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家訪
1、走訪家庭;
2、電話家訪;
3、家訪聯系卡;
4、預約家長來校;
5、建立微信群等內等
2. 小學家訪形式都有幾種
小學家訪的形式無外乎就兩種,一種是電話家訪,一種是登門拜訪,隨著時代的進步,可能會有第三種,也就是微信等通訊工具的聊天
3. 家訪形式是什麼意思
家訪,是家庭訪問的簡稱,是進行個別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種常用的有效方式,主要是解決兒童、青少年的個別的家庭教育問題。
中文名
家訪
拼音
jiā fǎng
注音
ㄐㄧㄚ ㄈㄤˇ
相關詞
家庭采訪,家庭訪問,家庭拜訪
4. 如何開展好家訪工作及家訪的方式方法
不是可有可無,而應極力倡行之,踐行之。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否適時、科學地進行家訪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進行家訪,應該是班主任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為確保家訪收到應有的溝通育人效果,班主任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時機和方法進行家訪: 一,學困學生需幫助 老師和家長的合作很重要。因為客觀上學生之間存有「智商」和「情商」的雙重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也就存有相應的差別。這種差別在學習上就引發了「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兩極分化。為縮小差別,遏制分化,在日常學習中,班主任對學困生要給予無微不至得關心與幫助,鼓勵他們樹立起追求進步的信心。每當他們學習上有了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同時,班主任還要及時通過家訪,給學生家長報喜,做到師長合作,一起關注孩子的進步。這樣做,既能給學生以成功的積極暗示與激勵,又能讓對孩子學習失去信心的家長重新燃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之火,與老師一道共同關心孩子的成長,使學困生堅定信心,困而思進,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走向更大的進步。 二,學生情緒出異常 家訪應跟上。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般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個性傾向和行為表現。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情緒異常,班主任就要及時和他(她)談心,並根據了解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情緒矯正。如果學生情緒異常的原因來自家庭,班主任就要及時通過家訪告知家長,與家長共同商議幫孩子矯正異常情緒的辦法和措施,以引導孩子盡早走出不良情緒的「沼澤地」。 三,學生成績往下滑時 及時家訪齊力抓。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習成績的高低仍然是衡量學生素質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學習成績,而是強調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會學習、會體驗、會創新、會自理、會合作、會生存的綜合素質。學習成績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外在反映,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學科成績,但學科成績是學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容忽視。因此,當學生某一方面的成績出現滑坡時,班主任要馬上和他(她)「對話」,幫他(她)分析成績下滑的原因,並通過家訪提醒家長和老師搞好配合,一起幫助孩子端正態度,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努力提升學習成績,鼓勵引導孩子沿著全面發展、學有所長之路,不斷進步。另外,遇到這種情況後,班主任進行家訪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避免學生因成績下滑而遭到家長的責罵、體罰,從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消極厭學,甚至逃學、出走、輕生等惡性後果的發生。 四,保護親子自尊心 談話藝術最要緊。更多的情況下,班主任是帶著學生的「不足」去家訪的,而家訪的目的則是想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學生改掉這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家訪時,向家長傳遞的信息應該是積極的,讓學生在家長面前是不丟面子的。這樣的家訪,家長滿意,學生也會更滿意。因為,「莊稼總是看著別人的好,孩子總是看著自家的好」,這是絕大多數家長共同的心理傾向,他們都不想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否定性評價。這就需要班主任的信息傳遞具有藝術性,先把學生的優點向家長講足講全,再把不足用努力的方向提出來,請家長給予配合。這樣做,家長會高興地、充滿信心地接受班主任的合理化建議,學生也會因為老師在家長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積極主動地彌補不足,努力進步。從而,達到家訪的應有目的。 總之,家訪是一門藝術,是一份奉獻。城市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因為學生居住的位置大都離學校比較遠,也比較分散,這就給班主任的廣泛家訪帶來了很難克服的困難。所以,除了家訪,班主任還可採取召開家長座談會、邀請家長校訪或通過信訪、電訪等方式,及時和家長溝通學生的情況,共同肩負起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的責任。
5. 家訪的家訪形式
主要由學校的教師和幹部到學生家庭進行訪問,一般是與家長溝通情況,交流感情,密切關系,商討共同教育兒童、青少年的方式方法。這種指導方法比較靈活機動,便於進行,而且指導得比較具體,更具有針對性。
6. 家仿形式是什麼意思
家訪的形式
家訪即班主任對學生家長所進行的家庭訪問。為了減少家訪的盲目性,提高家訪的工作效率。必須根據班級工作的實際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目的的採取相應的形式,以實現班主任與家長的有效合作。家訪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初訪:
初訪即對學生家庭的初次訪問。這種形式多採用於新接收的班級,為了普遍了解班級所有學生的家庭情況,需要普遍進行家訪。所以,初訪也叫普遍訪問,旨在了解基本情況,並無具體的教育目的,
但為以後開展工作準備了第一手材料,是班主任與家長的初次溝通。
(二)細訪:
「細訪」不同於「初訪」,是有選擇的家訪形式。主要是針對班主任缺乏了解的一些學生採取的家訪形式。所以,細訪的內容比較具
體,必須從實際出發確定細訪對象、內容和目的。
(三)重訪:
重訪是指對重點對象的家訪。一般來說,班主任常常把後進生或班級工作量較大的班級幹部作為重點家訪的對象。一方面是需要對重點對象做全面、具體、准確的了解;另一方面是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合作。「重訪」往往需要對重點對象進行反復多次的走訪,是班主任與家長合作比較突出的形式。
(四)特訪:
特訪是指學校組織大型活動或班級里發生意外事故時,針對家長可能產生的顧慮或影響進行的家庭訪問。「特訪」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家訪的內容
家訪作為班主任與家長合作的一種方式,是由內容決定的。合作的內容決定了該採用何種家訪形式。也正因為家訪的形式不同,家訪的對象及目的不同,才決定了每次家訪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歸結起來,家訪的內容大致可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了解家長對學生就學、未來就業的態度,對子女實施教育的態度、方法。並求得統一認識,發揮家長與班主任各自的優勢,共同調整對學生實施教育的方式、方法。
二、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狀況及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所起的作
用,從而掌握家庭對學生的影響及學生的家庭表現。這有利於全面了解學生的所有表現及其產生的原因。
三、向家長了解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脾氣、習性、對學習的想法及其家庭表現等等。以便確切掌握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並據此採取相應的教育方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了解學生平時經常與哪些社會上的人來往及來往活動的內容,以掌握來自社會方面對學生的影響。
五、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現及變化。以求班主任和家長雙方攜手,共同幫助學生糾正缺點、改正錯誤和鞏固進步。
家訪的過程就是了解學生、培養學生的過程,也是同家長合作的過程。當然,為在家訪中取得積極的效果,班主任也應注意一些問題。
7. 家訪有哪些方法
1、走訪家庭;2、電話家訪;3、家訪聯系卡;4、預約家長來校;5、飛信聯系;6、建立QQ群等等。現在的信息發達,家訪的方法及形式也就很多很多了喲!
8. 家訪都有哪種形式
(1)新生家訪。了解新人園所嬰幼兒的基本情況,建立師生感情,幫助嬰幼兒較快地適應園所的集體生活,也使幼兒家長熟悉園所。
(2)定期家訪。對兒童進行定期家訪是幼兒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和工作。隨著嬰幼兒年齡的增長,嬰幼兒的身心發展也在不斷變化,不斷出現新的進步,也有問題出現。通過定期家訪,一方面教師向家長匯報孩子的變化、進步和問題,求得家長的配合。另一方面也使家長能夠對幼兒不同階段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有一個連續性的了解。教師應對家訪情況做出記錄和整理。
(3)情感性家訪。兒童生病,過生日或者是對一些特殊家庭的訪問,既能體現教師對兒童的關心和愛護,也能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使雙方的情感得到溝通與交流。
(4)問題兒童的重點家訪。在每個班上總有一兩個過分淘氣,問題行為不斷的兒童讓教師煩惱不已。對於這些兒童的問題教師需要先弄清楚問題的根源,才能夠對症下葯。
訪問問題兒童的家庭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訪問這樣的家庭時,教師要持心平氣和的態度,向家長如實反映幼兒在園所里出現的一些問題,並真誠地傾聽家長的看法和意見,耐心和家長一起分析原因,共同找出對策。對於一些不適合當著兒童面說的話,教師可以和家長約定時間和地點(如在辦公室中)再做進一步的了解。
9. 家訪的主要形式
1. 帶著表來揚家訪
當學生取得進步或優自異成績時,老師直接到學生家中報喜,此時氣氛會比較和諧,家長對老師防備心理較弱,學生對老師抵觸心理也會比較輕,比較容易溝通交流。
2. 避開父母家訪
老師到家中家訪,不一定是與父母溝通,也可以更好的與學生溝通。在學校與學生溝通,不可避免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而在學生自己家中溝通,學生會認為這是一個安全的環境,會更容易打開心扉,老師家訪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 路上偶遇家訪
不少家長一聽說老師要來家訪,第一反應是孩子幹了什麼錯事,老師是來告狀的,不管是什麼原因,一律認為是自己孩子錯了,從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如果可以在路上偶遇學生家長,從生活中小事談起,會更容易引起家長共鳴,進而詳細溝通學生情況,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10. 家訪談話內容有哪些
您好 給你以下幾個例子 你可以參考一下
家訪記錄資料(1):
學生姓名:xxx
家訪時間:xx
家訪形式:面談
學生在校表現:
該孩子在校是個有禮貌的孩子,但脾氣較暴躁,雖然腦袋靈活,但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比較拖拉。
家訪資料:(學生在家學習、生活等情景)
孩子的父母很負責,對孩子的學習抓的很緊,但孩子在生活上不太善於收拾,學習時也總是注意力分散,思想不容易集中,完成作業自覺性不夠,需要家長守著。
家長對學校、教師的意見及提議:
家長期望教師多給孩子鼓勵,作業時多盯緊她,家長也會進取配合教師幫忙孩子改正缺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家訪記錄資料(2):
家訪教師:***、***
家訪時間:2012年5月22日
家訪對象:**同學
家訪地點:武昌車輛廠宿舍
2012年5月22日,我和班級幾位科任教師去了**同學的家,一路細雨蒙蒙,很快敲門之後,我看到一位很慈祥的老人-----**同學的奶奶,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
寒暄之後,我們說明了來意,老人就操著江浙口音打開了話匣子。從孫子的小學到初中到高中,從學習談到生活,談到做人,交談之後,我們都一致認為**同學反映的狀況和同行的幾位教師的感覺差不多,都認為**同學學習成績有所下滑,學習主動性有待加強,個人人品不錯,待人接物有禮貌,有分寸。當著奶奶和所有科任教師的面,我對林俊提出了幾點要求;
1、增強學慣用心主動性,提高學習成績。
2、少注重外表,多注重提高內在修養
3、加強時間觀念,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
之後,我們在林俊家四處看了看,了解了他的生活環境和居住環境,了解了他的家庭及整個家族狀況,從而了解了他的整個成長的家庭氛圍,教育背景。
家訪心得體會:
1、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感情
2、加強了家校聯系3、有利於採取更好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尋找教育契機。
家訪記錄資料(3):
學生姓名:xxx
家訪時間:xx
家訪形式:面談
學生在校表現:
該孩子在校表現較很好,上進心很強,學習成績優異,上課能進取回答問題,可是這孩子卻十分的粗心,受到一點打擊就會掉眼淚,內心比較脆弱。
家訪資料:(學生在家學習、生活等情景)
該生在家尊重長輩,關心他人。主動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適當地做一些家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