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縣第二中學
① 18屆全國初中物理競賽獲獎名單
包東浩 石城縣第二中學 黃 升 上高中學
趙 傑 上高中學 王嘉琛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高勇強 上高中學 彭 章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鄔 濤 贛州市第三中學 簡方達 南昌二十八中學
繆子明 上饒縣第二中學 鍾良煒 全南縣第二中學
溫 潤 石城縣第二中學 熊佩蘆 樟樹市第三中學
呂 游 興國縣埠頭初級中學郭碧川 吉水縣第三中學
陳星蓉 石城縣第二中學 周 煜 吉水縣第三中學
徐曼琪 永豐縣恩江中學 陳 悊 吉安市第二中學
彭 肖 新余市第四中學 尹 凱 吉安市第二中學
左 晨 上高中學 胡熊偉 南昌市二十七中學
蘇子凡 上饒縣第二中學 徐淮航 萍鄉市第四中學
楊夢琪 上饒市第二中學 鍾晨嘉 新余市第四中學
劉瑞寬 新余市第四中學 劉宏成 萍鄉市第四中學
梁夢吟 高安中學 張雄健 南昌第一中學
鄭詩雨 上饒市第二中學 鄭 榮 上饒縣第二中學
符紹舜 上饒縣第二中學 魏雋煜 貴溪發電廠子校
蕭翔宇 贛縣第二中學 嚴 超 進賢縣第一中學
萬三輝 余干縣新時代學校 周靖軒 景德鎮市十八中學
龔達巍 新余市第四中學 劉建平 信豐正平中學
肖 賁 吉安市第二中學 萬志淳 九江市外國語學校
劉軒清 豐城市第一中學 李 譽 高安中學
吳 暢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劉 明 贛縣茅店中學
張乃琦 吉安市朝宗實驗學校鄧元宸 九江市同文中學
胡 挺 高安中學 李 雍 高安中學
李凌鵬 南昌外國語學校 徐志鵬 上饒縣第二中學
溫昱欽 上猶中學 戴欲峰 萍鄉市第四中學
凌志遠 上饒市鐵路中學 王 競 臨川市第一中學
曾博文 贛州市第七中學 凌 飛 興國縣第三中學
薛斐騰 大余縣南安中學 王 粵 瑞金市第三中學
二等獎(120人)
況院有 上高中學 彭希猷 江西師大附屬中學
胡 路 婺源中學 桑遠超 上饒縣第二中學
姚易財 萬年縣華茂學校 黃從鵬 萬年縣華興學校
魏文超 上饒市鐵路中學 王 博 景德鎮市第二中學
程振宇 樂平市第五中學 黃喬中 新余市第四中學
易川智 新余市第四中學 李江騰 吉水縣第三中學
劉常敏 萬安縣第二中學 郭澤宣 九江市晨光中學
姚 榮 樟樹市第三中學 朱興隆 豐城市第一中學
朱常青 上高中學 肖一君 樂平市第五中學
喻 軍 新余市第四中學 孫正庭 新余市第四中學
徐 傑 新余市第四中學 劉馨德 贛縣第二中學
李健聰 贛縣第二中學 許俊傑 瑞金市第二中學
鄒循成 石城第二中學 賴 暉 於都縣第三中學
葉順民 萍鄉市第四中學 楊 航 萍鄉市第二中學
趙小鵬 宜春市第四中學 聶台猴 上高中學
陳嘉玉 江西師大附屬中學 周硯清 南昌市新城學校
邱 晗 南昌鐵路一中 陳皖清 南昌市第三中學
趙建梁 婺源中學 陳小龍 玉山縣文苑學校
李 劍 玉山縣冰溪鎮中學 潘 昊 新余市第三中學
何鍾昀 新余市第四中學 胡彥龍 新余市第四中學
劉 閩 金溪縣第一中學 章皓宇 崇仁縣第二中學
謝康齊享 興國縣瀲江初中 邱曉忱 寧都縣第五中學
曾功賢 寧都縣第三中學 夏建華 永新縣澧田中學
郁家福 安福縣城關中學 甘灝霖 萍鄉市第四中學
黃佳泰 豐城市第一中學 喻思平 高安中學
彭昊源 南昌市二十七中學 張 威 江西師大附屬中學
成 者 南昌市二十七中學 胡申君 南昌市第三中學
吳弘強 江西師大附屬中學 劉牧羊 上饒市第二中學
唐小龍 余干縣藍天實驗學校 程 傑 樂平市第五中學
鄒稼銳 新余市第四中學 董雨翀 貴溪市第二中學
李隆勝 鷹潭市第二中學 張志財 樂安縣南林中學
潘定湖 興國縣第三中學 謝韻映 安遠第三中學
郭志堅 上猶中學 陳澤宇 石城縣第二中學
闕海若 永豐縣恩江中學 劉 韌 高安中學
金銘民 高安中學 劉 川 南昌市育新學校
郝昕弛 南昌市第八中學 張 毅 南昌市洪都中學
鄭輝晴 上饒縣第二中學 董唯范 玉山縣文苑學校
萬翔鵬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陳賢哲 景德鎮市第二中學
王樂樂 新余市第四中學 鍾正鴻 瑞金市英才學校
郭 慶 吉水縣第三中學 劉 錦 吉水縣進士學校
劉園林 吉水縣烏江中學 黃志林 新干中學
肖泰洪 泰和縣第五中學 張澤宇 萍鄉市第四中學
劉雨洲 豐城市第一中學 熊光耀 豐城市第一中學
羅勁松 高安中學 宋姍姍 高安中學
周 星 宜春中學 黃 程 南昌市育新學校
張有成 江西師大附屬中學 邱建維 上饒市第二中學
趙文丞 上饒市第二中學 徐 權 上饒市第二中學
尹沛敏 上饒縣第二中學 徐 星 廣豐縣永豐中學
羅步景 玉山縣文苑學校 劉昊哲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李佳月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馬 晨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邵熠珂 景德鎮市第五中學 陳冬冬 景德鎮市第五中學
石培濤 樂平市第五中學 汪劍文 樂平市第五中學
李宮清 浮梁縣第二中學 簡勤平 新余市第六中學
余 寧 新余市第四中學 鮑志澤 余江縣正源學校
唐浩宇 安遠縣第三中學 王天益 南康市第三中學
胡 淳 吉安市第八中學 呂逸帆 九江市第三中學
袁 耿 尋烏縣博豪中學 李科福 贛縣茅店中學
李江飛 信豐縣第二中學 申 卓 南康市第五中學
歐處機 南康市三江中學 羅 鳴 樟樹市第三中學
黎 雲 樟樹三中 熊元康 宜春實驗中學
三等獎(240人)
鍾子晨 宜春市第四中學 朱 琦 江西師大附屬中學
蕭逸林 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余冰冰 進賢縣第一中學
余 宇 廣豐縣永豐中學 鄭智奇 玉山縣文苑學校
吳一鳴 玉山縣文苑學校 何致劼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簡思平 新余第六中學 楊伊欣 新余市第四中學
王 寒 吉安市第二中學 劉嘉偉 安福縣城關中學
劉志凱 吉安市朝宗實驗學校 杜小渝 永豐縣恩江中學
陳定嘉 吉安市第二中學 淦華琪 永修縣第三中學
張鑫宇 萍鄉市第四中學 賴有方 靖安縣寶峰初級中學
劉仁偉 南昌市二十三中學 謝天曌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
羅中儀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 畢如月 南昌市二十七中學
李家愷 婺源中學 邱徐霖 上饒縣第二中學
董忠耐 上饒縣第二中學 童 岩 上饒縣第二中學
王啟明 上饒縣第二中學 徐 明 上饒縣第二中學
黃 翔 廣豐縣永豐中學 胡國正 余干縣新時代學校
李 想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吳志佳 景德鎮市第二中學
雷 超 景德鎮市第五中學 余潤澤 樂平市第五中學
段東斑 分宜縣第二中學 陳玉文 崇仁縣第二中學
曾 滿 贛縣第二中學 朱子豪 贛州市第七中學
饒向陽 贛州市第七中學 曹 哲 大余縣南安中學
吳立壘 上猶中學 楊 康 瑞金市第三中學
謝永貴 瑞金市英才學校 陳 雄 石城縣屏山中學
肖火亮 吉水縣第三中學 施逸文 九江市金安中學
鄒 珏 九江市外國語學校 張宏宇 萬載縣第三中學
彭瑞光 高安中學 李禹勝 上高中學
陳 蕾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 樊 翔 進賢縣第二中學
鄢德虎 南昌市二十七中學 謝宇璇 南昌市第三中學
余長輝 婺源中學 汪佳璇 婺源中學
汪松濤 婺源中學 袁美娟 弋陽縣方誌敏中學
劉澤陽 上饒縣第二中學 鄭雙越 上饒縣第二中學
陳笑舒 上饒縣第二中學 彭 博 德興市銅都中學
洪語珂 上饒市第四中學 余 璐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羅翌新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孫澤洲 景德鎮市第二中學
付 文 新余市第一中學 祝高峰 余江縣實驗初級中學
谷遠輝 臨川太陽中學 喻志穎 臨川市第一中學
郭美娜 贛州市厚德中學 廖茂有 贛州開發區蟠龍中學
昌 浩 安遠縣第三中學 楊思鵬 安遠縣第三中學
劉恆宇 安遠縣第三中學 張 旗 上猶中學
李 仁 瑞金市第三中學 楊前浩 瑞金市第三中學
楊 詩 瑞金市第二中學 王 沖 贛州市第三中學
范德鵬 南康市上元初中 龍志鋒 吉安市第二中學
黃浩哲 吉安市第二中學 劉倩怡 吉安市朝宗實驗學校
賀 歆 吉安市第三中學 劉 鴻 永新縣城南中學
王 捷 吉安市第二中學 程 鵬 彭澤縣第四中學
陳震濤 永修縣第三中學 向天龍 萍鄉市第四中學
鄒 政 銅鼓縣第二中學 皮贛清 樟樹市第三中學
方松翔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 鄧毅輝 南昌市洪都中學
熊國楨 南昌市第十中學 高 遠 南昌市廣南學校
陳天宇 南昌市第十中學 張祥健 進賢縣第一中學
鄭 捷 上饒市第二中學 余星馨 上饒縣第二中學
黃 淦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王恩靖 樂平市第五中學
廖 晨 新余市第三中學 臧開瑞 新余市第四中學
艾 偉 金溪縣雲林中學 葉 翔 東鄉縣實驗中學
張凱文 臨川市羅針中學 劉志山 大余縣池江中學
鍾 祥 全南縣第二中學 李 明 上猶中學
范家琦 贛州第四中學 李亮南 康市三江中學
羅 恆 石城縣第二中學 陳清遠 於都縣第三中學
彭 亮 於都縣實驗二中 張志偉 井岡山市中學
謝 騫 遂川縣泉江中學 羅聰聰 吉水縣第三中學
金步卿 永新縣禾川中學 左 晨 萍鄉市蘆溪中學
周 挺 吉水縣第三中學 帥嘉偉 新干中學
王卓然 吉安市第二中學 饒維克 九江縣第三中學
代楚鵬 九江市外國語學校 郝其亮 武寧縣第二中學
熊潔文 宜豐縣第四中學 陳中演 樟樹市第三中學
李經緯 宜春市第三中學 劉 斌 宜春市第四中學
陳經緯 南昌市二十八中學 王 徐 南昌市育新學校
李學明 婺源中學 洪毓桐 婺源中學
鄢慶彬 上饒縣第二中學 高康奇 鄱陽縣芝陽學校
徐佩昕 上饒市第二中學 沈小兵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曾 俊 景德鎮市第二中學 李 楠 景德鎮市第五中學
汪博越 樂平市第五中學 胡定耀 樂平市第五中學
邱 雲 分宜縣第二中學 劉 巍 新余市第三中學
張 強 新余市第三中學 陳詩薇 余江縣實驗初中
周聰亮 貴溪市象山學校 洪家銘 東鄉縣第二中學
肖邱盼 臨川市第一中學 徐褘晟 廣昌縣頭陂中學
謝曉東 尋烏縣南橋中學 王 寧 贛縣第二中學
曾 山 贛縣第二中學 謝忠明 贛州市第七中學
朱 婷 贛州市第七中學 杜嘉偉 贛州市第七中學
郭 明 上猶中學 楊 果 上猶中學
黃子涵 上猶中學 梁路平 瑞金市梅崗初中
劉海龍 寧都縣固厚初中 羅 玥 贛州市第四中學
劉 蒸 南康市第五中學 黃文暉 石城縣第二中學
許天明 石城縣小松中學 黃 昕 贛州市第一中學
鍾 岩 於都縣實驗二中 曹 煜 永豐縣恩江中學
李 琳 遂川縣泉江中學 梁萬志 吉安市第二中學
宋 雪 九江市同文中學 邱亞勇 修水縣渣津中學
余 昊 湘東區雲程學校 周 航 萍鄉市第四中學
廖 望 宜春市第四中學 黃 晶 南昌市外國語學校
魏子翔 南昌鐵路一中 彭 博 南昌大學附屬中學
塗 彬 新建縣聯圩中學 張及錦 安義縣鼎湖中學
黃晨松 南昌縣蓮塘一中 唐徐欣 新建縣第五中學
陶賢勝 婺源縣鎮頭中學 呂 皓 婺源中學
曹 鈞 婺源中學 柯葉翔 上饒縣德愛中學
羅詞偉 廣豐縣永豐中學 邵 波 廣豐縣瀛洲學校
楊建姚 橫峰縣鍾山學校 程懷玉 萬年縣華興學校
詹 嶸 上饒市第四中學 王趙博 景德鎮市一中分校
陳李輝 景德鎮市第五中學 裴 粵 新余市第四中學
胡凱璐 余江縣實驗初級中學陳澤忠 崇仁縣第一中學
姜偉平 東鄉縣珀玕中學 彭國輝 廣昌縣尖峰中學
黃 迪 大余縣南安中學 薛玉煒 安遠縣第二中學
曾令鍵 上猶縣第二中學 舒 雷 上猶縣第二中學
陳明明 瑞金市第三中學 劉衍林 瑞金市英才學校
劉 齊 瑞金市第二中學 陳翔南 康市第三中學
王遠飛 南康市第六中學 明 磊 南康市坪市中學
梁 亮 吉水縣第三中學 劉 斌 吉安市朝宗實驗學校
張凌飛 萬安縣第二中學 劉建偉 永豐縣坑田中學
賴 昕 吉安市第八中學 劉振傳 永豐縣恩江中學
王雁南 都昌縣東湖中學 賀嘉鵬 修水縣鎮中
陳 陽 萍鄉市第四中學 龔雪卉 萍鄉市第四中學
劉智博 吉水縣第三中學 張 鑫 靖安縣第三中學
鄒 斌 豐城市劍光中學 張 婧 高安中學
胥 一 宜春市第三中學 任 穎 南昌市二十中學
謝宜傑 南昌市鐵路一中 陳凌雲 南昌市鐵路一中
熊亞軍 南昌縣蓮塘一中 徐宗奕 南昌市洪都中學
倪王苑 南昌市第八中學 李直凡 婺源中學
紀楊子燚 廣豐縣永豐中學 周良貴 廣豐縣永豐中學
陳 兵 玉山縣第二中學 宋如彥 新余市第四中學
李偉清 宜黃縣第二中學 徐澤宇 撫州市第一中學
元早興 崇仁縣第一中學 胡躍華 尋烏縣博豪中學
鄧樂來 贛縣第二中學 陳白楊 贛縣第二中學
② 2011第十屆江西省中小學英語聽力競賽獲獎名單
第十屆江西省中小學英語聽力競賽學生獲獎名單
一、小學四年級
姓名 學 校 姓名 學 校
一等獎(31名)
嚴 洋 金溪縣秀谷一小 郭思暢 井岡山小學
周 葳 臨川美佛兒學校 王 媛 吉安縣大沖小學
周樂平 贛縣城關三小 楊 嘉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劉怡希 贛縣城關小學 徐梓旋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程 虹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鄒枚謹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賴鐿文 龍南鎮第二小學 李佳婕 德安縣黃桶小學
郭 榕 寧都縣對坊中心小學 陳語荃 南昌市豫章小學
鍾雨宏 瑞金市八一小學 熊 斌 南昌市濠上街小學
田苗苗 上猶縣第一小學 劉洋銘 華東交大附屬學校
肖景鴻 石城縣小松中心小學 李 昕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嚴俊森 尋烏縣實驗小學 祝 銳 鉛山縣永平小學
鍾 鑫 於都縣實驗小學 石睿婕 新余市長青小學
劉馨澳 贛州市章貢區紅旗大道第二小學 熊 姍 豐城新城中心學校
李雅佳 吉州區仁山坪小學 李 秀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劉道明 吉水縣冠山小學 金 頓 貴溪市實驗小學
張官俊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二等獎(64名)
王 珊 金溪縣琉璃中心小學 洪 琴 永新縣城廂小學
樊 晉 臨川美佛兒學校 朱 威 新干縣金川小學
胡嘉坤 臨川區第十小學 曾小鳳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羅奕麟 臨川區第一小學 劉思盈 吉安縣北源小學
章雨晨 臨川區第一小學 彭 琦 吉安縣北源小學
黃 莉 臨川區第一小學 熊天琦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譚 睿 定南縣第二小學 付詩雨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肖 建 贛縣城關小學 胡美玲 修水縣義寧鎮第二小學
朱惠萍 贛縣吉埠中心小學 詹山琳 星子縣第二小學
孫 妮 贛縣南塘中心小學 陳希沁 武寧縣第五小學
劉宇傑 贛縣田村中心小學 楊希蕾 九江市雙峰小學
劉雨柔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陳語涵 九江市雙峰小學
彭慧艷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余睿寧 九江市雙峰小學
王若弢 龍南縣龍師附小 廖寧春子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賴燕瓊 龍南縣實驗小學 陳紀昀 南昌市珠市小學
陳躍峰 南康市赤土民族中心小學 簡欣瑤 南昌市右營街小學
劉夢瑩 寧都縣黃陂中心小學 胡嘉雯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崔萍萍 寧都縣竹笮小學 宋雨鴻 南昌市北湖小學
賴 祺 瑞金市金都小學 母雨蘅 南昌市珠市小學
黃亞男 上猶縣第一小學 熊梓妍 南昌市濠上街小學
黃文姣 石城縣第三小學 李伊堯 蓮花縣城廂小學
任 磊 信豐縣工業園中心小學 陳昱琪 上饒市第一小學
梁建樺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姜 影 玉山縣瑾山小學
劉畫意 尋烏縣城關小學 吳可睿 新余市西湖小學
曾心悅 尋烏縣實驗小學 曾思睿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舒竹青 於都城關小學 傅詩鈺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溫雨欣 於都縣第三小學 鄧 皓 奉新縣馮川三小
吳 優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嚴家豪 奉新縣馮川一小
歐陽昊軒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熊舒琴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張怡萱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張旌楊 樟樹市實驗小學
李寧馨 吉州區石陽小學 姚 然 鷹潭市第一小學
徐 傑 吉水縣白水小學 黎濟旺 余江縣第一小學
三等獎(125名)
黎啟帆 崇仁縣實驗小學 田鳳梅 吉水縣白水小學
黃卓奕 東鄉縣第一小學 付 為 安福縣平都二小
楊雨菲 金溪縣實驗小學 曠小璇 永新縣城廂小學
龔琪琪 黎川縣潭溪小學 唐 鴻 永新縣城廂小學
萬祝煊 臨川區第九小學 謝以晴 新干縣金川小學
蘆思玥 臨川區第十小學 陳 萱 新干縣金川小學
戴雲欣 臨川區第四小學 巫 琴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游芷昕 臨川區第一小學 李天倫 吉安永豐中村小學
周桂曉 臨川區第一小學 肖瑩彥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方 霓 臨川區第一小學 陳嘉玲 吉安縣北源小學
賴 婕 安遠縣九龍小學 周 雯 吉安縣北源樹院小學
扶東海 崇義縣橫水中心小學 王湘菱 吉安縣大沖小學
何 婷 大余縣東門小學 羅宇帆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賴曉穎 定南縣第一小學 劉紫欣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鍾 韻 贛縣白鷺龍頭小學 李梓楷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戚妍嬌 贛縣城關第四小學 鄒永泓 景德鎮市實驗小學
劉子豪 贛縣城關三小 張 幸 九江市長虹小學
謝卓錦 贛縣城關小學 胡安琪 九江實華學校
羅皓怡 贛縣大田信江小學 曹行旺 湖口縣凰村小學
謝 莉 贛縣吉埠中心小學 戴凌越 九江市長虹小學
李妍美子 贛縣茅店義源小學 張時宜 九江小學
朱鵬程 贛縣南塘中心小學 楊欣劍 彭澤縣城關完小
謝澤華 贛縣田村中心小學 溫雪莉 九江小學
譚海平 贛縣王母渡鎮濃口小學 熊春語 共青城市西湖小學
彭福妹 贛縣王母渡鎮中心小學 宋彥博 永修縣外國語學校
潭慧燕 贛縣陽埠鄉許屋小學 劉榮鈺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陳九娣 會昌縣珠蘭示範學校 劉益康 南昌市桃花一村小學
鍾 力 龍南縣渡江鎮新布小學 談栗菲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華安潔妮 龍南縣里仁中心小學 羅 剛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曾黃琳 龍南縣汶龍鎮中心小學 塗 韻 南昌市鐵路第二小學
朱 梁 龍南縣鎮一小 熊 博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梁聖敏 南康市第一小學 張涵之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葉婷婷 南康市逸夫小學 鄒澤華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周嘉麒 寧都縣蔡江中小學 鍾婧琬 南昌市豫章小學
曾淑嫻 寧都縣東山壩小學 徐 玥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陳 昕 寧都縣固厚中心小學 許嘉雯 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
賴亞茹 寧都縣洛口中心小學 周浩軒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王 艷 寧都縣石上中心小學 塗欣穎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李澤森 全南南逕小學 熊邦驥 南昌市珠市小學
朱 琦 瑞金市八一小學 何飛揚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朱 玲 瑞金市八一小學 劉 瑜 蓮花縣琴亭鎮中心小學
鍾 鳴 上猶縣第一小學 邱燁卿 萍鄉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方 汪 上猶縣藍田中心小學 吳昌俊 德興市銀城第一小學
吳紫娟 石城縣第三小學 葉知逢 鄱陽縣東流湖小學
張春玲 石城縣高田中心小學 毛亦楠 婺源縣紫陽第三小學
曾黃贇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丁可人 弋陽縣逸夫小學
廖 琳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吳宇帆 新余市暨陽學校
陳根發 興國縣永豐鄉船溪小學 易 穎 渝水區四小
范 冰 尋烏縣城關小學 李鈺玲 渝水區人和小學
何 芳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姜雯雯 渝水區塘上小學
林子華 尋烏縣實驗小學 鍾晨玉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段欣雲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廖小強 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第三小學
劉 婧 於都縣實驗小學 謝陳默 高安市第四小學
曾嘉偉 於都縣實驗小學 黃琛函 上高外國語學校
邱建華 於都縣鐵山壠中心小學 劉雨晴 萬載縣潭埠小學
劉志暉 贛州市章貢區紅旗大道第二小學 漆 菁 宜豐縣新昌第五小學
吳 玥 贛州市章貢區厚德外國語學校 李舒同 宜春市第三小學
鍾睿宸 吉州區石陽小學 鄒黃珏 樟樹市廣來學校
張雅雯 吉州區古南一小 陳 贏 貴溪市第三中學小學部
李旭龍 青原區富田中心小學 周鼎成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李 振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彭心言 鷹潭市逸夫小學
曹旭豪 泰和第二實驗小學 彭靜雯 余江縣韜奮學校
葉嬌梅 吉水縣白水小學
二、小學五年級
一等獎(33名)
饒雅芝 臨川實驗小學 桑家明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盧 潔 資溪縣實驗小學 張蔡啟 九江小學
吳睿凡 贛縣城關三小 虞含銳 九江小學
謝夢楠 龍南縣實驗小學 曾楚琪 九江小學
李亞芩 寧都縣東山壩小學 曹競軒 九江小學
徐龍飛 上猶縣第二小學 許皓揚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陳寶琴 石城縣高田中心小學 程之彥 南昌市珠市小學
陳辰定 尋烏縣城關小學 萬樊澤霖 南昌市廣南學校
黃 浩 於都縣實驗小學 易南帆 萍鄉市實驗學校
熊 睿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李陽西 鄱陽縣蒔山學校
王若舟 吉安市石陽小學 孫浩景 新余市長青小學
陳歡歡 青原區東固小學 朱璋嘉琦 新余市長青小學
謝秀平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余彥清 奉新縣馮川三小
劉明燕 萬安縣芙蓉小學 郭 悅 宜春市第三小學
江 琪 遂川縣五江小學 毛希寧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肖俁彤 景德鎮昌河實驗小學 劉子涵 貴溪市第三中學小學部
江 浩 九江市潯陽區龍山小學
二等獎(66名)
羅 曉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黃怡菲 九江市長虹小學
程超 黎川縣實驗小學 蔡煜哲 九江市長虹小學
姜佳越 臨川實驗小學 高海虹 九江市雙峰小學
侯以靜 臨川實驗小學 徐亞楠 瑞昌市賽湖學校
洪雅珺 臨川實驗小學 李志鵬 都昌縣鳴山九山小學
羅小保 定南縣第二小學 劉 楠 九江市長虹小學
謝君臨 贛縣城關小學 沙纖晨 九江市雙峰小學
劉依婷 會昌小學 宋宸安 九江小學
蔡 琪 龍南縣渡江鎮中心小學 陳斯奕 湖口縣城山中心小學
張 慧 南康市逸夫小學 黃 俊 都昌縣徐埠港南小學
郭 嬌 寧都縣對坊中心小學 王楚楚 都昌縣徐埠港南小學
李苑華 寧都縣石上中心小學 徐志強 都昌縣蘇山徐港小學
朱江彬 瑞金市金都小學 江新威 都昌縣陽峰共升完小
賴熒潞 上猶縣第二小學 朱 彬 都昌縣周溪古塘完小
張靜怡 石城縣第一小學 李漢焰 德安縣河東小學
葉婷婷 信豐縣新田中心小學 胡小龍 德安縣林場小學
曾利平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鄒灝民 南昌市豫章小學
劉文涵 尋烏縣實驗小學 付益嘉 南昌市豫章小學
段 逸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周序岩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康皓涵 贛州市章貢區文清實驗學校 林雨軒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周宇璐 青原區實驗小學 何睿心 南昌市右營街小學
黃 好 吉州區古南一小 梁暉龍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尹詩琪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劉斌龔 萍鄉市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賴雅琳 吉水縣冠山小學 黃競穎 德興市銅礦二小
王 越 安福縣平都二小 邱煥旻 上饒縣第一小學
文 怡 永新縣城廂小學 袁珂雨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李彤俁 新干縣263子弟學校 鄧鈺麟 新余市逸夫小學
熊奕帆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蔡宇琪 新余市逸夫小學
曾智蓉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簡笑影 奉新縣第四小學
曾凌琪 吉安縣永和中心小學 朱文星 高安市第一小學
朱 培 吉安縣北源小學 熊立璟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李啟娜 遂川縣五江小學 徐塵峰 樟樹市廣來學校
胡雨飛 景德鎮昌河實驗小學 吳藝芝 余江縣第一小學
三等獎(125名)
胡佳鈺 東鄉縣實驗小學 王智成 吉安縣北源小學
陸貝易 東鄉縣實驗小學 羅 娟 吉安縣北源小學
陳可人 東鄉縣實驗小學 劉春蘭 吉安縣北源小學
楊思穎 金溪縣實驗小學 劉安琪 吉安縣北源小學
周伊珊 金溪縣實驗小學 黃 震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李澤源 黎川縣實驗小學 王子晴 遂川縣熒屏小學
楊彤 黎川縣實驗小學 席睿銘 景德鎮市第二十一中學
童紫怡 黎川縣日峰二小 鄔京昆 景德鎮市二十一小學
高 娜 臨川區第九小學 黃圓圓 星子縣白鹿中心小學
付友好 臨川區第十小學 喬夢薇 彭澤縣定山小學
黃雯靜 臨川實驗小學 胡婉婷 九江市廬山區海會小學
萬 婧 臨川實驗小學 王雋珏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王翔宇 臨川區第四小學 代世辰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黃瑞揚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肖宇航 九江市廬山區威家鎮中心小學
鍾 瑤 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呂鈴丹 九江縣新塘小學
朱緯玥 崇義縣城關小學 陳 靜 九江縣新塘小學
王 菁 大余縣東門小學 周柳含 武寧縣新寧一小
謝 妍 大余縣水城小學 王朕伯 九江市長虹小學
石泓芳 定南縣第二小學 沈昊文 九江市雙峰小學
謝欣怡 贛縣城關三小 胡雅喬 九江市雙峰小學
賴偉輝 贛縣城關小學 楊睿妮 九江小學
宋雲倩 會昌縣西江中心小學 王雅菲 九江市廬山區姑塘中心小學
謝怡馨 龍南縣龍師附小 沈 翔 湖口縣武山小學
賴俊傑 龍南縣楊村中心小學 李 進 共青城市甘露鎮中心小學
蔡澤晶 龍南鎮第二小學 王芳霞 共青城市甘露鎮中心小學
蔡彧青 南康市實驗小學 陳明明 都昌縣多寶金沙完小
廖 團 寧都縣蔡江中小學 周 淘 永修縣湖東小學
胡良安 寧都縣黃陂中心小學 楊 丹 修水縣四都鎮中小
黃曉傑 寧都縣黃石中心小學 呂行果 九江開發區濱興小學
賴琪媛 寧都縣竹笮小學 胡學涵 九江市廬山管理局第一小學
袁麗怡 全南第二小學 羅茜文 南昌市繩金塔小學
劉偉清 瑞金大柏地中心小學 鄒敏亮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鍾淇琳 瑞金市八一小學 胡蓉菲 南昌縣塔城北洲小學
楊春梅 上猶縣第二小學 金晨昕 南昌市豫章小學
鄧青青 上猶縣第二小學 魏佳琪 南昌市豫章小學
朱生超 石城縣豐小 萬梓睿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陳華香 石城縣橫江中心小學 吳瀏鈺 南昌市百花洲小學
李文璇 信豐縣萬隆中心小學 李思婧 南昌市南京路小學
梁蘭蘭 興國縣永豐鄉豪溪育才小學 謝文萱 南昌市育新學校
賴京霖 尋烏縣城關小學 黎欣鈺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徐 幫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張睿哲 南昌市進賢門小學
嚴 吉 尋烏縣實驗小學 於佳琪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肖 璐 於都城關小學 付佩瑤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劉於珍 於都縣第三小學 謝 婕 安源區第三小學
羅 漩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趙黃可兒 蘆溪外國語學校
朱千宇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毛利英 廣豐縣社後學校
肖雲平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陳哲妍 鉛山縣河口二小
匡羅蘭 泰和縣澄江中心小學 吳曉煜 婺源縣賦春中心小學
彭求昊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劉佳寧 玉山縣瑾山小學
魏博宇 吉州區新村小學 王龍祥 新余市新鋼公司第一小學
肖靜雅 吉州區古南一小 劉 盼 渝水區羅坊希望小學
王贛濱 青原區實驗小學 劉辰雨 渝水區三小
范賢慧 吉水縣冠山小學 巫 津 分宜縣第二中心小學
陳大位 吉水縣冠山小學 謝宇翔 豐城新城中心學校
彭玉丹 安福縣平都二小 吳穹哲 靖安縣中心小學
湯 萍 永新實驗小學 況姝璇 上高外國語學校
洪 煒 永新實驗小學 高小勱 萬載縣株潭中小
聶 科 新干縣三湖中心小學 章夢菲 樟樹市第八小學
張 諾 吉安永豐恩江二小 劉嘉寧 貴溪市冷水中心學校
熊嘉龍 永豐縣恩江鎮中心小學 曾文玥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張小英 吉安永豐潭頭小學 劉 柳 余江縣韜奮學校
肖 松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高天乙 鷹潭市第五小學
劉志敏 吉安縣北源小學
三、小學六年級
一等獎(39名)
吳家揚 黎川縣日峰二小 方笑菲 九江小學
劉 勇 臨川美佛兒學校 舒文渤 九江小學
唐明明 臨川區第十小學 李 奔 湖口縣第一小學
謝應煊 贛縣城關小學 胡 政 湖口縣第一小學
朱文彤 龍南縣龍師附小 舒 暢 湖口縣第一小學
王登龍 寧都縣第三中學 梅 勝 湖口縣第三小學
劉膳佳 瑞金市河背街小學 虞孝坤 九江市廬山區虞家河中心小學
胡小田 上猶縣橫嶺小學 鄧化文 武寧縣石渡學校
陳 煒 石城縣橫江中學 呂家輝 都昌縣第三小學
朱粵春 信豐縣工業園中心小學 楊宇欣 南昌市豫章小學
劉小燕 尋烏縣城關小學 蔡江銘 南昌市定山小學
杜柏林 於都縣實驗小學 謝佳妮 南昌市金盤路小學
龍 昊 泰和縣螺溪中心小學 曾宇金 蘆溪外國語學校
孔鈺婷 安福縣平都二小 李文玉 弋陽縣進修附校
汪嘉雲 永新縣城廂小學 袁賜琦 分宜縣第一中心小學
汪屹雯 新干縣城北小學 趙晨昱 上高外國語學校
袁富晨 永豐縣恩江二小 熊思涵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王梅芳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聶雲芽 樟樹市洲上初中
魏純旭 樂平市第五中學 彭 玲 余江縣第一小學
何載舟 九江市雙峰小學
二等獎(60名)
陳佳麗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汪卓睿 永新縣城廂小學
潘燦 黎川縣實驗小學 康 昊 新干縣文昌小學
王銘璇 黎川縣日峰二小 張 甜 永豐瑤田小學
陳然諾 黎川縣日峰二小 戴 威 永豐藤田中心小學
周怡然 臨川區第四小學 劉家奇 吉安縣海爾希望小學
鄒 潔 資溪縣鶴城鎮第三小學 王青梅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唐 怡 安遠縣九龍小學 鄒源源 樂平市第二中學
楊澤文 崇義縣城關小學 朱梓傑 樂平市第二中學
廖 嫄 定南縣第二小學 陽恆妍 星子縣白鹿中心完小
吳族貴 贛縣江口中學 李 兆 九江市潯陽區東風小學
邱詩榮 贛縣田村中學 呂孔明 九江市潯陽區外國語小學
毛嗣煒 會昌縣希望小學 孔景歌 九江市潯陽區三里小學
李金情 龍南縣里仁中心小學 王依軒 九江市長虹小學
李欖儀 寧都縣第二中學 王旭輝 九江市雙峰小學
溫 晴 寧都縣青塘中學 曾迦平 九江小學
曾琪琪 寧都縣石上中學 塗欣怡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鄒奕昕 瑞金市八一小學 史力舟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鍾娟娟 上猶縣營前小學 熊 悅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東湖分校
肖夢婷 石城縣小松中心小學 胡詩宛 南昌市育新學校
邱毅娜 信豐縣正平鎮中心小學 萬韻涵 南昌市東湖小學
邱 芊 興國縣實驗小學 陳炯鑫 蓮花縣城廂小學
賴怡筠 尋烏縣實驗小學 吳朵朵 廣豐縣蘆林小學
丁 虹 於都實驗中學附屬小學 貢瑋晨 鉛山縣鉛山二中
周慧英 於都縣葛坳中心小學 金彥希 新余市明志小學
李甦瑾 贛州市章貢區大公路第一小學 李文軒 新余市逸夫小學
庄 雁 吉州區陽明路小學 余 磊 奉新縣馮川三小
劉思藝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 袁 琴 宜春市第八小學
陳 飛 青原區中心小學 曾 佳 宜春市實驗小學
袁 林 泰和縣冠朝中心小學 劉 雨 樟樹市廣來學校
婁江濤 吉水縣冠山小學 王書涵 鷹潭市師范附屬小學
三等獎(117名)
陳旭昌 崇仁縣馬鞍中心小學 陳 瑤 永新實驗小學
吳月華 黎川縣實驗小學 康子花 永新實驗小學
堯凱茜 黎川縣德勝小學 李濤勇 新干縣實驗小學
黎夢思 黎川縣厚村小學 周奕琪 新干縣金川小學
梁 恬 臨川區第十小學 余麗娟 永豐潭頭小學
周思煜 臨川實驗小學 邱建盛 永豐恩江二小
韓子芊 臨川實驗小學 羅 傑 永豐瑤田小學
陳宇駿 臨川實驗小學 張偉煊 永豐恩江小學
楊李煜琦 臨川區第四小學 宋彩玲 峽江縣福民中心小學
馮科陽 臨川區第一小學 黃玉潔 吉安縣海爾希望小學
李思穎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吳 鑫 吉安縣實驗小學
劉 薔 南豐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鍾佳倪 萬安縣實驗小學
劉美琪 安遠縣東江源小學 樊紫怡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肖曉睿 崇義縣城關小學 廖清愛 遂川縣西溪中心小學
盧禕凱 定南縣第二小學 程劭奇 樂平市第二中學
謝 宏 贛縣城關三小 程聰逸 樂平市第二中學
畢書顯 贛縣城關小學 汪亦婷 樂平市第二中學
邱 燕 贛縣吉埠中學 朱 瑞 樂平市第二中學
陳 芳 贛縣石芫中學 黃慧慧 九江市開發區向陽中心小學
李明亮 贛縣王母渡中學 陳 蒙 九江縣新塘小學
胡麗娜 會昌縣庄埠中心小學 劉佳慧 修水縣山口鎮小學
蔡 富 龍南縣渡江鎮中心小學 李辰璇 九江市潯陽區柴桑小學
賴麗蓉 龍南鎮第二小學 羅宇康 九江實華學校
黎思嘉 南康市第一小學 戴 冕 共青城市西湖小學
謝美茹 寧都縣第二中學 熊在林 九江市廬山區實驗小學
劉鑫程 寧都縣第三中學 顏 然 九江市廬山管理局第一小學
何珏鎔 寧都縣河東中學 張卓群 南昌市育新學校
彭 英 寧都縣會同中學 徐鈺佳 南昌市站前路小學
郭麗麗 寧都縣田頭中學 李伊玥 南昌市羊子巷小學
張燕萍 寧都縣竹笮中學 汪霏怡 南昌市三店小學
李 璇 全南第二小學 王千卉 南昌外國語高新學校
肖倩倩 瑞金市河背街小學 段明雪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唐詩奕 瑞金市金都小學 方雨嬋 江西廣播電視藝術學校
胡美玲 上猶縣小學 林鴻正 南昌大學附屬小學
黃競竟 上猶縣營前小學 劉佳婧 南昌師范附屬小學
楊淑喻 石城縣第一小學 鬍子昊 南昌市城北學校
何外燕 石城縣龍崗初中 彭婉玥 南昌市鐵路第一小學
鍾璐璐 贛州中學 易韞韜 蘆溪外國語學校
邱 英 信豐縣正平鎮正坳小學 易中濤 萍鄉市開發區硤石小學
劉鐵嶺 信豐縣正平鎮中心小學 潘 雨 德興銅礦一小
歐陽玲 興國縣埠頭鄉中心小學 吳美琴 橫峰縣第二小學
黃 鑫 興國縣瀲江鎮鳳凰小學 杜乃禾 鄱陽縣五一中心學校
邱宗彬 尋烏縣城關小學 金 鑫 玉山縣瑾山小學
易婭婷 尋烏縣三二五小學 翁雅婷 上饒縣第二小學
潘昕苑 尋烏縣實驗小學 劉 勁 新余市西湖小學
肖鳳英 於都縣段屋中心小學 楊 瑞 渝水區姚圩中學
賴夢婷 於都縣羅江中心小學 鍾 燕 分宜縣第三中心小學
唐承樟 於都縣鐵山壠中心小學 張 琴 新余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第一小學
湯 斌 於都縣新陂中心小學 陳細連 新余市孔目江經濟區歐里中學
皮寶瑩 贛州市章貢區厚德外國語學校 鄢 韻 豐城實驗小學
劉厚瑚 青原區曾山小學 周 鐳 奉新縣第四小學
郭遠治 青原區中心小學 皮筱婕 高安市第四小學
胡 甜 吉州區田侯路小學 陳 輝 萬載黃茅小學
廖夢婕 吉州區陽明路小學 胡禹勛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朱蘇雲 泰和縣塘洲中心小學 葉 靚 宜豐縣新昌第二小學
李 鑫 泰和縣塘洲中心小學 方泉皓 貴溪市第一小學
夏柳珍 吉水縣冠山小學 吳林月 鷹潭市第八小學
王美娟 吉水縣冠山小學 謝 承 鷹潭市第六小學
劉子堯 安福縣平都二小
③ 要怎樣才能戒掉網癮
教你克服網癮
以前我也是一個網迷,經常光顧網吧,有時還玩通宵。直到有一次,我發現自己上網吧的錢原來是給媽媽治病用的。爸媽以為我要錢是為了學習,就毫不猶豫地給了我。我感到十分慚愧,決定不再沉迷網吧,堅決克服網癮。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成功了。以下是我克服網癮的辦法:一是要認清網癮的危害。要多關注自己的家境,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狀況,體會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認清沉迷於網路游戲、網路聊天等對自己健康成長的不良影響。二是要有堅強的意志。克服網癮的關鍵,是要時時提醒自己決不能再進入網吧。當路經網吧時,要對自己說:那個地方進去容易出來難。當同學邀請去上網時,要堅決說「不」,否則就會前功盡棄。
江西省永豐縣第二中學 吳青冰
恆心戰勝一切
我曾經也是一個「網蟲」,經常徹夜奮戰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不能自拔,結果學業荒廢,視力直線下降。在多次進行勸導仍不奏效後,老師對我喪失了信心,我也深深地自責。這樣的生活,不應該屬於一個中學生。後來,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反復問自己:為什麼會沉醉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自己什麼也沒得到,反而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嗎?經過認真思考和一個艱苦的改正過程之後,現在的我已經成功擺脫了網癮。我感覺,生活在一個精彩的、真實的世界真好!我戒除網癮的方法是這樣的:一是定下目標,寫好決心書,多復印幾張,貼在經常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二是每次網癮來了,就拿張紙寫下想上網的理由以及上網會做些什麼,這樣就能發現自己的理由很不充分,甚至沒有必要。長此以往,就會改變心理依賴。三是多參加運動,轉移注意力。網癮來時,就去踢足球或打籃球,這樣不僅可以淡化網癮,還能強身健體。除此之外,我還要告誡網迷朋友,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④ 江西省永豐縣二中殺人經過具體點
受害人:
謝康樂,男,19歲,永豐縣恩江鎮花園村人,永豐二中高三剛參加高考完學生
疑犯人員:
主犯:徐綿傑,男,18歲,永豐縣陶唐鄉金溪村人,2013年因在校表現極差,從永豐二中離校,之後到廣東打工。於今年6月11日回到永豐,伺機謀害報復謝。
次犯:鍾輝,男,17歲,戶籍暫不知曉。當晚徐與謝發生爭執後,徐打電話給鍾,鍾隨即把事先准備好的刀具,送到現場給徐和其他三名疑犯。
案件前因:
謝與徐,在2012年時,同為永豐二中高中同學,謝讀高二,徐讀高一,在學校時,雙方因某些小節曾發生過爭執。2013年,徐被學校請辭離校,心中卻一直記恨在校時結仇的謝。2013年,徐前往廣東打工,不如意,於6月11日返鄉,在永豐縣城四處尋找謝行蹤,並伺機報復,用威脅,恐嚇,諷刺語言在網路留言,逼謝約架。
案件過程 :
6月12日(端午節)晚七點,謝從家吃完飯後,到家附近的網吧(天下網城)上網。七點半左右,徐在縣城網吧找到謝,隨即扇了謝兩個耳光,雙方發生爭斗,網吧管理員把二者勸離網吧,而未報警。雙方離開後,互叫人員。謝聯系的是縣城高中同學,而徐聯系的除高中同學外,還有社會人員,並聯系鍾,要鍾把事先購買的刀具,送到徐指定的地點。最終,謝怕一個人吃虧,臨時約來四位同學(其中一位是跟其同學過來的,與謝不認識)。徐叫來事先約定好的五個人。因見有警察巡邏(有人報警),謝與約來的其他四位同學見對方手拿刀具追砍,尋機躲避。因徐方人員直接針對謝,四處圍堵謝。謝逃至縣城農技站招待所旁一死胡同,被徐方五人堵截。當時五人中,有三人持刀。其中,徐直接把刀架在謝脖子上,威脅要殺了謝。謝認為徐只是恐嚇,口語上發生爭持,這時徐用全力割斷謝的頸脖,致使謝當場噴血而死,手段極其兇殘。
之後,徐方五人立即逃離現場。通過全縣公安刑警全體出動,連夜作戰,將其他案犯全部緝拿歸案。
目前,案件正在審辦,希望社會各界人士此案進展,給受害者及其家人一個公平的說法!
⑤ 怎樣擺脫沉迷網吧的困擾
怎樣才能擺脫網癮 ?(摘自《半月談》2005.6.18
我的困惑
老師、家長動輒拿網吧說事兒,一個又一個網路毀人的故事講也講不完。可網吧就開在學校附近,想「坐懷不亂」都不行。雖然全社會都在關注我們未成年人的上網問題,但他們的關注只在網吧外見效,一進了網吧大門,到了網吧老闆那裡,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還有,不知大人們想過沒有,我們為什麼會迷戀網路?每天「朝五晚九」——早上五點起床,晚上九點下晚自習的生活,比起花花綠綠的網路世界,是不是太枯燥、太乏味了點?要想讓我們中學生戒掉網癮,除了關嚴網吧大門外,是否還應給我們提供一些自由快樂的空間?譬如,許多中學生都喜歡打籃球,可是學校的操場在節假日卻不開放,我們跑了一大圈,都找不到一個籃球場。文娛生活的缺乏,直接把我們「逼上網山」。除此之外,我還有些不理解某些管網吧的大人:一方面,他們在電視里、報紙上聲色俱厲地歷數網吧之害,並表示要對黑網吧斬草除根;另一方面,他們卻對黑網吧網開一面。我們學校周圍就有一家,先前還隔三差五地關門歇業,以防「突擊檢查」,後來關門的次數逐漸變少,至今已有半年多沒關門了。同學們傳言那家黑網吧打通了「關節」,所以才這么肆無忌憚。 山西 張雲帆
教你克服網癮
以前我也是一個網迷,經常光顧網吧,有時還玩通宵。直到有一次,我發現自己上網吧的錢原來是給媽媽治病用的。爸媽以為我要錢是為了學習,就毫不猶豫地給了我。我感到十分慚愧,決定不再沉迷網吧,堅決克服網癮。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成功了。以下是我克服網癮的辦法:一是要認清網癮的危害。要多關注自己的家境,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狀況,體會父母、老師對自己的期望,認清沉迷於網路游戲、網路聊天等對自己健康成長的不良影響。二是要有堅強的意志。克服網癮的關鍵,是要時時提醒自己決不能再進入網吧。當路經網吧時,要對自己說:那個地方進去容易出來難。當同學邀請去上網時,要堅決說「不」,否則就會前功盡棄。
江西省永豐縣第二中學 吳青冰
恆心戰勝一切
我曾經也是一個「網蟲」,經常徹夜奮戰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不能自拔,結果學業荒廢,視力直線下降。在多次進行勸導仍不奏效後,老師對我喪失了信心,我也深深地自責。這樣的生活,不應該屬於一個中學生。後來,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反復問自己:為什麼會沉醉在一個虛幻的世界裡?自己什麼也沒得到,反而失去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值得嗎?經過認真思考和一個艱苦的改正過程之後,現在的我已經成功擺脫了網癮。我感覺,生活在一個精彩的、真實的世界真好!我戒除網癮的方法是這樣的:一是定下目標,寫好決心書,多復印幾張,貼在經常可以看得到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二是每次網癮來了,就拿張紙寫下想上網的理由以及上網會做些什麼,這樣就能發現自己的理由很不充分,甚至沒有必要。長此以往,就會改變心理依賴。三是多參加運動,轉移注意力。網癮來時,就去踢足球或打籃球,這樣不僅可以淡化網癮,還能強身健體。除此之外,我還要告誡網迷朋友,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湖北省應城市第二高級中學 周育才
擺脫網癮並不難
網癮同煙癮、酒癮一樣,一旦染上就很難控制。我曾經也迷戀於網路游戲,在老師、父母的教育下,我狠下決心戒掉網癮。通過多看課外書來淡化網癮,發掘自己其他方面的興趣。實在想上網的時候就去打一場籃球,一番運動以後,筋疲力盡,也就不想上網了。現在我已基本擺脫網癮。其實,只要平時多參加班級活動,加強體育鍛煉,看些有益的書籍,擺脫網癮並不是件難事。此外,我認為社會上的黑網吧是滋生網癮的罪魁禍首,要把痴迷網路的孩子拉回來,首先應該做的就是鏟除黑網吧。所以,迫切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對黑網吧的查處、打擊力度,特別是校園周圍的黑網吧,別再讓其毒害青少年了。
江西省吉水縣第一中學 彭輝
想說再見不容易
戒網?一個字:難!屈指算算,自己迷戀網路已經四年多了,其間不知戒過多少回,但都沒成功。上網過後想想,其實自己也覺得無聊,但就是戒不掉。有一段時間,我曾經成功地「戒」了五個月。不是父母、老師的管教有效,也不是自己的意志堅強,而是政府那段時間採取了「嚴厲打擊黑網吧」的措施,進行突擊檢查。一開始,我六神無主,滿腦子都是《傳奇》、《帝國時代》等網路游戲。但幾個月後,我發現上網對我已經沒有那麼大的誘惑了,只是偶爾才會想起。可惜的是,這場「嚴打」只有短短五個月就結束了。那天,同學找我去上網,雖然知道不好,但還是去了。就這樣,我的網癮又發作了。我認為,我們這個年齡段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要消滅網癮,就必須內外一起入手,在個人鍛煉提高自控力和意志力的同時,政府要大力加強對網吧的管理。
安徽省南陵縣博文中學 李飛
⑥ 永豐二中好不好啊我怎麼轉到永豐二中啊各位幫幫忙啊!拜託了…
還好吧,我就是二中的,只是外面環境不怎麼好,車來車往全是灰,。
不知道你想要的好是怎麼樣的好,如果你是想讀書的話二中讀書氣氛沒有一中好,如果是玩的話那二中就比較輕鬆了。
⑦ 我和父親出來打工不久去學技術了,我爸得知後我們吵了一駕很快家人都知道了沒一個支持都反對,我錯了嗎
父母進城打工之後
父母進城打工之後父母進城打工,正在求學的孩子就面臨兩種選擇:要麼隨同父母進城接受教育,要麼留在原籍上學。前者雖好,但目前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還不現實,而後者,則會由於父母的遠離,給孩子帶來生活、心理上的種種困擾。這話題,我們收到了大量的來稿來信,看完後,我們既為這些孩子面臨的種種問題感到憂心,同時也為他們表現出來的堅強而感動落淚。限於篇幅,我們只能選擇其中幾篇有代表性的稿件發表,希望藉此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想方設法來關心他們。同時,尤其希望在現有的條件下,這些孩子本身能夠自立自強,健康成長。今後如遇煩惱和困難,也歡迎隨時給「校園話題」欄目來信,把這兒當成你們另一個溫暖的家。
學生
也許我永遠沒有被父母抱的機會了
自從上小學三年級,父母就離開我外出打工。雖然生活條件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永遠彌補不了我失去的那份愛。兒時就遠離父母的我,每當看到一個小孩被父母抱著,我就想:也許我永遠沒有被抱的機會了。每當下雨時,看到有的同學父母來送傘,我就想:如果我父母也能這樣多好啊。每當看到東的孩子在吃他父母做的可口的飯菜,我就想:要是我父母也給我做頓飯該多好啊。然而,這些在許多人看來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在我的眼裡卻是難得的奢求。雖然父母有時也會打來,但那不會帶來我想要的親情。◇
(安徽省臨泉一中楊守東)
我的經歷
早在年初,我的父母便舍下我加入了南下打工的隊伍。那時,我剛上初一。父母在的時候,對我管教很嚴,我的學習成績也不錯。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在他們背起包離開家的一剎那,我不但沒哭,心裡反而暗暗高興,因為我就要了。沒有爸媽的管束,我做了許多以前沒有做也不敢做的事,逃課、打架、讀武俠小說……就這樣,初二上半學期我成了班上倒數第十,而升入初三時,我竟到了倒數第六。可想而知,這一年多來,我的變化有多大!直到有一天,四叔來信說,我媽病了,而且很想我,很想回家,但爸爸不讓,他說為了我能上得起大學,沒有其他的路,他們必須留在外面……我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失聲痛哭,我問自己:我這個樣子,對得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嗎?現在的自己,還有可能考上大學嗎?我生平第一次對父母充滿了愧疚。接下來,我又恢復了父母在家時的狀態,甚至比那時還要用功,結果憑借著原來不錯的根底,我如願以償考取了高中。那一段特殊的經歷,讓我從此自覺地走上了正路,但也讓我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打工的父母一定不要忽視了對留守子女的教育,因為他們還小,沒有父母的引導,對於對錯很難識別。想想自己的經歷,我現在還有幾分後怕。◇
(請作者來信告知姓名、)
不要可憐要尊嚴
在許多農村同學的眼裡,能進城讀書是一件很讓人高興的事。可是,只有親身體會過的人才知道,當你以一個農民工子女的身份進入城學校時,你感覺到的往往是酸澀和對尊嚴的渴望。
進班的那天,一口鄉氣十足的蹩腳普通話將全班同學逗得前仰後合。然後老師一句「他爸爸是進城的農民工,不容易,望大家可憐他,多關照他」,從此就讓我生活在同學們的「可憐」中。「吃不完」的飯菜、「不要了」的衣服、「穿破了」的球鞋,一股腦兒地塞過來,不管你需不需,更不容你拒絕。可實際上那些東西根本就用不上。班上義務勞動的臟活、累活、重活全落到你的肩上,垃圾桶天天由你去倒。那些城裡的同學用白細的手指拈著零食,嘻笑尖叫,心安理得地指點著你去干這干那。勞動任務完成後,他們迅速一窩蜂地散去,把你這個勞累了半天的人拋在後面。每次發的班級花名冊上,你的名字總是後面用鋼筆添上去的,宣示著你的與眾不同。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一中雲雲)
光寄錢是不夠的
父母外出打工後,雖然別的親人也會照顧留在家的孩子,但那能代替父母嗎?我不否認有些孩子在父母外出後依舊能夠很好地成長,但對於一些調皮的孩子來說,以前由於有父母的管教,可能不會怎麼放肆,現在可就猶如脫了韁的野馬。於是,學校里留下空盪盪的一張桌子,游戲廳、網吧又多了個光顧者,馬路旁又多了個打架鬧事的小夥子,結果這些孩子的思想變壞了,學習成績下降了。我覺得家長外出打工雖然能多賺些錢,但卻留給了孩子太多的苦悶、孤單與寂寞。父母不在身邊,心中的苦悶向誰訴說?學習上的壓力誰來排解?兒女還小,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很多實際問題不會解決,就如我周圍一些同學發生了早戀,如果沒有父母在身邊及時地加以監督和引導,那後果可能會很糟糕的。所以,我認為父母進城打工後,還是要想辦法關心孩子,不要以為每月寄一些錢就可以了。◇
(江西省永豐縣第二中學張美鳳)
學會給自己「打工」
父母雙雙進城打工之後,留下我和奶奶在家「守候」。開始一段時間,也有點不習慣。但離開父母近半年後,心裡平靜了許多。其實,父母在家時,也是我可以「偷懶」時。父母打工去了,很多事情都要自己來,於是我就嘗試著給自己「打工」。首先,學弄飯。我每天在奶奶的「指導」下,做的飯菜雖不算好,但還有滋有味的。其次,學洗衣。作為一個男孩子,這件事情我學得不容易。一件衣服「洗」過之後,晾乾一看,點點污跡猶在。奶奶告訴我:「先浸泡,再放鹼,後多揉幾遍。」就這樣,衣服、被子等我都會洗了。最後,學用功。我的學習成績居中偏下,主要原因就是粗枝大葉,看過的不去想,更沒去記。父母打工後,為了和奶奶過得快樂些,我慢慢學會了一些新的學習方法,比如讀課文給奶奶聽,講故事逗奶奶笑,有時,還把書上的道理抄下來,寫進書信中寄給父母。就這樣,我也學會了邊看書邊動腦筋的習慣,學習成績也有明顯提高。◇
(江西上高四中黃長貴)
觀點集粹
父母進城打工,雖然這是一個挑戰,但對孩子來說也是一個機遇。好多事情必須自己親自動手,做錯了事要自己承擔,這些都會使孩子慢慢形成自己的判斷力,有利於他們的責任心和意志力的培養。我在高中時曾經有過這種經歷,所以上大學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後,能夠很快地適應,以後遇到困難時,也很少氣餒過。
──中國電子工程學院張亮
為解決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我們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採取了辦寄宿制學校的辦法,解決了山區孩子居住分散,到校讀書一般要往返七八公里路,還要過河爬山的問題。每逢星期天、假日指派7名教師負責領孩子回自家吃住,這樣使得孩子們既解決了生活困擾,同時感情上又有了依託,可以健康地成長。
──河北省豐寧縣教育局白瑞鵬
一個亟須人們警惕的現象是,許多隨父母進城的孩子很容易感受到與城孩子的差別,以及這種差別在城壁壘前的難以逾越。內心世界感受到的強烈不平等,將加深他們的被歧視感和對立感,這無論對於他們本人還是社會都是極其不利的。
──河南省濮陽耿家俊
一段時間以來,有關部門和媒體在討論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時,關注的重點往往是如何解決與父母一起流動的孩子在城裡上學的問題,而對於那些「留守」在農村的孩子的教育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但不可否認的是,後者的數目要遠遠大於前者。家長進城打工,造成了事實上的「單親家庭」和「隔代教育」現象,有些孩子因此變得任性、自私或者性格孤僻,在思想品德和個性培養上令人擔憂。希望社會各方面都來關注這個問題。
──江西省湖口縣殷美生
家長談心
希望孩子健康成長
3年前,我們夫妻二人一起外出打工,把一個十四歲的兒子扔在了家裡,交給他奶奶帶,讓他在鄉里讀書。
我們在外邊,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個父親,不能陪伴孩子成長,心中十分慚愧。可是,我又多麼希望孩子能比在父母身邊時更懂事,學習更努力。每過半個月,我們總要打個回去,報個平安,詢問一下孩子生活、學習上的情況。有一次,孩子告訴我:期中考試後學校召開家長會,班裡其他同學的家長都到了,就是他的父母沒去。這件事,讓我心裡十分難過。
為解除孩子的寂寞和煩惱,我經常與他通信,互相說說心裡話。我也時不時地會從書店一些書報,給孩子寄去,讓他感覺父母時時都在注視著他,關心著他。去年中考,孩子沒有辜負我們的希望,考取了縣里的重點高中。他的成績越發增強了我好好工作的決心,我要為孩子賺更多的錢,維持他的學業,支持他升入更高的學府。
和我一樣把孩子放在家裡而在他鄉打工的鄉親有很多,有些孩子因為缺乏教育而調皮搗蛋,更有甚者觸犯了法律,我認為這都是家長沒有盡到責任的緣故。我呼籲所有的打工父母通過各種方式關心自己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希望所有的孩子們要早懂事,早當家,健康成長,為父母爭光。◇
(廣東省東莞沙田鎮齊沙管理區建峰鞋材廠曾祿仁)
點評
織密教育網路
江蘇省鹽城學富中學 林正岳
在目前的情況下,農民順應經濟發展的潮流,通過打工來致富,進而為孩子的教育創造有利的條件,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父母進城打工之後,孩子往往出現「家教拋荒」的現象,這確實也給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帶來了相當不利的影響。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隨父母進城上學,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織密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網路,齊心協力抓好對這部分孩子的教育,使在外打工的父母安心,在家讀書的子女用心,取得雙贏。
要做到這一點,我認為首先家長在外出打工之前,要先與孩子進行交流,講明情況和自己的想法,取得孩子的理解。外出後,也不能一走了之,而是要經常性地通過各種方式與子女溝通,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經常與學校和老師進行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總之要讓孩子感覺到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時時刻刻都在關心著他們,是他們堅強的支柱和依靠。其次,學校要對父母進城打工的學生重點關注,對他們生活、學習、思想上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經常性地組織一些活動,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溫暖,感受到老師有一種父母的溫情和愛意。此外,當地可以做好協調工作,形成聯合教育的機制。比如可以成立「打工家庭教育協會」,由安排專人負責定期召集外出打工家庭在家監護孩子的爺爺、奶奶等人,交流孩子的情況,共同採取相應的教育對策。同時,對可能影響這類青少年成長的游戲廳、網吧等場所實施監管,消除不良因素。
當然,這一切都是外部因素,要緊的,還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自身一定要樹立信心,堅強面對,好好生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