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研究生師生比

研究生師生比

發布時間: 2020-11-20 07:23:34

㈠ 去英國讀研究生看qs排名還是times

英國留學必看的2個比較有權威的排名表,1個是Times,一個是QS
《泰晤士報》(The Times)是英國媒體中最早發布英國大學排名的單位,1992年,《泰晤士報》首先公布了英國第一份大學指南——「最佳大學指南」(Good Universities Guide)。該排名的指標包括學生滿意度(15%)、科研質量(15%)、入學標准(10%)、生師比(10%)、生均經費(10%)、設施和設備(10%)、優秀學位獲得率(10%)、畢業生前景(10%)和畢業率(10%)九項指標。

QS世界大學排名(英文: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QS)所發表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排名包括主要的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及學科排名。
建議:在選擇學校的同時,不要單單指看學校的名詞,其實讀懂排名的標准才是關鍵,一般來說,在學校排名都不是很差的情況下,專業和城市和畢業率才是重點。

㈡ 准備去英國讀研究生,有哪些國內網站匯總了英國大學的師生比例、入學率和畢業率(淘汰率)等信息嗎

不明白你為什麼要了解那麼詳細的信息。個人覺得學校的教學質量最關鍵,其他的因素挑自己在意的參考一下就行了,不可能面面俱到。top的學校可能樣樣都好,去不了這些的話,一般的學校肯定都有缺點。學生的國籍比例你可以給學校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之類的發郵件問,城市犯罪率就直接google查吧,中國學生回國就業率這個我感覺學校不會去統計,你頂多能找到當地學生的就業率,這個可以在學校官網search。畢業淘汰率你可以google試一下或者也給學校發郵件問不確定他們會不會告訴你。師生比例查學校官網或者郵件學校。入學要求在課程介紹那頁找。這些信息都應該你自己去搜,英語不練好,出國怎麼辦。怕麻煩的話可以咨詢中介,不簽約之前都不收錢。但是他們可能會推薦和他們合作的學校,個中好壞要自己看。 還沒去念呢,為什麼要擔心被淘汰呢。如果努力的話,是不會被fail的。再safe的學校,不努力還是會被fail。我以前在全英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一樣沒事啊。希望你不抱僥幸心理的好好努力~加油!

㈢ 哪位大下能解釋一下研究所的研究生和普通研究生的區別.

1.研究所的師生比遠高於高校的師生比 研究所的導師數量會接近研究生的數量,甚至會超過研究生數量。在某些研究所導師可選范圍非常廣。

高校的導師每人每年都會帶學生,但研究所並不是每人每年都帶學生。研究所會有幾個導師持續的帶學生,也有一些導師只是偶爾帶帶學生。研究所的教師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別是一些公共課或基礎課。

2.研究所的文獻資源總量小於高校,但人均佔有量會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會花幾百萬元購買電子資源,各類文獻資料庫非常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超星、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電子圖書、外文資料庫非常全,很多高校都會達到一百多個資料庫。而研究所不會下這么大財力購買這些資源,研究所的資源范圍更窄,更有針對性,而且會有些特色的資料庫。高校的資源通用性更強,而研究所的資源專業性更強。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

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 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研究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所以總體上來講研究所導師的錢更多。

高校導師會有純研究的項目,研究所導師的項目往往面向應用的項目。所以有些導師的項目更像是工作,這些項目往往是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需要申請的科研項目。在高校,導師拿下的項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項目中並不是主力,因為研究所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團隊。研究所的教師一般不為本科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有助教的機會。

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 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盡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

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例如,在情報學領域,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國協和醫科院信息所等差別非常大,相互之間無從比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會的東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氣息更濃。高校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沒有這么好的條件,能有個籃球場就不錯了,更不要說體育場了。所以在研究所讀研究生,獲得的個性化認知更加多一些。

(3)研究生師生比擴展閱讀:

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種學歷,一般由擁有碩士點、博士點的普通高等學校和研究生培養資格的科研機構開展,以研究生為最高學歷,研究生畢業後,也可稱研究生,含義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

在中國,研究生主要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全日制研究生是通過擁有各高等院校舉辦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來進行招生,學制最少為2年或3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在2017年以前主要是指在職研究生,主要通過十月聯考、同等學歷申碩、一月統招在職研究生等方式進行招生。

從2017年(包括2017年)起,雙證在職研究生統一命名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與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參加12月底的全國統考,劃定相同分數線,畢業時同樣獲得雙證。招收與培養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單位既有擁有碩士點和博士點的高等院校,也有相關科研機構。

㈣ 科研機構讀研究生和一般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1.研究所的師生比 遠高於 高校的師生比。
研究所的導師數量會接近研究生的數量,甚至會超過研究生數量(在我們單位,有五十多位碩士導師,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導師可選范圍非常廣。高校的導師每人每年都會帶學生,但研究所並不是每人每年都帶學生。研究所會有幾個導師持續的帶學生,也有一些導師只是偶爾帶帶學生。研究所的教師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別是一些公共課或基礎課。不過,想要考研究所的也不是很容易,可以報班像文都鷹飛集訓營。
2.研究所的文獻資源總量小於高校,但人均佔有量會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會花幾百萬元購買電子資源,各類文獻資料庫非常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超星、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電子圖書、外文資料庫非常全,很多高校都會達到一百多個資料庫。而研究所不會下這么大財力購買這些資源,研究所的資源范圍更窄,更有針對性,而且會有些特色的資料庫。高校的資源通用性更強,而研究所的資源專業性更強。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
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
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研究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所以總體上來講研究所導師的錢更多。高校導師會有純研究的項目,研究所導師的項目往往面向應用的項目。所以有些導師的項目更像是工作,這些項目往往是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需要申請的科研項目。在高校,導師拿下的項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項目中並不是主力,因為研究所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團隊。研究所的教師一般不為本科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有助教的機會。
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
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盡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例如,在情報學領域,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國協和醫科院信息所等差別非常大,相互之間無從比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會的東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氣息更濃。高校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沒有這么好的條件,能有個籃球場就不錯了,更不要說體育場了。所以在研究所讀研究生,獲得的個性化認知更加多一些。

㈤ 中國大學研究生教育目前的現狀拜託各位大神

中國當前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怪現狀 只為考研 本科院校成「考研基地」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應強向記者講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報考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的本科畢業生,筆試成績合格,但在面試的時候,老師了解到該生原在學校的本科教學,基本是圍繞研究生考試內容展開的,學生一進大學就把考研定為目標。所以這個學生雖然過了分數線,但實際上他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並不完整和系統,即使錄取了,他在研究生階段的學習也會遇到許多困難。這幾年,學校經常遭遇對這種學生錄與不錄的尷尬。 據張應強介紹,他們在進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年~2020年發展規劃戰略研究》這一課題時,在全國20多所高校進行了調研,結果發現設在中等城市的一些地方高校,都把研究生的報考率、錄取率作為辦學水平的標志,在政策上引導和鼓勵學生考研。有的學校甚至將本科的4年課程壓縮為3年,專門留出1年時間指導學生復習考研,把本科教學的完整性、連續性打斷,本科成了考研的准備階段。 一位來自山東的學生告訴記者,山東某地級市的師范學院被人們稱為「考研培訓基地」,該校本科的課程設置基本與考研科目相對應,凡研究生考試沒有的科目一律不開或少開,而該校每年研究生的報考率、考取率也確實非常高。 張應強說,本科階段培養出的本應該是人才「成品」,但在考研熱潮的沖擊之下,某些高校的教育功能逐步轉變。大學過分注重考研,這既是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又不利於高層次人才的選拔與培養。 考綱明晰研究生考試就像「科舉」 現在各高校為考研學生提供的服務可謂周到。記者上網瀏覽了全國一些重點大學研究生院的招生信息,結果發現幾乎所有學校都提供了各考試科目的考試大綱。在考試大綱中詳細列出考試范圍、考查要點、參考書目、試卷結構形式、考試樣本、模擬考題。 記者登陸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看到2005年傳播學專業考試大綱。專業課為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新聞業務兩門,所列全部參考書目僅6本。在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這門課長達5頁的考綱中,一一列出考試重點、范圍和兩本參考書。由於兩本參考書內容大致相同,只有部分敘述不盡一致,學校「為了方便考生復習」,還特別註明哪些考試內容在哪本書中。 一位博士生看到這個考綱後覺得不可思議。他說:「如此服務周到的考試指南,只差沒有將考題告訴學生了。可是,一個連考綱中規定的考試內容都不知道到哪本書中去找的考生,就算考上了研究生也不會有多大的發展前途。研究生考試變成這樣已很不正常了。」不幸的是,記者登陸多個大學的研究生招生網,發現許多研究生專業都有同樣的考試指南。 武漢大學人文實驗班大四學生翟明煜說,現在考研容易多了,跟過去的科舉沒什麼兩樣,過去考試范圍不出「四書」、「五經」,現在甚至還不需要讀那麼多書,因為所有專業都指明了參考書目和考試范圍,本科沒有學某個專業的學生花幾個月准備也一樣可以考上。他本人今年報考了憲法學的研究生,就是只花了4個月時間猛看幾本參考書,最後順利上線的。 記者在武漢大學隨機采訪了8位參加2005年研究生考試的應屆畢業生,其中有4人是跨專業報考而且都上線了,講到跨專業考研成功的秘訣,他們都認為,只要按照考綱認真復習,原來沒有學過也沒關系。 教育專家說,研究生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考生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知識積累。現在的研究生考試使考生逐漸成為短時間加工出來的「速成品」,很難達到選拔優秀人才的目的。 生多師少 研究生成高級「打工仔」 研究生教育本應注重個性化培養,但由於擴招效應,現在導師指導的研究生太多,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在專業上進行個性化設計和培養。 記者調查發現,在一些大學中,單純從導師所帶研究生的人均數上看,研究生人數並不多。比如武漢大學有在校碩士、博士研究生1.7萬人,指導教師有1700人,人均帶研究生10人,按3年計算,每一屆只不過3到4人而已。可記者進一步了解發現,平均數並不能真正反映實際的師生比。不少高校規定,在臨近退休年齡的兩至三年內不能招研究生,所以許多有指導教師資格的人並沒有招收研究生。另外,剛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並獲准帶研究生的教師招生也比較少。這樣,名義上導師很多,實際上作為主力帶研究生的導師只是其中一部分,一個教師帶幾十個研究生成為高校的普遍現象。如武漢某大學新聞專業一名導師,一屆就招收碩士研究生達20多人,目前他一共帶有博士、碩士研究生40多人。還有一位導師一屆招研究生19人,共帶研究生50餘人。 碩士研究生普遍反映,很少能見到導師。理工科的研究生基本上是高級「打工仔」,幫老師做課題,做完就畢業了;文科的研究生則基本上是「放羊」,導師很少管。一位研究生告訴記者,他的導師非常忙,學生基本上看不到他,與他交流要靠書信。記者與一些研究生座談時,他們也反映,以前導師都把研究生當人才,全心全意指導其搞科研;現在反過來了,研究生就是為導師服務的,有不少導師的文章由研究生寫,科研項目由研究生做。至於研究生是否學到了什麼東西,是否有所提高,導師並不關心。 因為學生多,一些比較負責的導師就對研究生採取集中上課的方式,結果與本科階段教學沒有什麼區別。武漢大學數學系一位研究生告訴記者,由於應試風的影響,本科院校許多基礎課都沒有開,他們系有些研究生很多內容沒有學過,雖然考研時分數很高,可研究生上課時很多內容都聽不懂,導師沒有辦法只好補講他們沒學過的東西。而對於來自基礎較好的院校的學生來說,這樣的研究生課上得毫無意義,水平得不到提高。 隨著研究生人數的增加,教學資源明顯不足,解決辦法之一就是縮短學制。湖北地區已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所高校從2004年開始,將碩士研究生由三年改為兩年。記者與兩校04級的研究生座談,他們認為,縮短學制降低了學習成本和培養成本,從經濟上看對個人和學校都有利,但同時也降低了培養質量。他們說,兩年的確學不到什麼東西,因為第一年要上外語和政治課,專業課開得很少,第二年就要忙著找工作了,根本沒有時間和心思學習,研究生質量自然難以得到保障。現在學生們將兩年制研究生戲稱為「大五、大六」生,而不叫研究生。 為此,人們在呼籲:研究生教育質量「縮水」問題該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了。

㈥ 考研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有什麼區別

1.研究所的師生比遠高於高校的師生比。

研究所的導師數量會接近研究生的數量,甚至會超過研究生數量(在我們單位,有五十多位碩士導師,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導師可選范圍非
常廣。高校的導師每人每年都會帶學生,但研究所並不是每人每年都帶學生。研究所會有幾個導師持續的帶學生,也有一些導師只是偶爾帶帶學生。研究所的教師有
一部分是外聘,特別是一些公共課或基礎課。
2.研究所的文獻資源總量小於高校,但人均佔有量會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會花幾百萬元購買電子資源,各類文獻資料庫非常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超星、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電子圖書、外文資料庫非常全,很多高校都會達
到一百多個資料庫。而研究所不會下這么大財力購買這些資源,研究所的資源范圍更窄,更有針對性,而且會有些特色的資料庫。高校的資源通用性更強,而研究所
的資源專業性更強。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
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

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
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研究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所以總體上來講研究所導師的錢更多。高校導師會有
純研究的項目,研究所導師的項目往往面向應用的項目。所以有些導師的項目更像是工作,這些項目往往是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需要申請的科研項目。在高校,導師
拿下的項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項目中並不是主力,因為研究所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團隊。研究所的教師一般不為本科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有助
教的機會。
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

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盡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
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例如,在
情報學領域,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國協和醫科院信息所等差別非常大,相互之間無從比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會
的東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氣息更濃。高校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沒有這么好的條件,能有個籃球場就不錯了,更不要說體育場了。所以在研究所讀研
究生,獲得的個性化認知更加多一些。

㈦ 博士和碩士應配備師生比

萊斯大學採用小班制,萊斯大學在美股國內排名高於加大洛杉磯分校,最主要的還是從專業強弱出發,氣候加州稍好,加州和德州都是美國經濟實力數一數二的州,這和大型州立大學有所不同以上兩所大學都屬於世界名校,不能盲目的進行比較。以上所言。要說兩所大學所處的環境,而加大洛杉磯分校在世界排名中號與賴斯大學。萊斯大學屬於私立小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加大洛杉磯分校屬於州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這兩所大學之間做選擇,師生比一比六,德州休斯敦有點熱,僅供參考;在教學上

㈧ 考研的話,研究院和高校有啥區別

1.研究所的師生比遠高於高校的師生比
研究所的導師數量會接近研究生的數量,甚至會超過研究生數量(在我們單位,有五十多位碩士導師,但每年只招三十多名研究生)。在某些研究所導師可選范圍非常廣。高校的導師每人每年都會帶學生,但研究所並不是每人每年都帶學生。研究所會有幾個導師持續的帶學生,也有一些導師只是偶爾帶帶學生。研究所的教師有一部分是外聘,特別是一些公共課或基礎課。

2.研究所的文獻資源總量小於高校,但人均佔有量會比高校高得多
高校每年會花幾百萬元購買電子資源,各類文獻資料庫非常全,清華同方、萬方數據、超星、期刊論文、學位論文、電子圖書、外文資料庫非常全,很多高校都會達到一百多個資料庫。而研究所不會下這么大財力購買這些資源,研究所的資源范圍更窄,更有針對性,而且會有些特色的資料庫。高校的資源通用性更強,而研究所的資源專業性更強。高校的圖書館需要佔座,而研究所的圖書館往往沒有幾個讀者。

3.高校有著很好的教育與科研氛圍,而研究所有著很好的科研與工作氛圍
研究所的學術活動往往專業性、針對性更強,而高校有著各種各樣的學術報告,無論是人文還是科技。高校的導師從事科研項目與教研項目,而研究所的導師幾乎沒有教研項目,除了科研項目外,還有很多工作性質的項目。高校的導師科研經費多,研究所的導師事業經費多,所以總體上來講研究所導師的錢更多。高校導師會有純研究的項目,研究所導師的項目往往面向應用的項目。所以有些導師的項目更像是工作,這些項目往往是下達的任務,而不是需要申請的科研項目。在高校,導師拿下的項目主要靠研究生干;而在研究所,研究生在項目中並不是主力,因為研究所往往有較為穩定的團隊。研究所的教師一般不為本科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有助教的機會。

4.研究所個性認知充足,高校通識認知充分
高校因為同屬教育系統,盡管地域、規模等因素不同,但總體上共性比較多,兄弟院校有許多可比之處,如行政部門設置、網站欄目設置等信息大同小異。而科研院所大多數是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因行業性質與管理方式的不同,使得各個院所的個性特徵非常明顯。而研究所的業務機構、網站欄目設置千差萬別。例如,在情報學領域,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中國協和醫科院信息所等差別非常大,相互之間無從比較。在研究所感受到社會的東西更多,在高校象牙氣息更濃。高校各種體育設施一應俱全,而研究所一般沒有這么好的條件,能有個籃球場就不錯了,更不要說體育場了。所以在研究所讀研究生,獲得的個性化認知更加多一些。

㈨ 高校應按什麼師生比設置專職輔導員

日前,教育部以部長令的形式修訂出台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自2017年10月1 日起施行。《規定》指出,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於1: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按照專兼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足額配備到位。

根據《規定》,各地各高校要把輔導員培訓納入師資隊伍和幹部隊伍培訓整體規劃。要建立國家、省級和高等學校三級輔導員培訓體系,確保每名專職輔導員每年參加不少於16個學時的校級培訓,每5年參加1次國家級或省級培訓。

㈩ 高等教育學校(本科院校)的師生比是所有教職工還是專任教師與學生的比值

普通高校生師比=在校生數/專任教師數。合格標准為不超過18:1。

辦學條件指標測算辦法

摺合在校生數=普通本、專科(高職)生數+碩士生數*1.5+博士生數*2+留學生數*3+預科生數+進修生數+成人脫產班學生數+夜大(業余)學生數*0.3+函授生數*0.1

全日制在校生數=普通本、專科(高職)生數+研究生數+留學生數+預科生數+成人脫產班學生數+進修生數

教師總數=專任教師數+聘請校外教師數*0.5

1. 生師比=摺合在校生數/教師總數

2. 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的比例=具有研究生學位專任教師數/專任教師數

3.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行政辦公用房面積)/全日制在校生數

4.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摺合在校生數

5. 生均圖書=圖書總數/摺合在校生數

(10)研究生師生比擴展閱讀

《基本辦學條件指標》主要用於普通高等學校核定年度招生規模,確定限制、停止招生普通高等學校。並對普通高等學校辦學條件進行監測。《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的發布實施,有利於加強宏觀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會監督機制。有利於促進辦學條件改善和保證我國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

各地、各部門和各普通高等學校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國家核定的辦學規模以及本《基本辦學條件指標》的要求,合理確定普通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以維護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保證普通高等教育基本的教學質量和規格。

熱點內容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
老師在講課擴句 發布:2025-07-08 17:30:09 瀏覽:125
辦公傢具有哪些 發布:2025-07-08 17:23:21 瀏覽:765
教師節彩鉛 發布:2025-07-08 16:20:39 瀏覽:975
老師的始祖 發布:2025-07-08 16:07:30 瀏覽:585
幼兒園老師安全責任書 發布:2025-07-08 15:51:12 瀏覽:85
班主任推薦語 發布:2025-07-08 15:40:04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