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科中學
『壹』 實科中學的介紹
實科中學是德國近代著重講授自然科學和實用知識的學校。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那個時候,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以拉丁文和希臘文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文科中學,越來越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17世紀末普魯士神學家A.H.弗蘭克就曾計劃建立一種加強實科教學的教育機構。1705年,虔敬派牧師C.擇姆勒提出了建立實科學校的設想,並於1708年和1737年先後建立了實科班,但相繼解散。1747年,另一虔敬派牧師J.J.黑克爾在柏林建立了一所「經濟、數學實科學校」,並得到發展。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以實科教學為主的學校紛紛建立。這類學校通常修業6年,主要培養工、農、商業方面的管理和技術人才,學生多為市民階層子弟。但學校名稱不一,授課內容也不完全一致。1872年普魯士頒布《普魯士國民學校和中間學校的一般決定》,把6年制的介於初等學校與文科中學之間的實科學校稱為中間學校。
『貳』 實科中學的出現有何意義
實科中學排除了文科中學中純古典主義傾向,要求教授實際生活和國民經濟部門必需的實用知識。在教學方法上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科中學的出現,在當時來說,是教育史上的一個進步現象。
『叄』 邯鄲科實學校怎樣
大學嗎你說的是?
大學不都一樣嘛,
關鍵還是要靠自己自覺的學習的,
學習不能靠學校的
『肆』 英國的中學分為哪幾種
英國的中學出現的較早,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的中學有三種:文法中學是從封建社會流傳下來的。文法中學的教學以古典語言和文法知識為主,教學使用拉丁文。畢業生一般進入牛津或劍橋大學,或者成為官吏、醫師、法官和教師等。資產階級執政後,文法學校的培養對象由原來的貴族、教士子弟擴展到大工業家、大商人、鄉紳等階層子弟,收費較高。雖然文法學校為貧寒學生設有免費名額,但數額極少。
公學事實上是一種私立的寄宿學校。它興起於14世紀左右。這類學校因是由公眾團體集資興辦,培養目標以「公職」人員為主故而得名「公學」,公學的設備條件異常優越,師資水平也很高,學費也很昂貴。到17世紀初僅有9所,19世紀也不過20所~30所。公學的在校學生人數也很少,一般僅100人~120人左右。英國高級統治者大多出於公學。因此,公學對學生的身份要求很嚴,多為貴族與富有的大資產階級子弟。公學招收預備學校畢業生,經嚴格考試才得以入學,一般學習5年~6年。教學內容原以古典文科知識為主,19世紀初,增加自然科學和數學的內容。此外,公學還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紳士風度。公學一直保留至今,被視為英國人的驕傲。
阿卡德米是17世紀英國出現的一種新型的中等教育機構。這類學校重視自然科學及現代外語課程,應用英語教學。由於這種學校接近生活實際,具有實科傾向,適應了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潮流,受到社會歡迎,中層社會的平民子弟入學者居多。18世紀後期,由於實科中學的興起,這種學校才消失。
產業革命後,原有的中等教育已不能滿足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了,1861年國家組織了「王立公學調查委員會」對九大公學進行調查,並提出了改革建議。1864年又組織了「中學調查委員會」,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按社會層次開設三類中學的建議,因其表現出露骨的不平等性未被議會通過。但對以後英國中學形式的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伍』 德國的實科學校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實科學校由於工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發展中的新興資產階級要求設置一種注重講授實科知識的中等學校。1708年哈勒學院的副主教席姆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該校講授數學、物理學、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學、繪畫制圖,在教學法上廣泛應用了繪畫、學圖表、標本和模型等直觀教具。這是一所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中學。在這所學校影響下,許多城鎮也都隨之設立了類似的學校。
『陸』 邯鄲科實中專怎麼樣啊
挺不錯的。
邯鄲科實中等專業學校,創辦於1996年,是邯鄲市首家民辦中等職業學校。1999年河北省教育委員會批准成立邯鄲科實中等專業學校。2009年,招收普通中專。
優秀的文化底蘊:辦學宗旨:學習至上,就業第一;辦學特色:學到真本領,拿到硬證書;教學模式:循序漸進,因人施教;服務宗旨:進了科實門永遠科實人;培養理念:今天你以科實為榮,明天科實以你為榮;培養目標:打造誠實、能乾的祖國建設者。
雄厚的師資力量:現有教職員工136名,在校生235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名,碩士14名,本科26名,其餘教職工均為大專。特聘中科院碩士生導師張自川,北京郵電大學教授焦利為客座教師;和高校交流合作,師資互補。
完善的教學設備:600餘台高性能多媒體電腦組成計算機教學網路,確保一人一機,並配置投影儀多媒體教室,全面實現多媒體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教學質量。
『柒』 比較英國公學與德國實科中學
英國的公學被稱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為它具有悠久的歷史,且又保留了許多傳統,直到今天。
最早的文徹斯特公學是1382年創建的,「九大公學」中最著名的伊頓公學成立於1440年。至今英國仍有一百多所公學存在。公學是貴族化了的文法中學,是專門為名門貴族服務的私立學校。「保持自己的個性」是公學和它的每一個學生篤守的信條。因此,公學從古到今始終保持著一些顯示自己「高傲」地位的特徵。
公學選拔學生的標准極為嚴格,從不允許濫竽充數。盡管社會地位和財富是進入公學的首要條件,但達官顯貴家中才智平庸的子女也會被拒之門外。所以,公學的水平不是一般中學所能比的,它的大多數畢業生都能直升「牛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專稱)。
公學很重視紳士品格的培養。為了盡快讓學生養成典雅的紳士風度,學校實行寄宿制。盡管學生都來自社會上層家庭,公學為養成他們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性格,所提供的住宿和飲食都非常簡陋。為了避免家庭對這種訓練的干擾,公學長期以來不讓家長參觀學生的食宿情況。在學校內部則實行學生自治和導師制相結合的管理形式。宗教信仰對於學生來說是「第一義」的,必須首先遵守,社會生活與人際關系的各種禮儀也是不可忽視的。
公學課程中一直把神學,文法和古典名著學習放在重要地位。但是,由於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迫使公學接受了新興學科。
公學不僅在內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千方百計地保持自己的古老風貌。文徹斯特公學一直延用14世紀建起的校舍;伊頓公學校園內的教堂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男孩子們仍然喜歡在早餐時讀當天的報紙。至今他們還是把期末考試叫作「審判」,把怪癖的氣質視為區別於其他學校學生的重要標志。甚至像高年紀學生訓斥和役使小同學的惡習,也被一直保持到本世紀60年代才廢止。
公學所以在英國經久不衰,主要依靠四大支柱:權勢,考試,血統,金錢。五百年來,他們憑借這四大支柱來保持第一流的辦學條件,第一流的教師陣容,第一流的教學水平,培養出第一流的學生
『捌』 實科中學和文實中學如何區別
從兩者的不同點進行區別。
一、兩者的起源不同:
1、實科中學的起源:實科中學在德國產生於18世紀初。
2、文實中學的起源:廣西欽州市文實中學成立於2015年。
二、兩者的概述不同:
1、實科中學的概述:實科學校為近代德、俄等歐洲國家實施實科教育的一種普通學校類型。為適應工商業和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而創辦,其特點為接近實際生活,開設實用課程, 培養從事工商業的中等技術人才。
2、文實中學的概述:文實中學校區位於欽州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交通便利,遠處江水環繞,近處青山疊翠,構成「天人合一」景象。文實用「文化辦教育」,傳承「百家」學說。以「生命教育」為特色,堅持「熱愛生命,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讓每一位學生成才、成功」的辦學目標,為學生打造「量體裁衣」的高品質教育。
三、兩者的發展不同:
1、實科中學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將這類學校納入綜合技術中學,使其成為一個分科(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教育)。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仍把它作為一種獨立的學校類型。1959年聯邦德國制訂的《關於普通公立學校的統一與改造的總體規劃》把「中間學校」重新改稱「實科學校」。
1953年聯邦德國各州教育部長會議決定指出,實科學校目標是給予學生必要的普通教育,不進行畢業考試,而只有畢業檢查,畢業證書為「中等成熟證書」,實科學校在課程中,選修課有較大的增加。畢業生除就業外,可進中等專科學校和工程師學校深造。
20世紀60年代後期,實科學校畢業生在通過 2年專科高中學習後,可升入高等專科學校。目前實科學校還處在進一步改革中(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教育)。
2、文實中學的發展:欽州市政府招商引進高新區的市重點教育項目,是經欽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創辦的一所以國際化為發展目標的現代化民辦高完中學校。
由著名生物學家、北京大學潘文石教授發起,廣西北部灣旗福健康教育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譚宏德先生投資創建,經過兩年的精心籌備,文實中學於2017年秋季學期搬入高新區新校園。
『玖』 實科學校和職業學校的區別是什麼
實科學校(real schools),近代德、俄等歐洲國家實施實科教育的一種普通學校類型。為適應工商業和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而創辦,其特點為接近實際生活,開設實用課程, 培養從事工商業的中等技術人才。
『拾』 德國的實科學校有哪些特點
17世紀至18世紀德國中等學校的主要類型是文科中學。它以城市貴族和最富有的新興資產階級子弟為招收對象,培養官吏和向大學輸送新生。文科中學的教學內容以拉丁文、希臘文為主,以後逐步增加了一些現代語文和數學、自然科學及歷史、地理等學科。新增學科的教學注重實物和應用。
實科學校由於工商業的發展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發展中的新興資產階級要求設置一種注重講授實科知識的中等學校。1708年哈勒學院的副主教席姆勒創辦了數學力學經濟學實科中學。該校講授數學、物理學、力學、自然、天文學、地理、法律學、繪畫制圖,在教學法上廣泛應用了繪畫、學圖表、標本和模型等直觀教具。這是一所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質又具有職業教育性質的新型中學。在這所學校影響下,許多城鎮也都隨之設立了類似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