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家訪衣著
A. 今天晚上去一名男生家中家訪,進門後看到他穿著一件很漂亮的hello kitty的淡粉色短袖衫。他看
。。。是老師嗎 就說很漂亮就好了 希望下次家訪的時候能看到他這么自然,生活的一面 應該會被接受的
B. 家訪前做什麼准備家訪前需要和家長
1、去誰家做家訪呢
班主任的工作時間有限,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做家訪。家訪的對象通常瞄準班裡 「有情況」 學生的家庭,這些學生往往紀律、表現差,或出現了特殊的情況,需要班主任去聯絡家長,以求得問題得到家校合力的解決。決定去哪個學生家做家訪,只單獨讓相關的學生和家長知道,不必要讓其他學生和家長知道。
2、家訪前做什麼准備?
家訪前需要和家長訂好方便家訪的時間和時長,並讓學生也知道這件事,到時候還請學生帶路。要明確家訪的目的,擬好將和家長交流的主題、基本內容和想了解的情況,以及要討論的對策等。最好約好一位科任教師做伴,到時可以協助工作。要帶一本筆記本,方便做記錄。
3、家訪時講什麼話?
家訪時主要和家長溝通,但是也應該邀請學生參加交流。班主任要先簡要介紹本學期來班裡的基本情況,然後較詳細地介紹目標學生(家長的孩子)的在校表現。要講出這個學生的優點,還要報出他/她的缺點或問題。接著請家長談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對他/她的看法和期待。還要聽聽學生本人的想法,也請同行的科任發表看法。最後班主任做小結和提出建議。
4、溝通時忌諱什麼話?
家訪的重點是和家長溝通、交流學生方面的情況,以便往後採取合適的措施來教育學生,而不是要在家訪的時候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因此,談話時要謹慎,不可以講出令家長絕望的話,也不能說出讓學生無地自容的話或者傷害其自尊心的話。例如,不要說「我實在是管不了你的孩子了,真是糟糕透了」,而要說「這孩子暫時有這些不足之處,但是有家長的配合,我們相信孩子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這些缺點的」。這樣說,有對家長的善意提醒,也有對學生寄予的希望,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教育。
5、家訪結束時對學生說什麼?
家訪結束臨走的時候,除了對家長表示感謝外,還要單獨對學生講幾句話溫馨的話。例如,可以這樣講:看得出你父親對你的在校表現很重視,他期待你做一個遵守校紀班規,發奮向上的學生;老師也很希望你從今天開始,不怕困難,去努力,去爭取,做一個出色的好學生,讓同學們對你刮目相看,讓你父親、家人為你高興,也讓老師為你驕傲。
6、家訪注意事項是什麼?
1)不能造成家訪等於告狀而令人反感;
2)避免家長誤會家訪是班主任推辭責任;
3)要使家長意識到家訪是為了教育孩子;
4)要讓學生明白家訪是為了教育好他/她;
5)家訪前應把時間地點人物報告政教處;
6)家訪時長通常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
7)家訪時不宜接受家長的宴請或禮品。
C. 第一次去家訪應該怎麼和家長交流
一、家訪前的准備工作
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宋立慧說:「家訪是學生、家長與老師互動最好的一種方式。」那麼,老師在進行家訪時,需要做哪些准備工作呢?
提前預約
老師要提前和家長約好家訪的時間,切莫做「不速之客」。出發前要再次打電話確認,讓家長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備,並提前規劃好交通與路線,盡量不要遲到。此外,訪談時間也不宜過長,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
衣著得體
家訪時,老師要衣著整潔、穿戴大方。良好的外在形象會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很重視這次家訪,自然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和尊重,為成功家訪奠定基礎。
准備物品
出發前,老師要帶上筆、幼兒基本情況登記表、幼兒家訪記錄表等,另外,自備鞋套和給孩子准備小禮物絕對是「加分項」。
准備家訪提綱
為了保證家訪的效果,老師不妨提前列出要了解的問題,做到有條不紊,這對新手老師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例如:
孩子的小名叫什麼?
孩子是否挑食?能自己獨立吃飯嗎?
有沒有過敏的食物?有沒有疾病史?
晚上一般幾點睡覺?有午休的習慣嗎?
會自己上廁所、穿衣服嗎?
在家主要是誰帶孩子?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怎樣的?
……
二、家訪中的溝通事項
有些幼師表示,每次家訪時不知道該和家長們說什麼,家訪到最後反而像是家長對老師的「采訪」。其實進行好的互動並不難,老師不妨這樣做:
1.與孩子互動交流
進行簡單的寒暄之後,第一步要做的不是直接詢問你需要的信息,而是去觀察孩子,並與孩子進行游戲,通過互動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從而判斷孩子的發展水平。
1.觀察孩子的體形,對孩子基本的身體發展情況有一定的了解。
2.觀察孩子走路、跑動的情況,初步判斷孩子的運動發展水平。
3.與孩子進行簡短的交流,問問孩子最喜歡的故事是什麼,感受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和社會交往能力。
4.觀察孩子對父母指令的執行情況,判斷他們的親子關系、預估孩子可能的性格特徵等。那些對父母的指令顯得很「叛逆」的孩子,需要額外注意。
D. 去家訪怎麼在群里通知家長
首先去家訪的情況下,一定要私下跟家長進行溝通,確認好時間。
E. 家訪效果怎麼寫
模版:
1、教師對學生有了一個全面了解。尤其是班主任,家訪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學生的家庭情況、在家學習環境和表現等,做到心中有數,有利於以後更好地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教育和引導學生。
2、增強了家長的責任心並幫助他們科學教育孩子。教師借家訪廣泛宣傳,大力倡導家長參與教育,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程度,明確自己在家庭就是一位最貼近的老師。家訪增加了教師與家長進行雙向溝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機會,也增進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識,實現教育學生方面的協調統一,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另外教師和家長溝通時還會發現教育過程中已經出現而未覺察到的問題,這樣就能夠採取相應措施而不至於錯失教育良機。
3、促進了班級建設和管理。家訪過程中的交流進一步培養了師生間的感情,學生感受到教師高度的責任心和真誠的愛心,促使他們有意識地克服缺點,服從管理,發揮他們最大的主觀能動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學校及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和學習,這對班級的和諧文明發展極為有利。
總之,此次家訪活動為學校和家庭之間搭起了一道溝通的橋梁,極大地和諧、融洽了家校關系,達到了訪出學校教師新形象、訪出學校工作新不足、訪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點子的目的。
F. 老師家訪前應做哪些准備
如果你是老師,那麼首先請注意的是你的著裝,到不用做什麼太多的准備,要想好自己去了的目的是什麼,不要一味的去要求孩子或者家長做到什麼,而是去探究你能為這個孩子做些什麼。這樣的話,我想他們會很歡迎你。因為畢竟現在一家就一個寶貝,不論是誰都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太過與讓人頭疼。 如果你是孩子或者家長,那麼請打掃好環境,給老師一個良好的印象。和家裡交流一下,是不是孩子最近犯什麼錯了,還是例行公事的家訪。還要注意一點,不論是做為家長也好,還是做為孩子也好,不要當著老師的面教訓或是起爭執,一切可以等老師走以後 關上門慢慢說。因為如果當時就教訓孩子,或是和父母起爭執,都會讓老師處在很尷尬的情況下的。
G. 去客家人家訪要送什麼禮品
現在絲綢禮品很新穎,價格也實惠,有絲綢桌墊、絲綢畫、絲綢書冊、絲巾等等,非常受人喜歡
H. 家訪,該怎麼家訪呢大家說說方法吧!求大神幫助
家訪是家校合作育人、統一教育理念、達成教育共識、協調教育目標、實現教育同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不是可有可無,而應極力倡行之,踐行之。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否適時、科學地進行家訪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下面,筆者結合自己曾多年擔任班主任的經歷和對家訪工作的研究,淺談一下家訪時機的把握和家訪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願能對班主任做好家訪工作有所裨益。 ●家訪應把握的幾個時機 進行家訪,應該是班主任一項經常性的工作。為確保家訪收到應有的溝通育人效果,班主任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時機進行家訪: ㈠接手新班訪家長 學生在家何情況 新學年伊始或中途,班主任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後,能否快速、全面、准確地了解掌握全班每位學生的思想、學習、性格、興趣、愛好、身體、家庭等方面的情況,直接影響著新的班集體建設的進程。這就需要班主任做到眼勤、多觀察,口勤、多了解,腿勤、多調查,腦勤、多分析。可以通過請教前任班主任和科任老師、詢問其他同學、個別談話等途徑,全面了解每位學生的整體情況,還可以讓學生如實寫自己的個人小傳,以充實班主任的「弟子信息庫」。 如果通過以上途徑還不能全面掌握一些學生的真實情況,班主任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在摸清學生的真實情況後,和家長一起商量制定相應的家校合作育人目標、步驟、措施。以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勿容置疑,班主任接手新班後,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家訪,是把握教育主動權,融洽師生關系、師長關系,以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支點,必須認真加以落實。 ㈡學困學生需幫助 師長合作莫遲誤 因為客觀上學生之間存有「智商」和「情商」的雙重差異,所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也就存有相應的差別。這種差別在學習上就引發了「優等生」和「學困生」的兩極分化。 為縮小差別,遏制分化,在日常學習中,班主任對學困生要給予無微不至得關心與幫助,鼓勵他們樹立起追求進步的信心。每當他們學習上有了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同時,班主任還要及時通過家訪,給學生家長報喜,做到師長合作,一起關注孩子的進步。這樣做,既能給學生以成功的積極暗示與激勵,又能讓對孩子學習失去信心的家長重新燃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望之火,與老師一道共同關心孩子的成長,使學困生堅定信心,困而思進,不斷取得新的成績,走向更大的進步。 ㈢學生情緒出異常 家庭走訪應跟上 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一般都具有相對穩定的個性傾向和行為表現。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情緒異常,班主任就要及時和他(她)談心,並根據了解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情緒矯正。如果學生情緒異常的原因來自家庭,班主任就要及時通過家訪告知家長,與家長共同商議幫孩子矯正異常情緒的辦法和措施,以引導孩子盡早走出不良情緒的「沼澤地」。 比如:因夫妻不和鬧離婚而使孩子產生焦慮煩悶的情緒,班主任就要給家長講夫妻離異會給孩子成長帶來哪些不利影響,請家長要多為孩子著想,抱著對孩子成長負責的態度,夫妻之間做到互諒互讓, 重歸於好,把溫馨的家庭氛圍重新還給孩子,讓孩子在父母的共同關愛下,幸福快樂地成長。 ㈣學生成績往下滑 及時家訪齊力抓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習成績的高低仍然是衡量學生素質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素質教育不是不要學習成績,而是強調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會學習、會體驗、會創新、會自理、會合作、會生存的綜合素質。學習成績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外在反映,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學科成績,但學科成績是學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容忽視。 因此,當學生某一方面的成績出現滑坡時,班主任要馬上和他(她)「對話」,幫他(她)分析成績下滑的原因,並通過家訪提醒家長和老師搞好配合,一起幫助孩子端正態度,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努力提升學習成績,鼓勵引導孩子沿著全面發展、學有所長之路,不斷進步。另外,遇到這種情況後,班主任進行家訪還有另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避免學生因成績下滑而遭到家長的責罵、體罰,從而導致學生情緒低落,消極厭學,甚至逃學、出走、輕生等惡性後果的發生。 ㈤體驗活動促發展 家長支持更燦爛 實踐出真知,活動長本領。學生只有在廣泛實踐探究體驗的過程中,才能更生動地獲得實實在在的知識,形成各種各樣的技能,培養方方面面的素質,從而加快他們成長的社會化進程。因此,要想搞好班集體建設,增強班集體的向心力、凝聚力,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提高,班主任帶領班幹部設計、組織、開展好主題鮮明、豐富多採的班級體驗教育活動,是非常重要的途徑之一。 目前,不少家長只看重孩子的分數,忽視孩子其它素質培養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所以,他們對學校或班級開展的一些需要家長配合的活動,往往是漠不關心,甚至持反對的態度,惟恐耽誤孩子的學習。 比如:為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開展「我是家務小能手」活動,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的事情幫著做,不會的事情學著做。這時,一些家長就會站出來反對,什麼「獨生子女嬌寶寶,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孩子還小,長大了再學做家務也不遲」之類的話,就成了一些家長反對的理由了。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怎麼辦呢?孩子是家長最好的鏡子,對於家務技能展示活動中「涌現」出的「低能兒」,若是家長造成的話,班主任就要「御駕親征」了,向家長曉以利害,促其幡然醒悟,並積極支持孩子多參加各種體驗活動,以加快孩子成為「社會人」的進程。 為了贏得家長對開展活動的支持,班主任要把工作做在前頭,通過召開家長座談會,印發活動「明白紙」,將開展活動的意義給家長講清楚,家長對活動的「支持率」一定會不斷攀升。有了家長的支持,體驗活動的「含金量」也一定會不斷膨脹,從而,收到理想的體驗教育效果。為增強說服力,班主任還可邀請學生家長參加相關學生生活技能「露一手」觀摩活動,讓他們親眼目睹自己的孩子參加體驗活動後的長進,從而喚起他們從內心對班級開展各種活動的支持。 ●家訪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既然家訪是一條不可替代的重要育人途徑,班主任就應確保家訪的質量。為此,家訪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㈠家訪切忌走過場 計劃周密記心上 家訪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切忌走過場。一些班主任家訪目的不明確,為家訪而家訪,像走馬燈一樣,在不長的時間內,一連家訪十幾位學生的家庭,每家不過十分鍾。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家長了解不清,學生在家裡的情況,班主任也沒有了解清,家訪就匆匆結束了。這種「拜年式」家訪,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為保證家訪的實效性,每次家訪的人數不要貪多,還應制定一個周密的計劃。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分出個輕重緩急,還要根據學生的居住區域,來決定一次家訪哪幾家,但一定不要貪多,否則,會嚴重影響家訪的效果。草率的家訪,家長是不會滿意的,把孩子交給這樣的班主任管理,家長是不放心的。 ㈡保護親子自尊心 談話藝術最要緊 更多的情況下,班主任是帶著學生的「不足」去家訪的,而家訪的目的則是想在家長的配合下,讓學生改掉這些「不足」。因此,班主任在家訪時,向家長傳遞的信息應該是積極的,讓學生在家長面前是不丟面子的。這樣的家訪,家長滿意,學生也會更滿意。因為,「莊稼總是看著別人的好,孩子總是看著自家的好」,這是絕大多數家長共同的心理傾向,他們都不想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否定性評價。這就需要班主任的信息傳遞具有藝術性,先把學生的優點向家長講足講全,再把不足用努力的方向提出來,請家長給予配合。這樣做,家長會高興地、充滿信心地接受班主任的合理化建議,學生也會因為老師在家長面前保全了自己的「面子」,更加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積極主動地彌補不足,努力進步。從而,達到家訪的應有目的。 ㈢精心備好家訪課 胸有成竹不亂說 做老師的都明白,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同樣,要想成功地進行家訪,班主任也要備好「家訪課」。家訪的目的是什麼?想收到什麼效果?家長對自己的建議不理解怎麼辦?怎樣交流才能引起家長的重視?如果家長對孩子已失去信心又該怎樣開導?諸如此類的問題,班主任家訪前都要設計到,以免陷入尷尬的境地。 家訪時,班主任要做到儀表大方,衣著整潔,談吐穩重。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據。要讓家長聽得心裡高興,口服心更服,大有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之感。要讓家訪在親人摯友談心對話般的溫馨氛圍中進行。這樣的家訪,無疑將與成功相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㈣訪談模式去家訪 從中可提育人方 家訪和上課一樣,應力戒「注入式」、「滿堂灌」。家訪時,班主任要留給家長發表自己觀點的充分餘地,應像記者主持訪談節目那樣,悉心聆聽家長的育子觀,並適時插話,給予補充,以完善家長的教育思想,優化其家教理念。這種讓家長處於主體地位的家訪,便於引發家長的情感共鳴,使其更樂於接受班主任的家教建議,班主任也更能從中汲取家校合作育人的良方。 ㈤家訪主旨勿偏離 無關話題切莫提 家訪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通過家訪能密切師長之間的私人感情,建立起魚水般的關系,熔鑄成人世間最純真、最久恆的友誼之一。 遺憾的是,目前很多家長不喜歡班主任家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班主任的家訪動機不純。他們打著家訪的幌子去見家長,不是因關心人家的孩子而來,而是看中了家長手中的權力和金錢,登門是為了讓家長幫其辦私事,還有的是為了讓家長「買單」請客。這樣的班主任去家訪,往往是讓家長「聞訪色變」,躲不及防。於是呼,人民教師的師德形象被他們一毀無遺,真是可悲至極。 為保證家訪的效果,班主任家訪時一般都要讓學生在場。如果家訪時班主任一味地只談自己的私事,學生也會頓生厭惡之感,班主任的為師形象就會在學生的心中喪失殆盡。這種可怕的身教將遺患無窮,成為家訪的一大悲哀,為人師者一定要戒之又戒。 當然,家訪的時機是多種多樣的,需要班主任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把握;家訪必須注意的問題也是難以數盡的,這就需要班主任端正家訪動機,做到周詳縝密,充分准備,真正把家訪構建成家校合作育人的紐帶和橋梁。 總之,家訪是一門藝術,是一份奉獻。城市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因為學生居住的位置大都離學校比較遠,也比較分散,這就給班主任的廣泛家訪帶來了很難克服的困難。所以,除了家訪,班主任還可採取召開家長座談會、邀請家長校訪或通過信訪、電訪等方式,及時和家長溝通學生的情況,共同肩負起教育孩子成人成材的責任。
I. 家訪過程中著裝不適宜怎麼辦
家訪過程中著裝不適宜
這個著裝不是最主要的哦
還是看和家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的
我想 對於家長和孩子也是非常喜歡老師的家訪的
J. 昨天晚上去一個男生家中家訪,進門看到他在家裡穿著一件很漂亮的印有hello kitty的淡粉色短袖
尊重他的想法,不要去試圖說服。這樣才會讓她覺得你的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