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小學老師家訪

小學老師家訪

發布時間: 2020-11-19 05:09:57

1. 小學老師的第一次家訪,家長應該怎麼和老師溝通

現如今這個知識很繁瑣的社會當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尤其是對於就在前不久剛剛升學的孩子來說,知識點一下增多了好多倍,難免會有一些東西不會消化,學習的很困難,而以前學習方法也不適合於現在的學習了,這樣就會對現在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擾,所以在經濟條件可以的情況下,可以為孩子找家教老師,這樣就可以迅速的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了.然而,在這么多的選擇當中,該怎麼樣判別一位好的家教老師呢,下面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應該如何找家教老師:

家教老師和孩子和睦相處
第一種建議:找家教老師一定不能找急著把所有的知識全部都灌輸到學生的腦袋裡去的老師,老師首先要保證的是,讓學生把原有的知識都先弄清楚然後再決定.
首先,要讓家教老師把學生之前沒有做好的題,還有知識都先補充上,現在中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了,新知識變得越來越多了,而且老師留的作業量也變大了,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總有一些消化不了的東西,在這種情況下,不能及時地把它所虧欠的知識都補回來,肯定會惡性循環下去的,所以學生們不理解的東西就會被壓的越來越多了.
第二種建議:老師上課要上的輕松一點,不能讓本來就不愛學習的人,現在更不愛學習了,又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樂趣,不能讓孩子一落千丈了.
其次,這種學習方法是能夠增強學習比較差的同學的學習興趣,而且家教老師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單獨授課的時候,情緒也會變得非常放鬆,而且要保證自己不能有緊張和不好的情緒,並且經驗很多的老師會用很搞笑的話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的學生是很自卑的,家教老師在講課的過程當中也會幫他們樹立起來自信心,這些都是在學校上課的時候里很難獲得的.
第三種建議,家教老師需要在教孩子的時候,改變孩子不好的學習習慣,我們是學方法,而不是學知識,讓孩子學會了學習方法才可以提高很大的學習成績.
之後就能改變學生不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把握好正確的學習方式,然而學習比較差的同學除了智力之外,大多數的時間在學校就會形成這樣那樣的不好的習慣,而他們的家長也不做教育的工作,很難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會有什麼不好的方式.

輔導孩子做作業
然而家教老師就有所不同了,他們靠著自己專業的授課經驗,會馬上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並且在不知不覺當中幫助孩子改正不好的習慣.讓他再補上功課的時候也能把握好學習的方式方法.
上面所介紹的就是如何找家教老師的技巧,請家長們一定要多看看,多為孩子的學習考慮考慮.

2. 小學班主任怎樣進行家訪

家訪是班主任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系的工作方法之一,是了解學生、促進後進生轉化的重要手段。從多年的家訪中我深深體會到,真正做好家訪工作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一、家訪工作要有目的性和規劃性 家訪工作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每個學期都要對全班學生擬定家訪工作計劃,什麼時間對哪些學生做家訪一一排列清楚,對優、中、差幾類學生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是摸底性家訪,還是重點式家訪,是解決共同的思想教育問題,還是解決個別的教育問題,都要做到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例如隨機家訪效果就不理想,有的教師平時就沒有準備,一旦遇到學生出現了違紀情況,突然地採取告狀式 家訪,由於事前准備不足,言辭不一定得當,再遇上教育方法過於簡單的家長,對孩子不是訓斥便是打罵,傷了學生的自尊心,產生了家訪的負面效應,不少學生怕老師去家訪的原因恐怕就在於此。這些都是家訪工作缺乏目的性、計劃性產生的後果。 二、家訪要有全面性 班主任工作的內容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了解學生,要通過多種渠道諸如查閱學生檔案,批閱學生的日記、周記,個別談話、與其他教師交流,盡量做到對學生的操行表現、學業成績、個性特長、興趣愛好、身體素質諸方面作為家訪的內容。同時還要盡可能地去了解學生家長和社會地位、經濟狀況、知識修養、興趣愛好、教育態度等方面的內容,這樣才能增強家訪工作的針對性,做到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此外,家訪前還需要給學生及其家長打個招呼,預約時間,甚至把要談的主要內容也做個交待,使教師與學生及其家長心理上產生溝通,為成功的家訪鋪平道路。 三、家訪談話藝術性 與學生家長談話要實話實說,這是教師教育藝術的體現。後進生身上有閃光點,優秀生也存在著不足。到後進生家訪時,不能一見家長就說你的孩子怎麼怎麼樣,凈說缺點,應該避開這些令家長和學生頭痛的話題,以學生的優點和亮點作為切入點,待氣氛融洽、時機成熟時再客觀地指出缺點,為家長提供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對優秀生不能只報喜不報憂,這樣會使學生產生自滿情緒,應該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期望家長進行配合。 四、家訪工作的反饋 家訪工作的目的是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學生情況,共同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家訪之後要細心觀察學生的表現,了解家長對學生的態度,如發現學生家長漠然置之或教育失當,要及時安慰學生,做好重復家訪的准備,同時反思自己家訪的過程,及時總結調整。即使效果良好,也要把學生的進步情況告知學生家長,以達到真正強化的效果

3. 老師家訪要說些什麼內容好呢

1、學生在校自實際情況匯報(學生在校表現如何)。

2、學生在家實際情況詢問(學生在家表現如何)。

3、了解學生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環境、教育等情況。

4、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6、聯絡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感情。

(3)小學老師家訪擴展閱讀

老師家訪家長說些什麼

1、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家長對於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大部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又很少有時間上學校問老師。因而,家訪便為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家訪,詢問老師孩子在校的狀況,讓自己更了解孩子。

2、向老師介紹孩子在家的狀況。老師來家裡家訪的目的,無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通過多方面的了解,使老師在學校能夠抓住孩子的特點,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老師來家裡家訪的時候,家長應該提前想一想孩子在家的情況,在老師詢問的時候,全面地介紹給老師。

4. 小學教師家訪內容該怎麼寫

寫明家訪的時間,學生姓名,家庭基本情況,家訪的原因。跟家長交流學生在校表現情況,給家長提出合理的建議,徵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

5. 小學老師來家訪怎麼辦、

老師來的時候不要頑皮,叫家長不說你的壞話。

6. 老師要來家訪應該和老師說什麼

學正小學一位班主任劉老師,已經開始對全班37名學生進行家訪。每天下午,劉老師會去約好的家庭家訪,一天走三四戶,到晚上9點半結束。

「我去家訪時,這位媽媽也剛進家門。她對我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可以請爺爺奶奶帶,她一周回來看望一次;上小學了,就要自己多花些時間陪,多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培養好的習慣。」李老師說。

家訪對於老師了解一個學生的情況是有好處的,但是卻不能改變一個學生的環境。

7. 小學家訪 學生對老師的建議

家訪要把握恰當的時機

1.家訪要考慮家長的時間方便

班主任在家訪時間的把握上,不能只考慮自己的方便和感受,也要多考慮家長的方便和感受。有些家長是雙休日休息的,有些家長則不是。如果班主任不注意到這個問題,隨時去家訪,有些家長就只能請假在家裡恭候,此時家長的內心就難免有些不快,對你的家訪就會有點抵觸情緒,家訪就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

2.家訪要考慮家長的事情有無

即使班主任已經充分了解到家長的休息日,也不能想到家訪就去家訪,必須事先電話通知或詢問一下。如果這個細節被忽略,就可能碰到學生家裡恰逢諸如婚喪嫁娶、過生日、親朋聚會,或有急事要去辦理等情況。此時的家訪,家長很難再有興致與你慢慢交流;而班主任出現在那樣的場合也難免尷尬,走也不是,留也不是。

3.家訪要考慮家長心情的好壞

當學生成績大幅下降或犯了嚴重錯誤的時候,當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總是不見效果的時候,當通過電話聯系後學生家長的配合依然見效甚微,甚至仍然不予配合的時候,家訪就成了必然的選擇。但此時,即使班主任心裡有十分的怨氣,也要面帶微笑,親切而平和地與家長交流,切不可夾槍帶棒地諷刺挖苦學生,或影射家長教育不力,否則不但難以取得實效,甚至有可能火上澆油,激化矛盾,使問題變得更槽糕。有時情況則恰恰相反,班主任表現得比較平靜,倒是家長聽到孩子過於離譜的表現後先火冒起來,此時班主任就不可再繼續說孩子的種種不是,而是應該先安慰勸說家長,等家長情緒穩定後再繼續交流。如果一時平復不了家長的沖動情緒,可選擇暫時中斷家訪,等家長的氣消了再去家訪,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8. 老師家訪一般問什麼

1、問學習興趣,不問學習程度

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在今後的教育中對其予以特別的關注。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的學習程度或類似於「學習情況怎麼樣」等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讓那些原來學習不那麼優秀的孩子產生失落感。

2、問優點,不問不足

老師可以多詢問孩子有哪些優點,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孩子的認識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也會讓孩子更加喜愛你,因為孩子明白——老師知道我有哪些優點。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點。這樣的問題容易引發家長和孩子的緊張情緒,甚至懷疑老師是不是會對自己或孩子產生偏見。孩子有沒有缺點,有什麼缺點,應該留待老師在今後的工作中仔細觀察了解,慢慢幫助孩子改正。

3、問家庭概況,不問個人隱私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的家庭情況,比如家裡有哪些成員,家長從事何種工作,平時孩子更聽誰的話等。這樣做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思考今後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幫助。

老師不要去窺探孩子家庭的隱私問題,比如家長的職務、社交圈等。這樣很容易引起家長反感,認為老師帶有其他目的。

4、問平時接送,不問作業監管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平常上下學一般由誰負責接送,特別是對小學低段的孩子,可以記錄一下負責接送家長的聯系方式。對於自己上下學的孩子,老師要了解其出行方式,並做好安全提醒。這樣做能夠加深家校之間的了解,也可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老師不太合適詢問孩子回家後作業由誰監管,因為會讓一些家長誤會老師是在推卸或轉移責任。現在網路上類似的報道比較多,難免會讓有些家長「想岔了」,反而影響了家校關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應該是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5、問愛看的書,不問報的興趣班

家訪時問一問孩子「喜歡看什麼書」,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還可以明確給孩子以及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

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對家長指導孩子閱讀提一些好的建議,給親子共讀布置一些「任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像「報了什麼興趣班」這樣的問題,老師就不適宜去問。可能會讓家長或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鼓勵、支持學生參加課外補習,這顯然有違科學的教育觀。

熱點內容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