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環創
❶ 認為在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應該怎麼樣體現這些原則800文字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過去有的幼兒班級,雖然也重視環境創設,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觀,為的是布置環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對環境的教育性考慮很少。要注重環境為教育目標服務,應該考慮兩點: 1.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那麼,在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輕彼。若教師僅僅注重幼兒的認知活動,設置讀寫算等區域,而缺少幼兒健康、社會、審美教育等環境,在創設發展幼兒社會性的環境時,只提供幼兒社會認知的環境,而對幼兒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發展的環境考慮很少,等等,這都不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 2.依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對環境設置作系統規劃
❷ 幼兒園環境創設怎樣涉及五個領域
環境建設是幼兒園教育最重要的課程資源。重視幼兒成長和學習的環境,積極開發和利用環境因素對幼兒成長、發展的巨大潛力是當今幼兒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高度重視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總則」部分的第四條提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組織和實施」部分的第七條,又提出了三條具體的要求。如何創設有利於幼兒健康、全面發展的環境,是我們所有幼教工作者都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環境創設的概念幼兒園環境是指幼兒園內幼兒身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一切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總和。物質環境主要包括教學設施、生活設施等有形的物質,精神條件主要包括文化環境和心理環境,其中集體氛圍、活動氣氛、師風園風等可歸於文化環境,師生關系、教師的教風和人格特徵可歸為心理環境。
幼兒園環境既有保育的性質,又具有教育的性質。幼兒園環境創設,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據幼兒園教育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教育因素,並創設幼兒與環境積極作用的活動場景,把環境因素轉化為教育因素,促進幼兒身心主動發展的過程。
二、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從我們的檢查來看,目前絕大多數幼兒園在環境創設上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總的來說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重觀賞,輕教育。幼兒園環境固然要體現孩子的特點,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有教育意義。很多幼兒園只圖表面上的漂亮、花哨,而忽視了環境的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環境創設千篇一律,沒有明確具體的目的。甚至有些環境設計由於色彩和內容的不適,引起孩子煩躁不安的情緒。
(二)重教師,輕幼兒。環境創設教師動手多,孩子動手少。從成人角度出發多,從孩子角度出發少。往往是教師費了很大功夫,也費了不少錢,但對孩子的影響卻不大。
(三)重購置,輕創造。很多幼兒園,特別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幼兒園,過分追求與城市園的一致,牆飾材料、教具玩具、室內設施外面買的多,自己做的少,成品材料多,半成品材料少,高檔次材料多,廢舊材料少。
(四)重靜態,輕動態。環境設計靜止不動的多,活動的、可更換的設計少。往往是牆飾一勞永逸,孩子作品一貼多年。
(五)重物質,輕精神。只看重幼兒園物質環境的創設,忽視了人際關系的建設,忽視了師德師風的培養,忽視了園風班風的形成。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幼兒園教師沒有經驗,又缺乏幼教理論的指導,外出學習機會不多。簡單想到了一些辦法,或者學到了一些皮毛,但對於幼兒園環境的作用沒有深入的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就需要多學習、多參觀、多研討,以提高自己創設環境的能力。二是懶得動手動腦,只想一勞永逸。有些幼兒教師不大熱心自己的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不夠,只滿足於照本宣科,缺乏創新進取意識。這就需要通過各種活動增強教師的責任心、進取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三、環境創設的原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是指教師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這些要求是根據幼兒教育的原則、任務和幼兒發展的特點提出來的。
(一)與教育目標相一致的原則。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使幼兒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在環境創設時要目標明確,與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相一致。幼兒園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全面發展,那麼在環境創設上對體、智、德、美幾個方面,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就不能重此輕彼。凡是孩子發展、教育目標所設計的領域,就應有相應的環境布置。另外,要根據學期計劃和月計劃、周計劃的不同,設計與之相適應的環境,形成系統的、系列的環境布置,促進教育目標的完成。
(二)與幼兒發展相適宜的原則。不同年齡階段,幼兒身心發展存在著年齡差異。環境創設必須適應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通過不同層次的環境和不同的材料來達到教育目的。即使是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在感覺、興趣、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教師要注意到這些差異,適應這種差異。好奇、探究是幼兒的天性,如果環境布置總是一成不變,不僅不能給孩子以新鮮感,久而久之也會使孩子的主動性、積極性隨之下降。因此,創設新鮮的、動態的環境是幼兒教育的藝術之一。
(三)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的原則。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在環境之中,而且蘊含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之中。 陳鶴琴先生指出:「通過兒童的思想和雙手布置的環境,可使他對環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愛護。」環境創設特別是室內環境創設,應充分讓孩子參與,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參與設計、提供材料與作品、參與布置,然後利用環境進行幼兒的主動活動。雖然孩子參與環境創設比教師本人獨立完成費時費力,但就其教育效果來說,更能夠提高孩子的興趣和創造性,增強其責任感和成就感,也有助於對幼兒進行愛惜勞動成果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