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生叛逆

中學生叛逆

發布時間: 2021-08-21 12:57:47

A. 初中生叛逆怎麼

初中生叛逆屬於正常情況,盡量壓制住自己的叛逆心情,每天讓心情保持開心,以下幾種推薦讓自己心情能變好的
1.每天拍幾張照片
心理學家建議,每天用相機拍下一些身邊的人和事,如窗外的樹木、路邊的小花、鄰居家的孩子和朋友的婚禮。將這些隨時可能被遺忘的片段記錄起來,當你不定期整理照片時,你會覺得所有的細節都是美好回憶,沒什麼可抱怨的,於是人會很容易變得快樂起來。
2.看悲傷的電影
看一部令人傷感的電影,如《當男人愛上女人》,情難自禁時,不妨盡情地放聲哭出來,然後安慰自己說,還好這只是電影情節,並不是真實的生活,心情便會大有改觀。這是一種反向思考的方法,常運用在心理學中,幫助人們換角度思考問題。
3.在周末的清晨做白日夢
不少能乾的主婦,會從星期六一大早起床開始,馬不停蹄地做家務活,如收拾屋子,清洗馬桶等。這樣的習慣常常會讓人在星期六晚上疲憊不堪,並影響到星期日的睡眠。不妨暫時拋開那些瑣碎的家務活,在周末的清晨做一個美美的白日夢。不要自責,而應鼓勵自己說:「我工作那麼辛苦,揮霍一下自己的休息時間,無可厚非。」
4.定期寫郵件
和相識多年的朋友定期以郵件的形式保持聯系。有寫日記習慣的人,只是在紙上隨手塗鴉或草草地寫上幾句,便能反映出潛意識中的心理狀態,寫郵件也是如此。而定期與朋友通郵件,聊聊最近的生活,不僅能幫助你放下心裡的事情,還能幫助你拾起被淡漠的友情。
5.在水邊散步
有研究指出,因為在嬰兒時期便置身於羊水,因此人與生俱來就是親水的。在水邊散步,能有效地幫助人放鬆身心,即使煩惱再多,在有綠樹有流水的環境中,你也能暫時拋開一切,為自己「偷」得片刻悠閑。
6.偶爾吃一頓大餐
吃一頓大餐的美妙在於,不僅能享受到美味可口的食物,還能讓你感覺自己受到了特別禮遇。人在受到與別人不同的照顧時,心情會不知不覺地變好。我們在小時侯都可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當父母特意為你買了一隻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漂亮的碗,你會高高興興地吃下比平時多的食物,即使不愛吃的食物也變得「可愛」起來。
7.每星期做1次美甲
當看見自己又長又臟又難看的指甲時,沒人會有好心情。每星期做1次美甲,不僅能讓你的指甲看起來更加整潔、漂亮,還能讓你有「一切盡在掌握」的滿足感,人也由此變得豁然開朗。
8.參加集體活動
雖然獨處也是調節心情的方法之一,但是不要吝嗇自己的休息時間,分出一部分給集體活動。登山、郊遊、野餐、party、歌友會……鼓勵自己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你會在共同的玩樂中找到讓自己堅強、平和的力量。
9.定期游泳
游泳是最消耗體力的運動之一,但這種讓人精疲力竭的活動,能讓人擺脫煩惱,身心舒展。選擇一個人去游泳也不錯,被水包圍其中,再糟糕的心情也能被軟化。

B. 怎樣處理初中生的叛逆期

你好!
回答的有點多請耐心看哈!
希望能幫助到您!望及時採納謝謝!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父母從改變自身開始,重新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
要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首先父母要明確,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真正的人,而不是滿足家長[微博]虛榮心的一個物品,或者延續父母意志的復製品;其次要明白培養的唯一方式就是引發孩子自身的成長力,讓他有意識地自己去成長,而不是讓他為了父母或者別的什麼去成長。
在親子關系的建立中,有「三條高壓線」和「兩個陷阱」是家長應該特別注意的。「三條高壓線」分別是忽略孩子的存在、破壞性地批評和強迫,它們會極大地損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意識,破壞親子關系。「兩個陷阱」是「有條件的愛」和「輸不起的心態」。
千萬不要用物質獎勵去激發孩子做某件事的動力,這是交易而不是愛,在這種條件下,你無論做什麼,孩子都不會感受到你的愛,他不會感激你,他認為這是有條件的交換。調查數據顯示,仍然有23%的家長保有此種心態,他們認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求,孩子就應該好好學習。
「輸不起的心態」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不信任孩子,想知道孩子的所有事情,甚至希望時刻監視孩子,知道他(她)的一舉一動,這會讓孩子非常反感,破壞你們之間的信任和關系。現場調查表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一半的家長表示關於孩子的任何事情都想知道,這說明,至少近一半的家長都可能陷入了「輸不起的心態」這個陷阱中。
「八個工具」助你建立正面親子關系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成為真正的人,具體說起來,就是要培養孩子的六種人格:自尊心、自信心、責任心、進取精神、學習興趣和好習慣。糜仁海說:「其中,孩子有了前三種人格,就一定不會出問題,會健康地成長,如果他還具備後面的人格,他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要想培養孩子的六種人格,正面的親子關系至關重要,如何建立正面的親子關系?糜仁海介紹了「八個工具」:愛、表揚、鼓勵、確認、理解、陪伴、制定規則和批評。「只要家長能夠用好這些工具,就能夠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每個父母都會說自己的是愛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們的愛呢?「做好聽、說、看、做這四個方面,運用好『愛』這個工具,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糜仁海說,「要像聽領導說話一樣聽孩子說話;有話要直接和孩子說,永遠不要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滿愛意地看孩子,不盯著孩子的成績單;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適度恰當,不要過多和過少。」表揚是一個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工具,但是近三分一的家長卻認為表揚會讓孩子驕傲,「只要表揚的方式得當,就能起到很好的正面作用,包括表揚孩子的優點和即時表揚,具體步驟是:陳述事實,確認值得表揚的原因,表達高興的心情和期望他(她)繼續保持的願望,最後還要有身體接觸,比如擁抱一下孩子、拍拍肩膀和拉起孩子的手等等。」
無論在孩子失敗還是成功的時候,父母都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重新再來的勇氣和再接再厲的信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怎麼做或者具備什麼品質,那麼當發現孩子某次這樣做了,父母就要大聲地說出來加以確認,這會讓孩子記憶深刻,幾次之後,孩子就會形成好的習慣。父母要多和孩子輕松地交流,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及做某件事情的原因,真正地去理解孩子。父母要盡可能和孩子呆在一起,只有在一起,父母才能知道孩子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怎樣做的,才能和他們交流,讓彼此更多了解和信任。制定規則時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只有孩子自己同意的規則,他才能遵守,才有用。發現孩子犯錯後給予批評時,應該就事論事,陳述事實並指出後果,注意一定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並表達正面的希望。
只盯成績單會破壞親子關系
家長不要只盯著孩子的成績單。「如果你只盯著成績單,就會忽略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心理成長,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也會破壞你與孩子間的親子關系。」從調查數據看,超過三分一的家長表示,自己的情緒跟著孩子的成績走。
「我常常聽許多家長抱怨,『我的孩子數學不好』、『他英語不行』等等,這就是家長盯著成績在給孩子『定性』。」專家說:「這種定性對孩子會形成負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我學不好數學了』、『我沒語言天分,學不了英語』,這會限制了孩子的進步。」她認為,家長應該從正面鼓勵孩子,要看到孩子在暫時學得不太好的科目上擁有更大的進步空間和潛力。「我的孩子以前偏科,文科成績不太好,作文還老跑題,但我從來不說他語文不行,我總是告訴他,『你的語文有很大的潛力』。後來,在老師的鼓勵和幫助下,他的作文不跑題了,中考[微博]還考了個靚分。」
一旦孩子有了某種與「成績提高」無關的興趣,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加以禁止,「這種做法有可能把孩子推到你的對立面,」解素蔚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促使孩子自己去鑽研,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並給予正確的引導。比如,孩子喜歡閱讀、愛看雜書,家長就應該保護他的閱讀興趣,尤其是在寒暑假,要支持、鼓勵孩子多看各類書籍

C. 中學生叛逆

家長對待叛逆的孩子都不要輕舉妄動,也不要暴力壓制,了解原因,選擇合理對策才是最理智的。

北京艾方教育心理老師建議:對於叛逆的孩子,最重要的是溝通!

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了解孩子到底想什麼。做到下面幾點:
第一,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看到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家長對著乾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
第二,如何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去溝通。孩子們通常把自己的東西鎖起來,有一些心裡話也不和你說,甚至和你有強烈的情感上的沖突。當孩子有強烈的情感反應出現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去講道理,這是一種沒有效果的做法,已經被無數人證明了。我們要傾聽孩子為什麼有這么強烈的情緒反應,是不是因為孩子渴望成為成人、渴望獨立,我們沒有滿足孩子的這種需要。
第三,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孩子們常常說,我爸爸、媽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給予他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他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因為他們處於半成人期、兒童化的狀態,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父母千萬要記住:叛逆的孩子看似有個性,有主見,他們實則很脆弱,很迷茫。他們就像迷途的羔羊站在十字路口,面對周圍的誘惑與困擾而無能為力,於是就選擇任性而為。所以我們做父母的要真心的愛自己的孩子,就要用寬大的胸懷、用有效的教育方法,讓我們親愛的孩子們知道路該怎麼走吧!還有問題可在艾方咨詢(北京艾方教育 提供)

D. 中學生叛逆期怎樣引導

叛逆指的是對舊的規矩、事物、觀點不滿,認為其不再適用於現在。雖然認識到新的事物有其不完善之處、並且不易驗證其相對於舊事物的具體優越性,但在不滿老事物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嘗試新事物。對老事物的否定帶有較大片面性和盲目性,往往默認老事物等同於無用、過時、腐朽等。
青少年介於孩童與成人階段的青少年期,在兒童走向成年的過渡中,由於體格的急驟生長和知識、活動領域的擴大,心理與生理上的變化很大,青少年經常會遇到感情困惑和概念沖突。他們因為經歷單純而容易受傷,考慮問題因疏於周密而已走極端。所謂的「叛逆期」的一般形成年齡在10 歲到16 歲之間。常見的原因有:1、青少年的神經系統逐漸成熟,思維能力加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認為自己可以獨立,不再像以往那樣依賴父母;2、生理上第二性徵的出現,讓孩子產生了性別上的明顯差異,繼而影響情緒特徵,青少年情緒上的容易不穩定;3、父母要求過於嚴格或過份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出現反抗或過度需求;4、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無法適應;5、學習氛圍的影響,老師家長的教育引導方法不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6、不良同伴關系的影響。
「逆反期」的心理、行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群、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使之信念動搖、理想泯滅、意志衰退、工作消極、學習被動、生活萎靡等,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態心理轉化,從而走向極端。
「叛逆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
1、在青春期,生理發育迅速成熟,而心理發育則相對遲緩,從而造成心理不平衡和身心功能障礙,主要表現在對自己身體機能的異常關注,對自己生理的急劇變化不滿意,從而出現症狀表現;
2、青少年情緒體驗強烈而多變,經常失去平衡,難以自控,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症狀,甚至產生自傷的意念和行為;
3、青春期是男女性別角色分化的關鍵時期,是男女兩性認同其身份角色的關鍵時期,如處理不慎,將造成男生女性化和女生男性化等問題;
4、人格特徵上表現為逆反、偏執、極端等特點;
5、人際沖突,常處於與父母等成人的沖突之中,代溝問題明顯;
6.性心理問題,由於性生理、性心理知識的缺乏,同學們經常產生性困惑、性價值觀混亂、性保健意識薄弱、性罪錯、性偏差等問題。異性交往問題也日顯突出。
如何解決青少年「叛逆期」的心理問題?家長如何正確引導呢?
1、首先我們應充分理解這個時期孩子的心理特點。我們要認識到這種穩定及不穩定的時期,具有普遍性。」叛逆期」在心理狀態的表現,會特別的敏感,其中自然不乏許多會影響情緒發展的因素,這也使得許多師長,會錯認他們的行為表現屬於年少叛逆的狀態。了解孩子表現的潛在原因,避免指責。給予更多的關懷,減少孩子的壓力與傷害的來源;
2、在「叛逆期」年齡段的青少年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最容易受影響,也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認同與支持。避免壓制手段,面對青少年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為孩子的叛逆行為,就直接貼上「叛逆期」的標簽。在此時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千萬不要用責罵的方式來處理;
3、善於分析孩子的要求。即使是非常荒謬的要求,也應該慎重考慮之後,給予響應與討論,找出充分的理由,讓他明白了你的看法;
4、只要與孩子有關的決定,都必須事先詢問他的意見,認真傾聽並與他討論。千萬不要強迫他們接受大人的意見,也應該給他留下可以自主的空間,讓他有學習、思考空間;
5、要真誠的態度對待孩子,讓他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在犯了嚴重錯誤之後,應該給予改正的機會,並給予支持與肯定;
做為他們的父母,必須重新調整自已的立足點, 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讓彼此處在一個對等的位置,相互尊重。幫助孩子安全度過「叛逆期」。

E. 初中生叛逆怎麼辦

一是傳統思想影響著一些家長。 中國長期的家長專制思想在一些家長中仍然存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總認為孩子還不成熟,要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就是「忤逆」「對著干」,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會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傾訴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後,受到家長責備。許多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後,最反感家長的指責,而對他們反感的原因是因為家長們盛氣凌人,態度生硬。
二是家長認識上的錯誤,造成教育方式不當。一些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學常識,對子女教育急於求成,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無視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別是孩子們有了過失時,不是與孩子們一起分析錯誤,商量補救辦法,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錯誤時感到孤立無援,產生叛逆心理。還有,如前面舉過的小軍的家長的例子,認為只要是主觀上對孩子好,就可以不講究教育方法。
三是父母與子女缺乏雙向交流,產生思想矛盾。隨著高中生的成長,獨立意識漸強,要求有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希望受到過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長出於對子女的保護,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這樣子女的渴望獨立與家長不恰當的好意關心,就會產生思想上的沖突、矛盾。或許有些家長因工作繁忙,很少與子女談心,進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嚴格的規定來約束限制子女的行為。因此,作為子女的高中生沒有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與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另外,大眾媒體一些不恰當的渲染也是導致叛逆心理一個因素。比如一些影視作品,極力美化叛逆者的個人行為,誇大叛逆者的能力,鼓吹個人主義。
在家不聽父母話,在校不聽老師話;擾亂課堂紀律,不完成作業,時有逃課現象;對學校倡導的事往往對著干,甚至不時搞點惡作劇或破壞公物。他們對老師或父母的教育常會表現為很不服從,告訴他不能這么做,他偏要那麼做,甚至公開頂撞。
1.確立適合青少年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
過高的教育教學目標、過重的學習負擔,是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對學生進行品德行為指導時,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要求,准確把握學生品德發展階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要循序漸進,切忌急躁冒進,盡可能避免師生對抗情緒的產生。對這些同學須真誠相待,並主動與他們溝通思想,通過交談,統一認識,達成協調感情以取得學生信任之目的。為此,我主動與之談心交朋友,尊重其人格,發現閃光點,給予信任和激勵,用其所長,啟迪其自愛自強,確立適合學生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如我班的小陳同學,愛好運動,不喜學習,而家長管教甚嚴,最終導致矛盾尖銳,常與老師對著干。針對其特點,我先與其家長交談,使家長認識到孩子的特點;再與小陳交談,使其理解家長的苦心,最終母子和好如初。同時,改革置學生於被動地位的課堂教學,大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確立適合青少年實際的教育目標和要求,為其增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多開辟適合其表現的舞台。現在,大多數老師反映小陳同學比以前聽話了。
2.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首先是創造良好的班集體,充分發揮集體規范和正確輿論的教育作用,培養健康向上的班風學風。其次是積極推進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再次是針對青少年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集體活動中展示才華,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3.提高教師自身素養和教育藝術水平
青少年學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很多都與教師的教育方法不當有關。為此,教育者首先要著力於提高自身素養,包括心理素質、教育教學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等。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育心態,要把關心、尊重、愛護學生放在首位,把學生置於與自己平等的地位。在學生出現過激行為時,教師要學會制怒,善於運用教育機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師生沖突。
4.合理利用學生叛逆心理的正效應
教師要大膽利用青少年學生叛逆心理的積極因素,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在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教師切忌偏頗,講道理既要講有利或好的一面,也要講有害或壞的一面,引導學生進行逆向思維。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青少年學生逆向思維的特點,鼓勵學生提出不同見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5.注重對產生負向叛逆心理的學生的疏導工作
對學生中已經或即將產生的負向叛逆心理,教師切不可採用壓制和強制服從的辦法,要認真做好疏導工作。學生產生負向叛逆心理,內在的原因是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和識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看問題容易簡單、片面,但他們思想開放,單純耿直,敢想敢說,只要道理明白了,轉變態度也就指日可待。對這類學生的疏導重在講明道理,消除錯誤的認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時機,打動學生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鳴;其三,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利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方法和教育媒介,提高疏導工作成效。
1.依賴階段。這個階段還保持著童年期兒童對父母的依賴,但已經嚮往擺脫父母雙親的束縛。
2.獨立階段。可稱為「擺脫父母束縛的斗爭」階段。這個階段,初中少年學生認為只有擺脫對父母雙親的依附才能成為成熟的人。
3.成熟階段。隨著少年初中學生自身向成熟邁進和向父母雙親爭取獨立的持久沖突,父母往往會逐漸承認其獨立的地位。但在他們逐步取得成人地位的過程中,父母雙親的影響仍繼續起著作用。
1.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成人感是父母與少年子女關系協調的基礎
孩子進入初中後與父母的關系疏遠了,這正是初中生走向成熟的開始。作為父母應理解、信任、尊重初中生的獨立性和成人感,不要以自己的想法強迫少年子女改變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初中生感到鼓舞,縮小父母與少年子女的心理距離。
2.與初中生平等、民主相處是父母與少年子女關系協調的根本保證
如果父母真正能以平等的姿態,以同志和大朋友的身份與初中生交往,就能縮短初中生與自己的距離,緩和、解除初中生對自己的反抗情緒,使他們樂意接受父母的合理要求,甚至打開他們閉鎖的心理。初中生所要求的平等與民主實際是反對父母的家長式作風、過分的父母尊嚴。他們要求父母與自己平等,如果這種願望得以實現,初中生就會報之以信賴和熱情,這樣,父母的指導教育才能轉化為自我發展的內容。
3.父母要善於和樂於使少年子女接受自己的意見
要使少年子女樂於接受父母的指導,有兩個條件:認識的一致和情感的溝通。要達到認識的一致因素很多,作為父母,要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孩子,理解孩子的內心矛盾。主要的是父母採取耐心說服的教育方法。父母與孩子有互愛的基礎,但父母與少年子女不一定感情溝通。情感的溝通關鍵是要關心少年子女的思想,理解他們的心理煩惱、興趣愛好、同齡好友。作為父母要幫

F. 關於中學生叛逆的問題,

中學生叛逆的原因一;
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青春期同齡人之間的關系格外密切,同樣是獨立和成熟的感覺,使得他們不再滿足於過去那種對父母的服從和依賴。
中學生叛逆的原因二;
現在的孩子的生活經歷、文化背景和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了根本的不同。而我們卻用過去成長經歷中形成的觀念來教育現在的孩子,孩子自然難以接受。
中學生叛逆原因三;
教育模式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落後不能按照市場經濟規律下的人才需求來培養學生。
中學生就叛逆原因四;
家庭教育非常落後,也是造成中學生心理叛逆的一個原因。
總結:當你的孩子出現叛逆千萬不要過於擔心,因為很多孩子在青春期時都會出現心理叛逆的現象,學會和孩子更多的交流和溝通,掌握他內心世界的需要,對緩解他叛逆心理才會有幫助。

熱點內容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
初一下學期地理 發布:2025-07-12 06:27:41 瀏覽:3
如何愛校 發布:2025-07-12 04:25:07 瀏覽:950
美國研究生數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12 02:36:31 瀏覽:902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
老師面試班 發布:2025-07-11 23:57:06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