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金彩的師德演講課件
① 求幾個演講課件,專門演講用的,主題隨意,只要類容積極就行。
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是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題。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美國現代哲學家路易斯·芒福德說過:「城市是一種特殊的構造,這種構造緻密而緊湊,專門用來流傳人類文明的成果。」西方諸多文字中的「文明」一詞,都源自拉丁文的「Civitas」(意為「城市」),這並非偶然。城市兼收並蓄、包羅萬象、不斷更新的特性,促進了人類社會秩序的完善。 1800年,全球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到了1950年,這個數字迅速攀升到了29%.而到了2000年,世界上大約有一半的人口遷入了城市。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10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將占總人口的55%。 不可否認的是,在城市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城市生活也越來越面臨一系列挑戰:高密度的城市生活模式不免引發空間沖突、文化摩擦、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城市的無序擴展會加劇這些問題,最終侵蝕城市的活力、影響城市生活的質量。 聯合國人居組織1996年發布的《伊斯坦布爾宣言》強調:「我們的城市必須成為人類能夠過上有尊嚴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美滿生活的地方。」而城市面臨的種種挑戰的發端,不論是擁擠、污染、犯罪還是沖突,根源都在於城市化進程中人與自然、人與人、精神與物質之間各種關系的失諧,長期的失諧,必然導致城市生活質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為此,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以「和諧城市」的理念來回應對「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訴求。 「和諧」的理念蘊藏在中國古老文化之中。中華文化推崇人際之和、天人之和、身心之和。同時「和諧」也見諸西方先賢的理想。數百年來,人們對「和諧城市」模式的探討,從來沒有停止過。從「烏托邦」,到18世紀的「理想城市」,再到「田園都市」,一系列的理論、主張和模型無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間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質吐納上的平衡與和諧。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環境問題和發展問題的日趨嚴重,可持續發展理念應運而生。各國城市政府為實施《21世紀議程》而提出的戰略大多圍繞如何重建人與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達到今世與後世之間的和諧。 由此可見,對「和諧生活」和「和諧城市」的追求和實踐貫穿於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並且正越來越彰顯在人們為明天城市所描繪的藍圖之中。 「和諧城市」主要體現為多元文化的和諧共存、經濟的和諧發展、科技時代的和諧生活、社區細胞的和諧運作,以及城市和鄉村的和諧互動。
② 梅花三弄是什麼意思演講課件
《梅花三弄》抄,又名《襲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
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公元1425年)。「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於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
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即為:「梅花一弄、弄清風;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
個不斷的學習者(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了解幼兒、理解新的信息並善於實踐等教師等、靠他人直接告訴應如何做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和不斷反思,不 斷根據自己的需求主動學習、吸納和改造他人的有益經驗不斷實踐,形成適宜本班幼兒的、有效的教育策略)、研究者(不斷研究改進自己的工作、研究教材、更應 研究幼兒如何學習和發展。)和擔當多角色的人(除了象媽媽一樣帶好本班幼兒,還肩負著0―3歲孩子家長提供咨詢服務的任務,有些教師還要為社區做一些文化 和宣傳工作等。)。 以上是有關幼教理念方面我們應掌握的內容。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承擔著巨大的社會重任,肩負著家長、幼兒園的重託,怎樣做才不辜負這些責任呢?現在我們共同探討第二個問題: 二、幼兒教師的基本素質 《幼兒園工作規程》頒布以前,不少人誤將教師畫、跳、唱、彈等技能視為教師的教育素質,但實踐表明,這種想法是片面的。這種個人專業技能方面再好,也不一 定是合格的幼兒教師。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覺得,幼兒教師的素質關鍵是教師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的觀念和能力。剛才我們共同探討了兒童觀、教育觀、 教師觀。那麼幼兒教師要具備那些素質和能力: (一)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思想素質) 一個人無論干什麼都要有責任感,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工作負責,否則將一事無成。事業心干一行愛一行,做幼兒教師首先要愛孩子,愛本職工作,有了 「愛」就一定會付出。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中說:「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對孩子對事業的真誠。 (二)要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必備的專業技能 記得有一位園長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一個好的幼兒園教師的難度,不比當一個好教授的難度小。這位園長很體貼教師很善解人意。做一名幼兒教師應上知天文、下知 地理、動物、植物、自然想像等樣樣精通,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什麼都想知道的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要做終身學習的教師,甚至是象孩子學習 的教師。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帶動孩子的求知慾。幼兒園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要博,而不是專、精。專業技能在幼兒園工作中用得很多,張嘴就會唱,拿起筆就會 畫,聽到音樂就會跳。打開書就會講。也因此才會造成幼兒教師只要會彈,唱、跳、畫就可以的錯誤認識。 (三)教師要有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和施教能力 首先,教師要知道每一個活動的教育目標要有三個方面,即情感目標、認知目標、技能目標;目標確定的表述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從教師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標, 說明教師應干什麼,把教師作為主體來實現的。如:使幼兒掌握……知識、教會幼兒……技能、培養幼兒……能力等。 二是從幼兒學習的角度提出的目標,如:能夠運用三角形的大小特徵進行正確的分類;學會……;懂得……,這些目標含有操作性很強的動作動詞。屬於行為目標。 三是用領域概念或內容要素表述的目標,如:動物的分類、領唱與合唱的特點,這種目標既沒有說明教師該做什麼,也沒有指出幼兒應學到什麼,隨意性很強,因此幼兒園課程目標很少採用這種表述方式。 其次,設計活動過程,課程設計內容是教師實現教育目標的依託。因此選擇教育內容既要符合教育目標,又要符合幼兒興趣、需要和原有水平。要注意兩點:一是生 活化,選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教育內容,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和場所,如:草編。用草編出小辮子、拖鞋、手鐲等等。這樣的內容不僅幼兒能學會,而且感到 所學的東西有用,材料也不難找。從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創造性的利用身邊的資源改善生活。二是興趣性和生成性教育內容應該是幼兒感興趣 的,不是感興趣的也要通過一定方式讓孩子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了解每個孩子的情況。 因為都學過教法這點就不多講了。利用我們所學的游戲的方法,用幼兒能接受的教學語言,面向全體幼兒,全面施教。幼兒園教師要做全才。幼兒園教學是不分科 的,各領域相互滲透的。 (四)、要有較強的觀察力(撲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對孩子的觀察、對其他事物自然想像的觀察等。比如:落在地上的雪,同樣都是陰面,是土地上的先化,還是落在石頭(鐵蓋)上的先化?為什麼?這就需要做教師 的去觀察、主動去探究。再如:世界上最小的鳥是什麼鳥?(蜂鳥)最大的鳥是?(鴕鳥)大家都知道,小動物是孩子最感興趣的,他可能會問老師鳥都吃蟲子嗎? 有吃蟲的、也還有吃米粒的(還有吃草葉等植物的鳥),鳥都怎麼吃蟲子?(有的鳥很聰明藉助於小棍捉蟲吃,是人與自然節目播的)。 (五)、要有使用媒體教具和自製玩教具的能力 主要是自製玩教具,因為我們周圍生活中的自然資源很豐富,我們要動腦、動手去製作符合教育需求的玩教具。豐富幼兒的生活,美化環境。另外,實際生活中使用多媒體是必不可少的,如:正確使用實物投影儀、會用電腦查找資料,製作課件等等。 (六)、要有合作和溝通的能力 要學會與孩子交流方式方法;要學會與同事合作藝術;還要學會與家長溝通技巧。 教育幼兒不單是幼兒園教師的事,家長有義務配合幼兒園工作。與家長溝通不等於告狀,要在溝通中使家長知道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共同呵護。因此在形式上,對采 用一對一的形式,顯示出對孩子的尊重。有的可以一對多,就是採用召開家長會的形式;還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內容上,可以介紹孩子在園一天參與活動的表現如 何,情緒怎樣,習慣養成等現象;也可以是發現的個別現象(比如: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聽話。與家長一起找原因)不管怎樣,教師與家長講話要講究 策略,不能信口開河,語氣要婉轉,表達要清楚。不要以為與家長熟了,就把孩子的毛病直接講給他聽,如:你們孩子老咬指甲,都出血了,就是不聽話。孩子聽見 了心理緊張,家長聽了這小毛病你都不改,打!家長也可能採取管不了就不管的消極態度。那麼就沒有達到溝通的目的。應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孩 子咬指甲或咬其他物品是內在精神壓力的一種表現方式。例如: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幼兒是父母或教師管教得嚴厲等。在強烈的心理壓力或高度焦慮的情況下,開始 咬指甲或其他物品,一旦形成習慣,即使不緊張,也會經常發生這種現象。告狀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更咬,只有從消除孩子精神壓力入手,要和家長共同商討孩子 咬指甲的原因,共同商量解決辦法,(多肯定孩子的長處,多鼓勵,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心情愉快等)一般說,勸戒和責罰不能取得好效果。尤其是有矛盾的 時候,應更要注意。 (七)、幼兒教師要有健康身體和心理 教師要有好身體和健康心理,好的身體才能保證活動的開展,另外教師本身就是課程,教師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幼兒。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心態會給自 己和孩子帶來快樂,所以要幽默一些。因為你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你就要具備什麼素質。教師好的心態對幼兒的影響是很大的。教師有顆寬容的心,孩子會沒有壓 力的快樂的度過每一天,教師對孩子的教育就會從正面入手,就不會挖苦、諷刺孩子,而是積極的鼓勵孩子,賞識孩子。就會對孩子做出積極的評價。從而促進孩子 的全面發展。 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母愛。教師要像媽媽一樣愛每一個孩子。 1.用愛的目光關注孩子。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是心與心溝通的橋梁,愛的目光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源。作為教師應每天注視孩子,用賞識和贊許的神情告訴孩子:「你太好了,你讓我驕傲。」每天去反思自己「對孩子,愛的目光足夠了嗎」? 2.用愛的
④ 關於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演講課件資料
人人都必須重中之重首要明白道德的真實概念,才能講道德學習道德覺悟道德。
道德,道遍萬物,貫穿一切,無不在道中。是宇宙不變的本體,老子釋有七律參明,並在一切存在、運動中普示普證其不可抗拒不可更改性。正是這一道的本體、究竟、統一、不變存在,才綱紀了一切生命行為的禍福生死、勝敗苦樂。說其有拿不來、摸不著、看不見,說其無律不離、則不廢、果不昧。而且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都不外是在試圖超越著什麼,又試圖在得到著什麼。如果把這兩個東西統以道代稱究之,結果可能真的非常意外的明確,而且它們本來就一個不可變的東西。所以是否可結論,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的奔波、分爭、尋究其最終本質,都不外是在求道、識道、用道、合道、直至得道而一弊之。若以識論之,道是絕對真理的極頂,若以在論之,道是相對至明的極心,普查人類的所有真理追求和設想,無一比老子的道更准確、更真實、更本然、更周圓。妙音賜禪,以究竟有而極虛、究竟無而極真、究竟尊而不為、究竟卑而不改、究竟生而若滅、究竟死而若生,故成一切生追求的最終統一最佳自然自在真本然。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實土之積,是智明的選擇,是主體我對依體眾順逆的利害。體用只可分解識而不能分立存,其合於道者曰積德自進道明,其背於道者耗德自墜苦暗。社會的權如此、勢如此、命如此,無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綱紀。德中包括德能、德為、德受,為是緣起之根、聚散之因、運命之本。為的最佳效果是無不為,為的最高形式是無以為,單從字面之識實難確見老子真面目,不免錯判出唯心、消積的反向誤導。有為執皮,無為及本,生活社會中如果不存在無效於有、柔制於剛的事實,那就不是道的普遍性了。比如一件事的不同處理就本在著有無之別,而且無處不有,遍及世宇。無為不背有為,德治不背法治,只是明確揭示為的最佳狀態。人墜水中不為何以救,世面淪喪不治何以止。但法治不棄教治、不棄德治,這就是有無的統一,這就是不可能社會始終處在有為的法治狀態。當下生滅有亦無,當下執著無亦有,統一落實於生命的全部支撐是眾生。在這個實土上,古今聖明同倡范朴明天下、寧天下,此既德的無教無不教、無為無不為。
⑤ 導師讓我幫忙做個演講的課件,不知道除了ppt外還有什麼好工具可以用
課件用ppt做吧,講課的時候用幻燈片來講,演講除了課件做的不錯外,最主要的是演講的內容跟演講的質量。
⑥ 求一篇最精彩的短篇演講稿
師德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一個都不能少》和《美麗的大腳》,你是否還記得其中的兩位平凡卻又不平凡的農村老師?記得有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首先要有高深的學問,還要有正直的思想,時時處處能做表率。這就要求我們擁有教師所特有的品格——師德。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質,它體現著社會和人民對教師的希望和要求。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江總書記在繼提出「三個代表」之後,又提出「以德治國」的思想,這是從我們國家的現實社會、政治生活中概括提煉出來的,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學校在「以德治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育是道德建設的主要手段。道德教育無非3個途徑: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中學校教育處於中心位置,是整個道德教育體系的核心和主幹。學校不僅應該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各類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而且也要為社會道德建設提供精神支持,為移風易俗作出貢獻。各級各類學校在培養各類專門人才的同時,都應該以「四有"新人為自己的根本培養目標,成為道德教育的基地;要按照「以德治國"的要求,改革學校的德育。
教育事業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師德建設又是教師隊伍建設最根本的建設。教師隊伍的師德狀況如何,將影響到億萬青少年的素質乃至整個民族的素質。可以說,師德興則教育興,教育興則民族興。加強師德建設應提出教育倫理幾條基本原則,即:愛的原則,愛學生、關懷學生;平等的原則,師生人格平等,不得歧視差生;公正的原則,公正對待每個學生,給他們以應得的信任與教誨。此外,應特別注意幾項規范:第一,熱愛教育,忠於教育事業;第二,傳道授業結合,教書育人;第三,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第四,尊重同仁,相互支持
教師的師德要在愛中體現。教師對學生的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是一種無私的愛。教師要具有無私的愛,必須高度重視個人修養,端正教學思想,更新知識結構,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常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教師的師德要在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體現。一個人在校學習的時間和記憶力是有限的,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學生,所以教學的立足點應由「知識灌輸」轉向「能力培養」,逐步使學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由學會知識到會學知識,主動地把學到的知識化成能力和素質。
教師的師德要在身教中體現。教師榜樣像一面旗幟,樹立在學生面前。教師要對學生一生負責,必須正視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才能為人師表。教師要求學生做的,自己必須率先垂範,才能使學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約力。
師德,不是長篇大論的大道理。它是教師生涯中的一點一滴,折射出每個教師人性的光輝,讓滿天下的桃李如沐春風。
⑦ 師德演講觀後感
[師德演講觀後感]五月二十三日上午我跟我的同事們一起,參加了教育局在世紀學校舉辦壽光市師德典型先進事跡報告會,就像參加別的會議一樣,我本想怎樣才能利用會議時間打個盹,開個小差,但會議開始後,我立刻被演講者精彩的內容,動人的事跡,高尚的情操所吸引,自己的思緒沉浸在他們的事跡中,快樂著他們的快樂,感動著他們的感動,師德演講觀後感。來自台頭二中的張香春老師,現代中學的畢德亮老師,實驗小學的劉萍老師,文家一中的張曉耕老師,古城初中的姚愛梅老師,世紀學校的畢英春老師,這些優秀的教師代表在他們各自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用嚴謹治學的態度,無私奉獻的精神,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操表現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高尚的職業道德,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自豪。張春香老師二十年如一日,披星戴月,風雨無阻,精心備課,熱情滿腔,拋下病榻上的需要照顧的父親,毅然回到渴求知識的學生身邊……積勞成疾的她患了嚴重的腰間盤脫出,然而被病痛折磨的她依然辛勤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甘苦自知……畢德亮老師,責任與幸福同行,他一人分飾多種角色,受學生尊敬的學識淵博的嚴師,是學生願意敞開心扉的心理咨詢師,學生課下分享喜怒哀樂的朋友,業務突出,榮譽滿載的優秀同行……畢英春老師和我們一起分享了他們去甘肅支教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為西部教師的堅守和敬業,志願者的奉獻和執著感動著;也為教育事業帶給她的幸福感動著……,六位老師感人事跡太多太多,從他們娓娓道來的講述中,我分明看到了每個人的教育生活中,都有一個被濃濃情意包圍著的愛字,正是作為教師的無私的愛的奉獻,才培養出了一批批在愛的澆灌下茁壯成長的學生們。這些可愛的老師們,這些被榮譽簇擁的同行們,你們的事跡將鼓舞著我,激勵著我,把我的愛更多的奉獻給我的學生們。在以後的教育生涯中,首先,內強素質,外塑形象。學高為師,德高為范。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要想成為一名好教師,就要樂於奉獻。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愛獻給事業,獻給學生。其次,注意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觀後感《師德演講觀後感》。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整潔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再次,關愛每位學生。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要想當一名好教師,首先要有愛心,不關愛學生的教師,決不是好教師,學生們也決不會喜歡的。關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而厭棄一個學生無異於毀壞一個學生。付出愛的過程是甜美的,付出愛的道路是艱辛的。我曾為學生不學習而大動肝火;曾為學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淚。曾為家長不重視學生的教育而傷透腦筋。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真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溫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堅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將以六位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堅守我們平凡而又偉大的工作崗位,以堅定的信念去激勵學生好好學習,以高尚的情操去陶冶學生的心靈和情感,以自己滿腔的熱血去澆灌滿園的花朵,為他們美好的明天努力奉獻。---------向優秀事例學習。作為一位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我的心又一次被演講震撼了。他們曾經都是那麼優秀,可他們仍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他們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對教育事業不懈努力地追求,使我感到慚愧,為我以後在工作中指明了目標和方向……我認為真正的‘愛崗敬業’就是點點滴滴,就是具體、細膩、持久……這是我看後的切切心聲,切切感受,難怪校長看完後在教師會上對演講作出如是評價:這是教師的一次靈魂洗禮與凈化。 為此,學校要求教職工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自我學習,學習內容側重經典,側重提高教育的理想和人生境界。如《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愛心與教育》、《我的教育理想》、《中國教育缺什麼》。向身邊的典型學習。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無數值得學習的典型,關鍵是有否學習的態度,博大的胸懷,謙遜的品格,關鍵是發現沒有、挖掘沒有、塑造沒有、弘揚沒有。為此,我以學校的師德典型人物、典型事例,教育自己,讓學校身邊的這些典型述說平凡的故事,讓我獲得心靈的感動。我想我今後要以《教師行為十不準》中的規定嚴格要求自己: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認真分析自己在以下方面的特點:學歷、知識、能力、特長、氣質、社會基礎等。作為教師這些方面你各有什麼優勢?如果從事其它行業,你又有什麼優勢?你如何與家長交往,調動他們關心學校、關心班級的積極性?經常考慮諸如此類的問題,在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剖析。既解剖自己,又傾聽他人,達到真正從內心深處反思、自悟。師德師風學習教育、整改提高的最佳效果應該體現在教師各自的工作崗位中,體現在自己教書育人的工作實際中。因此,我在崗位中要做到四講:講政治、講學習、講紀律、講奉獻;四樹立:樹立學者、師德、師范、師表形象;三比:比覺悟、比素質、比優劣;五承諾:不亂收費、不歧視學困生、不加重學生負擔、不怠慢家長、不體罰學生。當然,教育是一樁益國益民的宏基偉業,是一個時代的課題,制約教育與時俱進的師德師風教育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一個階段的集中教育也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尤其是新生問題,為此,我將以此次全校開展的師德師風集中教育活動為契機,開拓進取,不斷創新,解決問題,創造新業績,為學校發展與烏江教育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