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德性有哪些
Ⅰ 教師的德行――用德性育人的讀後感
教師的德性——用德性育人
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師的德性既是一種品性,也是一種智慧。
首先,這貌似不是個問題。
其次,學生的德性確實會受到老師自身言行的影響。
第三,其實影響學生德性的最大因素還是家長。
最後,當然也不能忽視學生自身的因素。一個人德性是不斷完善的,需要各方因素共同努力。
Ⅲ 高中課本中說蘇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識」,而老師卻說應是「德性是知識」。到底誰是正確的,這里所說的美...
希臘文的不同翻譯版本。
【「美德」希臘文原文是•DgJZ(aretê),原意是指內任何事物的天然的特長容、用處和功能。
《希英大辭典》的解釋是,goodness,excellence of any kind(任何事物的善或優點)。
在古希臘人看來,一個事物的特長、用處和功能就是該事物不同於他事物的本性。
比如,馬的賓士能力是馬所特有的特長和本性,也就是馬的aretê。事物也是這樣。比如船的aretê是能在水上行駛。當運用於人的時候,主要指人的才能和品德,古希臘人認為這也就是人的本性。從優點和特長的方面看,人的aretê或本性當然就是好的。當一個器官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達到完滿的程度,也稱為aretê。比如,視力強,聽覺好,就是眼睛或耳朵的aretê。】
所以,這里所說的美德並非我們傳統意義下的美德。
Ⅳ 德性在師德建設中具有什麼意義
教師職業道德和一般社會道德的關系是個別和一般的關系。二者間的關系具體表現為一般社會道德支配、制約著教師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表現著並影響著一般社會道德。
第一,社會道德對教師職業道德的支配和制約作用。一切社會道德都是當時社會經濟狀況的反映。教師職業道德作為一種職業道德,反映著一定社會或階級的利益要求,受社會或階級的道德的支配和制約。教師職業道德中包含著社會或階級的道德,社會或階級的道德寓於教師職業道德之中。在階級社會中,社會生產關系直接表現為階級關系。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占統治地位的道德是統治階級的道德。教師不僅是該社會從事教育職業活動的一個成員,而且是整個社會生活中的一員。他的道德意識必然會受到整個社會道德的影響,在階級社會里則受到一定的統治階級的道德原則與規范的影響,並把它們體現在自己從事的教育職業活動中。如在奴隸社會中,奴隸主把體罰鞭打奴隸視為道德的。於是,當時的社會就把教師體罰鞭打學生也視為是道德的。在封建社會中,我國形成了一套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封建道德原則和規范。受其支配和制約,就把是否「通儒術」和「守禮」作為擇師的標准和教師行為的基本規范。要求教師做到「非禮而不定」「非禮而不動」及「進退容止,非禮不行」等。又如誇美紐斯提倡的「節制、仁愛、謙遜、慈悲、嚴肅、忍耐與克制」的師德規范,也是受了當時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等社會道德觀念的影響。同時,統治階級的道德原則和規范,不是脫離實際生活的口號,而是要現實地滲透到社會各種職業活動中去,以維護本階級的經濟和政治利益。教師職業勞動的利益與統治階級的利益息息相關,所以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為了保證本階級的利益,總是要通過各種方式對教師職業道德提出合乎其社會道德原則與規范的要求。因而,教師職業道德盡管具有某種獨立性,但它始終不能超越社會階級道德意識的范圍,並受到其影響和指導。
第二,教師職業道德表現著並影響著社會道德。首先,教師職業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具體表現形式。社會道德,總是通過具體的道德形式表現出來的。教師職業道德就是社會道德在教育領域中的具體表現形式。在階級社會中,任何一種形式的職業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階級道德的要求,反映著一定的階級道德的影響。盡管教師職業道德比較遠離統治階級的道德要求,並有自己的發展規律,但一定社會的階級道德總是在不同范圍和程度上,通過教師職業道德得以體現並發揮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是社會主義道德的具體表現形式。社會主義道德要在教育領域中體現出來並發揮作用,就要通過教師職業道德本身的特點和規律,落實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中去,也就是在本職工作中把社會主義道德具體化。如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體現落實在教育工作中的要求,就是教師應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關心、愛護學生,嚴謹治學、銳意進取,等等。其次,教師職業道德對社會道德有獨特的影響。教師職業道德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社會道德。一方面,廣大教師作為眾多的社會成員,其本身的道德素質如何,必然對全社會的道德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另一方面,教師道德通過職業活動直接而形象地影響青少年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和變化,進而影響社會道德。這是教師職業首要的任務和要求。教師職業道德的這種獨特影響是很大的,是許多工、農、商、醫等職業道德所不具有的。因此,在階級社會中,歷代統治階級都重視教師職業道德的作用。
區別:首先,教師職業道德產生於教育實踐,是反映教育中人與人的關系的教育意識。 其次,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職業活動的特殊規范。
最後,教師職業道德具有實踐精神。教師職業道德是一種以指導教育行為為目的,以形成人們正確的教育行為為方式、內容的精神,因此它是一種實踐精神。
Ⅳ 如何看待教師的 德性 詩性 智慧
職業道德是由特定職業所規定的,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人際倫理關系道德。職業的「業」與業務、專業的「業」的意思相同,職業道德的實質就是業務中的道德、專業中的道德。教師職業道德即教師在職業生活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社會集體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或規范,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但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有的教師的道德並不屬於職業要求的范疇。教師也只是一種普通人從事的職業,,它的職業道德要求在本質上與其它職業所需要的道德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可能只是具體的表現方式和道德形式不同而已。我們絕不能說,教師所需要的道德比其他職業所需要的道德更高貴,更具有道德的尊嚴和神聖性,我們同樣不能說,教師職業比其它職業要求更高的道德。教育對教師的道德要求也不應該比其他行業對從業者的道德要求有更多道德內涵,最多隻會有不同的內涵。
教師道德是教師在私人生活及公共生活,當然也包括了職業生活中教師的個人道德的總和。教師道德是包含了教師職業道德在內的教師個人道德的統一體。既強調教師作為教育從業者這一角色在社會中應該具有的道德觀念與道德規范,就是職業道德;也強調了教師作為個人的個體道德,這個層次上所具有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的不僅體現在教師的教育活動中的各種關系的表現上,還體現在教師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日常的家庭生活、鄰里交往、社會交往、個體財產的支配等,在這些活動中教師所表現出來的用來約束自己私人道德以達到他自己所信奉的私人生活中最高的善的原則,便是教師在道德在教師的私人生活方面的表現。教師在參與公共空間里與他人發生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活動,如,使用公共設施或服務、參加公眾娛樂活動、網路上的公眾討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等時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表現便是教師的公共道德。教師的公共道德主要源於學校教育、法律法規的規范、社會輿論的倡導與監督。教師並不必然擁有公共道德,因為公共道德與私人道德相比,無論遵守與否,對自身私人利益的影響都是微不足道的。公共道德具有開放性和透明性的特點,受教師公共道德直接影響的主要是他人、群體、社會和國家。簡而言之,教師道德包含了教師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道德的一部分。我們在對它們加以辨析的時候,也要認識到它們之間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不可分割開而單獨看的。
Ⅵ 自我修煉在養成教師職業德性的過程中有什麼作用
1)、 依法執教。要認真、踏實地做以依法管教、依法行教、依法保護教師、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 2)、愛崗敬業。要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運用第二課堂的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才幹,鍛煉學生的思想和品質;教師要深入學生之中,與學生交朋友,溝通心靈,引導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 3)、熱愛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愛既不能溺愛,又不能寵愛,主要表現在:①愛而不溺,嚴而有格;②尊重信任,循循善誘;③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4)、嚴謹治學。作為新老師也要時時刻刻的不斷自我提升,不斷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做到:①刻苦學習鍥而不舍②要將"刻苦"與"嚴謹"相結合③學而不厭做到"三勤"。 5)、團結協作。這是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當學會團結協作,可以很好的促進教學,應該做到:①謙虛為懷自知之明;②嚴以律已,以誠待人;③相互幫助通力合作;④學習先進共同提高。 6)、尊重家長。教師應該與家長加強聯系和溝通,聯系和溝通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尊重家長。其方法有:①主動聯系及時溝通;②聽取建議積極配合;③平等待人尊重而不遷就;④宣傳教育科學改進教育方法。 7)、廉潔從教。廉潔從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部分,其明確要求我們:①堅守大義,不取非法之利;②廉潔自律,不墜穢污俗沼之中;③公正從教,以廉明維護教育公正。 8)、為人師表。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教師要認真實施這一職業道德規范,必須牢記它的具體要求。①做優秀品德的垂範者;②做高素質的教育者;③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
Ⅶ 教師教書育人德性是天生的,內在品質對嗎
叫什教蘇一仁德性是天生的。也可以這么說,但是也是。學來的。關鍵教師教署豫人的自信關鍵是在品質在責任。體現一個教師教育育人的性格好壞證明對犧牲和對培養的學生的好壞是體現在學生身上。
Ⅷ 什麼是教師德性它有哪些表現
教師德性,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修養而形成的一種獲得性的內在品質,它既是回教師人答格特質化的品德,也是教師教育實踐性凝聚力的品質。
教師德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能使教師個人擔負起其教師角色的品質;
②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學責任和義務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道德力量;
③在教師對為師之道體驗基礎上所形成的內在的、運用自如的教育行為准則 。
Ⅸ 淺談如何做一名好教師
要熱愛教育事業。
要把教師的職業看作是神聖的事業,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人們常說,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隊伍是決定學校教育的關鍵。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於教師」。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師德。
古人雲:「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其實我覺得應該將「身正為人范」放在「學高為人師」的前面。一位哲人說過:「知識不足,可以用道德彌補,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識卻無法補償」。人類最大的「殘疾」是心靈的缺損。還有一句話,也是人們常說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作為一個教師,要教書,必須先做人。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唐代大文豪韓愈為教師的職業定位是「傳道,授業,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傳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師首先是思想者。授業,也不易。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可見,擁有厚實的專業功底對教師站穩講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一個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修養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教學中游刃有餘、高屋建瓴。必須具備四大專業能力
了解學生的能力;處理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能力;協調師生關系等人際關系的能力。必須敢於實踐和善於反思
從目前來看,新課程改革存在著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行為滯後於理念。對於新課程的理念,中小學教師大多已經耳熟能詳,「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已經成為教師認知並認可的話語,但是與這種理念相匹配的行為尚未成型,行為與理念脫節的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敢於實踐,努力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必須富有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代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一個沒有創新人才的民族,就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現代社會已步入信息技術時代,一個普通人可以藉助計算機技術非常便捷地獲得豐富的信息。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使命。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就必須具有創新精神,一個墨守成規的教師,一個故步自封的教師,勢必不受學生歡迎,勢必被時代淘汰。要做一名好老師,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發展的意識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書生曾說:「有作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著新我,每天都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設計自我。他的心靈像電閃雷鳴,不斷放射出新的光芒和聲音」。教師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確定奮斗目標,並按照自己的目標制定發展計劃。要做一名好老師,當志存高遠,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標。教師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運用「眼界」引領學生前進。教師的視野若不開闊,志向若不高遠,就難免會影響教學的質量。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把教師當作一種事業,甘於奉獻,為學生嘔心瀝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Ⅹ 教師德性修養的核心內容是
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愛」與「責任」。
新《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共六條,體現了教師職業特點對師德的本質要求和時代特徵,「愛」與「責任」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和靈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是每個公民,也是每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和義務。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教師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教師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範,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