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暑期展覽
① 台北為什麼也有故宮
由於台北故宮中的藏品大多是國民黨撤退時期從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所以也取名為故宮。
台北故宮博物院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台灣省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藏品數量】60萬件
【概況】
位於台北市郊雙溪北側,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台灣省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琅器、雕刻、雜項、刺綉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展廳介紹】
台灣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牆,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博物院的主體建築分為四層,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層是辦公室、圖書館、演講廳;第二層是展覽書畫、銅器、瓷器、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織綉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特展。在第三層後面建有一座26米長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離地面50米,內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長180米,高、寬均為3.6米,分隔成許多小庫房,中間為通道,分類收藏著各種文物。
【歷史沿革】
故宮博物院於抗日戰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台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台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文物運台後,先存台中市,租借台中市糖廠倉庫存放。1950年 4月,台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台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台灣「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後,遷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中央博物院歸並故宮博物院後,故宮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運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開幕。至此,運台文物才得到一個適當的保存環境。運台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琅、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並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余件,目前共有60萬件。
【珍品簡介】
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摺、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藏品保護】
採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文物庫房恆溫、恆濕,防火、防盜,並採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
【展覽活動】
該院陳列展覽強調配合旅遊觀光事業及為大眾服務的原則,院內辟有銅器、瓷器、玉器、書畫等各種陳列室。先後舉辦「商周青銅禮器展」、「我國瓷器的發展」、「書畫精華特展」、「故宮藏玉」、「中華民國開國史料展」等展覽。在建院60周年之際,舉辦了大型綜合陳列「華夏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關系特展」。還在院內開辟了「三希堂古典茶藝雅座」和仿宋、明庭園「至善園」。為了方便外地民眾參觀,還舉辦了巡迴文物展覽,深入許多市縣展出。
台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台灣省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運台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琅、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並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余件,目前共有60萬件。
該院陳列展覽強調配合旅遊觀光事業及為大眾服務的原則,院內辟有銅器、瓷器、玉器、書畫等各種陳列室。先後成功舉辦多個大型展覽。為了方便外地民眾參觀,該院還舉辦巡迴文物展覽,深入許多市縣展出。
【文獻出版】
該院出版有《中華五千年文明集刊》、《國之重寶》、《惠風和暢》、《文物光華》、《故宮寶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畫皴法點苔之研究》、《清代通鑒長編》等著作,並影印出版了文淵閣《四庫全書》。院內還有定期刊物《故宮文物月刊》和《故宮學術季刊》等。
② 台北國際電玩展的展覽分區與活動
為了與各國廠商及貿易相關公協會(特別是自辦電子資訊類展覽的回單位)交流,台答北市電腦公會也安排國際展區,提供國際廠商進行外銷產品之展示,與相關展覽之宣傳,例如:韓國館部份,則會邀請承辦韓國國際游戲展示會的Gstar籌備委員會來台宣傳。
而在第五屆的展覽中,主辦單位更邀請了日本SEGA展示台灣玩家喜愛的「三國志大戰」、「甲蟲王國」等大型機台電玩,顯現出日本製造大型機台電玩的實力。 游戲名稱(組別) 冠軍 亞軍 季軍
飛天歷險Online 狂雷之魂 惡搞馬戲團 紫米雜糧堡
飄流幻境Online 魔流 2266隊 無*領域
爆裂坦克: 陳冠儒 洪崇耀 林政勛
我的天使與惡魔 陳泰羽 陳思宏 張明宗
勁爆美國職籃2006 陳永泰 趙浩昱 郭鈞滇
明星三缺一 呂詠莉 楊世宇 李宗輝
③ 台北故宮第二展覽館有什麼
第二展覽區內有圖書文獻館、創意工坊、文會堂、故宮晶華(餐館)和第二行政大樓。
④ 為什麼每年都有很多新電子產品在台北電腦展上面發布。為什麼實在台灣,而不是在其他國家呢!
因為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Taipei)是僅次於德國漢諾威的CEBIT的全球第二大電腦展,同時也是回亞洲最大答的電腦展。展覽會由台灣對外貿易協會主辦。展出地點在台灣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周期為一年一屆。
⑤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的歷史背景
1、計劃時期
1974年3月10日,當時的貿協秘書長武冠雄宣布,美國達拉斯世界貿易中心來台投資計劃確定,並將計劃二─三年間,建置「台北世界貿易中心」,以解決外銷展覽需求問題。
1980年8月28日,鑒於公司法的法規,行政院「台北世貿中心策劃推動小組」計劃組成「台北世界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英語: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Co., Ltd.)」,以利展館與相關計劃的推動,當時已確定籌備會組織的執掌為:副召集人張光世、執行秘書汪彝定、副執行秘書兼秘書組長武冠雄、工務組長嚴孝章,隔日,該公司成立,籌備委員會推舉武冠雄成為首任董事長,其後,也正式獲得位在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協會」之會員資格,但因為展館規劃的問題,當時許多展覽仍然在台北松山機場的外貿協會展覽館進行。
2、興建時期
因為位置的問題,興建計劃一直到1981年才解決,最後是決議在基隆路與信義路之間的四四兵工廠舊址進行興建,面積約兩萬坪,但是到了1982年10月16日,可以容納1330個攤位,面積為27080平方米,高七層樓的展覽大樓,才真正開始進行興建,同時,貿協另外規劃了高30層樓的貿易大樓(即「台北國際貿易大樓」)、高22層樓的觀光旅館,作為後續的建設。
1984年1月17日上午,世貿展覽大樓的興建,因為天候不佳的關系,水泥柱松動導致模板掉落,造成工人黃長政當場被掉落的模板壓死的意外,此外,李添丁、郭泰豐、楊明輝、甘登華、李金獅、戴培達、張進發等工程師也分別受到輕傷;其後,台北市政府工務局也追究了承包商「互助營造公司」及監管商「中興工程顧問社」的相關責任。
為了要強化資訊服務提供的功能,世貿中心也計劃在啟用後,向宏碁電腦購置相關電腦設備,以加強外銷訊息的資訊化。
3、啟用初期
1985年12月31日開幕的中華民國資訊月展覽,成為第一個在展覽大樓內舉行,也是展覽大樓啟用前,先行辦理的展覽,同日,外貿協會秘書長江丙坤也在展覽大樓落成當日,宣示了以下重點,希望展覽大樓落成後,能發揮貿易效能:
「 1.以健全之組織與設備為我國業者與外商提供完善之服務
2.設交易市場及外銷樣品展示中心,網羅國內外之優良產品作長期展示
3.舉辦短期之專業展售會,並提供外界租用一樓展場舉辦其他展覽
4.利用國內外傳播媒體並藉專業展寄送邀請函廣泛宣傳」
──1985年12月31日,經濟日報
在展覽大樓正式啟用後,台灣北區郵政管理局也在世貿中心內開設台北市109支郵局,讓參觀展覽的民眾與參展廠商也可以使用郵政業務。
1986年1月2日晚上,剛啟用不久的展覽大樓發生火警,雖然撲救得宜,但卻暴露出消防安全上的缺失。
4、步入軌道
為了提升展覽規模,並加強外銷市場的推展,貿協自辦的展覽也正式提升為國際級展覽,因此,台北國際專業展應運而生。
5、四合一時期
雖然外貿協會旗下的國際觀光旅館尚未驗收,但在國際觀光旅館、國際會議中心、貿易辦公大樓皆順利完工的情況下,外貿協會仍舊在1990年1月8日進行「台北世界貿易中心整體落成啟用典禮」,這也是「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四合一建築的起源。
1991年8月16日,安益實業有限公司與台北世貿中心簽約,正式成為展覽會場攤位工程布置合約的承包商,意即世貿相關展覽,安益公司都會進行裝潢作業。
在第十三屆(1993年)台北國際電腦展進行時,台北世貿中心東側出入口發生磚塊無預警剝落意外,雖然沒有造成人員損傷,但基於安全考量,外貿協會也決定進行外牆重建工程。
6、展館擴增時期
展覽二館在1999年11月26日竣工並啟用,中華民國資訊月仍然成為第一個使用此展館的展覽;其後,隨著國際展覽的競爭日益激烈,外貿協會也計劃在展覽大樓二樓的展示中心,改建成展覽會場,並且讓台北國際電腦展進駐此展區。
而在2003年9月18日,信義計劃區A21用地所建置的「台北世貿三館」正式啟用,台北市電腦公會與外貿協會聯手主辦的「第二十三屆台北國際電腦展」成為第一個進駐該展館的展覽,因為展覽三館的交通較二館有利,加上展覽二館鄰近土地租近的問題,進而讓貿協選擇承租三館,並將二館經營權於2004年6月7日轉手給台北市政府。
⑥ 亞洲藝術中心的精選展覽
2013
「臻-度」-張國龍個展北京
李真法國巴黎旺多姆廣場個展巴黎
「智慧失能」-廖堉安個展 台北
「夢境邊緣」-高行健個展 台北
「人的十二個面貌」-華慶作品展台北
「廢墟之殤」-應天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歸來北京
第55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中國大型獨立項目-「文化‧精神‧生成」威尼斯
「無限」-毛栗子巡迴展 台北
2012
「統覽.微觀」-庄吉吉個展 台北
「光/墨」-鄭重賓個展 北京
「心境」-楊識宏個展 台北
「微觀浩室」—沈昊個展 北京
「涉事‧沉吟」-沈克龍大漆作品展 北京
「神仙妙境」-郭文個展 北京
「人‧物」–華慶新作展北京
「這些年」—孫遜個展北京
造化之「不生不滅」:千歲與草民李真美國西雅圖弗萊伊美術館個展
2011
世紀遺痕-應天齊上海美術館個展
老虎的黃金–馮野個展北京
楊識宏的創作基因-楊識宏個展高雄市立美術館
大氣-李真台灣大型雕塑首展中正紀念堂
東游記-張敬立個展北京
存在的痕跡-楊識宏北京作品展北京
命理-華慶作品展北京
凝視的臉龐-韓永旭(漢永旭)台北個展台北
獨立-張方白個展北京
非想非非想-荊智勇個展北京
獨白-郭劍個展北京
蹩腳癥候群-廖堉安個展台北市立美術館
【真與幻】-毛栗子最新創作展北京
2010
【新東方精神II -承啟】北京
我思故我在--華慶新作展台北
【在虛無縹緲間】-潘信華北京個展北京
【光與影】-高行健繪畫新作展台北
2009
精神.身體.靈魂李真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個展
華慶個展:思維的魔力北京
2008
廖堉安個展:不溫柔的愛撫台北
李真新作首展:神魄北京
陳文令個展:物神北京
沉積:新東方精神北京
和而不同: 19位兩岸藝術靈魂的相容台北
黃鋼最新個展:北京記憶台北
李真年中國美術館個展:尋找精神的空間
華慶個展:人的奧義書北京
2007
天行健:中國當代藝術前沿展北京
⑦ 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館 [北京/台北] 這是為什麼
北京故宮都是清朝皇帝遺留下來的一些物品,當然意義深重哦!
而台北的故宮的藏品大多是國民黨撤退時期從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所以也取名為故宮。
台北故宮博物院
【名稱】國立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台灣省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成立時間】1962年
【藏品數量】60萬件
【概況】
位於台北市郊雙溪北側,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台灣省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沈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琅器、雕刻、雜項、刺綉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展廳介紹】
台灣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牆,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博物院的主體建築分為四層,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層是辦公室、圖書館、演講廳;第二層是展覽書畫、銅器、瓷器、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玉器、法器、雕刻及圖書、文獻、碑帖、織綉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特展。在第三層後面建有一座26米長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離地面50米,內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長180米,高、寬均為3.6米,分隔成許多小庫房,中間為通道,分類收藏著各種文物。
【歷史沿革】
故宮博物院於抗日戰爭的前夕,選擇重要文物南遷。1948年底,人民解放戰爭勝利在即,國民政府令故宮博物院挑選貴重文物以軍艦轉運台灣。原故宮博物院文物分3批運走2972箱。一起運台的還有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852箱及其他單位文物。文物運台後,先存台中市,租借台中市糖廠倉庫存放。1950年 4月,台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運台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57年,在亞洲協會贊助下,在庫房之外又建一小型陳列室,公開展覽所藏文物。1965年,在現址建成新館。新址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台灣「行政院」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規程》,規定設置國立故宮博物院,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保管使用,將來國家統一後,遷台文物仍交回原博物院。中央博物院歸並故宮博物院後,故宮博物院全部文物由台中運至台北中山博物院,以此作為院址,1965年11月12日正式開幕。至此,運台文物才得到一個適當的保存環境。運台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琅、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並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余件,目前共有60萬件。
【珍品簡介】
在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摺、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藏品保護】
採取了防潮、防蟲的各種措施。文物庫房恆溫、恆濕,防火、防盜,並採用現代化技術自動控制,可保文物安全無虞。繼承、利用傳統工藝技術和引進自然科學新成果,對殘損的文物進行修復。
【展覽活動】
該院陳列展覽強調配合旅遊觀光事業及為大眾服務的原則,院內辟有銅器、瓷器、玉器、書畫等各種陳列室。先後舉辦「商周青銅禮器展」、「我國瓷器的發展」、「書畫精華特展」、「故宮藏玉」、「中華民國開國史料展」等展覽。在建院60周年之際,舉辦了大型綜合陳列「華夏文化與世界文化之關系特展」。還在院內開辟了「三希堂古典茶藝雅座」和仿宋、明庭園「至善園」。為了方便外地民眾參觀,還舉辦了巡迴文物展覽,深入許多市縣展出。
台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台灣省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築設計吸收了中國傳統的宮殿建築形式,淡藍色的琉璃瓦屋頂覆蓋著米黃色牆壁,潔白的白石欄桿環繞在青石基台之上,風格清麗典雅。
運台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琅、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並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受贈、收購1萬余件,目前共有60萬件。
該院陳列展覽強調配合旅遊觀光事業及為大眾服務的原則,院內辟有銅器、瓷器、玉器、書畫等各種陳列室。先後成功舉辦多個大型展覽。為了方便外地民眾參觀,該院還舉辦巡迴文物展覽,深入許多市縣展出。
【文獻出版】
該院出版有《中華五千年文明集刊》、《國之重寶》、《惠風和暢》、《文物光華》、《故宮寶藏》、《元四大家》、《唐寅的研究》、《山水畫皴法點苔之研究》、《清代通鑒長編》等著作,並影印出版了文淵閣《四庫全書》。院內還有定期刊物《故宮文物月刊》和《故宮學術季刊》等。
⑧ 台北南港展覽館靠近哪個機場選台北松山機場近還是桃園機場近
南港展覽館距松山機場8公里, 有捷運直達乘車時間21分鍾, 距桃園機場47公里
⑨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的場館介紹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整體建築為雙層式展覽館,建築面積約35600平方公尺,佔地十分廣大,樓高40公尺共有地上7層、地下2層,總樓地板面積約144000平方公尺;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整體展場共可規劃大約2628個攤位,規模為台北世貿一樓展場了2倍大,除了可作為展覽場地以外,還可成為室內體育館以及演藝活動的空間,是十分多元化的設計;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西側大樓則設計為機關辦公、會議以及餐飲、店家等機能性空間,東側大樓則為
特色場館
機電設備的空間。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中規劃相當完備,有『展覽場』、『戶外展場』以及『會議室』:展覽場分為上、下兩個展廳,上展廳位於4樓,可容納約1300多個攤位,也可當作室內體育區以及演藝活動場所;下展廳位於1樓,總面積較為上展廳大,是專屬的攤販區,上、下展廳間有電扶梯互通,增加便利度;戶外展場是1樓西北入口露天廣場,未來將會在此展示體積較大、高或是辦理戶外的展覽活動,讓民眾欣賞不一樣的展覽氣氛;會議室在4樓和5樓各有5間和6間,最高可容納1600人開會,其中一間會議室最為特別,是階梯式設計,可容納360人,規模屬一屬二。另外在地下1樓和2樓分別是計程車招呼站、停車場以及捷運連信道,3樓設有餐廳供民眾飲食。
⑩ 台北世界貿易中心的重要展覽
台北國際書展(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
台北國際電腦展(回COMPUTEX Taipei)
台北電腦應用展(Taipei Computer Application Show)
台灣資答訊月(IT Month)
台北國際旅展(Taipei International Travel Fair)
外貿協會台北國際專業展(Taipei Trade Sh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