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投毒斗

校園投毒斗

發布時間: 2021-08-21 09:38:10

A. 馬加爵事件,復旦投毒案等這些讓人震驚的校園慘案為什麼會發生

這是個人問題,如果發生在不出名的搞笑,結果反映就沒有這么大了,不要大驚小怪,這種事情發生過,以後還會發生,只是這紅或然性很小,而媒體又那麼特別關注。

B. 校園投毒案發生的多不多

您好!多和少是相對而言的。如果從嚴格的意義上看校園投毒案,應該說已經夠多了。
近20年來,我國發生過多起校園投毒案,除了朱令鉈中毒案外,1997年和2007年,又發生了兩起校園投毒致鉈中毒案。其中,清華女生朱令,終身致殘,而此案至今未破。
清華女生「鉈」中毒案
朱令鉈中毒事件是指中國北京清華大學1992級化學系女生朱令在1994年11月底出現鉈中毒症狀,最後得助於互聯網才得到確診和救治的事件。這是中國首次大規模利用互聯網進行國際遠程醫療的嘗試。由於本案歷時十多年一直未能偵破,此案引發媒體與網路的報道和外界的關注與討論。
朱令,清華大學物化2班學生,1973年出生在北京,1992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和儀器分析專業。1994年冬和1995年春(約3月份)至少兩次攝入致死劑量重金屬鉈鹽;第二次中毒後昏迷多日,幾近植物人,1995年5月經對症治療後得救,但因為誤診時間過長、治療中的失誤,肌體受到嚴重損傷,並因輸血感染丙型肝炎,這個曾獲全國高校藝術表演獨奏組二等獎的清華大學的才女、北京市游泳二級運動員,因離奇的鉈中毒事件,導致她全身癱瘓、100%傷殘、大腦遲鈍。
鉈鹽無色無味溶於水,只要微量就可使人中毒,這種毒直接傷害人的神經系統。
北京大學「鉈」投毒案
1997年5月,北京大學發生全國第二起「鉈」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曉龍很快被公安局扣押。
此案受害人江林、陸晨光,系北京大學化學系1994級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曉龍與江林同班不同寢室;與陸晨光同寢室不同班。王曉龍曾交待,過去江林與他關系好,後來卻不理他了,所以投毒。為實驗投毒量,他把陸晨光當做實驗對象,也投了毒。
王交待了投毒的一些情況後,醫院對兩名受害人及時用了解葯,方轉危為安。
中國礦業大學校園投毒案
2007年5月,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學生常宇慶,因對幾名同學有意見,決定報復他們。他看到小說中主人公投鉈致人中毒的情節後,便決定模仿。常宇慶從網上搜索到銷售硝酸鉈的信息,假冒同學王某的名字多次與賣家聯系。
5月28日,賣家收到錢後,便把鉈製成230克硝酸鉈晶體,通過快遞公司給「王某」寄去,常宇慶借了王某的身份證取回硝酸鉈。
5月29日,常宇慶趁同學上課時,將兩勺硝酸鉈溶入礦泉水中,並使用注射器,分別向3名同學的茶杯中各注入2ml,致使他們中毒。發生鉈中毒後,3名中毒學生經過救治康復。
人際關系佔大學生心理咨詢「大頭」,專家指出——
「曬」和「爭」讓大學缺失溫情
1994年清華大學鉈中毒事件,如今復旦又現飲用水投毒事件。記者采訪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咨詢與發展中心主任李正雲、原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葉斌。兩位教授表示,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心理咨詢中的「大頭」,極端個案只是極少數,但過度競爭、文化差異、生活習慣不同、缺乏包容等卻導致學生之間矛盾不斷。
室友相處 每學期都有學生求助
老師,你能不能幫我跟輔導員說說讓我換個寢室?」「我是外地來的,我總感覺到他們聯合起來孤立我。」……每個學期,都會有學生因為這些問題來向心理老師求助。李正雲教授和葉斌教授分析,有四大原因導致大學生的寢室關系成為最微妙、最難以調和的關系之一。
第一是文化和生活習慣的沖突。高校和中學不同,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也帶來各自的文化、生活習慣、行為、價值觀。一些學生互相之間缺乏包容別人生活習慣的大度,互相之間就容易產生矛盾。
第二是不分城鎮還是農村,不論南方還是北方,學生們都感覺到個人的獨立空間變小甚至沒有了。同時分工打掃衛生要麼不願意,要麼很勉強,這些看似細小的生活瑣事,卻很容易積累成矛盾。
第三,學業壓力。直研直博的名額競爭激烈,而成績的等第也會影響自己的未來,在關鍵時刻矛盾也容易激化。
第四,太計較,缺乏包容心。現在一些學生來咨詢時說起導致寢室關系惡化的原因,往往是一些非常細小的問題,在很多年長的人看來這些問題根本不值一提,然而一些年輕的學生卻會非常在意。
「曬」和「競爭」 讓大學少了溫情
為什麼常常是優秀學生發生意外?為什麼時不時有學生在競爭過程中發生惡性事件?這固然可能有學生的個人因素,往往不是單方面的錯誤。但是,綜觀現在大學校園甚至全社會,「競爭」和「曬」無處不在。
從幼兒園開始,家長就教育孩子不能輸給別人,有好機會自己要搶;中小學里,一些小學生在同學面前說自己天天看電視,但回到家就猛啃輔導書。這種競爭的文化同樣出現在高校。同時,現在獨生子女缺乏從小學習互相謙讓的機會也是原因之一。學校、家長們也忙於教孩子學習知識,卻忽視了引導孩子學會吃虧、學會包容。「曬」文化是近年來的一個新的趨勢,在學校里,往往是開朗活潑、樂於奔走、善於溝通和展示自我的學生最受歡迎,但是人群中還有大量安靜、內向性格的人。當前者在各種場合「暴曬」自己、享受自己快意的時候,即使無意傷害,卻也很容易無形中傷害到別人。
復旦投毒案,是目前影響最大的一起校園投毒案,指2013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研究生黃洋遭他人投毒後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黃洋的室友,投毒葯品為劇毒化學品N-二甲基亞硝胺。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2015年1月8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維持原判: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死刑。
2015年6月26日消息:已進入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死刑復核階段的林森浩涉嫌投毒致人死亡案,也就是復旦投毒案,又現新進展。25日上午,林森浩重新委託的辯護律師謝通祥向最高法提交了7份申請。
2015年8月上旬,備受媒體關注的『復旦投毒案「再度引起熱議——被告人林森浩父親林父請求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並與最高法法官為此見面了數個小時的消息引爆了輿論。
2015年12月9日,最高法已核准林森浩死刑。
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故意殺人罪被依法執行死刑。
謝謝閱讀!

C. 朱令案 復旦投毒案等歸為校園安全的哪一類 正在做有關校園安全的ppt

教育重要的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可小學之後,你還上過這方面的課嗎?

D. 大學生向同學投毒是什麼心理呢

?最近復旦研究生遭室友投毒一事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其實近些年,大學生投毒事件發生的也不少,同學之間本應該友好和睦的相處,但是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同室操戈的事呢?投毒者又是什麼心理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為一路走來的同學,更應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也應該為對方的成功和成績而感到高興。在人生的旅途上,少一些私利,多一份真情,少一些嫉妒,多一份包容,這才是教育的本質,才是為人的本質。 看到大學生投毒加害自己的同學,有些驚愕。究竟在投毒者自己的意識中,有多少是真心想加害同學的,有待進一步考察。而這種半開玩笑,帶著報復心裡弄假成真的現象,在大學校園裡面倒是不鮮見。 比如,女同學間因為一點小事發生摩擦。能夠記仇好幾天,彼此不說話;男生之間就更有可能升級為動手或惡作劇。這種「小氣」的大學生心理,實際可以窺探到其較為自私利己的心靈。 這一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中小學的學校教育中也是追求分數成績遠遠高於道德修養。在大學新生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幼稚的人際交流能力。在陌生環境中遇到挫折與不順心,很多人選擇的是逃避和不理性歸因,歸因於別人。而較少學會審視自己的欠缺。 對於某些不公正事件,某些大學生不能冷靜思考。我們近幾年的教育及家庭模式,培養的孩子是爭強好勝的多,怕吃虧或不能吃虧的多。我們的教育中有兩個顯著特色「包庇」和「佔有」。包庇,就是父母代勞,造成孩子的獨立性差,新環境遇困難挫折感強;佔有,就是從小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吃虧,佔有欲很強,不能分享,不懂協作,易生沖突。 如此教育模式下,在中小學時還是採用家長式的管理模式,所以問題不凸顯;到了大學「放羊」式的環境下,猶如進了小社會。各種問題都暴露出來,前些日子的大學生自殺等事件。跳樓的觸發事件並不大,但在學生自己的心目中卻影響劇烈。如果,在中小學教育中就多些人際交流,多些社會實踐體驗。也許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事件爆發。 狹隘的心態,源自於自我保護的初衷。但是過度自我保護,勢必導致人際關系不良,甚至導致觸犯法律釀成大錯。建議大學生朋友們,用開放的視角看待問題。面對不公正,以「小忍」來作處理問題的鋪墊。待冷靜下來,慢慢思考解決的方法。 作為大學生個體不妨給自己提個醒,告誡自己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做決定推遲三分鍾,不要心氣上來了,莽撞作出出格的事情害人害己。

E. 北京大學鉈投毒案的簡介

1997年5月,北京大學發生了全國大學校園里第二起「鉈」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曉龍很快被公安版局扣押。權
此案受害人江林、陸晨光,系北京大學化學系94級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曉龍與江林同班不同寢室;與陸晨光同寢室不同班。王曉龍曾交待,過去江林與他關系好,後來卻疏遠他了,所以投毒。為實驗投毒量,他把陸晨光當作實驗對象,也投了毒。
王交待了投毒的一些情況後,醫院對兩名受害人及時用了解葯,方轉危為安。

F. 北大和清華一共出了多少起鉈投毒案件

3起

校園投毒:

1994年年底,清華朱令鉈中毒案,兇手至今未抓獲。

1997年5月,北京大學「鉈」投毒案,北京大學1994級化學系兩名學生因同學投毒發生鉈中毒,幸運的是,因搶救及時,均徹底恢復。

2007年6月,中國礦業大學(徐州)發生3名大學生鉈中毒事件。中國礦業大學學生常宇慶網購了250克硝酸鉈,用其中的2毫克投毒。3名同學喝水後出現鉈中毒反應並住院治療。

社會:

2001年4月的一天,甘肅定西市劉文兵趁看病之機,將裝有鉈化合物的傷風膠囊賣給馬坪村二社的馬冬英。三四天後,馬冬英中毒,出現手腳麻木、頭發脫落的症狀,被家人送往臨洮縣醫院救治。

2002年5月,山東章丘地區某美容店老闆先後投毒,致2人鉈中毒,1人死亡。

2004年上半年,成都市張家巷的曾義貴、童貴蘭夫婦一家四口鉈中毒。

2006年,成都 一頓飯後教師夫婦雙雙神秘鉈中毒。

2006年3月2日,遵義縣某中學兩名教師急性鉈中毒,後經警方調查為兩夫婦的同事陶某投毒。

2006年12月,急找解葯「普魯士蘭」 杭州一護士小周遭遇「鉈」毒。

2007年01月,成都兩老總鉈中毒。

2007年4月初,商場唐先生在北京朝陽醫院,醫治鉈中毒。

2007年10月25日,汕頭一億萬富翁確診為鉈中毒,11月2日救治無效死亡。

2008年6月20日,嘉峪關市酒鋼(集團)公司德力源職工劉靜及她的親屬中,相繼出現了頭發脫落、頭暈乏力、神志恍惚、行走不便等症狀。通過警方調查,系劉靜前男友崔保柱為報復她在大醬中投入鉈粉。該事件導致9人中毒,年齡最大的70歲,最小的年僅9歲。

2009年5月,山東平常農家發生罕見鉈中毒,兩人死亡五人搶救中。

2010年10月河南一家人吃完飯全家鉈中毒,1人不幸死亡。

2010年,四川姐妹鉈中毒,妹妹已經死亡。

2011年2月,美國 旅美北大女化學家涉嫌投鉈毒殺清華老公。

G. 復旦大學投毒案說明了什麼

說明復旦大學必須做好生物化學等危險品的管控,這方面復旦有很大漏洞,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另外更加重要的是,復旦的校風很浮躁,師生之間的勾心鬥角比較嚴重,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文科學校的內訌內斗。以前校長和黨委不和,互相拆台,現在出現耳蝸造假事件,導師和學徒撕破臉互掐。投毒案也是學生之間互斗的產物。這種風氣要不得。

H. 校園投毒電影為什麼不公映

估計這種類型的電影不會通過審核,因為這種題材的電影很敏感,要是我也不會讓它通過的。

I. 校園故意傷害罪案例100字

事件經過:1997年5月,北京大學發生全國第二起「鉈」投毒案件。犯罪嫌疑人王曉龍很版快被公安局扣押權。
此案受害人江林、陸晨光,系北京大學化學系94級的男生,犯罪嫌疑人王曉龍與江林同班不同寢室,與陸晨光同寢室不同班。王曉龍曾交待,過去江林與他關系好,後來卻不理他了,所以投毒。為實驗投毒量,他把陸晨光當作實驗對象,也投了毒。

熱點內容
優化的英語 發布:2025-07-12 07:23:08 瀏覽:772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
初一下學期地理 發布:2025-07-12 06:27:41 瀏覽:3
如何愛校 發布:2025-07-12 04:25:07 瀏覽:950
美國研究生數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12 02:36:31 瀏覽:902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