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的典型例子
⑴ 關於老師的名人事跡!!
3月31日中午12時10分,金壇市城南小學低年級學生排隊出校門前往金沙影劇院觀看革命傳統教育影片,帶隊教師二(1)班班主任殷雪梅在確認東西兩面沒有車輛經過的情況下,領著學生沿斑馬線過南環二路。此時,突然由西向東疾馳過來一輛白色桑塔納轎車,同時帶護學生的楊舊生老師連忙示意停車,並大喊:「有車,快閃開!」伸手將身邊的學生推回到校門口,可小車以保持100碼的速度飛馳而過,已挨近路南邊的殷雪梅老師聽到喊聲後迅捷反應過來,回身張開雙臂,將正行走在路中央的六七名學生一起撲推到路邊,學生們的生命保住了,殷雪梅老師卻被小車帶拋出25米,飛落在一片血泊中……送醫院搶救至今,殷雪梅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殷雪梅老師從教30年,先後在涑瀆中心小學、城東中心小學、華城中心小學、虹橋小學、城南小學任教,平時工作認真負責,像慈母般愛護學生,深受學生、家長愛戴。1991年被評為金壇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994年度被金壇市委、市政府授予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並在教師節表彰會上代表優秀教師上主席台發言。忠誠事業 愛生如子 無論是在最初的村辦小學任代課教師,還是到現在的局辦學校成德高望重的老教師,殷雪梅老師都視教育工作為神聖事業,她長期從事低中年級教育教學,體貼入微,對學生做好關鍵的啟蒙教育,期間傾注了她無數心血,也體味到無盡歡樂。 每年秋學期接受新一屆學生,其中總有幾名先天或生病導致的智力低下的孩子,其他班主任老師不太願意接受,但只要校領導跟殷雪梅老師一說,她都愉快地接納這些特殊的孩子。 1999年秋學期開學第一天,一名叫陸俊的弱智學生看到殷老師向她走過去,竟跑到路邊撿起一塊磚頭高舉著要砸過去,幸虧到校檢查開學工作的教育局工作人員及時上前搶奪下磚頭。就是對這樣的孩子,殷雪梅老師平時予以他更多的關注,本來有很多生活壞習慣的陸俊,經過殷雪梅老師幾個月的「調教」,完全像變了個人似的。 前年五一長假前夕,周盼同學突然持續發熱,到醫院檢查後確診為白血病,其父母自以為是在校課外活動中受傷而致,失去理智抱怨學校和老師,殷雪梅老師理解家長心情,不計較他們的態度,校內校外奔波,為之籌款幾萬元治療,周盼轉院至蘇州兒童醫院後,殷雪梅老師又多次搭車前去探望、慰問,後來,周盼父母明白病因真相後,專門到校向殷雪梅老師道歉並致謝。 班上劉臻賢因缺鈣走路不穩,前年冬天,另一個同學把他擠跌進水桶里,衣服濕透。殷雪梅老師得知情況後,把他抱到傳達室,放進被窩里,用取暖器對著烘烤,她又解開自己的衣服,把劉臻賢的小腳放到胸前取暖。淡泊名利 無私奉獻 殷雪梅老師憑著滿腔熱忱踏實工作,以她的崇高師德贏得同事和學生及家長的信任。有很多家長都要向殷老師表示點什麼,但她都婉言謝絕了。 殷雪梅老師兒子外出上大學後,她在校吃完午飯不休息,把班上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叫到辦公室補差,使得他們在短時間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學生吳振興非常調皮,喜歡多動,殷雪梅老師每天都要為他洗幾次臉,家長總覺得過意不去,多次委託也在學校做教師的親戚約殷雪梅老師赴宴,以表謝意,可殷雪梅老師總是說:「看到孩子有了進步,我比什麼都高興,還吃什麼飯呢?」做飲料生意的家長托親戚給殷雪梅老師家裡送了些飲料,殷雪梅老師見推脫不了這位人物信息來源於 名人網 原文鏈接: http://www.mr699.cn/story/my_biz.asp?id=6042
⑵ 關於教師師德缺失的案例
看看這個人吧~挺典型的;內 http://ke..com/view/1622870.htm;呵呵~容~
⑶ 小學師德案例怎麼寫
我認為先以正面的案例入手,先給學生以好的印象,然後可以適當的用反面的例子和正面的對比······
⑷ 求與教師有關的身邊的感動演講稿,弘揚師德,最好有現實生活中的例子
「師德」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行為准則和情操品質。教師的合格與否不僅僅在於淵博的學識,更在於其高尚的人格。作為學生道德修養的楷模,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具有重要的示範作用,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近年來,某些教師的師德卻出現了滑坡趨勢,不遵守職業道德,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謹言慎行,嚴格遵守職業道德准則。因此,教育部將「師德」作為考核教師的標准,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將「師德」細化成有較強操作性的行為規范?首先,必須明確師德的內涵是「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並將其細化成具體的行為准則,尤其應針對某些特定情況規定教師的必盡義務,作為教師從業的基本標准;其次,依照準則制定內容詳細、科學合理的師德考核辦法,比如體罰、變相體罰造成嚴重影響、以權謀私問題、出現亂收費現象等如何考核並進行怎樣的處罰。定期對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考察評估,並將考核結果作為職稱評定、薪資待遇的重要依據;最後,加強「師德」理念的教育宣傳,培養教師對本行業的神聖感與榮譽感,使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與價值觀,自覺牢固遵守「師德」,並將其作為教師工作的精髓。
⑸ 師德案例的問題怎麼問
是的案例問題首先你需要通過良好的溝通了了解教師的一些情況和索索的教育
⑹ 結合汶川地震中涌現的一批捨己救人的優秀教師的例子,談談你對師德的體會。
這里有一些演講稿:看能參考嗎?
他們用生命選擇崇高
如果時間凝固,畫面定格;如果我們能強忍自己的淚水,那麼讓我銘記這樣一些名字:
杜正香、向倩、譚千秋、袁文婷、苟曉超……
還有許許多多,在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他們,平凡人群里的教師群體,彷彿一朵朵小花散發出奪目的光芒和沁人心脾的芬芳,亦如明燈照亮著這段恐懼而絕望的日子。他們,在四川大地震中僅僅是數萬遇難者中的一小部分,但他們卻共同書寫了一個職業的榮光和高尚,讓教師又一次成為充滿悲壯情懷、令人驕傲的英雄群體。
有許多人在追問:為什麼面對生死抉擇時,不只是一個教師而是大部分教師都選擇了以死來竭盡全力護衛孩子們的生命?為什麼有那麼多教師一次又一次沖進搖搖欲墜的樓房救人?是的,我們相信,面對災難,每個人都會竭盡所能,人性的光芒會如暗夜的燈火照耀心靈。但我們更相信,教師的職業操守里,崇高從來就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字眼。
他們崇高,因為他們尊重生命。對生命的尊重,讓他們熱愛人生,也正是因為對生命的尊重,在生死攸關時,他們選擇了拯救身邊的生命,獻出自己的生命。在教師眼裡,學生並不是枯燥的數據,並不是職業的呆板對象,而是花朵般綻放的鮮活個體。沒有這樣的生命意識,教師群體不可能日復一日在三尺講台前重復那些也許講了千百遍的話語,日復一日批改那些也許要批改一輩子的作業。瑣碎小事里掩埋的職業操守,最終也讓他們成為矚目的大寫的人。
他們崇高,因為他們關愛弱者。雖然在死神面前,誰都不會是強者,但一直以來,他們都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強者。在孩子們眼裡,他們知識淵博,人生經歷豐富,遇事沉著冷靜。他們也自覺擔負起孩子們人生領路人的角色,這不僅僅是職業所決定的。災難面前,這種領路人的操守,讓他們一次又一次沖進危險,拯救他們所庇護的弱者,這舐犢之情,成為他們傲視死神的精神資本。
他們崇高,更因為他們的愛沒有邊界。教師的愛不同於父母,他們的愛是一種廣泛的付出,也是一種長久的默默關注,沒有貴賤智愚之分,沒有血緣親疏之別。所以,災難面前,他們甚至沒能去救就在隔壁班的親生骨肉,而將生存的希望更多地給予了眼前的學生。
現在,一些人常常詬病老師,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走進我們的操守。也許在這些人眼中,教師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而我們自己心裡最是明白:輕生死、重大義,乃是我們教師的本色!
著名教育家郭思樂教授深情地寫道: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什麼是教育,詮釋了什麼是教育者。逝者已矣,這份崇高應永值我們銘記!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生命是如此脆弱,幾萬條生命頃刻間逝去。但在大愛面前,生命又如此頑強,發生在廢墟上的一幕幕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無私大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跡。今天,我在這里給大家講講這次在汶川地震中的部分感天泣地英雄教師。
1、譚千秋老師
5月12日下午2點多鍾,德陽市東汽中學譚老師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劇烈地抖動起來。地震!譚老師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往操場上跑。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了,並伴隨著刺耳的吱吱聲,外面陣陣塵埃騰空而起……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沖出去了,譚老師立即用自己的身體護著四個學生。
當救援人員趕到,挖開廢墟的時候發現,譚老師緊緊護著講台的那個缺口,把四個學生塞進了講台里。直到救援人員施救的時候,他的雙臂還緊緊地抱著那個講台,怎麼也掰不開。這就是我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老師。
在天崩地裂的那一瞬間,譚老師張開愛的羽翼,用血肉之軀為他的學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門,讓四支稚嫩的花朵得到了庇護,鑄寫了一代師魂的高潔,散發著奪目的人性光輝。
網上對譚千秋老師的評價是——最寬廣的胸膛、最挺拔的脊樑
2、袁文婷老師
袁文婷,一個普普通通女孩的名字,如果不是這場災難,沒有多少人知道她是誰,一位來自於什邡市師古鎮民主中心小學一年級的一位教師。
汶川地震發生時,袁文婷老師所在的民主中心小學的校舍也遭遇了嚴重的破壞,災難發生時,教室里的很多孩子都嚇得呆坐著,不知所措。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孩子們的傷亡,袁老師一次又一次沖進教室,1個、2個、3個4個5個6個……柔弱的雙手抱出13名孩子,而袁老師最後一次沖進去後,三層的教學樓轟然倒塌……媒體用這樣的語言美麗地記錄了袁文婷老師最後的時光——「青春永遠定格在20歲」。
網上對袁文婷老師的評價是——永遠綻放的生命之花
3、向倩老師
在5.12地震中,什邡市龍居小學教學樓坍塌,在清理廢墟、搶救被埋師生過程中,大家見到二十一歲的向倩老師身體被砸了成三段,而她雙手環抱將三名學生緊緊摟於胸前,將學生保護於身體下。在場所參與救助的人員均被向倩老師這種捨身就義、保護學生的英雄之舉感動得淚流滿面,自發朝向老師鞠躬致敬。
原本,只需兩秒種便可離開教室,到達安全地帶,但當她在疏散學生們離開教室時,看到兩個手足無措的學生,向老師義無反顧地大步跨近學生,一手摟住一個,朝門外沖去,可此時,整座教學樓已轟然倒塌,向老師和幾個學生一起被埋在了廢墟中……
網上對向倩老師的評價是——脆弱身軀綻放出的震撼力量
4、張米亞老師、聯芳老師
摧毀映秀中心小學只用了短短12秒,而在12秒後,倖存者靠著原始的工具,在被夷為平地的校園里救出了許多被埋學生。而當大家搬開垮塌的教學樓的一角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數學老師張米亞跪撲在廢墟中,雙臂緊緊摟著兩個孩子,像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兩個孩子還有生命體征,而「雄鷹」已經氣絕。由於緊抱孩子的手臂已經僵硬,救援人員只得含淚將張老師的手臂鋸掉才把孩子救出。
映秀中心小學聯芳的死狀和張米亞一樣。在這名女教師的雙臂下面,也有兩名學生,兩名學生安然無恙。
網上對張米亞老師、聯芳老師的評價是——天使守護的羽翼
5、鄭發富老師
5月12日14時30分,剛剛經歷了地震的安縣花荄初中操場上,老師們正忙著疏散學生、清點學生人數。突然,從內操場傳來一陣陣凄厲的呼喊聲:「救人啊!快來救人啊!……」幾位老師迅速沖向出事地點,然而,眼前的一幕讓他們驚呆了。仰面倒在血泊中的竟然是剛剛還和他們一起奮力營救學生的初二年級年級組長鄭發富老師。他的身上堆滿了磚塊,頭上、臉上全是灰,血不停地從他的鼻子、嘴巴、耳朵里湧出來。老師們哭泣著,一邊大聲呼喊鄭老師的名字,一邊不停地用手刨開壓在他身上的磚塊。然而,眾人的呼喊聲也沒能留住英魂的腳步,經全力搶救無效,鄭發富老師不幸以身殉職。
聽聞噩耗的年輕教師李小匡強忍熱淚,哽咽著說:「幾分鍾前,我們還一起在辦公室准備上第一節課。剛地震時,我對他說:『鄭老師,是不是地震了?』他沉思一下,忙說,『別慌、別慌,不要著急,我們趕快疏散學生。』說完他率先沖出辦公室,開始指揮學生疏散,然而,才幾分鍾他就……」
被營救的幾個學生哭泣著說:「鄭老師是為了救我們才犧牲的。在圍牆即將倒塌的千鈞一發之際,他用力推開了我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了倒塌的圍牆。」
參與搶救的老師們哭泣了。「面對危險,他本有逃生的可能,然而在危急時刻,他所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學生的安全。
像這樣在汶川地震中遇難的英雄教師還有許許多多。一連串的名字響徹我的耳畔
吳忠洪老師、杜正香老師、嚴蓉老師、湯宏老師……
在災難面前,你們把生留給了學生,把死留給了自己。讓我們感受到了你們用愛構築了一個世界。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和以上英雄教師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這樣一位老師。
他的名字叫范美忠
在這種生死抉擇的瞬間,只有為了我的女兒我才可能考慮犧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親,在這種情況下我也不會管的。」近日,北大畢業後在都江堰光亞學校任教的教師范美忠,地震後如此「表白」。
共和國的國旗為「5·12」汶川大地震死難同胞而降,全國人民被冒著生命危險抗震救災的事跡而感動,更為災區教師為搶救學生而英雄犧牲而悲痛,卻聽到了這樣一個無恥的聲音,竟然還來自一名「教師」。
不得不佩服范美忠的「勇氣」,在民族危難之際還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洋洋自得誇耀自己跑的是如何之快,真不知道在地震來臨的時候,丟下自己的學生不管,跑的比兔子還快的范老師,為什麼沒有拿出現在勇氣的百分之一,來幫助學生逃離教室,哪怕僅僅是一聲大喊。
「我瞬間反應過來——大地震!然後猛然向樓梯沖過去。」
地震發生後范美忠第一個到達了足球場,等了好一會才見學生陸續來到操場。當學生問他為什麼不帶著大家一起跑的時候,他說:「我從來不是一個勇於獻身的人,只關心自己的生命!」
災難面前,一個連自己母親都不會管的人,你還能指望他為學生們付出嗎?其實,范美忠可恥並不在於他地震時的臨陣脫逃,而是在於他丟下學生獨自逃生後,還要把這種行為和觀點拿出來大肆「宣揚」。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可以理解他當時的懦弱,但是決不能容忍他事後不僅沒有一絲的悔恨,而且還變本加厲的大肆「炫耀」。
我相信這樣沒有良知的老師是僅僅個別。
汶川等地的英雄老師們,你們用鮮血和生命印證了人民教師的偉大,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華麗篇章。你們是新時代教師的驕傲,廣大的教師們會以你們為楷模的。
譚千秋、袁文婷、杜正香以及所有為保護學生而獻身的老師們,一路走好,共和國不會忘了你們。
我深深地相信,天堂有了你們,一定會多一分朗朗的讀書聲。
⑺ 古今關於具有良好師德師風文人的例子
孔子
⑻ 古代師德小故事
文化巨人——孔子的師德故事
自「而立」之年即以《詩》、《書》、《禮》、《樂》為教,更以他至偉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動一靜而示範為教。是他開了我國歷史上私人講學的先河,將以前學在官府,文化知識是貴族們的專利的現象,移植到民間。他首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方針,不分貧賤富貴,均可以在他那裡受教。在弟子中,貧如顏回,富如子貢,貴如孟懿子,然絕大多數是平民子弟,有來自衛、齊、陳、吳……等國的,真可謂桃李滿天下。其教學目的,是傳他的人道學說。即克己復禮為仁,變化學生氣質,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終至成物。也即造就治國、平天下的棟梁之材。並採用「因材施教」和啟發式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等風范。更以他誨人不倦的精神,對學生入如慈母般地關懷備至,如嚴父般地導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長,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如子羔之愚,曾參之魯,子張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體而任傳道之責,成為宗聖。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顏回、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語言:宰我、子貢。政事:冉求、子路。文學: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故能將浩瀚的傳統文化推廣和流傳下來。
由於孔子在講學中,所下的功夫已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使弟子感受到,老師嘔心瀝血的良苦用心。故弟子都發自內心的崇敬。他們追隨、侍奉、保衛他,他們隨他一起奔波行道,周遊列國,備受艱辛與飢餓而毫無怨言。當有人詆毀孔子時,則正色以告其人「不自量」。當遇到危難時,則捨身護衛。夫子逝世,弟子們如喪考妣,皆在墳周服喪三年。子貢獨守六年。其尊師重道精神,至今仍傳為佳話。後人尊孔子為「至聖先師」是當之無愧的。他的許多教育理論和方法,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我們都知道孔丘先生弟子三千,身通六藝登堂入室者七十有二人。當時好像沒有學籍管理制度,這三千弟子各自姓什名誰早不可考,至於配享了孔廟的這七十二個高徒,然而這些先生們都是上古人物,我們隔著幾千年歷史遙遙望去,只彷彿仙靄里頭看神仙,影影綽綽只能看個大概,沒法子畢見其纖毫。而我們上古的出版業又實在落後得驚人,一切文獻,全靠用刀來刻,諸般辛苦之中,難免出現錯別,以至以訛傳訛;更有班愛牽強附會的所謂高人,將錯就錯,胡亂解釋一通,竟就解釋出無窮深意來,甚至被當作了不可改易之經典。於是三豕己亥,荒唐可笑。倘若不幸,有兩個甚或多個高人,各自拿有一個不同的版本,則事情就更大了,非要彼此爭個頭破血流不可。所以上古的東西,明明是同一事物,我們卻能看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稱謂和說法。比如這孔門七十二聖人的尊姓大名。《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與《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都算得上是權威資料,可是竟也出入頗大,比如子聲在《史記》上叫樂咳,在《家語》上卻叫樂欣;子徒在《史記》中叫鄭國,在《家語》中卻改叫薛邦了。再比如很受孔子抬舉,將哥哥的女兒嫁給了他的子容,在《論語》叫南宮適,在《史記》叫南宮括,在《家語》里,又叫南宮韜了。等等等等,參差處極多。這些一人多名現象,差不多都是拜傳刻錯誤所賜。而且《史記》與《家語》所開列的,都並不是不多不少七十二人整,史記列了七十七個,還煞有介事引用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做開頭。誰知道孔子到底說沒說過這句話。《家語》更是荒唐,題目明明寫著《七十二弟子解》,里頭開列的,卻足足七十六人,最後還又總結說:「以上夫子弟子七十二人,皆升堂入室者。」睜著大眼說瞎話,難道連個數都不會數?司馬遷說「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孔子」,可這孔門弟子花名冊,卻不知該折中於誰。今較其兩者,以《史記》去孔丘時代相對較近,且以實史聞名;而《孔子家語》雖以「孔子家語」名書,卻歷來被視為偽書,當作三國時王肅因襲前人書簡加以修補編定,相對之下,似不如《史記》足憑。兩者相權,取其最接近於真實者。所以,俺決定以《史記》為基礎,與《家語》相雜較。司馬遷所列這七十七人中,說不得有五個是編外人員,至於是哪五個,俺就不得而知了,在這里還請博物君子垂教。