共設立了九所分校,原來的洛陽分校改名為第一分校,並遷往陝西漢中。武漢分校早已停辦,民國26年冬天在武昌南湖成立第二分校,後遷往湖南武崗。第三分校成立於江西瑞金。第四分校,原為廣州分校改名。第五分校成立於昆明。第六分校成立於南寧,原為南寧分校。第七分校成立於西安。第八分校成立於湖北均縣。第九分校成立於新疆迪化。 抗戰期間的各地分校設備規模,均較擴大,西安的第七分校,尤為突出,各地青年學生在第七分校受訓的,有25000多人,學員也有10000多人。其次是第四分校,青年學生受訓為軍官者有15000餘人。這種現象反映了當時廣大中國青年的愛國精神和為抗日救國犧牲奮斗的偉大表現。 抗戰期間,長江以北的分校有第一、第七、第八、第九四個分校,第一分校訓練畢業學生7385名,畢業學生(短期各班隊學員)7413名。第七分校訓練畢業學生25015名,畢業學員10927名。第八分校訓練畢業學生2289名,畢業學員3442名。第九分校地處邊疆,情況復雜,訓練畢業學生1044名。 抗戰期間,長江以南分校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五個分校,第二分校訓練畢業學生15004名,畢業學員(短期各班隊學員)9513名。第三分校訓練畢業學生7430名,畢業學員5961名。第四分校訓練畢業學生15373名,畢業學員5079名。第五分校訓練畢業學生6540名,畢業學員2480名。第六分校訓練畢業學生10813名,畢業學員7081名。 第一分校 </B>1938年洛陽分校遷往漢中,改稱中央軍校第一分校,1941年分校主任由劉仲荻接任,後易鍾彬,該分校自1938年起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0471人。 第二分校 </B>1937年七七事變後,原中央軍校武漢分校,遷往湖南省武岡,改為中央軍校第二分校,分校主任為李明灝。該分校從1938年至1944年共畢業學員23487人。 第三分校 </B>第三分校成立於江西省會昌縣西江鎮,畢業學生好幾萬,抗日戰爭後遷走後,原校址上建現在的西江中學。 第四分校 </B>廣州分校於1936年7月23日改稱廣東分校,1938年1月改稱中央軍校第四分校。抗戰爆發後該校多次遷移,最終以貴州獨山為校址。分校主任韓漢英。該分校從1936年到1945年共畢業學員25212人。 第五分校 </B>黃埔軍校五分校舊址原是著名的雲南陸軍講武堂,位於昆明市五華山麓的翠湖西畔。1935年9月16日開學,學員為沒受正規教育的軍官,分校主任劉永祚。1938年改稱中央軍校第五分校,分校主任改由唐繼麟擔任,該分校從1935年到1946年共畢業學員8837人。 第六分校 </B>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全國軍事政治統一於中央,南寧分校遂改名為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校址由南寧遷往桂林市郊外的李家村。 1944年9月桂柳會戰爆發,軍校被迫撤到宜山縣懷遠鎮,後又遷往凌雲縣城。 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陸軍軍官學校第六分校撤銷。 第七分校 校址設在天水,後易西安王曲,分校主任由胡宗南兼任。從1938年到1945年共畢業學員37317人。 第八分校 </B>校址湖北均縣,後易房縣,分校主任先後由徐祖詒、康澤擔任。該分校從1939年到1943年共畢業學員6872人。 第九分校 </B>校址新疆迪化,分校主任宋希濂兼任。該分校從1942年到1947年共畢業學員950人。 其他分校 抗日戰爭時期,汪精衛曾經成立過一所分校,俗稱汪偽軍校。另外在深圳曾經成立過一所非正式分校。 抗戰勝利後成立的分校 第十分校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為了國民黨黨政治利益在台灣設立了第十分校。校址台灣省高雄縣鳳山市,1947年,孫立人將軍在台灣奉命訓練新軍,其後決定在鳳山成立陸軍軍官學校第四軍官訓練班,建立鳳山分校,直屬成都本校。1949年底遷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國民黨政府將台灣籍學生和國民黨高官政要的子弟200餘人空運到台灣。之後鳳山分校至2004年已辦至七十三期,
❽ 2018年會昌縣高考文史類一本考多少名,理工類一本考了多少名
據初步統計,2018年會昌縣高考再創佳績,全縣文化類二本以上上線和藝體本科雙過線人數首次突破2000人,達到2059人,在去年(1663人)的基礎上再增加396人,增長23.8%.
一、總體情況
全縣一本上線人數440人,比去年增加106人;二本上線人數1281人,比去年增加241人。二本以上上線人數合計1721人,比去年增加347 人。藝體方面,全縣藝體本科雙過線338人,比去年增加49人。
二、分學校情況
會昌中學
文化類二本以上上線和藝體本科雙過線人數1549人。其中,文化一本上線415人,首次突破400人;二本上線1023人。文化二本以上上線人數合計1438人。藝體本科雙過線111人。
第三中學
文化類二本以上上線和藝體本科雙過線人數414人。其中,文化一本上線24人,二本上線252人。文化類二本以上上線合計276人。藝體本科雙過線138人。
第四中學
文化二本上線和藝體本科雙過線人數65人。其中,文化二本上線2人,藝體本科雙過線63人。
私立英才學校
文化二本以上上線和藝體本科雙過線人數31人。其中,文化一本上線1人,二本上線4人。藝體本科雙過線26人。
三、高考萬人比進位情況
全縣高考文化類二本以上上線和藝體類本科雙過線萬人比將達到41.1,比去年凈增7.9。參考去年全市萬人比排位,我縣萬人比有望再前進 1位,位列全市第 6位,將正式跨入全市第一方陣。
❾ 江西省會昌縣怎麼樣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的東南部,武夷山余脈西,南嶺余脈北端。東經115.19度至116.02度,北緯25.09度至25.55度。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縣域境內東西56千米,南北長85千米,總面積2722.18平方千米。總人口4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萬人。
縣人民政府駐文武壩鎮。郵編:342600。代碼:360733。區號:0797。拼音:Huichang Xian。
會昌概況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為贛、閩、粵「三省通衢」之地。現轄19個鄉鎮,44萬人口,國土面積272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8萬畝,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全國第二批生態農業建設示範縣。
會昌是革命老區,毛澤東、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了大量的革命足跡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鄧小平擔任第一任會尋安中心縣委書記,毛澤東寫下了《清平樂·會昌》,盛贊「風景這邊獨好」,現存有大量紅色革命遺址。
會昌有豐富的資源,現已探明開發的礦藏有錫、鹽、螢石、石灰石、稀土等30餘種,其中錫金屬儲量全國第三,岩鹽儲量為江西之首;森林覆蓋率達79%;可利用的水電蘊藏量達5.86萬千瓦;旅遊資源有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岩、會仙溫泉等旅遊休閑景觀。 會昌工業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等主導工業。錫金屬、氟化鹽、螢粉、水泥、會昌米粉、會昌醬乾等產品頗有特色,其中米粉遠銷歐美等十多個國家。農業以水稻、制種、煙葉、生豬、臍橙為主。
會昌城市、交通等發展明顯加快,城區規劃面積達18平方公里,境內有323、206國道和贛龍鐵路穿過,成廈、濟廣高速會昌段正在擬建。
2005年,全縣實現縣內生產總值185249萬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6789萬元、利稅6386萬元,實現利用外資總額2824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6.8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11568萬元,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368萬元,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完成果業開發面積2萬畝,農民人均純收入1530元。
「十一五」期間,我縣將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實施「對接長珠閩、建設新會昌」發展戰略,堅持以民為本,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勇爭一流,以開放型經濟為主線,突出新農村建設、招商興工、項目帶動、城市建設、隊伍建設、基礎教育、綜合治理等重點,把工業做大、農業做優、財政做富、城市做美,推進「三個文明」建設,努力把會昌建成開放的會昌、生態的會昌、和諧平安小康的會昌。
2006年,我縣堅持大開放的主戰略,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科學的方法、更加統籌的理念,扎實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重點抓好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按照「五新一好」的總體要求,結合整村扶貧開發,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是大力推進「十大體系」建設。從會昌的實際出發,完善政策法規、技術標准、社會保障、產權交易、金融服務等體系的建設。
三是大力推進招商興工。整合力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突出招商引資重點,圍繞錫深加工、氟鹽化工、水泥、旅遊開發、農業綜合開發、貢江流域開發等重點項目招商;招商引資又以主攻工業為重中之重,努力打造礦產冶金、氟鹽化工、建材、食品加工、小水電五大工業集群,做強錫、鹽、螢粉、水泥、米粉五大工業支柱產業。
四是大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降低門檻,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到服務業。強勢推進旅遊業發展,做好毛澤東舊居、文武壩革命舊址、會尋安中心縣委舊址、鄧小平舊居等紅色景點和漢仙岩、會仙溫泉自然景觀的開展利用,同時積極開發綠色生態旅遊。
五是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完善城市功能,穩步推進市政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管理,深入開展園林城市的創建,打造山水靚縣,彰顯山水特色。
六是大力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水平,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加快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全縣上下將進一步認清形勢,調整好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轉變工作作風,為實現「十一五」規劃而努力奮斗。
自然地理
會昌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溫暖溫潤氣候區,具有山區立體氣候明顯的特徵,其特點是:氣候溫和熱量足,日照充裕光能佳,雨水不均易旱澇,四季分明差異大。由於距海洋較近,加之地形作用,一般是春早多陰雨,夏熱無酷暑,秋爽少降水,冬長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9.3攝氏度,一月份平均氣溫8.3攝氏度,七月份平均氣溫28.7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6.7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9.5攝氏度;≥10攝氏度積溫6079攝氏度;平均無霜280天,平均年降雨量1624毫米,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尤在4-6月降雨集中,平均可達752.9毫米,佔全年總雨量的48.4%,常引起洪澇災害,而7-9月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388.1毫米,僅佔全年總量的24%,加之蒸發量又大於降雨量253.5毫米,常發生乾旱。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春季低溫、夏季洪澇、乾旱以及秋季「寒露風」。
會昌有豐富的資源,現已探明開發的礦藏有錫、鹽、螢石、石灰石、稀土等30餘種,其中錫金屬儲量全國第三,岩鹽儲量為江西之首;森林覆蓋率達79%;可利用的水電蘊藏量達5.86萬千瓦;旅遊資源有省級風景名勝漢仙岩、會仙溫泉等旅遊休閑景觀。
資源特色
會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東鄰福建,南靠廣東。在區域上地處華南成礦區,屬濱西太平洋構造帶,區內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截止2004年底,會昌已發現各種有用礦產資源37種,礦產地40餘處,探明有資源儲量的主要礦產4種,已列入全國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2種,已列入江西礦產資源儲量表的礦產4種。
一、周田岩鹽礦
周田岩鹽礦區地處武夷山環狀構造。和河紹斷裂交會處,位於周田斷陷地層盆地。礦區范圍以周田岩岩礦層為中心,東到石壁湖,西至新圩,北自長江,南至下壩子,面積12平方公里。礦區內地層,構造都較為簡單,礦床的礦物成份單一,岩鹽層除泥岩層外,90%以上都是岩鹽,其餘為粘土礦物,少量陸源碎屑和一些硫酸鹽礦物。礦床中主要鹽類礦物生成順序是、硬石膏至岩鹽,氯化鈉平均含量在60%左右,最高達90%以上,硫酸鈣4%左右,其餘35%左右為地下水和不溶物。
保有儲量與品位,截止2004年度,岩鹽礦已探明的石鹽礦石儲量達20.1億噸,其中B+C+D級氯化鈉儲量10.3億噸,平均鹽層厚度151.54米,平均品位在60%左右,屬大型礦床,為江西第二大鹽礦。
二、岩背錫礦山
岩背錫礦山位於縣城南約40公里處,隸屬清溪鄉,岩背錫礦床位於密坑山破火山口構造的南東部次級的岩背次火山隱爆構造附近,礦區構造主要以東西向、北北東向、北東向和北西向四級斷裂發育。礦體賦存於火山凝灰岩與花崗斑岩的內外接觸帶內,平面上呈不規劃橢圓狀,總體走向為北北東,傾向北西西,北東端出露地表。礦石結構主要有鱗片狀變晶結構、變余結構,乳滴狀結構,礦石礦物主要有錫石、黃銅礦、黃鐵礦、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螢石、絹雲母、螢石及少量角閃石等。礦石中主要有用組分為錫,佔有用組分的78%以上,全區錫平均品位為0.843%,伴生有用組分銅平均品位0.25%,銀平均品位9.46g/t,礦區在1988年勘探報告共提交錫金屬儲量10.24萬噸,銅金屬儲量2.9萬噸,就單個礦點而言錫金屬儲量居全國第三,開采條件居全國前例,潛在價值數十億元。
三、紅山銅礦
會昌縣紅山銅多金屬礦區位於會昌縣城南30公里處,屬會昌縣中村鄉、筠門嶺鎮和周田鎮管轄。會昌紅山銅礦區位於武夷山南段西坡,處瑞金—尋烏北北東向深大斷裂、雲霄—上杭北西向構造帶交接復合的部位,東距紫金山金銅礦60公里,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自1965年開始至今,四十多年的時間里,先後有江西省地質局區調隊、909隊、物化探大隊、贛南地質調查大隊等單位在本礦區做了大量的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勘查和研究成果,積累了豐富的地物化遙資料,並在紅山礦區取得了良好的找礦效果,尤其是1999年以來在紅山礦區進行的綜合找礦工作(地質、物化探工作相互配合),取得重大進展,紅山礦區以紅山主角礫岩筒為中心,由中心往外依次發育銅(鉬)—銅鉛鋅—鉛銀(金)的礦化分帶規律,以岩筒周邊近200米為成礦有利區,其銅資源潛力可達100萬噸以上。
四、螢石礦
螢石礦是會昌優勢礦產之一,主要分布在筠門嶺鎮、文武壩鎮、曉龍鄉、永隆鄉。有瑞-會螢石礦區,筠門嶺尖峰筆螢石礦區。
1、瑞-會螢石礦區
該礦區位於會昌縣文武壩鎮上半嶺村,毗鄰瑞金市謝坊鎮,交通便利,經贛南地調大隊詳查,現已探明螢石C1級儲量為29996噸,C2級儲量為5412噸,平均礦石CaF2品位為73.96%,該故區因開采時間較長,賦存於我縣境內的礦石已被大量採取,保有礦石儲量未經專業隊伍計算難以算出。深部開采成本較高,但礦石品位大多在75-80%之間,現由江西鷹鵬礦業有限公司在開發之中。
行政區劃
全縣轄6個鎮、13個鄉:文武壩鎮、筠門嶺鎮、西江鎮、周田鎮、麻州鎮、庄口鎮、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龍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庄埠鄉、白鵝鄉。共有26個居委會、243個村委會。
文武壩鎮 面積:188k㎡ 人口:77806人 郵編:342600 代碼:360733100
轄水東、南街、西街、北街、南外、紅旗路、富東路等7個居委會,文武壩、晨光、水西、湘青、湘東、黃坊、林崗、南坑、涼舟、上半嶺、下半嶺、聯豐、彭逕、古坊、林富、白石、磊石、勤建、小壩、塔豐、林蘇、中塅、山新、白竹、北磜、水口、長塅等27個村委會。鎮政府駐留馬寨。
筠門嶺鎮 面積:297k㎡ 人口:40108人 郵編:342614 代碼:360733101
轄東街、西街等2個居委會,筠門嶺、盤古、龍頭畲族、黃坌、竹村、湖塅、元興、羊角、營坊、竹子壩、芙蓉、榮田、上增畲族、黃埔、州場、石久、學子、半照、白埠、長嶺、下陽、鶴形、楠木、大照、小照、黃陂等26個村委會。鎮政府駐門嶺圩。
西江鎮 面積:189k㎡ 人口:54159人 郵編:342602 代碼:360733102
轄西江居委會,西江、蘭陂、火星、背坑、牛睡、見潭、西坑、塅腦、河背、餅丘、紅星、蓮石、石門、壩子、千工、塆興、西源、大田、南星、石逕、豐龍、南山等22個村委會。
周田鎮 面積:222k㎡ 人口:54716人 郵編:342613 代碼:360733103
轄周田居委會,周田、梅子、半崗、上營、寨下、秧排、下營、小田、司背、河墩、長田、連豐、橋塘、中桂、高橋、上官、長江、上壩、新圩、大坑、崗腦、楊梅、三坑等23個村委會。
麻州鎮 面積:118k㎡ 人口:25890人 郵編:342608 代碼:360733104
轄麻州居委會,麻州、湘江、小河背、桃豐、垇下、前鋒、九州、東紅、王家山、小圍、鳳形窩、齊心、增豐、垇背、大坪腦、下堡等16個村委會。
庄口鎮 面積:153k㎡ 人口:27463人 郵編:342605 代碼:360733105
轄庄口居委會,洛口、白沙、禾坑、上蘆、下蘆、大陂、黃沙、大排、龍化、小壩、黃雷、黃冠等12個村委會。鎮政府駐洛口圩。
清溪鄉 面積:97k㎡ 人口:3391人 郵編:342614 代碼:360733200
轄清溪居委會,清溪、半嶺、青峰、象洞、密坑等5個村委會。
右水鄉 面積:129k㎡ 人口:16579人 郵編:342609 代碼:360733201
轄右水居委會,右水、大華、下磜、梅磜、中壩、田高、田豐、田升、梅豐、大群、圍背、松林等12個村委會。
高排鄉 面積:88k㎡ 人口:14293人 郵編:342611 代碼:360733202
轄高排居委會,高排、山口、上磜、坪坑、南田、團龍、石灰壩等7個村委會。
曉龍鄉 面積:159k㎡ 人口:13788人 郵編:342612 代碼:360733203
轄曉龍居委會,曉龍、田尾、里田、廟背、高蘭、曉村、塘頭下、桂林、上堡、倒圳等10個村委會。
珠蘭鄉 面積:125k㎡ 人口:16267人 郵編:342606 代碼:360733204
轄珠蘭居委會,珠蘭、河陂、龍車、獅寨、逕口、祠堂下、雁湖、懷仁、杉坑、大西壩、南磜、上照、下照等13個村委會。
洞頭鄉 面積:66k㎡ 人口:9136人 郵編:342619 代碼:360733205
轄洞頭居委會,洞頭畲族、洞下、河頭、肥嶺、石圳、上東坑、下東坑、官豐等8個村委會。
中村鄉 面積:202k㎡ 人口:8770人 郵編:342618 代碼:360733206
轄中村居委會,中聯、中和、洋光、半溪、小燕、增坑等6個村委會。
站塘鄉 面積:104k㎡ 人口:16252人 郵編:342616 代碼:360733207
轄站塘居委會,站塘、官村、 闍山壩、羅坊、李官山、崬背、水明、大壩腦、南坑、橫嶺等10個村委會。
永隆鄉 面積:120k㎡ 人口:8065人 郵編:342622 代碼:360733208
轄永隆居委會,永聯、益寮、楊葉、井頭、曉族、水洲、案背等7個村委會。
富城鄉 面積:230k㎡ 人口:15016人 郵編:342621 代碼:360733209
轄富城居委會,富城、磜頭、桂坑、雷田、嶺下、大洞、小砂、半逕、粗石壩、板坑、余屋洞、林珠、泮塘等13個村委會。
小密鄉 面積:85k㎡ 人口:18279人 郵編:342603 代碼:360733210
轄小密居委會,小密、石背、杉背、半逕、蓮塘、孕龍、羅田等7個村委會。
庄埠鄉 面積:57k㎡ 人口:8960人 郵編:342605 代碼:360733211
轄庄埠居委會,庄埠、樟坑、正坑、下車、寨富、禾坪下等6個村委會。
白鵝鄉 面積:93k㎡ 人口:20187人 郵編:342604 代碼:360733212
轄白鵝居委會,白鵝、良屋、角屋、羅屋、下安、洋口、水東、梓坑、九嶺、中心、獅子、河逕、丹坑等13個村委會。
據《會昌縣志》載:,北宋太平天國八年(公元983年)始設縣,適逢鎮人鑿開得磚12塊,磚上刻有「會昌」篆字,故以「會昌」為縣名,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沿革
據同治十一年《會昌縣志》:會昌自漢至唐屬於都縣地,右稱九州鎮;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始設縣,適逢鎮人鑿井得磚十二塊,磚上刻有「會昌」(唐武宗年號)篆字,故以「會昌」為縣名。」
元太德元年,會昌由縣升為州,管轄會昌、瑞金兩縣。明洪武初年,將州返縣,隸屬贛州府至清。民國初年屬贛南道。
1929年,毛澤東、朱德率紅軍來到會昌,建立了紅色政權——中共筠門嶺地下區委;1931年10月成立會昌縣蘇維埃政府和中共會昌縣委員會;1932年7月,會昌、尋烏、安遠三縣聯合成立中心縣委;1933年2月在會昌縣內設會昌、筠門嶺、西江三縣;1934年9月三縣又全並為會昌縣。
1949年會昌解放後至1955年屬寧都行政公署;1956年至今屬贛州專區(地區)、贛州市。
1984年5月15日,設立小密鄉、庄埠鄉(贛府字[1984]112號)。1988年9月12日,撤銷筠門嶺鄉、西江鄉,設立筠門嶺鎮、西江鎮(贛民函[1988]101號批復)。
1995年9月29日,撤銷周田鄉、麻州鄉、庄口鄉,設立周田鎮、麻州鎮、庄口鎮(贛民字[1995]185號批復)。1997年1月14日,撤銷文武壩鄉,設立文武壩鎮(贛民字[1997]12號批復)。
2000年,全縣轄7個鎮、15個鄉:文武壩鎮、筠門嶺鎮、湘江鎮、庄口鎮、西江鎮、麻州鎮、周田鎮、長嶺鄉、清溪鄉、右水鄉、高排鄉、曉龍鄉、珠蘭鄉、洞頭鄉、中村鄉、站塘鄉、永隆鄉、富城鄉、小密鄉、鳳凰崬鄉、庄埠鄉、白鵝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8115人;其中: 湘江鎮 35490 筠門嶺鎮 27740 西江鎮 41442 周田鎮 46601 麻州鎮 24158 庄口鎮 20438 文武壩鎮 26882 長嶺鄉 7758 清溪鄉 4294 右水鄉 14250 高排鄉 11941 曉龍鄉 12566 珠蘭鄉 14726 洞頭鄉 8541 中村鄉 7108 站塘鄉 14194 永隆鄉 7429 富城鄉 13597 小密鄉 15770 鳳凰崬鄉 10147 庄埠鄉 7768 自鵝鄉 15275(人)
2001年10月22日,撤銷湘江鎮,劃歸文武壩鎮(贛民字[2001]486號批復)。
2003年10月21日,撤銷鳳凰崬鄉,分別劃歸西江鎮、文武壩鎮、庄口鎮管轄;撤銷長嶺鄉,成建制劃歸筠門嶺鎮管轄(贛民字[2003]272號批復)。2003年底,全縣總人口43.39萬人。
2004年底,全縣轄6鎮13鄉。
文武壩鎮 2004年轄:紅旗路居委會、富東路居委會、水東居委會、南街居委會、西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南外居委會、文武壩村、晨光村、水西村、湘青村、湘東村、黃坊村、林崗村、大南坑村、上半嶺村、下半嶺村、聯豐村、彭逕村、古坊村、林富村、涼舟村、園背村、磊石村、勤建村、小壩村、塔豐村、林蘇村、中段村、山新村、白竹村、水口村、長段村、北寨村。
筠門嶺鎮 轄:筠門嶺居委會、門嶺村、盤古村、龍頭村、黃坌村、竹村、湖段村、民范村、元興村、羊角村、營坊村、竹子壩村、芙蓉村、榮田村、上增村、黃埔村、州場村、石久村、學子村、官廳村、半照村、白埠村、長嶺村、下陽村、鶴形村、楠木村、大照村、小照村、秀段村、黃陂村。
西江鎮 轄:西江居委會、西江村、蘭陂村、火星村、背坑村、牛睡村、見潭村、西坑村、段腦村、河背村、餅丘村、紅星村、蓮石村、石門村、壩子村、千工村、灣興村、西源村、大田村、南星村、石逕村、豐龍村、南山村。
周田鎮 轄:周田村、梅子村、半崗村、上營村、寨下村、秧排村、下營村、小田村、司背村、河墩村、長田村、連豐村、橋塘村、中桂村、高橋村、上官村、長江村、上壩村、新圩村、大坑村、崗腦村、楊梅村、三坑村。
麻州鎮 轄:麻州村、湘江村、小河背村、桃豐村、凹下村、前鋒村、九州村、東紅村、五家山村、鳳圍村、齊心村、增坑村、凹背村、大坪腦村、下堡村。
庄口鎮 轄:洛口村、白沙村、禾坑村、上蘆村、下蘆村、大陂村、黃沙村、大排村、龍化村、小壩村、黃雷村。
清溪鄉 轄:清溪村、半嶺村、青峰村、象洞村、密坑村。
右水鄉 轄:右水村、大華村、下寨村、梅寨村、中壩村、田高村、田豐村、梅豐村、大群村、圍背村、松林村。
高排鄉 轄:高排村、山口村、上寨村、坪坑村、南田村、團龍村、石灰壩村。
曉龍鄉 轄:曉龍村、田尾村、里田村、廟背村、高蘭村、曉村、塘頭下村、桂林村、上堡村、倒圳村。
珠蘭鄉 轄:珠蘭村、河陂村、龍車村、獅寨村、祠堂下村、雁湖村、懷仁村、杉坑村、大西壩村、南寨村、上照村、下照村。
洞頭鄉 轄:洞頭村、洞下村、河頭村、肥嶺村、下東坑村、官豐村。
中村鄉 轄:中聯村、中和村、洋光村、半溪村、小燕村、增坑村。
站塘鄉 轄:站塘村、官村、厙山壩村、羅坊村、李官山村、崬背村、水明村、大壩腦村、南坑村、橫嶺村。
永隆鄉 轄:永聯村、益寮村、楊葉村、井頭村、曉族村、水州村、案背村。
富城鄉 轄:富城村、寨頭村、桂坑村、雷田村、嶺下村、大洞村、小沙村、半逕村、粗石壩村、板坑村、余屋洞村、林珠村、泮塘村。
小密鄉 轄:小密村、石背村、杉背村、半逕村、蓮塘村、孕龍村、羅田村。
庄埠鄉 轄:庄埠村、樟坑村、正坑村、下車村、寨富村、禾坪下村。
白鵝鄉 轄:九嶺村、良屋村、下安村、洋口村、水東村、梓坑村、中心村、獅子村、河逕村、丹坑村。
總之,會昌縣還是十分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