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小戲迷說課稿
Ⅰ 校園小戲迷是一句具有京腔京韻的禁歌,短小精練的歌詞里包含著京劇的行當,唱腔與韻味對不對
校園小戲迷是一句具有京腔京韻的禁歌,短小精練的歌詞里包含著京劇的行當,唱腔與韻味對
Ⅱ 幼兒園故事愛的接力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下學期主題活動方案《愛的接力》 一、主題說明大班大孩子就要邁進小學的大門,實現基礎教育階段的第一次轉折,實踐已經很"近"了。這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孩子們即將離開幼兒園。三年的朝夕相處構成了人生初始最動人的畫面;離別的依惜,升學的驚喜,交織成離園之際的復雜情感。 在"愛的接力"這個洋溢著感情色彩的主題里,我們營造溫馨、感人的氛圍,給幼兒大膽表述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為他們入學做好良好的心理准備。同時需要在活動中運用生動的形象和故事,讓幼兒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慣並及時糾正,培養幼兒的堅持性、合作精神、規則意識、自我服務等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將來走進小學奠定基礎。另外,我們還讓幼兒園原本習以為常的人、事、物頓時在孩子眼前鮮活起來。在情感願望的驅使下,幼兒與學習共同體--幼兒園里的人或物進行著有意義的互動;做個驚喜留念盒,說句感謝的話,學個樸素的願望......幾分激動,幾許留戀,自在其中。 就孩子而言,小學畢竟是一個陌生而又富有誘惑力的地方;就教師而言,面臨的則是如何為孩子解除疑慮,如何滿足孩子熱切的期盼,並從身心發展的許多方面為他們進入小學做好充分的准備,實現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順利過渡。在互動的過程中,讓幼兒對周圍一切充滿感激,主動表達著自己對幼兒園的依戀,體驗著合作與成長的喜悅,建構著和諧的人格。 二、主題目標 1、了解即將面臨的入學變化--幼兒園與小學的差異,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我眼中的小學",表達成為小學生的嚮往。 2、探索有效整理物品的方法,嘗試按類有序地進行整理。 3、知道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打算,以圖表形式表達自己的活動安排。 4、傾聽故事,通過討論領悟持之以恆的必要性。 三、主題環境創設 1、情景創設"問題樹",幼兒用繪畫形式表現自己想了解的有關小學的問題。 2、牆面創設"我眼中的小學",幼兒將自己對小學的印象畫出來。 3、活動室可設一個"想想角",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材料表現小學校園,喚起幼兒對小學的嚮往。 4、師幼共同在牆面上布置"親親密密的全家福" 5、在活動室設立"離園倒計時牌"營造離園前的惜別氣氛。 四、家園共育 1、家長可有意識地布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告知家長為孩子入學准備所需培養的習慣,以便配合教育。 3、收集超市和餐館里的部分用品如:飲料罐、糖果盒等。 4、參加幼兒園舉辦的家長學校活動,聽一聽小學教師的介紹,為孩子做好入學前的物質、心理兩方面的准備。 5、搜集一個不透明的盒子,洗凈後寫上孩子的姓名,帶入幼兒園。 6、准備一本通訊錄,讓孩子學會寫自己的名字,電話號碼、家庭地址、電子信箱等。 7、准備幾張孩子的照片,讓孩子帶入園,送給他們的好朋友。 五、安全工作 1、加強戶外運動的安全教育,學會與同伴之間的友好玩耍,有自我保護和保護他人的意識。 3、宣傳有關衛生保健知識,避免一些傳染病,並做好預防措施。 4、教育幼兒在活動時學會觀察周圍的環境變化,不做危險動作。 5、會看交通標志,遵守交通規則。 六、活動分類: 1、高結構活動好擔心、小學什麼樣、快睡吧,小田鼠、快快起床、一樣不一樣、慌慌張張的莎莎、小機靈之歌、總是遲到的嘟嘟、一半先生、犟龜、著急的豆豆、鵝太太洗澡、告別時刻、友誼地久天長、豆豆收藏家、我要謝謝你、親親秘密全班福、畢業歌、快樂的小學生、我會整理、我的計劃表、驚喜留念盒、許願星、幼兒園里的小朋友等。 2、低結構活動 ( 1)配對游戲:引導幼兒進行時間與活動內容的配對。 (2)拼拼版。 (3)提供跳棋、五子棋等讓幼兒自由結伴下棋。 (4)走迷宮 (5)提供長短不一的絲帶讓幼兒進行測量。 (6)整理書包 (7)嘗試自己剝蛋.(8)提供紙、筆、顏料等,引導幼兒繼續完成《犟龜》的連環畫。(9)泥工活動。(10)提供角色頭飾及相關的背景材料,幼兒自己布置場景,進行表演。(11)字圖配對游戲。 3、運動活動自拋自接球、民間跳繩(各式跳繩)、戶外賽跑(跑步)、旗操(輕器械操)、踢毽子(抬腿)、一棒接一棒等4、生活活動 (1)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2)生活中認識漢字。 (3)學寫數字1-4。 (4)學會整理書包、學慣用品。 5、游戲活動音樂游戲:《黑貓警長》、戲水活動數學游戲:看誰算得快
Ⅲ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音樂課本全部歌曲
人教版音樂書(六年級上冊)
(1)認識樂譜,比如五線譜、簡譜等;
(2)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學習樂器;
(3)練習發聲,據嗓音來找適合自己的曲子練習;
(4)多聽、多讀、多練、多思考。提高自己的音樂基礎知識認識,學會深入淺出、高屋建瓴;
(5)練習肺活量 ,做操、游泳來鍛煉;
(6)在一些公眾場合表演,練習膽量和現場應變能力,實戰演練。
參考資料:
音樂_網路
Ⅳ "西皮,二黃,韻味濃。」是哪個京劇歌曲的歌譜
西皮二黃韻味濃,唱念做打 見真功; 仔細學,認真練,古樸神韻展奇功。
Ⅳ 急尋《江畔獨步尋花》的說課稿,請大家幫幫忙!謝謝啦~~~非常急!!!
一、基本理念
閱讀學認為:閱讀教學的直接目標是培養閱讀能力,間接目標是發展思維能力,潛在目標的陶冶思想情操。《語文課程標准》告訴我們閱讀的綜合能力是閱讀技能的分項訓練逐步形成的。本節課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努力營造在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中培養閱讀能力,發展思維,陶冶情操。
二、說教材。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06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春暖花開時節,他獨自在江畔散步賞花,定下了《江畔獨步尋花》一組七首絕句,這是其中的第六首。
這是一首別具情趣的寫景小詩。小路上花團錦簇,花下的枝條被壓得垂下來,花瓣之上是流連忘返的彩蝶,它們圍繞著花枝翩翩起舞。從這里,我們嗅到了濃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鳴的黃鶯,它們活潑自在的神態,能給人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詩人用「時時」、「恰恰」這種極富韻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麗紛繁的畫面充滿了動感,也使得詩歌有著更明快、更流利的節奏。全詩語言充滿了口語化色彩,讀起來令人感到非常親切,而詩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樂躍然紙上。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和北師大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訂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能體會重點詞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
2、技能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把握古詩的韻味美。
3、情意目標:
學生在品味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好美麗,感悟詩人的情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詩文,感受春花的美麗。
2、難點:初步理解作者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寫春天的生機和美麗。
五、說教學設計的特色
在引導學生入詩境、悟詩情這一環節中,我運用了引探法及 「背景再現」引導學生理解走進作者、走進畫面,進行感情朗讀,再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從而進入詩境中感悟詩情,感悟作者的迷醉與驚喜。
六、說教法及學法運用
在本課時的教學策略運用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打破以往的古詩教學方法,充分運用「金鑰匙」來引導學生學習:
問題一:詩中描寫的景物是什麼?(學法推薦:快速瀏覽課文,用 「○」畫出相關詞語)
問題二:詩人怎麼描寫這些景物?詩人為什麼要描寫這些景物?(學法推薦:默讀古詩,抓住重點詞句讀一讀,回想自己賞花的經歷,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行簡單的批註。
在接下來的學習成果匯報中可以看出,這些方法運用得比較得當、到位,適合學生學習本首古詩。
七、說教學流程
我本課一共設計了七個環節,分別是:導入→讀出古詩的韻味,體會詩的對仗美→理解古詩意思,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畫面→入詩境悟詩情,感受春天的美麗與生機→回歸全詩,整體感知→課堂檢測→語文課外實踐。
下面我重點講講第一個環節「鏈接舊知,導入新課。」
具體是這樣的:
1、出示「讀一讀」中的《春日》,引讀背誦。
師:孩子們,伴著校園的第一抹新綠,我們走進了明媚的春天。(出示《春日》,齊讀。)
2、師:春日的泗水濱清風拂面,萬紫千紅。黃四娘家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讀的——(板課題)
(1)學生齊讀課題。
(2)寫課題:「請和老師一起將課題工工整整地寫在練習本上,如果寫錯了或寫得不滿意,可用修改符號修改,徹底告別修正液。」
(3)點評。
(設計理念:一是將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與新知識建立鏈接,從而很自然引出新課。二是針對本班學生寫字潦草、不規范、亂塗亂改的現象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和寫字習慣。)
另外,我覺得最滿意、最精彩的是第五個環節「回歸全詩,整體感知」這一部分。古詩詞精煉的語言、深遠的意境往往留下非常廣闊的想像空間。因此,教學中沒有情境,就沒有想像;沒有想像,就沒有品味;沒有品味,就沒有感悟;沒有感悟,就沒有拓展。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
(1)出示9:資料再現。
杜甫一生顛沛流離。公元760年,杜甫在成都修建了草堂。飽受離亂之後,總算有了比較安定的生活,詩人為此感到欣慰。在一個春暖花開的時節,他獨自沿著江畔散步,在黃四娘家的小路旁,詩人滿心歡喜地尋找到了奼紫嫣紅的花朵,這清麗歡快的情景讓一路走來的作者驚喜不已——(女生)
(2)此時此刻,詩人迷醉了。春花、戲蝶、嬌鶯給春天增添了無窮的美麗與生機。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輕松、愉快的詩人已經與春天融為一體,他也要把這感受告訴全體男生——(起來帶上動作誦讀)
(3)讀著這首詩,我們也彷彿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條通往「黃四娘家」的小路上,和詩人一起享受那春光給予視聽的無窮美感——(齊讀)
(設計理念:出示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當時的情感基點,體會詩人的「喜悅」既有看到美麗景色的「喜」,還有生活稍稍安定的「喜」,將學生已經生成的情感體驗再度升華,從而走進詩人的內心。)
2、出示10:觀賞花的圖片、聽歌曲《江畔獨步尋花》
3、多美的春色圖呀,你能用哪些詞語描繪剛才看到的情景?指名說一說(語文天地中的「讀一讀」)出示11:
錦上添花 花好月圓 花團錦簇 花枝招展 鳥語花香
奼紫嫣紅 國色天香 含苞待放 嬌艷欲滴 美不勝收
(設計理念:通過欣賞圖片、聽《江畔獨步尋花》等媒體手段,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對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美麗的感受、對詩人情感的體驗都有明晰的態勢;學會運用「語文天地」中的詞語積累,為「暢所欲言」、「初顯身手」、「筆下生花」儲備必要的知識。)
4、小結
師:積累的詞語真不少呢。孩子們,這首詩沒有寫人,但好像處處有人。詩人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深深吸引而流連忘返。所以在他的眼中,蝴蝶也是流連戲舞,黃鶯也是自在鳴叫。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詩人輕松、愉快的心情,已經與春天融為一體,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真是一個「尋」字了得!為了更深層地了解作者的感受,建議大家在課外補背:
出示12:
《江畔獨步尋花》(之五):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設計理念:通過適度的拓展,促使學生走進詩句所描畫的意境,滋生出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將自己和作者一起融入了美好的春光之中,成了美好春天的一部分,領悟到春天的美好和勃勃生機,從而萌生出對熱愛和贊美之情,)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江畔獨步尋花》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古詩的主要內容及學生對整體的把握,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並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回歸全詩,整體感知。
Ⅵ 幼兒園大班安全教學活動小心井蓋說課稿
開展趣味運動會可以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鍛煉身體,陶冶情操,開發智力、展示個性特點。下面是語文迷為大家提供的趣味運動會方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運動會的主題:
我運動,我參與,我快樂
二、活動目的:
在寬基教育理念的引領下,為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廣大學生體質,真正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鍛煉身體,陶冶情操,開發智力、展示個性特點,創設文明、健康、活潑、和諧的校園文化生活。展現新時代小學生形象,並培養團隊合作精神,用健康的身體投身於學習之中,特舉辦此次趣味運動會。
三、活動時間:
2015年4月29日上午
四、活動地點:
勝利大街小學領秀城校區操場
五、活動內容:
u 隊列評比
1、比賽要求:
(1)以級部為單位,分組進行比賽
(2)要求各班全員參加。
(3)帶隊入場、退場都計入隊列評分。
(4)二、三年級由體育委員帶隊入場;一年級由班主任帶隊入場。
2、評比辦法:按照精神飽滿;步伐整齊,動作迅速等進行評分。
u 大課間操比賽
1、比賽要求:
(1)比賽級部為二、三年級,要求各班全員參加
(2)比賽內容為七彩陽光和健美操。
(3)隊形為四路縱隊、服裝統一。
2、評分辦法:
按照做操動作準確、統一到位,方向正確;服裝統一,精神飽滿;動作迅速,節奏准確等進行評分。
u 趣味運動會
本次運動會以級部為單位,分時段分別組織參賽,設定項目為:
Ⅶ 說課稿 《雷峰叔叔,你在哪裡》
《雷峰叔叔,你在哪裡》教學反思本課是一首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音韻,沿著「長長的小溪」和「彎彎的小路」娓娓的向我們述說著,輕輕的撥動著我們的心弦。然而,雷鋒叔叔離我們遠去已有多年。有關他的事跡,學生可能了解不多。為了上好這一課,我事先布置了一項作業,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有關雷鋒叔叔的事跡,收集有關雷鋒的資料或是故事。這對學習課文是很有幫助的。由於課前有了預熱,孩子們對「雷峰」和「雷峰精神」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感悟課文內容順理成章。特別是理解最後一句話「哪裡需要幫助,雷峰叔叔就出現在哪裡!」時,大家都能准確地體會到:這里的「雷峰」並不是雷峰本人,而是指「雷峰精神」。雷峰一生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可是,課文中所寫的內容是有限的,並不全面。因此,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仿寫這一環節。
師:我們在長長的小溪邊,找到了雷鋒叔叔他正在把一個迷路的小孩兒送回家,我們在彎彎的小路上找到了雷鋒,他正在把一個年邁的老大娘背回家……是呀,哪裡需要愛心,哪裡就有雷鋒的足跡,同學們想一想,我們還能在哪找到雷鋒的呢?他在干什麼呢?
生:小組交流。
生:我在公路上找到了雷鋒,他正在把一位老大娘扶過馬路。
生:我在校園里找到了雷鋒,他正在把一摔傷的同學往醫院送。 生:我在小河邊找到了雷鋒,他正在把一群小朋友背過河。
生:我在市場里找到了雷鋒,他正在把一個被擠到的小朋友扶起來。生:我在火車站找到了雷鋒,他正在把一個丟失的孩子送回家
……
那你們能依照課文的樣式寫一節詩嗎?可以小組商議。
生續寫詩:
在熱鬧的火車站,尋找雷鋒的足跡,
雷鋒叔叔,你在哪裡,你在哪裡,
火車站說:
昨天他還在這里,
把一個丟失的孩子送回家裡,
看,火車站里還有他的足跡。
………
這個拓展訓練是續寫詩歌,但是對我們的學生來講難度太大了。文中詩的語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跨越性。學生要想清楚地表達一件事情都不可能表述清楚,要續寫詩肯寫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學時,我就把課後的「找雷鋒活動」變通一下,把這個題和續寫詩歌整合,這樣循序漸進,學生就能表述清楚了。
教學效果表明,這樣做是可行的。從學生的續寫可以看出,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先找雷鋒,然後再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續編詩歌,發揮集體的力量,化難為簡,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看到自己也能寫詩了,他們那高興勁就別提了。為了加深對「雷峰」叔叔的了解,在班隊課上,還組織學生觀看了電影:《離開雷峰的日子》,使大家對雷峰有了更深的認識,並立志向雷峰叔叔學習。上課結束後,在我們班設立了一個「尋找小雷峰」的記錄本,幫助大家養成從小助人為樂的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