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後教師反思
A. 關於幼兒每天上幼兒園哭的家訪記錄及反思
每個孩子都會哭,就像給寶寶斷奶一樣,總有不適應的。有的孩子適應強就會很快調整過來,有的適應差就會一直哭,這種孩子要慢慢的鍛煉他的適應能力,媽媽和老師要加倍的給他關心照顧,以後要注意培養他的適應能力的。
今天下午放學後,我和幾位科任老師開始了本學期也是我從教以來的第一次家訪。事先我已經通過電話和家長們聯系好了,並且根據孩子們相互的了解制定了家訪路線。因此,放學後簡單地安排了班長和勞動委員處理好離校前的所有班級事務後,我們就出發了。
正因為沒有經驗,所以我提前查閱了有關家訪的前期准備和家訪時應注意的事項,做到了心中有數。盡管如此,我的心裡還有些忐忑不安,因為這是我的第一次家訪,同時我也明白家訪的重要性,家訪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家訪的成敗,關繫到教育對象能否健康地成長,關繫到教育目標能否順利地實現。
從第一個家訪的凌少鵬家以至到最後的溫世強家,我們一次次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熱情招待,我們的心也一次次被感動。從家長們對家訪的重視和對老師的尊重,從孩子們的翹首期盼和高接遠送,我在感動的同時也感到肩負的責任也很重,那是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
家訪中我又一次向家長們灌輸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家長們所提出的問題也盡可能地幫他出謀劃策。譬如韋鍾裕的父母歉意地告訴我們他們不會英語,無法輔導孩子英語學習。我們告訴他可以從最基本的單詞聽寫開始,每課的單詞念中文聽寫、檢查,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人生就讀時間最長的一所學校,家庭是影響兒童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環境、家長的品行對兒童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學校接受學校的教育,回家後接受家庭教育,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而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它需要學校教育的協調和指導,反之,學校教育又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和強化。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家校聯系。家校聯系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家訪。家訪是溝通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的重要方式,是教師與家長正確、全面了解學生的渠道,能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人是需要激勵的,我們要學會賞識孩子,莎士比亞說:「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孩子是有血有肉最生動的生命個體,需要教師和家長真誠的贊美與賞識。家訪,並不是簡單的例行公事,而是教育思想轉化為教育行為的實踐。從「告狀」到「溝通」,從「關心」到「指導」,從上門服務到自覺反思,家訪具有更新教育觀念、改善師生關系、增進家校的理解和信任、完善教育藝術等多重效應。即使現代通信技術再發達,電話、電腦及網路再普及,家訪還是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通過家訪,一方面是增進家校的聯系,另一方面要把有關家庭教育的方法教給家長,讓家長知道學生的成長、成才與家庭環境、家庭結構、家長素質、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做為班主任,家訪工作應該常抓不懈,這樣才能更好地去了解一個學生,才能更好地開展自己的工作。也只有做了班主任才能體會家訪工作的辛苦和快樂。我做班主任年資不久,但在這個過程中品味著個中的滋味,也少有心得。
C. 師德師風自評150字
作為一名教師,本人能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進取響應黨的號召,堅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模範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關心團體,樂於助人。
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教育好每一個學生,努力去做一個深受學生尊重和信賴的教師。
一、做一個學習型教師
教師的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之時。能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進取投身於教科研工作,大膽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教改嘗試。在每上完一篇課文後,我都會寫下自我的反思,以不斷督促自我提高。工作之餘,我盡量每一天擠一點時間閱讀專業類的書籍,不斷給自我充電,努力豐富自我的文學內涵。
二、做一個富有愛心的教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學生當作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學生,要以尊重和依靠為前提,要做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章、 嚴中有信、嚴中有度。我經常從小處著手,從學生關心的事尋求最佳教育時機,給學生春風沐浴般的教育。
作為班主任,我主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常找一些不一樣層次的學生談心,努力進入每個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我和家長也進取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或上門家訪或主動打電話給家長,使家長的教育更具理性。
三、做一個理念新的教師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全面推開,在認真學習新課程理念的基礎上,結合自我所教的學科,進取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在英語課上,我把英語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創設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學習情境,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發現。
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交流,提高學習本事。使學生的知識來源不只是教師,更多的是來自對書本的理解和與同伴的交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回顧一年來的工作,在得與失中思索,自我一向奉行踏實工作、虛心學習的原則。
而這或喜或憂、或得或失的點點滴滴必將成為我生命中的絢麗色彩,點綴著我的人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揚長避短,爭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我從不言棄,我苦苦地耕耘著,辛勤地收獲著,在完成自我本職工作的同時,我也不斷為自我充電。
一年來,我所帶班級的語文在全校評比中屢次獲得第一,為學校撰寫新聞通訊、典型材料三十多篇,其中有近二十篇在《張家界日報》上發表,指導三名學生的習作在報刊雜志上發表,在學校舉辦了文學知識講座,在縣教育局組織的《中小學生廉潔教育讀本》讀書徵文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有論文獲得市、縣一等獎。並於今年上半年被縣教育局評為優秀宣傳員。總之,這些成績都是微不足道的,我的路還很長,我必須更加努力,爭取在以後的日子裡,爭取做得更好。
D. 家長對孩子在家學習情況反饋的意見怎麼寫
學生在家行為習慣表現
一直以來,孩子在家表現良好。
生活方面,能夠孝敬父母,不與父母頂嘴吵架。尊老愛幼,有良好的品德,非常有愛心。自立的能力較強,基本上能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吃苦耐勞,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雖然處於叛逆期,但還是能夠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關心父母。
學習方面,可以自覺學習,不需要父母的督促,能夠獨立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能夠正確地使用電腦,不沉迷於網路游戲,能夠按照一個初三畢業生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
德育方面,身體素質較好,能夠參加各項體育鍛煉,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與人交往熱情大方,講究分寸。待人很有禮貌,遵守社會公共秩序,注意環保。有自己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總體來說,孩子的行為習慣還是比較優秀的。
(4)家訪後教師反思擴展閱讀:
對子女在家表現的評語
1、同學在家表現良好。能按計劃實現學習目標,空閑時間喜愛閱讀各類書籍充實自己,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父母溝通良好,生活獨立,身心健康,值得鼓勵!
不足之處,在學習任務日益繁重的情況下,難免遇到各種困難,越是此時,越要注意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客觀表述,平靜分析,在學習進步的同時,使自己的溝通技巧也更上一層樓!
2、每天作業按時完成,不要家長督促,比較愛玩,但懂得適度,在家自理自立方面有很大的進步。
3、孩子在家表現很好,經常會幫父母做家務,主動做作業,還會做有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4、孩子在里能夠積極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僅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而且還能幫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放假時一切都能按上學時一樣起床、寫字、看書、睡覺。但與此同時,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如:老現要求的每天閱讀課外書半小時等,都沒能很好地自覺做到,要父母催促才會去做,主動性不夠。另外,看電視時間也太長。以上不足之處需及時改正。細心度不夠,作業在家長檢查下檢查出許多小毛病,都是粗心、不認真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