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信種類
㈡ 家訪談話內容有哪些
您好 給你以下幾個例子 你可以參考一下
家訪記錄資料(1):
學生姓名:xxx
家訪時間:xx
家訪形式:面談
學生在校表現:
該孩子在校是個有禮貌的孩子,但脾氣較暴躁,雖然腦袋靈活,但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比較拖拉。
家訪資料:(學生在家學習、生活等情景)
孩子的父母很負責,對孩子的學習抓的很緊,但孩子在生活上不太善於收拾,學習時也總是注意力分散,思想不容易集中,完成作業自覺性不夠,需要家長守著。
家長對學校、教師的意見及提議:
家長期望教師多給孩子鼓勵,作業時多盯緊她,家長也會進取配合教師幫忙孩子改正缺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訪記錄資料(2):
家訪教師:***、***
家訪時間:2012年5月22日
家訪對象:**同學
家訪地點:武昌車輛廠宿舍
2012年5月22日,我和班級幾位科任教師去了**同學的家,一路細雨蒙蒙,很快敲門之後,我看到一位很慈祥的老人-----**同學的奶奶,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
寒暄之後,我們說明了來意,老人就操著江浙口音打開了話匣子。從孫子的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從學習談到生活,談到做人,交談之後,我們都一致認為**同學反映的狀況和同行的幾位教師的感覺差不多,都認為**同學學習成績有所下滑,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個人人品不錯,待人接物有禮貌,有分寸。當著奶奶和所有科任教師的面,我對林俊提出了幾點要求;
1、增強學慣用心主動性,提高學習成績。
2、少注重外表,多注重提高內在修養
3、加強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之後,我們在林俊家四處看了看,了解了他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環境,了解了他的家庭及整個家族狀況,從而了解了他的整個成長的家庭氛圍,教育背景。
家訪心得體會:
1、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2、加強了家校聯系3、有利於採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尋找教育契機。
家訪記錄資料(3):
學生姓名:xxx
家訪時間:xx
家訪形式:面談
學生在校表現:
該孩子在校表現較很好,上進心很強,學習成績優異,上課能進取回答問題,可是這孩子卻十分的粗心,受到一點打擊就會掉眼淚,內心比較脆弱。
家訪資料:(學生在家學習、生活等情景)
該生在家尊重長輩,關心他人。主動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適當地做一些家務。在
㈢ 家訪內容及效果怎麼寫
家訪內容及復效果重點寫老師跟制家長就孩子學習方面溝通了什麼,今後需要家長的如何配合,通過老師家訪家長了解到孩子那些方面欠缺,如何幫助孩子改進。
㈣ 家訪有哪些方法
1、走訪家庭;
2、電話家訪;
3、家訪聯系卡;
4、預約家長來校;
5、建立微信群等內等
㈤ 家訪內容及效果怎麼寫
家訪內容及效果重點寫老師跟家長就孩子學習方面溝通了什麼,今後需要家長的如何配合,通過老師家訪家長了解到孩子那些方面欠缺,如何幫助孩子改進。
㈥ 家訪內容怎麼寫簡單
1、先寫孩子的家庭情況,如:幾口人,各是什麼職業,平時誰接送、誰照顧、學習誰輔導,聽取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建議,委婉提出自己的建議。
2、再寫孩子在校的表現,優點要結合事例來說,缺點要委婉地提出。
3、總結:本次家訪效果良好。願家校合力,共促孩子成長。
例如:x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老師上課講的東西都會,但是學會了就擾亂秩序,不讓其他的同學學習。因此,對進行了一次家訪。
在和他的父母談話中得知,他們的工作都很忙,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多,孩子又經常在奶奶家,奶奶對他嬌生慣養什麼都依著他。這樣一來,孩子就養成了一些壞習慣。所以,請家長多和學校保持聯系,並配合教師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6)家訪信種類擴展閱讀
家訪准備
1、家訪前,走訪成員要認真細致地「備課」,對家訪目的和期望有一定的准備。
2、家訪前,教師要了解學生,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
3、家訪前,最好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切不可盲目家訪,這樣學生家長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4、家訪前,走訪成員要了解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態度。
5、家訪前,班主任要確定受訪對象、安排受訪學生具體時間。
㈦ 家訪報告怎麼寫
家訪報告要點:
1、介紹學生基本情況
2、發現學生存在問題,並提供解決方案
範文:
一個暑假走訪了幾位學生家,發現雖然在校指導過學生們做職業規劃,但實際生活中學生們的狀態並未完全進入即將三年級的模式。對於自己以後想從事什麼,喜歡做什麼還是很迷茫。
學生葉璇是個熱心腸的女生,早期擔任宿舍長也是任勞任怨,有一定的工作能力。不過性格上還是容易沖動。她出身單親家庭,現在的家庭環境也比較復雜,對她來說也不輕松。在告知該生要安排家訪時,首先是情緒緊張,顧慮自己是出什麼狀況了嗎,所以被家訪。
在打消該生的疑慮後家訪活動安排也就很順利了。首先見到葉璇的母親我們彼此就身為母親感嘆了一番,畢竟都是做媽媽的人,思考問題角度其實是一樣,有著一樣的顧慮。學生葉璇屬於那種曾經學過很多,但並未堅持,到現在對於自己的定向還是不清楚。
另外她是非常低調的性格,即便做了要從不說,也會因此錯過一些展示自己的機會。像暑假期間葉璇就隨父親做了很多公益活動,但要不是家長在談話中提起,學生自己卻是隻字未提。
家訪中大家談起對葉璇同學未來規劃問題的思考,或升學或就業或當兵都是可以嘗試的。雖然每條路都不會那麼簡單,但要提早想到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做才行。
今天是8月18日,結束了學生葉璇的家訪,還有兩家,加油堅持。
(7)家訪信種類擴展閱讀:
按照其具體目的和內容,家訪可以分為:
1、了解性訪問,主要任務是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包括家庭的結構、成員、經濟、生活方式、社會關系、家長的職業、文化素養、教育態度、教育能力,以及學生在家庭里的表現等。
2、宣傳性訪問,主要任務是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法律,傳達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對兒童、青少年的要求,介紹教育子女的科學知識和新經驗、新思想。
3、商討性訪問,主要任務是針對兒童、青少年的現實表現,和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學生的方法、措施。
4、通報性訪問,主要任務是向家長傳遞家長應該了解的信息,介紹學生在學校、社會上的表現,以便使家長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5、警告性訪問,是兒童、青少年在學校或在社會上犯有嚴重的過失或有犯罪行為,而家長尚未了解或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通過家庭訪問向家長講明情況,指出危害,分析後果,或告訴家長學校將要採取的措施,以期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配合學校、社會進行教育。
㈧ 家訪記錄表家長建議怎樣建議好
家訪記錄表家長建議其實是老師與家長的一種對孩子學習成長的溝通方式,可以提及:對老師的工作表示感謝、總結孩子的進步與成長、提出老師對孩子某方面的教育要求、期望孩子在某方面的進步要求等。
1、對老師的工作表示感謝
感謝老師對工作的負責,感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感謝老師能夠主動來家訪,積極幫助孩子學習!自孩子上學以來。
2、總結孩子的進步與成長
在老師的認真教育下,有了很大的進步,自理能力也增強了很多,雖然學習成績很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相信,有這樣負責的老師,孩子一定會進步的。
3、提出老師對孩子某方面的教育要求
希望老師跟嚴格的要求孩子,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樣的東西主要是表揚,家長意見可以避重就輕,比如家長要求提高素質教育,增加實踐活動等。
4、期望孩子在某方面的進步要求
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只是形式和分工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作為家長,既不要因為顧慮到孩子在學校受老師管教,就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訴求,或者對教師謹小慎微,畢恭畢敬,唯唯諾諾,生怕教師對孩子不好。
(8)家訪信種類擴展閱讀:
寫作要點及技巧:
1、要注意的地方,不能欺瞞老師。要實話實說。這樣老師才能對症下葯。也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況跟老師提提建議。
2、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找到孩子下降的原因及以解決的辦法。老師家訪,最好孩子在場。這樣可以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填表可以是對孩子的看法,比如孩子的優缺點,興趣等。
㈨ 家訪有哪些方法
1、走訪家庭;2、電話家訪;3、家訪聯系卡;4、預約家長來校;5、飛信聯系;6、建立QQ群等等。現在的信息發達,家訪的方法及形式也就很多很多了喲!
㈩ 老師家訪一般問什麼
1、問學習興趣,不問學習程度
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在今後的教育中對其予以特別的關注。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的學習程度或類似於「學習情況怎麼樣」等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讓那些原來學習不那麼優秀的孩子產生失落感。
2、問優點,不問不足
老師可以多詢問孩子有哪些優點,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孩子的認識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也會讓孩子更加喜愛你,因為孩子明白——老師知道我有哪些優點。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點。這樣的問題容易引發家長和孩子的緊張情緒,甚至懷疑老師是不是會對自己或孩子產生偏見。孩子有沒有缺點,有什麼缺點,應該留待老師在今後的工作中仔細觀察了解,慢慢幫助孩子改正。
3、問家庭概況,不問個人隱私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的家庭情況,比如家裡有哪些成員,家長從事何種工作,平時孩子更聽誰的話等。這樣做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思考今後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幫助。
老師不要去窺探孩子家庭的隱私問題,比如家長的職務、社交圈等。這樣很容易引起家長反感,認為老師帶有其他目的。
4、問平時接送,不問作業監管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平常上下學一般由誰負責接送,特別是對小學低段的孩子,可以記錄一下負責接送家長的聯系方式。對於自己上下學的孩子,老師要了解其出行方式,並做好安全提醒。這樣做能夠加深家校之間的了解,也可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老師不太合適詢問孩子回家後作業由誰監管,因為會讓一些家長誤會老師是在推卸或轉移責任。現在網路上類似的報道比較多,難免會讓有些家長「想岔了」,反而影響了家校關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應該是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5、問愛看的書,不問報的興趣班
家訪時問一問孩子「喜歡看什麼書」,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還可以明確給孩子以及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
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對家長指導孩子閱讀提一些好的建議,給親子共讀布置一些「任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像「報了什麼興趣班」這樣的問題,老師就不適宜去問。可能會讓家長或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鼓勵、支持學生參加課外補習,這顯然有違科學的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