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師德論文
淺談中小學教師的道德人格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推出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特別是教育界的有識之士對《綱要》的重要性、先進性、及時性已達成共識,現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有效地實施《綱要》,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使其真正地發揮作用。在中小學教育的問題中,我認為最為重要的應是道德教育問題,而道德教育的關鍵是中小學教師自身道德水平的問題,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的道德水準,特別是道德人格乃是全社會進行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環節,這也是我們必須把中小學教師的道德人格作為研究課題的重要原因。
2. 圍繞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這一話題,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
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下面就什麼是師德(What),師德的現狀(Situation)和如何建設好師德(How)展開論述.
一、什麼是師德(What)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須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調節教師活動及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等各方面關系的
行為准則.《中華人民教師法》第三條對師德作了如下闡述:「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
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同時,原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對師德也作了規定:(1)熱愛社會主義祖
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熱愛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2)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盡職盡責,教書育人.
(3)不斷提高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鑽研業務,精益求精,實事求是,勇於探索.(4)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和嚴格要求學生,循循善誘,誨人
不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5)熱愛學校,關系集體,謙虛謹慎,團結協作,作風正派.(6)衣著整潔大方,舉止端莊,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以身作則,為
人師表.可見,教師要具備師德這一基本素質,不但要要忠誠於教育事業,對教育盡心竭力,處理好事業需要與個人利益的關系.還要關心愛護學生,要以人為本,
就是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見物不見人,只知教書,對學生漠不關心,不是合格的教師.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
池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溏;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師德應該在愛中體現.
因而,教師要承擔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職責,在學生面前,應樹立一面行為的旗幟,對自身的道德、人格應有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一生負責,須正視自己
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要嚴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應該也是對自己的;教
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垂範,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二、師德的現狀(Situation)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逐步完善,師德建設及教師思想的現狀從總的情況來看是比較好的,廣大教師,大部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長年累
月默默無聞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教書育人,無私奉獻.他們的風范贏得了廣大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廣泛贊譽.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師群體中,也滋生
和存在著一些不可迴避、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這些自覺、不自覺的不良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
1.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遲到,教師不讓其進教室;違反課堂紀律,罵學生或罰站、轟出教室.
2.歧視排斥後進生:對暫時後進生缺乏愛心、耐心,不尊重後進學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權,諷刺、侮辱、漫罵後進生,甚至用學生的缺陷貶損學生,使學生無地自容.
3.不尊重學生家長:一些教師不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系,很少進行正常的家訪;部分教師對學生家長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不予理睬;少數教師把自己凌架於家長之
上,學生一旦犯錯誤,便叫家長到校,當眾批評、訓斥、指責學生及家長,導致部分後進學生家長只好將孩子轉學或乾脆不上學.
4.言行舉止不文明:少數教師凡事講條件,或是整日說些消極、貶損別人的話,挑撥同事關系,擾亂學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則更是肆無忌憚,言行舉止極不文明.
以上種種不良師德表現,雖然發生在少數教師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民教師的聲譽和為人師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礙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如何建設好師德(How)
師德是教師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的行為准則,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它貫穿於教師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以上師德建設的現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1.強化疏導,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人際環境
「疏」和「導」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疏通中引導,在引導中疏通.「疏」是為了正確地「導」,「導」則是疏通的目的,堅持疏導方針,就是要在師德建設中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生動活潑」,增強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說服力、號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思想覺悟
由於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不僅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還必須有真才實學.要具備真才實學,教師就得不斷地勤奮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
文化、業務素養.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向學生傳授真理,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說到底,願不願學習、鑽研,有沒有進取精
神,是教師職業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教師對自己從事的教學工作抱什麼態度,對掌握業務專門知識抱什麼態度,這也是師
德問題.」
3.強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行為素質
加強師德建設還需要強化管理,建立師德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明確和規范教師的基本行為准則,努力形成既有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又有嚴格有序的校規校紀的局面,堅持人本管理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
4.教師要團結協作,互相學習
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葉聖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天才,離開集體也是微不足道、無所作為的.教師,只有置身於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
發揮聰明才智.既然對廣大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成了發展教育事業的緊迫問題.那麼,怎樣對教師進行職業德教育呢?我們認為可以從這樣一些方面進行.
3. 以《論師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800字
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下面就什麼是師德(What),師德的現狀(Situation)和如何建設好師德(How)展開論述。
一、什麼是師德(What)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須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調節教師活動及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等各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中華人民教師法》第三條對師德作了如下闡述:「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同時,原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對師德也作了規定:(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熱愛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2)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盡職盡責,教書育人。(3)不斷提高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鑽研業務,精益求精,實事求是,勇於探索。(4)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和嚴格要求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5)熱愛學校,關系集體,謙虛謹慎,團結協作,作風正派。(6)衣著整潔大方,舉止端莊,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可見,教師要具備師德這一基本素質,不但要要忠誠於教育事業,對教育盡心竭力,處理好事業需要與個人利益的關系。還要關心愛護學生,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見物不見人,只知教書,對學生漠不關心,不是合格的教師。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溏;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師德應該在愛中體現。
因而,教師要承擔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職責,在學生面前,應樹立一面行為的旗幟,對自身的道德、人格應有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一生負責,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要嚴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應該也是對自己的;教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垂範,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二、師德的現狀(Situation)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逐步完善,師德建設及教師思想的現狀從總的情況來看是比較好的,廣大教師,大部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長年累月默默無聞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教書育人,無私奉獻。他們的風范贏得了廣大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廣泛贊譽。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師群體中,也滋生和存在著一些不可迴避、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這些自覺、不自覺的不良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
1.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遲到,教師不讓其進教室;違反課堂紀律,罵學生或罰站、轟出教室。
2.歧視排斥後進生:對暫時後進生缺乏愛心、耐心,不尊重後進學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權,諷刺、侮辱、漫罵後進生,甚至用學生的缺陷貶損學生,使學生無地自容。
3.不尊重學生家長:一些教師不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系,很少進行正常的家訪;部分教師對學生家長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不予理睬;少數教師把自己凌架於家長之上,學生一旦犯錯誤,便叫家長到校,當眾批評、訓斥、指責學生及家長,導致部分後進學生家長只好將孩子轉學或乾脆不上學。
4.言行舉止不文明:少數教師凡事講條件,或是整日說些消極、貶損別人的話,挑撥同事關系,擾亂學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則更是肆無忌憚,言行舉止極不文明。
以上種種不良師德表現,雖然發生在少數教師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民教師的聲譽和為人師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礙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如何建設好師德(How)
師德是教師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的行為准則,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它貫穿於教師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以上師德建設的現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1.強化疏導,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人際環境
「疏」和「導」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疏通中引導,在引導中疏通。「疏」是為了正確地「導」,「導」則是疏通的目的,堅持疏導方針,就是要在師德建設中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生動活潑」,增強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說服力、號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思想覺悟
由於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不僅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還必須有真才實學。要具備真才實學,教師就得不斷地勤奮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素養。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向學生傳授真理,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說到底,願不願學習、鑽研,有沒有進取精神,是教師職業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教師對自己從事的教學工作抱什麼態度,對掌握業務專門知識抱什麼態度,這也是師德問題。」
3.強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行為素質
加強師德建設還需要強化管理,建立師德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明確和規范教師的基本行為准則,努力形成既有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又有嚴格有序的校規校紀的局面,堅持人本管理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
4.教師要團結協作,互相學習
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葉聖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天才,離開集體也是微不足道、無所作為的。教師,只有置身於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既然對廣大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成了發展教育事業的緊迫問題。那麼,怎樣對教師進行職業德教育呢?我們認為可以從這樣一些方面進行。
4. 以"愛","師德"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師德古來有之,不同時代對師德有不同的要求,現代師德是對古代師德的繼承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對師德賦予了新的內涵。下面就什麼是師德(What),師德的現狀(Situation)和如何建設好師德(How)展開論述。
一、什麼是師德(What)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須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調節教師活動及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等各方面關系的行為准則。《中華人民教師法》第三條對師德作了如下闡述:「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同時,原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在《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對師德也作了規定:(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熱愛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2)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盡職盡責,教書育人。(3)不斷提高科學文化和教育理論水平,鑽研業務,精益求精,實事求是,勇於探索。(4)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尊重、了解和嚴格要求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5)熱愛學校,關系集體,謙虛謹慎,團結協作,作風正派。(6)衣著整潔大方,舉止端莊,語言文明,禮貌待人,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可見,教師要具備師德這一基本素質,不但要要忠誠於教育事業,對教育盡心竭力,處理好事業需要與個人利益的關系。還要關心愛護學生,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見物不見人,只知教書,對學生漠不關心,不是合格的教師。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說過:「教育若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溏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溏;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師德應該在愛中體現。
因而,教師要承擔起「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神聖職責,在學生面前,應樹立一面行為的旗幟,對自身的道德、人格應有更高的要求。要對學生一生負責,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要嚴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對學生的要求,應該也是對自己的;教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垂範,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二、師德的現狀(Situation)
在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過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正逐步完善,師德建設及教師思想的現狀從總的情況來看是比較好的,廣大教師,大部分忠誠黨的教育事業,長年累月默默無聞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教書育人,無私奉獻。他們的風范贏得了廣大學生、家長乃至社會的廣泛贊譽。但是,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師群體中,也滋生和存在著一些不可迴避、不容忽視的新情況、新問題,這些自覺、不自覺的不良行為,在社會上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
1.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學生遲到,教師不讓其進教室;違反課堂紀律,罵學生或罰站、轟出教室。
2.歧視排斥後進生:對暫時後進生缺乏愛心、耐心,不尊重後進學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權,諷刺、侮辱、漫罵後進生,甚至用學生的缺陷貶損學生,使學生無地自容。
3.不尊重學生家長:一些教師不主動與學生家長溝通聯系,很少進行正常的家訪;部分教師對學生家長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不予理睬;少數教師把自己凌架於家長之上,學生一旦犯錯誤,便叫家長到校,當眾批評、訓斥、指責學生及家長,導致部分後進學生家長只好將孩子轉學或乾脆不上學。
4.言行舉止不文明:少數教師凡事講條件,或是整日說些消極、貶損別人的話,挑撥同事關系,擾亂學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則更是肆無忌憚,言行舉止極不文明。
以上種種不良師德表現,雖然發生在少數教師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人民教師的聲譽和為人師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礙了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三、如何建設好師德(How)
師德是教師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的行為准則,是教師素質的靈魂。它貫穿於教師教學過程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針對以上師德建設的現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
1.強化疏導,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人際環境
「疏」和「導」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在疏通中引導,在引導中疏通。「疏」是為了正確地「導」,「導」則是疏通的目的,堅持疏導方針,就是要在師德建設中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生動活潑」,增強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說服力、號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思想覺悟
由於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不僅要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還必須有真才實學。要具備真才實學,教師就得不斷地勤奮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素養。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業務水平,才能向學生傳授真理,激發學生求知慾望、開發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說到底,願不願學習、鑽研,有沒有進取精神,是教師職業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葉聖陶先生說的那樣:「教師對自己從事的教學工作抱什麼態度,對掌握業務專門知識抱什麼態度,這也是師德問題。」
3.強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師的行為素質
加強師德建設還需要強化管理,建立師德激勵機制。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明確和規范教師的基本行為准則,努力形成既有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又有嚴格有序的校規校紀的局面,堅持人本管理與依法治校的有機結合。
4.教師要團結協作,互相學習
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葉聖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個偉大的天才,離開集體也是微不足道、無所作為的。教師,只有置身於集體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聰明才智。既然對廣大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成了發展教育事業的緊迫問題。那麼,怎樣對教師進行職業德教育呢?我們認為可以從這樣一些方面進行。
5. 淺談如何做一名好教師
要熱愛教育事業。
要把教師的職業看作是神聖的事業,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人們常說,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隊伍是決定學校教育的關鍵。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於教師」。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師德。
古人雲:「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其實我覺得應該將「身正為人范」放在「學高為人師」的前面。一位哲人說過:「知識不足,可以用道德彌補,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識卻無法補償」。人類最大的「殘疾」是心靈的缺損。還有一句話,也是人們常說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作為一個教師,要教書,必須先做人。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唐代大文豪韓愈為教師的職業定位是「傳道,授業,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傳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師首先是思想者。授業,也不易。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可見,擁有厚實的專業功底對教師站穩講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一個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修養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教學中游刃有餘、高屋建瓴。必須具備四大專業能力
了解學生的能力;處理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能力;協調師生關系等人際關系的能力。必須敢於實踐和善於反思
從目前來看,新課程改革存在著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行為滯後於理念。對於新課程的理念,中小學教師大多已經耳熟能詳,「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已經成為教師認知並認可的話語,但是與這種理念相匹配的行為尚未成型,行為與理念脫節的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敢於實踐,努力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必須富有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代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一個沒有創新人才的民族,就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現代社會已步入信息技術時代,一個普通人可以藉助計算機技術非常便捷地獲得豐富的信息。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使命。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就必須具有創新精神,一個墨守成規的教師,一個故步自封的教師,勢必不受學生歡迎,勢必被時代淘汰。要做一名好老師,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發展的意識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書生曾說:「有作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著新我,每天都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設計自我。他的心靈像電閃雷鳴,不斷放射出新的光芒和聲音」。教師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確定奮斗目標,並按照自己的目標制定發展計劃。要做一名好老師,當志存高遠,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標。教師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運用「眼界」引領學生前進。教師的視野若不開闊,志向若不高遠,就難免會影響教學的質量。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把教師當作一種事業,甘於奉獻,為學生嘔心瀝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6. 求論文800字 題目是(職業道德素養的啟示)
試論新時期如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素質 論文關鍵詞:教師職業道德素質 熱愛教育 熱愛學生 知識淵博 具有良好的師長學者風范論文摘要:新時期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得教師擔 負著更加艱巨的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和道德素質,本文具體從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具體的責任感、師表風范、學識態度等方面做了淺顯的闡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教師是在學校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專業人員。既是專業人員,教師就應該具有相應的專業素質和相當的道德素質,具體說來新時期的教師必須具有職業道德素質、專業能力素質、法律知識素質及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素質。在眾多素質中,其首要的就是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必將帶來教育的高速發展而制約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如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提高教師素質,就成為新時期的教師隊伍建設體系的重中之重。那麼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如何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素質昵?就我自己的一些切身體會,簡要的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熱愛教育,要有高度的使命感我國的教育是社會主義的教育。社會主義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新型勞動者。要實現這個培養目標,教師就應該具備過硬的政治素質。社會主義社會的人民教師必須樹立無產階級的人生觀 ,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要求,是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的需要,也是抵制各種錯誤人生觀影響的需要。教師的人生觀主要體現在以「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 」為人生目的;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為人生價值;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為人生態度。獻身教育,甘為人梯是人民教師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社會主義祖國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體表現,它是履行其師德要求的思想基礎和前提條件。二、熱愛學生,要有慈母的情懷愛學生,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熱愛學生才能教好學生。羅素曾經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傾注在學生身上,必須具有慈母般的愛心。愛心應該表現在對學生的學習、思想以及日常生活的愛護和關心上。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一個根本性問題,也是衡量一個教師道德水準高低的重要標志。但是,教師在教學及管理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對成績好、聽話的學生比較偏愛,甚至對他們的錯誤很少批評。而對「後進生」批評多、表揚少、甚至做出有辱學生尊嚴的事。正確的做法是對學生要一視同仁 ,全面負責,把等 同的愛奉獻給每個學生 ,常言說:要想受人 的尊重,必先尊重別人,這條原則更適應於師生關系。三、嚴格要求,具有具體的責任感俗話說,「嚴師出高徒。」教師的根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所期望的人才,一個對學生放任 自流,只會培養庸才的教師 ,當然談不上是一個好教師因此 ,教師不但要對學生傾注滿腔熱情,更重要的是把這種熱情轉化為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和高度尊重上,這才是愛的高度體現。嚴格要求不等於懲罰。教師對學生要嚴柔相濟、嚴中有度、嚴而有方,使學生對自己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遠之。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學習上、思想上以及行為和生活上對學生嚴格要求,才能使學生各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長,最終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這是每一位教師最起碼的職責。
7. 幼兒教師的職業道德論文…
淺談幼師職業道德 作者:陳愷 時間:2005年5月10日 俗話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當今社會,愈來愈多強調師德。一個老師的道德意識,在很多時候,也許比知識更重要。所以我覺得,一名老師,首先講的不該是智商有多高,排在首位的,應當是道德。...「德高為范,學高為師!」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師德則顯得尤為重要!也許有人會認為幼師是最輕松的一項工作了,成天只要和孩子唱唱跳跳、鬧鬧玩玩就可以了。殊不知幼兒期是形象記憶、好模仿時期。同伴、成人的一言一行,對於他們都是新奇的,並且回有意無意的去模仿。尤其幼兒在4—6歲時,權威對象從父母逐漸轉移到老師身上,對於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相當崇拜。所以幼師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一個好的榜樣,才識成功的開始。 記得在讀大學時,老師曾對我們說過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幼師這行是全憑良心做事的。」雖然我無法證明這是百分百的,但至少說明師德在此刻是多麼的重要。也許小學、初中、高中等都有一個衡量教學質量的標准,但幼兒園沒有。幼兒園最主要的工作不是教幼兒多少字、多少數,而完全是智力的開發、情商的培養,是為以後的學習打基礎的。所以一名好的幼師,首先應該愛孩子,要有高尚的道德,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而不僅僅是來完成任務的。 剛讀幼師時,《教育學》書上問我們:「你覺得幼師是不是高級保姆?為什麼?「那時我氣憤地說:「怎麼可以這么小瞧幼師!」並為此大發了一通感慨。但是在以後的學習中,我也動搖過,我也覺得做幼師又苦又受氣,而且沒前途。現在想想,以前的想法真幼稚。其實世界上的工作都是一樣的,關鍵看你是以何種態度去對待,去接受。如果你把它當成一項任務,一份賺錢的差事,那你永遠也干不好。因為教師這一行,講的是奉獻,為得是孩子!只有師德高尚的人才會快樂,才會被孩子所喜愛! 「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道德水平高了,學生自然會「有樣學樣」。如果教師總是面帶微笑,孩子一定也會開心;如果教師總是關心別人,孩子一定也會樂於助人;如果教師總是說話算話,孩子一定不會說謊。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目標;師德,是做老師的基本准則。學問高不一定會是一名好老師,但好老師一定是學問高道德也高的。但高尚的師德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就會的,更不是看幾本書就能的,它需要每一位老師日積月累才能形成。 師德,不是哪位老師的事情,而是每一位從事教育的都必須具備的。如果哪天我們把師德看得像呼吸那樣自然了,我想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更上一層樓了!
8. 如何加強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論文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強校之基」。那麼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和深入,學校要如何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工作的需要呢,筆者認為要從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三個方面著手。
一、不斷加強師德建設是提高教師素質的基礎
師德是教師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具備良好的師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加強師德建設對於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具有重要的意義。《教育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此,學校要把師德教育作為教師培訓的重要任務,在校本培訓中把師德教育擺在第一位。
一是師德教育要以「愛和責任」為核心,引導教師熱愛教育,關愛學生,嚴謹篤學,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努力成為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二是加強教師思想政治、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師法》、《教育法》、十七大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積極引導教師學習理解《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作為指導自己工作的准則,學校也要結合實際,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出更為具體明確的要求,達到規范教師行為的目的;組織教師聆聽教育專家講座,如魏書生、李鎮西等,從專家對自己教育經歷的解讀中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喚醒和激活教師的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境界和教育追求;樹立典型,挖掘並宣傳教師身邊的學習榜樣,引導教師向模範教師學習,使教師們學有方向,趕有目標。
三是建立德育工作者培訓制度,每學期要對本校的班主任、輔導員等進行師德教育專題培訓。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
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雖然近年來我國在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上作出了極大的努力,使廣大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有了長足進步,但與時代的新要求相比,教師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還有明顯的差距,成為制約教育質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學校要採取多種有效措施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使之具備精湛的業務能力,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
(一)激發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引導教師自我反思,調動教師自主提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專業成熟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和自主發展能力,因為教師自身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保證,教師的個人努力、教師的主體性的發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因此在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學校最首要的是要去喚醒和強化教師專業發展的自我意識,引導他們對教學實踐進行檢視和反省。通過培訓、交流和競爭機制的開展,為每一位教師提供平等的發展機會,創設展現自我的舞台,讓教師在工作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成長的愉悅,才可能真正喚醒並不斷強化教師主動發展的意識,促使教師自覺地對自己的專業發展負責,進而形成主體性發展的動力機制。如果沒有了這些,教師的專業成熟,教師的不斷超越自我和發展自我,就將成為一句空話。
(二)在扎實的校本研訓中實現教師業務水平的有效提高
校本研訓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學校要豐富研訓的內容,採取靈活的方式方法開展研訓活動,從而實現教師業務水平的有效提高。
1、引導教師系統地閱讀促進教師的成長,最重要的是要幫助教師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系統地閱讀,批判性地閱讀。通過系統地閱讀優秀的教育文獻,在教師心中確立起關於教育的基本的問題、基本的概念與范疇、基本的原理與命題。只有當教師構建出一個認知平台、形成對於教育問題的基本認識框架,他才會有基本的判斷力、鑒賞力、批判性的思考力。
2、開展全員性培訓
首先保證每位教師都能正常參加上級單位組織的各類業務培訓,組織教師參加「國培」和市研訓院組織的「送訓下鄉」活動,保證每位教師參加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員培訓。
其次要根據校內教師實際,長期堅持在校內開展「全員培訓,人人參與,人人提高」活動。對全體教師進行課標與教材解讀、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技能、課堂有效教學等方面的培訓,採取骨幹示範、課堂診斷、專題研討、網路培訓、同課異構、自我反思、品讀教育專著等方式方法,使教師業務水平得到實實在在的提升。
3、對於不同層次的教師,採用不同的培訓策略
如為幫助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和教學能力較弱的教師盡快成長,需要通過開展師徒間的「傳、幫、帶」活動,從工作態度、師德形象、班級管理、教學思想、教學行為、教學技能、教學手段、教學科研等方面進行跟蹤指導。對於中青年教師,特別是潛力巨大、德才兼備、充滿熱情的教師,通過給他們搭檯子、壓擔子,提高他們的教科研能力,使之成為專業帶頭人或骨幹教師,在學校建設上發揮學科帶頭人的帶頭作用。對於教齡長,經驗足的教師,需要進行的現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培養,使之不固守成規,能揚長避短。
4、開展多形式的常規校本教研活動
(1)抓好集體備課。實行以年級為單位的集體備課,加強集體備課與教學研討。
(2)開展教師之間觀課議課活動。同一學科教師之間要互相聽課,同時,鼓勵不同學科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為教師之間的學習與交流搭建平台。學校要定期就教育教學中疑難問題開展集體教研活動,通過教研組、備課組專題研討等形式進行集體會診,找出解決的辦法。
(3)開展課例研討,提高教師實踐能力。為教師提供一些課堂教學案例(可以是實況錄像,也可以是教學實錄,可以是本校教師的,也可以是他校教師的),組織教師學習閱讀,現場討論交流,發現閃光之處作為今後教學的範例,找出其中不足,改進今後的教學。
(4)開展研究課、公開課、示範課、觀摩課等課堂教學活動,加強教學研究,推動有效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5)開展論文、案例、教學設計、反思等評比活動,促使教師及時、科學地總結教育教學工作,分享並交流成功的教學經驗。
5、搭建科研平台,培養教育科研能力
科研興校已成為廣大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通過開展教育科研實踐,培養其教育科研能力,來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隨著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不斷深入,實驗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尖銳。要解決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必然要求學校積極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為教師搭建學習、科研平台,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形成課題,促使教師進行行動研究,推動教師自己動手解決課程改革的難題。
三、科學的管理機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保障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堅持教師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兩手抓」,必須有科學、嚴格的管理機製作為保障。
(一)積極創設教師成長的優越條件
學校要為教師成長提供便利條件,給教師創設多維發展的空間和交流的平台,為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開拓更加廣闊的前景。
1、提供經費保障,如科組活動經費、校內各項培訓活動經費、教師外出學習經費、獎勵經費、購置教育圖書等。
2、加快學校硬體設施建設,如電子備課室、教師閱覽室、現代遠程教育網路等。
3、建立立體、動態的教師培訓模式。一是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邀請教育專家、優秀教師來校講學,定期組織教師到其他的學校聽課,學習經驗,取長補短。二是依託各類高等師范院校完善教師知識結構,把教師在職培訓與學歷提高結合起來,提高提升知識水平和理論素養。三是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骨幹教師是學校開展教師培訓的中堅力量,同時也是全體教師成長的領頭雁。學校每學期都要安排校內骨幹教師對本校教師進行業務培訓和課堂教學示範,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教研教學中的示範帶頭作用。安排骨幹教師與一般教師結對子,對一般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技能、教學科研等方面進行跟蹤指導,促進其他教師的快速成長。
(二)建立教師工作考核制度
教師考核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對教師工作進行考核,不僅是學校對教師工作的總結和評價,也是教師提高和改進個人教學工作的參考。
教師考核包含師德修養、工作量、工作表現、工作成績四個方面,考核重在過程。師德修養考核要綜合教師本人自評、教師互評和學生、家長評議情況,確定教師師德修養的等第(優秀、合格和不合格)。平時要認真抓好教師工作的常規考核,明確考核責任人,做好教師的備、教、批、輔、考、研等各項工作的經常性檢查,著重對教學常規及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考核,認真做好登記,為學校考核小組評議時提供依據。在考核工作的實施過程中,要把教學實績作為考核的主要方面,加大教學實績在教師考核中的權重,引導教師把主要精力用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需要我們做的工作還有很多。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要不斷地加大力度去研究、去探索,把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工作做得更好、更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