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有師生
發布時間: 2021-01-14 09:59:17
1. 本是師生關系的晏殊與歐陽修,為何會交惡
歐陽修是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但是他在歷史上的名聲並不好。後代文人也覺得歐陽修的品性有問題,主要就是他沒有做到尊師重教的道德准則,晏殊和歐陽修他們是師生關系,但是歐陽修在大庭廣眾之下,在眾目睽睽之下竟然諷刺自己的老師,這在接受傳統儒家教育思想的人們是無法接受的事實,自己的老師及時做出了一些錯誤的事情,作為一個學生,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態度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老師。
晏殊的做法確實不敢苟同。但是歐陽修作為他的學生,不應該用這樣的態度,用這樣的方式在眾人面前讓晏殊丟進了面子。
2. 沒有直接的師生關系的是 a.歐陽修 曾鞏 b.蘇格拉底 柏拉圖c.孔子 孟子D.羅貫中F.亞里士多
選C,孔子和孟子都不是一個時代的。孔子是春秋時期的儒家創始人。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
但是D裡面你是不是少打了一個施耐庵?
3. 宋代,晏殊與歐陽修,本是一對師生,為何師生情開始的早,結束的也早
晏殊與歐陽修的師生緣,始於才華,感於命途,終於人品,沒有一個完滿的結局也許正是殊途不同歸,是兩人命運,性格,身份,主張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
一,歐陽修以出眾才華博得青睞。
自唐宋以來,有才學有志向,但又還未博得功名的讀書人 往往會在科舉前後拜訪達官貴族或是已成名的大儒,以此來為以後的仕途鋪平道路,而那些有名氣的文人學者也不吝引薦和指導,比如唐時王維拜見公主,孟浩然拜謁張九齡,而宋代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曾鞏,王安石等人正是由歐陽修培養和提拔的。可見真正的大家是極為愛才,惜才的。
後來即使歐陽修致書信與晏殊,言辭懇切真誠,晏殊卻不願再以真心來對這一片真心,他回信相當草率,有人問他在寫什麼,晏殊面色平靜,「答一知舉時門生,已過矣」。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