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唾面自乾的婁師德

唾面自乾的婁師德

發布時間: 2020-11-19 07:43:30

⑴ <唾面自乾>文言文翻譯原文: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教之耐事。師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

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刺史。臨行,婁師德教給弟弟要耐心的事。婁師德說:「我的才能不算高,但做到宰相。現在你呢,又去做很高的地方官。有點過份了,人家會嫉妒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呢?」他的弟弟跪下說:「從今以後,即使有人把口水吐到我臉上,我也不敢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我以此來自勉,絕不讓你不放心。」婁師德說:「這恰恰是我最擔心的。人家拿口水唾你,是人家對你發怒了。如果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不滿而擦掉,使人家就更加發怒。應該是讓唾沫不擦自干,面對著唾你的人要笑著接受,怎麼樣?」

⑵ 唾面自乾文言文翻譯

成語:唾面自乾來
發音:tuòmiànzìgā源n
釋義: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出處:《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示例: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婁師德了:他告訴兄弟,教他~。(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八回)

⑶ 唾面自乾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成語】:唾面自乾

【解釋】: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版形容受了污權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拼音】:tuò miàn zì gān

【簡拼】:tmzg

【出處】:《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示例】: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婁師德了:他告訴兄弟,教他~。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八回

【近義詞】:逆來順受

【反義詞】:針鋒相對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逆來順受

⑷ 用什麼俗語可以形容婁師德

面乾人唾苦無剛,為國求賢慮卻長。 不是陰將人傑薦,誰能取日再興唐。

⑸ 唾面自乾是什麼意思

釋義
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侮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示例

《鏡花緣》第三十八回
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婁師德了:他告訴兄弟,教他~。(清·李汝珍)[1]
唐敖 道:『若講能夠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 婁師德 了:他告訴兄弟,教他唾面自乾。』

《且介亭雜文二集》
魯迅 :「由這情形,推而廣之以至於文壇,真令人有不如逆來順受,唾面自乾之感。」(七論「文人相輕」--兩傷)[2]

出處
劉殐的《隋唐嘉話》:婁師德弟拜代州刺史,將行,教之耐事。師德曰:「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得州牧,叨據過分,人所唾嫉也,將何以全先人發膚?」弟長跪曰:"自今雖有唾某面者,某亦不敢言,但拭唾而已。以此自勉,庶免兄憂。」師德曰:「此適所謂為我憂也!夫前人唾者,發於怒也;汝今拭之,是惡其唾而拭之,是逆前人怒也。唾不拭將自干,何唾笑而受之?」

⑹ 婁師德怎樣推薦狄仁傑

一個「唾面自乾」的典故,幾乎使婁師德成了「犯而不校」的典範,或褒或貶,千古流傳。其實,「唾面自乾」也好,「犯而不校」也罷,我是很不以為然的,人總得有自己的人格尊嚴,做人做到這步田地,實在也未免太乏。而且,根據「厚黑」專家李宗吾的剖析,對於此類人物也不得不存有一點戒心。
與婁師德同時代的狄仁傑,是由婁師德向武則天推薦而當上宰相的。狄仁傑是一代名相,可謂傑出人才,稱之為「千里馬」並不過分,婁師德自然也堪稱為「伯樂」。但他從不以「伯樂」自居,從不向人(包括狄仁傑本人)透露他就是推薦「千里馬」的「伯樂」,即使當了宰相的狄仁傑對他頗為輕慢,他也不介意。有一天,武則天問狄仁傑:「婁師德能知人識人嗎?」狄仁傑眼睛也不眨地說:「我與他同朝為官,沒聽說他有這樣的長處。」武則天告訴狄仁傑:「我之所以知道你狄仁傑,就是他婁師德推薦的,也可以稱得上是慧眼識人才了。」狄仁傑這才感慨萬分,說:「我為婁公的盛德包容已久,竟然看不出一點蛛絲馬跡啊!」
確實,不僅是當時的狄仁傑為此而感慨萬分,就是今天的人們也會由衷地贊賞婁師德的寬厚與大度,並為此肅然起敬。我想,古往今來,不少正牌冒牌的「伯樂」,或許就做不到這一點。不要說是推薦別人當宰相,就是推薦別人當科長、處長,也是事情尚未有定局,就先去吹風了,而且總少不了這句話:「是我推薦的」,甚至壓根兒就沒有推薦過,也會厚著臉皮去跟當事人說這類話的。不知是出於何種心態,或許是要人感恩戴德,知恩必報吧!倘若對方不領這個情,或者,甚至像狄仁傑對婁師德那樣的還頗有些輕慢,恐怕就更會憤憤不平。然而,婁師德當伯樂,卻全然不是如此。他之所以推薦狄仁傑當宰相,只是因為狄仁傑有當宰相的才幹,並不摻雜任何個人的好惡,也沒有自己的小旮旯。因而,他根本沒有想過要當了宰相的狄仁傑對他感恩戴德,投桃報李,或者至少是另眼相看。兩相比較,婁師德的格調,自然是高出一籌的。
婁師德當伯樂的故事,與他的「唾面自乾」之間有沒有內在聯系呢?有的。因他推薦而當上宰相的狄仁傑輕慢於他,這就很容易使人有被「唾面」之感,而他泰然處之,沒有因此而對狄仁傑嚷嚷「你當宰相還是我推薦的呢」,這就很有「不拭自干」的味道了。於是我想,「唾面自乾」也是有其兩重性的。為了自己能夠陞官發財而甘願承受各種侮辱,這種人自是狗也不如。然而,為了顧全大局而不屑與人計較短長;因為心中坦盪而讓吐在臉上的唾液,潑在身上的臟水「不拭自干」,卻也是難得的寬厚和大度。按照史家的評說,在「羅識紛紜」的武周時期,婁師德「久為將相,獨能以功名終」,就是因為人們看重他的這種品格。這結論或許過於絕對,因為有這種品格的未必都「能以功名終」,但說這是重要原因之一,大概不算為過。
順便說說,武則天不因為狄仁傑是自己的得力助手而聽任他輕慢婁師德,也不因為看不慣狄仁傑而嚴詞訓斥狄仁傑,只用寥寥數語,在褒揚婁師德的同時,委婉含蓄地批評了狄仁傑,使狄仁傑自察自省,這思想工作也可以算是做得及時而又得體的了。

⑺ 婁師德連勝吐蕃又慧眼識珠,為何卻屢遭同僚輕視

如果有人告訴你別人把唾沫吐到臉上別擦等它自己干,我想大多數人一定會覺得這傢伙是瘋了。如果他還是當朝宰相的話,那麼大家肯定會認為這是個老好人官僚。只是,真實情況真是如此嗎?

這位「老好人」叫婁師德,初唐時的進士(相當難能可貴)。本是文官出身、已經升到監察御史的他卻在高宗上元年間意外地成為了一名武將,這一點還要特別感謝吐蕃人。

電視劇里的武瞾和狄仁傑

武瞾笑了:「朕之所以用愛卿,是因為婁師德力薦你是個賢才,看來婁師德還是有點識人的嘛!」然後把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摺子拿給了狄仁傑看。狄仁傑慚愧得滿臉通紅:「婁公如此好的德行,我竟然還想著排擠他,我真不是個東西啊!」

婁師德出將入相三十年,恭敬勤勉而又朴實忠厚。在武周革命前後,酷吏橫行,高官多不得善終。只有婁師德在這樣嚴酷的政治環境下不僅保全了一家性命,更為國家做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這樣的官員,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賢才。

⑻ 婁師德,字宗仁

是這篇嗎?

婁師德,字宗仁,是鄭州原武人。考中進士科,調任江都尉。揚州長史盧承業認為他(與眾不同)才能出眾,說:「你,宰相之器,我應該把子孫託付給你,怎能以下屬官吏來對待你呢?」
上元初年,任監察御史。恰逢吐蕃侵略邊境,劉審禮戰敗而死,婁師德接受使命到洮河招收敗亡之人,於是出使吐蕃。吐蕃首領論贊婆等人在赤嶺准備了牛酒迎接慰勞,婁師德宣論唐朝國威和信義,說明利害關系,敵虜害怕並心悅誠服。後來朝廷招募猛士討伐吐蕃,他就自告奮勇,戴紅抹額前來應招,高宗暫且受任他為朝散大夫,讓他隨軍出征。立功,升任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軍司馬,並主持營田事物。與敵虜在白水澗交戰,八戰八勝。
天授初年,擔任左金吾將軍,撿校豐州都督。他穿著皮褲,帶領士兵屯田,積蓄糧谷數百萬,軍隊因此供給充足,沒有轉運購買的損費。武後頒降詔書慰勞他。長壽元年,詔入朝廷授任夏官侍郎,主管尚書事,進職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武後曾對婁師德說:「軍隊在邊疆,必須依賴經營屯田,公不可因辛勞而畏縮。」於是又任命他為河源、積石、懷遠軍及河、蘭、鄯、廓州撿校營田大使。召入朝廷升任秋官尚書、豐原武縣男,改任左肅正御史大夫,並主持政事。證聖年間,和王孝傑在洮州抵抗吐蕃,戰於素羅汗山,大敗,貶官任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召入朝廷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來和武懿宗、狄仁傑分道安撫平定河北,晉升納言,改封譙縣子、隴右諸軍大使,又統領營田。
聖歷三年,突厥入侵,朝廷下詔任命婁師德為檢校並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九月,在會州去世,享年七十歲。朝廷追授他幽州都督,謚號是貞,安葬時朝廷給予往還的儀仗禮遇。
婁師德身高八尺,方口唇厚。為人深沉寬宏大量,有人冒犯自己,就遜讓來自免,不露神色。曾和李昭德同行,婁師德素來體胖,行走不快,李昭德怪他走得太慢,生氣地說:「我被鄉巴佬耽誤了。」婁師德笑著說:「我不是鄉巴佬,又是何人?」他的弟弟人代州刺史,向他辭行將要赴任,婁師德教他遇事要忍耐。弟弟說:「有人將唾沫吐到臉上,我擦掉就是了。」婁師德說:「不對。擦掉唾沫,是沒有順從他的怒氣,應讓唾沫自然幹掉。」任夏官侍郎注擬選官時,候補官員擠到桌案前查看名單。婁師德說:「讓我來選擇好嗎?」候補官員仍不離開,他於是掄起筆說:「墨水要弄污你們了!」
狄仁傑沒有輔政時,婁師德薦舉他,等二人同列(平級)後,狄仁傑幾次排擠他任外使。武後發覺了,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回答說:「做將帥謹於職守,是否賢明我卻不知道。」武後又問:「他知人嗎?」狄仁傑答道:「臣曾和他同僚,沒聽說他知人。」武後說:「朕任用卿,是由於婁師德的推薦,他確實知人。」拿出婁師德的奏章,狄仁傑感到慚愧,事後感嘆道:「婁公大德,我被他寬容卻不知道,我不及他遠了!」負責邊地要塞、擔任將相三十年,恭謹勤懇質朴忠誠,不偏不倚,當時酷吏殘忍,很多人不能倖免,只有他能以功名善始善終,與郝處俊不相上下,世人談論忠厚長者,並稱婁、郝。

⑼ 婁師德唾面自乾的典故 婁師德是怎樣的一個人

婁師德,生於公元前630年,卒於公元前699年,是鄭州原武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原陽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將軍,曾經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大臣。因為他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跡和貢獻,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個宰臣上等之一,與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名臣齊名。
婁師德在二十歲的年紀便考取了進士,隨後被任命為江都(即現今江蘇揚州)縣尉,因為政績突出隨後便升任監察御史職位。婁師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經隨軍征戰過。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當時的宰相李敬玄為統領,率軍討伐吐蕃,並在河南、河北一帶招募兵士。婁師德挺身而出,前去應募。高宗十分高興,便任命他為散朝大夫,跟隨宰相出征。沒想到宰相李敬玄對戰事一竅不通,結果導致大敗,手下的大將劉審禮也被俘。婁師德在這種危急關頭,整備殘存兵力,他陳說利害關系,以自己的雄辯之才說服了吐蕃將領論贊婆,解救了這次危機。他隨後便被任命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馬職位,主持屯田工作。後來在吐蕃侵犯河源軍時率軍迎戰,八次作戰無一敗績,完全展示了他作為將領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為他突出的功績,他曾經先後兩次擔任宰相的職位,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足以看出皇帝對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於現在的甘肅靖遠,享年七十歲,也算是壽終正寢。
縱觀婁師德的一生,不管是擔任文臣還是武將,他都勤勉奮進,有所作為,而且他生性寬厚仁愛,對人親切友好,始終保持一顆謙卑謹慎的心。他的這種高貴品質和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崇敬。
婁師德唾面自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成語叫「唾面自乾」,意思是如果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還擊,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應該讓唾沫被自然吹乾。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那種受了巨大的侮辱卻仍然能夠忍耐,不會反抗的人。這個成語並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它的來歷跟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大臣有關,這個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將軍之位的婁師德。
婁師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過人謀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鄭州原武即現在的河南原陽。他二十歲的時候便考取了進士,起先擔任江都縣尉的官職,隨後因為政績突出而升遷至監察御史。此後又以文官的身份應征從軍,跟隨軍隊遠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戰功,之後便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軍司馬等職位。之後便是兩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後皇帝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績,追贈他為涼州都督,謚號為貞。
婁師德能夠在官場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確實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寬厚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臨別之際,婁師的說道:「我現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們這一家的身份現在是很高貴了,但是如此一來肯定斛招來有心之人的嫉恨,那麼我們一個怎麼辦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後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決不會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婁師德卻不以為然:「這還不夠,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氣的表現,你把口水擦掉,會使別人更加憤怒。你應該欣然接受,讓口水慢慢變干。」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來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婁師德博大的胸懷和強大的忍耐力,這也正是幫助他在朝堂之上與人和平相處的重要品質~

⑽ 「唾面自乾」,有著怎樣歷史典故它是什麼意思

唾面自乾源自《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這段話的意思是唐代婁師德勤戒弟弟,當別人吐口水在臉上時不要擦拭,應該讓它自然幹了才是。在古代古人做許多事都講求極端,例如卧薪嘗膽、懸梁刺股。他們都想要追求生理上的痛苦,給自己精神上帶來提醒,而這樣過度極端的行為自然是不可取的,唾面自乾也是如此。

熱點內容
歐文投籃教學 發布:2025-05-14 06:35:52 瀏覽:580
對配班老師的評價 發布:2025-05-14 06:34:41 瀏覽:344
師德的人物 發布:2025-05-14 06:33:09 瀏覽:175
教師師德個人總結 發布:2025-05-14 05:39:36 瀏覽:667
教師招聘考試模擬題 發布:2025-05-14 05:15:15 瀏覽:455
葯物化學習題 發布:2025-05-14 04:23:45 瀏覽:642
教育培訓章程 發布:2025-05-14 04:13:05 瀏覽:634
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庫 發布:2025-05-14 03:21:37 瀏覽:461
小學語文拍手歌 發布:2025-05-14 02:17:21 瀏覽:531
魔獸有哪些 發布:2025-05-14 01:45:05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