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婁師德與狄仁傑閱讀答案

婁師德與狄仁傑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1-23 01:51:43

1. 《狄梁公與婁師德》的閱讀答案1.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下

【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武)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翻譯】
狄仁傑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而)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是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憑著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他人成事的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受到的機遇,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奏摺,拿了十幾篇(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被婁師德所包容!而婁公從來沒有誇耀的表現。」

2. 文言文:婁師德與狄仁傑 ……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直道」是什麼意思

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可以理解為:臣是憑借文章正路進入仕途,並不像其他人憑借人脈才有所作為。
直道,這里是正途的意思。

3. 婁師德與狄仁傑的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版朕大用卿,卿知權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4. 文言文:婁師德與狄仁傑 ……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乃師德之力」… 「比」是什麼意思

比:曾經、以前的意思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作相國.狄仁傑一直排斥婁師德,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作了高官,全仗婁師德提拔.」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容忍!」而婁公從來沒有驕矜的表現.

5. 求文言文《狄梁公與婁師德》的完整注釋與譯文

【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也。」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文學常識】

《唐語林》

筆記體唐代文史資料集。編撰者宋代王讜。仿《世說新語》體例,按內容分門系事。書中材料采錄自唐人50家筆記小說,資料集中,內容豐富,廣泛記載唐代的政治史實、宮廷瑣事、士大夫言行、文學家軼事、風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對研究唐代歷史、政治和文學,均有參考價值。

【譯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傑說:「朕重用你,你知道什麼原因嗎?」狄仁傑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做官,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過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並不了解你,你做官,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啊。」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這是婁公在包容我!」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表現。

【閱讀訓練】

1.解釋:

(1)為 (2)許 (3)咎 (4)矜

2.翻譯:

(1)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

(2)吾不意為婁公所涵!

3.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其中狄梁公、婁師德和則天皇帝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

1.(1)擔任 (2)左右 (3)過錯 (4)自誇

3.狄梁公:知錯能改;婁師德:胸懷若谷;則天皇帝:懂得用人之術。

6.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題。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


小題:C
小題:B

7. 閱讀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題。(5分)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

(1)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而依靠別人辦成事情。(譯出「進身」「因」1分,大意1分)
(2)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錯一處扣0.5分,扣完為止。「久之」後可斷,也可不斷)

8. 翻譯:狄仁傑和婁師德

師德河隴地區鎮守四十多年,恭恭敬敬勤於公事從不懈怠,使百姓和少數專民族都能安居樂業。性屬情沉穩厚道能寬恕別人,狄仁傑如相,是師德舉薦的;但是狄仁傑不知道,所以內心很輕慢師德,多次排擠他於朝堂之外。太後察覺了這件事,曾經問狄仁傑:師德賢嗎?狄仁傑回答說:作為將領他能夠認真的鎮守邊關,賢我卻不知道。太後又問:師德能識人么?狄仁傑回答說:我和他曾經是同僚,沒有聽說他能識人。太後說:我能夠發現愛卿你,是師德舉薦的,所以也可以算得上是識人了。狄仁傑出去後,感嘆說:婁公道德高尚,我被他包容很久了,我卻不能發現蛛絲馬跡(他包容我)。當時朝中誹謗污衊很多,師德長時間出任要職,唯一能以好的功名結束自己的仕途,人們因此敬重他。

9. 婁師德與狄仁傑 全文翻譯

一、譯文: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國相。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了,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別人的。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受重用,其實是婁師德的功勞。」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羞愧得自我責備,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包容!然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神色。」

二、原文:宋·王讜《唐語林》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9)婁師德與狄仁傑閱讀答案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一、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二、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10. 《婁師德包涵狄仁傑的文言文》 題目

先是以發問的方式詢問狄仁傑何以平步青雲,使狄仁傑述其自矜之原由,可謂請君回入瓮。
而後答擺出證據,以客觀事實呈現。使得狄仁傑所述之辭與師德所薦之涵兩相比照,以此給狄仁傑以心靈震撼。
最後武則天不責,則是隱晦相告「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之意。
一招三勢,環環相扣,是以解開冤家之結。

熱點內容
民辦文綺中學 發布:2025-08-18 20:34:33 瀏覽:355
中學師德培訓總結 發布:2025-08-18 18:26:55 瀏覽:634
恥辱2教學 發布:2025-08-18 17:44:56 瀏覽:612
教師德能勤績廉考核內容 發布:2025-08-18 16:13:14 瀏覽:594
哪裡有買床 發布:2025-08-18 13:17:51 瀏覽:388
老師配圖 發布:2025-08-18 13:16:58 瀏覽:748
故宮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18 12:15:42 瀏覽:435
籃球裁判視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18 11:42:44 瀏覽:660
野外生物起義 發布:2025-08-18 11:26:41 瀏覽:230
初一數學全冊 發布:2025-08-18 10:50:16 瀏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