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上家訪
這個詞的意思就是說,不用直接見面家訪,而是通過網上視頻交流進行家訪。
首先是禮貌用語,其次就是如實的回答家長對老師的提問。
㈢ 2、家訪應注意哪些問題求解答
它的目的有:①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②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家庭教育狀況和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在家庭的表現;③和家長一起研究、改進對學生的教育。但在某些情況下,卻被一些教師理解成了「告狀」,當作自己處理問題時的一種手段。
家長受「出人頭地」的傳統觀念影響,往往對在校學生的子女寄予了很大希望。而有些班主任的家訪,則意味著孩子又在校出了問題,因而一般都十分惱怒,恨鐵不成鋼、不爭氣、給自己丟臉。待班主任走後對孩子呵斥怒罵、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在受責後往往遷怒於班主任,認為是教師在往家長手裡遞「棍子」,自然產生對立情緒,平日不是避開班主任,就是故意和教師頂著干。這樣不僅沒有起到家訪的作用,反而造成「後遺症」。
因此班主任在平時的家訪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目的性和期望值
二、了解學生
家訪前,班主任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
三、提前預約
家訪前,必須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切不可盲目家訪,這樣學生家長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會大大影響教師的情緒。
四、時間的選擇與控制
家訪時間最好選擇在學生放學後或雙休日,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場,家訪的效果會更好。家訪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耽誤家長的工作。
五、內容和方法
(一) 不要只在學生出了問題後才去家訪。
進行家訪是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班主任要在可能的情況下,經常進行家訪主。如果等出了問題再堵,不如平時多疏導,防患於未然,以免給學生和家長造成一種誤會,老師上門,壞事在身。讓學生對家訪產生一種恐懼情緒,不僅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產生不良後果。
(二)不要只訪學生的情況。
學生的精神素質、學習情況往往受到整個家庭氛圍的影響,要教育好學生,就有必要了解整個家庭的情況。在家訪中,既要訪學生,又要訪家長,讓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和家長的交談,力圖對其經歷、學歷、性格特徵,以及對子女教育的認識、時間、精力、經驗等情況有所了解,同時還要注意從房間布置、家務安排、人際關系等方面進行觀察。這樣,就可以積累豐富的第一手材料,建立「學生家庭檔案」,為隨後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提供方便。
(三)不要只談缺點。
向家長反映情況,應力爭全面、客觀、具體,不能「報喜不報憂」,更不能只偏重於學生不足的一面,向家長「告狀」,欲借家長之手來管學生。有的家長不懂教育方法,往往以「棍棒教育」相配合,其結果會適得其反。教育目的達不到,反而會讓學生深得教師「無能」,失去在學生中的威信。因而在家訪時要特別注意,和家長溝通情況,不可忽略對學生進步一面的肯定,先鼓勵其發揚優點,不斷進步,然後再指出不足,提出希望。最後,還需要委婉地向家長指出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教師家訪的目的在於使學校和家庭密切配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震動,認識上有所提高,並不是為了讓學生受皮肉之苦,希望家長能用教育說服的方式,而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靠武力壓服。
(四)不要將學生排除在外。
教師的家訪,除特殊情況外,和家長交談時,應讓學生也在場,以免使學生猜疑,產生誤解。堅持家長、學生、教師三方在一起的辦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產生誤解,讓家長、學生更誠懇地接受教師的建議與批評,而且當著家長面表揚學生,本身就會對學生產生一種有力的激勵作用。
(五)講究談話的藝術性
1、把握談話的主動性。有的家長出於種種原因不善於同教師交談,要麼只是默默地聽,要麼只是一味點頭稱是。班主任要巧妙地控制整個談話內容,有條不紊地轉變話題,鼓勵和啟發家長談你感興趣的事。
2、在整個談話過程中,要始終表現出你對學生的熱愛,對學生進步的喜悅,對其後退的憂傷,這會使家長十分感動,從而更加信任你,主動配合你的工作。
3、對護學生短的家長,不要沖動地責備,而要平靜地分析,使其得出結論,在教育學生,教師與家長無利害沖突而言。幫助家長放下包袱,主動配合教師的工作。
4、班主任家訪時要注意斟酌語言,措詞要有分寸,千萬不可因失言導致失禮。例如,有的班主任把學生性格上的弱點說成是人性上的「污點」,這就是用詞不當;或把學生行為上的缺點說成是品行上的「缺陷」,這就是詞不達意;或是把學生偶犯的過失錯誤說成是屢教不改的老毛病,這就是言過其實;或是把學生雞毛蒜皮的小錯誤,「陳穀子爛芝麻」向家長「告狀」,這就是小題大做……這樣談話的班主任肯定會引起家長的反感,其結果與談話願望正好相反。
在不便於直接說出本意的時候,抱著尊重對方的態度,可以採用同義代替、側面表達、模糊語言等方法,含蓄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本意。例如某小學生經常吃別人的食品,拿別人的玩具,班主任為此家訪時,應該力避「偷」字,改用「悄悄拿」之類,以免傷害家長的自尊。
家訪交談時要根據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場合,確定自己的談話內容和談話方式,並且在情況突然變化時能迅速地調整其說話的內容與方式。例如,一位母親不許成績下降的學生參加春遊,班主任為此家訪。學生母親准備做晚飯,班主任抓住時機笑著說:「拿咱們做飯來說,如果做糊了一鍋飯,就不再做飯了么?我們大人不是也失過手嗎?」學生母親笑了。班主任又語氣溫和地分析學生成績下降的原因,從而告訴家長,不要帶著怨恨教育孩子。
㈣ 家訪內容有哪些
首先是匯報一下學生近期在學校的表現,優秀的和不足的。
其次了解一下學生在家裡狀況如何。
最好和家長溝通一下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㈤ 家訪內容怎麼寫簡單
1、先寫孩子的家庭情況,如:幾口人,各是什麼職業,平時誰接送、誰照顧、學習誰輔導,聽取家長對學校教育的建議,委婉提出自己的建議。
2、再寫孩子在校的表現,優點要結合事例來說,缺點要委婉地提出。
3、總結:本次家訪效果良好。願家校合力,共促孩子成長。
例如:x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老師上課講的東西都會,但是學會了就擾亂秩序,不讓其他的同學學習。因此,對進行了一次家訪。
在和他的父母談話中得知,他們的工作都很忙,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多,孩子又經常在奶奶家,奶奶對他嬌生慣養什麼都依著他。這樣一來,孩子就養成了一些壞習慣。所以,請家長多和學校保持聯系,並配合教師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5)宜上家訪擴展閱讀
家訪准備
1、家訪前,走訪成員要認真細致地「備課」,對家訪目的和期望有一定的准備。
2、家訪前,教師要了解學生,要對家訪學生的在校表現、各科學習、興趣愛好、習慣、優缺點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訪時能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實效。
3、家訪前,最好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切不可盲目家訪,這樣學生家長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4、家訪前,走訪成員要了解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態度。
5、家訪前,班主任要確定受訪對象、安排受訪學生具體時間。
㈥ 家訪工作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如何才能使家訪取得良好效果
1.在家訪時,多復讓家長制介紹有關學生興趣和能力方面的情況
2.在家訪時,老師也應該多介紹有關學生興趣和能力方面的情況
3.學生存在的問題在家訪時一定要提出來,但也要婉轉的提出。
家訪時間不宜過長。
4.家訪時學生一定要在場,但要消除學生的緊張。
5.對住在比較近的孩子集中在一起進行家訪,這樣可以縮短教師的時間。
6.家訪應作簡單的記錄,但要迴避家長。
任何人際關系的相處是互動的,是相互影響的。教師在與家長的交往過程中發揮主動作用,取得家長的信任,是做好家訪、做好家長工作至關重要的一環。
㈦ 如何進行有效家訪
五指山市水滿中心學校 張詩政 就此問題本人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幾點心得體會。一、高度重視家訪,視為班集體建設的起點全面經常地了解和研究本班學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班主任工作,可以說就是從了解和研究學生開始的,只有這樣才能使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熟悉學生是使班主任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證。班主任是學校與家庭的紐帶,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學生家長聯系的一種最常用的方式;勤於家訪,善於家訪是班主任帶好班的訣竅之一。當接到班主任工作的任務以後,就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的家庭進行普訪。通過普訪,對全班學生的家庭情況有大概的了解,如遇特殊問題,要進行速訪,對個別學生,根據需要,還要常訪。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高度重視家訪工作,注重家訪技巧是搞好班集體建設的重要保證。二、家訪目的明確,內容真實具體家訪的作用在於了解反映學生情況,爭取家長的配合,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得以結合起來,搞好教育工作,這要求家訪的目的要明確,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內容要具體且真實。三、精心選擇把握有利時機,效果更佳經驗證明,有利的時機是成功的重要保證,如學生生病在家時,學生取得成績時,後進生稍有進步時,學生家長遇到困難時,以及學生犯了嚴重錯誤時進行家訪效果是最好的。學生王某,個性要強好勝,重江湖義氣,曾兩次參與打架。我即於事發當晚進行家訪,與該生及其父母四人,具體分析事件的起因,了解分析過程及後果,引導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錯誤,使他明白自己的過錯並在父母面前許下諾言,改過自新,其後的確表現良好。四、談話講究藝術,力求做到三忌三宜家訪時的談話是最講究技巧方式的,談話是指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以進行說教的方法,是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通過談話可以更有意識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的情況及其內心活動,談話要有目的、有準備,更要講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勵,忌多批評。鼓勵是一種有效的談話方式,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奮發進取的信心,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批評對於有錯誤的同學也是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而適得其反。這就要求教育者應善於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雙向的,談話同樣也是雙向的活動,要注意彼此間的相互聯系。這要求談話時,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特別是教育者不要單純指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對於談話的內容更應一分為二,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到曉知以禮,方可使學生信服。對於學生家長,應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其三、宜多啟發,忌武斷妄下結論。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育者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啟發他們說出心理話,對症下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五、學生在場原則所謂學生在場原則,是指家訪時讓學生在場,家長、老師、學生在一種溫和、平等、輕松的氣氛中三方對話,使學生接受教育;既可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慮,同時可以給學生講話的機會,有利於消除消極因素,保證意見的准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六、保證教育的延續性,確保學生穩定、健康、全面發展學生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多方掌握學生的動向亦必不可少,這要求我們應使家訪工作經常化。作為一項常規性的工作,無論學生在校或是放假在家,我們可以通過電話、信件等方式經常與學生家庭保持聯系,經常溝通確保學生穩定、健康、全面地發展。七、注重實際,加強自我約束,做到言出必行家訪時的內容必須要體現在實際的工作中,讓實踐去檢驗自己的言行。在實踐中實現許下的諾言,確保家訪的真實性,切實可行性,真正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結合,使兩者得以配合協調。同時,班主任要及時總結,善於總結,不斷地提高自身素質,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樹立榜樣,真正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家訪作為溝通家庭與學校教育的重要橋梁,具有復雜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上的各種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所以家訪同時更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其內容及形式均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
㈧ 一、為什麼要開線上家訪
家訪是對國家負責,為了不讓農民心裏面有不滿,開線家訪特別好
㈨ 教師如何進行家訪
一、家訪要有計劃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事先有個打算,就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家訪也一樣,也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制定計劃要具體詳細,如本期家訪人數、次數、時間、目的、內容等,並按計劃行事。這樣做不僅能使家訪避免盲目性,而且也可防止想起來了,去訪一訪;忘了,就擱在一邊的現象發生(即所謂的家訪冷熱症);這樣做有利於家訪工作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二、家訪的形式和內容
家訪通常有三種基本形式:普訪、隨訪和定訪。
隨防,顧名思義就是隨時進行家訪。根據隨訪目的和時機的不同,可以有以下方式:
1 、串門式家訪。利用一些順便機會到學生家中走走,與家長做禮節性交談,順便了解一下學生的情況,有利於增加彼此間的感情。這種家訪方式自然,耗時少,省精力。
2 、祝賀式家訪。當學生取得進步或成績時。及時抓住時機,前往學生家中報喜,家長和學生都會受到鼓舞,感到高興。在這種友好氣氛中,借機指出學生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成效會大不一樣。
4 、間接式家訪。當自己與家長之間產生某種誤解時,應及時讓其他教師去做間接家訪,當誤解消除後,再去進行正面家訪。
5 、探望式家訪。當學生染上某種疾病,不要忘了探望,並把希望帶給他們,激發學生與病魔作斗爭的勇氣,這樣還會感化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工作。
6、鼓勵式家訪。當學生犯了錯誤,有了認識並有了一點改正時進行家訪,目的是及時表揚,鼓足他的後勁。
適時地隨訪,極易於老師走入學生內心,觸動學生、家長對教師的真情,喚起他們對班級工作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促進班風建設穩步發展的目的。是教育工作中比較可行的方法,這種形式也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認可。
定訪,是教師與家長採用合同式的方法,定期聯系的一種家訪。它適用於重點教育對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它的使用時間:組班的初始階段不宜,待老師、學生、家長互相了解之後,方可再廣泛應用。如我校的幫扶結對工作中教師對自己結對的學生就有必要進行定訪。實踐證明:它的教育效果也是不錯的。
三、家訪要面向全體學生
家訪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出了問題之後,也不要僅僅局限在學困生身上,家訪要面向全班學生。這里著重提出兩類學生。
其一是對各方面都表現不錯的好學生,有必要進行家訪。家訪中對好學生表揚、肯定,增強他們的信心,自不在話下,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家訪,與家長溝通感情,促使家長協助強化、鞏固學校教育的效果,使好學生不是安於現狀,而是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之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其二是對中等學生進行家訪更有必要。因為在班級里,中等學生是最易被班主任忽視的群體。雖然他們在班裡聽話,在學校里不搗亂,學習成績又不拖後腿,比較安全,但許多問題往往就出在這部分學生身上。中等生沒有優等生那樣自信和優越感:也不會像差等生那樣敢於放開自己:一般比較刻苦,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健康問題。班主任可以在家訪中對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與研究,找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突破口。從而有效地完成對學生的教育。
四、談話講究藝術,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訪時的談話時最講究技巧方式的,談話是指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以進行說明的方法,是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通過談話可以更有意識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的情況及其內心活動,談話要有目的、有準備、更要講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勵,忌多批評。鼓勵是一種有效的談話方式,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奮發進取的信心,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批評對於有錯誤的同學也使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這主要要求教育者應善於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雙向的,談話同樣也是雙向的活動,要注意彼此間的相互聯系。這要求談話時,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特別是教育者不要單純職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對於談話的內容更應一分為二,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到曉知以禮,方可使學生信服.對於學生家長,應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其三、宜多啟發,忌武斷妄下結論。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育者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啟發他們說出心理話,對症下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問題。
三、首次家訪要注意的事項
1、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家訪要事先預約。現在學校設計的新生報名表上填的內容比較詳細,家家戶戶都有電話有手機,這也給家訪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家訪前,最好先電話預約,可避免跑空腿。因而家訪前需事先預約。才能收到了訪必見,見必果的良好效果。
3、家長談話要開誠布公、直率坦誠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雙方都是從關心學生的目的出發的,開誠布公、直率坦誠就成了雙方談話的語言特色。
4、首次家訪,是了解性家訪。這是一般性家訪,適用於多數學生家庭。內容包括:
①家長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情況,職業情況等;
②家庭基本情況,包括居住條件,家庭成員構成,學生父母感情情況,家長對學生的要求等;
③學生的情況,諸如學習環境,學習時間,看電視時間,交往情況,家務勞動情況等。
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長、生活自理能力。我們這是寄宿制學校,還要了解學生是否偏食、夜裡是否要叫起小便等等。新生家長還會問到許多具體的細節上的問題,如,夜裡,小孩踢被子著涼怎麼辦?我們要做好准備,進行耐心地解說,消除家長的顧慮。在以後與家長的交談問題時,也要做到不告狀、不誇大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因為告狀的結果會激化學生與家長的矛盾,事後家長必要懲罰孩子,師生結怨;談成績時,不溢美、不誇張,不要空洞贊揚學生的優點,要言之有物,具體到事。
5、首次家訪,還有一個任務,是要向家長和學生介紹自己。讓家長與學生了解老師。了解老師的
6 、要把握時間,不要冗長拖沓。在摸清情況,弄清問題以後,班主任要果斷地結束談話,適時告辭。不要講得忘了時間,忘了場合,既耽誤別人休息,又浪費自己的時間。
總之,家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