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面自乾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
① "唾面自乾「的典故及其含義是什麼
唾面自乾
典故:唐朝監察御史婁師德率軍抗擊吐蕃進攻,八戰八捷,深得武則天內的器重,提拔為容宰相。婁師德為人處世寬宏大量,問即將出任代州刺史的弟弟如何對待別人挑釁,弟弟說即使別人吐唾沫到臉上自己擦掉就行了,而婁師德堅持要讓唾沫自己干。
含義: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例句: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婁師德了:他告訴兄弟,教他唾面自乾。
(1)唾面自乾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擴展閱讀:
1、近義詞:逆來順受
讀音:nì lái shùn shòu
釋義:意思是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採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
例句:從前受了主人的罵,無非逆來順受。
2、反義詞:針鋒相對
讀音:zhēn fēng xiāng ì
釋義:意思是針尖對鋒芒。比喻雙方在策略、論點及行動方式等方面尖銳對立。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於辯論。
例句:彩雲聽著唐卿的話來得厲害,句句和自己的話針鋒相對,思忖只有答應了再說。
② 婁師德唾面自乾的故事
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之時,婁師德問道:「我是宰相,你專也擔任州牧,我屬們家太過榮寵,會招人嫉妒,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道:「今後即使有人吐我一臉口水,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絕不讓你擔心。」
婁師德道:「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朝你臉上吐口水,是對你發怒。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會使人家更加發怒。你應該笑著接受,讓唾沫不擦自干。」
(2)唾面自乾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擴展閱讀:
婁師德簡介:
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③ 唾面自乾文言文翻譯
成語:唾面自乾來
發音:tuòmiànzìgā源n
釋義: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處:《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示例: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婁師德了:他告訴兄弟,教他~。(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八回)
④ 古文唾面自乾翻譯
成語:唾面自乾
發音:tuòmiànzìgān
釋義: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內它自干。形容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處:《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示例: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婁師德了:他告訴兄弟,教他~。(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八回)
⑤ 唾面自乾 這篇文言文怎麼翻譯
原文:
其弟守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刺史,辭之官,教之耐事。師德:「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其弟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師德憂:「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當笑而受之。」(《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五》)
譯文:
在唐朝有一位以仁厚寬恕、恭勤不怠聞名於世的宰相婁師德。 有一次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婁師德說:「我的才能不算高,但做到宰相。現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點過份了,人家會嫉妒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來自勉,絕不讓你不放心。」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唉,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對你發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不滿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發怒。應該是讓唾沫不擦自干。怎麼樣?」他弟弟會心地笑了。這就是婁師德「唾面自乾」的故事
古人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大家要把心胸方開闊些,我們的面前就永遠是陽光大道!
⑥ 唐朝宰相婁師德曾教訓弟弟唾面自乾,最後是什麼結局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大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學的一大特色,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有的成語豪情萬丈,有的成語引人深思,有的成語平靜安謐……。
今天要說的這則成語,讓人憋氣!足以讓人把肚子憋的鼓鼓的!這則成語就是"唾面自乾"。
下面先看看這則成語的出處。
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大臣婁師德曾與愛憎分明、鋒芒畢露的宰相李昭德同朝為相。由於婁師德身體肥胖,行動遲緩笨拙,他每天上朝的時候都走得慢慢吞吞的,而且占滿了通道,走路快的李昭德偶爾跟在他後面,被堵著半天過不去,不禁恨恨地罵道:"田舍夫!"
田舍夫的意思就是農民,含義應該是"俗人""鄉下人"等。在唐代,這估計是一句官場的國罵,因為當年太宗李世民被諍臣魏徵氣得夠嗆的時候,也曾經狠狠地罵他田舍夫。如今婁師德無緣無故招來這句國罵,換成其他有火性的人,估計一回頭就跟李昭德干起來,"憑什麼出言不遜罵人?"。可是婁師德卻慢慢地回過頭來,笑容可掬地說:"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資治通鑒》卷二〇五)
武則天最後微笑著告訴狄仁傑:"朕之所以能了解重用你狄卿,正是因為婁師德的引薦。就此而言,他也算是有知人之明吧。"狄仁傑聞言,頓時慚悚不已。過後他時常感嘆,並屢屢對人說:"婁公可謂盛德之人,我被他包容了這么久,竟然從未看出他有如此博大的胸懷!"
《舊唐書》對婁師德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評價:"師德頗有學涉,器量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自專綜邊任,前後三十餘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雖參知政事,深懷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終,甚為識者所重。"《資治通鑒》也說:"師德在河隴(今甘肅及青海東部)……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沉厚寬恕……是時羅織紛紜,師德久為將相,獨能以功名終,人以是重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文韜武略、智勇雙全之人,卻不得不在武周朝堂上以一副圓滑世故、苟且偷生的模樣自保,足見當時的政治環境之苛酷與恐怖!
這就是"唾面自乾"成語的出處背景,不禁令人唏噓不已啊!
⑦ 成語「唾面自乾」出自什麼典故呢
成語「唾面自乾」,意思是說: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不要擦掉而讓它自幹掉。指一個人受了侮辱,內心極度容忍,不作任何反抗。
」這時他弟弟說:「就算別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臉上,我就自己把它擦掉就行了。」婁師德笑著說:「你這樣做還不行,你擦掉就是違背別人的意願,如果你要讓別人消除怒氣,你就應該讓唾沫留在臉上自己幹掉。」
⑧ 成語「唾面自乾」出自什麼典故
成語“唾面自乾”出自唐朝名相婁師德,想必大家都清楚。唾面自乾不能簡單地認為是一味地退讓,也不是一個“忍”字所能概括的。這其實是婁師德多年官場生活中形成的一種認知和自身涵養修為共同作用下產生的。從這個角度去理解“唾面自乾”,就會明白這不僅僅是婁師德對弟弟的說教,更是自己發自內心的做出的反應,真正體現了“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境界。
---------------------------------------
⑨ 婁師德唾面自乾的典故 婁師德是怎樣的一個人
婁師德,生於公元前630年,卒於公元前699年,是鄭州原武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原陽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將軍,曾經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大臣。因為他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跡和貢獻,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個宰臣上等之一,與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名臣齊名。
婁師德在二十歲的年紀便考取了進士,隨後被任命為江都(即現今江蘇揚州)縣尉,因為政績突出隨後便升任監察御史職位。婁師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經隨軍征戰過。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當時的宰相李敬玄為統領,率軍討伐吐蕃,並在河南、河北一帶招募兵士。婁師德挺身而出,前去應募。高宗十分高興,便任命他為散朝大夫,跟隨宰相出征。沒想到宰相李敬玄對戰事一竅不通,結果導致大敗,手下的大將劉審禮也被俘。婁師德在這種危急關頭,整備殘存兵力,他陳說利害關系,以自己的雄辯之才說服了吐蕃將領論贊婆,解救了這次危機。他隨後便被任命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馬職位,主持屯田工作。後來在吐蕃侵犯河源軍時率軍迎戰,八次作戰無一敗績,完全展示了他作為將領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為他突出的功績,他曾經先後兩次擔任宰相的職位,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足以看出皇帝對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於現在的甘肅靖遠,享年七十歲,也算是壽終正寢。
縱觀婁師德的一生,不管是擔任文臣還是武將,他都勤勉奮進,有所作為,而且他生性寬厚仁愛,對人親切友好,始終保持一顆謙卑謹慎的心。他的這種高貴品質和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崇敬。
婁師德唾面自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成語叫「唾面自乾」,意思是如果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還擊,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應該讓唾沫被自然吹乾。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那種受了巨大的侮辱卻仍然能夠忍耐,不會反抗的人。這個成語並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它的來歷跟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大臣有關,這個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將軍之位的婁師德。
婁師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過人謀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鄭州原武即現在的河南原陽。他二十歲的時候便考取了進士,起先擔任江都縣尉的官職,隨後因為政績突出而升遷至監察御史。此後又以文官的身份應征從軍,跟隨軍隊遠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戰功,之後便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軍司馬等職位。之後便是兩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後皇帝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績,追贈他為涼州都督,謚號為貞。
婁師德能夠在官場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確實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寬厚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臨別之際,婁師的說道:「我現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們這一家的身份現在是很高貴了,但是如此一來肯定斛招來有心之人的嫉恨,那麼我們一個怎麼辦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後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決不會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婁師德卻不以為然:「這還不夠,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氣的表現,你把口水擦掉,會使別人更加憤怒。你應該欣然接受,讓口水慢慢變干。」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來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婁師德博大的胸懷和強大的忍耐力,這也正是幫助他在朝堂之上與人和平相處的重要品質~
⑩ <唾面自乾>文言文翻譯原文: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教之耐事。師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
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婁師德教給弟弟要耐心的事。婁師德說:「我的才能不算高,但做到宰相。現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點過份了,人家會嫉妒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來自勉,絕不讓你不放心。」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對你發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不滿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發怒。應該是讓唾沫不擦自干,面對著唾你的人要笑著接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