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師師德行為規范
㈠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職工日常行為規范》
應是2009版中小學教師道德行為規范(2008年修訂):
一、愛國守法
二、愛崗敬業
三、關愛學生
四、教書育人
五、為人師表
六、終身學習
㈡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對教師有哪些要求
2009版中小學教師道德行為規范卻是
一、愛國守法
二、愛崗敬業
三、關愛學生
四、教書育人
五、為人師表
六、終身學習
這是對的。
㈢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是: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㈣ 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一、主要包括:
1、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努力做一名優秀教師,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崇高職業理想,體現了教師職業素質的本質,具體包括:
(1)、熱愛教育事業。
(2)、熱愛學生。
(3)、獻身教育事業。
(4)、勇於同一切危害教育事業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
(5)、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自覺履行教師職業責任,就是要求教師把職業責任變成自覺的道德義務,為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新人而無私奉獻。具體內容有:
(1)、教師必須自覺地做到對學生負責。
(2)、對學生家長負責。
(3)、對教師集體負責。
(4)、對社會負責。
3、樹立積極主動的勞動態度,努力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教師怎樣才能做到樹立積極主動的勞動態度。具體內容有:
(1)、教師必須有主人翁的責任感。
(2)、具有從事教育勞動的光榮感與自豪感。
(3)、要有肯於吃苦的精神。
(4)、教師職業紀律.
4、教師職業應遵守的規章、條例、守則等。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有教師意識並不斷強化這種意識。
(2)、認真學習教師職業紀律的有關規定。
(3)、在教育勞動中恪守教師職業紀律。
(4)、從一點一滴做起。
(5)、虛心接受批評,勇於自我批評,善於改正錯誤。
5、教師要有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教書育人活動的效果是教師職業技能的反映。具體內容有:
(1)、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更新知識。
(2)、要懂教育規律。
(3)、要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
(4)、勇於實踐,不斷創新。
二、教師素質是職業素質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有了教師職業勞動之後,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總結概括而成,並在他們的著作中表達出來的。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4)中小學教師師德行為規范擴展閱讀:
1、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
2、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范、准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范、准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准則
3、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㈤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
二、敬業奉獻。忠誠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對工作高度負責,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
三、熱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維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健康發展。
四、教書育人。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塑造學生健全人格,啟發學生創新精神。
五、為人師表。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謙虛謹慎,團結協作。平等對待學生家長,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不以粗魯言行對待家長。
六、終身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遵守教師培訓制度,不斷學習,與時俱進,自覺更新教育觀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教育教學業務,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水平。
(5)中小學教師師德行為規范擴展閱讀: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8.31」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和專業水平,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
對1997年國家教委和全國教育工會聯合印發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進行了修訂,於2008年九月一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頒布實施。共計六條。
新頒布的《規范》基本內容繼承了我國的優秀師德傳統,並充分反映了新形勢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對中小學教師應有的道德品質和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網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
㈥ 《教師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內容
職業道德
1. 教師職業的勞動特點:任務的二重性(教書育人)、過程的藝術創造性、作用特殊性(社會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實質愛心奉獻
2. 教師的藝術創造力主要表現:板書和語言、教學設計、心靈關照
3. 教師職業的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熱愛教育、獻身教育資料節選自中國教考論壇
4. 教師職業道德的價值:客體的某些屬性對主體的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積極意義,是主體和客體之間需求關系的統一。
5. 教師職業的社會價值所表明的應是教師職業之一客體與社會需要主體的價值關系,即教師職業的本質屬性對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所具有的積極意義。
6. 教師社會價值的作用:0 繼承發展人類文化的橋梁、0 為社會造就人才、0 體現了科學的再生產、0 促進人類的自我完善
7. (社會進步、教育改革、、素質教育、生產力發展、新技術革命、精神文明建設、社會轉型、社會民眾)需要教師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
8. 轉型期的價值觀變化:功利化、多元化、個人價值的關注(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9. 教師職業道德:教師在其職業活動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關系時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在此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或行為品質。另需說明:外在行為規范或准則的共同性、約束性、差異性
10. 影響職業道德形成發展的因素:0 社會經濟關系的制約、0 社會精神文化的影響
11. 教師職業道德的發展變化取決於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特別是社會關系的狀況和要求:0 社會經濟關系所決定的教育利益是其客觀物質基礎、0 社會經濟關系決定了學校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養的標准 制約其基本內容和要求、0社會經濟關系的變化最終必然引起其變化
12. 精神文化因素對教師職業道德的影響表現:0 政治思想、0 科學文化、0 傳統道德、0 文學藝術、 0 社會風氣
13. 教師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共道德共性:相對獨立性、本質階級性、歷史繼承性、現象一致性。兩者區別:產生時間和發展不同、適用范圍不同
14. 教師職業道德的共同性:不同社會、階級的教師職業道德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相似或相同的規范和要求。具體表現:0 在維護教育和教學秩序所必需的最起碼的最簡單的教育勞動行為准則商、0 對教師個人的職業品質要求商、0 教育科學規律和教育事業發展對教師行為的要求上。
15. 教師職業道德的及城市辯證的揚棄和取捨的過程
16. 教師職業道德的特點:0 適用的針對性、0.要求的雙重性、0.內容的全面性、0 功能的多樣性、0 行為的典範性、0 影響的廣泛性和深遠性
17. 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對教師工作的促進(動力、調節、評價)、對教育對象的教育、對社會文明的示範、對教師修養的引導—功能
18. 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忠於人民教育事業。決定依據: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社會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教育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19.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構成: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獻身教育、
20. 教師職業道德基本原則的作用:0 是不同社會教師職業道德相區別的更本標志、0 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和核心、0 是貫穿教師職業道德的一根紅線
21. 教師職業道德范疇:廣義指反映和概括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概念;狹義指反映教師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之間最本質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關系的概念
22. 教師職業道德范疇在整個教師職業道德體系中既是總結、由是指導,有承上啟下、溝通前後的作用
23. 教師職業道德范疇包括:教師的義務、良心、公正、幸福
㈦ 教育部最新頒發的師德行為規范是什麼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專主義。全面貫徹屬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六、終身學習。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㈧ 為什麼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在教學實踐中所應遵循的道德規范,知識分子職業道德之一。教師職業道德的產生和發展,是同人們教育活動的發展直接相聯系的,它對形成教師的職業心理和職業理想,形成教師特有的道德習慣和道德傳統,起重要作用。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教師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社會主義的教師職業道德批判地繼承了古代師德的優秀遺產,以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和行為規范為指導,是最先進、最高尚的教師職業道德。
在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的意義可以從師德存在的必要性這個角度去理解。
教育勞動關系的特點決定著教師職業道德有存在的必要。教育勞動關系的特點之一是,教師在自己的勞動中一定會面臨多種復雜的社會關系。最直接的有:教師個體與學生個體及群體;教師個體與同行個體和群體;教師與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會以及教師與自己的事業等等。處於豐富的社會關系教師的勞動必然使教師處於一定的利益取捨之中。教師的每一個行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和處理這些利益關系。比如一個教師在看到某個學生上課做小動作時,他用目光予以制止這樣一個教育行為。他就既考慮了單個學生的自尊,也考慮到不要使全體學生受到一個小動作的影響這樣一些學生的利益,也考慮到了教師本人的教育效果、教師的威望的維持,以及完成教育目的所要求的讓學生得到自由發展等等利益關系。所以教師一舉手一投足的確關繫到許多利害關系,關繫到這些關系的調整。由上可知:教師勞動關系的豐富性和這一關系調整所具有的自由度決定著必須有教師的職業道德存在。
例如:某校一位學生期中物理考試成績10.5分,讓學生自評時,該生給自己打了99分,於是老師在卷面上批示:
「你去死!」
顯然,這位教師犯了語言過失錯。他認為,該生公然做手腳,不知羞恥;對老師也是一種輕慢與冒犯!
這種「師道尊嚴」的心態,使這位教師很快沖過職業「底線」。 師愛最為公眾期待,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努力在教育實踐中提升自己的師德水平。
首先,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
教育需要師愛。沒有師愛的教育是不存在的。在德、智、體、美、勞等各項教育中,師愛是基礎,是先決條件。因此,在教育過程中,無私地奉獻這種師愛,既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又是衡量一位教師素質的重要內容。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影響師生關系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著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著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說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