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家訪
『壹』 參軍家訪需要街道辦和警察在場嗎
參軍家訪是不需要街道辦和警察在場,只是領兵同志和武裝部長在場就可以了
『貳』 民警在家庭中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在許多人心目中,警察個個都是鋼鐵硬漢,其實,警察和普通人一樣,同樣會出現挫折感,心理障礙或心理危機。警察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職業,具有高壓力、高風險、高強度的特點。這對公安民警的身心健康產生直接威脅,使警察極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調查顯示我國近80%的警察心理壓力過大,其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於社會其他群體。據公安部統計,一線警察的人均壽命為48歲,比常人低13歲。西安市的一項警察心理測試結果: 90%的警察抑鬱病和強迫症明顯,其中80%的警察有不同程度的敵意和軀體化症狀。四川警察心理健康調查: 68%的警察心理壓抑值偏高,其中5%存在各種心理疾病。因此,關注警察心理健康問題刻不容緩。認真對待這些問題,對提高公安民警的戰鬥力,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警察心理問題出現原因
(一)工作自身原因
工作量超負荷:警察工作任務繁重。隨著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法律的不斷完善,法律賦予人民警察的職責越來越多,涉足的領域也越來越寬。這使得公安基層民警既要對付危害社會和人民生活的犯罪,又要耐心地處理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與警察任務的廣泛和繁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警力的捉襟見肘,警力不足導致民警長期超負荷工作。據調查,一線民警平均每天工作 11 至 15 個小時,平均 3 周才能休息一天。工作負擔過重已成為警察工作壓力源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
工作的高度責任性:失誤是在所難免的,人人都可能出現失誤,但是對於一名警察來說,一次工作上的失誤可能意味著嫌疑犯的逃逸、戰友的鮮血,甚至是職業生涯的結束,法律的制裁。警察所從事的工作要求其對公安工作必須要有強烈的責任感,而強烈的責任感使警察時時刻刻都在為自己能否做好工作而擔憂,產生心理上的焦慮。
(二)外部原因
來自家庭關系的影響:家庭中夫妻關系與子女問題是警察生活壓力源的主要表現。警察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們經常執勤且時間不定,與家人的生活步調無法一致。如果與家人缺乏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必然會導致家庭不和睦,婚姻生活不和諧,甚至產生婚姻危機。由於缺乏足夠的時間與子女溝通,在子女的教育問題上他們自感「疏忽」和「失職」,如果子女的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遭受挫折,他們會發自內心的感到內疚、自責。如果此時再得不到家人的諒解就更加會加重他們的心理負擔。
來自社會施加壓力:普通民眾對警察的工作有著很高的期待,但由於社會治安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盡管廣大公安基層民警在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依然會有人民群眾誤解或不滿意的地方。人民警察在解決民事糾紛的過程中,特別是在處理群體性事件時,警察遭到圍攻、謾罵、侮辱、毆打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群眾的不理解和委屈的長期積累給不少警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有的新聞媒體為增加收視率,經常對警察在案件處理過程中的失誤大肆渲染,揭露背後陰暗面,進而增加人們對警察偏見。而部分媒體在報道中則片面誇大了警察的個人形象, 彷彿警察個個都是「神探」,警察什麼事都能輕松「搞定」,誤導了群眾對警察的理解。這些不客觀、不真實、不公正的宣傳報道,不僅誤導了人民群眾的思維理念,更是擾亂了警察的執法視線和思路,無形中也增加了警察的心理負擔,導致有些警察束手束腳,不知如何操作,反映出的心理問題則是壓抑、迷茫、悲傷、消極和憂慮。
二、減輕警察心理問題的途徑
警察的心理壓力不僅巨大、特殊而且又不能夠避免,其職業特徵又決定了警察的壓力有別於其他職業群體的壓力。但通過某些方面的改進,可以緩解警察的心理壓力。
1.加大財政投入,增加警力,做到科技強警,解決我國現階段因為警力不足而導致警察工作負荷量大,並避免警察在一些高風險的環境下執行公務。從優待警,切實維護警察的合法權益,正確處理好從嚴治警和從優待警的關系,積極做好思想疏導工作,幫助他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體察他們生活中的疾苦,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建立健全警察醫療和保險制度,提高警察工作待遇,嚴厲打擊襲警和惡意投訴等違法行為。
2.正確的使用警力。警察的主要職責是打擊違法犯罪分子,維護社會治安。警察應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行使其職權,履行其職責。地方黨委、政府應當依照法律規定、依照其權力正確地使用警力,而不是濫用警力。
3.做好家屬工作,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解決警察後顧之憂。家庭因素對警察心理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說是每個警察的避風港。為此公安機關應積極開展家訪活動,及時了解警察家庭生活的晴雨表,取得警察家屬的理解和支持。
4.加強對輿論與媒體的正確引導。絕大多數警察是好樣的,他們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為人民服務。但是,一些媒體往往把少數違紀違法的警察放大,沒有看到其他好警察積極工作、不怕累、不怕犧牲的一面,也沒有看到警察在執行公務中所面臨的危險;警察是人,但不是超人。在這一點上,社會和大眾對警察存在誤解。不是所有的事情警察都能做,也不是警察都不會犯錯誤。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輿論與媒體的正確引導,讓社會和大眾重新認識。
5.加強心理引導,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服務活動,建立警察心理保健機制。心理學理論認為,心理素質是先天因素和後天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尤其警察職業具有高風險、高壓力、高強度的特點,需要比普通人更好的心理素質,即正確的自我意識,堅強的意志品質,穩定的情緒狀態,創新的思維能力,健康的人格特點,良好的人際心理等等。定期進行警察心理健康測試;有針對性地開展警察心理訓練;開設各種心理咨詢;建立固定的心理輔導室,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都能有效減輕警察心理壓力。
『叄』 派出所教導員慰問家訪民警和警民聯調員,教導員慰問的行為你怎麼看
教導員的行為我肯定是看好的,派出所的民警和教導員之間將會變得更加緊密。
『肆』 我遷戶口到北京警察來家訪
這很正常啊,這是片警的正常工作,他管轄的范圍,出現了新的公民,民警進戶落實一下,也是為了將來更好的服務。
『伍』 警察類公務員政審家訪的時候與鄰居聊天會問哪些問題,了解哪些方面的情況
會問鄰居你這個人平時怎麼樣,比如為人處事啊這些,畢竟考的是警察,要有正能量啊,勤快、待人熱情友善、樂於助人、辦事機靈(在公務員的隊伍中不機靈是不行的)
『陸』 曾經無知吸毒被拘留十天,,兩年多後的今天鎮上的派出所民警去家訪,家裡沒人,說調查調查,有什麼事嘛
沒事,這叫回訪,只要你戒了就沒事
『柒』 警察找家屬問話家屬應該怎麼說
既然警察找家屬問話了,那最好是問什麼就據實回答,不要隱瞞,因為警察問話之前很多線索都已經掌握了,如果不如實回答,可能會有故意包庇等嫌疑。
『捌』 國家是否有規定戶籍警要進門家訪,可以拒絕不進嗎
戶籍民警的主要職責就是人口了解,入戶家訪只是一種形式,你可以拒絕,民警同樣可以通過其他形式達到了解人口的目的,民警對於公民的個人信息有知情權。
『玖』 取保候審期間,社區派出所要求上門家訪是怎麼回事
你好:
根據刑訴法的規定,取保候審由公安機關負責監督執行。上門家訪屬於一種監督方法,不用擔心。
『拾』 因家人因刑事案件進去了警察來家訪案件到哪一步了
如果警察來家裡調查的話,那麼說明案件還在公安機關這邊進行處理,還沒有移送到檢察院。【回答】
說是他在裡面想家了,想孩子了,來了錄了像說幾句話就走了【提問】
一般來說是還在偵查階段的。【回答】
嗯好的,刑事案件這進去快一年了,大約需要多久才可以判刑【提問】
這個是要看案件的偵查情況的,如果您也不用擔心,他在前期羈押的時間在判刑之後是可以折抵刑期的。【回答】
嗯好的謝謝了【提問】
嗯嗯 不客氣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