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壹』 怎樣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1、要有原則地寬容學生
寬容學生就是以孩子的心態看待孩子,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要善於傾聽學生的不同意見,尤其是學習中的不同見解。即使學生的意見不全面甚至有錯誤,也要讓他們說完,容他們辯解,給他們理解和改正的時間和機會。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更要持寬容的態度。要不歧視不厭棄,誨人不倦,耐心幫助,期待進步。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寬恕能觸及兒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兒童心靈中產生要改變錯誤的意志力"。
教育的目的不是懲罰,我們完全可以給學生更多有原則的寬容,特別是在學生出現錯誤以後,我們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努力化簡單的「暴風驟雨」為理智的「和風細雨」,調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過程,指出其錯誤之所在,幫助其改正錯誤。長此以往,教師的親和力也自然而然地在學生心目中產生了,你的有原則的寬容已經悄然地激發了學生的自尊心,學生對你的愛戴也油然而生。
2、要熱愛學生
「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
教師愛學生主要出自於對教師所從事的事業的熱愛,是出自於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因為孩子們是事業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面對天真無邪的孩子們,面對稚嫩真摯的童心,作為教師應該打心眼裡愛他們,當然這種愛是高於母愛、寬於父愛的師愛,這種愛往往是教師工作的強大動力。沒有對學生的愛就沒有教育,更談不上對學生的民主和平等。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能源,當這種能量作用於學生的時候,不用聲張,學生自然會有感覺和反應,這反映就是對教師的信任和對教師所教課程的喜愛,孩子的進步會很快的,能喚起學生們的上進心和做人的尊嚴。
3、要民主平等的對待學生
要想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是重要的條件。在教學工作中,許多老師對待學生表現出不平等,不管學生感受如何,也不管對錯,不高興就劈頭蓋臉狠狠地訓斥學生,而且諷刺、謾罵甚至體罰,結果使許多學生畏懼老師,對老師敬而遠之,有心事、有苦惱都講給同學和夥伴聽,而從不敢向老師傾訴。這種現象很普遍,它使師生關系出現障礙,為教育活動增加了難度,削減了教育效果和質量。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老師要把學生當作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惡的人來看待,對他們以誠相見,與他們建立真正的師生感情。另一方面老師要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要一視同仁,絕不能對學習好的高看一眼,對學習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關心,這樣會傷害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使整個教育活動受到不利影響。
『貳』 如何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作者:陳培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能使師生雙方體驗到愉快的感覺,保持平等的合作關系,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悟。一、 平等對話,增進信任。一個人降生在這個世界上,不管他的地位高低,但在人格上卻是完全平等的。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既是師生,也是合作夥伴。因此,教師應該放下師道尊嚴,拋去權威和「金口玉言」</SPAN>。要蹲下來看每一位學生,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內在潛能,重視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我班有個叫凡凡的同學非常愛講話。入學不到一年,他坐遍了教室的各個角落,不管跟誰坐,他總是要講,甚至一個人坐也要尋找機會和左鄰右舍講話。我曾多次找他談話,開始他總是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經過幾次談話後,他對自己的錯誤有了新的認識,最後他向我保證會改掉這一壞毛病。為了改掉這一壞毛病,第二天上課他竟然用紙條封住了自己的嘴巴,紙條上寫著「不隨便說話」。我看到後,走過去撫摸著他的頭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他說:「你決心改掉自己的毛病,老師很感動,"謝謝你與老師合作!不過,這樣做讓老師很心疼,老師相信你靠自己的毅力一定能改掉毛病。」我邊說邊幫他撕掉紙條,他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從此以後,我只要發現他有一點點的進步,就表揚他,鼓勵他,即使偶然出現一些問題,我只要給他一個眼神或手勢,他就會立即領悟,凡凡同學後來有很大的進步,上課專心了,學習認真了,成績也提高了。這件事,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如果教師能夠平等地禮貌地對待學生,就可以增強教師的親和力,密切師生關系,增進師生間的信任。二、 尊重學生 維護自尊。自尊心是一種自己尊重自己,愛護自己,並期望受到他的人尊重與愛護的心理。新課標強調,尊重學生同時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①不體罰學生;②不辱罵學生;③不大聲訓斥學生;④不冷落學生;⑤不羞辱、嘲笑學生⑥不隨意當眾批判學生。如:我班有一個叫凱凱的學生,他有一個壞毛病很愛打人,開學的第一天,凱凱就把一位男孩子打哭了,開始我對他的教育方法比較簡單,當他犯了錯誤,我只是當眾批評他幾句,然後用命令的口氣對他說:「以後不要再打人了。」當時他也會條件反射似的點點頭。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過不了兩天,老毛病又犯了。我也試著改變教育方法,軟的沒用來硬的,下課後讓他站在圈內或放學後罰他掃地,盡管軟硬兼施但無濟於事,最後只好請家長來援助。經過和家長的交談才知道孩子因長時間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沒有了自尊心,破罐破摔,家長也覺得自己的孩子已無可救葯,由他去吧!我這時才清醒地認識到,這是教育的失策。首先,作為教師不應該在大庭廣眾之下,甚至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孩子進行訓斥,而要選擇恰當的場合與孩子一道分析原因,各自談看法。在這平等的交談中形成共識,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其次,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應先表揚他好的方面,再指出他幾個缺點中的一個缺點,這樣學生聽了老師的批評就能心悅誠服,並且能找到戰勝自己弱點的好辦法,後來我用上面的方法教育凱凱,效果果然不錯,他不但改正了打人的壞毛病,而且成了同學的好夥伴,老師的好助手,「六一」兒童節還評上「三好學生」三、 善於理解,給予關愛。學生不是同一模型生產出來的產品,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但是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都想得到贊美和認可,這是他們的共同的心理要求。因此,新課標強調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贊美每一位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往往缺乏自信,學習態度消極,如:我班一個叫李坤的學生,他上課無精打采,學習不感興趣,作業經常沒有完成,所以成績一直很差,針對這種情況,我給予他更多的關愛,首先對他特別的「優先」,座位優先,提問優先,作業批改優先,其次善於發現他的閃光點,並大加贊賞,以激勵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課堂上,讓他回答一些較簡單的問題,答對了除了老師表揚他,還讓全班同學送給他掌聲,以資鼓勵,作業當面批改,哪怕是做對一道題或寫好一個字,我都會翹起拇指誇獎他並對說你真棒!讓他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樣,自尊心慢慢地建立起來了,對學習漸漸產生了需要和動力,從而熱愛學習,成績提高很快。四、 換位思考,給予寬容。小學生年幼無知,有時候他們所犯的錯誤在們成人眼裡是不可想像的,不可理解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學生有足夠的寬容與理解,要求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想想他們年幼,自控能力弱,是非觀差等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平靜地接受學生的錯誤,也才能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改正錯誤,所以說寬容是一種香味,每一個富有愛心的人都應該是寬容的。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常常把「寬容學生」當作自己的座佑銘,每當遇到學生犯錯誤想動怒,欲發火時,我總告誡自己,「要理智,要寬容!」當然,班主任的寬容並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試著去理解他們,再採取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引導學生認識缺點,改正錯誤。如我班一個叫小建的同學,生活散漫,學習不用心,上課經常玩這玩那。有一次上課玩玩具,科任老師沒收了玩具交給我,我從學生那兒了解到這玩具是他爸爸從北京買回來的,是最新式的。因此,我試著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了想,這是新玩具,而且這么好玩,上課不時地摸摸也情有可原,於是,我決定把玩具歸還給他。我找他談話後,我說:「如果你這次能正確地認識錯誤,那麼這玩具就歸還給你。」為了拿回心愛的玩具,這回他總算開了「金口」誠懇地承認了錯誤,拿回玩具後,我又乘熱打鐵,讓他利用課余時間把作業補做好。他或是怕再次失去心愛的玩具,或是出於感激,作業完成得挺快而且挺好的。這時我抓住時機給予表揚和激勵。我捧著他的作業來到講台上,動情地對大家說:<SPAN lang=EN-US>「</SPAN>同學們,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位同學送來的珍貴禮物,大家想看嗎?<SPAN lang=EN-US>」</SPAN>同學們聽了都非常好奇,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拿著他的作業,順著座位一一給同學們看,同學們看後都嘖嘖稱奇,沒想到小建同學也能寫出如此漂亮的作業。當著同學們的面,我在他的作業本上蓋上一朵小紅花,此時,我看到他臉上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感動,因為,這是他入學以來第一次得到小紅花,這大概就是「受寵若驚」吧。我不由得感嘆,原來寬容也能創造奇跡。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是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的心願。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喚起學生改正錯誤,追求上進的願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讓我們廣大教師用自己的愛,換取孩子們的心,托起這些明天的太陽,讓他們發出更多的光和熱。
『叄』 如何建立民主平等相長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於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學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談談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魚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師愛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精神現象,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凝聚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師愛具有神聖的品質,非凡的魅力,它猶如夏日裡的徐徐涼風,冬日裡的縷縷陽光,沙漠里的悠悠清泉,給學生以溫情和希望。熱愛學生主要是愛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使他們的心靈不受到摧殘和傷害,教師和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而學生的心靈又是極其嬌嫩、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學生,我們更不能去傷害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生活,天氣變冷時提醒學生添加衣服,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外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 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把愛公平地分給每個學生。這樣學生就信任我,也就喜歡我所教的課程。正如魏書生所說:「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呼喊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我們真誠地對待學生,用信心和關愛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不失時機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這樣,學生成功了,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成功了。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師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父母之愛與朋友之愛的結合,是人世間最崇高的感情留註:似春雨之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之播撒,均勻流布。師愛是「催化劑」,知識的傳授藉助它的力量會事半功倍,心靈的塑造藉助它的感染會水到渠成。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在教育教學中給每個
『肆』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可以說是教師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在師生交往中,教師的態度、方式等無一不體現了教師的師德素養。在新時期,對教師在師生交往中的師德素養有著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為了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愛護、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獨立、自主的個體,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保證教育公正、公平地對每一個學生;明確認識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體諒、寬容學生的缺點;同時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在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慎重使用懲戒,對於體罰一定要杜絕使用。一、要關心學生。關心學生是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關心學生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孩子們都很單純,經常是老師的一個小動作或一句無意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或給他們帶來溫暖。記得有一次一個孩子手臂摔破了皮,我發現後很心疼,就摸了摸他的傷口,讓他下次要注意些。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我們花一點心思去關心他們,他們就會覺得很幸福,從而也會很喜歡你了。二、要尊重學生。很多人認為應該「尊師重道」,學生就應該服從老師,學生被老師批評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學生雖小但他們也是一個個體,有自己的主見,他們也需要別人的尊重。因此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尊重後進生是老師必須要做到的。只有老師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真心的尊重老師。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感受自己在老師心目中的平等地位,從而使學生自願接受老師的教育,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信任學生。一個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對於學生而言就是對他的一種肯定,能增加學生自己的自信心。四、要真誠對待學生。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有了初步的分析能力,能分辨出老師的真誠度。因此我們要讓學生能切實感受到我們的真誠,我們就要從言行兩方面做起。1、真誠地與學生溝通。溝通是最快的表達自己想法的方法。在班上我提倡民主,廣開言路。在課堂上,一旦學生找出我的錯誤,只要學生指出我一定虛心接受。課後我也會找個別學生談心,互相指出對方的優點和不足。事實表明真誠民主的溝通利於加強師生感情,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2、真誠地與學生交往。要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老師設身處地地體驗學生的感受,以實際行動對待學生。五、寬松的教育環境。創造一個寬松的教育環境,可以為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於學生發揮潛力,有助於師生的身心健康,也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可以做到這點。讓我們用自己的真誠去關心、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讓他們在寬松的教育環境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伍』 如何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這個的學問就大了。
個人認為:
教師首先應有寬容、耐心、愛心等素質。隨時准備迎接學生對老師產生的不愉快情緒時,好輕松應對些。
其次,應把握好「度」,如果過於「平等」,可能有時一些諸如紀律等情況會難以把握。
再次,應看看所對的學生素質是怎樣的。不同的素質,「平等」的程度應有所區別。
『陸』 《怎樣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可以說是教師最主要的人際關系,在師生交往中,教師的態度、方式等無一不體現了教師的師德素養。在新時期,對教師在師生交往中的師德素養有著明確的要求,要求教師為了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愛護、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獨立、自主的個體,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保證教育公正、公平地對每一個學生;明確認識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體諒、寬容學生的缺點;同時又要嚴格要求學生,在不傷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慎重使用懲戒,對於體罰一定要杜絕使用。 一、要關心學生。關心學生是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礎。關心學生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孩子們都很單純,經常是老師的一個小動作或一句無意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傷害或給他們帶來溫暖。記得有一次一個孩子手臂摔破了皮,我發現後很心疼,就摸了摸他的傷口,讓他下次要注意些。孩子是很容易滿足的,只要我們花一點心思去關心他們,他們就會覺得很幸福,從而也會很喜歡你了。 二、要尊重學生。很多人認為應該「尊師重道」,學生就應該服從老師,學生被老師批評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學生雖小但他們也是一個個體,有自己的主見,他們也需要別人的尊重。因此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尊重後進生是老師必須要做到的。
『柒』 如何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更新觀念
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要求教師更新觀念,轉變自己和學生的關系,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當前的教育中教師大多處主導地位,因此,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主要是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傳統觀念。首先是思想上,遠在孔子時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能清醒的認識到,老師也不可能在各個方面都優於學生,學生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老師。如何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擺正態度,學生人格的成長因素主要是校園環境和校園文化,尤其是師生關系。他對學生今後的發展,個性的養成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氛圍。「君子之交淡如水」和「師生關系淡如水」。平等待人,要求老師要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徹底改變對學生進行「管」與「灌」的做法。於永正老師常說「要蹲下來看學生」,「蹲下來」就和學生相似了。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那些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師。」「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孩子」,就容易理解孩子。教育需要理解,理解是愛的別名。教師要與學生平等互利,互相尊重,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教師是建立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決定因素,教師只有切實轉變觀念,教學中做到目中有人(學生),才可能自覺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平等的對待學生,才能使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做真正的主人。
二、營造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搞「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方法,一切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的問題是繞著老師轉,這是傳統的教與學。新課程要求教學方式的變革,要求教師真正的做到主導,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要想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研究的基礎上,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課堂上,師生間的對話應該是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無論是指導閱讀,還是體會感情,無論是指導背誦,還是交流讀後感受,都要很好的體現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儼然是情投意合的朋友,也正是師生之間平等、和諧才使得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和生生之間的互動過程,只有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我們才真切的感受到師生之間的民主、平等。著名教育記者李振村同志稱贊於永正老師說:「你總是微笑著看學生,學生也微笑著看你;你總是不時的豎起大拇指,孩子的小腦瓜也就經常如開足了馬力的發動機;你總是蹲下來和孩子們對話,孩子於是把你當作知己」。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文中說:「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的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師應該主動的調節與學生的關系,使自己的教學活潑、生動、民主和諧。當學生出現困難時及時送上幫助,做他們永遠的朋友。
三、尊重學生
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地要求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較好的教師職業道德與教學道德,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以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一定要學會尊重學生,要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威嚴,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指責,讓學生充滿信心,教師要想方設法的為學生提供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幸福健康的成長。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在成就感中獲得自信。教師還要學會傾聽,傾聽也是對學生愛的一種體現,教師的認真傾聽,才能得到學生的理解,他也會認真地傾聽;當老師把學生放在了第一位,才能換來學生的真情尊重。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對於小學生來說,由於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他們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缺乏知識,在處理事情時,容易偏激,出現過錯,但是,學生的可塑性比較強,他們會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認識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正。作為教師對學生要採取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要教育學生認識到自己過錯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名譽。比如:對品行有缺點、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該耐心教育、幫助,決不能歧視,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其次,尊重每一個學生不是教學論的學科教學,而是教育學意義上的人的個性的形成和人格的成長。個性、特長、興趣、愛好、人品、人格是最重要的「學習成績」。人不一定能使自己偉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千方百計「在草料里加點鹽」,讓學生產生樂於學習這門學科的學習心理,從而使他們感受到學習及獲取知識的新鮮感、成功感、滿足感和愉悅感。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習成功的過程,就是教育成功的標志。
總之,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成功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任重道遠,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力爭尋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課堂更加生動有趣,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課堂教學更加高效,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氣氛中教書育人,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全面發展,教育才是成功的。
『捌』 如何構建平等,公平,和諧的師生關系
如何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於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學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談談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魚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師愛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精神現象,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凝聚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師愛具有神聖的品質,非凡的魅力,它猶如夏日裡的徐徐涼風,冬日裡的縷縷陽光,沙漠里的悠悠清泉,給學生以溫情和希望。熱愛學生主要是愛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使他們的心靈不受到摧殘和傷害,教師和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而學生的心靈又是極其嬌嫩、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學生,我們更不能去傷害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生活,天氣變冷時提醒學生添加衣服,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外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 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把愛公平地分給每個學生。這樣學生就信任我,也就喜歡我所教的課程。正如魏書生所說:「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呼喊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我們真誠地對待學生,用信心和關愛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不失時機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這樣,學生成功了,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成功了。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師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父母之愛與朋友之愛的結合,是人世間最崇高的感情留註:似春雨之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之播撒,均勻流布。師愛是「催化劑」,知識的傳授藉助它的力量會事半功倍,心靈的塑造藉助它的感染會水到渠成。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在教育教學中給每個學生以情意綿綿的愛,再加以各種教育喚醒的手段和方法,從而產生「神奇的教育力量」,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養護每個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和諧相處,讓每個學生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二、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尊重學生比熱愛學生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著名教育家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優秀的教師不會高高在上,不會威脅或懲罰學生,他尊重學生勝過學生尊重他。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保證每個學生在班級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教師尊重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1)尊重學生的人格
教師必須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獨特而有價值的人,要知道他們能夠自己思考和表達,要相信他們能夠積極地去改善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在平時也很重視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不壓抑、束縛學生,而是喚醒和養護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時刻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經常與學生談心,和學生一起感受和體驗,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學生的世界」,體驗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期待和泄氣時的心情,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去感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渴望,真正去體會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需要、情感、態度和發展意向,及其發展過程中的自由創造和選擇,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情緒,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時刻注意師生交往的質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學生的諍友,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能發展好的人」。這樣學生對我就比較尊重和信賴,就會用勤奮學習來回答我對他們的關心與期待,從而營造出一種「平等、寬松,富於和諧、真誠、溫馨」的教育教學氛圍。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人,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與學生平等相處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學識、經驗和抱負,但就人的價值和尊嚴而言,所有的學生與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擺脫絕對權威的觀念,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學生,要知道教師的職責是培養人才,是要為學生服務。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應切實當好學生的向導,做好學生的助手,成為學生真誠、無話不說的「朋友和知己」。
師生之間不斷溝通、交流,真誠地平等相待,知己知彼,相互尊重,才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信任,才能有效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和諧相處。
教師要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在平時我很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鼓勵學生在開放的氣氛中敞開交流。學生腦子里想什麼,就讓他講什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保證學生學習時充滿樂趣。在課堂上,常常採用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感受到被別人接受。並給學生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我尊重他的意見,而且相信他的能力。在這樣熱烈、愉快、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就會引發情感共鳴,師生的心理才能產生互動效應,呈現出師生的多向交往,師生交往的效率就會更高。
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教師剝奪了學生的尊嚴,學生也會想方設法消除教師的尊嚴,這是師生關系中的黃金法則。只有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對話,完整人格的交流,學生才會體驗到做人的全部尊嚴,才會享受到被人尊重的生命快樂,才會使師生關系具有教育意義。
三、欣賞、激勵學生
學生總是期望被教師欣賞,一個關愛學生的教師應有一雙慧眼,撥開雲霧,發現學生的優點,欣賞每個學生的美,並不吝嗇表揚。在教師的心裡,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都應該是最好的,要讓學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勞動,便會有一份收獲的快樂。
(1)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教師不是醫生,不能總是看學生的不足與缺陷;教師不是警察,不能總是像盯著可疑的人那樣,只看學生檔案中的陰影。教師應該是個尋找寶藏的人,在學生心靈的土地上,尋找生命的精神資源,並把這種潛在的資源發掘出來,變為精神財富。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我以積極的態度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退步,以一個欣賞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學生,去贊賞學生的觀點,贊賞學生的感情,贊賞學生的個性。常以欣賞的語氣、相信學生能學好的神態、熱情真摯的微笑、信任關愛的眼神、鼓勵和支持的手勢等,讓學生感受到我對他們的真誠的愛。學生由此獲得信心,獲得學習的動力,並感悟到我不但是他們的恩師,而且還是他們的知心朋友,更是他們成功的支持者。如我班學生鄭某學習不認真,酷愛打籃球,家長怕影響學習一直不答應。我知道後,與他父母交流了意見與看法並協調他與父母的關系,最終達成共識,他父母鼓勵發展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學習與興趣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同時約法三章:學習時間與發展興趣的時間成正比;學習與業余愛好成正比;成績與愛好要雙豐收。在全校籃球比賽中,他表現出眾,從此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認為我就是他的知音,在他對我產生「親附」感後,我對他平時重新反復的錯誤進行反反復復的科學引導教育和細致入微的幫助,不斷地關注、提醒和鼓勵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總之,我們應尊重學生,欣賞其亮點激勵其進步,把每個學生的人生價值調動到一個最高點,這正所謂「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去關心他人。當然,教師在對學生表示尊重、關愛、熱情的同時,應對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學習成績提出高標準的要求。
(2)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長,努力創設有利於他們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而成功的秘訣就是具備自信心。如果學生沒有成功的體驗,就會認為自己很笨,再努力也沒用,於是會出現一系列問題行為,師生關系很可能會處於敵對狀態。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不斷創造條件激勵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品質是多層次的,必然導致學習結果的多層次。我在練習設計時,對同一目標設計出難易不同的幾組練習,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組練習。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再根據不同評價對象的學習結果,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不管選擇哪組題目,只要學生做正確,我就給予充分激勵,滿足學生學習中自我表現的慾望,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達到新的目標。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這樣就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情感交流,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四、寬容學生
寬容是一種智慧,一種美德,又是一種教育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作為一名教師,以寬恕包容之心對待學生,不僅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給了學生反思自己行為的時間和悔改的餘地,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寬大胸襟和巨大智慧,也必然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
寬容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一種教育手段。寬容的核心是以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為原則,從而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為目的。在日常工作中,寬容表現為「三不」,即「不責學生之小過,不揭學生之隱私,不念學生之舊錯。」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嘗試前進和不斷糾錯的過程,他們是一個在錯誤中學習成長的人群。學生偶有違紀、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切忌與學生計較,當自己的情緒激動時一定要剋制,不要沖動,待情緒穩定時再處理,千萬不要跟學生「過不去」,一味地訓斥、責怪學生,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充滿怨恨,甚至明目張膽地與教師作對。不僅教育的目的難以達到,師生關系僵持,反而還容易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學會了責怪,對學生德行的養成也極為不利,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寬容應以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為基礎。教師寬容學生的過錯,實際上是把一種信任、一種責任交給學生,而學生得到信任和責任,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過錯,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如我班學生陳某,家在鄉下,平時很少回家,星期天去他伯伯家,有一次他到伯母那裡偷了200元錢,他要求我給他保密,我答應了他,讓他保證這是最後一次,要求他以認真學習來回報我。在以後的一段時間里我不斷地督促、鼓勵他,他真的變了,經常會問我作業,成績進步很大,我常在班上表揚他,任課老師也問我陳某變化怎麼大。所以只要我們敞開寬容的胸懷,寬容的魅力就會顯現,也就無須費太多的口舌和周折,只要以人格的魅力就可以達到教育目的,並創造一種與學生和諧相處的諒解和寬容的心理氣氛。當然,寬容並不是毫無原則地一味退讓、忍耐,寬容的前提是對那些可以寬容的人和事。寬容的內心是愛,寬容不是去對付,而是以愛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去包容學生的過失,去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教師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也會把這種智慧和美德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學生就能學會去寬恕別人,就會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就會懂得寬容原來是消除怨恨、責怪和憤怒的良葯,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融洽同學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一種立足社會的基本能力。總之,寬容是一種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懷著一片愛心去鼓勵、贊揚學生的點滴進步,更要懷著同樣的愛心去批評、指正學生的缺點和過錯,在批評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真摯之情,用教師那顆真誠的心去滋潤學生千萬顆心,營造輕松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
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校園的永恆話題,和諧師生關系的確立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學生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讓我們走進每個學生的心田,向學生的心靈播撒陽光,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心靈的呵護。讓我們努力做一位學生信任、喜歡、尊敬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快樂地工作,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吧!
『玖』 如何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教育改革的必然。在教育過程中,如果師生關系處於一種民主、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那麼它所營造的和諧、愉悅的教育氛圍必然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看,擁有交流能力、合作意識是學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和諧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下面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談談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一、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教育家夏丏尊說:「教育之不能沒有愛,猶如魚塘之不能沒有水,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師愛是一種豐富多彩的精神現象,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凝聚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師愛具有神聖的品質,非凡的魅力,它猶如夏日裡的徐徐涼風,冬日裡的縷縷陽光,沙漠里的悠悠清泉,給學生以溫情和希望。熱愛學生主要是愛護學生幼小的心靈,使他們的心靈不受到摧殘和傷害,教師和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心靈的接觸,而學生的心靈又是極其嬌嫩、脆弱和敏感的,尤其是自律性差的學生,我們更不能去傷害他。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經常與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生活,天氣變冷時提醒學生添加衣服,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外時間對學困生進行個別輔導, 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把愛公平地分給每個學生。這樣學生就信任我,也就喜歡我所教的課程。正如魏書生所說:「人心與人心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呼喊什麼,就會得到什麼。」我們真誠地對待學生,用信心和關愛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不失時機地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這樣,學生成功了,我們的教育教學也就成功了。師愛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師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是父母之愛與朋友之愛的結合,是人世間最崇高的感情留註:似春雨之潤物,無偏無蔽;似陽光之播撒,均勻流布。師愛是「催化劑」,知識的傳授藉助它的力量會事半功倍,心靈的塑造藉助它的感染會水到渠成。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有那顆與學生溝通的法寶——博愛之心,在教育教學中給每個學生以情意綿綿的愛,再加以各種教育喚醒的手段和方法,從而產生「神奇的教育力量」,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養護每個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和諧相處,讓每個學生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
二、尊重、信任學生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尊重學生比熱愛學生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著名教育家愛默森說:「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尊重學生。」優秀的教師不會高高在上,不會威脅或懲罰學生,他尊重學生勝過學生尊重他。教師只有尊重學生,保證每個學生在班級里有自己的位置,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教師尊重學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努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1)尊重學生的人格
教師必須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獨特而有價值的人,要知道他們能夠自己思考和表達,要相信他們能夠積極地去改善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在平時也很重視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不壓抑、束縛學生,而是喚醒和養護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時刻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經常與學生談心,和學生一起感受和體驗,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學生的世界」,體驗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期待和泄氣時的心情,及時給學生以關心、幫助、鼓勵和啟迪,去感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渴望,真正去體會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需要、情感、態度和發展意向,及其發展過程中的自由創造和選擇,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情緒,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時刻注意師生交往的質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做學生的諍友,把學生看成是「發展中的人,能發展好的人」。這樣學生對我就比較尊重和信賴,就會用勤奮學習來回答我對他們的關心與期待,從而營造出一種「平等、寬松,富於和諧、真誠、溫馨」的教育教學氛圍。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感覺到自己和教師是平等的人,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2)與學生平等相處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特定的角色,承擔不同的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學識、經驗和抱負,但就人的價值和尊嚴而言,所有的學生與老師的地位是平等的。作為教師,我們要擺脫絕對權威的觀念,以平等的心態看待學生,要知道教師的職責是培養人才,是要為學生服務。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應切實當好學生的向導,做好學生的助手,成為學生真誠、無話不說的「朋友和知己」。
師生之間不斷溝通、交流,真誠地平等相待,知己知彼,相互尊重,才能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信任,才能有效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學生和諧相處。
教師要創設平等、民主的課堂氣氛,注意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在平時我很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鼓勵學生在開放的氣氛中敞開交流。學生腦子里想什麼,就讓他講什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合作交流,保證學生學習時充滿樂趣。在課堂上,常常採用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和感受到被別人接受。並給學生傳達出這樣的信息:我尊重他的意見,而且相信他的能力。在這樣熱烈、愉快、民主、開放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就會引發情感共鳴,師生的心理才能產生互動效應,呈現出師生的多向交往,師生交往的效率就會更高。
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教師剝奪了學生的尊嚴,學生也會想方設法消除教師的尊嚴,這是師生關系中的黃金法則。只有人與人之間心靈的對話,完整人格的交流,學生才會體驗到做人的全部尊嚴,才會享受到被人尊重的生命快樂,才會使師生關系具有教育意義。
三、欣賞、激勵學生
學生總是期望被教師欣賞,一個關愛學生的教師應有一雙慧眼,撥開雲霧,發現學生的優點,欣賞每個學生的美,並不吝嗇表揚。在教師的心裡,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是獨一無二的生命體,都應該是最好的,要讓學生感到每付出一份勞動,便會有一份收獲的快樂。
(1)努力挖掘學生的「閃光點」
教師不是醫生,不能總是看學生的不足與缺陷;教師不是警察,不能總是像盯著可疑的人那樣,只看學生檔案中的陰影。教師應該是個尋找寶藏的人,在學生心靈的土地上,尋找生命的精神資源,並把這種潛在的資源發掘出來,變為精神財富。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我以積極的態度關心學生,關注學生的每一個進步而不是退步,以一個欣賞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的學生,去贊賞學生的觀點,贊賞學生的感情,贊賞學生的個性。常以欣賞的語氣、相信學生能學好的神態、熱情真摯的微笑、信任關愛的眼神、鼓勵和支持的手勢等,讓學生感受到我對他們的真誠的愛。學生由此獲得信心,獲得學習的動力,並感悟到我不但是他們的恩師,而且還是他們的知心朋友,更是他們成功的支持者。如我班學生鄭某學習不認真,酷愛打籃球,家長怕影響學習一直不答應。我知道後,與他父母交流了意見與看法並協調他與父母的關系,最終達成共識,他父母鼓勵發展他的興趣愛好。讓他學習與興趣齊頭並進,共同發展,同時約法三章:學習時間與發展興趣的時間成正比;學習與業余愛好成正比;成績與愛好要雙豐收。在全校籃球比賽中,他表現出眾,從此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認為我就是他的知音,在他對我產生「親附」感後,我對他平時重新反復的錯誤進行反反復復的科學引導教育和細致入微的幫助,不斷地關注、提醒和鼓勵他,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總之,我們應尊重學生,欣賞其亮點激勵其進步,把每個學生的人生價值調動到一個最高點,這正所謂「愛心最是有情物,化作春風更催人」,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去關心他人。當然,教師在對學生表示尊重、關愛、熱情的同時,應對學生的行為方式和學習成績提出高標準的要求。
(2)讓學生體驗成功
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長,努力創設有利於他們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每個學生都渴望成功,希望受到他人的肯定尊重,而成功的秘訣就是具備自信心。如果學生沒有成功的體驗,就會認為自己很笨,再努力也沒用,於是會出現一系列問題行為,師生關系很可能會處於敵對狀態。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不斷創造條件激勵學生,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品質是多層次的,必然導致學習結果的多層次。我在練習設計時,對同一目標設計出難易不同的幾組練習,讓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組練習。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再根據不同評價對象的學習結果,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不管選擇哪組題目,只要學生做正確,我就給予充分激勵,滿足學生學習中自我表現的慾望,讓所有的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達到新的目標。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這樣就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情感交流,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
四、寬容學生
寬容是一種智慧,一種美德,又是一種教育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作為一名教師,以寬恕包容之心對待學生,不僅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給了學生反思自己行為的時間和悔改的餘地,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寬大胸襟和巨大智慧,也必然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
寬容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一種教育手段。寬容的核心是以加強學生的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為原則,從而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為目的。在日常工作中,寬容表現為「三不」,即「不責學生之小過,不揭學生之隱私,不念學生之舊錯。」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嘗試前進和不斷糾錯的過程,他們是一個在錯誤中學習成長的人群。學生偶有違紀、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學生犯錯誤時,教師切忌與學生計較,當自己的情緒激動時一定要剋制,不要沖動,待情緒穩定時再處理,千萬不要跟學生「過不去」,一味地訓斥、責怪學生,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充滿怨恨,甚至明目張膽地與教師作對。不僅教育的目的難以達到,師生關系僵持,反而還容易使學生從教師身上學會了責怪,對學生德行的養成也極為不利,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寬容應以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為基礎。教師寬容學生的過錯,實際上是把一種信任、一種責任交給學生,而學生得到信任和責任,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過錯,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如我班學生陳某,家在鄉下,平時很少回家,星期天去他伯伯家,有一次他到伯母那裡偷了200元錢,他要求我給他保密,我答應了他,讓他保證這是最後一次,要求他以認真學習來回報我。在以後的一段時間里我不斷地督促、鼓勵他,他真的變了,經常會問我作業,成績進步很大,我常在班上表揚他,任課老師也問我陳某變化怎麼大。所以只要我們敞開寬容的胸懷,寬容的魅力就會顯現,也就無須費太多的口舌和周折,只要以人格的魅力就可以達到教育目的,並創造一種與學生和諧相處的諒解和寬容的心理氣氛。當然,寬容並不是毫無原則地一味退讓、忍耐,寬容的前提是對那些可以寬容的人和事。寬容的內心是愛,寬容不是去對付,而是以愛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去包容學生的過失,去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教師以寬容之心對待學生,也會把這種智慧和美德潛移默化到學生身上,學生就能學會去寬恕別人,就會明白「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就會懂得寬容原來是消除怨恨、責怪和憤怒的良葯,就能正確地對待和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融洽同學關系,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一種立足社會的基本能力。總之,寬容是一種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懷著一片愛心去鼓勵、贊揚學生的點滴進步,更要懷著同樣的愛心去批評、指正學生的缺點和過錯,在批評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真摯之情,用教師那顆真誠的心去滋潤學生千萬顆心,營造輕松和諧的教育教學氛圍。
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校園的永恆話題,和諧師生關系的確立有賴於教師自身觀念的更新和素質的提高,學生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無微不至的愛和時時刻刻的尊重。讓我們走進每個學生的心田,向學生的心靈播撒陽光,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心靈的呵護。讓我們努力做一位學生信任、喜歡、尊敬的教師,和學生一起快樂地工作,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