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新聞
㈠ 校園貸死灰復燃,校園貸為何受學生的喜歡
校園貸之所以受學生的歡迎,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一個是在受眾方面的需求上,學生消費水平會比較高,所以說現實花費的需求導致他們有著對於校園貸的需要。第二個就是在校園貸本身來說,校園貸的貸款門檻並不高。綜合兩個原因,導致校園貸受學生的歡迎。
而此時校園貸自身存在的優點,成為了學生最佳的選擇之一,首先校園貸款流程並不復雜,有的時候只是需要學生提供一些個人的身份信息,以及提供兩個身邊監護人或者是同學老師的電話號碼,就可以進行額度不小的貸款。所以說校園貸操作方便,與其他的貸款來比,還有著較高的安全保證,於是受到學生的喜歡。
㈡ 校園貸自殺事件頻發,校園貸和裸貸是怎麼毀掉一個人的
校園貸自殺事件頻發,校園貸和裸貸是怎麼毀掉一個人的?
校園貸這個詞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但是這個詞語卻總是帶著一些沉重的陰影。前段時間,陝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剛滿21歲的朱毓迪,由於欠下校園貸20萬元,實在不堪重負,為此跳江自殺。後來才知道真相的父親萬萬沒想到平日里十分乖巧聽話的兒子竟然一直隱瞞這么大的事情,只能望著孩子的遺體悲痛欲絕。這件事情不禁讓我想起之前發生過的關於校園貸的自殺事件:今年8月份,北京某大學大三學生范澤一,在不能繼續忍受催債人的威脅恐嚇之時,給家人留下遺書之後自殺。同樣的校園貸悲劇在這些年都屢見不鮮,曾經有不少大學生一開始僅僅借款一兩千元,就被利滾利的條款把欠額硬是漲到了幾十萬元,最終在各種恐嚇信息和催債電話的逼迫下含恨自殺。
㈢ 新聞調查 瘋狂未了校園貸的報道思路是什麼
像你們大學生千萬不要去貸款
㈣ 校園貸死灰復燃,「金融毒品」為何屢禁不止該怎麼保護學生權益
校園貸這種東西像毒蟲一樣侵蝕著許多大學生,尤其是在前幾年,許多大學生由於深陷校園貸而痛苦不堪,新聞中甚至報道出學生因為校園貸而抑鬱的情況,雖然現在各方主體對於校園貸這個問題打擊的都十分嚴厲,但是,校園貸依然像金融毒品一般屢禁不止。
雖然大部分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但是畢竟他們的思想意識以及社會經驗都不足,尚未成熟的他們,面對那些鑽研多年校園貸的人來講,是沒有什麼抵抗力的。所以,年輕氣盛的大學生們很容易深陷校園貸,而這些校園貸發放人,更是牢牢地抓住了剛剛步入大學的大學生們的心理,大學生很容易被校園貸所誘惑。
㈤ 南京23歲大學生從28樓跳下,生前有56筆校園貸,死後他們還敢催款嗎
大學是每一個學生走向社會的橋梁,4年的大學生涯後,學子們將會由此融入到社會,而在大學學習和生活期間,學生們都已經是成年人,因此生活需求和開支也在逐漸的變大,有些學生甚至還在大學里進行創業,這些問題也導致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資金短缺錢不夠用,針對這種現象,一些不法分子把罪惡的目光盯上了大學這座神聖的殿堂,於是,「創業貸」「分期貸」「求職貸」「培訓貸」等等網路校園貸款就相繼出現了,而這些非法的貸款公司,都是以高利貸和套路貸的詐騙手段,讓學生們在急於用錢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慢慢陷入他們精心布置的陷阱中。
許父說,兒子是在今年7月份大學畢業的,畢業後他還成功地應聘進了無錫地區的一家很不錯的單位,但後來孩子想考研,於是就放棄了在無錫工作的機會,依然留在南京繼續復習准備考研,兒子的離世,對於他的家人來說,那是一種撕心裂肺的痛,更是對校園貸刻骨銘心的恨。目前,這起事件南京警方已經立案調查,許巍的自殺到底與校園貸有沒有直接的關系?只有等待警方最終的調查結果。
㈥ 為什麼說血腥化的校園貸讓大學生走上不歸路
當前,大學生掉入校園貸陷阱的案例越來越多,極端事件已經發生:據新聞報道,福建一名女大學生被校園貸逼死。大約4月11日凌晨,雪琪(化名)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警方初步判斷系燒炭自殺。在最後7天里,雪琪已經被網貸平台的無底線催款壓迫得喘不過氣來,至少六次透露了絕望、想要輕生的念頭。
近期有幾個引發強烈關注的社會事件,就是由跑偏了的民間借貸升級導致。不誇張地說,民間借貸血腥化的傾向不僅體現在企業融資的需求市場,也體現在個人借貸領域,而校園貸尤其是重災區,一來大學生基本沒有收入、還款能力差,二來年輕人缺乏社會經驗,面對各種形式的暴力催債,他們更容易出現心理危機,走上不歸路。當前形勢下,如果監管部門再不對校園貸採取強有力的監管行動,校園貸的套路難保不會引發更多的大學生自殺事件。
㈦ 新聞1+1 "校園貸",還要引發多少悲劇
最好申請助學貸款。
辦理助學貸款的流程:
1、貸款受理部門提出貸款申請;
2、准備材料 。准備相關材料到當地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部門登記並領取《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借款人需將申請表填寫完整並印章齊全;
3、審核材料 。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本人到登記領表的縣(市、區)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部門,出具身份證明材料(含借款學生及共同借款人身份證及復印件、學生證或錄取通知書、戶口簿)復印件需要兩份、申請表和郵儲賬號,縣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對材料進行審查;
4、簽訂合同 。借款人及共同借款人本人簽訂《國家開發銀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借款合同》,簽訂借款合同同時授權郵政儲蓄銀行從上述賬戶中扣收貸款本息;
5、合同回執寄返。借款合同簽訂完畢後,學生可持合同到高校報到,從2011年起學生只需到高校資助中心辦理電子回執,無需再郵寄紙質回執。報到後30日內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部門未收到回執(最遲不得超過10月30日),視同學生撤銷借款申請;
6、貸款發放與支付。根據合同約定,郵儲銀行將在合同約定日期發放貸款,並將貸款資金電匯至借款學生所在高校指定賬戶;
7、償還貸款。借款學生畢業後,學生及其共同借款人負責按借款合同約定,按時在個人賬戶中存入足額資金。
㈧ 女大學生深陷校園貸被學校勸退了嗎
深陷「校園貸」麻煩的小潔。家屬提供
某大學校園貼的貸款小廣告。
根源?
結識有錢朋友,這孩子可能有了攀比之心……
昨天下午,小潔大學的班主任毛老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小潔剛入大學表現還不錯。在大學舍友的眼裡,小潔穿著時髦,和大家相處得很融洽。「我們一直以為她家境非常好。」一位舍友說,後來發現她經常跟家裡要錢,再後來接到催債公司的簡訊,就知道完全不是這么一回事了。
王先生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女兒自從認識了一位女性朋友後,便經常跟著她徹夜出去打游戲。這位朋友家庭條件比較富裕,可能是攀比之心作怪,導致女兒不斷向家裡要錢後,又將目光瞄準了各類借貸平台。
小潔的微信朋友圈最新內容是一桌菜餚的照片,還有一張是在健身會所里。紫牛新聞記者電話聯繫上小潔,但得知記者身份,她稱要上班便掛斷了電話,再也不接聽。
記者體驗
「校園貸」很容易,有禁令卻難見效
今年9月6日,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根據規范「校園貸」管理文件,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不過,「取締校園貸款業務」的禁令是來自教育部。而此前在6月28日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也是來自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與這些行政部門相對應的,最多隻能是行政處罰。
盡管如此,不少貸款網站的大門仍然向在校大學生敞開,有的貸款平台在明知學生身份的情況下,依然發放貸款。記者在南京多個高校探訪時發現,在一些公開場所明確針對大學生的「校園貸」廣告依然堂而皇之地張貼著,「大學生信用貸款」、「同學易貸」、「憑學生證,來就借」、「無憂學生貸」等不絕於目。
而紫牛新聞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個借貸網站,打開後頁面上顯示「5分鍾放款」字樣,點擊「立即拿錢」,手機就會自動跳轉至該APP的下載界面。下載完成打開後,記者選擇了借款金額和借款期限,驗證身份的界面會有文字提示掃描身份證的正面、背面及人臉識別,還需要填寫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當前職業和教育程度。按照規定的流程全部完成後,該APP會根據借貸者本人提供的銀行卡轉錢。也就是說,即便是已明令禁止「校園貸」,但仍然有不少借貸APP能夠給學生提供貸款。
法律人士呼籲
嚴處涉貸犯罪,加強學生消費引導
紫牛新聞記者從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警方人士處了解到,僅今年前9個月,就有超過20名在校大學生因為「校園貸」無力還款,被逼離校或者離家出走,家人向警方求助。對此,江蘇東恆律師事務所陳令霞律師告訴紫牛新聞記者,目前「校園貸」主要存在這些問題:1、對申請人缺乏嚴格審查;2、利息計算不透明,宣傳的低息,實則涉嫌高利貸;3、未進行風險告知;4、收債方法不合理,打擦邊球,嚴重的甚至涉嫌違法。
陳律師分析認為,「校園貸」在法律上屬於民間借貸性質,根據《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若干意見》的規定,民間借貸的年利率不得超過24%,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利息不予保護。此外,出借人不得將利息計入本金,謀取高利。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
「有些涉及到犯罪的應該嚴厲處罰。」陳律師告訴記者,相對此前被曝光的以借款人裸照或視頻為要挾進行要債的,涉嫌刑事犯罪。
「這些孩子從墜地至高中階段,基本都有父母陪伴監督,而當他們進入大學後,已都成年了,基本脫離了父母的視線,有了更多的自主權,而他們面對的是更多的消費誘惑,可能會迷失自己,這就需要家長、學校和社會的及時補位,進行正確的消費引導。」陳令霞律師說,雖然小額貸款屬於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借貸業務,針對所有的、年滿18周歲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但大學生畢竟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所以從外部嚴格規范或者排除這些有可能影響大學生們成長的障礙,也許更能避免如此多的悲劇。
㈨ 珍愛生命,遠離校園貸,老師和新聞已經說了無數遍,怎麼就是不聽
這個問題我也不太懂,只是覺得當老師的盡力了,這方面還得開家長會通知所有家長,讓他們也參與,必竟孩子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有更直接的責任!還有我們要呼預社會公安,他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㈩ 違規校園貸亂象,讓一些大學生深陷其中,為防控風險出台了哪些政策
那些讓大學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違規校園貸即將被禁止了,小額貸款公司將不得向對校園內的大學生發放消費性網路貸款。由於網路時代的高速發達,信息的共享化讓很多未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開始了提前消費的觀念。比如看上了某一樣奢侈品或者嚮往已久的3G產品,但是手上的生活費或者打工的錢並沒有那麼多,就可以提前支取一部分。網路上充斥著各種針對大學生消費貸款,而無抵押的操作,也讓很多大學生怦然心動。環境的形勢並不是很好,很多大學生在本科畢業之後都會選擇考研,而延長讀書的時間,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金錢成本,並沒有豐富打工的經驗的大學生為了自己的生計或者學業,必須要花一些超出預期的錢。
出台的這些政策只是為了將可估的傷害性降到最低,但也保不準有些年輕人依然急著想要去套取現金而鋌而走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